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72421U - 一种收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收线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272421U CN216272421U CN202120912830.7U CN202120912830U CN216272421U CN 216272421 U CN216272421 U CN 216272421U CN 202120912830 U CN202120912830 U CN 202120912830U CN 216272421 U CN216272421 U CN 21627242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ke
- disc
- rotating disc
- rotating
- suppor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80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tin hydride Chemical compound [Sn]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收线装置,属于光伏焊带生产技术领域。收线装置包括:机架;旋转圆盘,转动设于机架上;旋转圆盘上设置有收线旋转盘,收线旋转盘能够在旋转圆盘上绕第一轴线旋转;支撑盘,与旋转圆盘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旋转圆盘与支撑盘能够同步绕第二轴线转动;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均与第一方向平行;收线料盘,设于旋转圆盘与支撑盘之间;顶紧机构,包括设于支撑盘上的直线驱动件和转动设于直线驱动件输出端的第一顶紧件,直线驱动件能够驱动第一顶紧件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将收线料盘顶紧在收线旋转盘与第一顶紧件之间。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由于人工锁紧收线料盘造成的锁紧精度低,且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焊带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收线装置。
背景技术
光伏组件用涂锡焊带一般采用光伏焊带涂锡一体机进行生产,在生产后需要利用收线装置实现收线。现有技术中,收线装置中的收线料盘上料后通常需要人工进行锁紧固定,人工操作不仅降低了收线的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而且人工锁定的精度较低、锁紧力的一致性较差,进而使得收线料盘的放置位置误差较大,出现收线作业中排线尺寸不稳定、产品排线表面不均匀不平整等不良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收线装置,能够解决由于人工锁紧收线料盘造成的锁紧精度低,且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收线装置,包括:
机架;
旋转圆盘,转动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旋转圆盘上设置有收线旋转盘,所述收线旋转盘能够在所述旋转圆盘上绕第一轴线旋转;
支撑盘,与所述旋转圆盘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旋转圆盘与所述支撑盘能够同步绕第二轴线转动;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均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
收线料盘,设于所述旋转圆盘与所述支撑盘之间;
顶紧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支撑盘上的直线驱动件和转动设于所述直线驱动件输出端的第一顶紧件,所述直线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顶紧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以将所述收线料盘顶紧在所述收线旋转盘与所述第一顶紧件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顶紧件包括依次设置的连接部和顶紧部,所述连接部通过轴承结构转动设于所述直线驱动件的输出端;所述顶紧部用于与所述收线料盘抵接进行顶紧。
可选地,所述收线旋转盘的中心处设有第二顶紧件,所述第二顶紧件和所述第一顶紧件的所述顶紧部均为锥形结构;所述收线料盘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的端面上均开设有插孔,所述第一顶紧件的所述顶紧部和所述第二顶紧件能够分别插入所述收线料盘的两个所述插孔内,以顶紧所述收线料盘。
可选地,所述收线旋转盘与所述顶紧机构均设置有两个,所述收线旋转盘与所述顶紧机构在数量上一一对应。
可选地,所述收线装置还包括:
第一旋转驱动件,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旋转驱动件的驱动端同时连接所述旋转圆盘和所述支撑盘;
第二旋转驱动件,设于所述旋转圆盘上,所述第二旋转驱动件的驱动端连接所述收线旋转盘。
可选地,所述收线装置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旋转圆盘和所述支撑盘。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为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外周转动套设有转套。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连接件在所述旋转圆盘上呈中心对称分布。
可选地,所述支撑盘为圆形结构。
可选地,所述直线驱动件为气缸;所述收线装置还包括气动旋转接头,所述气动旋转接头包括能够相对转动的气体传送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连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气体传送部设于所述支撑盘上,并与所述气缸通过气管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顶紧机构的直线驱动件能够驱动第一顶紧件沿第一方向移动,进而得以将收线料盘顶紧在收线旋转盘与第一顶紧件之间,由于第一顶紧件是转动设于直线驱动件的输出端的,因此在保证收线料盘被顶紧的同时,并不影响收线旋转盘带动收线料盘旋转进行收线操作,确保了收线工序的顺利进行;上述通过在支撑盘上设置顶紧机构实现收线料盘的自动顶紧的方式,无需人工对收线料盘进行锁紧固定,提高收线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的同时,还能保证收线料盘放置位置准确和顶紧力的一致,避免发生排线尺寸不稳定,产品排线表面不均匀不平整等不良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收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收线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收线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收线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
101、第一轴线;102、第二轴线;
10、机架;20、旋转圆盘;30、支撑盘;40、收线料盘;50、顶紧机构;60、收线旋转盘;70、连接件;80、气动旋转接头;90、支架;
11、第一旋转驱动件;21、第二旋转驱动件;41、插孔;51、直线驱动件;52、第一顶紧件;61、第二顶紧件;71、转套;81、气体传送部;82、固定部;
111、输出轴;521、连接部;522、顶紧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收线装置,主要用于光伏焊带涂锡一体机中,进行涂锡完成的焊带的收线操作;当然,在具体使用时,也并不局限于在该领域中的收线。具体地,参考图1-4,收线装置包括机架10、旋转圆盘20、支撑盘30、收线料盘40和顶紧机构50;旋转圆盘20转动设于机架10上,且在旋转圆盘20上设置有收线旋转盘60,收线旋转盘60能够在旋转圆盘20上绕第一轴线101旋转;支撑盘30与旋转圆盘20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旋转圆盘20与支撑盘30能够同步绕第二轴线102转动;第一轴线101和第二轴线102均与第一方向平行;收线料盘40设于旋转圆盘20与支撑盘30之间。具体实施时,收线旋转盘60位于上料工位,用于空的收线料盘40的上料,待收线料盘40上料至收线旋转盘60后,收线料盘40被锁定在收线旋转盘60上,旋转圆盘20和支撑盘30绕第二轴线102转动时,进而带动收线旋转盘60一同旋转,将收线旋转盘60由上料工位旋转至收线工位,然后收线旋转盘60绕第一轴线101旋转,带动收线料盘40一同旋转完成收线操作;收线料盘40缠满焊带后,驱动旋转圆盘20反向回位,满载的收线料盘40回至上料工位完成下料,并等待下一空的收线料盘40的上料,依次循环往复,实现收线的自动化操作。
进一步地,参考图1-3,收线装置还包括顶紧机构50,顶紧机构50包括设于支撑盘30上的直线驱动件51和转动设于直线驱动件51输出端的第一顶紧件52,直线驱动件51能够驱动第一顶紧件52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将收线料盘40顶紧在收线旋转盘60与第一顶紧件52之间。具体实施时,当将收线料盘40上料至收线旋转盘60时,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采用人工螺栓固定的方式将收线料盘40与收线旋转盘60锁定的,这样才能使收线旋转盘60同步带动收线料盘40旋转实现收线;本实施例中,顶紧机构50的直线驱动件51能够驱动第一顶紧件52沿第一方向移动,进而得以将收线料盘40顶紧在收线旋转盘60与第一顶紧件52之间,由于第一顶紧件52是转动设于直线驱动件51的输出端的,因此在保证收线料盘40被顶紧的同时,并不影响收线旋转盘60带动收线料盘40旋转进行收线操作,确保了收线工序的顺利进行;上述通过在支撑盘30上设置顶紧机构50实现收线料盘40的自动顶紧的方式,无需人工对收线料盘40进行锁紧固定,提高收线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的同时,还能保证收线料盘40放置位置准确和顶紧力的一致性,避免发生排线尺寸不稳定,产品排线表面不均匀不平整等不良现象。
本实施例中,直线驱动件51为气缸;气缸的缸体设于支撑盘30远离旋转圆盘20的一侧,气缸的活塞杆沿第一方向朝靠近旋转圆盘20的方向由支撑盘30伸出,第一顶紧件52便设于活塞杆的自由端,实现气缸对第一顶紧件52沿第一方向的驱动。进一步地,参考图2,第一顶紧件52包括依次设置的连接部521和顶紧部522,连接部521通过轴承结构转动设于活塞杆的自由端;顶紧部522用于与收线料盘40抵接进行顶紧操作。具体可选地,顶紧部522为锥形结构;参考图3,收线料盘40沿第一方向的两端的端面上均开设有插孔41;顶紧部522可以插设于收线料盘40一端的插孔41内,既能实现与收线料盘40的抵接,还尽可能地确保了收线料盘40的精准定位,即只要气缸的活塞杆能够沿第一方向推动顶紧部522插入插孔41中,就说明收线料盘40在收线旋转盘60上的放置位置准确,保证收线过程的顺利进行。进一步地,参考图4,在收线旋转盘60的中心处设置有第二顶紧件61,第二顶紧件61也为锥形结构,可以方便插设于收线料盘40另一端的插孔41中,实现收线料盘40与收线旋转盘60的安装定位;即第二顶紧件61和第一顶紧件52的顶紧部522的锥形结构能够实现收线料盘40顶紧的同时,还实现了其精准定位,减小了收线料盘40放置时的位置误差。第二顶紧件61与第一顶紧件52的顶紧部522的锥形结构相同,尺寸一样,进而得以与收线料盘40的任意一端的插孔41都能匹配,不用限定收线料盘40上料时的摆放方位,提高了整个收线装置的适用性。
本实施例中,收线旋转盘60和顶紧机构50均设置有两个,收线旋转盘60与顶紧机构50在数量上一一对应,即每个收线旋转盘60均对应设置有一个顶紧机构50,以完成相应收线旋转盘60上收线料盘40的顶紧操作。收线旋转盘60和顶紧机构50均设置有两个,每当其中一个收线旋转盘60上的收线料盘40完成收线后,另一个收线旋转盘60上便完成一个收线料盘40的上料,随后旋转圆盘20旋转,使收线完成的收线料盘40回到上料工位进行下料操作,而新上料的收线料盘40移动到收线工位开始新的收线操作,如此循环往复,保证收线过程不停歇,提高了生产效率。
参考图3,收线装置还包括第一旋转驱动件11和第二旋转驱动件21,第一旋转驱动件11设于机架10上,且设于旋转圆盘20远离支撑盘30的一侧。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先将旋转圆盘20和支撑盘30连接成一个整体,此时第一旋转驱动件11的驱动端只需连接旋转圆盘20即可。而本实施例中,第一旋转驱动件11的输出轴111沿第一方向延伸,进而可以将旋转圆盘20和支撑盘30同时连接于输出轴111上,即第一旋转驱动件11的输出轴111能够同步驱动旋转圆盘20和支撑盘30转动,确保旋转圆盘20和支撑盘30转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第二旋转驱动件21设于旋转圆盘20上,且位于旋转圆盘20远离支撑盘30的一侧,第二旋转驱动件21的驱动端连接收线旋转盘60,进而得以驱动收线旋转盘60和其上的收线料盘40旋转,完成收线。
进一步地,参考图1-4,收线装置还包括连接件70,连接件70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旋转圆盘20和支撑盘30,使二者形成一个整体,确保二者同步转动时的稳定性。为了不干涉旋转圆盘20上其他零部件的布置,连接件70为连接轴,即为轴状结构;可选地,连接轴为圆柱形的轴。进一步地,连接件70设置有多个,多个连接件70在旋转圆盘20上呈中心对称分布,提高连接稳定性。本实施例中,连接件70设置有两个,每个连接件70均沿周向设于两个收线旋转盘60之间。更进一步地,在连接轴的外周转动套设有转套71,这样设置的原因是在收线料盘40收线完成回到上料工位时,为了方便下一收线料盘40的收线,线并未切断,因此会有多余的线被牵扯住,线与连接轴接触并与连接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很容易弄断线材,因此在连接轴上设置转套71可以通过转套71与连接轴之间的转动连接,有效避免线与连接轴之间发生过大摩擦,避免断线现象的发生。
可选地,支撑盘30为圆盘,既方便布置各个零部件,还便于制造和使用,节省装置空间。进一步地,当直线驱动件51采用气缸时,需要对气缸进行气管的连接,以进行气动驱动,因此,参考图1和图2,收线装置还包括气动旋转接头80,气动旋转接头80包括能够相对转动的气体传送部81和固定部82,固定部82连接于机架10上,气体传送部81设于支撑盘30上,并与气缸通过气管连接。当支撑盘30跟随旋转圆盘20转动时,气体传送部81能够相对固定部82旋转,气体传送部81与支撑盘30同步运动,保持与气缸的相对静止,进而不影响气管中气体的传送。可选地,气动旋转接头80设于支撑盘30远离旋转圆盘20的一侧,即与气缸设于同一侧,进而方便二者连接。更进一步地,气动旋转接头80的固定部82与机架10之间通过支架90连接,支架90由多个杆组装而成,既不过分占用收线装置的空间、干扰相关零部件的运动,还能使通气用的气管绑缚在其上,起到固定气管的作用。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10);
旋转圆盘(20),转动设于所述机架(10)上;所述旋转圆盘(20)上设置有收线旋转盘(60),所述收线旋转盘(60)能够在所述旋转圆盘(20)上绕第一轴线(101)旋转;
支撑盘(30),与所述旋转圆盘(20)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旋转圆盘(20)与所述支撑盘(30)能够同步绕第二轴线(102)转动;所述第一轴线(101)和所述第二轴线(102)均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
收线料盘(40),设于所述旋转圆盘(20)与所述支撑盘(30)之间;
顶紧机构(50),包括设于所述支撑盘(30)上的直线驱动件(51)和转动设于所述直线驱动件(51)输出端的第一顶紧件(52),所述直线驱动件(51)能够驱动所述第一顶紧件(52)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以将所述收线料盘(40)顶紧在所述收线旋转盘(60)与所述第一顶紧件(5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紧件(52)包括依次设置的连接部(521)和顶紧部(522),所述连接部(521)通过轴承结构转动设于所述直线驱动件(51)的输出端;所述顶紧部(522)用于与所述收线料盘(40)抵接进行顶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线旋转盘(60)的中心处设有第二顶紧件(61),所述第二顶紧件(61)和所述第一顶紧件(52)的所述顶紧部(522)均为锥形结构;所述收线料盘(40)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的端面上均开设有插孔(41),所述第一顶紧件(52)的所述顶紧部(522)和所述第二顶紧件(61)能够分别插入所述收线料盘(40)的两个所述插孔(41)内,以顶紧所述收线料盘(4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线旋转盘(60)与所述顶紧机构(50)均设置有两个,所述收线旋转盘(60)与所述顶紧机构(50)在数量上一一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线装置还包括:
第一旋转驱动件(11),设于所述机架(10)上,所述第一旋转驱动件(11)的驱动端同时连接所述旋转圆盘(20)和所述支撑盘(30);
第二旋转驱动件(21),设于所述旋转圆盘(20)上,所述第二旋转驱动件(21)的驱动端连接所述收线旋转盘(6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线装置还包括连接件(70),所述连接件(70)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旋转圆盘(20)和所述支撑盘(3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70)为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外周转动套设有转套(7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70)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连接件(70)在所述旋转圆盘(20)上呈中心对称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盘(30)为圆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驱动件(51)为气缸;所述收线装置还包括气动旋转接头(80),所述气动旋转接头(80)包括能够相对转动的气体传送部(81)和固定部(82),所述固定部(82)连接于所述机架(10)上,所述气体传送部(81)设于所述支撑盘(30)上,并与所述气缸通过气管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912830.7U CN216272421U (zh) | 2021-04-29 | 2021-04-29 | 一种收线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912830.7U CN216272421U (zh) | 2021-04-29 | 2021-04-29 | 一种收线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272421U true CN216272421U (zh) | 2022-04-12 |
Family
ID=81001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912830.7U Active CN216272421U (zh) | 2021-04-29 | 2021-04-29 | 一种收线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272421U (zh) |
-
2021
- 2021-04-29 CN CN202120912830.7U patent/CN21627242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6272421U (zh) | 一种收线装置 | |
CN211151776U (zh) | 一种全自动绕线机上下料机构 | |
CN209267393U (zh) | 电机旋变转子自动装配机构 | |
CN111619910B (zh) | 定位机构及贴标机 | |
CN213645411U (zh) | 一种双工位钢带放卷装置 | |
CN217507102U (zh) | 一种线圈绕制翻饼工装 | |
CN211415159U (zh) | 一种桁架式机器人横梁安装用旋转平台 | |
CN213499011U (zh) | 弹簧生产用支撑架 | |
CN213622646U (zh) | 一种电力电缆自动化绕卷装置 | |
CN216426364U (zh) | 一种用于自动转盘端子收料机的卷盘涨紧机构 | |
CN108147173B (zh) | 一种食品保鲜膜绕卷机承载机构 | |
CN216348104U (zh) | 一种便于收纳的箭头 | |
CN210956884U (zh) | 一种电芯上料输送装置 | |
CN215755631U (zh) | 一种电力线路工程用放线装置 | |
CN212127105U (zh) | 储盘机构的转盘组件 | |
CN216849652U (zh) | 一种全自动扁线卧绕电感线圈生产设备 | |
CN212581236U (zh) | 一种光电薄膜卷轴组件 | |
CN210121784U (zh) | 机床下料机器人的搬运装置 | |
CN213393224U (zh) | 一种自动卡紧的半轴壳体 | |
CN210339863U (zh) | 一种自络筒储纱车 | |
CN211465148U (zh) | 一种高控自动电阻焊机构 | |
CN214797354U (zh) | 多层次紧凑型晶圆放置料盒 | |
CN216424857U (zh) | 一种缠绕打包机 | |
CN215469360U (zh) | 用于线簧孔自动穿丝机的线簧孔前套台阶选向装置 | |
CN210849121U (zh) | 一种圆筒盒自动对位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