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14116U - 车辆、贴片天线及馈电网络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贴片天线及馈电网络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14116U
CN216214116U CN202122636723.9U CN202122636723U CN216214116U CN 216214116 U CN216214116 U CN 216214116U CN 202122636723 U CN202122636723 U CN 202122636723U CN 216214116 U CN216214116 U CN 2162141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
portions
conductive
dielectric plat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3672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班涛
张火
游晨云
林维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3672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141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141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141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贴片天线及馈电网络结构,馈电网络结构包括第一介质板、馈电组件及第一电容元件。通过在馈电组件的外侧周向设置第一电容元件,信号传输过程中,使得第一电容元件与辐射单元耦合连接,从而使得第一电容元件与辐射单元能够产生电容效应,进而可以调节贴片天线的阻抗,从而实现宽频段,满足车载等使用场景的应用要求。

Description

车辆、贴片天线及馈电网络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贴片天线及馈电网络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告诉发展,天线在各个行业和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为了满足自动驾驶的通信要求,贴片天线被应用在车辆上。传统的贴片天线包括介质基板、辐射贴片及馈电探针,定位精度较低,无法满足车载应用时的定位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无法满足定位需求的问题,提供一种车辆、贴片天线及馈电网络结构。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馈电网络结构,包括:
第一介质板;
馈电组件,所述馈电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介质板上,所述馈电组件用于对辐射单元进行馈电;及
第一电容元件,所述第一电容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介质板上,所述第一电容元件围绕所述馈电组件的周向并与所述馈电组件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电容元件能够与所述辐射单元耦合连接。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介质板的轴向,所述第一电容元件的投影至少部分落在所述辐射单元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容元件设置为电容环或至少两段间隔设置的电容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馈电组件包括四个间隔设置的第一馈电部、及四个与所述第一馈电部一一对应设置并电性连接的馈电片。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贴片天线,包括:
所述的馈电网络结构;
辐射单元,所述辐射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介质板的一侧并与所述馈电组件馈电连接;及
地平层,所述地平层设置于所述第一介质板的另一侧,所述地平层与所述辐射单元及所述馈电组件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辐射单元包括高频辐射体及低频辐射体,所述低频辐射体设置于所述高频辐射体与所述第一介质板之间,所述低频辐射体与所述馈电组件馈电连接,所述高频辐射体与所述低频辐射体馈电连接,且所述低频辐射体及所述高频辐射体均与所述地平层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馈电组件包括四个间隔设置的第一馈电部,所述低频辐射体设有四个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二馈电部、设置于四个所述第二馈电部围设区域内的四个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导电部、及设置于四个所述第一导电部围设区域内的一个与所述地平层电性连接的第二导电部,四个所述第二馈电部正交设置,且四个所述第二馈电部与四个所述第一馈电部一一对应并电性连接;所述高频辐射体设有一个第三导电部、四个相互间隔设置的避空部、及四个第三馈电部,四个所述第三馈电部正交设置;其中,四个所述第二馈电部与四个所述避空部一一对应设置,四个所述第一导电部与四个所述第三馈电部一一对应并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述第三导电部对应设置并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四个所述第一导电部与一个所述第二导电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介质板设有位于四个所述第一馈电部围设区域内的四个第四导电部、及设置于四个所述第四导电部围设区域内的一个第五导电部,且四个所述第四导电部及一个所述第五导电部均与所述地平层电性连接;其中,四个所述第四导电部与四个所述第一导电部一一对应设置并电性连接,所述第五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对应设置并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低频辐射体包括第二介质板及设置于所述第二介质板上的低频辐射片,所述第二介质板设置于所述第一介质板与所述低频辐射片之间,所述高频辐射体包括第三介质板及设置于所述第三介质板上的高频辐射片,所述第三介质板设置于所述低频辐射片与所述高频辐射片之间,所述低频辐射片与所述馈电组件馈电连接,所述高频辐射片与所述低频辐射片馈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介质板上还设有环绕所述低频辐射片设置的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导电体,至少两个所述导电体与所述低频辐射片间隔设置,且至少两个所述导电体均与所述地平层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介质板设有至少两个第六导电部,至少两个第六导电部与至少两个所述导电体一一对应设置并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介质板设有至少两个与至少两个所述第六导电部一一对应设置并电性连接的第七导电部,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七导电部均与所述地平层电性连接。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贴片天线。
上述实施例的车辆、贴片天线及馈电网络结构,通过在馈电组件的外侧周向设置第一电容元件,信号传输过程中,使得第一电容元件与辐射单元耦合连接,从而使得第一电容元件与辐射单元能够产生电容效应,进而可以调节贴片天线的阻抗,从而实现宽频段,定位精度高,满足车载等使用场景的应用要求。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贴片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贴片天线的高频辐射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贴片天线的低频辐射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贴片天线的馈电网络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贴片天线的馈电网络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贴片天线的地平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馈电网络结构;110、第一介质板;120、馈电组件;121、第一馈电部;122、馈电片;130、第一电容元件;131、电容环;132、电容条;140、粘合层;150、第四导电部;160、第五导电部;170、第七导电部;200、辐射单元;210、高频辐射体;211、第三介质板;212、高频辐射片;213、第三导电部;214、避空部;215、第三馈电部;220、低频辐射体;221、第二介质板;222、低频辐射片;2221、导电凸起;223、第二馈电部;224、第一导电部;225、第二导电部;226、导电体;227、第六导电部;300、地平层;310、第八导电部;320、第九导电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贴片天线,能够应用在车辆等满足使用要求的场景中。
如图1,具体地,贴片天线包括馈电网络结构100、辐射单元200及地平层300。其中,馈电网络结构100位于辐射单元200和地平层300之间。如此,利用馈电网络结构100对辐射单元200进行馈电,利用地平层300作为辐射单元200的反射层,从而使得贴片天线能够完成信号的辐射与接收。
其中,地平层300可以是金属导电层,能够作为贴片天线的地平面。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在实际应用时,贴片天线还包括功分网络等结构,由于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图4及图5所示,其中,馈电网络结构100包括第一介质板110、馈电组件120及第一电容元件130。
如图1,可选地,辐射单元200可以通过粘结、插接等方式固设在第一介质板110的一侧,并且,辐射单元200通过馈电探针等元件与第一馈电部电性连接。
如图1,可选地,地平层300可以通过粘结、插接等方式固设在第一介质板110的另一侧,从而使得辐射单元200和地平层300分别位于第一介质板110的两侧,且地平层300可以位于第一介质板110背离馈电组件120和第一电容元件130的一侧。同时,地平层300可以通过金属化过孔等方式与辐射单元200和馈电组件120实现电性连接,从而实现接地。
如图1、图4及图5所示,具体地,可以将辐射单元200设置于第一介质板110的上侧面,将地平层300设置于第一介质板110的下侧面。
可选地,第一介质板110可以是介质基板等结构,采用绝缘材质,可以呈圆形等形状,只需满足能够为馈电组件120和第一电容元件130提供足够的支撑和安装位置即可。
可选地,馈电组件120可以通过粘附等方式设置在第一介质板110的一侧面上,例如,如图1,可以将馈电组件120采用PP(polypropylene,聚丙烯)胶等粘合层140而固设在第一介质板110的上侧面上。利用馈电组件120能够对辐射单元200进行馈电,从而实现信号的传输。
如图4及图5所示,可选地,第一电容元件130可以采用粘附、电镀等方式设置在第一介质板110的一侧面上,例如,可以将第一电容元件130固设在第一介质板110的上侧面上。使得第一电容元件130围绕馈电组件120的周向设置,并且,第一电容元件130与馈电组件120保持一定的间距而间隔设置,从而使得第一电容元件130对馈电组件120不会造成干涉或影响。并且,使得第一电容元件130能够与辐射单元200耦合连接。
上述实施例的馈电网络结构100,通过在馈电组件120的外侧周向设置第一电容元件130,信号传输过程中,使得第一电容元件130与辐射单元200耦合连接,从而使得第一电容元件130与辐射单元200能够产生电容效应,进而可以调节贴片天线的阻抗,从而实现宽频段,定位精度高,满足车载等使用场景的应用要求。
其中,第一电容元件130可以为条状、片状等结构。如图4所示,第一电容元件130轮廓形状可以是封闭的环状而呈电容环131设置;如图5所示,第一电容元件130轮廓形状也可以是至少两段间隔设置的电容条132,只需满足围绕馈电组件120的周向并与馈电组件120间隔设置,同时,还能与辐射单元200耦合连接而产生电容效应即可。
当第一电容元件130为电容环131设置时,其可以为圆环形,也可以为方框形,还可以呈规则或不规则的异性结构(例如,如图4所示,第一电容元件130包括圆环结构及设置在圆环结构的外侧的凸起枝节)。
可选地,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灵活的对第一电容元件130的表面积进行调整或设计,通过改变第一电容元件130的表面积,结合第一电容元件130与辐射单元200的耦合连接,从而能够改变辐射单元200的电场分布,进而起到调节阻抗的作用,实现宽频段。
可选地,在第一电容元件130的表面积一定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调整第一电容元件130相对辐射单元200的位置,结合第一电容元件130与辐射单元200的耦合连接,从而能够改变辐射单元200的电场分布,进而起到调节阻抗的作用,实现宽频段。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改变第一电容元件130的表面积,同时,改变第一电容元件130相对辐射单元200的位置,结合第一电容元件130与辐射单元200的耦合连接,也能够改变辐射单元200的电场分布,进而起到调节阻抗的作用,实现宽频段。
可选地,沿第一介质板110的轴向方向(如图1的A方向所述),第一电容元件130的投影至少有部分落在辐射单元200上。如此,使得第一电容元件130在第一介质板110的轴向方向上的投影与辐射单元200在第一介质板110的轴向方向上的投影至少有部分重叠,从而增强了第一电容元件130与辐射单元200的耦合强度,通过调整第一电容元件130的表面积或位置,从而调整两个投影的重叠面积的大小,进而能够更好的调节阻抗,从而更好的实现宽频段。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沿第一介质板110的轴向方向,第一电容元件130的投影也可以落在辐射单元200之外,也能调节阻抗,实现宽频段。
其中,馈电组件120对辐射单元200的馈电,可以通过馈电探针进行电性连接实现。
如图4及图5所示,可选地,馈电组件120包括四个间隔设置的第一馈电部121、及四个与第一馈电部121一一对应设置并电性连接的馈电片122。如此,利用四个第一馈电部121对辐射单元200进行馈电,从而实现信号的传输。同时,通过馈电片122与第一馈电部121的电性连接,从而能够调节贴片天线的输入阻抗,进而实现宽频段。
其中,第一馈电部121可以为设置在第一介质板110上的金属化过孔,利用馈电探针将该金属化过孔与辐射单元200电性连接,从而能够对辐射单元200进行馈电。馈电片122可以与第一馈电部121采用焊接等方式实现电性连接。
具体地,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灵活的对馈电片122的表面积进行调整或设计,通过改变馈电片122的表面积,结合馈电片122与第一馈电部121的电性连接,从而能够改变输入阻抗,实现宽频段。
其中,辐射单元200为了实现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的传输。如图1所示,可选地,辐射单元200包括高频辐射体210及低频辐射体220。如此,可以利用高频辐射体210对高频信号进行传输,利用低频辐射体220对低频信号进行传输,从而满足多频段多模式的使用需求。
如图1所示,具体地,低频辐射体220设置于高频辐射体210与第一介质板110之间,低频辐射体220与馈电组件120利用馈电探针等方式实现馈电连接,高频辐射体210与低频辐射体220利用馈电探针等方式实现馈电连接。如此,使得低频辐射体220作为高频辐射体210的参考地。并且,低频辐射体220及高频辐射体210均与地平层300电性连接。如此,馈电组件120将信号传输至低频辐射体220,通过低频辐射体220对低频信号进行辐射,利用低频辐射体220再使得高频信号传输至高频辐射体210,通过高频辐射体210对高频信号进行辐射。
更具体地,高频辐射体210可以位于低频辐射体220的上方,第一介质板110位于低频辐射体220的下方,第一介质板110的上侧面上设有馈电组件120和第一电容元件130。第一电容元件130能够与低频辐射体220和高频辐射体210均耦合连接,从而产生电容效应,进而可以调节贴片天线的阻抗,从而实现宽频段,定位精度高,满足车载等使用场景的应用要求
如图3所示,可选地,低频辐射体220设有四个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二馈电部223,并且,四个第二馈电部223正交设置,从而能够实现圆极化以及稳定的相位中心,满足高精度定位性能要求。同时,低频辐射体220还设有设置于四个第二馈电部223围设区域内的四个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导电部224。另外,低频辐射体220还设有设置于四个第一导电部224围设区域内的一个与地平层300电性连接的第二导电部225。
其中,四个第二馈电部223与四个第一馈电部121一一对应设置。如此,沿第一介质板110的轴向(如图1的A方向所示),四个第二馈电部223的投影与四个第一馈电部121的投影一一对应重叠,从而通过将每个第二馈电部223与对应的第一馈电部121电性连接后实现馈电组件120与低频辐射体220的馈电连接。第二馈电部223与第一馈电部121的电性连接还可以借助馈电探针实现。
其中,四个第二馈电部223正交设置,是指四个第二馈电部223围设的轮廓形状的对角线相互垂直。
如图2所示,可选地,高频辐射体210设有一个与地平层300电性连接的第三导电部213、四个相互间隔设置的避空部214、及四个第三馈电部215。其中,四个第三馈电部215正交设置,从而使得高频辐射体210采用正交馈电方式,进而能够实现相位中心和稳定相位中心,满足高精度定位性能要求。
其中,四个第三馈电部215正交设置,是指四个第三馈电部215围设的轮廓形状的对角线相互垂直。
具体地,四个第二馈电部223与四个避空部214一一对应设置。如此,沿第一介质板110的轴向,四个第二馈电部223的投影与四个避空部214的投影一一对应重叠,从而能够为馈电探针的焊点提供空间,便于装配。其中,第二馈电部223可以是金属化过孔,避空部214可以是非金属化过孔。
具体地,四个第一导电部224与四个第三馈电部215一一对应并电性连接。如此,沿第一介质板110的轴向,四个第一导电部224的投影与四个第三馈电部215的投影一一对应重叠,从而通过将每个第一导电部224与对应的第三馈电部215电性连接后实现高频辐射体210与低频辐射体220的馈电连接。其中,第一导电部224可以是金属化过孔,第三馈电部215也可以是金属化过孔。第一导电部224与第三馈电部215的电性连接还可以借助馈电探针实现。
具体地,第二导电部225与第三导电部213对应设置并电性连接。如此,沿第一介质板110的轴向,一个第二导电部225的投影与一个第三导电部213的投影对应重叠,从而利用第二导电部225与地平层300及第三导电部213的电性连接实现低频辐射体220及高频辐射体210的接地。并且,利用第三导电部213与第二导电部225的电性连接,还能够实现高频辐射体210与低频辐射体220的电性连接,从而能够抑制横向表面波。其中,第二导电部225和第三导电部213均可以为金属化过孔。
可选地,四个第一导电部224与一个第二导电部225电性连接,从而实现四个第一导电部224一个第二导电部225的短接。
如图4及图5所示,并且,第一介质板110设有位于四个第一馈电部121围设区域内的四个第四导电部150、及设置于四个第四导电部150围设区域内的一个第五导电部160。
另外,四个第四导电部150与四个第一导电部224一一对应设置并电性连接,第五导电部160与第二导电部225对应设置并电性连接。如此,沿第一介质板110的轴向,四个第四导电部150的投影与四个第一导电部224的投影一一对应重叠,综合四个第一导电部224与一个第二导电部225短接、四个第一导电部224与四个第四导电部150电性连接、第二导电部225与第五导电部160电性连接,并且,四个第四导电部150及一个第五导电部160均与地平层300电性连接,从而能够对低频段的表面波进行抑制。
其中,第四导电部150和第五导电部160均可以为金属化过孔。相应的电性连接方式也可以通过焊接导通的方式实现。
如图3所示,可选地,低频辐射体220包括第二介质板221及采用粘附或电镀等方式设置于第二介质板221上的低频辐射片222。其中,第二介质板221可以是介质基板等结构,采用绝缘材质,可以呈圆形等形状,只需满足能够为低频辐射片222提供足够的支撑和安装位置即可。
具体地,低频辐射片222位于第二介质板221的上侧面,从而使得第二介质板221位于第一介质板110与低频辐射片222之间。另外,第二馈电部223、第一导电部224及第二导电部225均可以贯穿第二介质板221和低频辐射片222。
如图2所示,可选地,高频辐射体210包括第三介质板211及采用粘附或电镀等方式设置于第三介质板211上的高频辐射片212。其中,第三介质板211可以是介质基板等结构,采用绝缘材质,可以呈圆形等形状,只需满足能够为高频辐射片212提供足够的支撑和安装位置即可。
具体地,高频辐射片212位于第三介质板211的上侧面,从而使得第三介质板211位于低频辐射片222与高频辐射片212之间。另外,第三导电部213、避空部214及第三馈电部215均可以贯穿第三介质板211和高频辐射片212。
传统的高精度定位天线存在剖面高,体积大,重量大等问题。上述实施例的贴片天线,低频辐射片222与馈电组件120通过四个第二馈电部223和四个第一馈电部121并结合馈电探针而实现馈电连接。高频辐射片212与低频辐射片222通过四个第一导电部224和四个第三馈电部215并结合馈电探针而实现馈电连接。同时,利用第一介质板110、第二介质板221及第三介质板211的叠合,从而实现整个贴片天线的装配,有利于缩小贴片天线的体积,满足车载等应用场景的使用要求。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第二介质板221上还设有至少两个导电体226,至少两个导电体226环绕低频辐射片222的周向设置并相互间隔设置,并且,至少两个导电体226与低频辐射片222间隔设置,另外,至少两个导电体226均与地平层300电性连接。如此,利用至少两个导电体226能够起到抑制表面波的作用,也能有效降低贴片天线的辐射Q值,增加带宽。其中,导电体226可以呈片状或条状,可以与低频辐射片222采用同种材质,可以采取粘附或电镀等方式固设在第二介质板221的上侧面上。导电体226与低频辐射片222的实际间距,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进行灵活的调整或设计。
如图3所示,具体地,在第二介质板221上设有至少两个第六导电部227,至少两个第六导电部227与至少两个导电体226在第一介质板110的轴向上一一对应设置并电性连接。第一介质板110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七导电部170,至少两个第七导电部170与至少两个第六导电部227在第一介质板110的轴向上一一对应设置并电性连接。并且,至少两个第七导电部170与地平层300电性连接,从而使得每个导电体226均与地平层300电性连接。
其中,导电体226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或设计,例如可以为六个、八个等。
如图3所示,可选地,低频辐射片222的外侧壁设有至少两个导电凸起2221。如此,导电凸起2221朝向低频辐射片222的外侧延伸,从而能够增加低频辐射片222的边缘处的电流的环流路径,增强抗多径能力,也有利于实现低频辐射体220的小型化,进而有利于实现贴片天线的小型化发展。当然,导电凸起2221也与导电体226间隔设置。
其中,导电凸起222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或设计,例如可以为六个、八个等。
当然,为了更好的实现各个部件与地平层300的接地,地平层300上也可以设置对应的金属化过孔结构,便于实现电性连接。如图6所示,例如,可以在地平层300上设置与第五导电部160对应并电性连接的第八导电部310;还可以在地平层300上设置与第七导电部170一一对应设置并电性连接的第九导电部320。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实施例的贴片天线。
上述实施例的车辆,利用贴片天线能够实现与外界的通信,满足自动驾驶的通信要求,车载定位精度高,适应自动驾驶的发展趋势。
其中,贴片天线可以采取卡接、螺接等方式固设在车辆的例如车窗、车顶等部位,只需满足能够对贴片天线实现稳定、可靠的安装固定即可。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的贴片天线,不局限于应用于车辆,还可以应用在其他满足使用要求的应用场景中。
需要说明的是,“某体”、“某部”可以为对应“构件”的一部分,即“某体”、“某部”与该“构件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构件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某体”、“某部”可以独立制造,再与“构件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本申请对上述“某体”、“某部”的表达,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申请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特征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为是本申请等同的技术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单元”、“组件”、“机构”、“装置”所包含的构件亦可灵活进行组合,即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模块化生产,以方便进行模块化组装。本申请对上述构件的划分,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申请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构件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是本申请等同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固设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进一步地,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固定传动连接”另一个元件,二者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方式的固定,也可以不可拆卸连接的固定,能够实现动力传递即可,如套接、卡接、一体成型固定、焊接等,在现有技术中可以实现,在此不再累赘。当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相互垂直或近似垂直是指二者的理想状态是垂直,但是因制造及装配的影响,可以存在一定的垂直误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还应当理解的是,在解释元件的连接关系或位置关系时,尽管没有明确描述,但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解释为包括误差范围,该误差范围应当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确定的特定值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例如,“大约”、“近似”或“基本上”可以意味着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在此不作限定。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馈电网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介质板;
馈电组件,所述馈电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介质板上,所述馈电组件用于对辐射单元进行馈电;及
第一电容元件,所述第一电容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介质板上,所述第一电容元件围绕所述馈电组件的周向并与所述馈电组件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电容元件能够与所述辐射单元耦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馈电网络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介质板的轴向,所述第一电容元件的投影至少部分落在所述辐射单元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馈电网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元件设置为电容环或至少两段间隔设置的电容条。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馈电网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组件包括四个间隔设置的第一馈电部、及四个与所述第一馈电部一一对应设置并电性连接的馈电片。
5.一种贴片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馈电网络结构;
辐射单元,所述辐射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介质板的一侧并与所述馈电组件馈电连接;及
地平层,所述地平层设置于所述第一介质板的另一侧,所述地平层与所述辐射单元及所述馈电组件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贴片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单元包括高频辐射体及低频辐射体,所述低频辐射体设置于所述高频辐射体与所述第一介质板之间,所述低频辐射体与所述馈电组件馈电连接,所述高频辐射体与所述低频辐射体馈电连接,且所述低频辐射体及所述高频辐射体均与所述地平层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贴片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组件包括四个间隔设置的第一馈电部,所述低频辐射体设有四个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二馈电部、设置于四个所述第二馈电部围设区域内的四个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导电部、及设置于四个所述第一导电部围设区域内的一个与所述地平层电性连接的第二导电部,四个所述第二馈电部正交设置,且四个所述第二馈电部与四个所述第一馈电部一一对应并电性连接;所述高频辐射体设有一个第三导电部、四个相互间隔设置的避空部、及四个第三馈电部,四个所述第三馈电部正交设置;其中,四个所述第二馈电部与四个所述避空部一一对应设置,四个所述第一导电部与四个所述第三馈电部一一对应并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述第三导电部对应设置并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贴片天线,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第一导电部与一个所述第二导电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介质板设有位于四个所述第一馈电部围设区域内的四个第四导电部、及设置于四个所述第四导电部围设区域内的一个第五导电部,且四个所述第四导电部及一个所述第五导电部均与所述地平层电性连接;其中,四个所述第四导电部与四个所述第一导电部一一对应设置并电性连接,所述第五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对应设置并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贴片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频辐射体包括第二介质板及设置于所述第二介质板上的低频辐射片,所述第二介质板设置于所述第一介质板与所述低频辐射片之间,所述高频辐射体包括第三介质板及设置于所述第三介质板上的高频辐射片,所述第三介质板设置于所述低频辐射片与所述高频辐射片之间,所述低频辐射片与所述馈电组件馈电连接,所述高频辐射片与所述低频辐射片馈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贴片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介质板上还设有环绕所述低频辐射片设置的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导电体,至少两个所述导电体与所述低频辐射片间隔设置,且至少两个所述导电体均与所述地平层电性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贴片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介质板设有至少两个第六导电部,至少两个第六导电部与至少两个所述导电体一一对应设置并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介质板设有至少两个与至少两个所述第六导电部一一对应设置并电性连接的第七导电部,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七导电部均与所述地平层电性连接。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5至11任一项所述的贴片天线。
CN202122636723.9U 2021-10-29 2021-10-29 车辆、贴片天线及馈电网络结构 Active CN2162141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36723.9U CN216214116U (zh) 2021-10-29 2021-10-29 车辆、贴片天线及馈电网络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36723.9U CN216214116U (zh) 2021-10-29 2021-10-29 车辆、贴片天线及馈电网络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14116U true CN216214116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96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36723.9U Active CN216214116U (zh) 2021-10-29 2021-10-29 车辆、贴片天线及馈电网络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141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2009583B2 (en) Antenna device
CN204243211U (zh) 具有低无源互调的天线系统
KR101609216B1 (ko) 안테나, 원형 편파 패치 안테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자동차
US5343214A (en) Cellular mobile communications antenna
US8681052B2 (en) Low profile wideband antenna
EP3518344B1 (en) Antenna device
US11201409B2 (en) Patch antenna and antenna device
WO2016100291A1 (en) Antenna systems with proximity coupled annular rectangular patches
US20120223864A1 (en) Multiband antenna
CN112768895B (zh) 天线、低频振子及辐射单元
US20180123236A1 (en) Antenna System and Antenna Module With a Parasitic Element For Radiation Pattern Improvements
CN110574230B (zh) 车载用天线装置
CN115663459A (zh) 双频共口径辐射单元及天线
CN108767435A (zh) 天线及无人飞行器
CN108767436A (zh) 天线及无人飞行器
KR101718919B1 (ko) 차량용 다중대역안테나
EP3586402B1 (en) Mimo antenna module
CN216214116U (zh) 车辆、贴片天线及馈电网络结构
JP2022054525A (ja) 全地球測位衛星システム用基板型アンテナ
CN218182468U (zh) 天线装置及移动终端
WO2012039465A1 (ja) アンテナ装置
JP2007158957A (ja) 統合アンテナ装置
CN215869784U (zh) 一种车载多频段多端口的mimo天线
US20240030624A1 (en) Antenna device
KR20170128673A (ko) 단락패치 안테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