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49444U - 一种气动剪钳用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动剪钳用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49444U
CN215849444U CN202122266445.2U CN202122266445U CN215849444U CN 215849444 U CN215849444 U CN 215849444U CN 202122266445 U CN202122266445 U CN 202122266445U CN 215849444 U CN215849444 U CN 2158494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ting
pneumatic
clamping plate
nipper
guide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6644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鲍星旭
常杰
赵顺强
顼永永
胡晓康
张艳伟
邱成
郝佳帅
李利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Tieke Yiche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Tieke Yiche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Tieke Yiche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Tieke Yiche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6644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494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494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494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动剪钳用工装,其包括工作台和气动剪钳支撑装置,所述气动剪钳支撑装置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若干的支撑柱、承重板、转接板、剪钳固定立板和夹板组件;所述承重板与所述转接板通过若干均匀分布的弹簧减震器连接;所述夹板组件用于倾斜固定气动剪钳;所述工作台上对应所述气动剪钳设置有废料导向筒,用收集剪切废料;所述工作台上还设置有防飞溅罩,用于防止废料飞溅。提供了一种机械手夹持注塑件后能下压气动剪钳,使水口部分与剪钳刀刃平齐,剪切时能减少废料飞溅的气动剪钳用工装。

Description

一种气动剪钳用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装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气动剪钳用工装。
背景技术
剪钳形状象剪子,而头比普通的剪子更小、更厚,就像钳子头的后半部分。制作模型时常常用到的工具,用来剪断塑料或金属的连接部位,比起用手拧省时省力。气动剪钳使用气缸代替人手的发力过程,能剪切更坚韧的物料,多应用于自动化生产中。
目前,在注塑件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用机械手夹持工件进行水口的剪切过程,以代替人工进行剪切,这样及提升了工作效率又保护了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然而,机械手夹持工件进行剪切,因水口的形状和大小各异,当设定好机械手的运动轨迹后,不能剪切的彻底,且剪切过程中易造成碎屑废料的飞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机械手夹持注塑件后能下压气动剪钳,使水口部分与剪钳刀刃平齐,剪切时能减少废料飞溅的气动剪钳用工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气动剪钳用工装,其包括工作台和气动剪钳支撑装置,所述气动剪钳支撑装置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若干的支撑柱、承重板、转接板、剪钳固定立板和夹板组件;
所述承重板与所述转接板通过若干均匀分布的弹簧减震器连接;
所述夹板组件用于倾斜固定气动剪钳;
所述工作台上对应所述气动剪钳设置有废料导向筒,用收集剪切废料;
所述工作台上还设置有防飞溅罩,用于防止废料飞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板组件包括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倾斜设置在所述剪钳固定立板上,所述第二夹板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夹板连接;
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上分别开设有劣弧槽,两所述劣弧槽相对合拢,用于夹紧所述气动剪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所述气动剪钳的剪钳刃部平行于所述工作台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废料导向筒呈中空的筒状,其上部的边缘处对应剪钳刃部设置有剪钳槽,所述剪钳刃部穿过剪钳槽后悬空设置在所述废料导向筒中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废料导向筒截面呈矩形,其上部边缘相对所述剪钳槽设置有进料槽,所述进料槽用于使物料进入所述废料导向筒中部进行剪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飞溅罩设置在所述气动剪钳支撑装置和废料导向筒上方,其上部对应所述进料槽设置有进料通道,物料沿所述进料通道进入所述废料导向筒中部进行剪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接板截面呈矩形,其四角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弹簧减震器,每所述弹簧减震器向下与所述承重板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的转接板和承重板之间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弹簧减震器,当机械臂或人手持工件进行剪切时,可将工件平布抵住剪钳刃部的上表面(即刀刃),使需要剪切的水口对齐钳刃,从而提升剪切精度。
本申请的工作台上还设置有废料导向筒和防飞溅罩,废料导向筒的中空部分设置在剪钳刃部的下方,使大质量的废料能沿废料导向筒下落回收,同时废料导向筒上边缘设置有剪钳槽和进料槽,两个槽相对设置,剪钳刃部在废料导向筒的中空部进行剪切工作,减少了废料飞溅的现象,且利于回收。防飞溅罩整体罩设在工作台上,其内腔的空间与气动剪钳支撑装置和废料导向筒适配,其上开设有与进料槽对应的进料通道,在配合机械手使用时,即提供了导向作用,又进一步的减少废料的飞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隐藏防飞溅罩后的立体图。
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主视图。
图4是图1的俯视图。
图5是实施例的立体图。
其中:B1 工作台;B21 支撑柱;B22 承重板;B23 弹簧减震器;B24 转接板;B25 剪钳固定立板;B31 第一夹板;B32 第二夹板;B4 气动剪钳;B41 剪钳刃部;B5 废料导向筒;B51 剪钳槽;B52 进料槽;B6 防飞溅罩;B61进料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竖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具体实施例:
如图1到图5所示的一种气动剪钳用工装,用于对注塑件的平面上的水口进行剪切,其包括工作台B1和气动剪钳支撑装置,所述气动剪钳支撑装置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工作台B1上的4个支撑柱B21、承重板B22、转接板B24、剪钳固定立板B25和夹板组件。承重板B22呈矩形板状,其四角分别通过螺钉设置有一个支撑柱B21,每个支撑柱向下与工作台B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转接板B24截面呈矩形,其四角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弹簧减震器B23,每个弹簧减震器B23向下与承重板B22连接。
剪钳固定立板B25为竖直设置在转接板B24上的长条状板,其与转接板B24通过螺钉连接后截面呈倒立的“T”字形(参见图1)。
如图1和图2所示,夹板组件包括第一夹板B31和第二夹板B32,所述第一夹板B31通过螺栓组件倾斜设置在所述剪钳固定立板B25一侧,本实施例中气动剪钳B4的剪钳刃部B41和剪钳本体之间存在120°夹角,为使剪钳刃部B41平行于工作台B1,第一夹板B31与转接板B24(即水平平面)的夹角设置为60°,所述第二夹板B32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夹板B31连接。所述第一夹板B31和所述第二夹板B32上分别开设有大小形状像对称的劣弧槽,两所述劣弧槽相对合拢,用于夹紧所述气动剪钳B4。夹紧后的气动剪钳B4呈向右上方倾斜30°的状态,使夹板组件、转接板B24和气动剪钳B4构成三角形,结构更稳定,其剪钳的刀刃部与水平面平行,便于将工件的平部抵住剪钳的刀刃部进行剪切工作,使水口的剪切更精确。结合本实施例中转接板B24和承重板B22之间均匀设置的4组弹簧减震器23,当注塑件的平面抵住剪钳刃部B41并下压时,弹簧减震器B23会受压力压缩形变带动气动剪钳B4轻微运动,使剪钳刃部B41根据注塑件的平面施加压力进行空间位置的微调,从而使剪钳刃部B41与注塑件的平面紧密贴合,剪切水口时更精密准确。
如图4所示,所述废料导向筒B5呈中空的筒状其截面为矩形,其上部的边缘处对应剪钳刃部B41设置有剪钳槽B51,所述剪钳刃部B41穿过剪钳槽B51后悬空设置在所述废料导向筒B5中部,使剪切后的大质量的废料沿废料导向筒B5回收。工作台B1上对应废料导向筒B5开设有矩形通孔,工作台下方可设置回收桶,用于直接回收大质量的废料,本实施例中为剪切后产生的水口碎片。
所述废料导向筒B5上部边缘相对所述剪钳槽B51设置有进料槽B52,所述进料槽B52用于使注塑件进入所述废料导向筒B5中部进行剪切。
如图5所示,防飞溅罩B6整体罩设在工作台B1上,其内腔的空间与气动剪钳支撑装置和废料导向筒B5的外形适配,其上开设有与进料槽B52对应的进料通道B61,在配合机械手使用时,提供了导向作用,注塑件沿所述进料通道B61进入所述废料导向筒B5中部进行剪切,又进一步的减少废料的飞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气动剪钳用工装,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工作台(B1)和气动剪钳支撑装置,所述气动剪钳支撑装置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工作台(B1)上的若干的支撑柱(B21)、承重板(B22)、转接板(B24)、剪钳固定立板(B25)和夹板组件;
所述承重板(B22)与所述转接板(B24)通过若干均匀分布的弹簧减震器(B23)连接;
所述夹板组件用于倾斜固定气动剪钳(B4);
所述工作台(B1)上对应所述气动剪钳(B4)设置有废料导向筒(B5),用收集剪切废料;
所述工作台(B1)上还设置有防飞溅罩(B6),用于防止废料飞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剪钳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组件包括第一夹板(B31)和第二夹板(B32),所述第一夹板(B31)倾斜设置在所述剪钳固定立板(B25)上,所述第二夹板(B32)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夹板(B31)连接;
所述第一夹板(B31)和所述第二夹板(B32)上分别开设有劣弧槽,两所述劣弧槽相对合拢,用于夹紧所述气动剪钳(B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剪钳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剪钳(B4)的剪钳刃部(B41)平行于所述工作台(B1)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动剪钳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料导向筒(B5)呈中空的筒状,其上部的边缘处对应所述剪钳刃部(B41)设置有剪钳槽(B51),所述剪钳刃部(B41)穿过剪钳槽(B51)后悬空设置在所述废料导向筒(B5)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动剪钳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料导向筒(B5)截面呈矩形,其上部边缘相对所述剪钳槽(B51)设置有进料槽(B52),所述进料槽(B52)用于使物料进入所述废料导向筒(B5)中部进行剪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动剪钳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飞溅罩(B6)设置在所述气动剪钳支撑装置和废料导向筒(B5)上方,其上部对应所述进料槽(B52)设置有进料通道(B61),物料沿所述进料通道(B61)进入所述废料导向筒(B5)中部进行剪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剪钳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板(B24)截面呈矩形,其四角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弹簧减震器(B23),每所述弹簧减震器(B23)向下与所述承重板(B22)连接。
CN202122266445.2U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气动剪钳用工装 Active CN2158494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66445.2U CN215849444U (zh)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气动剪钳用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66445.2U CN215849444U (zh)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气动剪钳用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49444U true CN215849444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254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66445.2U Active CN215849444U (zh)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气动剪钳用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494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81413U (zh) 一种多功能电缆头制作辅助装置
CN215849444U (zh) 一种气动剪钳用工装
CN204148627U (zh) 一种剪板机定位装置
CN210788942U (zh) 一种冲床用工件定位装置
CN205290166U (zh) 汽车发动机保护架安装板夹具装置
CN205237199U (zh) 自动推送切割装置
CN208906667U (zh) 一种精雕机用主轴防尘结构
CN207954083U (zh) 一种新型的薄板成型机
CN206819868U (zh) 变压器引线绝缘件加工设备
CN206567878U (zh) 一种精密cnc加工快速气动装夹治具
CN202388042U (zh) 剪板机倾斜式挡料装置
CN205057137U (zh) 三头四工位钳子刃口错位加工铣床及其夹具
CN205020613U (zh) 一种电流互感器接线铜排冲剪模
CN214818745U (zh) 同步双切口装置
CN217454461U (zh) 一种铝电解生产用电解槽壳面自动扩口工具
CN218891501U (zh) 一种工装模具的定位夹具
CN214489734U (zh) 一种电池外壳生产夹具
CN203557293U (zh) 硅块粘结工装
CN214816154U (zh) 一种焊接冶具
CN218108932U (zh) 一种折弯机加工用支护装置
CN107971508A (zh) 一种方杆车刀用转换器
CN211101863U (zh) 一种机械式剪板机的板料固定装置
CN207695552U (zh) 一种锻件的端部成型模具
CN216828901U (zh) 一种剪板机快速定位结构
CN216398048U (zh) 一种加工万能螺帽的刀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Bao Xingxu

Inventor after: Chang Jie

Inventor after: Zhao Shunqiang

Inventor after: Xu Yongyong

Inventor after: Hu Xiaokang

Inventor after: Zhang Yanwei

Inventor after: Qiu Cheng

Inventor after: Xi Jiashuai

Inventor after: Li Lifen

Inventor before: Bao Xingxu

Inventor before: Chang Jie

Inventor before: Zhao Shunqiang

Inventor before: Xu Yongyong

Inventor before: Hu Xiaoka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Yanwei

Inventor before: Qiu Cheng

Inventor before: Hao Jiashuai

Inventor before: Li Lif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