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12777U - 一种适用于灌木增减雨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灌木增减雨的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912777U CN215912777U CN202122078399.3U CN202122078399U CN215912777U CN 215912777 U CN215912777 U CN 215912777U CN 202122078399 U CN202122078399 U CN 202122078399U CN 215912777 U CN215912777 U CN 2159127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in
- fixed connection
- gear
- thick bamboo
- rotor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溉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灌木增减雨的装置,一种适用于灌木增减雨的装置,包括进雨筒,所述进雨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控流机构,所述控流机构的底部连接浇灌机构,所述进雨筒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抽水机构,所述控流机构包括集雨筒,所述集雨筒顶部与进雨筒底部固定连接接通。该实用新型设计有控流机构,控流机构能够调节雨水流量的大小,从而满足灌木在不同天气情况下的不同需求,该实用新型设计有浇灌机构,浇灌机构采用多方位摆动式设计,现有技术下位于角落位置的灌木常因为缺少雨水灌溉而死亡,该实用新型设计有抽水机构,抽水机构能够将雷雨天气时的雨水收集,从而做到对雨水的循环利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灌木增减雨的装置。
背景技术
灌木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比较矮小的树木,一般可分为观花、观果、观枝干等几类,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是多年生。一般为阔叶植物,也有一些针叶植物是灌木,如刺柏,如果越冬时地面部分枯死,但根部仍然存活,第二年继续萌生新枝,则称为“半灌木”。如一些蒿类植物,也是多年生木本植物,但冬季枯死。常见灌木有玫瑰、杜鹃、牡丹、小檗、黄杨、沙地柏、铺地柏、连翘、迎春、月季、荆、茉莉、沙柳等。中国主要的灌木分布地区是浙江、江苏、安徽、河南等地。
在多雨天气时,灌木常因为吸收水分过多而死亡,而在干旱天气时,灌木极易因为干燥缺水而死亡,除此之外,位于角落里和隐蔽处的灌木常因为未能接受到雨水而死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灌木增减雨的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灌木增减雨的装置,包括进雨筒,所述进雨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控流机构,所述控流机构的底部连接浇灌机构,所述进雨筒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抽水机构。
所述控流机构包括集雨筒,所述集雨筒顶部与进雨筒底部固定连接接通,所述集雨筒内部沿自身圆周方向开设有定位槽,所述集雨筒内部同轴设置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外圆面位于定位槽内,并且所述转动板通过定位槽与集雨筒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板的顶部同轴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与转动板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外圆面与集雨筒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动板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电机壳,所述电机壳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电机壳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集雨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壳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穿过电机壳的顶部并竖直向上延伸,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转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能够为转动板的运转提供动力,所述电机壳起到第一电机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和转动板均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穿设孔,所述固定板和转动板各开设有四个穿设孔,开设于所述固定板的穿设孔均匀分布,开设于所述转动板的穿设孔均匀分布,所述固定板的穿设孔与转动板的穿设孔能够相互配合,从而实现对雨水流量的控制。
优选的,所述浇灌机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安装板内部中间处开设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顶部与集雨筒底部固定连接接通,所述第二限位槽顶部与第一限位槽底部固定连接接通,所述第二限位槽内设置有连轴杆和转动壳,所述转动壳顶部与连轴杆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壳底部设置有喷头,所述喷头与转动壳固定连接接通,所述转动壳能够绕连轴杆的轴线摆动,通过转动壳的摆动增加了雨水灌溉的面积。
优选的,所述连轴杆一端与第二限位槽左侧槽壁活动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二限位槽右侧槽壁并延伸至安装板外部,延伸至所述安装板外部的连轴杆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连轴杆底部设置有传递杆,所述传递杆一端穿过安装板右侧并延伸至安装板内部与安装板活动连接、另一端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传递杆用于动力的传递,能够将电机的动力向转动壳传递。
优选的,所述传递杆底部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连接于支撑腿的表面,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四齿轮,所述传递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均为锥齿轮结构,所述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能够相互配合改变力的传递方向。
优选的,所述抽水机构包括储水池、连接管和抽水泵,所述储水池设置于安装板左侧,所述连接管一端与进雨筒左侧固定连接接通、另一端与储水池顶部固定连接接通,所述抽水泵右侧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一端与储水池左侧固定连接接通、另一端与抽水泵右侧固定连接接通,所述抽水泵顶部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一端与进雨筒左侧固定连接接通、另一端与抽水泵顶部固定连接接通,所述储水池内收集的雨水能够在抽水泵的作用下重新进入进雨筒内再次进行灌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灌木增减雨的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实用新型设计有控流机构,控流机构能够调节雨水流量的大小,从而满足灌木在不同天气情况下的不同需求,避免了灌木因雨水浇灌过多而死亡,极大地提升了灌木的质量。
2、该实用新型设计有浇灌机构,浇灌机构采用多方位摆动式设计,现有技术下位于角落位置的灌木常因为缺少雨水灌溉而死亡,此设计精确的照顾到位于角落的灌木,减少了灌木的死亡率。
3、该实用新型设计有抽水机构,抽水机构能够将雷雨天气时的雨水收集,当灌木缺水时,使用者可开启抽水机构对灌木进行浇灌,从而做到对雨水的循环利用,满足灌木需求的同时还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控流机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控流机构部分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浇灌机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浇灌机构部分结构俯视图。
图中:1、进雨筒;2、控流机构;21、集雨筒;22、固定板;23、转动板;24、定位槽;25、穿设孔;26、电机壳;27、支撑杆;28、第一电机;3、浇灌机构;31、安装板;311、第一限位槽;312、第二限位槽;32、连轴杆;33、传递杆;34、第一齿轮;35、第二齿轮;36、第三齿轮;37、第二电机;38、第四齿轮;39、转动壳;391、喷头;4、抽水机构;41、储水池;42、抽水泵;43、连接管;44、进水管;45、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灌木增减雨的装置,包括进雨筒1,进雨筒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控流机构2,控流机构2的底部连接浇灌机构3,进雨筒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抽水机构4。
控流机构2包括集雨筒21,控流机构2能够对雨水的流量进行控制,使用者可根据灌木的生长需求自行调节控制,集雨筒21顶部与进雨筒1底部固定连接接通,集雨筒21内部沿自身圆周方向开设有定位槽24,集雨筒21内部同轴设置有转动板23,转动板23的外圆面位于定位槽24内,并且转动板23通过定位槽24与集雨筒21转动连接,转动板23的顶部同轴设置有固定板22,固定板22的底部与转动板23的顶部活动连接,固定板22的外圆面与集雨筒21的内壁固定连接。
转动板23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电机壳26,电机壳26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杆27,支撑杆27的一端与电机壳26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集雨筒21的内壁固定连接,电机壳26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8,第一电机28的输出端穿过电机壳26的顶部并竖直向上延伸,第一电机28的输出端与转动板23的底部固定连接。
固定板22和转动板23均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穿设孔25,固定板22和转动板23各开设有四个穿设孔25,开设于固定板22的穿设孔25均匀分布,开设于转动板23的穿设孔25均匀分布。
浇灌机构3包括安装板31,浇灌机构3能够增大雨水的浇灌范围,避免角落里的灌木因未能被浇灌而死亡,从而提高了灌木的质量,安装板31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安装板31内部中间处开设有第一限位槽311和第二限位槽312,第一限位槽311顶部与集雨筒21底部固定连接接通,第二限位槽312顶部与第一限位槽311底部固定连接接通,第二限位槽312内设置有连轴杆32和转动壳39,转动壳39顶部与连轴杆32表面固定连接,转动壳39底部设置有喷头391,喷头391与转动壳39固定连接接通。
连轴杆32一端与第二限位槽312左侧槽壁活动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二限位槽312右侧槽壁并延伸至安装板31外部,延伸至安装板31外部的连轴杆32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35,连轴杆32底部设置有传递杆33,传递杆33一端穿过安装板31右侧并延伸至安装板31内部与安装板31活动连接、另一端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34,第一齿轮34与第二齿轮35啮合连接。
传递杆33底部设置有第二电机37,第二电机37固定连接于支撑腿的表面,第二电机3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四齿轮38,传递杆3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36,第三齿轮36与第四齿轮38啮合连接,第三齿轮36与第四齿轮38均为锥齿轮结构。
抽水机构4包括储水池41、连接管43和抽水泵42,抽水机构4能够收集雨水,当天气干旱时,抽水机构4收集的水可对灌木进行灌溉,储水池41设置于安装板31左侧,连接管43一端与进雨筒1左侧固定连接接通、另一端与储水池41顶部固定连接接通,抽水泵42右侧设置有进水管44,进水管44一端与储水池41左侧固定连接接通、另一端与抽水泵42右侧固定连接接通,抽水泵42顶部设置有出水管45,出水管45一端与进雨筒1左侧固定连接接通、另一端与抽水泵42顶部固定连接接通。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此装置使用时,雨水在重力的作用下由进雨筒1的顶部进入进雨筒1内,雨水再由进雨筒1的底部聚集于固定板22顶部,开启第一电机28,第一电机28驱动转动板23绕自身轴线转动,当设置于转动板23的穿设孔25与设置于固定板22的穿设孔25完全连接接通时,聚集于固定板22顶部的雨水以最大速度向集雨筒21底部流动,当转动板23将设置于固定板22的穿设孔25封堵时,雨水停止向集雨筒21底部流动。
雨水在重力的作用下由集雨筒21底部进入第一限位槽311内,并且由第一限位槽311进入转动壳39内部,再由喷头391向外输出对灌木进行灌溉,开启第二电机37,第二电机37通过第四齿轮38、第三齿轮36驱动传递杆33绕自身轴线同转动,传递杆33转动通过第一齿轮34、第二齿轮35驱动连轴杆32绕自身轴线同步转动,连轴杆32转动并驱动转动壳39绕连轴杆32的轴线摆动,雨水在转动壳39的摆动下朝不同方向运动,并对不同位置的灌木进行灌溉。
当进雨筒1的雨水收集过多时,雨水由连接管43进入储水池41内,储水池41对雨水进行收集,当无雨天气降临并且灌木缺水时,使用者开启抽水泵42,储水池41内的水在抽水泵42的作用下经进水管44进入出水管45内,再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进雨筒1内。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适用于灌木增减雨的装置,包括进雨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雨筒(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控流机构(2),所述控流机构(2)的底部连接浇灌机构(3),所述进雨筒(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抽水机构(4);
所述控流机构(2)包括集雨筒(21),所述集雨筒(21)顶部与进雨筒(1)底部固定连接接通,所述集雨筒(21)内部沿自身圆周方向开设有定位槽(24),所述集雨筒(21)内部同轴设置有转动板(23),所述转动板(23)的外圆面位于定位槽(24)内,并且所述转动板(23)通过定位槽(24)与集雨筒(21)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板(23)的顶部同轴设置有固定板(22),所述固定板(22)的底部与转动板(23)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板(22)的外圆面与集雨筒(21)的内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灌木增减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板(23)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电机壳(26),所述电机壳(26)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杆(27),所述支撑杆(27)的一端与电机壳(26)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集雨筒(2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壳(26)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8),所述第一电机(28)的输出端穿过电机壳(26)的顶部并竖直向上延伸,所述第一电机(28)的输出端与转动板(23)的底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灌木增减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2)和转动板(23)均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穿设孔(25),所述固定板(22)和转动板(23)各开设有四个穿设孔(25),开设于所述固定板(22)的穿设孔(25)均匀分布,开设于所述转动板(23)的穿设孔(25)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灌木增减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灌机构(3)包括安装板(31),所述安装板(31)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安装板(31)内部中间处开设有第一限位槽(311)和第二限位槽(312),所述第一限位槽(311)顶部与集雨筒(21)底部固定连接接通,所述第二限位槽(312)顶部与第一限位槽(311)底部固定连接接通,所述第二限位槽(312)内设置有连轴杆(32)和转动壳(39),所述转动壳(39)顶部与连轴杆(32)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壳(39)底部设置有喷头(391),所述喷头(391)与转动壳(39)固定连接接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灌木增减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轴杆(32)一端与第二限位槽(312)左侧槽壁活动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二限位槽(312)右侧槽壁并延伸至安装板(31)外部,延伸至所述安装板(31)外部的连轴杆(32)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35),所述连轴杆(32)底部设置有传递杆(33),所述传递杆(33)一端穿过安装板(31)右侧并延伸至安装板(31)内部与安装板(31)活动连接、另一端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34),所述第一齿轮(34)与第二齿轮(35)啮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灌木增减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杆(33)底部设置有第二电机(37),所述第二电机(37)固定连接于支撑腿的表面,所述第二电机(3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四齿轮(38),所述传递杆(3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36),所述第三齿轮(36)与第四齿轮(38)啮合连接,所述第三齿轮(36)与第四齿轮(38)均为锥齿轮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灌木增减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机构(4)包括储水池(41)、连接管(43)和抽水泵(42),所述储水池(41)设置于安装板(31)左侧,所述连接管(43)一端与进雨筒(1)左侧固定连接接通、另一端与储水池(41)顶部固定连接接通,所述抽水泵(42)右侧设置有进水管(44),所述进水管(44)一端与储水池(41)左侧固定连接接通、另一端与抽水泵(42)右侧固定连接接通,所述抽水泵(42)顶部设置有出水管(45),所述出水管(45)一端与进雨筒(1)左侧固定连接接通、另一端与抽水泵(42)顶部固定连接接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078399.3U CN215912777U (zh) | 2021-08-31 | 2021-08-31 | 一种适用于灌木增减雨的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078399.3U CN215912777U (zh) | 2021-08-31 | 2021-08-31 | 一种适用于灌木增减雨的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912777U true CN215912777U (zh) | 2022-03-01 |
Family
ID=80421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078399.3U Active CN215912777U (zh) | 2021-08-31 | 2021-08-31 | 一种适用于灌木增减雨的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912777U (zh) |
-
2021
- 2021-08-31 CN CN202122078399.3U patent/CN21591277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5912777U (zh) | 一种适用于灌木增减雨的装置 | |
CN207897589U (zh) | 一种园林用手动喷雾壶 | |
CN212306373U (zh) | 一种农业灌溉设备的喷头 | |
CN211581030U (zh) | 一种园林生态绿化用雨水循环收集灌溉装置 | |
CN206698925U (zh) | 一种节能型农业水利工程灌溉装置 | |
CN220630488U (zh) | 一种节水灌溉器 | |
CN214833094U (zh) |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的屋顶结构 | |
CN212753598U (zh) | 一种用于风景园林的自动浇水装置 | |
CN222128872U (zh) | 一种用于智慧农业的节能灌溉装置 | |
CN221329758U (zh) | 一种环保型猕猴桃种植灌溉设备 | |
CN214961648U (zh) | 一种水果种植用浇灌装置 | |
CN222170741U (zh) | 一种节水的农田灌溉装置 | |
CN212670708U (zh) | 一种林下湖北贝母的灌溉排水装置 | |
CN110637650A (zh) | 一种可收集雨水的蔬菜大棚 | |
CN114922473B (zh) | 一种风景园林建筑的集水型凉亭 | |
CN210157894U (zh) | 一种节水型的茶树灌溉装置 | |
CN219961557U (zh) | 一种园林绿化给水装置 | |
CN214546301U (zh) | 一种带有自动调节功能的农业自动灌溉装置 | |
CN222515697U (zh) | 一种生态农业大棚 | |
CN217184225U (zh) | 一种农业生产循环滴灌设备 | |
CN211090930U (zh) | 一种可收集雨水的蔬菜大棚 | |
CN215912778U (zh) | 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灌木雨水滴灌装置 | |
CN217038254U (zh) | 一种农业经济节水喷灌系统 | |
CN221409883U (zh) | 一种智慧农业温室大棚 | |
CN216825370U (zh) | 一种园林用雨水收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