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44533U - 反射罩组件和取暖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反射罩组件和取暖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44533U
CN216244533U CN202122971367.6U CN202122971367U CN216244533U CN 216244533 U CN216244533 U CN 216244533U CN 202122971367 U CN202122971367 U CN 202122971367U CN 216244533 U CN216244533 U CN 2162445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heating
connecting boss
boss
limit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7136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水兵
张乾
叶似锦
康瑞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7136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445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445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445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射罩组件和取暖设备,其中,反射罩组件包括:罩体,罩体的一端设有开口,另一端设有安装口;支撑组件,设于安装口处,支撑组件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凸台;发热件,套设于支撑组件上;其中,支撑组件通过第一连接凸台的变形固定发热件的位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变形实现位置的固定,可有效降低紧固配合时对发热件的应力,从而可延长发热件的使用寿命,也提高在长时间使用时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反射罩组件和取暖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反射罩组件和一种取暖设备。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在冬天等气温较低的天气下,人们常常通过采用取暖设备提高环境温度,特别是对于办公室环境下,不同人的适应温度不同,常常会采用小太阳等小型取暖设备以局部提高温度,提高特定区域内人群的环境舒适度。而现有小型取暖设备的加热管在装配时,一般都是选用螺钉进行紧固连接,然而进行被紧固后的加热管会受到固定结构给予的应力作用,在加热管长期使用的情况下,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射罩组件。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取暖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射罩组件,包括:罩体,罩体的一端设有开口,另一端设有安装口;支撑组件,设于安装口处,支撑组件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凸台;发热件,套设于支撑组件上;其中,支撑组件通过第一连接凸台的变形固定发热件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反射罩组件,主要包括罩体、支撑组件以及发热件,罩体作为反射热量的主要结构,发热件产生的热量会在罩体的作用下向前反射,以提高对空气的加热效果,其中,罩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开口和安装口,通过在罩体上设置安装口,可通过安装口将罩体安装在支架或其他支撑结构上,热量在罩体的反射作用下会从开口处向外辐射,以提高所处环境的温度。需要补充的是,通过在支撑组件上设置发热件,可使得支撑组件为发热件提供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而便于在发热件产生辐射到罩体上的热量时,热量在罩体的内壁的作用下,会进行反射,以与发热件直接向前辐射的热量合并,加强向前辐射的热量。
对于支撑组件和发热件的连接而言,二者的固定是通过第一连接凸台的变形实现的,通过变形实现位置的固定,可有效降低紧固配合时对发热件的应力,从而可延长发热件的使用寿命,也提高在长时间使用时的安全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方案中的反射罩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组件具体包括:支座,支座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凸台;支架,与第一连接凸台可拆卸连接,支架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形状与发热件的截面形状相适配,发热件穿设于安装孔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撑组件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支座和支架,其中,支座作为对发热件主要支撑的结构,其上设有第二连接凸台和第一连接凸台,需要说明的是,两类凸台分别设置在支座的两端,以便于支座两端分别固定罩体和发热件,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支架,可与第一连接凸台可拆卸连接,支架是与发热件直接连接的,在第一连接凸台和支架的作用下,即可实现支撑组件对发热件的限位。
具体地,支架上设有形状与发热件的界面形状相适配的安装孔,在安装时可先将发热件穿入支架的安装孔内,再将支架安装到第一连接凸台上,最后将第一连接凸台进行变形,即可完成安装。
其中,支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可以理解,数量越多对发热件的限位作用越大。
进一步地,支架和第一连接凸台的数量均为三个。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一限位槽,设于支座设有第一连接凸台的一端;第二限位槽,设于支架上;其中,通过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的配合实现支架与支座的可拆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支座和支架二者的配合而言,主要是通过分别在支座和支架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实现的,二者可在两种限位槽的作用下相互插入,从而实现安装。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限位槽由支座的端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一连接凸台由支座的端面向外凸出形成,在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配合到位的情况下,通过第一连接凸台的变形固定支架的位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限位槽主要是在支座的端面,也即设置第一连接凸台的端面向内凹陷形成,而第一连接凸台则是向凸出形成,通过限制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配合到指定位置后,也即两类限位槽相互插入到特定位置,即可对第一连接凸台施加外力,从而使其发生形变,以对支架的位置进行固定。
需要补充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凸台发生形变,是直接对支架实现限位的。
其中,第一连接凸台的变形可以为弯折。
上述技术方案中,包括:挡板,设于发热件远离支撑组件的一侧,挡板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二固定孔,在第一连接凸台穿过第二固定孔的情况下,通过第一连接凸台的变形固定挡板的位置;其中,在罩体的端面上,挡板的投影覆盖发热件的投影。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挡板,并将挡板设置在发热件的另一侧,可降低发热件直接朝外辐射的光能和热能,可以理解,发热件在发热时,会带来较亮的光线,在正对视角上,也即正对于罩体的端面的方向上,挡板会将发热件覆盖住,以减少用户使用过程中不小心直视而对眼睛造成的损伤。
需要强调的是,在挡板的内壁面上设有与第一连接凸台相对设置的第二固定孔,在装配时,先将第一连接凸台插入第二固定孔内,此时挡板可将发热件遮挡住,在此基础上,可直接对第一连接凸台施加外力以使其发生变形,从而可使得变形后的第一连接凸台对挡板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完成反射罩组件的安装。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通风孔,设于支座上,且通风孔贯穿支座的内壁和外壁;其中,通风孔设于支座远离第一连接凸台的部分。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支座上设置通风孔,可使得经过加热后的空气的流动更为流畅,以防止在气压的影响下气流无法正常流动的可能性。
需要补充的是,通风孔贯穿支座,同时将通风孔设置在支座远离第一连接凸台,也即靠近第二连接凸台的部分,可以理解,发热件靠近第一连接凸台设置,通风孔设置在另一侧,可使得经过发热件加热后的空气会沿着罩体顺畅流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过线槽,设于支座上;其中,过线槽设于支座设有第一连接凸台的一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支座上设置过线槽,可将为发热件供电的电线提供引线空间,可以理解,过线槽设置在支座上设有第一连接凸台的一端,以便于与发热件相连的电线可直接向下引出,减少不必要的电路弯折和电路缠绕。
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架具体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固定片,每个固定片上设有安装孔和第二限位槽;连接片,连接片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个固定片;其中,第二限位槽设于固定片朝向第一限位槽的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架主要包括两个固定片和连接片,在与支座的配合时,主要是通过固定片上的安装孔和第二限位槽实现的,而对于每个支架而言,连接在连接片上的固定片有两个,通过间隔设置的固定片,可提高支架与支座的连接强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发热件具体包括:发热管以及设于发热管两端的接线部;其中,安装孔的形状与发热管在端面上的投影轮廓线和接线部在端面上的投影轮廓线重叠后的形状相适配。
在该技术方案中,发热件主要包括发热管和接线部两个结构,其中,接线部设置在发热管的两端,以便于通过接线部与外部供电设备相连,保证发热管的正常运行。
需要强调的是,根据不同的电线或设计需求,接线部的形状可能存在不同的可能性,其截面的尺寸大小可能会大于发热管的截面尺寸大小,故而在安装时很可能无法穿过安装孔,此时,通过限制安装孔的形状与发热管和接线部二者在端面上的投影的重叠形状相适配,可满足发热件安装在支架上的安装需求。
上述技术方案中,支座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凸台;其中,安装口通过第二连接凸台的变形固定支撑组件的位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罩体和支撑组件的固定是通过第二连接凸台的变形实现的,通过变形实现位置的固定,可有效降低紧固配合时支撑组件对罩体的应力,从而可延长罩体的使用寿命,也提高在长时间使用时的安全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一固定孔,设于安装口的边缘处,第一固定孔用于与第二连接凸台配合以限制支撑组件的位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安装口的边缘处设置第一固定孔,可与第二连接凸台进行配合,在装配时,先将第二连接凸台插入第一固定孔内,在此基础上,可直接对第二连接凸台施加外力以使其发生变形,从而可使得变形后的第二连接凸台对罩体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完成支撑组件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取暖设备,包括:支撑座;如上述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的反射罩组件,与支撑座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取暖设备,包括支撑座和反射罩组件,其中,反射罩组件主要用于将热量集中向外反射,以保证所处环境的温度。此外,由于反射罩组件设置在支撑座上,还可根据不同功能的支撑座实现转动或固定取暖,需要补充的是,取暖设备内设有上述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的反射罩组件,故而具有上述任一反射罩组件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强调的是,取暖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太阳、小暖炉等对所处环境可以进行升温的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反射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反射罩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罩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取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反射罩组件;102:罩体;1022:开口;1024:安装口;1026:第一固定孔;103:发热件;1032:发热管;1034:接线部;104:支撑组件;1042:第二连接凸台;1044:第一连接凸台;105:支座;1052:第一限位槽;1054:过线槽;106:支架;1062:安装孔;1064:第二限位槽;1066:固定片;1068:连接片;108:挡板;110:通风孔;200:取暖设备;202: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反射罩组件100,主要包括罩体102、支撑组件104以及发热件103,罩体102作为反射热量的主要结构,发热件103产生的热量会在罩体102的作用下向前反射,以提高对空气的加热效果,其中,如图3所示,罩体102的两端分别设有开口1022和安装口1024,通过在罩体102上设置安装口1024,可通过安装口1024将罩体102安装在支架106或其他支撑结构上,热量在罩体102的反射作用下会从开口1022处向外辐射,以提高所处环境的温度。需要补充的是,通过在支撑组件104上设置发热件103,可使得支撑组件104为发热件103提供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而便于在发热件103产生辐射到罩体102上的热量时,热量在罩体102的内壁的作用下,会进行反射,以与发热件103直接向前辐射的热量合并,加强向前辐射的热量。
对于支撑组件104和发热件103的连接而言,二者的固定是通过第一连接凸台1044的变形实现的,通过变形实现位置的固定,可有效降低紧固配合时对发热件103的应力,从而可延长发热件103的使用寿命,也提高在长时间使用时的安全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安装口1024的边缘处设置第一固定孔1026,可与第二连接凸台1042进行配合,在装配时,先将第二连接凸台1042插入第一固定孔1026内,在此基础上,可直接对第二连接凸台1042施加外力以使其发生变形,从而可使得变形后的第二连接凸台1042对罩体102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完成支撑组件104的安装。
此外,还设有第二连接凸台1042,罩体102和支撑组件104的固定是通过第二连接凸台1042的变形实现的,通过变形实现位置的固定,可有效降低紧固配合时支撑组件104对罩体102的应力,从而可延长罩体102的使用寿命,也提高在长时间使用时的安全性。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反射罩组件100,主要包括罩体102、支撑组件104以及发热件103,罩体102作为反射热量的主要结构,发热件103产生的热量会在罩体102的作用下向前反射,以提高对空气的加热效果,其中,罩体102的两端分别设有开口1022和安装口1024,通过在罩体102上设置安装口1024,可通过安装口1024将罩体102安装在支架106或其他支撑结构上,热量在罩体102的反射作用下会从开口1022处向外辐射,以提高所处环境的温度。需要补充的是,通过在支撑组件104上设置发热件103,可使得支撑组件104为发热件103提供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而便于在发热件103产生辐射到罩体102上的热量时,热量在罩体102的内壁的作用下,会进行反射,以与发热件103直接向前辐射的热量合并,加强向前辐射的热量。
其中,支撑组件104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支座105和支架106,其中,支座105作为对发热件103主要支撑的结构,如图4所示,其上设有第二连接凸台1042和第一连接凸台1044,需要说明的是,两类凸台分别设置在支座105的两端,以便于支座105两端分别固定罩体102和发热件103,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支架106,可与第一连接凸台1044可拆卸连接,支架106是与发热件103直接连接的,在第一连接凸台1044和支架106的作用下,即可实现支撑组件104对发热件103的限位。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支架106的材质选择为不锈钢,具有耐温防生锈的优点。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支架106的厚度为0.2mm~0.3mm,从而可减少在发生形变时对发热件103的应力。
具体地,支架106上设有形状与发热件103的界面形状相适配的安装孔1062,在安装时可先将发热件103穿入支架106的安装孔1062内,再将支架106安装到第一连接凸台1044上,最后将第一连接凸台1044进行变形,即可完成安装。
其中,支架106上设置的安装孔1062的数量为两个。
其中,支架106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可以理解,数量越多对发热件103的限位作用越大。
进一步地,支架106和第一连接凸台1044的数量均为三个。
对于支座105和支架106二者的配合而言,主要是通过分别在支座105和支架106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052和第二限位槽1064实现的,二者可在两种限位槽的作用下相互插入,从而实现安装。
第一限位槽1052主要是在支座105的端面,也即设置第一连接凸台1044的端面向内凹陷形成,而第一连接凸台1044则是向凸出形成,通过限制第一限位槽1052和第二限位槽1064配合到指定位置后,也即两类限位槽相互插入到特定位置,即可对第一连接凸台1044施加外力,从而使其发生形变,以对支架106的位置进行固定。
需要补充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凸台1044发生形变,是直接对支架106实现限位的。
其中,第一连接凸台1044的变形可以为弯折。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支架106主要包括两个固定片1066和连接片1068,在与支座105的配合时,主要是通过固定片1066上的安装孔1062和第二限位槽1064实现的,而对于每个支架106而言,连接在连接片1068上的固定片1066有两个,通过间隔设置的固定片1066,可提高支架106与支座105的连接强度。
其中,如图2所示,发热件103主要包括发热管1032和接线部1034两个结构,其中,接线部1034设置在发热管1032的两端,以便于通过接线部1034与外部供电设备相连,保证发热管1032的正常运行。
需要强调的是,根据不同的电线或设计需求,接线部1034的形状可能存在不同的可能性,其截面的尺寸大小可能会大于发热管1032的截面尺寸大小,故而在安装时很可能无法穿过安装孔,此时,通过限制安装孔的形状与发热管1032和接线部1034二者在端面上的投影的重叠形状相适配,可满足发热件103安装在支架上的安装需求。
实施例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反射罩组件100,主要包括罩体102、支撑组件104以及发热件103,罩体102作为反射热量的主要结构,发热件103产生的热量会在罩体102的作用下向前反射,以提高对空气的加热效果,其中,罩体102的两端分别设有开口1022和安装口1024,通过在罩体102上设置安装口1024,可通过安装口1024将罩体102安装在支架106或其他支撑结构上,热量在罩体102的反射作用下会从开口1022处向外辐射,以提高所处环境的温度。需要补充的是,通过在支撑组件104上设置发热件103,可使得支撑组件104为发热件103提供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而便于在发热件103产生辐射到罩体102上的热量时,热量在罩体102的内壁的作用下,会进行反射,以与发热件103直接向前辐射的热量合并,加强向前辐射的热量。
此外,在发热件103的另一侧设有挡板108,可降低发热件103直接朝外辐射的光能和热能,可以理解,发热件103在发热时,会带来较亮的光线,在正对视角上,也即正对于罩体102的端面的方向上,挡板108会将发热件103覆盖住,以减少用户使用过程中不小心直视而对眼睛造成的损伤。
需要强调的是,在挡板108的内壁面上设有与第一连接凸台1044相对设置的第二固定孔,在装配时,先将第一连接凸台1044插入第二固定孔内,此时挡板108可将发热件103遮挡住,在此基础上,可直接对第一连接凸台1044施加外力以使其发生变形,从而可使得变形后的第一连接凸台1044对挡板108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完成反射罩组件100的安装。
实施例四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反射罩组件100,主要包括罩体102、支撑组件104以及发热件103,罩体102作为反射热量的主要结构,发热件103产生的热量会在罩体102的作用下向前反射,以提高对空气的加热效果,其中,罩体102的两端分别设有开口1022和安装口1024,通过在罩体102上设置安装口1024,可通过安装口1024将罩体102安装在支架106或其他支撑结构上,热量在罩体102的反射作用下会从开口1022处向外辐射,以提高所处环境的温度。需要补充的是,通过在支撑组件104上设置发热件103,可使得支撑组件104为发热件103提供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而便于在发热件103产生辐射到罩体102上的热量时,热量在罩体102的内壁的作用下,会进行反射,以与发热件103直接向前辐射的热量合并,加强向前辐射的热量。
支撑组件104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支座105和支架106,其中,支座105作为对发热件103主要支撑的结构,其上设有第二连接凸台1042和第一连接凸台1044,需要说明的是,两类凸台分别设置在支座105的两端,以便于支座105两端分别固定罩体102和发热件103,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支架106,可与第一连接凸台1044可拆卸连接,支架106是与发热件103直接连接的,在第一连接凸台1044和支架106的作用下,即可实现支撑组件104对发热件103的限位。
如图4所示,在支座105上还设置通风孔110和过线槽1054,通风孔110的设置可使得经过加热后的空气的流动更为流畅,以防止在气压的影响下气流无法正常流动的可能性。
需要补充的是,通风孔110贯穿支座105,同时将通风孔110设置在支座105远离第一连接凸台1044,也即靠近第二连接凸台1042的部分,可以理解,发热件103靠近第一连接凸台1044设置,通风孔110设置在另一侧,可使得经过发热件103加热后的空气会沿着罩体102顺畅流动。
其中,在支座105上设置过线槽1054,可将为发热件103供电的电线提供引线空间,可以理解,过线槽1054设置在支座105上设有第一连接凸台1044的一端,以便于与发热件103相连的电线可直接向下引出,减少不必要的电路弯折和电路缠绕。
实施例五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取暖设备200,包括支撑座202和反射罩组件100,其中,反射罩组件100主要用于将热量集中向外反射,以保证所处环境的温度。此外,由于反射罩组件100设置在支撑座202上,还可根据不同功能的支撑座202实现转动或固定取暖,需要补充的是,由于取暖设备200内设有上述任意实施例的反射罩组件100,故而具有上述任一反射罩组件100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强调的是,取暖设备200包括但不限于小太阳、小暖炉等对所处环境可以进行升温的设备。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具体的小暖阳,由机头组件、立柱组件、底盘组件构成。反射罩组件在机头组件中,反射罩组件由反射罩、发热体支座、发热体支架、发热体、发热体挡板组成。
对于本具体实施例而言,发热体为卤素管/碳钎维管,外壳为石英玻璃材质,圆弧形结构,发热管表面温度可达到650℃以上。
发热体支座由发热体支座固定凸台、发热体挡板固定凸台、进风口、过线口、限位槽等组成。
具体的安装顺序如下:首先,将发热体穿过3个发热体支架;其次,将该发热体支架固定在发热体支座的限位槽内;随后,将发热体挡板穿过发热体挡板固定凸台,将该凸台用手工折弯,此时发热体、发热体支架、发热体支座和发热体挡板就形成了一个组件;最后,将该组件上发热体支架固定凸台穿过反射罩上预留的安装孔位,并该凸台用手工折弯即完成固定。
通过上述实施例,发热体支架采用不锈钢材质,耐温、且不易生锈,发热体支架要薄,厚度为0.2mm~0.3mm,即使发热体支架受热变形,产生的应力也不大,不会挤爆发热体管;安装孔的直径与发热件的管体尺寸相差不大,安装孔的最大尺寸大于发热件的接线端子的扁位,既能防止发热体到处窜动又能便于安装;发热体由3个发热体支架支撑,3点平面限位最佳;发热体挡板为直板,使热气流运行更顺畅,发热体表面温度下降,有利于降低发热体支架变形量;采用无螺钉的安装方式,装配简单,效率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反射罩组件和取暖设备,通过变形实现位置的固定,可有效降低紧固配合时对发热件的应力,从而可延长发热件的使用寿命,也提高在长时间使用时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反射罩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罩体,所述罩体的一端设有开口,另一端设有安装口;
支撑组件,设于所述安装口处,所述支撑组件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凸台;
发热件,套设于所述支撑组件上;
其中,所述支撑组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凸台的变形固定所述发热件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具体包括:
支座,所述支座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连接凸台;
支架,与所述第一连接凸台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架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形状与所述发热件的截面形状相适配,所述发热件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射罩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限位槽,设于所述支座设有所述第一连接凸台的一端;
第二限位槽,设于所述支架上;
其中,通过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的配合实现所述支架与所述支座的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射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由所述支座的端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第一连接凸台由所述支座的端面向外凸出形成,在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槽配合到位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凸台的变形固定所述支架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射罩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挡板,设于所述发热件远离所述支撑组件的一侧,所述挡板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二固定孔,在所述第一连接凸台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凸台的变形固定所述挡板的位置;
其中,在所述罩体的端面上,所述挡板的投影覆盖所述发热件的投影。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射罩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风孔,设于所述支座上,且所述通风孔贯穿所述支座的内壁和外壁;
其中,所述通风孔设于所述支座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凸台的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射罩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过线槽,设于所述支座上;
其中,所述过线槽设于所述支座设有所述第一连接凸台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射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具体包括:
两个间隔设置的固定片,每个所述固定片上设有所述安装孔和所述第二限位槽;
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个所述固定片;
其中,所述第二限位槽设于所述固定片朝向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反射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件具体包括:发热管以及设于所述发热管两端的接线部;
其中,所述安装孔的形状与所述发热管在端面上的投影轮廓线和所述接线部在端面上的投影轮廓线重叠后的形状相适配。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射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凸台;
其中,所述安装口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凸台的变形固定所述支撑组件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反射罩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固定孔,设于所述安装口的边缘处,所述第一固定孔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凸台配合以限制所述支撑组件的位置。
12.一种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座;
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射罩组件,与所述支撑座相连。
CN202122971367.6U 2021-11-30 2021-11-30 反射罩组件和取暖设备 Active CN2162445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71367.6U CN216244533U (zh) 2021-11-30 2021-11-30 反射罩组件和取暖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71367.6U CN216244533U (zh) 2021-11-30 2021-11-30 反射罩组件和取暖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44533U true CN216244533U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60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71367.6U Active CN216244533U (zh) 2021-11-30 2021-11-30 反射罩组件和取暖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445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244533U (zh) 反射罩组件和取暖设备
CN110613363B (zh) 一种蒸烤箱的摄像模块安装结构及蒸烤箱
CN216769553U (zh) 一种大板灯暖取暖器
CN106963954B (zh) 一种光波管安装结构
CN218791152U (zh) 电暖桌的桌板组件以及电暖桌
CN218721808U (zh) 电暖器
CN217987353U (zh) 烹饪装置及其加热系统
CN216244534U (zh) 取暖器
CN216244536U (zh) 反射罩组件和取暖设备
CN114322055B (zh) 一种大板灯暖取暖器
CN221197479U (zh) 烹饪器具
CN110953637A (zh) 一种电暖器
CN205373019U (zh) 一种超薄暖风机
CN212108629U (zh) 浴室用取暖器
CN217772080U (zh) 烹饪装置及其散热结构
CN219222528U (zh) 一种用于集成灶的外壳结构及集成灶
CN219572788U (zh) 一种电暖器后壁及其安装结构
CN213178520U (zh) 一种电壁炉结构
CN217423357U (zh) 一种油烟机
CN214536835U (zh) 台卧式暖风机
CN214548974U (zh) 一种三明治机
CN211084207U (zh) 一种发热体及具有该发热体的取暖器
CN212546601U (zh) 一种散热器装配结构及电压力锅
CN217031336U (zh) 一种易组装电暖器
CN211451113U (zh) 一种电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