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33492U - 一种具有辅开保护且带补偿力的高压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辅开保护且带补偿力的高压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33492U
CN215933492U CN202122046976.0U CN202122046976U CN215933492U CN 215933492 U CN215933492 U CN 215933492U CN 202122046976 U CN202122046976 U CN 202122046976U CN 215933492 U CN215933492 U CN 2159334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ceramic
magnetic pole
auxiliary
ceramic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4697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鹏
周伟钢
程庆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echeng Intelligent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echeng Intelligent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echeng Intelligent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echeng Intelligent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4697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334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334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334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a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具有辅开保护且带补偿力的高压继电器,继电器内包括接触组件和传动组件,接触组件中包括陶瓷座,陶瓷座内表面设有开口,开口内穿设并焊接有主触头和辅助触头,陶瓷座内设有灭弧室且结构内设有若干根凸筋,该结构用于隔离陶瓷座内的两个灭弧室和放置上屏蔽罩,上屏蔽罩可以隔离两个辅助触头产生的电弧和飞溅物用来保护辅助开关;陶瓷座下方固定连接有连接圈,连接圈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磁极片,磁极片上方固定安装有下屏蔽罩,下屏蔽罩可以定位和限位上屏蔽罩,另外还可以隔离陶瓷座形成污染物;通过设置上下屏蔽罩,不影响灭弧而且有利于提高性能,实现隔离污染保护高压部件与其他部件的绝缘性能;上屏蔽罩还保护辅助触点不被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辅开保护且带补偿力的高压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辅开保护且带补偿力的高压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是当输入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它具有控制系统和被控制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目前开关电器趋于小型化、多功能化,很多场合需要继电器做的更小而且能够监控其高压回路的工作状态,那么就需要增加其辅助开关用于反馈工作信号,对于陶瓷封装的继电器有限的空间难以增加辅助开关,当继电器工作数千次后,陶瓷腔体内产生大量的污染,而设于陶瓷罩内的辅助开关很容易受到污染导致接触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辅开保护且带补偿力的高压继电器,通过设置上下屏蔽罩,来实现隔离污染,保护高压部件与其他部件的绝缘性能;上屏蔽罩还保护辅助触点不被污染。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辅开保护且带补偿力的高压继电器,包括接触组件和传动组件,所述接触组件中包括陶瓷座和簧片,所述陶瓷座内表面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穿设并焊接有主触头和辅助触头,所述陶瓷座内设有两个灭弧室,所述陶瓷座内部结构设有若根凸筋,所述簧片沿着陶瓷座短侧壁方向分布,该结构用于隔离陶瓷座内的两个灭弧室和放置上屏蔽罩,所述上屏蔽罩阻挡两个主触头之间产生的电弧和飞溅物用来保护辅助开关;
优选的,所述陶瓷座下方固定连接有连接圈,所述连接圈底部固定连接有磁极片,所述磁极片上方设有下屏蔽罩,所述下屏蔽罩定位和限位上屏蔽罩,另外还避免陶瓷座形成污染物;
优选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支架和塑料件,所述辅助触头与簧片点接触,所述簧片注塑在塑料件上部,所述支架注塑在塑料件下部,所述塑料件内部注塑有上铁片,且上铁片位于支架上方或者下方。
优选的,所述支架上套设有动触片,所述动触片铆接固定有下铁片,所述下铁片底端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上部套设于下铁片,所述弹簧下部套设于塑料弹簧座,所述塑料弹簧座注塑有下支架和推杆,所述下支架铆接固定有上支架,所述弹簧和上支架之间设有动触片。
优选的,所述下铁片放置在陶瓷座内部中上部的位置处,所述下铁片沿着陶瓷座长侧壁部分分布。
优选的,所述推杆中部穿设有静铁芯,且推杆穿设于静铁芯的通孔中,所述推杆下部固定套设有动铁芯,所述动铁芯和静铁芯之间设有反力弹簧。
优选的,所述动铁芯下端面直至磁极片下端面包裹有套管,所述套管与磁极片密封焊接,所述套管周围设有线圈架和绕至于线圈架的线圈绕组,“U”形厄铁包裹线圈组件并与磁极片铆接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上下屏蔽罩,不影响灭弧而且有利于提高性能,来实现隔离污染,保护高压部件与其他部件的绝缘性能;上屏蔽罩还保护辅助触点不被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高压密封继电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高压密封继电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1-陶瓷座;2-簧片;21-支架;22-塑料件;221-上铁片;222-动触片; 223-下铁片;224-弹簧;225-塑料弹簧座;3-辅助触头;4-上屏蔽罩;5-连接圈; 6-推杆;7-静铁芯;8-动铁芯;9-反力弹簧;10-“U”形厄铁。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到图2所示,包括接触组件和传动组件,所述接触组件中包括陶瓷座1和簧片2,所述陶瓷座1内表面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穿设并焊接有主触头和辅助触头3,所述陶瓷座1内设有两个灭弧室,所述陶瓷座1内部结构设有若根凸筋,所述簧片2沿着陶瓷座1短侧壁方向分布,该结构用于隔离陶瓷座1 内的两个灭弧室和放置上屏蔽罩4,所述上屏蔽罩4阻挡两个主触头之间产生的电弧和飞溅物用来保护辅助开关;
所述陶瓷座1下方固定连接有连接圈5,所述连接圈5底部固定连接有磁极片,所述磁极片上方设有下屏蔽罩12,所述下屏蔽罩12定位和限位上屏蔽罩4,另外还避免陶瓷座1形成污染物;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支架21和塑料件22,所述辅助触头3与簧片2点接触,所述簧片2注塑在塑料件22上部,所述支架21注塑在塑料件22下部,所述塑料件22内部注塑有上铁片221,且上铁片221位于支架21上方或者下方。
具体的,陶瓷座1的支架21与簧片2注塑一体,方式独特、结构简单,传动组件向上运动时,带动接触组件与辅助触头3接触,由于继电器工作可能产生剧烈电弧和其他污染物,所以将陶瓷座1的灭弧室部位与辅助开关部位隔离开,以防辅助开关被污染导致不导通;上屏蔽罩4和下屏蔽罩12可以隔离两个触头产生的电弧和飞溅物保护辅助开关;若没有上屏蔽罩4和下屏蔽罩12,腔体内的污染物会附着于陶瓷内壁形成导体面,对继电器的耐电压能力和绝缘能力有很大影响,上屏蔽罩4和下屏蔽罩12可隔离污染物提高继电器的性能和寿命。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21上套设有动触片222,所述动触片222铆接固定有下铁片223,所述下铁片223底端设有弹簧224,所述弹簧224上部套设于下铁片223,所述弹簧224下部套设于塑料弹簧座225,所述塑料弹簧座225注塑有下支架和推杆6,所述下支架铆接固定有上支架,所述弹簧224和上支架之间设有动触片222。
所述下铁片223放置在陶瓷座1内部中上部的位置处,所述下铁片223沿着陶瓷座1长侧壁部分分布。
具体的,继电器通电工作时,产生的磁场使上铁片221和下铁片223形成磁回路相互吸引,且电流越大吸力越大,利用此原理减少短路电流产生的霍姆力对动触片产生的影响以保证可靠闭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推杆6中部穿设有静铁芯7,且推杆6穿设于静铁芯7的通孔中,所述推杆6下部固定套设有动铁芯8,所述动铁芯8和静铁芯7之间设有反力弹簧9。
所述动铁芯8下端面直至磁极片下端面包裹有套管,所述套管与磁极片密封焊接,所述套管周围设有线圈架和绕至于线圈架的线圈绕组,“U”形厄铁10包裹线圈组件并与磁极片铆接固定。
具体的,磁极片用来导磁使线圈通电形成磁回路,当继电器通电工作时动铁芯8与静铁芯7之间通电形成磁回路相互吸引,带动推杆6向下运动用来抵抗短路电流收缩而造成辅助触头3与簧片2之间产生向下的电动斥力,反力弹簧9 用来将动铁芯8进行复位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说明的是,继电器通电工作时,陶瓷座1的支架21 与簧片2注塑一体,方式独特、结构简单,传动组件向上运动时,带动接触组件与辅助触头3接触,由于继电器工作可能产生剧烈电弧和其他污染物,所以将陶瓷座1的灭弧室部位与辅助开关部位隔离开,以防辅助开关被污染导致不导通;上屏蔽罩4和下屏蔽罩12可以隔离两个触头产生的电弧和飞溅物保护辅助开关;若没有上屏蔽罩4和下屏蔽罩12,腔体内的污染物会附着于陶瓷内壁形成导体面,对继电器的耐电压能力和绝缘能力有很大影响,上屏蔽罩4和下屏蔽罩12 可隔离污染物提高继电器的性能和寿命;通电过程中产生的磁场使上铁片221和下铁片223形成磁回路相互吸引,且电流越大吸力越大,利用此原理减少短路电流产生的霍姆力对动触片产生的影响以保证可靠闭合,磁极片用来导磁使线圈通电形成磁回路,当继电器通电工作时动铁芯8与静铁芯7之间通电形成磁回路相互吸引,带动推杆6向下运动用来抵抗短路电流收缩而造成辅助触头3与簧片 2之间产生向下的电动斥力,反力弹簧9用来将动铁芯8进行复位作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具有辅开保护且带补偿力的高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接触组件和传动组件,所述接触组件中包括陶瓷座(1)和簧片(2),所述陶瓷座(1)内表面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穿设并焊接有主触头和辅助触头(3),所述陶瓷座(1)内设有两个灭弧室,所述陶瓷座(1)内部结构设有若根凸筋,所述簧片(2)沿着陶瓷座(1)短侧壁方向分布,该结构用于隔离陶瓷座(1)内的两个灭弧室和放置上屏蔽罩(4),所述上屏蔽罩(4)阻挡两个主触头之间产生的电弧和飞溅物用来保护辅助开关;
所述陶瓷座(1)下方固定连接有连接圈(5),所述连接圈(5)底部固定连接有磁极片,所述磁极片上方设有下屏蔽罩(12),所述下屏蔽罩(12)定位和限位上屏蔽罩(4),另外还避免陶瓷座(1)形成污染物;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支架(21)和塑料件(22),所述辅助触头(3)与簧片(2)点接触,所述簧片(2)注塑在塑料件(22)上部,所述支架(21)注塑在塑料件(22)下部,所述塑料件(22)内部注塑有上铁片(221),且上铁片(221)位于支架(21)上方或者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辅开保护且带补偿力的高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1)上套设有动触片(222),所述动触片(222)铆接固定有下铁片(223),所述下铁片(223)底端设有弹簧(224),所述弹簧(224)上部套设于下铁片(223),所述弹簧(224)下部套设于塑料弹簧座(225),所述塑料弹簧座(225)注塑有下支架和推杆(6),所述下支架铆接固定有上支架,所述弹簧(224)和上支架之间设有动触片(2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辅开保护且带补偿力的高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铁片(223)放置在陶瓷座(1)内部中上部的位置处,所述下铁片(223)沿着陶瓷座(1)长侧壁部分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辅开保护且带补偿力的高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6)中部穿设有静铁芯(7),且推杆(6)穿设于静铁芯(7)的通孔中,所述推杆(6)下部固定套设有动铁芯(8),所述动铁芯(8)和静铁芯(7)之间设有反力弹簧(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辅开保护且带补偿力的高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铁芯(8)下端面直至磁极片下端面包裹有套管,所述套管与磁极片密封焊接,所述套管周围设有线圈架和绕至于线圈架的线圈绕组,“U”形厄铁(10)包裹线圈组件并与磁极片铆接固定。
CN202122046976.0U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具有辅开保护且带补偿力的高压继电器 Active CN2159334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46976.0U CN215933492U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具有辅开保护且带补偿力的高压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46976.0U CN215933492U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具有辅开保护且带补偿力的高压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33492U true CN215933492U (zh) 2022-03-01

Family

ID=80421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46976.0U Active CN215933492U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具有辅开保护且带补偿力的高压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334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78914B2 (en) Contact device and electromagnetic contactor using the same
US9653222B2 (en) Contact device, and electromagnetic switch in which the contact device is used
KR101715980B1 (ko) 리테이너, 진공 차단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기 스위칭 장치
US20130335175A1 (en) Contact mechanism and electromagnetic contactor using the same
US20140062627A1 (en) Electromagnetic contactor
EP3846195B1 (en) Direct current relay
CN112466716A (zh) 一种带辅助触点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KR101568685B1 (ko) 직류 개폐기의 소호 기구, 및 상기 소호 기구를 가지는 직류 개폐기 및 직류 차단기
CN111613485B (zh) 高压直流接触器
CN215933492U (zh) 一种具有辅开保护且带补偿力的高压继电器
EP4435816A1 (en) Magnetic shielding structure for relay contact and relay
CN220526778U (zh) 一种隔弧结构、接触单元和继电器
CN217768162U (zh) 一种带有磁钢灭弧的继电器
JP2021093277A (ja) 電磁接触器
CN215834478U (zh) 一种新型动触头组件及接触器
CN114256029B (zh) 继电器
CN213366486U (zh) 带辅助触点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13815895U (zh) 一种灭弧装置和断路器
WO2023097723A1 (zh) 高压真空继电器
CN219497651U (zh) 一种继电器触头磁屏蔽结构和继电器
EP3690917B1 (en) High-voltage relay resistant to instantaneous great-current impact
CN220526777U (zh) 一种隔弧结构、接触单元和继电器
CN220341135U (zh) 一种动簧片、接触单元和继电器
KR102741330B1 (ko) 전기차용메인릴레이
CN218957641U (zh) 一种灭弧性强的继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