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75525U - 电子烟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 Google Patents

电子烟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75525U
CN215775525U CN202121815074.2U CN202121815074U CN215775525U CN 215775525 U CN215775525 U CN 215775525U CN 202121815074 U CN202121815074 U CN 202121815074U CN 215775525 U CN215775525 U CN 2157755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layer
nano
atomization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1507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建国
金奇斌
周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1507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755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755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755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烟雾化组件及电子烟。电子烟雾化组件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储液仓,储液仓用于存储烟液,壳体具有吸入口;下底座,下底座与壳体配合连接,下底座上设置有进气通道;雾化芯,雾化芯位于壳体内,雾化芯包括多孔体和设于多孔体上的发热体;多孔体包括吸液面和雾化面,吸液面与储液仓连通,发热体设于雾化面以对储液仓中的烟液进行加热雾化形成烟雾;雾化面与下底座之间形成雾化腔;壳体内设有烟雾通道,吸入口与雾化腔之间通过烟雾通道进行气体导通;烟雾通道的内表面、下底座的形成雾化腔的内侧表面以及壳体形成雾化腔的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设有疏液层,烟液在疏液层上的接触角大于或等于预设值。

Description

电子烟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烟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普遍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烟草对身体的危害。于是,电子烟的使用者日益剧增,电子烟是一种仿卷烟的电子产品,其有着与卷烟类似的外观、烟雾、味道和感觉。电子烟产品采用对烟液进行雾化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可抽吸的烟雾。电子烟与真烟产品相比,优点在于其对用户的健康危害大幅度下降;并且电子烟大多结构简单、使用操作方便、体型小、外观精美且便于携带。
然而,现有电子烟的烟雾通道对烟液表现为浸润特性,烟液雾化后形成烟雾,烟雾通过烟雾通道进入用使用者中,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烟雾通道内由于烟雾冷凝形成的烟液量逐渐增加,小滴的烟液逐渐汇集成大液的烟液,对烟雾通道形成一定的阻塞作用,而且,烟液容易在气流的带动下进入使用者口中,影响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烟雾化组件及电子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烟雾化组件,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储液仓,所述储液仓用于存储烟液,所述壳体具有吸入口;下底座,所述下底座与壳体配合连接,所述下底座上设置有进气通道;雾化芯,所述雾化芯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雾化芯包括多孔体和设于多孔体上的发热体;所述多孔体包括吸液面和雾化面,所述吸液面与所述储液仓连通,所述发热体设于所述雾化面以对储液仓中的烟液进行加热雾化形成烟雾;所述雾化面与下底座之间形成雾化腔;所述壳体内设有烟雾通道,所述吸入口与所述雾化腔之间通过烟雾通道进行气体导通;所述烟雾通道的内表面、所述下底座的形成所述雾化腔的内侧表面以及所述壳体形成所述雾化腔的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设有疏液层,烟液在所述疏液层上的接触角大于或等于预设值。
其中,所述疏液层为真空镀膜层或涂覆层。
其中,所述疏液层为纳米二氧化硅层、纳米氧化钛层、纳米氧化锆层、纳米氧化铝层、纳米碳化钛层、纳米氮化钛层、纳米氧化镁、纳米氧化钽、纳米氧化铌、纳米氧化铝、纳米氟化钠层、纳米氟化镁层中的一种或几种。
其中,所述疏液层为多层结构,最内层为纳米二氧化硅层、纳米氧化钛层、纳米氧化锆层、纳米氧化铝层、纳米碳化钛层、纳米氮化钛层、纳米氧化镁层、纳米氧化钽层、纳米氧化铌层、纳米氧化铝层中的一种或几种;最外层为纳米氟化钠层、纳米氟化镁层中的一种或几种。
其中,所述烟雾通道包括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出气通道与所述吸入口连通,所述出气通道的内表面设有所述疏液层。
其中,所述多孔体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分别与出气通道以及雾化腔连通;电子烟雾化组件还包括:雾化芯密封件,所述雾化芯密封件与所述雾化芯密封连接,所述雾化芯密封件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雾化芯密封件套设在所述多孔体上,所述雾化芯密封件与壳体内壁之间过盈配合,所述雾化芯密封件与所述多孔体过盈配合;所述雾化芯密封件、多孔体以及壳体合围形成所述储液仓;所述雾化芯密封件上具有第一导液孔,所述吸液面通过所述第一导液孔与储液仓连通。
其中,所述雾化芯密封件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一管状结构,所述第一管状结构嵌插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壳体在所述出气通道的内端口处形成有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插接固定在所述第一管状结构内;所述烟雾通道还包括与所述出气通道连通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插接部裸露的内表面围成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内表面上设有所述疏液层。
其中,所述烟雾通道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管状结构裸露的内表面围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内表面设有所述疏液层。
其中,所述雾化芯密封件及所述雾化芯支撑在下底座上。
其中,电子烟雾化组件还包括:上盖以及雾化芯密封件,所述雾化芯密封件套设在所述多孔体上并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雾化芯密封件与上盖之间过盈配合,以及所述雾化芯密封件与所述多孔体之间过盈配合。
其中,所述上盖上形成有出气通孔,所述出气通孔与所述出气通道连通;电子烟雾化组件还包括:上盖密封件,所述上盖密封件位于容纳腔内,所述上盖密封件套设在所述上盖上,所述上盖密封件与所述壳体之间过盈配合,以及所述上盖密封件与上盖之间过盈配合;所述上盖密封件上形成有与所述出气通孔对应的第二管状结构,所述第二管状结构嵌插在所述出气通孔内;所述壳体在所述出气通孔的内端口处形成有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插接固定在所述第二管状结构内;所述烟雾通道还包括与所述出气通道连通的第三通道,所述第二插接部裸露的内表面围成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的内表面设有所述疏液层。
其中,所述烟雾通道还包括与所述第三通道连通的第四通道,所述出气通孔裸露的内表面围成所述第四通道,所述第四通道的内表面设有所述疏液层。
其中,所述烟雾通道还包括与所述第四通道连通的第五通道,所述雾化芯密封件裸露的内表面围成所述第五通道,所述第五通道的内表面设有所述疏液层。
其中,所述雾化芯密封件上具有第一导液孔,所述上盖及上盖密封件上具有第二导液孔,所述吸液面通过第一导液孔和第二导液孔与储液仓连通。
其中,所述上盖与下底座通过卡接连接,所述雾化芯密封件及雾化芯支撑在下底座上。
其中,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所述疏液层。
其中,所述预设值大于或者等于60度。
其中,所述疏液层的厚度为5nm~200nm。
其中,所述疏液层的厚度为15nm~50nm。
其中,所述进气通道包括轴向设置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靠近所述出气通道。
其中,所述第二进气口包括至少三个第二通孔,所述至少三个第二通孔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壳体内侧表面设置有支撑筋,所述支撑筋与所述下底座分别从所述雾化芯密封件的两侧对所述雾化芯密封件形成限位抵接。
其中,所述下底座上还设有吸油体,所述吸油体环绕设置在所述进气通道的外周设置,所述吸油体靠近所述出气通道的一端的端面低于所述第二进气口的端面。
其中,所述电子烟雾化组件还包括导电钉,所述导电钉穿设在所述下底座上;电连接件,所述电连接件具有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电连接件的第一段与发热体电连接,所述导电钉抵接在所述电连接件的第二段的靠近下底座的一侧,以将电连接件的第二段夹持在密封件与导电钉之间。
其中,所述多孔体为多孔陶瓷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烟,包括电源和上述的电子烟雾化组件。
综上所述,本申请通过在烟雾通道的内表面,和/或下底座的形成雾化腔的内侧表面,和/或壳体形成雾化腔的内表面设有疏液层,可以改变烟雾通道、下底座的形成雾化腔的内侧表面以及雾化腔的内表面对烟液的浸润特性,使得烟雾通道、下底座的形成雾化腔的内侧表面以及雾化腔的内表面对烟液的接触角较大,烟液滴难以长时间积留在烟雾通道、下底座的形成雾化腔的内侧表面以及雾化腔的内表面上,避免了烟液对烟雾通道的堵塞,避免了当用户吸烟时烟雾通道上的烟液吸入用户口中的情况,也避免了烟液对雾化腔的堵塞。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烟雾化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子烟雾化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烟,包括电源和电子烟雾化组件。如下将详细介绍电子烟雾化组件。
电子烟雾化组件包括:壳体10,位于壳体10内的储液仓13,储液仓13用于存储烟液,壳体10具有吸入口210;下底座30,下底座30与壳体10配合连接,下底座30上设置有进气通道12;雾化芯20,雾化芯20位于壳体10内,雾化芯20用于对储液仓13中的液体加热雾化,雾化芯20包括多孔体和设于多孔体上的发热体;多孔体包括吸液面和雾化面,吸液面与储液仓13连通,发热体设于雾化面以对储液仓13中的烟液进行加热雾化形成烟雾;雾化面与下底座30之间形成雾化腔14;壳体10内设有烟雾通道,吸入口210与雾化腔14之间通过烟雾通道进行气体导通;烟雾通道的内表面、下底座30的形成雾化腔14的内侧表面以及壳体10形成雾化腔14的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设有疏液层220,烟液在疏液层220上的接触角大于或等于预设值。
本申请中,通过在烟雾通道的内表面、下底座30的形成雾化腔14的内侧表面以及壳体10形成雾化腔14的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设有疏液层220,可以改变烟雾通道、下底座30的形成雾化腔14的内侧表面以及雾化腔14的内表面对烟液的浸润特性,使得烟雾通道、下底座30的形成雾化腔14的内侧表面以及雾化腔14的内表面对烟液的接触角较大,烟液滴难以长时间积留在烟雾通道、下底座30的形成雾化腔14的内侧表面以及雾化腔14的内表面上,避免了烟液对烟雾通道的堵塞,避免了当用户吸烟时烟雾通道上的烟液吸入用户口中的情况,也避免了烟液对雾化腔14的堵塞。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电子烟雾化组件还包括导电钉50,导电钉50穿设在下底座30上;电连接件110,电连接件110具有第一段和第二段,电连接件110的第一段与发热体电连接,电连接件110的第二段与导电钉50电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烟雾通道包括出气通道11,出气通道11设于壳体10上,出气通道11与吸入口210连通,出气通道11的内表面设有疏液层220。
本申请中,通过在出气通道11的内表面上设置疏液层220,可以改变出气通道11对烟液的浸润特性,使得出气通道11对烟液的接触角较大,烟液滴难以长时间积留在出气通道11的内表面上,会向下回流至雾化芯20上被重新加热雾化,避免了烟液对出气通道11的堵塞,也避免了当用户吸烟时出气通道11上的烟液吸入用户口中的情况。
如下,将介绍本申请的至少两种不同的电子烟雾化组件。
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壳体10可以呈上部基本封闭下部敞开的结构,下底座30可以插接固定在壳体10下部敞口的区域内。下底座30将壳体10的底部封住,从而在壳体10内构成基本封闭的容纳腔。下底座30上的进气通道12用于供空气进入壳体10内部,在实际应用中,空气从进气通道12进入壳体10内的雾化腔14、经过雾化芯20,最后通过出气通道11流出。导电钉50用于将雾化芯20与其它的供电器件形成电连接。电连接件110在发热体与导电钉50之间形成电连接关系,以使供电器件能够对发热体供电。
多孔体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20,第一通孔120分别与出气通道11以及雾化腔14连通。第一通孔120将出气通道11与雾化腔14连通。雾化腔14内的烟雾经第一通孔120进入出气通道11后被用户吸入。雾化腔14内的烟雾进入出气通道11的路径变短,提高了烟雾吸入的效率。例如,空气经进气通道12进入雾化腔14后,带着烟雾经第一通孔120进入出气通道11。
电子烟雾化组件还包括:雾化芯密封件130,所述雾化芯密封件130与所述雾化芯20密封连接,雾化芯密封件130位于壳体10内,雾化芯密封件130套设在多孔体的外缘形成密封,雾化芯密封件与壳体10内壁之间过盈配合,雾化芯密封件与多孔体过盈配合。雾化芯密封件130与雾化芯20两者组合形成一个整体结构,雾化芯密封件130可以与下底座30形成相对定位关系,并且雾化芯密封件130与壳体10的内表面形成挤压配合。这样,雾化芯20以及雾化芯密封件130能够固定在壳体10内。可以理解的是,雾化芯密封件及雾化芯20支撑在下底座30上。
多孔体、雾化芯密封件130以及壳体10合围形成储液仓13。雾化芯密封件130在壳体10的内壁与多孔体之间形成密封作用。多孔体对壳体10内的空间形成划分作用。如图1所示,位于壳体10内、雾化芯密封件130上方的区域可以作为储液仓13。雾化芯密封件130上具有第一导液孔,吸液面通过第一导液孔与储液仓13连通,即雾化芯密封件130上可以留有孔洞,以便储液仓13内的烟液与多孔体接触。储液仓13的烟液能够被多孔体吸入,进而使烟液流通至发热体处。发热体发热能够对烟液进行雾化。储液仓13内的液体为电子烟的烟液,液体经吸液面能够导入至多孔体内,进而流动到雾化面。发热体能够将雾化面上的液体雾化,以在雾化腔14内形成烟雾。
雾化芯密封件130上形成有与第一通孔120对应的第一管状结构140,第一管状结构140嵌插在第一通孔120内。为了提高对储液仓13的密封效果,降低液体外漏的风险,设计第一管状结构140以对第一通孔120起到一定程度的密封作用,将第一通孔120与储液仓13隔开。这样,储液仓13中的液体不易从第一通孔120处泄漏。第一管状结构140在第一通孔120与第一插接部150之间形成密封,以避免第一管状结构140与第一通孔120之间出现漏油的问题。
壳体10在出气通道11的内端口处形成有第一插接部150,第一插接部150插接固定在第一管状结构140内。将出气通道11的第一插接部150插接固定在第一管状结构140中,也能够提高雾化芯密封件130以及雾化芯20两者整体的固定、定位可靠性。通过上述插接配合关系,出气通道11直接通过第一管状结构140以及第一通孔120与雾化腔14连通。这种气路结构顺畅、弯折较少,有助于雾化后的气体向外流出,降低其冷却形成冷凝液滴的可能性。
所述壳体10在所述第一插接部150周围形成有台阶面;所述雾化芯密封件130上形成有密封沿,所述密封沿位于所述第一管状结构140的一端,所述密封沿盖在所述多孔体的吸液面上并且环绕在所述第一通孔120周围;所述台阶面与所述密封沿相抵。
烟雾通道还包括与出气通道11连通的第一通道230,第一插接部150裸露的内表面围成第一通道230,第一通道230的内表面上设有疏液层220。可以理解的是,烟雾流经第一通道230后,流经出气通道11。
本申请中,通过在第一通道230的内表面上设置疏液层220,可以改变第一通道230对烟液的浸润特性,使得第一通道230对烟液的接触角较大,烟液滴难以长时间积留在第一通道230的内表面上,会向下回流至雾化芯20上被重新加热雾化,避免了烟液对第一通道230的堵塞,也避免了当用户吸烟时第一通道230上的烟液吸入用户口中的情况。
烟雾通道还包括与第一通道230连通的第二通道240,第一管状结构裸露的内表面围成第二通道240,第二通道240的内表面设有疏液层220。可以理解的是,烟雾依次流经第二通道240、第一通道230以及出气通道11。在该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壳体内侧表面设置有支撑筋,所述支撑筋与所述下底座30分别从所述雾化芯密封件130的两侧对所述雾化芯密封件130形成限位抵接。
本申请中,通过在第二通道240的内表面上设置疏液层220,可以改变第二通道240对烟液的浸润特性,使得第二通道240对烟液的接触角较大,烟液滴难以长时间积留在第二通道240的内表面上,会向下回流至雾化芯20上被重新加热雾化,避免了烟液对第二通道240的堵塞,也避免了当用户吸烟时第二通道240上的烟液吸入用户口中的情况。
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
如图2所示,电子烟雾化组件还包括:上盖160与雾化芯密封件130,雾化芯密封件130套设在多孔体上并位于容纳腔内,雾化芯密封件130与上盖160之间过盈配合,以及雾化芯密封件130与多孔体之间过盈配合。雾化芯密封件130具有下液孔,多孔体的吸液面通过雾化芯密封件130上的下液孔与储液仓13连通,雾化芯密封件130对多孔体的边缘部分进行密封,防止储液仓13中的液体从除了吸液面以外的地方漏出,从而造成漏液或漏油。导电钉50穿设在下底座30上,导电钉50穿过下底座30与电连接件110的第二段电连接。导电钉50穿过下底座30,使的导电钉50的顶部伸出下底座30。导电钉50的顶部与雾化芯密封件130将电连接件110的第二段夹持,以使导电钉50与电连接件110形成稳定的电连接结构。导电钉50将电源与发热体导通,使得发热体发热以加热多孔体中吸收的液体,例如烟液,使得烟液被加热雾化形成气雾,经出气通道11导出被用户吸入。
上盖160上形成有出气通孔170,出气通孔170与出气通道11连通。可以理解的是,雾化腔14内的烟雾经出气通孔170进入出气通道11后被用户吸入。
电子烟雾化组件还包括:上盖密封件170,上盖密封件170位于容纳腔内,上盖密封件170套设在上盖160上,上盖密封件与壳体10之间过盈配合,以及上盖密封件170与上盖160之间过盈配合。上盖密封件170和上盖160上均具有导液孔;雾化芯密封件130套设在多孔体的外缘且位于容纳腔内。雾化芯密封件上具有第一导液孔,上盖及上盖密封件上具有第二导液孔,吸液面通过第一导液孔和第二导液孔与储液仓13连通。即雾化芯密封件130具有下液孔,多孔体的吸液面通过上盖密封件170、上盖160上的第二导液孔以及雾化芯密封件130上的第一导液孔与储液仓13连通,储液仓13中的液体例如烟液被传导至多孔体的吸液面,并经多孔体的毛细作用传导至多孔体的雾化面,经设置在雾化面上的发热体加热雾化形成烟雾;雾化面与下底座30之间形成雾化腔14,烟雾位于雾化腔14中,雾化腔14与下底座30上的进气通道12连通,用户在出气通道11的抽吸作用,带动外界空气从进气通道12进入雾化腔14中,携带雾化腔14的烟雾导出至出气通道11,供用户吸食。可以理解的是,上盖160与下底座30通过卡接连接,雾化芯密封件130及雾化芯20支撑在下底座30上。
上盖密封件170上形成有与出气通孔170对应的第二管状结构180,第二管状结构180嵌插在出气通孔170内;为了提高对储液仓13的密封效果,降低液体外漏的风险,设计第二管状结构180以对出气通孔170起到一定程度的密封作用,将出气通孔170与储液仓13隔开。这样,储液仓13中的液体不易从出气通孔170处泄漏。第二管状结构180在出气通孔170与第人插接部之间形成密封,以避免第二管状结构180与出气通孔170之间出现漏油的问题。
壳体10在出气通孔170的内端口处形成有第二插接部190,第二插接部190插接固定在第二管状结构180内。将出气通道11的第二插接部190插接固定在第二管状结构180中,也能够提高雾化芯密封件130以及雾化芯20两者整体的固定、定位可靠性。通过上述插接配合关系,出气通道11直接通过第二管状结构180以及出气通孔170与雾化腔14连通。这种气路结构顺畅、弯折较少,有助于雾化后的气体向外流出,降低其冷却形成冷凝液滴的可能性。
烟雾通道还包括与出气通道11连通的第三通道250,第二插接部190裸露的内表面围成第三通道250,第三通道250的内表面设有疏液层220。可以理解的是,烟雾依次流经第三通道250与出气通道11。
本申请中,通过在第三通道250的内表面上设置疏液层220,可以改变第三通道250对烟液的浸润特性,使得第三通道250对烟液的接触角较大,烟液滴难以长时间积留在第三通道250的内表面上,会向下回流至雾化芯20上被重新加热雾化,避免了烟液对第三通道250的堵塞,也避免了当用户吸烟时第三通道250上的烟液吸入用户口中的情况。
烟雾通道还包括与第三通道250连通的第四通道260,出气通孔裸露的内表面围成第四通道260,第四通道260的内表面设有疏液层220。可以理解的是,烟雾依次流经第四通道260、第三通道250以及出气通道11。
本申请中,通过在第四通道260的内表面上设置疏液层220,可以改变第四通道260对烟液的浸润特性,使得第四通道260对烟液的接触角较大,烟液滴难以长时间积留在第四通道260的内表面上,会向下回流至雾化芯20上被重新加热雾化,避免了烟液对第四通道260的堵塞,也避免了当用户吸烟时第四通道260上的烟液吸入用户口中的情况。
烟雾通道还包括与第四通道260连通的第五通道270,雾化芯密封件裸露的内表面围成第五通道270,第五通道270的内表面设有疏液层220。可以理解的是,烟雾依次流经第五通道270、第四通道260、第三通道250以及出气通道11。
本申请中,通过在第五通道270的内表面上设置疏液层220,可以改变第五通道270对烟液的浸润特性,使得第五通道270对烟液的接触角较大,烟液滴难以长时间积留在第五通道270的内表面上,会向下回流至雾化芯20上被重新加热雾化,避免了烟液对第五通道270的堵塞,也避免了当用户吸烟时第五通道270上的烟液吸入用户口中的情况。
电子烟雾化组件还包括设于雾化芯20与上盖160之间的透气阻油件90,透气阻油件90能够阻止液体通过而允许空气通过,透气阻油件90可以为无纺布或吸油棉。由于透气阻油件90能够允许空气通过而阻止液体通过,一方面能够保证储液仓13与外界的气压平衡,使得储液仓13中的液体被顺利导至多孔体吸液面,保证雾化效率,一方面还能阻止储液仓13中的液体流出,防止漏油。
如下介绍的结构对于本申请的上述第一种电子烟雾化组件和第二种电子烟雾化组件均适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0的外表面设置有疏液层220,通过在壳体10的外表面设置疏液层220,可以改变壳体10外表面的浸润特性,可以使得壳体10外表面对口腔唾液以及清洗液的接触角较大,使得电子烟雾化组件与使用者接触区域更安全卫生,易于使用。
在一个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壳体10的靠近吸入口210部位的外表面设置有疏液层220。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进气通道12包括轴向设置的第一进气口121和第二进气口122,第二进气口122靠近出气通道11。其中轴向是指沿吸液面到雾化面的延伸方向,即第二进气口122靠近出气通道11,第一进气口121位于第二进气口122的下方,也及第二进气口122位于出气通道11和第一进气口121之间。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进气口122包括至少三个第二通孔,至少三个第二通孔间隔设置。外界空气通过第一进气口121进入,后通过第二进气口122进入雾化腔14。通过在第二进气口122设置至少三个第二通孔,可以对进入进气通道12内的气流进行分流,气流流动的轨迹不会发生明显改变,气流不会产生涡流,或者基本不会产生涡流,气流可以以一个较为缓和的状态进行流动,减小碰撞振动,从而降低噪音。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下底座30上还设有吸油体60,吸油体60环绕设置在进气通道12的外周设置,吸油体60靠近出气通道11的一端的端面低于第二进气口122的端面。吸油体60靠近出气通道11的端面低于第二进气口122所在一侧的端面,这样使吸油体60上的液体不会从第二进气口122流入进气通道12中,避免了从进气通道12漏油的问题。也就是说,经发热体加热形成的烟雾遇雾化腔14中的冷空气易冷却形成烟液,通过在下底座30的出气通道11周围设置吸液体,且吸液体靠近出气通道11的一端的端面低于第二进气口122的端面,该吸液体能够吸收经冷凝形成的烟液,且该烟液不会总进气通道12漏出,防止了漏油。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预设值大于或者等于60度。可以理解的是,未经处理的表面对烟液接触角约为30度,小滴的烟液容易逐渐汇集成大液的烟液。本申请中,任一的疏液层220对烟液的接触角大于或者等于60度,这使得小滴的烟液难以汇集成大液的烟液,用户体验较好。本申请中,疏液层220对烟液的接触角可达90度,甚至可以超过90度。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疏液层220为真空镀膜层或涂覆层。可以理解的是,疏液层220的形成方式可以为真空镀膜和涂覆等方式。真空镀膜方式可以是真空蒸发镀、真空溅射镀和真空离子镀等。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疏液层220为纳米二氧化硅层、纳米氧化钛层、纳米氧化锆层、纳米氧化铝层、纳米碳化钛层、纳米氮化钛层、纳米氧化镁、纳米氧化钽、纳米氧化铌、纳米氧化铝、纳米氟化钠层、纳米氟化镁层中的一种或几种。上述材质的疏液层220均可以使得疏液层220对烟液的接触角较大。疏液层220耐温大于120度,且耐烟液腐蚀。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疏液层220为多层结构,最内层为纳米二氧化硅层、纳米氧化钛层、纳米氧化锆层、纳米氧化铝层、纳米碳化钛层、纳米氮化钛层、纳米氧化镁层、纳米氧化钽层、纳米氧化铌层、纳米氧化铝层中的一种或几种;最外层为纳米氟化钠层、纳米氟化镁层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疏液层220为两层结构,内层为纳米二氧化硅层,外层为纳米氟化钠层。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疏液层220的厚度为5nm~200nm。或者,疏液层220的厚度为15nm~50nm。可以理解的是,若是采用真空镀膜方式形成的膜厚范围为5nm~200nm,根据所镀材料及针对烟液的非浸润特性进行合理优选;可选实施范围为15~50nm。若采用涂覆的方式实施,使用安全稳定的含氟类化合物的液态材料,涂覆烘干后的厚度在10~50nm。上述厚度的疏液层220便于形成,且具有较好的疏液效果,疏液层220对烟液的接触角较大。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多孔体为多孔陶瓷体。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26)

1.一种电子烟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位于壳体内的储液仓,所述储液仓用于存储烟液,所述壳体具有吸入口;
下底座,所述下底座与壳体配合连接,所述下底座上设置有进气通道;
雾化芯,所述雾化芯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雾化芯包括多孔体和设于多孔体上的发热体;所述多孔体包括吸液面和雾化面,所述吸液面与所述储液仓连通,所述发热体设于所述雾化面以对储液仓中的烟液进行加热雾化形成烟雾;所述雾化面与下底座之间形成雾化腔;
所述壳体内设有烟雾通道,所述吸入口与所述雾化腔之间通过烟雾通道进行气体导通;所述烟雾通道的内表面、所述下底座的形成所述雾化腔的内侧表面以及所述壳体形成所述雾化腔的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疏液层,烟液在所述疏液层上的接触角大于或等于预设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烟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液层为真空镀膜层或涂覆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烟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液层为纳米二氧化硅层、纳米氧化钛层、纳米氧化锆层、纳米氧化铝层、纳米碳化钛层、纳米氮化钛层、纳米氧化镁层、纳米氧化钽层、纳米氧化铌层、纳米氧化铝层、纳米氟化钠层、纳米氟化镁层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烟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液层为多层结构,最内层为纳米二氧化硅层、纳米氧化钛层、纳米氧化锆层、纳米氧化铝层、纳米碳化钛层、纳米氮化钛层、纳米氧化镁层、纳米氧化钽层、纳米氧化铌层、纳米氧化铝层中的一种或几种,最外层为纳米氟化钠层、纳米氟化镁层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烟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通道包括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出气通道与所述吸入口连通,所述出气通道的内表面设有所述疏液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烟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体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分别与出气通道以及雾化腔连通;
电子烟雾化组件还包括:雾化芯密封件,所述雾化芯密封件与所述雾化芯密封连接,所述雾化芯密封件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雾化芯密封件套设在所述多孔体上,所述雾化芯密封件与壳体内壁之间过盈配合,所述雾化芯密封件与所述多孔体过盈配合;
所述雾化芯密封件、多孔体以及壳体合围形成所述储液仓;
所述雾化芯密封件上具有第一导液孔,所述吸液面通过所述第一导液孔与储液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烟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密封件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一管状结构,所述第一管状结构嵌插在所述第一通孔内;
所述壳体在所述出气通道的内端口处形成有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插接固定在所述第一管状结构内;
所述烟雾通道还包括与所述出气通道连通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插接部裸露的内表面围成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内表面上设有所述疏液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烟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通道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管状结构裸露的内表面围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内表面设有所述疏液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烟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密封件及所述雾化芯支撑在下底座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烟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电子烟雾化组件还包括:上盖以及雾化芯密封件,所述雾化芯密封件套设在所述多孔体上并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雾化芯密封件与上盖之间过盈配合,以及所述雾化芯密封件与所述多孔体之间过盈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烟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上形成有出气通孔,所述出气通孔与所述出气通道连通;
电子烟雾化组件还包括:上盖密封件,所述上盖密封件位于容纳腔内,所述上盖密封件套设在所述上盖上,所述上盖密封件与所述壳体之间过盈配合,以及所述上盖密封件与上盖之间过盈配合;
所述上盖密封件上形成有与所述出气通孔对应的第二管状结构,所述第二管状结构嵌插在所述出气通孔内;
所述壳体在所述出气通孔的内端口处形成有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插接固定在所述第二管状结构内;
所述烟雾通道还包括与所述出气通道连通的第三通道,所述第二插接部裸露的内表面围成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的内表面设有所述疏液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烟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通道还包括与所述第三通道连通的第四通道,所述出气通孔裸露的内表面围成所述第四通道,所述第四通道的内表面设有所述疏液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烟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通道还包括与所述第四通道连通的第五通道,所述雾化芯密封件裸露的内表面围成所述第五通道,所述第五通道的内表面设有所述疏液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烟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密封件上具有第一导液孔,所述上盖及上盖密封件上具有第二导液孔,所述吸液面通过第一导液孔和第二导液孔与储液仓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0-14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烟雾化组件,所述上盖与下底座通过卡接连接,所述雾化芯密封件及雾化芯支撑在下底座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烟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所述疏液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烟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值大于或者等于60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烟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液层的厚度为5nm~200nm。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烟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液层的厚度为15nm~50nm。
2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烟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包括轴向设置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靠近所述出气通道。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烟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气口包括至少三个第二通孔,所述至少三个第二通孔间隔设置。
2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烟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侧表面设置有支撑筋,所述支撑筋与所述下底座分别从所述雾化芯密封件的两侧对所述雾化芯密封件形成限位抵接。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子烟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座上还设有吸油体,所述吸油体环绕设置在所述进气通道的外周设置,所述吸油体靠近所述出气通道的一端的端面低于所述第二进气口的端面。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烟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烟雾化组件还包括导电钉,所述导电钉穿设在所述下底座上;
电连接件,所述电连接件具有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电连接件的第一段与发热体电连接,所述导电钉抵接在所述电连接件的第二段的靠近下底座的一侧,以将电连接件的第二段夹持在密封件与导电钉之间。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烟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体为多孔陶瓷基体。
26.一种电子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和如权利要求1-25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烟雾化组件。
CN202121815074.2U 2021-08-03 2021-08-03 电子烟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Active CN2157755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15074.2U CN215775525U (zh) 2021-08-03 2021-08-03 电子烟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15074.2U CN215775525U (zh) 2021-08-03 2021-08-03 电子烟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75525U true CN215775525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28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15074.2U Active CN215775525U (zh) 2021-08-03 2021-08-03 电子烟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755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65274A1 (zh) * 2022-03-03 2023-09-07 比亚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和具有其的电子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65274A1 (zh) * 2022-03-03 2023-09-07 比亚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和具有其的电子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87020B1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CN109330029B (zh) 电子烟雾化器
WO2020151376A1 (zh) 具有双气道的电子烟
CN215075542U (zh) 电子烟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6701658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1109663A (zh) 电子烟及其雾化器
CN216701628U (zh) 电子烟雾化装置以及电子烟
CN216292995U (zh) 电子烟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CN215775525U (zh) 电子烟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WO2023045473A1 (zh) 电子烟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6961539U (zh) 用于电子烟的烟弹和电子烟
WO2021248334A1 (zh) 液体回收利用雾化装置
CN114158774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CN214509399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其雾化组件
CN217429266U (zh)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6293059U (zh) 电子烟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6821778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7523946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CN216961537U (zh) 电子烟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WO2023279573A1 (zh) 电子烟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CN114158773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CN219330710U (zh) 一种防漏液的气雾发生装置
CN218737200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457306U (zh) 防漏液的电子雾化装置
CN217218201U (zh)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