CN216405934U - 一种树脂背板屋面光伏瓦及其专用背板本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树脂背板屋面光伏瓦及其专用背板本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05934U
CN216405934U CN202121913506.3U CN202121913506U CN216405934U CN 216405934 U CN216405934 U CN 216405934U CN 202121913506 U CN202121913506 U CN 202121913506U CN 216405934 U CN216405934 U CN 2164059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le
water
back plate
plate body
b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1350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索立新
马晓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Gete Plast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Gete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Gete Plas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Gete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1350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059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059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059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树脂背板屋面光伏瓦及其专用背板本体,所述背板本体的正面前端分别设有第一阻水条、第二阻水条和第三阻水条,上述阻水条相互之间构成水沟;所述背板本体的背面后端并列间隔设置有横向的瓦下第一阻水条、瓦下第二阻水条、瓦下第三阻水条、瓦下第四阻水条;所述背板本体的正面左端并列间隔设置有纵向的两道瓦沟,即两道瓦沟由瓦沟内筋、瓦沟外筋相互间隔构成;所述背板本体的背面左端并列间隔设置有纵向的两道瓦扣,即两道瓦扣由瓦扣内筋、瓦扣外筋构成。瓦头的三道阻水线条设计,对应其瓦尾四道阻水条,同时,两道瓦扣对应两道瓦沟进行压扣使用,在强风及强降雨的条件下不发生渗漏。

Description

一种树脂背板屋面光伏瓦及其专用背板本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瓦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树脂背板屋面光伏瓦及其专用背板本体。
背景技术
太阳能屋面瓦是由现有的PV组件及本专利提供背板本体组成的,通过外形设计,使其是一种更像瓦一样使用的PV组件,并尽最大可能的使PV组件外露的面积最大化。它的安装和传统瓦一样(推荐使用目前国内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干式、通风铺瓦做法,导水板+挂瓦条铺瓦做法。参见国家标准图集09J202-1),是直接安装在屋面上的发电的屋面瓦。等面积的屋面瓦与等面积的PV组件的发电量几乎一样。
太阳能屋面瓦不能分割,当需要分割时,可以使用光伏辅瓦。当然,光伏辅瓦没有发电功能,其形状外观与主瓦一样,辅瓦用于边角和背光部位。
现有的大板PV组件虽然也可以安装到屋面上,但是它不是作为瓦片的应用,它需要支架、构件,还需要连接电缆等,也容易给屋面造成额外的负担和损坏。而国外、国内现有的“光伏瓦”,多以水泥、陶土、热固塑料等多种材料做光伏瓦的背板,制成的底板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也都是围绕瓦的形式。比如,瓦沟、瓦头、瓦爪等瓦固有的形态。但是取得的成果也是各不相同。或因为生产工艺的因素背板本体结构过于简单,或因为材料的原因,使得尺寸不够精细、强度不够好,无法满足强风、暴雨的阻水效果;厚重的外框会相对使PV组件面积变小,降低了等面积的发电效率;PV组件大的,又不能对其表面的PV组件进行完整的保护,从而影响PV组件在屋面上的使用寿命等等。
光伏瓦,或者说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V),是一种将太阳能发电 (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即光伏建筑一体化。是一种已经产业化的光伏产品,并且产品多样化,如上述的“光伏瓦”就是BIPV其中的一种。本专利亦是上述“光伏瓦”中的一种。并且光伏组件(即PV组件Photovoltaic Module) 本身是已经公开的技术产品,包括其组成,比如:玻璃、胶膜、电池片、背膜、汇流带,以及接线盒、密封胶等均为公开的产品。
公开(公告)号:CN209742237U,公开(公告)日:2019-12-06,公开了一种光伏瓦树脂背板,包括背板本体,背板本体包括第一背板、第二背板和第三背板,第一背板、第二背板和第三背板的左侧均设有榫块,其右侧均设有榫孔,第一背板与第二背板和第二背板与第三背板均通过榫块以及榫孔榫接固定;第一背板的左端设有第一护边框,第三背板的右端设有第二护边框,第一背板、第二背板和第三背板的底端均设有第三护边框,该光伏瓦树脂背板通过第一背板、第二背板和第三背板两侧的榫块与榫孔的榫接固定,使得背板本体的表面面积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来进行调节,从而使得背板本体粘接的PV组件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调节,使其满足不同种安装需求。
公开(公告)号:CN107154775A,公开(公告)日:2017-09-12,公开了一种提高光利用的光伏瓦,包括瓦基体和光伏组件,瓦基体开设有空腔,光伏组件设置于空腔内,所述光伏组件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玻璃层、电池组、背板层,玻璃层与电池组之间、电池组和背板层之间均设置有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层,所述玻璃层上涂覆有一层纳米二氧化硅膜,所述背板层包括与外界直接接触的外层保护层、中间层和内层过渡层,外层保护层和中间层之间还设置光增强层,光增强层为光散射层或者光反射层。通过在玻璃层涂覆一层纳米二氧化硅膜,且在背板层内设置光增强层,不仅增加了阳光的透射率,还增大了进入光伏组件内的光的散射作用,提高了光伏组件吸收光的效率,解决现有光利用不足的问题。
总之,以上公开技术的技术方案以及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产生的有益效果均与本实用新型不相同,针对本实用新型更多的技术特征和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有益效果,以上公开技术文件均不存在技术启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树脂背板屋面光伏瓦及其专用背板本体,树脂背板为光伏瓦提供了整体外形结构,使之真正具有“瓦”的形式和功能;PV的功能就是发电;所以更赋予了“发电瓦”功能,即光伏瓦。通过树脂背板本体的设计,完善了现有光伏瓦树脂背板正面瓦头的三道阻水线条设计,对应其叠加部位,设计对应的四道阻水条,用以完善阻水功能。两道瓦扣对应两道瓦沟进行压扣使用,在强风及强降雨的条件下不发生渗漏。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树脂背板屋面光伏瓦专用背板本体,所述背板本体的正面前端分别设有第一阻水条、第二阻水条和第三阻水条,上述阻水条相互之间构成水沟;
所述背板本体的背面后端并列间隔设置有横向的瓦下第一阻水条、瓦下第二阻水条、瓦下第三阻水条、瓦下第四阻水条;
所述背板本体的正面左端并列间隔设置有纵向的两道瓦沟,即两道瓦沟由瓦沟内筋、瓦沟外筋相互间隔构成;
所述背板本体的背面左端并列间隔设置有纵向的两道瓦扣,即两道瓦扣由瓦扣内筋、瓦扣外筋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阻水条左端端部作为瓦沟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阻水条、第二阻水条均开设有溢水槽;第二阻水条和第三阻水条之间的位置开设固定孔。
进一步地,所述瓦下第一、二、三阻水条的中间和两端设有半厚筋空位, 即防风件的安装预留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瓦沟内开设预留钉孔,瓦沟的背面设置有瓦楔。
进一步地,所述背板本体的背面设置网格状的框加强筋;所述背板本体的背面上端设置瓦爪。
进一步地,所述背板本体的材质为树脂材料。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树脂背板屋面光伏瓦,包括PV组件、背板本体,所述背板本体通过密封胶粘接所述PV组件,所述背板本体的表面设有护边框,所述PV组件位于所述护边框的内表面;
所述背板本体的正面前端分别设有第一阻水条、第二阻水条和第三阻水条,上述阻水条相互之间构成水沟;
所述背板本体的背面后端并列间隔设置有横向的瓦下第一阻水条、瓦下第二阻水条、瓦下第三阻水条、瓦下第四阻水条;
所述背板本体的正面左端并列间隔设置有纵向的两道瓦沟,即两道瓦沟由瓦沟内筋、瓦沟外筋相互间隔构成;
所述背板本体的背面左端并列间隔设置有纵向的两道瓦扣,即两道瓦扣由瓦扣内筋、瓦扣外筋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背板本体的背面还设有引线空位,引线空位安装接线盒,接线盒连接电缆。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背板本体的结构与外形优化,使之具有瓦的优秀性能,在强风及强降雨的条件下不发生渗漏。同时因为其结构特点,可以保证PV组件不会因为外力的冲击,造成PV组件损坏,使其便于运输,安装后的屋面不怕踩踏,方便安装和维护;背板本体采用包覆设计,避免了金属边框与PV组件容易产生的PID效应(电池电势诱导衰减现象);通过在背板本体上设有一些简单的防风构件,从而加固太阳能屋面瓦的安装强度。
本实用新型更具“瓦”的功能,使用密封胶附加特制的尺寸的光伏组件(PV 组件)使之具有发电功能,最后组成一种以树脂材料为背板的光伏瓦。通过树脂背板本体的设计,完善了现有光伏瓦树脂背板正面瓦头的三道阻水线条设计,对应其叠加部位,设计对应的4道阻水条,用以完善风雨倒灌的阻水功能。完善后的以树脂材料为背板的光伏瓦,可以通过欧盟标准(PD CEN TR15601:2012) “斜屋面瓦片抗风驱雨实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树脂背板屋面光伏瓦及其专用背板本体的正面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树脂背板屋面光伏瓦及其专用背板本体的背面立体图;
图3为瓦沟与瓦扣的咬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树脂背板屋面光伏瓦及其专用背板本体在斜屋面上的上下依次搭接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树脂背板屋面光伏瓦及其专用背板本体其中一种实施例的三联光伏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保护框;2.第一阻水条;3.第二阻水条;4.第三阻水条;5.固定孔;6.溢水槽;7.水沟-2;8.瓦沟挡;9.水沟-1;10.瓦沟内筋;11.瓦沟外筋; 12.预留钉孔;13.防风件;14.PV组件;15.密封胶;16.半厚筋空位;17.瓦下第一阻水条;18.瓦下第二阻水条;19.瓦下第三阻水条;20.瓦下第四阻水条; 21.框加强筋;22.瓦楔;23.接线盒;24.电缆;25.瓦爪;26.瓦扣内筋;27.瓦扣外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树脂背板屋面光伏瓦专用背板本体,所述背板本体的正面前端即瓦头位置分别设有第一阻水条、第二阻水条和第三阻水条,上述阻水条相互之间构成水沟;所述背板本体的背面后端即瓦尾位置并列间隔设置有横向的瓦下第一阻水条、瓦下第二阻水条、瓦下第三阻水条、瓦下第四阻水条;所述背板本体的正面左端并列间隔设置有纵向的两道瓦沟,即两道瓦沟由瓦沟内筋、瓦沟外筋相互间隔构成;所述背板本体的背面左端并列间隔设置有纵向的两道瓦扣,即两道瓦扣由瓦扣内筋、瓦扣外筋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阻水条左端端部作为瓦沟挡。所述第一阻水条、第二阻水条均开设有溢水槽;第二阻水条和第三阻水条之间的位置开设固定孔。所述背板本体的正面前端即瓦头的第一、二阻水条及瓦下第一、二、三阻水条的中间和两端均设有半厚筋空位,即防风件的安装预留位置,使用时用刀切开。所述瓦沟内开设预留钉孔,瓦沟的背面设置有瓦楔。所述背板本体的背面设置网格状的框加强筋;所述背板本体的背面上端设置瓦爪。所述背板本体的材质为树脂材料。所述树脂材料为特定的改性树脂材料,同时具有亲水和亲油性能,可以涂覆水性或油性聚酯漆用于特定的配色要求;也正因为是树脂材料,才可以满足强度的要求,满足尺寸精度,可以做到壁薄和局部线条的高挑起;还可以满足局部的切割和螺丝钉的固定。
背板本体设有护边框1;在四边保护框内凹陷部位是用密封胶粘接的PV组件14;背板本体正面瓦头部分分别设有第一、二、三阻水条-2、3、4;在第一、二阻水条的中间设有溢半厚壁的溢水槽6;在第二阻水条的上面设有两个固定背板本体的钉孔5;在第二、三阻水条的一侧设有两道水沟-7、9,用于放大吹进气体的空间瞬间泄压,以便快速排泄阻挡下来的雨水;背板本体的底边设有滴水沿亦即瓦下第一阻水条-17,与其平行设有瓦下第二、三、四阻水条18、19、 20,四道瓦下阻水条与正面瓦头的三道阻水条,交错布置,现成犬牙交错的空间结构,阻挡强风吹进来的雨水;滴水沿的中间和两端,分别设有半厚筋的预留防风件空位-16即不锈钢防风件13的预留位置。防风件13底边固定在下面另一块背板本体的瓦头上,正面钩住上面背板本体的底边。
如图3所示,背板本体的左侧设有瓦沟,瓦沟由双道顺水筋构成,即瓦沟内筋10、瓦沟外筋11,瓦沟就是主排水槽,承接瓦面及水沟7、9排下来的雨水;瓦沟的底端设有预留钉孔位12,用于一般强烈地区的抗风掀加强固定;背板本体的右侧设有瓦扣,安装时瓦扣是扣在另外一片背板本体的瓦沟上的,对应双道顺水筋的瓦沟同样的双道筋咬合的瓦扣,该双道筋即为瓦扣内筋26、瓦扣外筋27;
如图4所示,瓦在斜屋面上的使用是上下搭接安装。背板本体是先用瓦爪 25,挂到挂瓦条上,然后通过背板本体设有的固定孔5使用直径4-5的木螺钉固定到挂瓦条上;由于背板本体的安装是搭接结构,因此底面与固定的挂瓦条有一道缝隙,所以在背板本体固定孔的平面上设有瓦楔21,用于填补搭接后产生的大约3.5°角的缝隙,防止固定螺钉时瓦头变形;瓦的下端搭接到下片瓦的瓦头,即瓦下的四道阻水条扣在瓦头的三道阻水条的上面,形成犬牙交错的咬合形状阻止强风卷雨的进入。
瓦爪25是为了安装方便,主要的固定措施是通过固定孔固定的木螺钉。第三防风固定点12和防风固定件13都是加强措施。背板本体两侧是瓦与瓦相互搭边结构,瓦沟在下,瓦扣在上,瓦扣锁紧瓦沟。瓦沟承接流入的雨水。
背板本体底面设有框体加强筋20,由加强筋组合成空位,中部空位用于安装接线盒22;接线盒上面的加强筋留有空槽,用于电缆23的引出空位,安装背板本体时要确保电缆在空槽位置。这一设置,可以方便PV组件14的线缆连接和整理,最后使其接入到配电箱中。
背板本体正面的PV组件14,通过密封胶粘接在背板本体框内,密封胶是经过的PV认证的,并且已经证明是经得起时间、户外和功能上的考验的。
PV组件14位于护边框1的内部,框的表面与PV组件一平。PV组件14在护边框1内,既可以使其避免外力的冲击,又可以使其避免因为金属边框容易产生的光伏组件PID效应(电池电势诱导衰减现象)。通常市面上的PV组件大都是大板,它的表面玻璃板是钢化玻璃。钢化玻璃有个最大弱点,就是越大的玻璃,其越往周边的强度就越小,尤其是边缘和直角部位特别容易损坏。本申请使用的PV组件14是个小型的组件,使钢化玻璃的这一短板问题得到解决。同时还可以延伸如图5所示,这是一个三联背板本体,是本新型的一个延伸。同样满足所有条件。
该种太阳能屋面瓦,因为通过对背板本体即背板本体的结构与外形优化,正面瓦头的三道阻水条与瓦下的四道阻水条,通过交错咬合形成阻水空间,极大的提高了阻挡逆风卷上来的雨水能力;阻挡下来的雨水,通过水道流向两侧的本背板本体的左侧和被右侧瓦扣压住的右侧背板本体的瓦沟;背板本体表面可以涂覆的聚酯漆,使其满足特殊的色彩耐候要求,满足设计师的要求;太阳能屋面瓦安装时,按照标准的传统瓦安装方法进行安装,只是需要边缘切割时和背光的地方使用辅瓦对其进行安装,也可与普通瓦混搭。屋面瓦的电缆连接安装,按照标准的PV组件连线安装,连接线通过引线空位从背板本体上端引出来,方便接线、检查和整理。最后汇总接入配电箱。
该种太阳能屋面瓦,因为通过对背板本体即背板本体的结构与外形优化,可以保证PV组件不会因为外力的冲击,造成PV组件损坏,使其便于运输,安装后的屋面不怕踩踏,方便安装和维护;背板本体采用包覆设计,避免了金属边框与PV组件容易产生的PID效应(电池电势诱导衰减现象);通过在背板本体上设有一些简单的防风构件,从而加固太阳能屋面瓦的安装强度。
背板提供了瓦的整体外形结构,PV作为背板本体的外露表面,背板同时作为承载PV组件的主体,并且具有板护PV组件的边框。背板作为背板本体结构,包括背板本体上部位的瓦头,背板本体左右部位搭接的瓦沟、瓦扣。背板本体背部挂瓦的瓦爪,背板本体底部的滴水沿(亦作为第一道瓦下阻水线),以及其余3道瓦下阻水线条。
所述背板本体(以下简称背板本体)的表面瓦头部分一端分别设有第一阻水条、第二阻水条和第三阻水条,所述三条阻水条的两侧设有所述水道,即背板本体的左端即瓦沟,背板本体的右端即瓦扣(瓦的压边)搭接的另外一片瓦的瓦沟。瓦沟汇流瓦面渗流下来的雨水,以及阻水条阻挡下来的雨水。
背板本体的背面,在瓦头的背部部分设有挂瓦檩条的瓦爪,瓦爪的下面有固定的钉孔,正面瓦头的钉孔部位有突起防止雨水淌入。使用的挂瓦钉为木螺纹钉,并配有密封垫圈。
背板本体背面的底部,即瓦底边,所述瓦底边的底端设有瓦滴水边,滴水边即瓦下的第一道瓦下阻水条,与其平行还有第二、第三、第四“瓦下阻水条”。瓦下阻水条与瓦头正面的三道阻水条,交错布置,现成犬牙交错的空间结构,阻挡强风吹进来的雨水。
背板本体的设有防风构件,所述瓦头第一、二阻水条及所述背板本体滴水边(即第一道瓦下阻水条),及第二、第三道瓦下阻水条的特定部位(中间及两侧)设有防风片空位,防风片的空位是等高的、半厚的阻水条,需要时使用刀片切割掉半厚的阻水条,形成真正的空位,以便防风片的安装使用。由于切空部位扣在防风构件上,空间被构件填充,可以阻挡绝大部分被强风吹入的雨水,剩下的极少量的雨水会被第四道瓦下阻水条和正面瓦头第三道阻水条所组成的咬合结构所阻挡。
防风构件是四点固定瓦片,用于多发生极端气候的地区。一般的极端气候地区,可以使用第三点防风固定点。这也是因为使用树脂背板的一个特定优势,即将瓦片通过左侧瓦沟下端的预设钉孔,用不锈钢螺钉固定在下面另一背板本体的瓦头上。树脂背板,由于材料的特性,可以紧固螺钉,保持20年不会渗水。
在不使用防风掀措施的条件下,仅使用两颗木螺钉上端两点拧紧固定,可以满足4分钟12级风力,背板本体不被风掀,即在一般地区,偶尔发生瞬间极端天气可以使用。
所述背板本体的底面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特定位置设有防风固定空位。加强筋主要是提供密封胶的位置布置,保证足够的粘接强度;另外支撑整体结构,防止变形。
所述背板本体的底面中部还设有引线空位,用于安装接线盒。其它的空位可以借助瓦下的空间通风散热。
所述背板本体因为是改性树脂材料,同时具有亲水和亲油性能,可以涂覆水性或油性聚酯漆用于特定的配色要求。所述防风构件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表面聚酯粉末喷涂与背板本体颜色保持一致。
所述背板本体的表面设有PV组件,所述背板本体通过密封胶粘接所述PV 组件。所述PV组件位于所述护边框的内。所述PV组件是根据市场条件选择,包括:单晶、多晶、发电薄膜,功率、转化率,多栅线、半片、全片、叠片等等。并可以伴随现有的、最新的、最高效的光伏技术进行更新。
本申请中凡是没有展开论述的零部件本身、本申请中的各零部件连接方式均属于本技术领域的公知技术,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树脂背板屋面光伏瓦专用背板本体,所述背板本体的正面前端分别设有第一阻水条、第二阻水条和第三阻水条,上述阻水条相互之间构成水沟;
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本体的背面后端并列间隔设置有横向的瓦下第一阻水条、瓦下第二阻水条、瓦下第三阻水条、瓦下第四阻水条;
所述背板本体的正面左端并列间隔设置有纵向的两道瓦沟,即两道瓦沟由瓦沟内筋、瓦沟外筋相互间隔构成;
所述背板本体的背面左端并列间隔设置有纵向的两道瓦扣,即两道瓦扣由瓦扣内筋、瓦扣外筋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树脂背板屋面光伏瓦专用背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阻水条左端端部作为瓦沟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树脂背板屋面光伏瓦专用背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水条、第二阻水条均开设有溢水槽;第二阻水条和第三阻水条之间的位置开设固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树脂背板屋面光伏瓦专用背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瓦下第一、二、三阻水条的中间和两端均设有半厚筋空位,即防风件的安装预留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一种树脂背板屋面光伏瓦专用背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瓦沟内开设预留钉孔,瓦沟的背面设置有瓦楔。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一种树脂背板屋面光伏瓦专用背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本体的背面设置网格状的框加强筋;所述背板本体的背面上端设置瓦爪。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一种树脂背板屋面光伏瓦专用背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本体的材质为树脂材料。
8.一种树脂背板屋面光伏瓦,包括PV组件、背板本体,所述背板本体通过密封胶粘接所述PV组件,所述背板本体的表面设有护边框,所述PV组件位于所述护边框的内表面;
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本体的正面前端分别设有第一阻水条、第二阻水条和第三阻水条,上述阻水条相互之间构成水沟;
所述背板本体的背面后端并列间隔设置有横向的瓦下第一阻水条、瓦下第二阻水条、瓦下第三阻水条、瓦下第四阻水条;
所述背板本体的正面左端并列间隔设置有纵向的两道瓦沟,即两道瓦沟由瓦沟内筋、瓦沟外筋相互间隔构成;
所述背板本体的背面左端并列间隔设置有纵向的两道瓦扣,即两道瓦扣由瓦扣内筋、瓦扣外筋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树脂背板屋面光伏瓦,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本体的背面还设有引线空位,引线空位安装接线盒,接线盒连接电缆。
CN202121913506.3U 2021-08-16 2021-08-16 一种树脂背板屋面光伏瓦及其专用背板本体 Active CN2164059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13506.3U CN216405934U (zh) 2021-08-16 2021-08-16 一种树脂背板屋面光伏瓦及其专用背板本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13506.3U CN216405934U (zh) 2021-08-16 2021-08-16 一种树脂背板屋面光伏瓦及其专用背板本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05934U true CN216405934U (zh) 2022-04-29

Family

ID=81287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13506.3U Active CN216405934U (zh) 2021-08-16 2021-08-16 一种树脂背板屋面光伏瓦及其专用背板本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059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487774C (en) Photovoltaic building materials and related methods of installation
CN204152105U (zh) 一种光伏发电屋面与建筑一体化结构
US20120312373A1 (en) Solar Roof Panel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Installation
US11012025B2 (en) Interlocking BIPV roof tile with backer
CN108718172B (zh) 一种双层防水光伏屋顶系统
WO2012135769A2 (en) Shingle-like photovoltaic modules
JP3929711B2 (ja) 屋根用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設置方法
CN202969760U (zh) 导轨拼接式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
US10505495B2 (en) PV tile mounting system
CN113482252A (zh) 一种坡屋面光伏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16405934U (zh) 一种树脂背板屋面光伏瓦及其专用背板本体
CN103243872A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屋瓦结构及其太阳能屋瓦
CN212866640U (zh) 光伏瓦片以及屋面发电系统
CN107768450A (zh) 防尘、易安装的屋面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10086412B (zh) 一种太阳瓦套件
CN208618675U (zh) 一种带有柔性薄膜光伏电池组件的屋面防水承载结构
CN206759362U (zh) 一种隔热散热光伏瓦
CN215407014U (zh) 一种分布式光伏坡屋面与建筑一体化施工结构
CN212773221U (zh) 一种可替代彩钢瓦的光伏瓦
CN115787937A (zh) 一种轻质光伏组件建筑一体化结构及施工方法
JPH0893159A (ja) 太陽電池の取付け方法
JP2013249582A (ja) 屋根瓦型の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20915202U (zh) 一种可单独拆卸树脂光伏瓦
JP2005036604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付き屋根材及び屋根
CN216794890U (zh) 一种铝框背板屋面光伏瓦及其专用背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