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88965U - 居家服套装 - Google Patents
居家服套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088965U CN216088965U CN202122050590.7U CN202122050590U CN216088965U CN 216088965 U CN216088965 U CN 216088965U CN 202122050590 U CN202122050590 U CN 202122050590U CN 216088965 U CN216088965 U CN 2160889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abric
- moisture
- cotton
- trousers
- su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居家服套装,包括上衣和裤子,上衣采用拼接面料制备而成,裤子采用导湿面料制备而成。拼接面料包括导湿部分和透气部分。导湿部分和导湿面料均由棉‑coolmax混纺纱线和莱卡交织而成,既具备棉良好的吸湿性,又具备coolmax纤维良好的导湿性,还具备莱卡优越的弹力度,舒适清爽、贴身自然。透气部分采用网眼结构,透气排汗,使得套装的适穿场景更丰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服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居家服套装。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服装面料日新月异,消费者对服装面料的辨别能力及对穿着体验感的需求都在不断提升。尤其是贴身穿着的居家服,消费者对其穿着舒适性的要求更高。
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居家服面料是全棉纱织成的全棉面料。全棉材质柔软亲肤、吸湿性好,但同时,全棉面料易皱、易缩水变形、水洗不易干、出汗易粘在皮肤上影响体表透气及散热、汗液消失又会产生湿冷感。
因此,开发一种吸湿排汗、干爽透气还不易变形的居家服显得尤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居家服套装。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居家服套装,包括上衣和裤子,上衣采用拼接面料制备而成,裤子采用导湿面料制备而成;拼接面料包括导湿部分和透气部分,导湿部分由棉-coolmax混纺纱线和莱卡织造而成,透气部分由包括棉纤维、涤纶纤维和氨纶纤维的混纺纱线织造而成,且透气部分上交替设置有网眼结构和提花结构;所述导湿面料由棉-coolmax混纺纱线和莱卡织造而成;棉-coolmax混纺纱线由棉纤维和coolmax纤维混纺而成。
进一步地,上衣包括衣身、衣袖和领圈,衣身包括前片和后片,衣袖包括左袖和右袖;领圈连接前片和后片的领口,左袖连接前片和后片的一个袖口,右袖连接前片和后片的另一个袖口。
进一步地,领口设置为圆领。
进一步地,至少上衣对应人体肩胛骨至肩线的位置设置有透气部分。
进一步地,上衣的肩线位置前移至靠近人体锁骨的位置。
进一步地,上衣还包括连肩片,连接前片和后片,并与前片和后片配合、形成袖口;后片、左袖和右袖采用导湿部分制备而成;连肩片采用透气部分制备而成。
进一步地,裤子包括裤腰、左裤腿和右裤腿。
进一步地,裤子为锥形裤。
进一步地,左裤腿和右裤腿的裤口处设置有收脚边。
进一步地,左裤腿和右裤腿的侧缝处设置有撞色条。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居家服套装,包括上衣和裤子,上衣采用拼接面料制备而成,裤子采用导湿面料制备而成。拼接面料包括导湿部分和透气部分。导湿部分和导湿面料均由棉-coolmax混纺纱线和莱卡织造而成,既具备棉良好的吸湿性,又具备coolmax纤维良好的导湿性,还具备莱卡优越的弹力度,舒适清爽、贴身自然。透气部分采用网眼结构,透气排汗,使得套装的适穿场景更丰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拼接面料中导湿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拼接面料中透气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拼接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拼接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居家服套装中上衣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上衣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居家服套装中裤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照图1至图7,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居家服套装,包括上衣30和裤子40,上衣30采用拼接面料制备而成,裤子40采用导湿面料制备而成。
拼接面料包括导湿部分10和透气部分20,由棉-coolmax混纺纱线和莱卡交织而成;透气部分20,由包括棉纤维、涤纶纤维和氨纶纤维的混纺纱线织造而成,且透气部分20上交替设置有网眼结构21和提花结构22。
导湿面料由棉-coolmax混纺纱线和莱卡织造而成。
从上文可知,拼接面料的导湿部分10和导湿面料采用同样的纤维成分织造而成。一实施例中,导湿部分10和导湿面料是完全一样的面料,此时,两种混纺面料中棉-coolmax混纺纱线和莱卡的比例一致。另一实施例中,导湿部分10和导湿面料的成分相同,但比例不同。
容易理解的,面料一致,一方面,能够降低研发成本和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套装的一致性,使得上衣30和裤子40具备相似的外观和相近的触感,以便于居家服配套使用。
但使得导湿部分10和导湿面料中各纤维成分的比例不同,能够根据身体不同部位的感知程度,以及不同部位与外界交互的摩擦程度,改进上衣30和裤子40的实际面料,进而使得居家服更舒服、更耐穿。当然,具体的棉-coolmax混纺纱线的组成比例,以及莱卡的添加量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性价比进行调整,本申请并不对此做限定。
首先,对导湿部分10和导湿面料的材质做简单说明。
可参照图1,棉-coolmax混纺纱线由棉纤维和coolmax纤维混纺而成。
其中,棉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湿性。正常的情况下,棉纤维可自然从外界环境中吸收水分,并具有8-10%的含水率,因此,棉质面料接触人体皮肤时,能够使人感到柔软而不僵硬。
棉纤维具有较好的保暖性。由于棉纤维的热传导系数极低,棉纤维的孔隙之间能够积存大量空气,空气的热传导系数亦比较低,所以,棉质面料具有良好的保暖性,穿着时使人感觉温暖。
棉纤维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耐碱性。棉质面料处于110℃以下的环境中时,只有棉料上的水分会受热蒸发,而棉纤维的结构不会受损或者变形。棉质面料处于碱性溶液中时,棉纤维的结构不会受损或者变形。因此,棉质面料易染色、易洗涤、易加工,且耐用耐穿。
另外,棉纤维是天然纤维,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还有少量的蜡状物质、含氮物和果胶质,采用棉纤维制备面料、用于穿着时,棉料与肌肤接触无刺激、无负作用,卫生性能好。
但是,棉纤维弹性差,可变形程度小,易皱。同时,棉质面料易缩水、易变形、易褪色、易霉变。另外,棉纤维的导湿性差,水分容易积存在纤维材料中,出汗易粘肤,影响散热,还影响穿着体验。
其中,coolmax纤维又称四管道异性型聚酯纤维,是杜邦公司研发的异形截面纤维。具体地,coolmax纤维的横截面大致呈十字型,所以,在纤维内部具有四道沟槽。如此,一方面,能够利用沟槽的虹吸可以将皮肤表面的水分吸走,另一方面,纤维内部的表面积较大,能够加快水分的挥发。因此,使用coolmax纤维制备的面料,穿着时能够将人体活动产生的汗水迅速排至服装表层蒸发,使皮肤保持清爽,令活动倍感舒适。
综上,coolmax纤维具备良好的导湿性。因此,将coolmax纤维与棉纤维混纺,coolmax纤维能够补偿棉纤维的缺点,使得混纺纱线及采用该混纺纱线制备的面料既保留棉的优点——柔软、舒适且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又添加coolmax的优点——结构稳定、不易变形、导湿性好。
因此,利用棉-coolmax混纺纱线制备面料(如拼接面料的导湿部分10、导湿面料),面料中的棉纤维能够有效吸收人体体表的水分,而coolmax纤维有利于面料吸收的水分挥发。如此,一吸一排,由棉-coolmax混纺纱线制备的面料能够高效、可靠地吸水排水。穿着采用这种面料制备的服装有利于人体排汗,使得穿着人员倍感舒适。
另外,莱卡(LYCRA,新型纤维面料)是一种人造弹力纤维,可自由拉长4至7倍。外力释放后,莱卡弹力纤维还能够迅速回复原有长度。同时,莱卡还具有特殊的化学结构,即使在湿水后处于湿热、密封的空间内也不会霉变。
但是莱卡不可单独使用,只能与其他人造或天然纤维交织使用。
因此,棉-coolmax混纺纱线与莱卡混纺,获得新的混纺纱线后织造面料,该面料既具备棉的柔软、亲肤和良好的吸湿性,又具备coolmax纤维良好的导湿性,穿着更舒适、出汗也干爽。同时,这种面料还具备莱卡优越的弹力度,伸展性强,贴身穿着也宽松自然,人体能够不受服装版型的约束、灵活活动。
采用上述面料制备服装,穿着时,依靠棉的吸水性和coolmax的导湿性,能够保持皮肤干爽,提高穿着的舒适度;依靠莱卡的弹性,一方面,能够提高服装的实穿性,利于服装适应不同体型的穿着人员,并减轻服装的束缚感,另一方面,能够稳定服装的版型,避免服装变形,使得服装更耐穿耐看。
可选地,导湿部分10和/或导湿面料中,棉-coolmax混纺纱线由70%的棉纤维和30%的coolmax纤维混纺而成。
可知,通过调控棉-coolmax混纺纱线中棉纤维和coolmax纤维的比例,一方面,至少能够调整导湿部分10的触感和强度,使得拼接面料的性能更优越,另一方面,能够控制面料成本,提高面料的性价比。
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制造导湿部分10或者导湿面料前,先进行备纱,选用的纱线为由70%的棉纤维和30%的coolmax纤维混纺而成的棉-coolmax混纺纱线。随后,于棉-coolmax混纺纱线中,按需混纺莱卡弹力纤维。此时,调整莱卡弹力纤维的混纺量,即可调整导湿部分10的最终弹性。
当然,容易想到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同时混纺棉纤维、coolmax纤维和莱卡弹力纤维,获得新的混纺纱线,再利用该混纺纱线织造面料。
可选地,导湿部分10和/或导湿面料中,莱卡采用30D莱卡。
其中,30D是莱卡纤维的一种规格。目前,在棉-coolmax混纺纱线中加入30D莱卡弹力纤维,即可使得最终的混纺纱线具备优越的弹性。采用这种混纺纱线织造面料,并采用这种面料制备服装,服装更合身、更舒适。
可选地,导湿部分10和/或导湿面料的纱支为60s。
其中,纱支是指纱线的粗细程度。具体地,在英制支数下,一磅重的导湿部分10,或者,一磅重的导湿面料的纱线长60*840码。
需要解释的是,纱支是组成成品布最基本的单位。纱支的数字与纱线的粗细成反比,纱支越大,纱线越细。对应地,纱线越细,对原料的品质要求就越高。通过将本申请提供的导湿部分10或者导湿面料的纱线制备为60s的高支纱,能够使得面料密度更细,一方面,能够提高面料的舒适度,另一方面,能够提高面料中多种纤维的强度,以便于面料更好地融合各纤维材料的优点。
可选地,导湿部分10和/或导湿面料的克重为160g/M2。
需要解释的是,克重是织物的重要技术指标,克重越高的面料,质量越好。容易理解的,单位面积内,同种材质、规格的面料,克重越高,面料密度越大,对应地,面料中各种纤维材质的用量就越多。同时,面料的密度越大,纱线与纱线间的空隙就越小,因此,高克重的面料更敦实,版型更稳定,触感更优越,各纤维的优点更突出。
可选地,导湿部分10和/或导湿面料为针织汗布组织。
需要解释的是,汗布是一种薄型针织物,其具备较强的吸湿性,能够用以制备贴身穿着的服装。通过在棉-coolmax混纺纱线中混入莱卡弹力纤维,能够增加针织物的弹力,使得面料更舒适耐穿。
接着,对透气部分20的材质做简单说明。
可参照图2,透气部分20由包括棉纤维、涤纶纤维和氨纶纤维的混纺纱线织造而成。
棉纤维的特点参照上文,此处不再赘述。
涤纶纤维为又称聚酯纤维,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是一种合成纤维。涤纶纤维断裂强度和弹性模量高,回弹性适中,热定型效果优异,耐热和耐光性好,因此,采用涤纶纤维制备的面料结构稳定,耐磨、耐洗、耐穿。
涤纶纤维的熔点为255℃左右,玻璃化温度约70℃。涤纶线为还具有优秀的阻抗性(诸如抗有机溶剂、肥皂、洗涤剂、漂白液、氧化剂)以及较好的耐腐蚀性,因此,涤纶纤维的适用范围广。
但聚酯纤维制备的面料存在静电现象,且染色困难、吸汗性与透气性差。
氨纶是一种弹性纤维。它具有高度弹性,可自由拉长6至7倍,外力释放后,纤维还能够迅速回复原有长度。同时,氨纶还具有较好的耐酸碱性和耐磨性,物理性能稳定,不易变形、不易褪色。
但氨纶一般不能单独使用,多与其他人造或天然纤维交织使用。
因此,棉纤维、涤纶纤维和氨纶纤维混纺后,三种纤维相互补偿,使得透气部分既保留棉的优点——柔软、舒适且吸湿,又添加涤纶纤维的优点——高模量、高强度,还具有氨纶的优点——高弹性、不易变形。
综上,采用由棉纤维、涤纶纤维和氨纶纤维混纺而成的混纺纱线制备透气部分20,使得透气部分20既具有棉的舒适吸湿,又具有涤纶的稳定耐用,还具有氨纶的弹性贴身。
进一步地,透气部分20上交替设置有网眼结构21和提花结构22。
其中,网眼结构21包括网眼孔211,在透气部分20的网眼结构21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网眼孔211,网眼孔211为通孔,能够方便空气进出面料。网眼孔211可设置为圆孔,也可设置为方孔或者其他异形孔。设置网眼结构21,一方面,能够增加面料的透气性,提高面料的舒适度;另一方面,能够提高面料的形变能力,容易理解的,拉伸或者压缩面料时,网眼孔211变形,能够增加面料的形变程度,进而提高面料的性能。
可选地,每平方米透气部分20上的网眼孔21不少于1000个。密集布置的网眼孔21能够使得透气部分20的面料更轻薄,更利于水分的排出和挥发,还能够增加透气部分20弹性,使得面料更柔软,触感更舒适。
提花结构22由混纺纱线交织而成,交织的纱线沿不同的方向延伸,使得透气部分20的提花结构22上具有花纹。设置提花结构22,一方面,能够增加面料的层次感,使得面料更美观;另一方面,能够保证面料的隐蔽性,避免过多的网眼孔211连续布置,造成透视。
可选地,提花结构22包括交点提花纹221和并列提花纹222。具体可参照图2,交点提花纹221处的混纺纱线交织在一个点,并在交点后向不同方向延伸,因此,交点提花纹221处的混纺纱线更密集。并列提花纹222处的混纺纱线包括径向纱线和纬向纱线,经、纬纱线上下交织,形成规律的平纹或者斜纹。
可选地,网眼结构21和提花结构22沿第一方向交替设置,交点提花纹221和并列提花纹222沿第二方向叫交替设置;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具体可参照图2,图示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上下方向,第二方向为左右方向;任一网眼结构21或者提花结构22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多个网眼结构21和提花结构22沿上下方向交替布置,既能够保证透气和隐蔽,又能够提高美观度。任一提花结构22中,多个交点提花纹221和并列提花纹222沿左右方向交替布置,并列提花纹222能够支撑交点提花纹221、避免交点提花纹221变形或位移,进而保证透气部分20的多结构设计可靠稳定。交点提花纹221中混纺纱线的密集布置能够保证隐蔽性。
可选地,网眼结构21正常编织线圈,提花结构22以二上二下的形式提花。
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拼接面料中,导湿部分10和透气部分20层叠设置。
该实施例中,拼接面料可以是双层结构。利用双层拼接面料制备服装时,可以是导湿部分10接触人体,先利用导湿部分10吸湿排汗、保持体表干爽,再利用透气部分20引导水分挥发、保证衣物表面清爽舒适。也可以是透气部分20接触人体,先利用透气部分20的网眼结构减少人体与服装的接触面积,保证体表清爽透气,不易闷热,再利用导湿部分10吸湿排汗,保持服装的美观干爽。
或者,该实施例中,拼接面料可以是多层结构。如,拼接面料为三层结构,透气部分20设置在两层导湿部分10之间。又如,拼接面料为四层结构,导湿部分10和透气部分20交替设置。
根据所需的面料厚度,和所需的面料性能,拼接面料具有多种层叠设置的形式,具体不再赘述。
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4,拼接面料可由导湿部分10和透气部分20接合而成。
该实施例中,拼接面料可以是单层的。利用该种拼接面料制备服装时,可以将导湿部分10对应设置在人体出汗较多的位置,如后背、腰腹;如此,导湿部分10能够针对性地实现准确、高效的吸湿排汗。而透气部分20可以对应设置在人体不同部位的连接处,如肩部、颈部、腋下;如此,一方面,能够提高连接部位的透气性,避免这些部位受到遮挡时难以排汗出气,另一方面,能够减少这些部位的束缚感,增加穿着的舒适度。
或者,拼接面料可以是多层的,具体可参照上文,此处不再赘述。
以下对居家服套装的版型和结构做具体说明。
上衣30包括衣身、衣袖和领圈31,衣身包括前片32和后片33,衣袖包括左袖34和右袖35;领圈31连接前片32和后片33的领口,左袖34连接前片32和后片33的一个袖口,右袖35连接前片32和后片33的另一个袖口。
具体可参照图5,前片32和后片33缝合,构成上衣30的衣身。衣身一般具有四个可供人体部位进出的口部,分别是一个领口,两个袖口和一个下摆口。穿着时,头部可以从下摆口进入、再从领口穿出,两个手部能够随头部从下摆口进入、再分别从一个袖口穿出。
容易理解的,下摆口和领口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两个袖口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为方便描述,以图5所示的方位为例进行说明,此时,第一方向为上下方向,第二方向为左右方向。可知,制备衣身时,前片32和后片33的上下两端不需要缝合,以便于构成领口和下摆口。而在缝合前片32和后片33左右两侧的过程中,需要避开袖口位置。因此,在前片32和后片33的左侧,至少需要设置两条缝合线,其中一条缝合线连接领口至袖口之间的前片32和后片33,形成肩缝;而另一条缝合线连接袖口至下摆口之间的前片32和后片33,形成侧缝。同理,在前片32和后片33的右侧,亦至少需要设置两条缝合线,分别形成右侧的肩缝和侧缝,具体不再赘述。
一般情况下,肩缝通常对应人体的肩部,从而使得上衣30更立体,轮廓更分明。侧缝通常对应人体的侧部,从腋下延伸至腰胯,从而定型上衣30。
天气闷热,或者人体运动量较大时,汗水最容易浸湿人的后背。因此,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上衣30的后背部分、对应人体肩胛骨至肩线的位置处设置有透气部分20。通过在易出汗位置的附近设置透气部分20,一方面,能够通过减少织物与人体的接触面积,避免织物紧闷皮肤,同时通过大量网眼孔21,实现上衣30的通风透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热汗的产生;另一方面,汗流浃背时,体表的汗液能够快速到达透气部分20、并通过透气部分20挥发到外部环境中,从而加快上衣30的排汗导湿。另外,透气部分20的设置能够避免皮肤直接暴露在外,在有效透气的同时,对皮肤起到保护作用。
可选地,至少部分上衣30的侧缝位置设有透气部分20。可知,侧缝对应人体靠近手臂的侧身,手臂垂在侧身附近时,该部位因为受到手臂的遮挡,更易出汗且闷气,尤其是腋下,还容易产生异味。通过在侧缝设置透气部分20,能够避免织物闷汗,清爽透气。
可选地,上衣30的肩线位置A前移至靠近人体锁骨的位置。具体可参照图5和图6,图示实施例中,自上衣30的前片32向后片33,透气部分20从锁骨位置延伸至肩胛骨位置B。
通过前移肩线,能够放宽上衣30的版型,并释放肩部结构,以使得上衣30更宽松自然。手臂活动时,通常会带动肩部和肩胛骨动作,通过释放上衣30的肩部结构,有利于上衣30更好地适应人体动作,从而提高上衣30版型的适应性,并能够减小上衣30的变形程度、使得上衣30更耐穿。
具体地,上衣30还包括连肩片36,连接前片32和后片33,并与前片32和后片33配合、形成袖口;后片33、左袖34和右袖35采用导湿部分10制备而成;连肩片36采用透气部分20制备而成。
具体可参照图5和图6,沿图示前后方向(垂直纸面的方向),采用透气部分20制备的连肩片36从前片32对应的锁骨位置延伸至后片33对应的肩胛骨位置;同时,沿左右方向,采用透气部分20制备的连肩片36从衣身的左袖口延伸至衣身的右袖口。穿着上衣30时,连肩片36能够覆盖整个肩部,进而减小肩部的束缚感,方便肩部动作,并使得肩部更透气。同时,连肩片36连接前片32的缝合位置靠近锁骨,使得常规肩线前移,也就使得原肩线处无拼缝,光滑无压痕,穿着更舒适
可选地,连肩片36与上衣30的其他裁片(如前片32、后片33、左袖34、右袖35)撞色。需要解释的是,撞色指二者的颜色不同。例如,上衣30的其他裁片为蓝色,连肩片36为黄色,此时,二者撞色。通过撞色,连肩片36更醒目。
可选地,裁片与裁片之间通过拷边相连。拷边既能够使得两个裁片(如前片32和后片33)牢固连接,又能够改善服装内部的里层倒缝问题,使得接缝更平整美观,接触人体更舒适。
可选地,拷边设置在上衣30内部,一方面,能够避免裁片连接在一起的布料暴露在外、影响美观,另一方面,还能够保护裁片的连接位置,避免连接在一起的布料暴露在外、直接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涉。
可选地,衣身的下摆口和/或衣袖的袖口可以通过双针压边进行包边,一方面,能够定型裁片不与其他裁片相连的边缘,使得边缘的外形更简洁、更美观;另一方面,能够让裁片的边缘更稳定、更服帖。
可选地,包边设置在上衣30背离人体的外部。裁片不与其他裁片相连的边缘通常暴露在外,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通过在裁片边缘设置包边,能够加固边缘结构,从而保护裁片,并能够避免边缘褶皱变形。
其中,拷边和包边为常规的裁片处理工艺,具体操作方式不再赘述。
可选地,领口设置为圆领。具体可参照图5或者图6,领圈31环绕领口一周,能够加固并定型领口,避免领口变形。通过将领口和领圈31设置为圆形,能够简化领型,使上衣30外形更大气,并能够放松颈部,以便于上衣30排汗透气。
裤子40包括裤腰41、左裤腿42和右裤腿43。穿着时,双腿从裤腰41的腰口进入,再分别从一个裤腿(左裤腿42或者右裤腿43)伸出。
可选地,裤腰41与裤腿之间、左裤腿42或者右裤腿43之间的裆缝能够通过拷边相连,拷边可以设置在裤子40靠近人体的内部,裁片连接稳定、裤子40外形美观。
可选地,裤子40为锥形裤。具体地,自裤腰41的腰口向裤腿的裤口,裤腿逐渐收缩。此时,除裤口位置,裤腿整体较为宽松,以便于适应各种体型的穿着人群。同时,由于裤腿不断收缩,裤子40的版型更显瘦、更修身、更拉腿型。
可选地,左裤腿42和右裤腿43的裤口处设置有收脚边44。具体可参照图7,收脚边44的设计能够放大裤口的视觉效果。当裤子40设计为锥形裤时,收脚边44的放大效果能够使得裤腿既休闲,又具有运动感。
可选地,收脚边44内设置有松紧带。通过松紧带的形变,便于裤子40适应各种体型的穿着人群。通过松紧带使得裤口贴紧人体,能够使得裤子40的穿着效果更稳定,还能够防止冷风吹入,以便于在空调房或运动场景穿着,还使得裤子40兼具室外穿着、多季节穿着的实用性。
可选地,收脚边44的的宽度为2cm。
可选地,左裤腿42和右裤腿43的侧缝处设置有撞色条45。撞色条45与裤腿撞色,使得裤子40更美观。
需要说明的是,裤腿的侧缝位置与衣身的侧缝位置对应,穿着时,侧缝位置靠近手臂。通过在裤子40的侧缝设置撞色条45,能够使得裤腿更宽松,穿着更舒适。
可选地,撞色条45与裤腿的其他裁片通过拷边相连,拷边设置在裤子40靠近人体的内部。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居家服套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衣(30)和裤子(40),所述上衣(30)采用拼接面料制备而成,所述裤子(40)采用导湿面料制备而成;
所述拼接面料包括导湿部分(10)和透气部分(20),所述导湿部分(10)由棉-coolmax混纺纱线和莱卡织造而成,所述透气部分(20)由包括棉纤维、涤纶纤维和氨纶纤维的混纺纱线织造而成,且所述透气部分(20)上交替设置有网眼结构(21)和提花结构(22);
所述导湿面料由棉-coolmax混纺纱线和莱卡织造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居家服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衣(30)包括衣身、衣袖和领圈(31),所述衣身包括前片(32)和后片(33),所述衣袖包括左袖(34)和右袖(35);
所述领圈(31)连接所述前片(32)和所述后片(33)的领口,所述左袖(34)连接所述前片(32)和所述后片(33)的一个袖口,所述右袖(35)连接所述前片(32)和所述后片(33)的另一个袖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居家服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领口设置为圆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居家服套装,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上衣(30)对应人体肩胛骨至肩线的位置设置有所述透气部分(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居家服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衣(30)的肩线位置前移至靠近人体锁骨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居家服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衣(30)还包括连肩片(36),连接所述前片(32)和所述后片(33),并与所述前片(32)和所述后片(33)配合、形成袖口;
所述后片(33)、所述左袖(34)和所述右袖(35)采用导湿部分(10)制备而成;
连肩片(36)采用所述透气部分(20)制备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居家服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裤子(40)包括裤腰(41)、左裤腿(42)和右裤腿(4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居家服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裤子(40)为锥形裤。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居家服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裤腿(42)和所述右裤腿(43)的裤口处设置有收脚边(44)。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居家服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裤腿(42)和所述右裤腿(43)的侧缝处设置有撞色条(4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050590.7U CN216088965U (zh) | 2021-08-26 | 2021-08-26 | 居家服套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050590.7U CN216088965U (zh) | 2021-08-26 | 2021-08-26 | 居家服套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088965U true CN216088965U (zh) | 2022-03-22 |
Family
ID=80729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050590.7U Active CN216088965U (zh) | 2021-08-26 | 2021-08-26 | 居家服套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08896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84600A (zh) * | 2021-08-26 | 2021-11-23 | 无锡红豆居家服饰有限公司 | 拼接面料及服装 |
-
2021
- 2021-08-26 CN CN202122050590.7U patent/CN21608896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84600A (zh) * | 2021-08-26 | 2021-11-23 | 无锡红豆居家服饰有限公司 | 拼接面料及服装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6088965U (zh) | 居家服套装 | |
CN103243472A (zh) | 一种织物、其制作方法和包含该织物的功能性衣服 | |
CN220482788U (zh) | 一种新型防晒服面料 | |
CN210783007U (zh) | 一种会呼吸的居家服 | |
CN220114193U (zh) | 一种吸湿快干轻薄透气双层面料 | |
CN111955810A (zh) | 一种弹力双层纱布睡衣 | |
CN208791877U (zh) | 一种仿牛仔面料 | |
CN113684600A (zh) | 拼接面料及服装 | |
CN213549777U (zh) | 一种弹力双层纱布睡衣 | |
CN213261502U (zh) | 一种涤纶、氨纶混纺高弹耐汗渍透气提花网眼布 | |
CN212088113U (zh) | 一种抗菌透气男士内裤 | |
CN220314427U (zh) | 一种抗皱聚酯纤维面料 | |
CN113071161A (zh) | 一种基于大豆蛋白的抑菌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207889284U (zh) | 一种提花透气布料 | |
CN220423166U (zh) | 一种透气梭织裤 | |
CN216993317U (zh) | 一种坯布 | |
CN216001695U (zh) | 一种抗皱面料 | |
CN215501397U (zh) | 一种透气轻薄型西服 | |
CN219020256U (zh) | 一种柔软舒适出汗不闷热的短t恤 | |
CN215381543U (zh) | 一种透气运动t恤 | |
CN215013630U (zh) | 一种抗菌透气的衬衫 | |
CN213486930U (zh) | 一种防风保暖衣套装 | |
CN219500460U (zh) | 防晒梭织裤 | |
CN216466627U (zh) | 一种抗菌透气上衣 | |
CN215225022U (zh) | 一种吸汗排湿的夏季校服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