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34620U - 一种立式电瓶框及具有该电瓶框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立式电瓶框及具有该电瓶框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34620U
CN215834620U CN202121195941.7U CN202121195941U CN215834620U CN 215834620 U CN215834620 U CN 215834620U CN 202121195941 U CN202121195941 U CN 202121195941U CN 215834620 U CN215834620 U CN 2158346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plate
battery
plate
vertical
storage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9594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业恒
刘会神
苑卫松
于洪剑
薛发舟
聂冬琦
刘传宝
吴崇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9594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346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346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346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式电瓶框,包括第一框体,第一框体包括第一底板及与所述第一底板连接的第一侧板,所述第一底板用于支撑第一电瓶,所述第一侧板用于与所述车架相连;第二底板,沿竖直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框体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底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底板用于支撑第二电瓶;以及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电瓶支撑于第二底板并通过第一连接件将第二电瓶限位于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之间,在确保第二电瓶正常连接与使用的基础上,减少了用于放置第二电瓶的框架结构,实现轻量化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立式电瓶框及具有该电瓶框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立式电瓶框及具有该电瓶框的车辆。
背景技术
近年来,立式电瓶框由于其占用底盘空间较小,有利于增大油箱容积等优点,逐渐替代原有的卧式电瓶框,得到广泛使用。
现有的立式电瓶框通常采用层叠式框架结构,将多个电瓶依次布置于框架结构的不同层结构中,实现电瓶的集成。
但该层叠式框架结构的自身重量较大,因此,在使用和拆装过程中都十分笨重,不便于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立式电瓶框结构笨重,不便于操作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轻量化结构的立式电瓶框及具有该电瓶框的车辆。
一种立式电瓶框,安装于车架,所述立式电瓶框包括:
第一框体,包括第一底板及与所述第一底板连接的第一侧板,所述第一底板用于支撑第一电瓶,所述第一侧板用于与所述车架相连;
第二底板,沿竖直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框体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底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底板用于支撑第二电瓶;以及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以沿竖直方向夹持所述第二电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之间以将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件能够沿所述第二电瓶的宽度或者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电瓶相抵,以对所述第二电瓶限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连接处设置第一加强垫片,所述第二底板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连接处设置第二加强垫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板具有沿其宽度方向或者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腰形孔,所述第二底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腰形孔相对应的第二腰形孔,所述第一连接件能够穿设所述第一腰形孔与所述第二腰形孔以将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件能够在所述第一腰形孔和所述第二腰形孔内沿其纵长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底板上设置有第一限位件;
当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对所述第二电瓶沿其宽度方向限位时,所述第一限位件用于对所述第二电瓶沿其长度方向限位;
当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对所述第二电瓶沿其长度方向限位时,所述第一限位件用于对所述第二电瓶沿其宽度方向限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体包括连接板及第二连接件,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底板沿竖直方向背离所述第二底板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底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设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底板之间以将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底板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件能够沿所述第一电瓶的宽度或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电瓶相抵,以对所述第一电瓶限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板上设置有第二限位件;
当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对所述第一电瓶沿其宽度方向限位时,所述第二限位件用于对所述第一电瓶沿其长度方向限位;
当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对所述第一电瓶沿其长度方向限位时,所述第二限位件用于对所述第一电瓶沿其宽度方向限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体包括第二侧板及连接支架,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底板及所述第一侧板相连,所述连接支架设于所述第二侧板的外侧,所述连接支架用于连接所述车辆的前桥后挡泥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立式电瓶框还包括多个第三侧板,所述多个第三侧板位于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之间,所述多个第三侧板沿竖直方向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底板及所述第二底板相连,所述多个第三侧板、所述第一底板及所述第二底板围设形成一用于容纳所述第二电瓶的容纳空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立式电瓶框。
上述立式电瓶框及具有该电瓶框的车辆,第二电瓶支撑于第二底板并通过第一连接件将第二电瓶限位于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之间,在确保第二电瓶正常连接与使用的基础上,减少了用于放置第二电瓶的框架结构,实现轻量化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立式电瓶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立式电瓶框去除电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立式电瓶框的爆炸图;
图4为图2所示立式电瓶框去除电瓶后的爆炸图;
图5为图1所示立式电瓶框中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立式电瓶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立式电瓶框去除电瓶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及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立式电瓶框的爆炸图;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式电瓶框100,包括第一框体10、第二底板20以及第一连接件30。其中,第一框体10包括第一底板11及与第一底板11连接的第一侧板12。第二底板20沿竖直方向位于第一框体10的一侧,并且第二底板20与第一底板11间隔设置。第一底板11与第二底板20通过第一连接件30相连。使用时,第一底板11用于支撑第一电瓶40,第二底板20用于支撑第二电瓶50,第一侧板12用于与车架相连。
具体地,第一侧板12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连接部121,第一侧板12通过连接部121与车架相连。优选的,第一侧板12通过连接部121与车架纵梁(图中未示出)相连,连接部121设置为螺栓,第一侧板12与车架纵梁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底板11与第二底板20通过第一连接件30相连,以沿竖直方向夹持第二电瓶50。如此,当第二电瓶50支撑于第二底板20上后,通过第一连接件30使第一底板11与第二底板20相连并朝向彼此运动,以夹紧位于第二电瓶50,进而使第二电瓶50在竖直方向上限位于第一底板11与第二底板20之间。
更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30穿设于第一底板11与第二底板20之间以将第一底板11与第二底板20连接。第一连接件30能够沿第二电瓶50的宽度或者长度方向与第二电瓶50相抵,以对第二电瓶50限位。通过使用第一连接件30不仅能实现第一底板11与第二底板20的连接,也能实现对第二电瓶50的限位,因此,简化立式电瓶框100的结构,进一步实现轻量化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0包括多个。具体到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0包括四个第一连接螺栓。四个第一连接螺栓相互间隔设置,每一个第一连接螺栓穿设于第一底板11与第二底板20之间,使第一底板11与第二底板20相连。第二电瓶50位于四个第一连接螺栓之间,第二电瓶50在其宽度方向或者长度方向上与四个第一连接螺栓相抵,从而被限位于四个第一连接螺栓之间。
请参看图5,第一底板11与第一连接件30的连接处设置第一加强垫片111,第二底板20与第一连接件30的连接处设置第二加强垫片21。第一加强垫片111与第二加强垫片21分别用于增强第一底板11与第二底板20的刚度,提高第一连接螺栓与第一底板11及第二底板20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底板11具有沿其宽度方向或者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腰形孔112,第二底板20上设有与第一腰形孔112相对应的第二腰形孔22,第一连接件30能够穿设第一腰形孔112与第二腰形孔22以将第一底板11与第二底板20连接,且第一连接件30能够在第一腰形孔112和第二腰形孔22内沿其纵长方向移动。
具体使用时,当需要设置不同容积、不同体积的电瓶时,可以根据电瓶的实际宽度,改变第一连接件30在第一腰形孔112与第二腰形孔22上的固定位置。使电瓶沿其宽度或长度方向抵靠于第一连接件30上,通过第一连接件30对电瓶进行限位,从而可以对不同容积、不同体积的电瓶进行限位。使得本立式电瓶框100能够适用于不同容积、不同体积的电瓶,提高兼容性,扩大适用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底板20上设置有第一限位件23,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23包括第一子限位件与第二子限位件。当第一连接件30用于对第二电瓶50沿其宽度方向限位时,第一子限位件与第二子限位件分别设置于第二电瓶沿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用于对第二电瓶50沿其长度方向限位。当第一连接件30用于对第二电瓶50沿其长度方向限位时,第一子限位件与第二子限位件分别设置于第二电瓶沿其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用于对第二电瓶50沿其宽度方向限位。如此,通过第一限位件23与第一连接件30的配合使用,可实现对第二电瓶50沿其宽度和纵长两个方向上的限位,确保第二电瓶50在立式电瓶框100内不晃动,进而避免第二电瓶50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受撞损坏。
进一步地,第一框体10还包括连接板(图中未示出)及第二连接件13,连接板位于第一底板11沿竖直方向背离第二底板20的一侧,且与第一底板11间隔设置,连接板与第第一底板11通过第二连接件13相连。
更进一步地,第二连接件13穿设于连接板与第一底板11之间以将连接板与第一底板11连接。第二连接件13能够沿第一电瓶40的宽度或长度方向与第一电瓶40相抵,以对第一电瓶40限位。通过使用第二连接件13不仅能实现连接板与第一底板11的连接,也能实现对第一电瓶40的限位,因此,简化立式电瓶框100的结构,进一步实现轻量化设计。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13为第二连接螺栓,且设置为四个。四个第二连接螺栓相互间隔设置,且分别穿设于连接板与第一底板11之间,使连接板与第一底板11相连。第一电瓶40位于四个第二连接螺栓之间,第一电瓶40在其宽度方向或者长度方向上与四个第二连接螺栓相抵,从而被限位于四个第二连接螺栓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底板11上设置有第二限位件113,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二限位件113包括第三子限位件与第四子限位件。当第二连接件13用于对第一电瓶40沿其宽度方向限位时,第三子限位件与第四子限位件分别设置于第一电瓶40沿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用于对第一电瓶40沿其长度方向限位。当第二连接件13用于对第一电瓶40沿其长度方向限位时,第三子限位件与第四子限位件分别设置于第一电瓶40沿其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用于对第一电瓶40沿其宽度方向限位。
结合图3与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框体10还包括第二侧板14及连接支架15,第二侧板14与第一底板11及第一侧板12相连。连接支架15设于第二侧板14的外侧,连接支架15用于连接车辆的前桥后挡泥板(图中未示出)。当第一框体10通过第一侧板12与车架纵梁连接之后,通过连接支架15将前桥后挡泥板集成于立式电瓶框100上,即连接支架15作为前桥后挡泥板的铸件支架。减少了原有的前桥后挡泥板的铸件支架,进一步实现轻量化设计。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立式电瓶框100还包括多个第三侧板60,多个第三侧板60位于第一底板11与第二底板20之间,多个第三侧板60沿竖直方向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底板11及第二底板20相连,多个第三侧板60、第一底板11及第二底板20围设形成一用于容纳第二电瓶50的容纳空间。多个第三侧板60可用于保护第二电瓶50,避免第二电瓶50裸露于空气中。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框体10还包括一上盖16,上盖16沿竖直方向罩设于第一侧板12与第二侧板14上。上盖16与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4以及第一底板11共同形成一容纳第一电瓶40的容纳空间。
基于与上述立式电瓶框相同100的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提及的立式电瓶框100。
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通过第一侧板12上设置的多个连接部121与车架纵梁固定连接,然后通过连接支架15将车辆的前桥后挡泥板集成于该立式电瓶框100上。将第一电瓶40支撑于第一底板11上,通过第二连接件13将第一电瓶40限位于连接板与第一底板11之间。将第一连接件30穿设于第一底板11与第二底板20,从而将第二电瓶40支撑于第二底板20上,并且通过第一连接件30对第二电瓶50沿其宽度或者长度方向限位。将第三侧板60围设于第二电瓶50的四周,最后盖上上盖16,完成立式电瓶框100的安装。当需要对第一电瓶40进行维修时,只需打开上盖16即可。当需要对第二电瓶50进行维修时,只需拆装四个第一连接螺栓即可,提高了立式电瓶框100的维修便利性。
上述实施例中的立式电瓶框100,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设置第一连接螺栓与第二连接螺栓将第二电瓶50与第一电瓶40分别限位于第一底板11与第二底板20之间、第一底板11与连接板之间,第二电瓶50只需第一连接螺栓与第二底板20即可固定于第一底板11下端,在确保第二电瓶50正常连接与使用的基础上,减少了整个立式电瓶框的框架结构,实现轻量化的目的;
2)在第一底板11与第二底板20上分别设置相对应的第一腰型孔112与第二腰型孔22,通过改变第一连接螺栓在第一腰型孔112与第二腰型孔22上的固定位置,可以对不同容积、不同体积的电瓶进行限位,提高该立式电瓶框100的兼容性,扩大适用范围;
3)当立式电瓶框100连接至车架纵梁上之后,将连接支架15与车辆的前桥后挡泥板连接,将前桥后挡泥板集成于立式电瓶框100上,减少了原有的前桥后挡泥板的铸件支架,进一步实现轻量化设计。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立式电瓶框,安装于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电瓶框包括:
第一框体,包括第一底板及与所述第一底板连接的第一侧板,所述第一底板用于支撑第一电瓶,所述第一侧板用于与所述车架相连;
第二底板,沿竖直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框体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底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底板用于支撑第二电瓶;以及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电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以沿竖直方向夹持所述第二电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电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之间以将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件能够沿所述第二电瓶的宽度或者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电瓶相抵,以对所述第二电瓶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电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加强垫片,所述第二底板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加强垫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电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具有沿其宽度方向或者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腰形孔,所述第二底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腰形孔相对应的第二腰形孔,所述第一连接件能够穿设所述第一腰形孔与所述第二腰形孔以将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件能够在所述第一腰形孔和所述第二腰形孔内沿其纵长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电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板上设置有第一限位件;
当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对所述第二电瓶沿其宽度方向限位时,所述第一限位件用于对所述第二电瓶沿其长度方向限位;
当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对所述第二电瓶沿其长度方向限位时,所述第一限位件用于对所述第二电瓶沿其宽度方向限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电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体包括连接板及第二连接件,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底板沿竖直方向背离所述第二底板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底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设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底板之间以将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底板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件能够沿所述第一电瓶的宽度或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电瓶相抵,以对所述第一电瓶限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电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上设置有第二限位件;
当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对所述第一电瓶沿其宽度方向限位时,所述第二限位件用于对所述第一电瓶沿其长度方向限位;
当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对所述第一电瓶沿其长度方向限位时,所述第二限位件用于对所述第一电瓶沿其宽度方向限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电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体包括第二侧板及连接支架,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底板及所述第一侧板相连,所述连接支架设于所述第二侧板的外侧,所述连接支架用于连接所述车辆的前桥后挡泥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电瓶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三侧板,所述多个第三侧板位于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之间,所述多个第三侧板沿竖直方向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底板及所述第二底板相连,所述多个第三侧板、所述第一底板及所述第二底板围设形成一用于容纳所述第二电瓶的容纳空间。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10所述的立式电瓶框。
CN202121195941.7U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立式电瓶框及具有该电瓶框的车辆 Active CN2158346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95941.7U CN215834620U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立式电瓶框及具有该电瓶框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95941.7U CN215834620U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立式电瓶框及具有该电瓶框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34620U true CN215834620U (zh) 2022-02-15

Family

ID=80189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95941.7U Active CN215834620U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立式电瓶框及具有该电瓶框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346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520113B2 (ja) 電池パック及び車両
CN108630851B (zh) 电池组
KR20110040688A (ko) 구조적 안정성이 우수한 전지모듈
RU2631737C2 (ru) Рамная несущая структура с приспособлением в виде бака
US11220169B2 (en) Electric or hybrid sport car
IT201800021199A1 (it) Automobile sportiva elettrica o ibrida
CN215834620U (zh) 一种立式电瓶框及具有该电瓶框的车辆
CN109703348B (zh) 汽车电池固定结构以及汽车电池固定方法
CN211195824U (zh)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的连接支撑结构
CN218470192U (zh) 电动自行车车架疲劳试验装置
CN116513314A (zh) 一体式车架动力电池系统及新能源汽车
CN215475357U (zh) 一种高架箱横梁总成、高架箱模块以及车辆
CN113696971B (zh) 一种电动客车的车架
CN216185521U (zh) 一种中后地板架构
CN210325888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模块壳体结构
CN210363622U (zh) 一种汽车稳固托架
CN215244304U (zh) 一种柴油增程式电动轻卡电池包专用支架
CN211950636U (zh) 带有翻边的跨孔距尿素罐过渡支架
CN210912602U (zh) 车架纵梁、后纵梁以及c柱的多功能接头及汽车
CN215826819U (zh) 汽车顶盖总成及汽车
CN216563378U (zh) 通用型电池框架及新能源车
CN216213858U (zh) 动力电池包下壳体及动力电池包
CN214737639U (zh) 一种组合式道路护栏
CN218070052U (zh) 边梁组件、电池包箱体及车辆
CN218489640U (zh) 贮气筒安装结构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