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69532U - 一种将电芯产气引出的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将电芯产气引出的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69532U
CN215869532U CN202122055378.XU CN202122055378U CN215869532U CN 215869532 U CN215869532 U CN 215869532U CN 202122055378 U CN202122055378 U CN 202122055378U CN 215869532 U CN215869532 U CN 2158695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mold
hollow sleeve
top die
gas gener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5537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畅青俊
张宝
李盼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tion High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tion High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tion High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tion High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5537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695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695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695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Gas Exhaust Devices For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将电芯产气引出的模具,包括用于容纳电芯的绝缘中空套筒,绝缘中空套筒的两端分别通过顶模和底模密封,顶模和底模通过螺杆组件绝缘连接;顶模开设有贯穿的并与绝缘中空套筒内部连通的注液孔,顶模连接有用于堵塞注液孔的堵头;顶模的底部和底模的顶部分别安装有用于固定电芯极耳的锁紧件,顶模的一侧固定有第一极耳引出端,底模的一侧固定有第二极耳引出端;顶模的另一侧连接有出气管道,顶模底部开设有与出气管道连通的出气孔;底模的另一侧连接有进气管道,底模顶部开设有与进气管道连通的进气孔。该模具密封优良,结构简单,装配容易等特点;利用该模具能够有效将电芯产生的气体进行引出,便于后续对产气组分进行分析。

Description

一种将电芯产气引出的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将电芯产气引出的模具。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在进行充放电(初期化成、容量、过充电、过放电、高温存储、高温循环等测试)过程中会产生气体,气体产生会引起极片膨胀以及增加电池内阻,从而对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循环性能、安全性能等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对电池产气机理和产气成分进行研究,对电池的安全和电化学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前,各单位和科研院所所使用的电池产气引出的模具基本都是自行加工的,存在很多缺陷。例如装配繁琐,密封不良,电池产的气体无法完全引出测试,大大影响了科研的准确性和研究的进程。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电芯产气引出的模具,该模具密封优良,结构简单,装配容易且成功率高,利用该模具能够有效将电芯产生的气体进行引出,便于后续对产气组分进行分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将电芯产气引出的模具,所述模具包括用于容纳电芯的绝缘中空套筒,所述绝缘中空套筒的两端分别通过金属材质的顶模和底模密封,所述顶模和底模通过螺杆组件绝缘连接;所述顶模开设有贯穿的并与绝缘中空套筒内部连通的注液孔,所述顶模连接有用于堵塞注液孔的堵头;所述顶模的底部和底模的顶部分别安装有用于固定电芯极耳的锁紧件,所述顶模的一侧固定有第一极耳引出端,所述底模的一侧固定有第二极耳引出端,所述第一极耳引出端和第二极耳引出端分别通过顶模和底模与电芯形成导电通路;所述顶模的另一侧连接有用于与气体检测设备进行连接的出气管道,所述顶模底部开设有与出气管道连通的出气孔;所述底模的另一侧连接有进气管道,所述底模顶部开设有与进气管道连通的进气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顶模和底模分别对应开设有至少两组连接孔;所述螺杆组件包括穿设所述连接孔的长螺杆,以及与长螺杆螺纹连接的螺帽;进一步的,所述长螺杆的两端在分别与顶模和底模接触的位置处套设有聚四氟乙烯套管,聚四氟乙烯套管起到绝缘的作用。或者也可选用由绝缘材料制成的长螺杆,其同样能够实现与顶模、底模绝缘的目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顶模与绝缘中空套筒之间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底模与绝缘中空套筒之间放置有第二密封圈,通过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的密封作用,可进一步保证本模具的气密性。进一步的,所述顶模的底部开设有用于放置第一密封圈的第一容纳槽;所述底模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放置第二密封圈的第二容纳槽。通过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分别对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进行限位,便于对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的放置和定位。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锁紧件包括用于压紧电芯极耳的垫片以及与垫片适配的锁紧螺丝。工作中,首先将电芯极耳压入垫片,然后通过锁紧螺丝旋紧,即可确保将电芯两端的极耳分别固定在顶模、底模上,进而通过第一极耳引出端、第二极耳引出端与电芯建立连通电路,保证测试的进行。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气管道安装有进气阀;所述出气管道安装有出气阀。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绝缘中空套筒为聚四氟乙烯材质。聚四氟乙烯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且机械性能优异,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将电芯产气引出的模具,通过顶模、绝缘中空套筒、底模三者的配合可实现对电芯的密封包装,然后通过进气管道利用底模中的进气口将辅助气体引入绝缘中空套筒内部;进而通过顶模中的出气口,利用出气管道将绝缘中空套筒内部电芯产生的气体引出至气体检测设备,即通过下进上出的方式将电芯产生的气体完全引出,大大提高了研究的准确性,并能够加快实验进程。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具密封优良、结构简单,装配容易且成功率高,利用该模具能够有效将电芯产生的气体进行引出,便于后续对产气组分进行分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将电芯产气引出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顶模的仰视图;
图3为底模的俯视图;
1-绝缘中空套筒,2-顶模,3-底模,4-注液孔,5-堵头,6-第一极耳引出端,7-第二极耳引出端,8-出气管道,9-出气孔,10-进气管道,11-进气孔,12-连接孔,13-长螺杆,14-螺帽,15-第一密封圈,16-第二密封圈,17-垫片,18-锁紧螺丝,19-进气阀,20-出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发明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参考图1至图3,一种将电芯产气引出的模具,包括用于容纳电芯的绝缘中空套筒1,绝缘中空套筒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绝缘中空套筒的高度与所装电芯高度一致;绝缘中空套筒1的两端分别通过金属材质的顶模2和底模3密封,顶模2和底模3通过螺杆组件绝缘连接;具体的,顶模2和底模3可选用不锈钢材料制成;顶模2和底模3分别对应开设有三组连接孔12;螺杆组件包括穿设连接孔12的长螺杆13,以及与长螺杆13螺纹连接的螺帽14;进一步的,长螺杆13的两端在分别与顶模2和底模3接触的位置处套设有聚四氟乙烯套管(图未视);或者也可选用由绝缘材料制成的长螺杆,其同样能够实现与顶模、底模绝缘的目的。顶模2的底部和底模3的顶部分别安装有用于固定电芯极耳的锁紧件,锁紧件包括用于压紧电芯极耳的垫片17以及与垫片17适配的锁紧螺丝18,工作中,首先将电芯极耳压入垫片,然后通过锁紧螺丝旋紧,即可确保将电芯两端的极耳分别固定在顶模、底模上。另外,为方便将绝缘中空套筒1快速准确的放置在顶模2和底模3之间,可在顶模2底部和底模3顶部的中间区域开设与绝缘中空套筒1外径相适配的定位槽,以便于绝缘中空套筒的定位和安装。
参考图2,顶模2开设有贯穿的并与绝缘中空套筒1内部连通的注液孔4,顶模2连接有用于堵塞注液孔4的堵头5,通过注液孔4便于将电解液注入绝缘中空套筒1内,注液完成后通过堵头5实现对注液孔4的密封;顶模2的一侧固定有第一极耳引出端6,底模3的一侧固定有第二极耳引出端7,第一极耳引出端6和第二极耳引出端7分别通过顶模2和底模3与电芯形成导电通路,电池测试时,第一极耳引出端6、第二极耳引出端7用来连接检测电源的电路。顶模2的另一侧连接有用于与气体检测设备进行连接的出气管道8,出气管道8安装有出气阀20,顶模2底部开设有与出气管道8连通的出气孔11;底模3的另一侧连接有进气管道10,进气管道10安装有进气阀19,底模2顶部开设有与进气管道10连通的进气孔11。通过进气管道10将辅助气体引入绝缘中空套筒1内部,然后通过出气管道8将绝缘中空套筒内部的气体引出至气体检测设备,通过此循环气路即可实现将电芯产生的气体完全引出的功能。
为进一步保证本模具的气密性,在顶模2与绝缘中空套筒1之间放置有第一密封圈15,在底模2与绝缘中空套筒1之间放置有第二密封圈16;第一密封圈15和第二密封圈16选用硅橡胶圈,硅橡胶圈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当其受到挤压产生形变时能够产生极好的密封效果。进一步的,顶模2的底部开设有用于放置第一密封圈15的第一容纳槽(图未视);底模3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放置第二密封圈16的第二容纳槽(图未视),通过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分别对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进行限位,便于对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的放置和定位,便于操作。
本模具密封优良,结构简单,容易组装;利用本模具能够有效将电芯产生的气体进行引出,便于后续对产气组分进行分析和研究。

Claims (8)

1.一种将电芯产气引出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用于容纳电芯的绝缘中空套筒,所述绝缘中空套筒的两端分别通过金属材质的顶模和底模密封,所述顶模和底模通过螺杆组件绝缘连接;所述顶模开设有贯穿的并与绝缘中空套筒内部连通的注液孔,所述顶模连接有用于堵塞注液孔的堵头;所述顶模的底部和底模的顶部分别安装有用于固定电芯极耳的锁紧件,所述顶模的一侧固定有第一极耳引出端,所述底模的一侧固定有第二极耳引出端,所述第一极耳引出端和第二极耳引出端分别通过顶模和底模与电芯形成导电通路;所述顶模的另一侧连接有出气管道,所述顶模底部开设有与出气管道连通的出气孔;所述底模的另一侧连接有进气管道,所述底模顶部开设有与进气管道连通的进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将电芯产气引出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模和底模分别对应开设有至少两组连接孔;所述螺杆组件包括穿设所述连接孔的长螺杆,以及与长螺杆螺纹连接的螺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将电芯产气引出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螺杆的两端在分别与顶模和底模接触的位置处套设有聚四氟乙烯套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将电芯产气引出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模与绝缘中空套筒之间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底模与绝缘中空套筒之间放置有第二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将电芯产气引出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模的底部开设有用于放置第一密封圈的第一容纳槽;所述底模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放置第二密封圈的第二容纳槽。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将电芯产气引出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包括用于压紧电芯极耳的垫片以及与垫片适配的锁紧螺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将电芯产气引出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道安装有进气阀;所述出气管道安装有出气阀。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将电芯产气引出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中空套筒为聚四氟乙烯材质。
CN202122055378.XU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将电芯产气引出的模具 Active CN2158695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55378.XU CN215869532U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将电芯产气引出的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55378.XU CN215869532U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将电芯产气引出的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69532U true CN215869532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243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55378.XU Active CN215869532U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将电芯产气引出的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695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30724B1 (ko) 코인셀을 이용한 내부 가스 발생량 측정 장치
CN107342443A (zh) 一种用于监测大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发生发展过程中内部温度与压力变化的装置
CN204461695U (zh) 一种供气装置及锂电池泄漏检测系统
CN103163470B (zh) 一种一体化可再生燃料电池组可靠性检测方法
CN201266657Y (zh) 内置压力感应器的蓄电池
CN203178047U (zh)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快速气密性检测设备
CN206095503U (zh) 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内部气体压力在线监测装置
CN215869532U (zh) 一种将电芯产气引出的模具
CN104597408A (zh) 一种锂-空气电池测试模具及其装配方法
CN107507942B (zh) 一种圆形可拆卸可即时采气分析的可充锂离子电池
CN201191623Y (zh) 电池组合盖帽及采用该组合盖帽制成的圆柱型锂离子电池
CN112510275A (zh) 一种电动车用蓄电池的配组方法
CN219162201U (zh) 测试夹具
CN217211267U (zh) 电池壳体气密性测试夹具和测试装置
CN214539355U (zh) 原位检测电池材料热稳定性的装置
CN112540102B (zh) 一种原位检测电池材料热稳定性的装置及方法
CN110146821B (zh) 电池测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TWI384678B (zh) 快接式雙腔體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pen板性能檢測裝置
CN107452902A (zh) 极柱同侧设置的可拆卸可即时采气分析的可充锂离子电池
CN212303725U (zh) 一种高温质子交换膜mea电化学性能及气密性测试装置
CN116183969A (zh) 测试夹具
CN219959094U (zh) 圆柱电池测试用封装装置
CN207558997U (zh) 一种用于监测大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发生发展过程中内部温度与压力变化的装置
CN216670117U (zh) 一种隔膜离子电导率测试装置
CN222719085U (zh) 一种圆柱电池产气压力监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