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53388U - 一种加固型模具传送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固型模具传送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53388U
CN215853388U CN202122349504.2U CN202122349504U CN215853388U CN 215853388 U CN215853388 U CN 215853388U CN 202122349504 U CN202122349504 U CN 202122349504U CN 215853388 U CN215853388 U CN 2158533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frame
supporting mechanism
transverse plat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4950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子鹏
张佃全
孙庆国
岳彩超
刘忠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Ruyi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Ruyi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Ruyi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Ruyi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4950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533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533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533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固型模具传送带,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机架之间设置有传送机构,右侧所述机架内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机构,左侧所述机架内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内部均设置有限位机构,通过设置的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能够对传送带的中间部位进行支撑,从而避免传送过程中模具过重,使得传送带塌陷影响传送效率,继而提高了传送效率和传送质量,通过设置的限位机构,方便对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进行固定,便于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安装在机架上或从机架上拆卸下落,提高了使用时的便捷性,使用灵活,实用性更高。

Description

一种加固型模具传送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传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固型模具传送带。
背景技术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广泛用于冲裁、模锻、冷镦、挤压、粉末冶金件压制、压力铸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胶、陶瓷等制品的压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
模具在使用时需要通过传送带进行移送,现有的模具传送带在传送模具过程中,因模具重量过重,在传送过程中,两个传送辊之间的传送带会发生塌陷现象,影响传送效率,且容易发生危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加固型模具传送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固型模具传送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固型模具传送带,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机架之间设置有传送机构,右侧所述机架内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机构,左侧所述机架内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内部均设置有限位机构。
优选的,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通过电机座固定安装在右侧所述机架的后端外壁,所述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左端活动安装在左侧所述机架的内部,所述转轴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主动辊,所述主动辊通过传送带传动连接有从动辊,所述从动辊内部固定安装有转杆,且转杆的左右两端分别活动安装在两个所述机架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插接块,所述第一插接块插接在右侧所述机架的内部,且第一插接块设置在传送带的中间,所述第一插接块的左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一横板,所述第一插接块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旋转电机,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且第一螺纹杆的左端活动安装在第一横板的内部,所述第一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端贯穿第一横板并通过铰轴铰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中间通过铰轴铰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上端通过铰轴铰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上端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端与第一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下端与第一横板的上表面左端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包括第二插接块,所述第二插接块插接在左侧所述机架的内部,且第二插接块设置在传送带的中间,所述第二插接块的右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二横板,所述第二横板的右端插接在第一横板的内部,所述第二插接块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旋转电机,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且第二螺纹杆的右端活动安装在第二横板的内部,所述第二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上端贯穿第二横板并通过铰轴铰接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中间通过铰轴铰接有第四连接杆,所述第四连接杆上端通过铰轴铰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上端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上端与第二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下端与第二横板的上表面左端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端均设置有滑轮,且滑轮上端与传送带的上端内壁相抵。
优选的,所述机架、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内部均固定安装有轴承,所述转轴和转杆均通过轴承与机架内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通过轴承与第一横板内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通过轴承与第二横板内部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电动伸缩杆,且电动伸缩杆设置有四个,两个所述电动伸缩杆固定安装在第一插接块的内部,两个所述电动伸缩杆固定安装在第二插接块的内部,四个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四个所述限位块均插接在机架的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加固型模具传送带,通过设置的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能够对传送带的中间部位进行支撑,从而避免传送过程中模具过重,使得传送带塌陷影响传送效率,继而提高了传送效率和传送质量。
(2)、该加固型模具传送带,通过设置的限位机构,方便对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进行固定,便于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安装在机架上或从机架上拆卸下落,提高了使用时的便捷性,使用灵活,实用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传送机构;201、伺服电机;202、转轴;203、主动辊;204、传送带;205、从动辊;206、转杆;3、第一支撑机构;301、第一插接块;302、第一横板;303、第一旋转电机;304、第一螺纹杆;305、第一滑块;306、第一连接杆;307、第二连接杆;308、第一连接块;309、第一支撑板;4、第二支撑机构;401、第二插接块;402、第二横板;403、第二旋转电机;404、第二螺纹杆;405、第二滑块;406、第三连接杆;407、第四连接杆;408、第二连接块;409、第二支撑板;5、限位机构;501、电动伸缩杆;502、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固型模具传送带,包括机架1,机架1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机架1之间设置有传送机构2,右侧机架1内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机构3,左侧机架1内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机构4,第一支撑机构3和第二支撑机构4内部均设置有限位机构5。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传送机构2包括伺服电机201,伺服电机201通过电机座固定安装在右侧机架1的后端外壁,伺服电机201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有转轴202,转轴202的左端活动安装在左侧机架1的内部,转轴20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主动辊203,主动辊203通过传送带204传动连接有从动辊205,从动辊205内部固定安装有转杆206,且转杆206的左右两端分别活动安装在两个机架1的内部,开启伺服电机201,伺服电机201带动转轴202和主动辊203转动,主动辊203转动通过传送带204带动从动辊205 和转杆206转动,继而能够将后端传送带204上的物品输送至传送带204的前端。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支撑机构3包括第一插接块301,第一插接块 301插接在右侧机架1的内部,且第一插接块301设置在传送带204的中间,第一插接块301的左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一横板302,第一插接块301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旋转电机303,第一旋转电机303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304,且第一螺纹杆304的左端活动安装在第一横板302的内部,第一螺纹杆304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滑块305,第一滑块305上端贯穿第一横板302并通过铰轴铰接有第一连接杆306,第一连接杆306的中间通过铰轴铰接有第二连接杆307,第二连接杆307上端通过铰轴铰接有第一连接块 308,第一连接块308上端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板309,第一连接杆306的上端与第一支撑板309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307的下端与第一横板302的上表面左端转动连接,将第一插接块301安装在右侧机架1的内部,开启第一旋转电机303,第一旋转电机303带动第一螺纹杆304旋转,使得第一滑块305水平向左移动,从而使第一连接杆306和第二连接杆307发生移动,继而能够带动第一支撑板309向上移动,使得第一支撑板309对传送带204的上端进行支撑。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支撑机构4包括第二插接块401,第二插接块401 插接在左侧机架1的内部,且第二插接块401设置在传送带204的中间,第二插接块401的右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二横板402,第二横板402的右端插接在第一横板302的内部,第二插接块401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旋转电机403,第二旋转电机403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404,且第二螺纹杆404的右端活动安装在第二横板402的内部,第二螺纹杆404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滑块405,第二滑块405上端贯穿第二横板402并通过铰轴铰接有第三连接杆406,第三连接杆406的中间通过铰轴铰接有第四连接杆407,第四连接杆407上端通过铰轴铰接有第二连接块408,第二连接块408上端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板409,第三连接杆406的上端与第二支撑板409转动连接,第四连接杆407的下端与第二横板402的上表面左端转动连接,将第二插接块401安装在左侧机架1的内部,开启第二旋转电机403,第二旋转电机403 带动第二螺纹杆404旋转,使得第二滑块405水平向右移动,从而使第三连接杆406和第四连接杆407发生移动,继而能够带动第二支撑板409向上移动,使得第二支撑板409对传送带204的上端进行支撑。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支撑板309和第二支撑板409上端均设置有滑轮,且滑轮上端与传送带204的上端内壁相抵,此结构的设置,在第一支撑板309和第二支撑板409对传送带204支撑的同时,不影响传送带204的工作。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机架1、第一横板302和第二横板402内部均固定安装有轴承,转轴202和转杆206均通过轴承与机架1内部转动连接,第一螺纹杆304通过轴承与第一横板302内部转动连接,第二螺纹杆404通过轴承与第二横板402内部转动连接,轴承的设置,能够对转轴202、转杆206、第一螺纹杆304和第二螺纹杆404起到限位固定的作用,且由于轴承自身的特性,使得转轴202、转杆206、第一螺纹杆304和第二螺纹杆404转动更加顺畅,避免转轴202、转杆206、第一螺纹杆304和第二螺纹杆404发生卡顿影响使用。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限位机构5包括电动伸缩杆501,且电动伸缩杆 501设置有四个,两个电动伸缩杆501固定安装在第一插接块301的内部,两个电动伸缩杆501固定安装在第二插接块401的内部,四个电动伸缩杆501 的伸缩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502,四个限位块502均插接在机架1的内部,开启电动伸缩杆501,电动伸缩杆501带动限位块502向机架1内部移动,使得限位块502插入机架1内部,继而能够对第一插接块301和第二插接块401 进行固定,避免第一插接块301和第二插接块401发生晃动导致脱离机架1,影响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装置使用前,将第一插接块301 安装在右侧机架1的内部,开启第一旋转电机303,第一旋转电机303带动第一螺纹杆304旋转,使得第一滑块305水平向左移动,从而使第一连接杆306 和第二连接杆307发生移动,继而能够带动第一支撑板309向上移动,使得第一支撑板309对传送带204的上端进行支撑,将第二插接块401安装在左侧机架1的内部,开启第二旋转电机403,第二旋转电机403带动第二螺纹杆404旋转,使得第二滑块405水平向右移动,从而使第三连接杆406和第四连接杆407发生移动,继而能够带动第二支撑板409向上移动,使得第二支撑板409对传送带204的上端进行支撑,开启电动伸缩杆501,电动伸缩杆501 带动限位块502向机架1内部移动,使得限位块502插入机架1内部,继而能够对第一插接块301和第二插接块401进行固定,避免第一插接块301和第二插接块401发生晃动导致脱离机架1,开启伺服电机201,伺服电机201 带动转轴202和主动辊203转动,主动辊203转动通过传送带204带动从动辊205和转杆206转动,继而能够将后端传送带204上的物品输送至传送带 204的前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加固型模具传送带,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机架(1)之间设置有传送机构(2),右侧所述机架(1)内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机构(3),左侧所述机架(1)内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机构(4),所述第一支撑机构(3)和第二支撑机构(4)内部均设置有限位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固型模具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构(2)包括伺服电机(201),所述伺服电机(201)通过电机座固定安装在右侧所述机架(1)的后端外壁,所述伺服电机(201)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有转轴(202),所述转轴(202)的左端活动安装在左侧所述机架(1)的内部,所述转轴(20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主动辊(203),所述主动辊(203)通过传送带(204)传动连接有从动辊(205),所述从动辊(205)内部固定安装有转杆(206),且转杆(206)的左右两端分别活动安装在两个所述机架(1)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固型模具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3)包括第一插接块(301),所述第一插接块(301)插接在右侧所述机架(1)的内部,且第一插接块(301)设置在传送带(204)的中间,所述第一插接块(301)的左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一横板(302),所述第一插接块(301)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旋转电机(303),所述第一旋转电机(303)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304),且第一螺纹杆(304)的左端活动安装在第一横板(302)的内部,所述第一螺纹杆(304)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滑块(305),所述第一滑块(305)上端贯穿第一横板(302)并通过铰轴铰接有第一连接杆(306),所述第一连接杆(306)的中间通过铰轴铰接有第二连接杆(307),所述第二连接杆(307)上端通过铰轴铰接有第一连接块(308),所述第一连接块(308)上端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板(309),所述第一连接杆(306)的上端与第一支撑板(309)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307)的下端与第一横板(302)的上表面左端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加固型模具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机构(4)包括第二插接块(401),所述第二插接块(401)插接在左侧所述机架(1)的内部,且第二插接块(401)设置在传送带(204)的中间,所述第二插接块(401)的右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二横板(402),所述第二横板(402)的右端插接在第一横板(302)的内部,所述第二插接块(401)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旋转电机(403),所述第二旋转电机(403)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404),且第二螺纹杆(404)的右端活动安装在第二横板(402)的内部,所述第二螺纹杆(404)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滑块(405),所述第二滑块(405)上端贯穿第二横板(402)并通过铰轴铰接有第三连接杆(406),所述第三连接杆(406)的中间通过铰轴铰接有第四连接杆(407),所述第四连接杆(407)上端通过铰轴铰接有第二连接块(408),所述第二连接块(408)上端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板(409),所述第三连接杆(406)的上端与第二支撑板(409)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杆(407)的下端与第二横板(402)的上表面左端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加固型模具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309)和第二支撑板(409)上端均设置有滑轮,且滑轮上端与传送带(204)的上端内壁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加固型模具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第一横板(302)和第二横板(402)内部均固定安装有轴承,所述转轴(202)和转杆(206)均通过轴承与机架(1)内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304)通过轴承与第一横板(302)内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404)通过轴承与第二横板(402)内部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加固型模具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5)包括电动伸缩杆(501),且电动伸缩杆(501)设置有四个,两个所述电动伸缩杆(501)固定安装在第一插接块(301)的内部,两个所述电动伸缩杆(501)固定安装在第二插接块(401)的内部,四个所述电动伸缩杆(501)的伸缩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502),四个所述限位块(502)均插接在机架(1)的内部。
CN202122349504.2U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加固型模具传送带 Active CN2158533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49504.2U CN215853388U (zh)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加固型模具传送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49504.2U CN215853388U (zh)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加固型模具传送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53388U true CN215853388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261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49504.2U Active CN215853388U (zh)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加固型模具传送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533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68280A (zh) 一种塑料制品注塑模具顶出装置
CN215853388U (zh) 一种加固型模具传送带
CN214773488U (zh) 一种泡沫板成型机
CN112776250B (zh) 一种立式热塑性材料注塑机及其操作方法
CN215039683U (zh) 一种多功能注塑模具放置架
CN209222702U (zh) 一种模具加工表面处理装置
CN112173588A (zh) 一种高承载性皮带机架及加工方法
CN211945225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表面处理接料装置
CN210080711U (zh) 一种模具生产用上料装置的调节机构
CN207874743U (zh) 一种注塑模具
CN210968159U (zh) 一种叶尖模具制造用表面处理装置
CN207840098U (zh) 一种翻拱装置
CN207494418U (zh) 一种数控旋压机的夹紧装置
CN209078994U (zh) 一种便于epe板成型产品倒模装置
CN208410569U (zh) 一种塑胶制品的快速注塑模具
CN215346816U (zh) 一种茶叶压制成型设备
CN222712129U (zh) 一种模具管理的模具储存柜
CN210705676U (zh) 洗衣机操作板加工设备
CN210084216U (zh) 一种新型物品输送用带式传送装置
CN222495105U (zh) 一种模压机用自动下料装置
CN222153936U (zh) 一种金属粉末压制成型设备
CN218748919U (zh) 一种pvc复合地板压延成型机
CN219748824U (zh) 一种注塑机的脱模结构
CN215435260U (zh) 一种新型条盒香烟易撕线机
CN215320254U (zh) 一种注塑模具用防滑定位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