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36634U - 一种烟气余热利用干化污泥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烟气余热利用干化污泥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236634U CN216236634U CN202122121265.5U CN202122121265U CN216236634U CN 216236634 U CN216236634 U CN 216236634U CN 202122121265 U CN202122121265 U CN 202122121265U CN 216236634 U CN216236634 U CN 2162366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ste heat
- medium
- sludge
- baffle plate
- medium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烟气余热利用干化污泥系统,包括窑炉、余热锅炉和污泥干化器,所述余热锅炉安装在窑炉的一侧,所述污泥干化器的内侧底部设置有介质流箱,所述介质流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所述介质流箱上盖置有传热钢板,所述余热锅炉和污泥干化器之间连接有第一介质管和第二介质管,且第一介质管和第二介质管贯穿至污泥干化器的内部连接在介质流箱的两侧,所述第一介质管和第二介质管的管路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余热锅炉收集窑炉烟气热量,并通过介质流管通过介质将热量导入至污泥干化器同于污泥的干化,污泥干化后运至窑炉焚烧,实现了窑炉的余热利用,还达到了污泥彻底处理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窑炉烟气余热利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烟气余热利用干化污泥系统。
背景技术
窑炉或火炉是指用于烧制陶瓷器物和雕塑或是令珐琅熔合到金属器物表面的火炉。
现有窑炉烟气余热,基本没有利用,造成了大量热能的浪费。窑炉余热属于清洁能源,随着国家提倡节能降耗,烟气余热回收是一项大利工程项目,市政污泥处理难度大成本高,需要一个新系统使污泥处理成本低、处理彻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窑炉烟气余热,基本没有利用,造成了大量热能的浪费。窑炉余热属于清洁能源,随着国家提倡节能降耗,烟气余热回收是一项大利工程项目,市政污泥处理难度大成本高,需要一个新系统使污泥处理成本低、处理彻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烟气余热利用干化污泥系统,包括窑炉、余热锅炉和污泥干化器,所述余热锅炉安装在窑炉的一侧,所述污泥干化器的内侧底部设置有介质流箱,所述介质流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所述介质流箱上盖置有传热钢板,所述余热锅炉和污泥干化器之间连接有第一介质管和第二介质管,且第一介质管和第二介质管贯穿至污泥干化器的内部连接在介质流箱的两侧,所述第一介质管和第二介质管的管路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
优选的,所述余热锅炉上安装有抽风机,且余热锅炉上对应抽风机连接有抽风管路,所述抽风管路的一端连接在窑炉的烟气出口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分别连接在介质流箱的内部两侧,所述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的板长相同,且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呈交替设置有多个。
优选的,所述传热钢板固定连接在介质流箱的上方,且传热钢板的下表面与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的上端面均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介质管为介质的流出管路,所述第一介质管管路上第一泵体的泵送方向朝向连接污泥干化器的一侧,所述第一介质管的管路路径上连接有介质储箱。
优选的,所述第二介质管为介质的流回管路,所述第二介质管管路上第二泵体的泵送方向朝向连接余热锅炉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余热锅炉收集窑炉烟气热量,并通过介质流管将热量导入至污泥干化器同于污泥的干化,污泥干化后运至窑炉进行焚烧,不仅实现了窑炉的余热利用,还达到了污泥彻底处理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中,热流介质携带烟气热量在介质流箱内部经过不断的折流,可以保证有充分的时间与传热钢板换热,不仅增加了余热利用率,还加快了污泥的干化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干化器主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介质流箱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图。
图中:1、窑炉;2、余热锅炉;3、污泥干化器;4、介质流箱;5、传热钢板;6、第一介质管;7、第二介质管;8、介质储箱;9、第一折流板; 10、第二折流板;11、第一泵体;12、第二泵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4,一种烟气余热利用干化污泥系统,包括窑炉1、余热锅炉2和污泥干化器3,提供系统的主要组成装置,余热锅炉2安装在窑炉1 的一侧,余热锅炉2上安装有抽风机,且余热锅炉2上对应抽风机连接有抽风管路,抽风管路的一端连接在窑炉1的烟气出口上,实现窑炉1内部烟气抽至余热锅炉2的内部,继而可以实现热量供应,污泥干化器3的内侧底部设置有介质流箱4,提供介质的流腔,介质流箱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折流板9和第二折流板10,实现介质在介质流箱4内部的反复折流,第一折流板9和第二折流板10分别连接在介质流箱4的内部两侧,第一折流板9和第二折流板10的板长相同,且第一折流板9和第二折流板10呈交替设置有多个,对应将介质流箱4内部空间分隔成S型流道,增加介质在介质流箱4内部的时间,介质流箱4上盖置有传热钢板5,实现热传导作业,进而实现污泥的加热,传热钢板5固定连接在介质流箱4的上方,且传热钢板5的下表面与第一折流板9和第二折流板10的上端面均紧密贴合,保证介质流箱4内部S型流道的形成,余热锅炉2和污泥干化器3之间连接有第一介质管6和第二介质管7,提供介质流动管路,且第一介质管6和第二介质管7贯穿至污泥干化器3的内部连接在介质流箱4的两侧,实现介质流箱4内部介质的流入和流出,第一介质管6和第二介质管7的管路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泵体11和第二泵体12,提供介质的流动动力,第一介质管6为介质的流出管路,第一介质管6管路上第一泵体11的泵送方向朝向连接污泥干化器3的一侧,第一介质管6的管路路径上连接有介质储箱8,保证介质输送过程中处于饱和状态,避免出现介质挥发现象导致无法继续传热的现象,第二介质管7为介质的流回管路,第二介质管7管路上第二泵体12的泵送方向朝向连接余热锅炉2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余热锅炉2实时将窑炉1内部烟气余热提取收集,并将热量传递给介质,介质携带热量在第一介质管6内部经过第一泵体11的作用导入至污泥干化器3内介质流箱4的内部,介质在介质流箱4 内部经折流板折流后由第二介质管7导出,在经过介质流箱4时介质热量换热至上部传热钢板5,实现对污泥的干化作业,污泥干化后移动至窑炉1 进行焚烧,失去热量的介质由第一介质管7在第二泵体12的作用下导至余热锅炉2的内部,从而形成一个换热循环,实现烟气余热的充分利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烟气余热利用干化污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窑炉(1)、余热锅炉(2)和污泥干化器(3),所述余热锅炉(2)安装在窑炉(1)的一侧,所述污泥干化器(3)的内侧底部设置有介质流箱(4),所述介质流箱(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折流板(9)和第二折流板(10),所述介质流箱(4)上盖置有传热钢板(5),所述余热锅炉(2)和污泥干化器(3)之间连接有第一介质管(6)和第二介质管(7),且第一介质管(6)和第二介质管(7)贯穿至污泥干化器(3)的内部连接在介质流箱(4)的两侧,所述第一介质管(6)和第二介质管(7)的管路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泵体(11)和第二泵体(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气余热利用干化污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锅炉(2)上安装有抽风机,且余热锅炉(2)上对应抽风机连接有抽风管路,所述抽风管路的一端连接在窑炉(1)的烟气出口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气余热利用干化污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流板(9)和第二折流板(10)分别连接在介质流箱(4)的内部两侧,所述第一折流板(9)和第二折流板(10)的板长相同,且第一折流板(9)和第二折流板(10)呈交替设置有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气余热利用干化污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钢板(5)固定连接在介质流箱(4)的上方,且传热钢板(5)的下表面与第一折流板(9)和第二折流板(10)的上端面均紧密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气余热利用干化污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管(6)为介质的流出管路,所述第一介质管(6)管路上第一泵体(11)的泵送方向朝向连接污泥干化器(3)的一侧,所述第一介质管(6)的管路路径上连接有介质储箱(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气余热利用干化污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介质管(7)为介质的流回管路,所述第二介质管(7)管路上第二泵体(12)的泵送方向朝向连接余热锅炉(2)的一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121265.5U CN216236634U (zh) | 2021-09-03 | 2021-09-03 | 一种烟气余热利用干化污泥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121265.5U CN216236634U (zh) | 2021-09-03 | 2021-09-03 | 一种烟气余热利用干化污泥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236634U true CN216236634U (zh) | 2022-04-08 |
Family
ID=80981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121265.5U Active CN216236634U (zh) | 2021-09-03 | 2021-09-03 | 一种烟气余热利用干化污泥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236634U (zh) |
-
2021
- 2021-09-03 CN CN202122121265.5U patent/CN21623663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570956A (zh) | 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循环供热系统 | |
CN101586918B (zh) | 工业炉窑高温烟气的多级余热回收装置 | |
CN201053836Y (zh) | 污水及地表水热泵明渠式换热槽换热装置 | |
CN216236634U (zh) | 一种烟气余热利用干化污泥系统 | |
CN209926949U (zh) | 一种新型组合式蓄热层 | |
CN106853324A (zh) | 一种烟气深度脱水处理与废热回收系统 | |
CN212869828U (zh) | 一种燃油锅炉 | |
CN212205386U (zh) | 一种具有空气预热装置的木材干燥窑 | |
CN207701210U (zh) | 一种燃气发电机组尾气余热利用装置 | |
CN112097530A (zh) | 一种新型预热空气换热器 | |
CN207487133U (zh) | 一种环保热风炉 | |
CN103185477B (zh) | 热管式污水换热器 | |
CN206160772U (zh) | 一种换热器 | |
CN2408422Y (zh) | 新型节能换热器 | |
CN219283354U (zh) | 一种有机废气处理用余热回收设备 | |
CN207454127U (zh) | 燃气发电机组尾气余热利用装置 | |
CN217179348U (zh) | 一种污泥热干化乏气的余热利用装置 | |
CN211435491U (zh) | 一种用于锅炉尾气处理装置 | |
CN218937113U (zh) | 一种热虹换热管单元 | |
CN221526659U (zh) | 一种余热回收导热油加热结构 | |
CN103007699B (zh) | 一种基于蓄热室低温烟气余热利用的溶液再生装置 | |
CN216592717U (zh) | 一种加热速度快的真空炉 | |
CN211216060U (zh) | 气体处理装置 | |
CN213656800U (zh) | 一种新型环保余热锅炉 | |
CN213396603U (zh) | 三聚氰胺熔盐炉尾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