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90462U - 一种单轨吊发动机启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轨吊发动机启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190462U CN216190462U CN202122668396.5U CN202122668396U CN216190462U CN 216190462 U CN216190462 U CN 216190462U CN 202122668396 U CN202122668396 U CN 202122668396U CN 216190462 U CN216190462 U CN 21619046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 starting
- port
- way electromagnetic
- w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轨吊发动机启动装置,包括气源、气液泵、主控阀、蓄能器球阀组、蓄能器、控制开关、启动马达、梭阀、电启动阀和启动球阀,主控阀第一路与蓄能器连接,第二路与电启动阀连接,第三路与启动球阀连接。蓄能器球阀组与电启动阀及启动球阀油路连接。电启动阀包括液控单向阀、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和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主控阀出口经过电启动阀,一路经过液控单向阀、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电启动阀、梭阀与启动马达油路连接,另一路与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连接,控制开关分别与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及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电连接。本装置可远距离控制启动马达,也可手动开启启动马达,提高了启动发动机的便利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单轨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轨吊发动机启动装置。
背景技术
单轨吊柴油发动机的启动方式多为液压马达启动,但其控制方式多为单一的手动控制,由于手动控制球阀距离驾驶室较远,驾驶员可能需要多次上下车操作或者需要跟车人员配合启动机车。但井下环境相对地面复杂恶劣并且沟通多有不便,所以如果能在驾驶室内对启动装置进行控制,便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轨吊发动机启动装置,将控制开关放在驾驶室,即可控制启动马达开启,操作起来更为便捷。同时保留有手动启动发动机的功能,可在电控失效时应急启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单轨吊发动机启动装置,包括气源、气液泵、主控阀、蓄能器球阀组、蓄能器、控制开关、启动马达、梭阀、电启动阀和启动球阀,所述气液泵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气源,出液口与所述主控阀油路连接;所述主控阀出口第一路通过所述蓄能器球阀组的P口、A口与所述蓄能器连接,第二路与所述电启动阀的P口连接,第三路与启动球阀P口连接;所述蓄能器球阀组与所述电启动阀及启动球阀油路连接;所述电启动阀包括液控单向阀、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和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所述主控阀出口经过所述启动球阀的P 口、A口、所述梭阀的b口与所述启动马达油路连接;所述主控阀出口经过所述电启动阀的P口,一路经过所述液控单向阀、所述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所述电启动阀的A口、所述梭阀a口与所述启动马达油路连接,另一路与所述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的P口连接,所述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的A口连接所述液控单向阀的 C口;所述控制开关分别与所述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及所述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蓄能器球阀组包括切换球阀和溢流阀,所述主控阀依次经过所述蓄能器球阀组的P口、所述切换球阀、所述蓄能器球阀组A口与所述蓄能器油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蓄能器球阀组还包括压力表,所述压力表与所述溢流阀油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通过设置气源、气液泵、主控阀、蓄能器球阀组、蓄能器、电启动阀、控制开关、梭阀、启动球阀、启动马达,并进行油路及电路连接,将控制开关放置于驾驶室内,驾驶人员只需按动控制开关,即可远距离操控启动马达,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操作方便性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源,2-气液泵,3-主控阀,4-蓄能器球阀组,5-蓄能器,6-压力表,7-控制开关,8-油箱,9-启动马达,10-梭阀,11-电启动阀,12-启动球阀,13-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14-液控单向阀,15-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6- 切换球阀,17-溢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单轨吊发动机启动装置,包括气源1、气液泵2、主控阀 3、蓄能器球阀组4、蓄能器5、控制开关7、启动马达9、梭阀10、电启动阀11 和启动球阀12,气液泵2的进气口连接气源1,出液口与主控阀3油路连接;主控阀3出口第一路通过蓄能器球阀组4的P口、A口与蓄能器5连接,第二路与电启动阀11的P口连接,第三路与启动球阀12P口连接。蓄能器球阀组4与电启动阀11及启动球阀12油路连接。电启动阀11包括液控单向阀14、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13和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5,主控阀3出口经过启动球阀12的P 口、A口、梭阀10的b口与启动马达9油路连接;主控阀3出口经过电启动阀 11的P口,一路经过液控单向阀14、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5、电启动阀11的A 口、梭阀10的a口与启动马达9油路连接,另一路与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13 的P口连接,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13的A口连接液控单向阀14的C口;控制开关7分别与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13及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5电连接。溢流阀17的T口、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13的T口、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5的T口以及启动马达9的出油口接油箱8。蓄能器球阀组4包括切换球阀16和溢流阀17,主控阀3依次经过蓄能器球阀组4的P口、切换球阀16、蓄能器球阀组4A口与蓄能器5油路连接。蓄能器球阀组4还包括压力表6,压力表6与溢流阀17油路连接。
本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单轨吊启动时,气液泵2的进气口连接到气源1 上,在气压的作用下气液泵2的活塞往复运动将液压油通过主控阀3以及蓄能器球阀组4压入到蓄能器5,当蓄能器5压力值上升至溢流阀17的设定值后,压力值可在压力表6中读取,大约为180bar左右。
当电启动时,驾驶员只需在驾驶室中按下控制开关7,电信号同时传输至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5以及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13,使其同时换向。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13换向后,蓄能器P口流出的高压油部分经过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13 的P-A通道,作用在液控单向阀14的c口使得液控单向阀14的a、b口相通,此时蓄能器5的P口流出的高压油流经液控单向阀14以及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15的P—A通道,经电启动阀11的A口、梭阀10的a口,作用于启动马达9,并将液压油的压力能转化为机械能,进而启动发动机。本装置将控制开关7放在驾驶室里,通过按下控制开关7,即可开启启动马达9,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操作便利性大大提高。另外,本装置还保留了手动启动方式,以防止在电控失效时能够正常启动发动机,其具体工作原理为:手动启动时,跟车人员推动启动球阀12的手柄至图示位置,此时蓄能器5中的压力油经过蓄能器球阀组4的P口、启动球阀的P—A通道、梭阀10的b口,作用于启动马达9,即可手动启动发动机。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可以作出的各种变化,都处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单轨吊发动机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源(1)、气液泵(2)、主控阀(3)、蓄能器球阀组(4)、蓄能器(5)、控制开关(7)、启动马达(9)、梭阀(10)、电启动阀(11)和启动球阀(12),所述气液泵(2)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气源(1),出液口与所述主控阀(3)油路连接;所述主控阀(3)出口第一路通过所述蓄能器球阀组(4)的P口、A口与所述蓄能器(5)连接,第二路与所述电启动阀(11)的P口连接,第三路与启动球阀(12)P口连接;所述蓄能器球阀组(4)与所述电启动阀(11)及启动球阀(12)油路连接;所述电启动阀(11)包括液控单向阀(14)、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13)和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5),所述主控阀(3)出口经过所述启动球阀(12)的P口、A口、所述梭阀(10)的b口与所述启动马达(9)油路连接;所述主控阀(3)出口经过所述电启动阀(11)的P口,一路经过所述液控单向阀(14)、所述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5)、所述电启动阀(11)的A口、所述梭阀(10)a口与所述启动马达(9)油路连接,另一路与所述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13)的P口连接,所述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13)的A口连接所述液控单向阀(14)的C口;所述控制开关(7)分别与所述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13)及所述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5)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轨吊发动机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器球阀组(4)包括切换球阀(16)和溢流阀(17),所述主控阀(3)依次经过所述蓄能器球阀组(4)的P口、所述切换球阀(16)、所述蓄能器球阀组(4)A口与所述蓄能器(5)油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轨吊发动机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器球阀组(4)还包括压力表(6),所述压力表(6)与所述溢流阀(17)油路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668396.5U CN216190462U (zh) | 2021-11-03 | 2021-11-03 | 一种单轨吊发动机启动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668396.5U CN216190462U (zh) | 2021-11-03 | 2021-11-03 | 一种单轨吊发动机启动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190462U true CN216190462U (zh) | 2022-04-05 |
Family
ID=80900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668396.5U Active CN216190462U (zh) | 2021-11-03 | 2021-11-03 | 一种单轨吊发动机启动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190462U (zh) |
-
2021
- 2021-11-03 CN CN202122668396.5U patent/CN21619046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309504Y (zh) | 刚性矿用自卸车举升转向控制系统 | |
CN201661532U (zh) | 一种混凝土泵的液压泵送系统 | |
CN103628519B (zh) | 一种挖掘机回转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 |
CN202170901U (zh) | 一种煤矿用泵送式混凝土湿喷机的主阀组装置 | |
CN202482016U (zh) | 具有安全保护机构的内燃叉车液压系统 | |
CN205555871U (zh) | 可自动脱钩的液压卸扣 | |
CN116062620A (zh) | 一种柴油机单轨吊机车辅助控制液压系统 | |
CN101367347B (zh) | 刚性矿用自卸车举升转向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105712187A (zh) | 可自动脱钩的液压卸扣 | |
CN216190462U (zh) | 一种单轨吊发动机启动装置 | |
CN204591826U (zh) | 一种新型船用主推调距桨液压伺服系统 | |
CN104214142A (zh) | 管汇车及其液压控制系统 | |
CN108119419A (zh) | 一种新型水轮机调速器的电液随动系统 | |
CN103640974B (zh) | 船用起重机远程液压控制系统 | |
CN206329561U (zh) | 矿用液压支架控制系统 | |
CN108278231A (zh) | 一种安全电压驱动列车起复设备专用集成液压动力源 | |
CN107939759A (zh) | 一种非差动驾驶室双缸举升系统 | |
CN205298094U (zh) | 一种自动连续单作用增压器 | |
CN216617798U (zh) | 一种具有自动换向功能的组合油泵 | |
CN204099299U (zh) | 管汇车及其液压控制系统 | |
CN205371123U (zh) | 液压滑动式水密门用液压系统 | |
CN202090904U (zh) | 水平定向钻机阀控自动合流液压系统 | |
CN203157724U (zh) | 混合动力汽车用离合器操纵控制系统 | |
CN210710614U (zh) | 电动叉车门架液压控制系统 | |
CN105421509B (zh) | 一种混合动力挖掘机动臂势能回收装置及混合动力挖掘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