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92224U - 一种轻盈透气人造丝面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轻盈透气人造丝面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792224U CN215792224U CN202121568148.7U CN202121568148U CN215792224U CN 215792224 U CN215792224 U CN 215792224U CN 202121568148 U CN202121568148 U CN 202121568148U CN 215792224 U CN215792224 U CN 21579222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fabric
- breathable
- rayon
- fiber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轻盈透气人造丝面料,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面料透气防水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面料层及面料层上依次设置的黏胶层、吸湿透气层、抑菌层、多孔透气层、防水布。所述面料层为人造丝面料,该面料为双层中空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人造丝面料具有很好的透气防水性能,不易出现易潮浸湿的现象,且面料整体轻盈舒适,使得穿着者穿着更加舒适,能够满足穿着者的实际需求,值得推广使用。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合理、轻盈舒适、透气性能好、具有抑菌性、实用性强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料,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盈透气人造丝面料。
背景技术
在服装大世界里,服装的面料五花八门,日新月异,但是从总体上来讲,优质、高档的面料,大都具有穿著舒适、吸汗透气、悬垂挺括、视觉高贵、触觉柔软等几个方面的特点,现代制作在正式的社交场合所穿著的服装,多选用优质的混纺面料,而纯棉、纯毛、纯丝、纯麻等天然面料因为有着易皱、易变形等天然面料的缺点,已经沦为一般布料,较少作为高档服装用料,混纺面料有着天然面料吸汗透气、柔软舒服的特点,又吸收了化纤面料结实耐穿、垂悬挺括、光泽好颜色鲜亮等优点,每年有大量的高档优质混纺面料被开发出来,有时,穿著纯皮革制作的服装,也是允许的。
服装以面料制作而成,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呈现出自身的高贵完美,手感柔软,然而现有的服装面料存在着透气防水效果差的问题,容易出现易潮浸湿的现象,使得穿着者出现穿着不舒适的反应,而且透气效果差,不利于排汗散热,降低了穿着面料的舒适度,无法满足穿着者的实际需求。
人造丝是一种丝质的人造纤维,由纤维素所构成,而纤维素是构成植物主要组成部分的有机化合物。正是由于它是一种纤维素纤维,故许多性能都与其他纤维例如棉和亚麻纤维的性能相同。人造纤维织物具有很好的吸湿性能,其吸湿性在化纤中最佳。其中,人造丝是以粘胶长丝或富纤长丝为原料制成的,具有手感柔软、透气、染色鲜艳等特点。
鉴于此,我们制作了一种轻盈透气人造丝面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轻盈透气人造丝面料,以解决现有面料透气防水效果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轻盈透气人造丝面料,包括,面料层。
所述面料层为人造丝面料,该面料为双层中空结构;
所述的面料层通过黏胶层设置有吸湿透气层,所述的吸湿透气层上交织有抑菌层;
所述的抑菌层上设置有一层多孔透气层,且多孔透气层上涂覆有一层防水布;
所述吸湿透气层为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状结构,其中经线为铜氨纤维、多孔中空纤维和导湿纤维合股并捻而成,纬线采用莫代尔纤维和甲壳素纤维,所述的抑菌层由天然抑菌纤维编织而成;
所述的防水布由聚氨酯防水纤维与聚酯纤维编织而成。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面料层1的厚度为0.8mm,包括表经、表纬和里经、里纬,所述的表经与表纬和所述的里经与里纬选择性地相交,形成双层多点连接。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的表经和里经采用70D有光尼龙,所述表纬采用75D人造丝,所述里纬采用75D涤纶加捻丝。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的经向密度为183根/10厘米,纬向密度为172根/10厘米。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多孔透气层4为PUR微多孔膜,且厚度为0.2mm。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的PUR微多孔膜的孔径为0.5μm,所述的防水布6的孔径为0.3μ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人造丝面料具有很好的透气防水性能,不易出现易潮浸湿的现象,且面料整体轻盈舒适,使得穿着者穿着更加舒适,能够满足穿着者的实际需求,值得推广使用。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合理、轻盈舒适、透气性能好、具有抑菌性、实用性强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面料层组织图。
图中,1-面料层;2-黏胶层;3-吸湿透气层;4-抑菌层;5-多孔透气层;6-防水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一种轻盈透气人造丝面料,包括,面料层1;所述面料层1为人造丝面料,该面料为双层中空结构;所述的面料层1通过黏胶层2设置有吸湿透气层3,所述的吸湿透气层3上交织有抑菌层4;所述的抑菌层4上设置有一层多孔透气层5,且多孔透气层5上涂覆有一层防水布6;所述吸湿透气层3为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状结构,其中经线为铜氨纤维、多孔中空纤维和导湿纤维合股并捻而成,纬线采用莫代尔纤维和甲壳素纤维,所述的抑菌层4由天然抑菌纤维编织而成;所述的防水布6由聚氨酯防水纤维与聚酯纤维编织而成。
具体的,所述面料层1的厚度为0.8mm,包括表经、表纬和里经、里纬,所述的表经与表纬和所述的里经与里纬选择性地相交,形成双层多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表经和里经采用70D有光尼龙,所述表纬采用75D人造丝,所述里纬采用75D涤纶加捻丝。如图2所示,该组织图表示人造丝面料中经纬纱交织规律。图中纵列代表经纱,横行代表纬纱。■表示经浮点,即经纱浮在纬纱之上的点;□表示纬浮点,即纬纱浮在经纱之上的点。横行中,A表示75D人造丝,B表示75D涤纶加捻丝,两种纬纱原料以1:1的比例交替排列纵列中,1-8表示经纱排序,经纱原料为70D有光尼龙。经、纬纱交织规律的循环称组织循环。在本例中,每一个组织循环中,纬纱A1B1A2B2与经纱的排列结构出现5次重复,纬纱A3、B3、A4、B4与经纱的排列结构出现14次重复,经纱、纬纱交织构成平纹组织。再进一步的,所述的经向密度为183根/10厘米,纬向密度为172根/10厘米。
更进一步的,所述多孔透气层5为PUR微多孔膜,且厚度为0.2mm。优选的,所述的PUR微多孔膜的孔径为0.5μm,所述的防水布6的孔径为0.3μm。
使用时,通过设置由PUR微多孔膜制作而成的多孔透气层5,其内部的微孔能够便于空气的流通,通过设置的防水布6,能够防止水分透过,有效起到防水的作用,从而可以达到透气防水的目的。
实施例二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面料层1的双层中空结构内部填充有活性炭吸附颗粒、阻燃颗粒、抗菌颗粒中的一种,使得所述的面料层1具有填充颗粒相对应的性能,以拓宽本实用新型面料的使用范围。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轻盈透气人造丝面料,包括面料层(1),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料层(1)为人造丝面料,该面料为双层中空结构;
所述的面料层(1)通过黏胶层(2)设置有吸湿透气层(3),所述的吸湿透气层(3)上交织有抑菌层(4);
所述的抑菌层(4)上设置有一层多孔透气层(5),且多孔透气层(5)上涂覆有一层防水布(6);
所述吸湿透气层(3)为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状结构,其中经线为铜氨纤维、多孔中空纤维和导湿纤维合股并捻而成,纬线采用莫代尔纤维和甲壳素纤维,所述的抑菌层(4)由天然抑菌纤维编织而成;
所述的防水布(6)由聚氨酯防水纤维与聚酯纤维编织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盈透气人造丝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层(1)的厚度为0.8mm,包括表经、表纬和里经、里纬,所述的表经与表纬和所述的里经与里纬选择性地相交,形成双层多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轻盈透气人造丝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经和里经采用70D有光尼龙,所述表纬采用75D人造丝,所述里纬采用75D涤纶加捻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轻盈透气人造丝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表经的经向密度为183根/10厘米,表纬的纬向密度为172根/10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盈透气人造丝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透气层(5)为PUR微多孔膜,且厚度为0.2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轻盈透气人造丝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UR微多孔膜的孔径为0.5μm,所述的防水布(6)的孔径为0.3μ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568148.7U CN215792224U (zh) | 2021-07-09 | 2021-07-09 | 一种轻盈透气人造丝面料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568148.7U CN215792224U (zh) | 2021-07-09 | 2021-07-09 | 一种轻盈透气人造丝面料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792224U true CN215792224U (zh) | 2022-02-11 |
Family
ID=80181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568148.7U Active CN215792224U (zh) | 2021-07-09 | 2021-07-09 | 一种轻盈透气人造丝面料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792224U (zh) |
-
2021
- 2021-07-09 CN CN202121568148.7U patent/CN21579222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263219B (zh) | 一种防水透气型面料及其制作方法 | |
CN213172770U (zh) | 一种弹性面料 | |
CN106381595A (zh) | 一种空气层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 |
CN210679921U (zh) | 一种竹纤维原液着色面料 | |
CN202730385U (zh) | 一种滑爽、吸湿的瑜伽服面料 | |
CN210454033U (zh) | 一种防水透气面料 | |
CN215792224U (zh) | 一种轻盈透气人造丝面料 | |
CN204000102U (zh) | 一种环保多功能休闲色织面料 | |
CN102330244A (zh) | 双层面料 | |
CN216998752U (zh) | 一种具有微立体外观的大提花面料 | |
CN213172771U (zh) | 一种弹性梭织面料 | |
CN212194512U (zh) | 一种顺滑光泽型高弹棉锦交织面料 | |
CN211005811U (zh) | 一种氨纶提花布 | |
CN214727009U (zh) | 一种耐磨损牛津布面料 | |
CN217598019U (zh) | 一种耐磨性高的针织布 | |
CN216100804U (zh) | 一种抗静电高弹混纺面料 | |
CN214142719U (zh) | 一种涤人棉弹力斜纹面料 | |
CN220947006U (zh) | 一种透气家纺面料 | |
CN216993383U (zh) | 一种保暖型坯布 | |
CN218985983U (zh) | 抑菌速干涤纶坯布 | |
CN212194492U (zh) | 一种抑菌防臭服装面料 | |
CN222097215U (zh) | 一种sorona可降解面料 | |
CN216153278U (zh) | 一种新型弹性防水复合面料 | |
CN217993738U (zh) | 高弹遮光春亚纺 | |
CN215751142U (zh) | 一种仿真丝缎面弹力雪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