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26811U - 车辆及其车架 - Google Patents

车辆及其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26811U
CN215826811U CN202121679688.2U CN202121679688U CN215826811U CN 215826811 U CN215826811 U CN 215826811U CN 202121679688 U CN202121679688 U CN 202121679688U CN 215826811 U CN215826811 U CN 2158268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 member
front cross
frame
longitudinal
longitudinal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7968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建华
于宁
王瑞君
王健宇
王继瑶
刘福生
单连旭
刘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7968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268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268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2681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及其车架。车架包括纵梁组件及横梁组件,纵梁组件包括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均沿第一方向延伸,且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沿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横梁组件包括前横梁、中间横梁及后横梁,前横梁包括第一前横梁及第二前横梁,第一前横梁、第二前横梁、中间横梁及后横梁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且第一前横梁、第二前横梁、中间横梁及后横梁中的每一个均沿第二方向延伸并与第一纵梁及第二纵梁连接;其中,第一前横梁和第二前横梁中的至少一者上开设有减重孔。本申请提供的车辆及其车架同时具备轻量化及可靠性的优点。

Description

车辆及其车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及其车架。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轻量化的车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车架作为整车重量占比较大的总成结构,轻量化的车架能带来显著的降重效果,但目前的车架较难兼顾轻量化与可靠性的要求。因此,如何在保证车架具有可靠性的同时还具有轻量化的优点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车架较难兼顾轻量化与可靠性的要求,提供一种具有既具有较佳的可靠性,且还具有轻量化的优点的车架。
一种车架,所述车架包括:
纵梁组件,包括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均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以及
横梁组件,包括前横梁、中间横梁及后横梁,所述前横梁包括第一前横梁及所述第二前横梁,所述第一前横梁、所述第二前横梁、所述中间横梁及所述后横梁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前横梁、所述第二前横梁、所述中间横梁及所述后横梁中的每一个均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纵梁及所述第二纵梁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前横梁和所述第二前横梁中的至少一者上开设有减重孔。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前横梁和所述第二前横梁上均开设有减重孔。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一前横梁及所述第二前横梁上均开设有多个所述减重孔,所述第一前横梁上的全部所述减重孔沿所述第一前横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前横梁上的全部所述减重孔沿所述第二前横梁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横梁包括第一中间横梁,所述第二前横梁、所述第一中间横梁、所述第一纵梁及所述第二纵梁共同围设形成限位发动机的限位空间。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前横梁及所述第二前横梁上均开设有减重孔,且所述第一前横梁上的所述减重孔、所述第二前横梁上的所述减重孔以及所述限位空间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连通。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前横梁与所述第二前横梁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前横梁与所述第一中间横梁之间的间距。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纵梁及所述第二纵梁相互朝向的表面分别开设有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安装槽及第二安装槽;
所述中间横梁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中间横梁与所述后横梁之间的第二中间横梁,所述第二中间横梁包括横梁主体、第一连接架及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二连接架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所述第一连接架及所述第二连接架相互朝向的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连接槽及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及所述第二连接槽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横梁主体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所述横梁主体相对的两端分别限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槽及所述第二连接槽内。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分别具有连接所述第一前横梁的第一前端及第二前端,且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分别具有连接所述后横梁的第一后端及第二后端;
所述第一前横梁背向所述后横梁的端面、所述第一前端背向所述第一后端的端面,所述第二前端背向所述第二后端的端面平齐;
所述后横梁背向所述第一前横梁的端面、所述第一后端背向所述第一前端的端面,所述第二后端背向所述第二前端的端面平齐。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前横梁、所述第二前横梁、所述中间横梁及所述后横梁中的每一个均与所述第一纵梁及所述第二纵梁可拆卸地连接。
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车架。
上述车辆及其车架,由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沿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一前横梁、第二前横梁、中间横梁及后横梁中的每一个均沿第二方向延伸并与第一纵梁及第二纵梁连接,如此,这个车架可形成一个较为稳定地支架结构,故具有较好的支撑的可靠性;而在第一前横梁及第二前横梁中的至少一者上开设有减重孔,由于在车架支撑车体的过程中,第一前横梁与第二前横梁载重较轻,因此,在不降低第一前横梁及第二前横梁的支撑的可靠性地同时还可降低第一前横梁和/或第二前横梁的重量,从而使得车辆及其车架能够同时具备轻量化及可靠性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车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第一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第二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第一前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第二前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第一中间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第二中间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的第三中间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的后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
100、车架;10、纵梁组件;11、第一纵梁;112、第一安装槽;12、第二纵梁;122、第二安装槽;20、横梁组件;21、前横梁;212、第一前横梁;214、第二前横梁;216、减重孔;22、中间横梁;221、第一中间横梁;223、第二中间横梁;2231、横梁主体;2233、第一连接架;2235、第二连接架;2237、第一连接槽;2239、第二连接槽;225、第三中间横梁;23、后横梁;30、限位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体及车架100,车架100用于安装并支撑车体。
请一并参阅图2、图3及图9,车架100包括纵梁组件10及横梁组件20,纵梁组件10包括第一纵梁11和第二纵梁12,第一纵梁11和第二纵梁12均沿第一方向延伸,且第一纵梁11和第二纵梁12沿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横梁组件20包括前横梁21、中间横梁22及后横梁23,前横梁21包括第一前横梁212及第二前横梁214,第一前横梁212、第二前横梁214、中间横梁22及后横梁23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且第一前横梁212、第二前横梁214、中间横梁22及后横梁23中的每一个均沿第二方向延伸并与第一纵梁11及第二纵梁12连接;其中,第一前横梁212和第二前横梁214中的至少一者上开设有减重孔216。
可选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可以为30°、55°、90°、121°等等。以下实施例均以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为90°,且第一方向为车架100的长度方向(如图1的箭头a所示),第二方向为车架100的宽度方向(如图1的箭头b所示)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地,前、中、后是根据车辆在行进的过程中的方位来定义的。在车辆的行进方向上(如图1的箭头d所示,与第一方向相反),前横梁21位于车架100的前端,后横梁23位于车架100的后端,中间横梁22位于前横梁21与后横梁23之间。
具体地,第一纵梁11及第二纵梁12沿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一前横梁212、第二前横梁214、中间横梁22及后横梁23中的每一个均沿第二方向延伸并与第一纵梁11及第二纵梁12连接,如此,整个车架100可形成一个较为稳定地支架结构,且能够对车体进行稳定的支撑,因此,车架100具有较优地的支撑可靠性;而在第一前横梁212及第二前横梁214中的至少一者上开设有减重孔216,由于在车架100支撑车体的过程中,第一前横梁212与第二前横梁214载重较轻,因此,在不降低第一前横梁212及第二前横梁214的支撑的可靠性地同时还可降低第一前横梁212和/或第二前横梁214的重量,从而可使得整个车架100也具有较轻的重量。由此可见,上述车辆及其车架100同时具备轻量化及可靠性的优点。
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5,进一步地,第一前横梁212和第二前横梁214上均开设有减重孔216。如此,在不降低车架100支撑的可靠性地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车架100的重量,从而便于进一步实现车架100的轻量化。
更进一步地,第一前横梁212及第二前横梁214上均开设有多个减重孔216,第一前横梁212上的全部减重孔216沿第一前横梁21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二前横梁214上的全部减重孔216沿第二前横梁214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如此,在可保证车架100具有较佳的稳定性的同时,还能进一步降低车架100的重量,使得车架100具有轻量化的优点。
具体地,第一纵梁11、第二纵梁12、第一前横梁212、第二前横梁214,中间横梁22及后横梁23可选用具有较高抗弯强度的钢材,例如国标号为GB/T3273-2015系列且牌号为600L的钢材,钢材的抗弯强度越高,则装配形成的车架100的可靠性更高,但是,制造成本也越高。因此,为保证车架100可维持其较低的制造成本及较佳的可靠性,若使用抗弯强度越高的钢材时,则应适当减小第一纵梁11、第二纵梁12、第一前横梁212、第二前横梁214,中间横梁22及后横梁23的厚度。
请一并参阅图6,中间横梁22包括第一中间横梁221,第二前横梁214、第一中间横梁221、第一纵梁11及第二纵梁12共同围设形成限位发动机的限位空间30。当整个车辆装配完成之后,车辆上的发动机可沿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均相交的第三方向穿设并卡持于限位空间30内,以使得发动机具有较佳的安装可靠性。
请一并参阅图1,可选地,第一方向与第三方向之间的夹角可以为30°、55°、90°、121°等等。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之间的夹角可以为30°、55°、90°、121°等等。以下实施例均以第一方向与第三方向之间的夹角为90°,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之间的夹角为90°,且第三方向为车架100的厚度方向(如图1的箭头c所示)为例进行说明。
进一步地,第一前横梁212上的减重孔216、第二前横梁214上的减重孔216以及限位空间30沿第一方向依次连通。假设第一前横梁212及第二前横梁214上均只有一个减重孔216,则位于第一前横梁212上的减重孔216,位于第二前横梁214上的减重孔216以及限位空间30沿第一方向依次连通,假设第一前横梁212及第二前横梁214上均设置有多个减重孔216,第一前横梁212上的多个减重孔216与第二前横梁214上的多个减重孔216一一对应,且第一前横梁212上与第二前横梁214上对应的减重孔216沿第一方向与限位空间30连通。
发动机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由于第一纵梁11、第二纵梁12、第二前横梁214及中间横梁22的阻挡,热量无法及时的从限位空间30扩散至外部,如此,容易导致发动机因过热而发生故障。而在本申请中,通过在第一前横梁212及第二前横梁214上均开设有减重孔216,且第一前横梁212上的减重孔216、第二前横梁214上的减重孔216以及限位空间30沿第一方向依次连通,因此,外部与限位空间30之间可通过第一前横梁212上的减重孔216、第二前横梁214上的减重孔216进行热量交换,从而便于发动机能够及时进行散热,使得发动机具有较佳的工作可靠性。
此外,第一前横梁212与第二前横梁214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二前横梁214与第一中间横梁221之间的间距。具体地,当车辆行驶于上坡路面或者行驶于凹凸不平的路面的过程中,车架100的前端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各个位置之间容易存在高度差,存在高度差的前端容易发生扭转,导致车架100变形。而通过设置第一前横梁212与第二前横梁214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二前横梁214与中间横梁22之间的间距,因此,第一前横梁212与第二前横梁214之间具有较小的间距,如此,使得车架100的前端具有较佳的扭转刚度,从而可防止车架100在于上坡路面或者凹凸不平的路面行驶的过程中变形。
请再次参阅图2及图3,并同时参阅图7,第一纵梁11及第二纵梁12相互朝向的表面分别开设有均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安装槽112及第二安装槽122;中间横梁22还包括位于第一中间横梁221与后横梁23之间的第二中间横梁223,第二中间横梁223包括横梁主体2231、第一连接架2233及第二连接架2235,第一连接架2233设置于第一安装槽112内,第二连接架2235设置于第二安装槽122内;第一连接架2233及第二连接架2235相互朝向的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连接槽2237及第二连接槽2239,第一连接槽2237及第二连接槽2239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横梁主体2231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横梁主体2231相对的两端分别限位于第一连接槽2237及第二连接槽2239内。
具体地,第二中间横梁223的横梁主体2231用于安装板簧,板簧用于连接车辆的行走轮,行走轮在行驶的过程中容易上下晃动,进而经板簧的传动,导致第二中间横梁223的横梁主体2231也容易上下晃动。而由于第一安装槽112、第二安装槽122、第一连接槽2237及第二连接槽2239均是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则第一连接架2233、第二连接架2235、横梁主体2231、第一纵梁11及第二纵梁12装配完成之后,在第三方向上,具有第一安装槽112的下槽壁、第一连接槽2237的下槽壁、横梁主体2231与第一连接架2233连接的一端、第一连接槽2237的上槽壁以及第一安装槽112的上槽壁依次层叠,且具有第二安装槽122的下槽壁、第二连接槽2239的下槽壁、横梁主体2231远离第一连接架2233的另一端、第二连接槽2239的上槽壁以及第二安装槽122的上槽壁依次层叠,这样,在第三方向上,车架100的厚度增强,对应地,抗震强度也增强,故可防止横梁主体2231在晃动的过程中导致车架100破损,因而使得车架100具有较佳的工作可靠性。具体地,上述上槽壁及下槽壁是以车架100水平放置时,第三方向为竖直方向为例来进行定义的。
具体地,第二中间横梁223可以为一根或者两根,在一实施例中,第二中间横梁223为一根,每根第二中间横梁223均设置于第一中间横梁221与后横梁23之间,且多根第二中间横梁223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请一并参阅图8,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中间横梁22还可包括第三中间横梁225,第三中间横梁225的数量可根据车架100与之装配的部件数量进行设定,第三中间横梁225可以为一根、两根甚至更多根,每个第三中间横梁225均沿第二方向延伸,且与第一纵梁11及第二纵梁12连接,每个第三中间横梁225均设置于第一中间横梁221与最靠近第一中间横梁221的第二中间横梁223之间,多根第三中间横梁225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第一纵梁11和第二纵梁12分别具有连接第一前横梁121的第一前端及第二前端,且第一纵梁11和第二纵梁12分别具有连接后横梁23的第一后端及第二后端;第一前横梁121背向后横梁的端面、第一前端背向第一后端的端面,第二前端背向第二后端的端面平齐;后横梁23背向第一前横梁121的端面、第一后端背向第一前端的端面,第二后端背向第二前端的端面平齐。因此,整个车架100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支撑结构,尺寸固定且不易外扩,因而能够对车架100进行稳定地支撑。
可选地,第一前横梁212、第二前横梁214、中间横梁22及后横梁23中的每一个均与第一纵梁11及第二纵梁12可拆卸地连接。如此,可方便横梁组件20与纵梁组件10之间进行装配,使得车架100具有较佳的装配简易度。具体地,第一前横梁212、第二前横梁214、每个第一中间横梁221、每个第二中间横梁223、每个第三中间横梁225以及后横梁23中的每个的相对的两端均通过螺栓分别与第一纵梁11及第二纵梁12可拆卸地连接。
上述车辆及其车架100,由于第一纵梁11和第二纵梁12沿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一前横梁212、第二前横梁214、中间横梁22及后横梁23中的每一个均沿第二方向延伸并与第一纵梁11及第二纵梁12连接,如此,这个车架100可形成一个较为稳定地支架结构,故具有较好的支撑的可靠性;而在第一前横梁212及第二前横梁214中的至少一者上开设有减重孔216,由于在车架100支撑车体的过程中,第一前横梁212与第二前横梁214载重较轻,因此,在不降低第一前横梁212及第二前横梁214的支撑的可靠性地同时还可降低第一前横梁212和/或第二前横梁214的重量,从而使得车辆及其车架100能够同时具备轻量化及可靠性的优点。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
纵梁组件,包括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均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以及
横梁组件,包括前横梁、中间横梁及后横梁,所述前横梁包括第一前横梁及所述第二前横梁,所述第一前横梁、所述第二前横梁、所述中间横梁及所述后横梁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前横梁、所述第二前横梁、所述中间横梁及所述后横梁中的每一个均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纵梁及所述第二纵梁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前横梁和所述第二前横梁中的至少一者上开设有减重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横梁和所述第二前横梁上均开设有减重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第一前横梁及所述第二前横梁上均开设有多个所述减重孔,所述第一前横梁上的全部所述减重孔沿所述第一前横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前横梁上的全部所述减重孔沿所述第二前横梁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横梁包括第一中间横梁,所述第二前横梁、所述第一中间横梁、所述第一纵梁及所述第二纵梁共同围设形成限位发动机的限位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横梁及所述第二前横梁上均开设有减重孔,且所述第一前横梁上的所述减重孔、所述第二前横梁上的所述减重孔以及所述限位空间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横梁与所述第二前横梁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前横梁与所述第一中间横梁之间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及所述第二纵梁相互朝向的表面分别开设有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安装槽及第二安装槽;
所述中间横梁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中间横梁与所述后横梁之间的第二中间横梁,所述第二中间横梁包括横梁主体、第一连接架及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二连接架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所述第一连接架及所述第二连接架相互朝向的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连接槽及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及所述第二连接槽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横梁主体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所述横梁主体相对的两端分别限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槽及所述第二连接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分别具有连接所述第一前横梁的第一前端及第二前端,且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分别具有连接所述后横梁的第一后端及第二后端;
所述第一前横梁背向所述后横梁的端面、所述第一前端背向所述第一后端的端面,所述第二前端背向所述第二后端的端面平齐;
所述后横梁背向所述第一前横梁的端面、所述第一后端背向所述第一前端的端面,所述第二后端背向所述第二前端的端面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横梁、所述第二前横梁、所述中间横梁及所述后横梁中的每一个均与所述第一纵梁及所述第二纵梁可拆卸地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车架。
CN202121679688.2U 2021-07-22 2021-07-22 车辆及其车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8268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79688.2U CN215826811U (zh) 2021-07-22 2021-07-22 车辆及其车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79688.2U CN215826811U (zh) 2021-07-22 2021-07-22 车辆及其车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26811U true CN215826811U (zh) 2022-02-15

Family

ID=80192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79688.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826811U (zh) 2021-07-22 2021-07-22 车辆及其车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268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30851B (zh) 电池组
KR101182129B1 (ko) 구조적 안정성이 우수한 전지모듈
CN108340761B (zh) 电动车辆的增强结构
US20170120951A1 (en) Webbing Devices for an Underbody of a Motor Vehicle
CN216546370U (zh) 分段式纵梁、车架总成及车辆
CN115503826A (zh) 电动商用车车架
CN215826811U (zh) 车辆及其车架
CN112977034B (zh) 电池安装单元、电池安装总成及电动汽车
CN213026311U (zh) 动力电池和车辆
CN215475357U (zh) 一种高架箱横梁总成、高架箱模块以及车辆
CN113501050B (zh) 车辆及其车架
CN115249866B (zh) 电池包安装结构、车架组件及车辆
CN214028851U (zh) 一种尾段车架结构
KR20190086169A (ko) 수제자동차 프레임의 플레이트형 액슬 장착구조
CN212209573U (zh) 用于车辆的电池模组及车辆
CN112670647B (zh) 电池托盘、电池包和电动汽车
CN210555111U (zh) 一种轻量化车架连接支架
CN220233337U (zh) 电池包及车辆
CN218505996U (zh) 地板组件和汽车
CN215826819U (zh) 汽车顶盖总成及汽车
CN218070052U (zh) 边梁组件、电池包箱体及车辆
CN219406596U (zh) 横梁、车架及车辆
CN219506100U (zh) 一种立柱总成、前机舱系统及汽车
CN216301224U (zh) 一种前纵梁及车身
CN218929587U (zh) 车身悬置总成安装结构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2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