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31288U - 后桥吸振器和具有其的后桥总成 - Google Patents
后桥吸振器和具有其的后桥总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331288U CN216331288U CN202122693381.4U CN202122693381U CN216331288U CN 216331288 U CN216331288 U CN 216331288U CN 202122693381 U CN202122693381 U CN 202122693381U CN 216331288 U CN216331288 U CN 21633128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ar axle
- inner tube
- axle assembly
- mass
- coil sp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0000037250 Clearanc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0000035512 clearanc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9000003638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018 Cast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391944 Commicarpus scand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89 fasten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data:image/svg+xml;base64,PD94bWwgdmVyc2lvbj0nMS4wJyBlbmNvZGluZz0naXNvLTg4NTktMSc/Pgo8c3ZnIHZlcnNpb249JzEuMScgYmFzZVByb2ZpbGU9J2Z1bGwnCiAgICAgICAgICAgICAgeG1sbnM9J2h0dHA6Ly93d3cudzMub3JnLzIwMDAvc3ZnJwogICAgICAgICAgICAgICAgICAgICAgeG1sbnM6cmRraXQ9J2h0dHA6Ly93d3cucmRraXQub3JnL3htbCcKICAgICAgICAgICAgICAgICAgICAgIHhtbG5zOnhsaW5rPSdodHRwOi8vd3d3LnczLm9yZy8xOTk5L3hsaW5rJwogICAgICAgICAgICAgICAgICB4bWw6c3BhY2U9J3ByZXNlcnZlJwp3aWR0aD0nMzAwcHgnIGhlaWdodD0nMzAwcHgnIHZpZXdCb3g9JzAgMCAzMDAgMzAwJz4KPCEtLSBFTkQgT0YgSEVBREVSIC0tPgo8cmVjdCBzdHlsZT0nb3BhY2l0eToxLjA7ZmlsbDojRkZGRkZGO3N0cm9rZTpub25lJyB3aWR0aD0nMzAwLjAnIGhlaWdodD0nMzAwLjAnIHg9JzAuMCcgeT0nMC4wJz4gPC9yZWN0Pgo8dGV4dCB4PScxMTkuMycgeT0nMTU4LjAnIGNsYXNzPSdhdG9tLTAnIHN0eWxlPSdmb250LXNpemU6NDBweDtmb250LXN0eWxlOm5vcm1hbDtmb250LXdlaWdodDpub3JtYWw7ZmlsbC1vcGFjaXR5OjE7c3Ryb2tlOm5vbmU7Zm9udC1mYW1pbHk6c2Fucy1zZXJpZjt0ZXh0LWFuY2hvcjpzdGFydDtmaWxsOiNFODQyMzUnID5IPC90ZXh0Pgo8dGV4dCB4PScxNDQuOScgeT0nMTc0LjAnIGNsYXNzPSdhdG9tLTAnIHN0eWxlPSdmb250LXNpemU6MjZweDtmb250LXN0eWxlOm5vcm1hbDtmb250LXdlaWdodDpub3JtYWw7ZmlsbC1vcGFjaXR5OjE7c3Ryb2tlOm5vbmU7Zm9udC1mYW1pbHk6c2Fucy1zZXJpZjt0ZXh0LWFuY2hvcjpzdGFydDtmaWxsOiNFODQyMzUnID4yPC90ZXh0Pgo8dGV4dCB4PScxNTYuNycgeT0nMTU4LjAnIGNsYXNzPSdhdG9tLTAnIHN0eWxlPSdmb250LXNpemU6NDBweDtmb250LXN0eWxlOm5vcm1hbDtmb250LXdlaWdodDpub3JtYWw7ZmlsbC1vcGFjaXR5OjE7c3Ryb2tlOm5vbmU7Zm9udC1mYW1pbHk6c2Fucy1zZXJpZjt0ZXh0LWFuY2hvcjpzdGFydDtmaWxsOiNFODQyMzUnID5PPC90ZXh0Pgo8L3N2Zz4K data:image/svg+xml;base64,PD94bWwgdmVyc2lvbj0nMS4wJyBlbmNvZGluZz0naXNvLTg4NTktMSc/Pgo8c3ZnIHZlcnNpb249JzEuMScgYmFzZVByb2ZpbGU9J2Z1bGwnCiAgICAgICAgICAgICAgeG1sbnM9J2h0dHA6Ly93d3cudzMub3JnLzIwMDAvc3ZnJwogICAgICAgICAgICAgICAgICAgICAgeG1sbnM6cmRraXQ9J2h0dHA6Ly93d3cucmRraXQub3JnL3htbCcKICAgICAgICAgICAgICAgICAgICAgIHhtbG5zOnhsaW5rPSdodHRwOi8vd3d3LnczLm9yZy8xOTk5L3hsaW5rJwogICAgICAgICAgICAgICAgICB4bWw6c3BhY2U9J3ByZXNlcnZlJwp3aWR0aD0nODVweCcgaGVpZ2h0PSc4NXB4JyB2aWV3Qm94PScwIDAgODUgODUnPgo8IS0tIEVORCBPRiBIRUFERVIgLS0+CjxyZWN0IHN0eWxlPSdvcGFjaXR5OjEuMDtmaWxsOiNGRkZGRkY7c3Ryb2tlOm5vbmUnIHdpZHRoPSc4NS4wJyBoZWlnaHQ9Jzg1LjAnIHg9JzAuMCcgeT0nMC4wJz4gPC9yZWN0Pgo8dGV4dCB4PScxMS44JyB5PSc1MC41JyBjbGFzcz0nYXRvbS0wJyBzdHlsZT0nZm9udC1zaXplOjQwcHg7Zm9udC1zdHlsZTpub3JtYWw7Zm9udC13ZWlnaHQ6bm9ybWFsO2ZpbGwtb3BhY2l0eToxO3N0cm9rZTpub25lO2ZvbnQtZmFtaWx5OnNhbnMtc2VyaWY7dGV4dC1hbmNob3I6c3RhcnQ7ZmlsbDojRTg0MjM1JyA+SDwvdGV4dD4KPHRleHQgeD0nMzcuNCcgeT0nNjYuNScgY2xhc3M9J2F0b20tMCcgc3R5bGU9J2ZvbnQtc2l6ZToyNnB4O2ZvbnQtc3R5bGU6bm9ybWFsO2ZvbnQtd2VpZ2h0Om5vcm1hbDtmaWxsLW9wYWNpdHk6MTtzdHJva2U6bm9uZTtmb250LWZhbWlseTpzYW5zLXNlcmlmO3RleHQtYW5jaG9yOnN0YXJ0O2ZpbGw6I0U4NDIzNScgPjI8L3RleHQ+Cjx0ZXh0IHg9JzQ5LjInIHk9JzUwLjUnIGNsYXNzPSdhdG9tLTAnIHN0eWxlPSdmb250LXNpemU6NDBweDtmb250LXN0eWxlOm5vcm1hbDtmb250LXdlaWdodDpub3JtYWw7ZmlsbC1vcGFjaXR5OjE7c3Ryb2tlOm5vbmU7Zm9udC1mYW1pbHk6c2Fucy1zZXJpZjt0ZXh0LWFuY2hvcjpzdGFydDtmaWxsOiNFODQyMzUnID5PPC90ZXh0Pgo8L3N2Zz4K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桥吸振器和具有其的后桥总成。该后桥吸振器包括:质量块和内管,所述质量块套设于所述内管外;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质量块的下端且沿竖向可发生弹性变形;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质量块和所述内管之间且沿水平向可发生弹性变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后桥吸振器,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能够在多个方向上产生与后桥总成相反的作用力,以吸收多个方向的振动,能够降低车辆的车内噪音,该后桥吸振器可以满足更多种类车辆和工作的需求,吸收振动的效果更好,改善车辆的NVH问题效果更好,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且后桥吸振器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成本较低、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后桥吸振器和具有其的后桥总成。
背景技术
在车辆行驶的时候,后桥总成会产生振动,导致车辆的NVH问题产生。为此,在一些相关技术中,通过在后主减壳体上方增加吸振器来解决NVH问题。但是,相关技术中的吸振器仅能吸收单方向的振动,不能平衡所有的振动,因此不能对所有的车辆和工况都有效,增加了成本和重量,但吸振效果不好,车辆依然存在NVH问题,影响用户的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后桥吸振器,能够在多个方向上产生与后桥总成相反的作用力,以吸收多个方向的振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后桥吸振器包括:质量块和内管,所述质量块套设于所述内管外;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质量块的下端且沿竖向可发生弹性变形;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质量块和所述内管之间且沿水平向可发生弹性变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弹性件为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的上端与所述质量块焊接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弹簧的高度为所述质量块高度的0.5~1,所述螺旋弹簧的螺旋丝直径为5~8mm。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弹簧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中的至少一个为平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弹性件为环形弹性体且具有多个间隙孔,多个所述间隙孔沿所述内管的周向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间隙孔的沿所述内管径向的尺寸为3~5mm,沿所述内管周向的尺寸为6~12mm。
进一步地,所述间隙孔至少为四个且为偶数个,多个所述间隙孔沿所述内管的周向均匀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质量块为圆柱体,且动平衡值小于5g·cm。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后桥吸振器具有以下优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后桥吸振器,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能够在多个方向上产生与后桥总成相反的作用力,以吸收多个方向的振动,能够降低车辆的车内噪音,该后桥吸振器可以满足更多种类车辆和工作的需求,吸收振动的效果更好,改善车辆的NVH问题效果更好,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且后桥吸振器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成本较低、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后桥总成,包括后主减壳体和上述的后桥吸振器,所述后桥吸振器设置于所述后主减壳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桥总成还包括:安装支座,所述安装支座安装于所述后主减壳体且具有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为平面,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下端与所述支撑面相抵。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后桥总成具有的优势与后桥吸振器具有的优势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后桥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后桥吸振器的主视图;
图3是后桥吸振器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后桥总成1000;
后桥吸振器100;后主减壳体200;安装支座300;支撑面310;
质量块10;内管20;安装孔21;
第一弹性件30;上端面31;下端面32;
第二弹性件40;间隙孔41。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后桥总成的主要作用是将传动轴输入的动力经降速增扭后,改变传动方向,然后分配给左右驱动轮,并使左、右驱动轮具有汽车行驶运动学所要求的差速功能;后桥输入端连接传动轴,桥壳两端连接车轮。在车辆行驶时,在传动轴的动力输入下,后桥主减内部的齿轮通过啮合旋转来传递动力。因此,在车辆行驶的时候,后桥总成不仅承受发动机传动轴传递来的扭转运动,还会承受车身对其的压力及路面传递的反作用力,同时本身也会在运转过程中产生不平衡的冲击,最终产生振动,导致车辆的NVH问题产生。
对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后桥吸振器100,后桥吸振器100可以用于后桥总成1000,能够在多个方向上产生与后桥总成1000相反的作用力,以吸收多个方向的振动,能够降低车辆的车内噪音,该后桥吸振器100可以满足更多种类车辆和工作的需求,吸收振动的效果更好,改善车辆的NVH问题效果更好,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下面将参考图1-图3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桥总成1000包括:后主减壳体200和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桥吸振器100,后桥吸振器100设置于后主减壳体20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桥吸振器100包括:质量块10、内管20、第一弹性件30和第二弹性件40。
具体而言,如图1-图3所示,内管20可以具有安装孔21,螺栓等紧固件可以穿设于安装孔21,以实现后桥吸振器100与后主减壳体200的连接。质量块10套设于内管20外,并且,第二弹性件40设于质量块10与内管20之间,第二弹性件40可以实现质量块10与内管20的连接,以实现限位和作用力的传递。第一弹性件30设于质量块10的下端,在后桥吸振器100用于后桥总成1000的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0的下端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与后主减壳体200相配合,以实现限位和作用力的传递。
质量块10具有一定的重量,例如质量块10可以为铸铁件、钢件等,密度较大。在后桥总成1000振动的过程中,质量块10的重量作用以及第一弹性件30和第二弹性件40的弹力作用,使质量块10能够产生与后桥总成1000相反的作用力,快速降低后桥总成1000的振动,能够降低车辆的车内噪音和消除后桥轰鸣问题。
其中,第一弹性件30可以沿水平向(如图1所示的横向方向)发生弹性变形(拉伸或压缩等变形),以在水平向上与质量块10配合,使后桥总成1000在水平向发生振动时,质量块10在水平向上产生与后桥总成1000相反的作用力,吸收水平向的振动。第二弹性件40可以沿竖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发生弹性变形(拉伸或压缩等变形),以在竖向上与质量块10配合,使后桥总成1000在竖向发生振动时,质量块10在竖向上产生与后桥总成1000相反的作用力,吸收竖向的振动。而后桥总成1000发生斜向振动时,第一弹性件30和第二弹性件40同时变形,以使质量块10可以在三维方向上产生更多个方向的反向作用力,以平衡后桥总成1000的更多方向的振动,以满足更多车辆和工况的需求,大大提高了吸振效果,大大改善车辆的NVH问题,提升了整车的品质,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后桥吸振器100,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30和第二弹性件40,能够在多个方向上产生与后桥总成1000相反的作用力,以吸收多个方向的振动,能够降低车辆的车内噪音,该后桥吸振器100可以满足更多种类车辆和工作的需求,吸收振动的效果更好,改善车辆的NVH问题效果更好,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且后桥吸振器100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成本较低、实用性强。
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桥吸振器100具有上述有益的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桥总成1000,能够在多个方向上产生与后桥总成1000相反的作用力,以吸收多个方向的振动,能够降低车辆的车内噪音,该后桥吸振器100可以满足更多种类车辆和工作的需求,吸收振动的效果更好,改善车辆的NVH问题效果更好,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后桥总成1000还可以包括安装支座300,安装支座300安装于后主减壳体200,例如可以设于后主减壳体200的上方,后桥吸振器100可以安装于安装支座300,以实现与后主减壳体200的连接。
此外,继续参照图1所示,安装支座300具有支撑面310,支撑面310为平面,第二弹性件40的下端可以与支撑面310相抵。通常后主减壳体200的表面为非平面或者平面较小,若直接与第二弹性件40配合容易导致第二弹性件40错位、卡顿问题而影响吸振效果。
通过设置安装支座300间接连接后桥吸振器100和后主减壳体200,使第二弹性件40能够与形成为平面的支撑面310配合,保证第二弹性件40的稳定性。且安装支座300可以根据后主减壳体200的外观形状设计成任意相匹配的形状,使得不同外观形状的后主减壳体200能够与相同结构的后桥吸振器100相匹配,提高了后桥吸振器100的通用性,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0和第二弹性件40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弹性件30可以为螺旋弹簧,螺旋弹簧的上端与质量块10相连,如焊接相连,连接牢固可靠。螺旋弹簧的结构简单,且能够根据后桥总成1000的振动快速变形,以快速降低后桥总成1000的振动。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螺旋弹簧的高度为H2,质量块10的高度为H1,螺旋弹簧的螺旋丝直径为D。其中,0.5≤H2/H1≤1,5mm≤D≤8mm。
在上述取值范围内,螺旋弹簧的高度不会太高而导致增重过大或者容易发生水平向晃动;并且螺旋弹簧能够根据后桥总成1000的振动及时发生变形,使降低后桥总成1000的振动更灵敏;螺旋弹簧还能够产生足够大的作用力,以抵消后桥总成1000所承受的更大的冲击力,抵消更大幅度的振动,保证改善NVH问题的效果。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H2/H1可以为2/3,弹簧丝的直径D可以为6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螺旋弹簧的上端面31和下端面32中的至少一个为平面。其中,螺旋弹簧的上端面31形成为平面,可以增大与质量块1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与质量块10之间焊接的连接稳定性,在吸振过程中不易断裂。螺旋弹簧的下端面32形成为平面,可以使螺旋弹簧与后主减壳体200或者与安装支座300配合更稳定,不易发生错位而影响变形。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螺旋弹簧的最上方一圈的上表面为水平结构面,以与质量块10的下表面焊接相连;螺旋弹簧的最下方一圈的下表面为水平结构面,并与安装支座300的支撑面310相抵(也可焊接固定)。螺旋弹簧的螺旋直径可以与质量块10的下表面相似(如略小于质量块10的下表面的直径),支撑面310的水平向尺寸可以略大于螺旋弹簧的螺旋直径,以为螺旋弹簧提供稳定支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第二弹性件40为环形弹性体,例如环形弹性体可以为橡胶等材质。环形弹性体的内周面可以与内管20的外周面贴合,环形弹性体的外周面可以与质量块10的内周面贴合,从而实现与内管20、质量块10的连接。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环形弹性体、内管20和质量块10可以硫化在一起,或者通过过盈配合实现连接限位。
参照图3所示,环形弹性体可以具有多个(两个或两个以上)间隙孔41,多个间隙孔41沿内管20的周向分布。间隙孔41可以降低环形弹性体的硬度,在后桥总成1000发生水平向振动时,间隙孔41的形状可以发生改变,使环形弹性体更易于发生弹性变形,从而更及时、快速地提供反向作用力以降低振动。并且通过沿内管20周向分布的多个间隙孔41,使环形弹性体能够抵消更多方向的振动,起到更佳的降噪效果。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间隙孔41至少为四个且为偶数个,多个间隙孔41沿内管20的周向均匀分布。由此,多个间隙孔41配合使环形弹性体能够在水平向二维方向上的任意方向提供反向作用力,从而抵消任意方向的振动。并且,多个间隙孔41与第一弹性件30的竖向变形相结合,能够在三维方向上的任意方向产生与后桥总成1000相反的作用力,平衡所有的振动,满足所有车辆和工况的需求。此外,其中对称设置的两个间隙孔41,可以使环形弹性体发生弹性变形和恢复形变均更灵敏,从而使后桥吸振器100能够对后桥总成1000频繁变化的振动方向做出快速响应。
以间隙孔41为四个为例,如图3所示,四个间隙孔41沿内管20的周向均匀分布,以使四个间隙孔41两两对称设置,且任意相邻两个间隙孔41的间距相等。水平向分为第一水平向和第二水平向,其中两个间隙孔41沿第一水平向对称设置,另两个间隙孔41沿第二水平向对称设置,第一水平向与第二水平向相互垂直。在后桥总成1000沿第一水平向发生振动时,沿第一水平向设置的两个间隙孔41发生变形,以使环形弹性体发生弹性变形;在后桥总成1000沿第二水平向发生振动时,沿第二水平向设置的两个间隙孔41发生变形,以使环形弹性体发生弹性变形。而四个间隙孔41同时发生变形时,可以吸收水平向上任意方向的振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间隙孔41的具体形状和尺寸可以根据整车的NVH需求进行更改。
在一些实施例中,间隙孔41可以为椭圆孔、弧形孔、长方形孔等条形孔,条形孔的长度方向大体沿内管20的周向延伸,条形孔的宽度方向大体沿内管20的径向延伸,换言之,间隙孔41沿内管20周向的尺寸大于沿内管20径向的尺寸,以使间隙孔41变形更容易。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间隙孔41的沿内管20径向的尺寸为L1,间隙孔41的沿内管20周向的尺寸为L2,其中,3mm≤L1≤5mm,6mm≤L2≤12mm。间隙孔41的尺寸过大,会导致环形弹性体的强度过低、使用寿命短且产生的反向作用力小,间隙孔41的尺寸过小,会导致环形弹性体硬度过高、不易变形而影响吸振降噪效果。在上述尺寸范围内,间隙孔41既能够及时、快速地产生与后桥总成1000相反的作用力,快速降低后桥总成1000的振动,又可以保证环形弹性体的强度,提高使用寿命。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间隙孔41为椭圆孔,椭圆孔沿内管20径向的尺寸为3.5mm,沿内管20周向的尺寸9mm。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间隙孔41的各个方向的尺寸是指间隙孔41未发生变形的状态的下的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间隙孔41可以为通孔,即沿内管20的轴向贯通环形弹性体的上下表面,一方面保证间隙孔41的变形灵敏性,另一方面可以避免间隙孔41内积水等杂质而影响变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质量块10为圆柱体,且动平衡值小于5g·cm。这种结构可以防止后桥吸振器100自身产生不平衡的扭振而影响吸振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后桥吸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质量块(10)和内管(20),所述质量块(10)套设于所述内管(20)外;
第一弹性件(30),所述第一弹性件(30)设于所述质量块(10)的下端且沿竖向可发生弹性变形;
第二弹性件(40),所述第二弹性件(40)设于所述质量块(10)和所述内管(20)之间且沿水平向可发生弹性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桥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30)为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的上端与所述质量块(10)焊接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桥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弹簧的高度与所述质量块(10)高度的比值0.5~1,所述螺旋弹簧的螺旋丝直径为5~8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桥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弹簧的上端面(31)和下端面(32)中的至少一个为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桥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40)为环形弹性体且具有多个间隙孔(41),多个所述间隙孔(41)沿所述内管(20)的周向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桥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孔(41)的沿所述内管(20)径向的尺寸为3~5mm,沿所述内管(20)周向的尺寸为6~12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桥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孔(41)至少为四个且为偶数个,多个所述间隙孔(41)沿所述内管(20)的周向均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后桥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质量块(10)为圆柱体,且动平衡值小于5g·cm。
9.一种后桥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后主减壳体(200)和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后桥吸振器,所述后桥吸振器设置于所述后主减壳体(20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后桥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安装支座(300),所述安装支座(300)安装于所述后主减壳体(200)且具有支撑面(310),所述支撑面(310)为平面,所述第二弹性件(40)的下端与所述支撑面(310)相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693381.4U CN216331288U (zh) | 2021-11-05 | 2021-11-05 | 后桥吸振器和具有其的后桥总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693381.4U CN216331288U (zh) | 2021-11-05 | 2021-11-05 | 后桥吸振器和具有其的后桥总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331288U true CN216331288U (zh) | 2022-04-19 |
Family
ID=81135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693381.4U Active CN216331288U (zh) | 2021-11-05 | 2021-11-05 | 后桥吸振器和具有其的后桥总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331288U (zh) |
-
2021
- 2021-11-05 CN CN202122693381.4U patent/CN21633128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965191B2 (ja) | サブフレーム用ロールロッドの構造 | |
JP4841923B2 (ja) | ストラットマウント | |
US20140367547A1 (en) | Engine mount and power unit vibration damping support structure | |
JP4351883B2 (ja) | エンジンマウントシステム | |
CN216331288U (zh) | 后桥吸振器和具有其的后桥总成 | |
JP2007333029A (ja) | トルクロッド | |
CN109866568B (zh) | 一种后减振器的连接装置及汽车 | |
CN110978977A (zh) | 一种纯电动车的电机总成悬置结构及悬置系统 | |
CN209888655U (zh) | 传动轴及车辆 | |
CN212796441U (zh) | 一种动力吸振器、扭力梁总成以及车辆 | |
CN104455198A (zh) | 减振器及汽车 | |
CN102072271A (zh) | 电动汽车电机后悬置减振装置 | |
CN107618351A (zh) | 一种新型减振悬置 | |
CN213981823U (zh) | 减振装置、电机悬挂系统及电动汽车 | |
CN215850608U (zh) | 汽车悬架、拖拽臂及衬套组件 | |
CN101839303A (zh) | 一种扭振减振器和传动装置 | |
CN210769976U (zh) | 一种气囊减震器的气囊连接结构 | |
KR20140062628A (ko) | 부시 구조 | |
KR20120020753A (ko) | 차량용 롤로드 | |
CN213199456U (zh) | 悬置结构 | |
CN216268578U (zh) | 电动车压缩机支架及压缩机装置 | |
CN208021134U (zh) | 悬架过载保护器和车辆 | |
CN211642149U (zh) | 一种用于真空泵的减振块及一种真空泵总成 | |
CN209776073U (zh) | 一种高缓冲性减震支架 | |
CN215634681U (zh) | 减振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