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96958U - 一种具有双交叉斜支柱结构的冷却塔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双交叉斜支柱结构的冷却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96958U
CN216196958U CN202122487543.9U CN202122487543U CN216196958U CN 216196958 U CN216196958 U CN 216196958U CN 202122487543 U CN202122487543 U CN 202122487543U CN 216196958 U CN216196958 U CN 2161969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blique
steel
cooling tower
strut
stru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8754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东方
郭宇飞
王保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uowei Un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uowei Un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uowei Un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Duowei Un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8754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969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969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969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双交叉斜支柱结构的冷却塔,包括上下设置的至少两层钢结构,每一层所述钢结构包括多个斜支柱,多个所述斜支柱依次连接形成环形,所述斜支柱呈X型,所述斜支柱同一水平面的两个端部沿所述钢结构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斜支柱具有钢管,所述钢管内浇筑有混凝土。本申请中,钢管作为成品可以快速铺设安装,然后再浇筑混凝土,两者结合后的强度高,可以有效防止变形。一方面,减少了混凝土的大量使用,并且,可以在混凝土凝固的同时,进行其它剩余斜支柱的安装,两者同时施工,可以缩短工期。另一方面,混凝土具有较强的抗压强度,而斜支柱具有很强的抗拉强度,两者结合,结构受力性能更好,从而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双交叉斜支柱结构的冷却塔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双交叉斜支柱结构的冷却塔。
背景技术
由于机组会散发大量热量,为保证其正常运转,故需要对其散热处理。目前,对机组进行散热的设备如冷却塔,由于体积庞大,因此一般是直接采用混凝土浇筑形成,但是混凝土浇筑的方式存在以下弊端:一方面,混凝土的大量使用,凝固速度慢,需要待下层的完全凝固后才能够继续进行上层的浇筑,这就导致工期较长。另一方面,混凝土浇筑的方式由于没有有效的支撑,导致施工难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具有双交叉斜支柱结构的冷却塔。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双交叉斜支柱结构的冷却塔,包括上下设置的至少两层钢结构,每一层所述钢结构包括多个斜支柱,多个所述斜支柱依次连接形成环形,所述斜支柱呈X型,所述斜支柱同一水平面的两个端部沿所述钢结构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斜支柱具有钢管,所述钢管内浇筑有混凝土。
可选地,所述斜支柱包括四根所述钢管,四根所述钢管呈放射状排布而形成X型,四根所述钢管相互连通,并且,所述钢管之间焊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钢管的外周面设置有吊耳。
可选地,所述钢管的内壁且对应所述吊耳设置有补强板。
可选地,从下到上的方向上,所述斜支柱朝内倾斜设置。
可选地,所述斜支柱上还设置有灌浆孔。
可选地,所述斜支柱还包括环梁,所述环梁呈环状,所述环梁将同一层所述钢结构的多个所述斜支柱的上端部依次连接。
可选地,所述环梁包括多个子构件,多个所述子构件依次连接而呈环状,相邻两个所述斜支柱之间通过所述子构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冷却塔包括上下设置的两层所述钢结构,上下设置的两个所述斜支柱的端部焊接;
所述冷却塔还包括风筒,所述风筒安装在上层所述钢结构的上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有双交叉斜支柱结构的冷却塔,钢管作为成品可以快速铺设安装,然后再浇筑混凝土,两者结合后的强度高,可以有效防止变形。并且,采用钢管和混凝土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减少了混凝土的大量使用,并且,可以在混凝土凝固的同时,进行剩余其它部分斜支柱的安装,两者同时施工,可以缩短工期。另一方面,混凝土具有较强的抗压强度,而斜支柱具有很强的抗拉强度,两者结合,结构受力性能更好,从而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双交叉斜支柱结构的冷却塔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双交叉斜支柱结构的冷却塔的主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双交叉斜支柱结构的冷却塔的俯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双交叉斜支柱结构的冷却塔的斜支柱的平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双交叉斜支柱结构的冷却塔的斜支柱的另一平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双交叉斜支柱结构的冷却塔的斜支柱的又一平面示意图,其中图6中的支撑件与图5中的支撑件不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双交叉斜支柱结构的冷却塔的斜支柱的吊装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双交叉斜支柱结构的冷却塔的斜支柱的另一吊装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双交叉斜支柱结构的冷却塔的斜支柱的又一吊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10,钢结构;11,斜支柱;111,钢管;112,灌浆孔;113,吊耳;12,环梁;20,环形板;21,柱脚;30,75吨汽车吊;40,260吨履带吊;50/60,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或名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请结合参考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双交叉斜支柱结构的冷却塔,包括上下设置的至少两层钢结构10,每一层所述钢结构10均包括多个斜支柱11,多个所述斜支柱11依次连接形成环形,所述斜支柱11具有钢管111,所述钢管111内浇筑有混凝土。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层数的钢结构10,一可选实施例中,冷却塔包括上下设置的两层钢结构10,顶层钢结构10的下端与底层钢结构10的上端焊接,焊接的方式稳定可靠,可以防止上层钢结构10倾倒。每一层的钢结构10均呈闭合环状,并且多层钢结构10同轴设置。
对于每一层钢结构10,其包括的斜支柱11的个数也可以依据具体情况而定,例如,一实施例中,每一层钢结构10可以包括48个斜支柱11。
相邻两个斜支柱11之间是相互连接的,相邻两个斜支柱11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以能够形成稳定的结构,使得相互之间受力均匀。
每一个斜支柱11均是由钢管111组合形成的,钢管111的长度方向大体沿上下方向,这样可以使得整个斜支柱11在上下方向上较长,冷却塔具有较大的高度。一实施例中,钢管111并不是垂直于地面的,而采用倾斜设置的方式。具体地,所述钢管111的长度方向相对上下方向且朝所述钢结构10的周向倾斜。然而,其它实施例中,钢管111也可以垂直于地面安装。
最底面一层的斜支柱11需要与地面固定,为提高稳定性,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却塔还包括环形板20,所述环形板20设置多个柱脚21,多个所述柱脚21设置在所述环形连接件的上表面,并沿其周向间隔分布;所述钢管111的下端安装在所述柱脚21内,并且每一个所述钢管111对应一个所述柱脚21安装。本实施例中,环形板20的设置,一方面可以为钢管111提供稳定连接的部件,避免钢管111倾倒;另一方面,环形板可以提前选址定位,而不需要频繁挪动钢管111,从而为后续安装提供了大大的便捷性。
为提高钢管111与柱脚21的稳定性,一实施例中,所述钢管111与所述柱脚21焊接,并且所述钢管111和所述柱脚21之间还浇筑有混凝土,从而进一步确保钢管111与柱脚21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塔还包括风筒(图未示出),所述风筒安装在上层所述钢结构10的上端。可以想到的是,风筒与钢结构10同轴设置。本实施例中,风筒呈上下贯通的圆筒状。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冷却塔,钢管111作为成品可以快速铺设安装,然后再浇筑混凝土,两者结合后的强度高,可以有效防止变形。并且,采用钢管111和混凝土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减少了混凝土的大量使用,并且,可以在混凝土凝固的同时,进行剩余其它斜支柱的安装,两者同时施工,可以缩短工期。另一方面,混凝土具有较强的抗压强度,而斜支柱具有很强的抗拉强度,两者结合,结构受力性能更好,从而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实施例中,所述斜支柱11呈X型,所述斜支柱11同一水平面上的两个端部沿所述钢结构10的周向间隔分布。采用X型的斜支柱11,通过下方两个张开的端部安装受力,整体受力更加平衡,可以有效防止斜支柱11倾倒。
可选地,所述斜支柱11包括四根所述钢管111,四根所述钢管111呈放射状排布而形成所述X型,四根所述钢管111相互连通,并且,所述钢管111之间焊接固定。如此,可以确保每一根钢管111内均被浇筑到混凝土。
一实施例中,从下到上的方向上,所述斜支柱11朝内倾斜设置。如此,所有钢结构10最后形成的结构呈上端小,下端大的形状。
一实施例中,上层的所述斜支柱11与下层的所述斜支柱11一一对应设置,此处的一一对应设置指的是,每一层的斜支柱11的数量相同,并且在上下方向上一一对应,即上一层斜支柱11的下端两个端部与下一层斜支柱11上端的两个端部一一对应连接。
请结合参考图4,一实施例中,所述钢管111的外周面设置有吊耳113。吊耳113的设置,可以方便穿设例如钢丝绳,以便于吊车吊起钢管111进行安装。可选地,每一个所述斜支柱11设置四个所述吊耳113,对于X型的斜支柱11,每一根钢管111设置一个吊耳113,上方的两个吊耳113位于同一水平面,下方的两个吊耳113位于同一水平面。如此在钢丝绳穿过四个吊耳113后,采用吊车起吊时,斜支柱11受力平衡,可以减小斜支柱11的晃动,便于斜支柱11进行安装定位。
一实施例中,上端的吊耳113距斜支柱11重心6848mm,下端的吊耳113距重心8001mm。然而,其它实施例中,根据斜支柱11本身尺度不同,吊耳113距离重心的位置也是不同的。
为进一步达到结构加强的效果,一实施例中,吊耳113的上侧和下侧均设置耳板(图未示出),耳板分别连接吊耳113以及钢管111的外壁,以防止吊耳113受力时变形。其中,同一个吊耳113中,上侧的耳板的厚度为20mm,下侧的耳板的厚度为30mm。当然,两个耳板的厚度也可以一致,或者,两个耳板的厚度也可为别的数值。一些实施例中,耳板呈板状,例如方形、半圆形等。
为进一步达到结构加强的效果,避免吊耳113以及钢管111在设置吊耳113处的这一局部区域因受力变形,一实施例中,所述钢管111的内壁且对应所述吊耳113设置有补强板(图未示出)。可选地,补强板与钢管111焊接。该补强板的面积较大,能够覆盖吊耳113与钢管111连接处,即吊耳113与钢管111的连接处的正投影应当是落在补强板内的。可以想到的是,吊耳113位于钢管111的外壁。补强板的厚度可以是但不局限于18mm。一些实施例中,补强板呈板状,例如方形、半圆形或曲形等。
请结合参考图5和图6,由于斜支柱11本身重量较大,并且特别是其相对地面倾斜安装时,容易倾倒,故而在进行组装时,采用支撑件50/60进行支撑,待全部安装完毕后,再将支撑件50/60拆除。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50/60呈长条杆状,支撑在X型斜支柱11的交叉点位置。此外,支撑件50/60的底部可以设置底板,以具有更大的支撑面,提高支撑的稳定性。
关于支撑件50/60和斜支柱11的连接,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支撑件50/60的上端部与斜支柱11采用销轴连接,支撑件50/60的下端部与基础(例如地面或者支撑胎架)采用铰接连接。这种方式操作简单,方便后续拆除。
请再次结合参考图4,所述斜支柱11还设置有灌浆孔112,所述灌浆孔112用以供水泥灌入。
请再次结合参考图1和图2,为进一步提高斜支柱11的稳定性,一实施例中,多个斜支柱11连接为一个整体,相互进行支撑受力。具体地,所述斜支柱11还包括环梁12,所述环梁12呈环状,所述环梁12将同一层所述钢结构10的多个所述斜支柱11的上端部依次连接。
为了施工的便捷性,一实施例中,所述环梁12包括多个子构件(未标示),多个所述子构件依次连接而呈环状,相邻两个所述斜支柱11之间通过所述子构件连接。可选地,每相邻两个斜支柱11均对应设置一个子构件,每一个所述子构件均连接同一个所述斜支柱11的两个所述钢管111的上端部。通过将环梁12由多个子构件组合形成,一方面减小了运输过程中的空间占用,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加工难度。
为能够更好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有双交叉斜支柱结构的冷却塔,以下通过具有双交叉斜支柱结构的冷却塔的安装方法进行辅助说明。具体地,具有双交叉斜支柱结构的冷却塔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将多个所述斜支柱依次安装形成环状而构成一层钢结构;
在排布同一层即同一个环的斜支柱11时,一种可实现的排布方式是,待第一个所述斜支柱11安装完成后,依次成对的安装剩余所述斜支柱11,每一对的两个所述斜支柱11同时安装,并分布在第一个所述斜支柱11的两侧。
由于斜支柱11较重,因此需要借助辅助工具进行安装。对于同一个环内的斜支柱11而言,采用履带吊安装第一个斜支柱11,然后增加一台履带吊,两台履带吊从第一个斜支柱11的两侧开始组装下一对斜支柱11,即两台履带吊同时各安装第二个和第三个斜支柱11,以此类推,直至围合形成一个闭合环状。
钢管111的大小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包括但不局限于直径1321mm,壁厚18mm的钢管111。
履带吊具体根据斜支柱11本身的重量,以及吊装半径和吊装高度进行选择,采用直径1321mm,壁厚18mm的钢管111时,可以选用260吨履带吊40。
步骤S20:在同一层所述斜支柱11的上端焊接环梁,所述环梁将多个所述斜支柱的上端依次连接。
相邻两个斜支柱11之间是相互连接的,以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进行环梁12的焊接时,使用汽车吊(例如但不局限于25吨汽车吊)吊住环梁12,并使用直臂车供焊接工人进行作业。
进行斜支柱11的安装以及环梁12焊接时,使用全站仪将斜支柱11和环梁12位置调整到设计坐标位置,以确保整个冷却塔符合要求。
步骤S30:往所述斜支柱的钢管内浇筑混凝土。
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待同一个环内的全部斜支柱11组装完毕后,再开始浇筑混凝土。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当部分斜支柱11组装完后,先进行混凝土浇筑,同时,完成剩余斜支柱11的组装。
步骤S40:完成下一层钢结构的安装后,再进行上一层钢结构的安装。
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却塔包括上下设置的多层所述斜支柱11,在完成下一层所述斜支柱11的安装后,依次开始进行上一层的所述斜支柱11的安装,并且上一层所述斜支柱11的下端与下一层所述斜支柱11的上端焊接。
设置多层斜支柱11时,当下一层钢结构10全部安装完成后,再进行上一层钢结构10的安装,并重复上述步骤S10至S30。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S10至S30不分先后顺序,斜支柱11的组装、混凝土的浇筑以及环梁12的焊接这些步骤可以依次进行,也可以交叉进行。
本申请实施例中,钢管111作为成品可以快速铺设安装,然后再浇筑混凝土,两者结合后的强度高,可以有效防止变形。并且,采用钢管111和混凝土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减少了混凝土的大量使用,并且,可以在混凝土凝固的同时,进行其它斜支柱11的安装,一些斜支柱11浇灌混凝土,一些斜支柱11则进行安装,两者同时施工,可以缩短工期。另一方面,混凝土浇筑的方式通过强度高的钢管111进行有效的支撑,从而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
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却塔包括上下设置并相互焊接的多层所述斜支柱11,步骤S30,往所述斜支柱的钢管内浇筑混凝土的步骤包括:
步骤S31:对于最底层的所述斜支柱,同一环状内的所述斜支柱排布完成整个环的四分之一时,开始往所述钢管内浇筑混凝土,且每间隔一个所述斜支柱浇筑混凝土,直至所有所述斜支柱全部完成浇筑;
步骤S32:浇筑混凝土的同时,继续安装其余部分的所述斜支柱。
当同一环状内的所述斜支柱11排布完成整个环的四分之一时就开始混凝土的浇筑,并同时继续安装其余的斜支柱11,可以有效减少后续等待混凝土凝固的时间,大大缩短工期。
每间隔一个所述斜支柱11浇筑混凝土能够使得整体受力更加平衡,避免重量集中在一处而导致已经安装好的斜支柱11相互之间变形。
步骤S33:对于最底层的每一个所述斜支柱分两次浇筑混凝土,第一次浇筑至预设高度,待第一次浇筑形成强度后进行第二次浇筑。
具体地,第一层即最底层钢结构10的斜支柱11,混凝土先浇筑到灌浆孔112位置,下部基础施工完成后,再浇筑灌浆孔112至中间环梁12位置。将混凝土分两次浇筑,有利于第一次浇筑的快速凝固。本实施例中,预设高度指的是至灌浆孔112的高度。
步骤S34:对于最顶层的所述斜支柱,待多个所述斜支柱形成闭合环状后,每一个所述斜支柱一次性浇筑混凝土。
一实施例中,步骤S20,在同一层所述斜支柱的上端焊接环梁,所述环梁将多个所述斜支柱的上端依次连接的步骤包括:
步骤S21:当安装好三个所述斜支柱时,在每相邻两个所述斜支柱之间焊接一个子构件;
步骤S22:继续安装其余的所述斜支柱,每安装完一个所述斜支柱后均与前一个所述斜支柱之间焊接一个所述子构件,直到多个所述子构件形成闭环,多个所述子构件共同构成所述环梁;
步骤S23:对于最顶层的所述斜支柱,预留多个焊接点,所述焊接点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子构件之间,当所有的所述斜支柱均与下方的所述斜支柱焊接后,对最顶层的所述斜支柱进行高度和角度的调整,最后将预留的多个所述焊接点焊接。
预留多个焊接点指的是该处暂时不进行焊接,从而可以方便后续对顶层的斜支柱11进行角度和高度等整体调整,使得最终形成的冷却塔符合要求。一实施例中,预留焊接点的数量可以是但不局限于8个。
同样的,为方便后续调整,预留的焊接点采用对称的方式进行预留,即每相邻两个焊接点之间的圆心角相同。
一实施例中,步骤S10,将多个所述斜支柱依次安装形成环状而构成一层钢结构的步骤包括:
步骤S11:将最底层的所述斜支柱的下端焊接于环形板上的柱脚,并且每一个所述钢管的下端均对应一个所述柱脚;
步骤S12:在所述斜支柱与所述柱脚的连接处浇筑混凝土。
本实施例中,可以一边安装斜支柱11,一边往其它斜支柱11的钢管111内浇筑混凝土,也可以待所有的斜支柱11都固定到环形板20上后,再往钢管111内浇筑混凝土。
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方法还包括:
步骤S50:对所述斜支柱进行安装的同时,设置支撑件对所述斜支柱进行支撑,所述支撑件的上端与所述斜支柱上连接,位于最底层所述斜支柱上的所述支撑件,其下端抵接在地面;
支撑件50与斜支柱11是预先组装到一起的,因此在吊车起吊时,吊住斜支柱11上的吊耳113时,支撑件50与斜支柱11一起被往上提。
步骤S60:进行下一层所述斜支柱安装时,设置支撑胎架,位于下一层的所述支撑件,其下端抵接在所述支撑胎架。
其中,支撑胎架两侧可以拉设缆风绳固定到地面,防止支撑胎架倾倒。
最底层的支撑件50(图5所示)的长度,大于上一层的支撑件60(图6所示)的长度。
进一步地,在进行卸载时,该具有双交叉斜支柱结构的冷却塔的卸载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70:待全部所述斜支柱浇筑混凝土后,先拆卸最底层的支撑件,使其与所述斜支柱分离;
步骤S80:待最底层的所述支撑件完全拆除后,再拆卸支撑胎架,并对应拆除该支撑胎架上的所述支撑件;
其中,拆卸所述支撑件50时采用中心对称的方式同时进行成对拆卸,这样可以使得整体结构受力更加平衡。同时,使用全站仪进行实时检测卸载过程中的变形。
以下通过一具体应用场景详细说明该支撑件50/60的拆除:
①临时支撑件50的拆除按照分层对称拆除的原则,从下往上开始,先拆除第一层斜支柱11对应的支撑件50(图5),再拆除第二层斜支柱11对应的支撑胎架,均采取对称顺时针方向拆除。
②第一层支撑件50的拆除顺序:第33轴-34轴之间支撑件50与第9-10轴之间支撑件50同时进行第一次拆除→第21-22轴之间支撑件50与第45-46轴之间支撑件50同时进行第二次拆除→第27-28轴之间支撑件50与第3-4轴之间支撑件50同时进行第三次拆除→……→第22-24轴之间支撑件50与第46-48轴之间支撑件50同时进行第15次拆除→第10-12轴之间支撑件50与第34-36轴之间支撑件50同时进行第16次拆除。(以48榀斜支柱11为例)
③第二层支撑胎架的拆除顺序是:第33轴X支柱支撑胎架,及第9轴X支柱支撑第一次拆除→第21轴X支柱支撑胎架,及第45轴X支柱支撑胎架第二次拆除→第27轴X支柱支撑胎架,及第6轴X支柱支撑胎架第三次拆除→……→第16-17轴X支柱支撑胎架,及第40-41轴X支柱支撑胎架第15次拆除→第10-11轴X支柱支撑胎架,及第34-35轴X支柱支撑胎架第16次拆除→依次对称拆除完毕。需要说明的是,拆除支撑胎架之前,先对支撑胎架上的支撑件60(图6)进行拆除,支撑件60的拆除顺序可以参考第一层支撑件50,此次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斜支柱11的吊装顺序可以但不局限于采用以下方式进行:
①将第一层X型的斜支柱11和临时支撑件50在吊装前摆放就位,如图4所示;
②使用260吨履带吊40吊装4个吊耳113,受力点为上部两个吊耳113,采用75吨汽车吊30吊装下部杆件(即X型斜支柱11的下半部分),起辅助作用。当X型的斜支柱11交叉点距地面1.8m,将临时支撑件50与X型的斜支柱11通过销轴连接(如图7所示);
③使用260吨履带吊40及75吨汽车吊30继续起吊,角度达到41°,此时260吨履带吊40的上部两根受力,75吨汽车吊30辅助掉起下部杆件(如图8所示)。
④使用260吨履带吊40及75吨汽车吊30继续起吊,角度调整就位,角度达到75°后,此时260吨履带吊40的4个钢丝绳全部受力,75吨汽车吊30可摘掉挂钩(如图9所示)。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层(指的是最底层)斜支柱11在吊装时,使用260吨履带吊吊装四个吊耳113,钢丝绳的角度α设定为17°,钢丝绳长度为21米和6米。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二层(指的是最底层的上一层)斜支柱11在吊装时,使用260吨履带吊吊装四个吊耳113,钢丝绳的角度α设定为14°,钢丝绳长度为19米和6米。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层斜支柱11与柱脚21的安装顺序可以但不局限于采用以下方式进行:
①临时支撑柱脚21安装,整体X型的斜支柱11起吊后,先将临时支撑件50通过锚栓固定;
②调节X型的斜支柱11与柱脚21之间对应,此时临时支撑件50已固定,X型的斜支柱11通过X型的斜支柱11上定位线和预埋件上的柱脚21相重合,固定X型的斜支柱11的下端;
③通过仪器全站仪对控制点全方位的监测和复测,确保所有控制点均在合理误差范围内;
④X型的斜支柱11就位后,在不摘钩的情况下预松钩,通过仪器复测斜支柱11上下端部、环梁12有无偏移,如有偏移,重新张紧吊钩钢丝绳,用千斤顶或手动倒链调整就位,再次预松钩复测,直到复测无偏差;
⑤按此方法顺时针依次吊装剩余的X型斜支柱11。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双交叉斜支柱结构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设置的至少两层钢结构,每一层所述钢结构包括多个斜支柱,多个所述斜支柱依次连接形成环形,所述斜支柱呈X型;所述斜支柱同一水平面的两个端部沿所述钢结构的周向间隔分布,上层的所述斜支柱与下层的所述斜支柱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斜支柱具有钢管,所述钢管内浇筑有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交叉斜支柱结构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支柱包括四根所述钢管,四根所述钢管呈放射状排布而形成X型,四根所述钢管相互连通,并且,所述钢管之间焊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双交叉斜支柱结构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的外周面设置有吊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双交叉斜支柱结构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的内壁且对应所述吊耳设置有补强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双交叉斜支柱结构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的上侧和下侧均设置耳板,所述耳板分别连接所述吊耳以及所述钢管的外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交叉斜支柱结构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从下到上的方向上,所述斜支柱朝内倾斜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交叉斜支柱结构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支柱上还设置有灌浆孔。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双交叉斜支柱结构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支柱还包括环梁,所述环梁呈环状,所述环梁将同一层所述钢结构的多个所述斜支柱的上端部依次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双交叉斜支柱结构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梁包括多个子构件,多个所述子构件依次连接而呈环状,相邻两个所述斜支柱之间通过所述子构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交叉斜支柱结构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塔包括上下设置的两层所述钢结构,上下设置的两个所述斜支柱的端部焊接;
所述冷却塔还包括风筒,所述风筒安装在上层所述钢结构的上端。
CN202122487543.9U 2021-10-15 2021-10-15 一种具有双交叉斜支柱结构的冷却塔 Active CN2161969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87543.9U CN216196958U (zh) 2021-10-15 2021-10-15 一种具有双交叉斜支柱结构的冷却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87543.9U CN216196958U (zh) 2021-10-15 2021-10-15 一种具有双交叉斜支柱结构的冷却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96958U true CN216196958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67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87543.9U Active CN216196958U (zh) 2021-10-15 2021-10-15 一种具有双交叉斜支柱结构的冷却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969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90932B (zh) 基于劲性环梁的大跨度薄壁平面拱桁架的施工方法
CN107989447A (zh) 一种大型覆土混凝土罐穹顶钢支撑结构及安装方法
CN112695952B (zh) 建筑屋顶桁架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0965470A (zh) 一种可承受三向荷载的主塔横撑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08915153A (zh) 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柱安装方法及系统
CN211775609U (zh) 一种独立柱梁外框架高层构筑物集成式模脚手架
CN115467421A (zh) 一种复杂大跨钢屋盖吊装施工方法
CN112663583B (zh) 一种稳桩平台总组合拢的建造方法
CN112554577B (zh) 一种大直径厚壁连续y形钢管柱的施工方法
JP2639361B2 (ja) 鋼管・コンクリート複合構造橋脚の施工方法
CN113833263A (zh) 一种用于框架柱的整体灯笼式支架循环吊装施工方法
CN216196958U (zh) 一种具有双交叉斜支柱结构的冷却塔
CN115853125A (zh) 一种上部开口的圆环锥形穹顶钢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113914685A (zh) 一种双交叉斜支柱冷却塔及其安装和卸载方法
CN216866017U (zh) 一种钢管混凝土柱内的混凝土浇筑装置
CN215054431U (zh) 一种不等直径环桁架高空分段安装固定装置
CN112412152B (zh) 一种下悬式无井架变截面矩形烟囱支撑体系施工方法
CN110029671A (zh) 一种陡峭山坡桩基钢筋笼利用孔口支架逐节下放施工工艺
CN214090973U (zh) 用于浇筑钢筋砼圆筒仓仓顶混凝土的底模板支撑钢架
CN113152768A (zh) 一种不等直径环桁架高空分段安装固定装置
CN216766533U (zh) 一种大截面矩形厚板钢管混凝土柱
CN114232898B (zh) 一种大截面矩形厚板钢管混凝土柱及施工方法
CN110565518A (zh) 一种适用于墩塔钢筋定位的组装式劲性骨架及其使用方法
CN212562460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筒仓穹顶新型模板支撑杆件
CN221524226U (zh) 一种空冷塔环梁混凝土浇筑模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