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08999U - 一种基于热管换热器再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及新风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热管换热器再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及新风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808999U CN215808999U CN202122280442.4U CN202122280442U CN215808999U CN 215808999 U CN215808999 U CN 215808999U CN 202122280442 U CN202122280442 U CN 202122280442U CN 215808999 U CN215808999 U CN 21580899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pipe
- fresh air
- heat exchanger
- exchanger
-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303 reheat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791 dehum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0893018 Arme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公开公开的一种基于热管换热器再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及新风系统,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进风通道、旁通风道、回风通道、新风通道和全热交换器,进风通道、旁通风道、回风通道、新风通道均与全热交换器连通,新风通道内依次设置第一热管热换器、预冷表冷器、蒸发器和第二热管热换器,第一热管热换器和第二热管热换器相连通。通过设置相连通的第一热管热换器和第二热管热换器,降低了新风机组能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热管换热器再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及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现有的冷却除湿户式双冷源新风处理机组以较低的低温冷源(如 7℃/12℃)对室外新风进行冷却除湿。除湿后的新风具有较低的含湿量与干球温度,若不经升温处理而直接将此状态的新风直接送入室内,由于新风温度低于室内露点温度,将造成风口结露等问题。
目前双冷源新风处理机组大多采用增加电加热段对冷却除湿后的新风进行再热升温的方式来解决风口结露问题,此种再热方式需额外增加热源,使得双冷源机组内部出现热量抵消的情况,导致机组能耗增加,造成能量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热管换热器再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及新风系统,在新风通道内设置相连通的第一热管热换器和第二热管热换器,通过相连通的两个热管热换器实现热量搬运,从而能够使用新风自身热量对冷却除湿后的新风进行再热,节约额外的再热能量,降低能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热管换热器再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进风通道、旁通风道、回风通道、新风通道和全热交换器,进风通道、旁通风道、回风通道、新风通道均与全热交换器连通,新风通道内依次设置第一热管热换器、预冷表冷器、蒸发器和第二热管热换器,第一热管热换器和第二热管热换器相连通。
进一步的,壳体上设置第一进风口、排风口、新风出口和第二进风口,第一进风口和进风通道连通,排风口与回风通道连通,旁通风道与第二进风口连通,新风出口与新风通道连通。
进一步的,旁通风道与全热交换器连通处设置旁通风阀。
进一步的,回风管道内设置排风风机。
进一步的,在新风出口处设置送风风机。
进一步的,进风通道上设置过滤器。
进一步的,全热交换器与新风通道之间设置新风风阀。
进一步的,第一热管热换器和第二热管热换器通过连接管连通。
进一步的,第一热管热换器中工质温度低于流过第一热管热换器的新风的温度;第二热管热换器中工质温度高于流过第二热管热换器的新风的温度。
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新风系统包括第一方面提出的一种基于热管换热器再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施例在新风通道内设置相连通的第一热管热换器和第二热管热换器,通过相连通的两个热管热换器实现热量搬运,从而能够使用新风自身热量对冷却除湿后的新风进行再热,节约额外的再热能量,降低能耗。
本公开附加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施例公开新风机组的整体结构图。
其中:1、新风风阀,2、第一热管热换器,3、蒸发器,4、旁通风道,5、全热交换器,6、送风风机,7、排风风机,8、第二热管热换器,9、旁通风阀,10、预冷表冷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公开作进一步说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在本公开中,术语如“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侧”、“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公开各部件或元件结构关系而确定的关系词,并非特指本公开中任一部件或元件,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本公开中,术语如“固接”、“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表示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相关科研或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实施例1
为了降低新风机组能耗,在该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基于热管换热器再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
壳体内设置进风通道、旁通风道4、回风通道、新风通道和全热交换器5,进风通道、旁通风道4、回风通道、新风通道均与全热交换器5连通,新风通道内依次设置第一热管热换器2、预冷表冷器10、蒸发器3和第二热管热换器8,且第一热管热换器2和第二热管热换器8通过连接管相连通。
第一热管热换器2和第二热管热换器8中均存储工质,用于与流经的新风进行热交换。
其中,第一热管热换器2中工质温度低于流过第一热管热换器2 的新风的温度;第二热管热换器8中工质温度高于流过第二热管热换器8的新风的温度。
在壳体上设置第一进风口、排风口、新风出口和第二进风口,第一进风口和进风通道连通,排风口与回风通道连通,第二进风口与旁通风道4连通,新风出口与新风通道连通。
其中,第一热管热换器2位于靠近新风通道与全热交换器5的连通处,第二热管热换器位于靠近新风出口位置处。
在全热交换器5与新风通道连接处设置新风风阀1,在旁通风道 4与全热交换器5的连通处设置旁通风阀9,在回风通道内设置排风风机7,在新风出口处设置送风风机6。
在进风通道上设置过滤器,通过过滤器对进入的新风进行过滤。
在具体实施时,第一进风口和排风口位于壳体的一侧,第二进风口和新风出口位于壳体的另一侧,连通第一热管热换器2和第二热管热换器8的连接管为圆管。
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热管换热器再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的工作流程为:
在夏季工况时,新风风阀1打开,旁通风阀9关闭,室外新风经进风通道进入全热交换器5,与温度较低、含湿量较低的室内回风进行热/湿交换,然后经过第一热管换热器2,此时新风温度高于第一热管换热器2内工质的饱和温度,因此第一热管换热器2内工质蒸发并经连接管流动至第二热管热换器8,将该部分热量储存。新风被第一热管换热器2冷却后经过预冷表冷器10和蒸发器3,进行冷却除湿,冷却初始后的新风流经第二热管换热器8,第二热管热换器8内的气体工质温度高于流经第二热管热换器8的新风温度,新风被加热升温,同时第二热管热换器8内的工质被冷却,工质气体冷凝后回流至第一热管热换器2,流经第二热管热换器8的新风利用送风机6输送到各个房间去,室内回风经过全热交换器5利用排风风机7排放到室外。
在冬季工况时,旁通风阀9关闭,新风风阀1开通,室外新风经进风通道进入全热交换器5与室内回风进行热湿交换,回收排风中的能量后经过新风出口、机组外的送风管路送至室内。室内空气经回风通道进入全热交换器5,将热量传给新风后,经排风风机7,排风口排至室外大气。
在过渡季节:旁通风阀9开启,新风风阀1关闭,室外新风经送风风机6直接送往室内,室内空气经排风风机7由排风口排至室外。
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热管换热器再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在新风通道内设置相连通的第一热管热换器和第二热管热换器,通过相连通的两个热管热换器实现热量搬运,从而能够使用新风自身热量对冷却除湿后的新风进行再热,节约额外的再热能量,降低能耗。
实施例2
在该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新风系统,包括实施例1公开的一种基于热管换热器再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热管换热器再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进风通道、旁通风道、回风通道、新风通道和全热交换器,进风通道、旁通风道、回风通道、新风通道均与全热交换器连通,新风通道内依次设置第一热管热换器、预冷表冷器、蒸发器和第二热管热换器,第一热管热换器和第二热管热换器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热管换热器再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壳体上设置第一进风口、排风口、新风出口和第二进风口,第一进风口和进风通道连通,排风口与回风通道连通,旁通风道与第二进风口连通,新风出口与新风通道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热管换热器再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在新风出口处设置送风风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热管换热器再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旁通风道与全热交换器连通处设置旁通风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热管换热器再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回风管道内设置排风风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热管换热器再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进风通道上设置过滤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热管换热器再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全热交换器与新风通道之间设置新风风阀。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热管换热器再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第一热管热换器和第二热管热换器通过连接管连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热管换热器再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第一热管热换器中工质温度低于流过第一热管热换器的新风的温度;第二热管热换器中工质温度高于流过第二热管热换器的新风的温度。
10.一种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热管换热器再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280442.4U CN215808999U (zh) | 2021-09-18 | 2021-09-18 | 一种基于热管换热器再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及新风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280442.4U CN215808999U (zh) | 2021-09-18 | 2021-09-18 | 一种基于热管换热器再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及新风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808999U true CN215808999U (zh) | 2022-02-11 |
Family
ID=80164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280442.4U Active CN215808999U (zh) | 2021-09-18 | 2021-09-18 | 一种基于热管换热器再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及新风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808999U (zh) |
-
2021
- 2021-09-18 CN CN202122280442.4U patent/CN21580899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61701B (zh) | 多级热回收复合除湿新风空气处理机 | |
CN105444310A (zh) | 一种双板双冷源智能新风机组 | |
CN205717538U (zh) | 混合通风采暖空调设备 | |
CN211041202U (zh) | 双冷热源新风调湿机组 | |
CN103075767B (zh) | 双冷源新风机组 | |
CN205316557U (zh) | 一种双板双冷源智能新风机组 | |
CN102235723A (zh) | 一种采用双冷源的温度和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 | |
KR101407888B1 (ko) | 배기 열회수기를 부착하고 바이패스 기능을 갖춘 공기조화기 | |
CN201688514U (zh) | 一种采用双冷源的温度和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装置 | |
WO2020238793A1 (zh) | 一种冷凝再热恒温恒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0532618U (zh) | 一种带热回收功能的双冷源新风装置 | |
CN204345869U (zh) | 热回收模块化空调系统 | |
CN105953469A (zh) | 一种适用于严寒地区的热泵型排风热回收新风空调机组 | |
CN215808999U (zh) | 一种基于热管换热器再热的双冷源新风机组及新风系统 | |
CN106440353B (zh) | 一种具有除湿功能的空气能热水器 | |
CN213687067U (zh) | 一种高效节能的新风除湿机 | |
CN205957318U (zh) | 多功能型列间空调装置 | |
CN204786907U (zh) | 自带全部冷和热源的冷冻除湿式全空气空调机组 | |
CN208567194U (zh) | 一种全直膨型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 | |
CN207881092U (zh) | 除湿新风预处理一体机 | |
CN208475494U (zh) | 一种新风除湿机 | |
CN206771597U (zh) | 适用于被动式建筑的地道通风和蒸发冷却复合空调系统 | |
CN202119021U (zh) | 多级热回收复合除湿新风空气处理机 | |
CN218179096U (zh) | 一种热管与冷却器耦合运行的净化空调系统 | |
CN215809092U (zh) | 一种新风机组及新风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