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06034U - 增压器涡壳的隔热罩 - Google Patents

增压器涡壳的隔热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06034U
CN216306034U CN202122821697.7U CN202122821697U CN216306034U CN 216306034 U CN216306034 U CN 216306034U CN 202122821697 U CN202122821697 U CN 202122821697U CN 216306034 U CN216306034 U CN 2163060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hield
volute
supercharger
supercharger volute
connecting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2169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康康
代小川
王泽斌
张亮
于海超
张林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2169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060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060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060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ercharg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增压器涡壳的隔热罩。本实用新型的增压器涡壳的隔热罩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隔热罩和第二隔热罩,第一隔热罩和第二隔热罩均包裹于增压器涡壳的外部。其中,第二隔热罩的远离第一隔热罩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固定翻边,第二固定翻边固连于增压器涡壳的进气法兰上。本实用新型的增压器涡壳的隔热罩,通过将隔热罩设计为分体形式,便于采用连接围绕的形式包裹在增压器涡壳的外部,利于装配;在第二隔热罩上设置第二固定翻边,以固装在增压器涡壳的进气法兰上,不仅便于第二隔热罩的安装固定,且可提升第二隔热罩的安装牢固度,提供了一种便于装配的增压器隔热罩的安装方案。

Description

增压器涡壳的隔热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增压器涡壳的隔热罩。
背景技术
目前,发动机的设计朝着小型化的方向发展,要求零部件的布置越来越紧凑。随着发动机性能的提升,其高温高功率特性凸显,同时大量采用涡轮增压设置。涡轮增压器涡轮壳是涡轮增压器关键零部件之一,是涡轮增压器外部固件,其主要作用是形成涡轮工作的腔体,并对进出气导向,支撑涡轮轴及涡轮旋转组件,也是外部固定的基体。
由于上述的情况,一方面发动机缸内燃烧温度越来越高,使进入排气歧管的废气温度也越来越高,导致增压器涡壳的温度也随之增高,高温热源对周围零部件造成高温热害的风险增高;另一方面,由于发动机的布置紧凑化,一些零部件越来越靠近增压器涡壳,这就要求对增压器涡壳做好隔热防护措施。
在现有的隔热防护设置中,一般采用上翻集成排气歧管增压器;此时,会设置一个隔热罩包裹涡壳;但是,在技术实践中存在隔热罩包裹不严的问题,仍会对周边的零部件产生高温损害的风险。同时,由于隔热罩需要尽量包裹整个涡壳,当涡壳加长,会造成隔热罩装配困难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增压器涡壳的隔热罩,以提供一种便于装配的增压器隔热罩的安装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增压器涡壳的隔热罩,所述隔热罩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隔热罩和第二隔热罩,所述第一隔热罩和所述第二隔热罩均包裹于增压器涡壳的外部;所述第二隔热罩的远离所述第一隔热罩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固定翻边,所述第二固定翻边固连于所述增压器涡壳的进气法兰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隔热罩的靠近所述第一隔热罩的一端形成有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隔热罩的靠近所述第二隔热罩的一端形成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隔热罩和所述第二隔热罩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相连,且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端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中设有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固连于所述增压器涡壳上。
进一步的,所述增压器涡壳上成型有凸起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紧固件固连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翻边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中设有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固连于所述进气法兰上。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法兰靠近所述第二固定翻边的一侧成型有外凸的固装部,所述第二紧固件固连于所述固装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法兰上固设有垫片,所述第二紧固件固连于所述垫片上设置的紧固螺母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或所述第二安装孔中设有衬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增压器涡壳螺接相连;和/或,所述第二紧固件与所述进气法兰螺接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热罩远离所述第二隔热罩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固定翻边;所述第一固定翻边固连于发动机缸盖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翻边的安装面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安装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固定翻边的安装面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安装面之间形成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与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均不大于90°。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增压器涡壳的隔热罩,通过将隔热罩设计为分体的第一隔热罩和第二隔热罩,便于采用连接围绕的形式包裹在增压器涡壳的外部,从而利于装配;同时,在第二隔热罩的远离第一隔热罩的一端设置第二固定翻边,以将第二隔热罩固装在增压器涡壳的进气法兰上,不仅便于第二隔热罩的安装固定,且可提升第二隔热罩的安装牢固度,提供了一种便于装配的增压器隔热罩的安装方案。
同时,将第一隔热罩和第二隔热罩的连接的一端分别设置为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通过在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上开设第一安装孔,利用第一紧固件将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固定在增压器涡壳上,可有效提升第一隔热罩和第二隔热罩的安装稳固度。
此外,在进气法兰上设置外凸的固装部,将第二紧固件固连在该固装部处,可使第二固定翻边避让开增压器涡壳上进气法兰的邻近部位,从而避免第二隔热罩与增压器涡壳之间的干涉,利于安装的进行。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是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其中涉及到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语仅用于表示相对的位置关系,均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增压器涡壳及其隔热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增压器涡壳及其隔热罩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增压器涡壳及其隔热罩于第二隔热罩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增压器涡壳及其隔热罩采用垫片安装第二隔热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增压器涡壳及其隔热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增压器涡壳;10、进气法兰;100、法兰安装孔;11、固装部;110、螺接孔;12、垫片;121、固定孔;122、紧固螺母;123、穿装孔;13、双头螺柱;130、螺母;14、第一固定部;15、第二固定部;
2、第一隔热罩;20、第一固定翻边;200、第一安装孔;201、第三安装孔;202、第四安装孔;233、衬套;
3、第二隔热罩;30、第二固定翻边;300、第二安装孔;
400、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背”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亦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压器涡壳的隔热罩,提供了一种便于装配的增压器隔热罩的安装方案,该增压器涡壳的隔热罩的一种示例性安装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
整体而言,该增压器涡壳的隔热罩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隔热罩2和第二隔热罩3,第一隔热罩2和第二隔热罩3均包裹于增压器涡壳1的外部。同时,在第二隔热罩3的远离第一隔热罩2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固定翻边30,第二固定翻边30固连在增压器涡壳1的进气法兰10上。
基于上述的设计思想,本实施例的增压器涡壳的隔热罩主要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隔热罩2和第二隔热罩3,以及设置在第一隔热罩2、第二隔热罩3以及增压器涡壳1上的多处安装结构。
为了达到便于装配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隔热罩采用了分体设计,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隔热罩2和第二隔热罩3,以形成对增压器涡壳1的包裹围绕。该处的第一隔热罩2一般为上隔热罩,第二隔热罩3一般为下隔热罩。
为保持隔热罩的稳固性,本实施例中,第一隔热罩2和第二隔热罩3的相连一端均固连在增压器涡壳1上,相对于第一隔热罩2和第二隔热罩3连接的一端,第一隔热罩2的另一端会固装在发动机缸盖上,第二隔热罩3的另一端则设置有第二固定翻边30,以固定在增压器涡壳1的进气法兰10上。而为了保障第一隔热罩2和第二隔热罩3连接处的稳固性,可将第一隔热罩2和/或第二隔热罩3的该连接部位固连在增压器涡壳1上,以提升隔热罩的整体安装稳固性。
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隔热罩2上设有第一连接端,第二隔热罩3上设有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在第一隔热罩2的靠近所述第二隔热罩3的一端,第二连接端在第二隔热罩3的靠近所述第一隔热罩2的一端;第一隔热罩2和第二隔热罩3通过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相连接。相对于第二连接端的一端,第二隔热罩3的第二固定翻边30位于第二隔热罩3的另一端;相对于第一连接端的一端,同样可在第一隔热罩2的另一端设置第一固定翻边20,用于与发动机缸盖固连。此刻,在第一连接端和/或第二连接端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200,在第一安装孔200中穿设第一紧固件,即可通过第一紧固件将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紧固在增压器涡壳1上。将第一隔热罩2和第二隔热罩3的连接的一端分别设置为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通过在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上开设第一安装孔200,利用第一紧固件将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固定在增压器涡壳1上,可有效提升第一隔热罩2和第二隔热罩3的安装稳固度。
为避免隔热罩安装过程中的干涉,如图2所示,可在增压器涡壳1上成型凸起的第一固定部14。在本实施例中,增压器涡壳1上构造有柱状的第一固定部14和第二固定部15,第一固定部14位于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的下方,第二固定部15位于第一隔热罩2的中部位置。上述的第一紧固件可固装在第一固定部14上,同时,在第一隔热罩2上可对应第二固定部15开设第三安装孔201,并通过紧固件将第三安装孔201固装在第二固定部15处。在增压器涡壳1上设置第一固定部14、第二固定部15等,通过在第一固定部14和第二固定部15上开设螺接孔等形式,实现紧固件的安装,在实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的连接安装的同时,可使第一隔热罩2和第二隔热罩3的其它部位和增压器涡壳1的表面保有一定的间隙,以避免第一隔热罩2和第二隔热罩3的内壁和增压器涡壳1的外壁干涉,利于安装的顺利进行。
对于第二固定翻边30在进气法兰10上的安装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并结合图3所示,在第二固定翻边30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300,第二安装孔300中穿设有第二紧固件;第二紧固件固连于进气法兰10上。采用在第二固定翻边30上开设第二安装孔300的形式,便于采用螺接等方式方便地将第二固定翻边30安装在进气法兰10上。优选地,第二紧固件采用螺栓400,以螺接方式与进气法兰10固连。
为便于螺栓400在进气法兰10上的连接,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进气法兰10靠近第二固定翻边30的一侧成型有外凸的固装部11,固装部11上开设有螺接孔110,螺栓400螺接于螺接孔110内。上述的固装部11优选设置在进气法兰10上相邻的法兰安装孔100之间的部位。在进气法兰10上设置外凸的固装部11,将第二紧固件固连在该固装部11处,可使第二固定翻边30避让开增压器涡壳1上进气法兰10的邻近部位,从而避免第二隔热罩3与增压器涡壳1之间的干涉,利于安装的进行。
此外,如图4、图5和图6所示,由于在进气法兰10和发动机缸盖的连接安装时,会在进气法兰10的法兰安装孔100中穿装双头螺柱13,并在双头螺柱13上螺接螺母130,同时在螺母130和进气法兰10之间设置垫片12。基于垫片12的设置,第二紧固件与进气法兰10的固连还可以采用如下的形式。
即在进气法兰10上固设的垫片12上设置穿装孔123,穿装于法兰安装孔100中的双头螺柱13同时穿设于穿装孔123内,双头螺柱13上的螺母130将垫片12紧固在进气法兰10上。同时,垫片12开设有固定孔121,在固定孔121处固设有紧固螺母122,上述的第二紧固件和紧固螺母122螺接相连,从而实现第二固定翻边30和进气法兰10的固连。
上述在进气法兰10或垫片12上固定第二固定翻边30的两种方案。都不需要在发动机的缸体或缸盖上单独构造隔热罩的搭子,节省了布置空间,并能保证第二隔热罩3有效包裹增压器涡壳1,且安装简单方便。
须指出的是,上述的紧固螺母122优选采用焊接方式设于固定孔121处;当然,也可将第二紧固件直接螺接在垫片12上,但鉴于垫片12的厚度有限,直接螺接在垫片12上连接强度较弱,故优选采用上述焊接紧固螺母122的形式。通过在垫片12设置固定孔121和紧固螺母122等方式,将第二紧固件固连在垫片12上,可免去进气法兰10上固装部11的构造,便于加工,且连接装配方便。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隔热罩2远离第二隔热罩3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固定翻边20,第一固定翻边20上开设有第四安装孔202,第一固定翻边20通过穿设于第四安装孔202中的紧固件固连在发动机缸盖上。将第一隔热罩2的远离第二隔热罩3的一端设置成第一固定翻边20,通过在第一固定翻边20上开设第四安装孔202,利用螺栓400等紧固件穿过第四安装孔202等形式,将第一固定翻边20固装在发动机缸盖上,可提高第一隔热罩2的安装牢固度,且整个装配结构便于构造和安装操作。
基于上述的设置,为有效提高第一安装孔200、第三安装孔201、第四安装孔202、第二安装孔300等安装孔的连接强度,可在上述部分或全部的安装孔中加设钢制的衬套233。同时,上述的各安装孔中配设的紧固件均优选采用螺栓、螺钉等螺接紧固件,以与增压器涡壳1上的进气法兰10、固装部11、垫片12、第一固定部14和第二固定部15等螺接相连。第一紧固件、第二紧固件等紧固件采用螺接方式与增压器涡壳1连接,不仅具有良好的连接强度,且便于技术实施,装配便捷。
此外,便于隔热罩的安装,优选让各个隔热罩围绕增压器涡壳1的角度不大于180;同时,由于第一固定翻边20与第一隔热罩2的主体部分之间、第二固定翻边30与第二隔热罩3的主体部分之间一般均为90°夹角。故而,以第一固定翻边20的安装面和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安装面在隔热罩外部一侧形成的夹角为第一夹角,以第二固定翻边30的安装面和第二连接端的安装面在所述隔热罩外部一侧形成的夹角为第二夹角;第一夹角的角度与第二夹角的角度均应不大于90°。
这样,第一隔热罩2和第二隔热罩3可方便地连接包裹在增压器涡壳1外部,并通过位于整个隔热罩两端的第一固定翻边20和第二固定翻边30、以及两者的连接端进行固定。上述的设置,相对单个整体式隔热罩设计而言,不仅便于安装,且包裹性更强,对周围零部件造成高温热害的风险更小。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增压器涡壳的隔热罩,通过将隔热罩设计为分体的第一隔热罩2和第二隔热罩3,便于采用连接围绕的形式包裹在增压器涡壳1的外部,从而利于装配;同时,在第二隔热罩3的远离第一隔热罩2的一端设置第二固定翻边30,以将第二隔热罩3固装在增压器涡壳1的进气法兰10上,不仅便于第二隔热罩3的安装固定,且可提升第二隔热罩3的安装牢固度,提供了一种便于装配的增压器隔热罩的安装方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增压器涡壳的隔热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罩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隔热罩(2)和第二隔热罩(3),所述第一隔热罩(2)和所述第二隔热罩(3)均包裹于增压器涡壳(1)的外部;
所述第二隔热罩(3)的远离所述第一隔热罩(2)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固定翻边(30),所述第二固定翻边(30)固连于所述增压器涡壳(1)的进气法兰(1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器涡壳的隔热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隔热罩(3)的靠近所述第一隔热罩(2)的一端形成有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隔热罩(2)的靠近所述第二隔热罩(3)的一端形成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隔热罩(2)和所述第二隔热罩(3)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相连,且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端上设有第一安装孔(200),所述第一安装孔(200)中设有第一紧固件;
所述第一紧固件固连于所述增压器涡壳(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压器涡壳的隔热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压器涡壳(1)上成型有凸起的第一固定部(14),所述第一紧固件固连于所述第一固定部(14)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压器涡壳的隔热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固定翻边(30)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300),所述第二安装孔(300)中设有第二紧固件;
所述第二紧固件固连于所述进气法兰(10)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压器涡壳的隔热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法兰(10)靠近所述第二固定翻边(30)的一侧成型有外凸的固装部(11),所述第二紧固件固连于所述固装部(11)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压器涡壳的隔热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法兰(10)上固设有垫片(12),所述第二紧固件固连于所述垫片(12)上设置的紧固螺母(122)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压器涡壳的隔热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装孔(200)和/或所述第二安装孔(300)中设有衬套(233)。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压器涡壳的隔热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增压器涡壳(1)螺接相连;和/或,
所述第二紧固件与所述进气法兰(10)螺接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增压器涡壳的隔热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隔热罩(2)远离所述第二隔热罩(3)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固定翻边(20);
所述第一固定翻边(20)固连于发动机缸盖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增压器涡壳的隔热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翻边(20)的安装面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安装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固定翻边(30)的安装面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安装面之间形成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与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均不大于90°。
CN202122821697.7U 2021-11-17 2021-11-17 增压器涡壳的隔热罩 Active CN2163060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21697.7U CN216306034U (zh) 2021-11-17 2021-11-17 增压器涡壳的隔热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21697.7U CN216306034U (zh) 2021-11-17 2021-11-17 增压器涡壳的隔热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06034U true CN216306034U (zh) 2022-04-15

Family

ID=81121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21697.7U Active CN216306034U (zh) 2021-11-17 2021-11-17 增压器涡壳的隔热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060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69525B2 (en) Exhaust-gas turbocharger
US4697423A (en) Connecting line between a compressor of an exhaust gas turbocharger flangedly connected at an exhaust gas manifold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a suction pipe
JP2012211556A (ja) 排気経路の遮熱構造
CN216306034U (zh) 增压器涡壳的隔热罩
CN102844555B (zh) 包括用于气缸盖的连接组件的内燃机
EP2961956B1 (en) Exhaust manifold with turbo support
JP4265365B2 (ja) 内燃機関
CN114459057B (zh) 陶瓷基火焰筒连接结构及燃气涡轮发动机燃烧室
JP4265364B2 (ja) 内燃機関
CN112576320B (zh) 一种协调冷热态变形的导流罩结构
CN220452030U (zh) 一种涡轮增压器用隔热罩
JP3632286B2 (ja) 筒内直噴式ガソリン機関の吸気装置
JP2009243376A (ja) Egrクーラのパイプの取付構造
CN215292710U (zh) V型发动机的正时罩盖及v型发动机
JPH0725249U (ja) 可変容量ノズル付き過給機
CN218235254U (zh) 一种耐高温密封垫片
CN220909813U (zh) 一种具有压力监控装置的涡轮增压器
CN216841920U (zh) 增压发动机
JP3275237B2 (ja) 過給機のウェイストゲート
CN210509413U (zh) 发动机气缸盖
JPH055224Y2 (zh)
CN208169025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的增压进气系统
JP2002161739A (ja) 触媒コンバータ
CN219733514U (zh) 电控执行器的隔热罩
CN212927980U (zh) 一种排气歧管垫片与高强度隔热罩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