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76532U - 一种用于生态建筑的防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生态建筑的防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76532U
CN216276532U CN202122990461.6U CN202122990461U CN216276532U CN 216276532 U CN216276532 U CN 216276532U CN 202122990461 U CN202122990461 U CN 202122990461U CN 216276532 U CN216276532 U CN 2162765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sides
hole
wall
waterproof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9046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文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299046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765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765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765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生态建筑的防水结构,包括设置在屋顶上的防水结构本体,所述屋顶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太阳能板,屋顶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蓄电池,蓄电池的顶部固定并电性连接有逆变器,安装槽内固定安装有封堵盖,逆变器与太阳能板电性连接,所述防水结构本体包括开设在屋顶右侧的第一通孔。本实用新型便于对雨水进行过滤和收集,通过对雨水过滤配合防水板的设置,可有效的降低渗水的风险,达到防水的目的,且通过对雨水收集的方式,可有效降低水资源的浪费,便于在蓄水箱内水位较高时,自动报警提醒人员,方便人员及时进行排水作业,且能够将过滤的杂质取出清理,满足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生态建筑的防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生态建筑的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生态建筑简称ECO,就是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本质就是能将数量巨大的人口整合居住在一个超级建筑中,通过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传统的生态建筑大多会在屋顶的顶部安装太阳能板,对外界的太阳能进行吸收利用,其中绿色生态建筑评价标准符合GB/T 50378-2019的要求;
但是现有的生态建筑其屋顶的防水效果较差,现有的大多是在屋顶上设置导水通道用于对水流的排放,但是其不便于对流经的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在水流的过程中,容易造成杂质堵塞导水通道,进而影响正常排水作业,造成水渗入漏水的现象,且不便于对雨水进行收集的缺点,直接排放的方式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不符合生态建筑的要求,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生态建筑的防水结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生态建筑的防水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生态建筑的防水结构,包括设置在屋顶上的防水结构本体,所述屋顶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太阳能板,屋顶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蓄电池,蓄电池的顶部固定并电性连接有逆变器,安装槽内固定安装有封堵盖,逆变器与太阳能板电性连接,所述防水结构本体包括开设在屋顶右侧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顶部内壁设为V形倾斜面,第一通孔的底部内壁上粘接固定有防水板,防水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V形导流板,第一通孔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安装有过滤机构,V形导流板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L形通水管,两个L形通水管对称设置,两个L形通水管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延伸至屋顶的两侧,L形通水管的顶部与第一通孔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屋顶的两侧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蓄水箱,蓄水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盖板,L形通水管的底端延伸至对应的蓄水箱内,蓄水箱内安装有水位监测报警机构,水位监测报警机构的顶部延伸至对应的盖板的上方,水位监测报警机构与蓄电池电性连接,两个蓄水箱相互远离的一侧底部均连通固定有排水管,排水管远离对应的蓄水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活动套设在安装孔内的过滤盒,过滤盒的顶部设为开口,过滤盒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拉杆,拉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拉环,安装孔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的顶部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磁铁,过滤盒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磁铁,第二磁铁的底部延伸至对应的凹槽内并与第一磁铁的顶部相吸附,第二磁铁的外侧与对应的凹槽的内壁活动接触。
优选的,所述水位监测报警机构包括设置在蓄水箱内的漂浮块,漂浮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L形定位杆,L形定位杆的顶部延伸至盖板的上方,漂浮块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挤压块,盖板的底部嵌装有轻触开关,轻触开关位于对应的挤压块的上方并与挤压块相配合,两个蓄水箱相互远离的一侧顶部均嵌装有报警器,报警器与对应的轻触开关电性连接,报警器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V形导流板的前侧和后侧分别与第一通孔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L形通水管的前侧和后侧分别与第一通孔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盖板的顶部开设有导向孔,L形定位杆的外侧粘接包覆有密封胶皮,密封胶皮的外侧与对应的导向孔的内壁活动接触。
优选的,所述盖板的底部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顶部内壁与对应的轻触开关的顶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两个蓄水箱相互远离的一侧顶部均开设有嵌装槽,嵌装槽的内壁与对应的报警器的外侧固定连接。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便于对雨水进行过滤和收集,通过对雨水过滤配合防水板的设置,可有效的降低渗水的风险,达到防水的目的,且通过对雨水收集的方式,可有效降低水资源的浪费,便于在蓄水箱内水位较高时,自动报警提醒人员,方便人员及时进行排水作业,且能够将过滤的杂质取出清理,满足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生态建筑的防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屋顶;1、太阳能板;2、安装孔;3、过滤盒;4、蓄电池;5、安装槽;6、第一通孔;7、V形导流板;8、防水板;9、L形通水管;10、蓄水箱;11、盖板;12、L形定位杆;13、挤压块;14、轻触开关;15、报警器;16、排水管;17、拉杆;18、固定块;19、第一磁铁;20、漂浮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用于生态建筑的防水结构,包括设置在屋顶100上的防水结构本体,屋顶100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太阳能板1,屋顶100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5,安装槽5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蓄电池4,蓄电池4的顶部固定并电性连接有逆变器,安装槽5内固定安装有封堵盖,逆变器与太阳能板1电性连接,防水结构本体包括开设在屋顶100右侧的第一通孔6,第一通孔6的顶部内壁设为V形倾斜面,第一通孔6的底部内壁上粘接固定有防水板8,防水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V形导流板7,第一通孔6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安装孔2,安装孔2内安装有过滤机构,V形导流板7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L形通水管9,两个L形通水管9对称设置,两个L形通水管9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延伸至屋顶100的两侧,L形通水管9的顶部与第一通孔6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屋顶100的两侧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蓄水箱10,蓄水箱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盖板11,L形通水管9的底端延伸至对应的蓄水箱10内,蓄水箱10内安装有水位监测报警机构,水位监测报警机构的顶部延伸至对应的盖板11的上方,水位监测报警机构与蓄电池4电性连接,两个蓄水箱10相互远离的一侧底部均连通固定有排水管16,排水管16远离对应的蓄水箱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阀门;
过滤机构包括活动套设在安装孔2内的过滤盒3,过滤盒3的顶部设为开口,过滤盒3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拉杆17,拉杆1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拉环,安装孔2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8,固定块18的顶部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磁铁19,过滤盒3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磁铁,第二磁铁的底部延伸至对应的凹槽内并与第一磁铁19的顶部相吸附,第二磁铁的外侧与对应的凹槽的内壁活动接触;
水位监测报警机构包括设置在蓄水箱10内的漂浮块20,漂浮块2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L形定位杆12,L形定位杆12的顶部延伸至盖板11的上方,漂浮块20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挤压块13,盖板11的底部嵌装有轻触开关14,轻触开关14位于对应的挤压块13的上方并与挤压块13相配合,两个蓄水箱10相互远离的一侧顶部均嵌装有报警器15,报警器15与对应的轻触开关14电性连接,报警器15与蓄电池4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便于对雨水进行过滤和收集,通过对雨水过滤配合防水板8的设置,可有效的降低渗水的风险,达到防水的目的,且通过对雨水收集的方式,可有效降低水资源的浪费,便于在蓄水箱10内水位较高时,自动报警提醒人员,方便人员及时进行排水作业,且能够将过滤的杂质取出清理,满足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中,V形导流板7的前侧和后侧分别与第一通孔6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固定连接,L形通水管9的前侧和后侧分别与第一通孔6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固定连接,盖板11的顶部开设有导向孔,L形定位杆12的外侧粘接包覆有密封胶皮,密封胶皮的外侧与对应的导向孔的内壁活动接触,盖板11的底部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顶部内壁与对应的轻触开关14的顶部固定连接,其中盖板11的顶部还开设有一个与L形通水管9外侧粘接固定的通水管安装通孔,两个蓄水箱10相互远离的一侧顶部均开设有嵌装槽,嵌装槽的内壁与对应的报警器15的外侧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便于对雨水进行过滤和收集,通过对雨水过滤配合防水板8的设置,可有效的降低渗水的风险,达到防水的目的,且通过对雨水收集的方式,可有效降低水资源的浪费,便于在蓄水箱10内水位较高时,自动报警提醒人员,方便人员及时进行排水作业,且能够将过滤的杂质取出清理,满足使用需求。
工作原理:使用时,太阳能板1对外界的太阳能进行收集,收集的太阳能通过逆变器转变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4内,蓄电池4可对建筑内部进行供电,在雨天天气时,雨水进入到过滤盒3内,雨水穿过过滤盒3进入到第一通孔6内,过滤盒3对流经的雨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遮挡,第一通孔6内的水顺着V形导流板7的倾斜面经L形通水管9进入到蓄水箱10内,蓄水箱10对雨水进行收集,通过对雨水进行过滤的方式,可有效的降低杂质进入到第一通孔6和L形通水管9内造成其堵塞的风险,同时配合防水板8的设置,可有效的降低渗水的风险,达到防水的目的,且便于对雨水进行收集,可降低水资源的浪费,当需要将过滤盒3内的杂质进行清理时,可向上拉动拉环带动过滤盒3向上移动,过滤盒3带动两个第二磁铁向上与两个第一磁铁19分离,即可将过滤盒3内的杂质倒出,清理完成后,向下将过滤盒3移动至安装孔2内,过滤盒3向下移动的同时带动两个第二磁铁向下分别与对应的第一磁铁19相吸附,安装完成,通过将杂质集中遮挡的方式,便于人员清理;
随着蓄水箱10内雨水的进入,使得蓄水箱10内的水位逐渐上升,漂浮块20在水的浮力作用下,逐渐上浮,漂浮块20带动对应的L形定位杆12和挤压块13向上移动,挤压块13向上移动至其顶部与对应的轻触开关14的底部接触时,使得轻触开关14被开启,轻触开关14控制报警器15开启,报警器15发出声光报警提醒人员,方便人员及时通过排水管16对蓄水箱10内的水进行排水作业,在排水时,可利用外界的水管与阀门相连接,打开阀门,蓄水箱10内的水经对应的排水管16和阀门排出,随着蓄水箱10内水的流出,使得水位逐渐降低,漂浮块20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逐渐向下移动,漂浮块20带动对应的挤压块13向下与轻触开关14分离,报警器15停止报警,当蓄水箱10内的水排完后,即可关闭阀门,等待下次排水作业。
本实用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生态建筑的防水结构,包括设置在屋顶(100)上的防水结构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100)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太阳能板(1),屋顶(100)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5),安装槽(5)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蓄电池(4),蓄电池(4)的顶部固定并电性连接有逆变器,安装槽(5)内固定安装有封堵盖,逆变器与太阳能板(1)电性连接,所述防水结构本体包括开设在屋顶(100)右侧的第一通孔(6),第一通孔(6)的顶部内壁设为V形倾斜面,第一通孔(6)的底部内壁上粘接固定有防水板(8),防水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V形导流板(7),第一通孔(6)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安装孔(2),安装孔(2)内安装有过滤机构,V形导流板(7)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L形通水管(9),两个L形通水管(9)对称设置,两个L形通水管(9)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延伸至屋顶(100)的两侧,L形通水管(9)的顶部与第一通孔(6)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屋顶(100)的两侧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蓄水箱(10),蓄水箱(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盖板(11),L形通水管(9)的底端延伸至对应的蓄水箱(10)内,蓄水箱(10)内安装有水位监测报警机构,水位监测报警机构的顶部延伸至对应的盖板(11)的上方,水位监测报警机构与蓄电池(4)电性连接,两个蓄水箱(10)相互远离的一侧底部均连通固定有排水管(16),排水管(16)远离对应的蓄水箱(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态建筑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活动套设在安装孔(2)内的过滤盒(3),过滤盒(3)的顶部设为开口,过滤盒(3)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拉杆(17),拉杆(1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拉环,安装孔(2)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8),固定块(18)的顶部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磁铁(19),过滤盒(3)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磁铁,第二磁铁的底部延伸至对应的凹槽内并与第一磁铁(19)的顶部相吸附,第二磁铁的外侧与对应的凹槽的内壁活动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态建筑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监测报警机构包括设置在蓄水箱(10)内的漂浮块(20),漂浮块(2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L形定位杆(12),L形定位杆(12)的顶部延伸至盖板(11)的上方,漂浮块(20)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挤压块(13),盖板(11)的底部嵌装有轻触开关(14),轻触开关(14)位于对应的挤压块(13)的上方并与挤压块(13)相配合,两个蓄水箱(10)相互远离的一侧顶部均嵌装有报警器(15),报警器(15)与对应的轻触开关(14)电性连接,报警器(15)与蓄电池(4)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态建筑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导流板(7)的前侧和后侧分别与第一通孔(6)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态建筑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通水管(9)的前侧和后侧分别与第一通孔(6)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生态建筑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1)的顶部开设有导向孔,L形定位杆(12)的外侧粘接包覆有密封胶皮,密封胶皮的外侧与对应的导向孔的内壁活动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生态建筑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1)的底部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顶部内壁与对应的轻触开关(14)的顶部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生态建筑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蓄水箱(10)相互远离的一侧顶部均开设有嵌装槽,嵌装槽的内壁与对应的报警器(15)的外侧固定连接。
CN202122990461.6U 2021-12-01 2021-12-01 一种用于生态建筑的防水结构 Active CN2162765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90461.6U CN216276532U (zh) 2021-12-01 2021-12-01 一种用于生态建筑的防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90461.6U CN216276532U (zh) 2021-12-01 2021-12-01 一种用于生态建筑的防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76532U true CN216276532U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41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90461.6U Active CN216276532U (zh) 2021-12-01 2021-12-01 一种用于生态建筑的防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765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81214A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地下排水装置
CN102787629A (zh) 新型家庭废水回收利用装置
CN216276532U (zh) 一种用于生态建筑的防水结构
CN209845875U (zh) 蓄排一体的雨水高利用生态灌溉设备
CN103290891B (zh) 储水箱
CN217500468U (zh) 一种市政工程排水管道口装置
CN215195635U (zh) 一种环境工程污水回收装置
CN214584236U (zh) 一种环境监测用便于对不同深度水样进行采集的收集装置
CN203320637U (zh) 洗衣机废水再利用装置
CN216474917U (zh) 一种水面垃圾自动收集装置
CN112943628B (zh) 一种市政用节能型水泵及其使用方法
CN210459379U (zh) 一种节能型楼宇用水装置
CN211057947U (zh) 一种高效节水冲厕水箱
CN212336150U (zh) 一种智能雨水收集装置
CN210367318U (zh) 一种村镇污水隔油沉砂装置
CN102995708B (zh) 家庭用水的回收利用装置
CN202187398U (zh) 循环节水装置
CN201695454U (zh) 一种污水净化使用系统
CN216739842U (zh) 一种城市景观雨水蓄水池机构
CN216552176U (zh) 一种改进型的建筑节能雨水收集装置
CN218814091U (zh) 一种用于防止台面溢水的柜盆
CN214808687U (zh) 一种沙滤池进水自动控制装置
CN219011166U (zh) 一种漂浮式地表水水面垃圾清理装置
CN219451644U (zh) 一种适用于高寒地区的节能环保厕所
CN210683499U (zh) 一种办公用房节水式排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