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21976U - 折叠支架 - Google Patents

折叠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21976U
CN215721976U CN202122190468.XU CN202122190468U CN215721976U CN 215721976 U CN215721976 U CN 215721976U CN 202122190468 U CN202122190468 U CN 202122190468U CN 215721976 U CN215721976 U CN 2157219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anel
bottom plate
bracke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9046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Shengwu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sole proprietorship)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219046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219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219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219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支架,包括两个镜像设置的承重部和设置于两个承重部之间的收折连接机构,两个所述承重部通过收折连接机构连接,所述承重部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包括面板和底板,所述面板和底板平行设置,且所述面板和底板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外侧边开有若干第一限位卡槽,所述第三支架自由端设置有插块。本技术方案可以通过收折连接机构调节两个承重部之间的间距,实现调节两个承重部之间的距离,进而对整体结构的宽度进行调节且能够以插块与不同位置的第一限位卡槽卡接以调节三角形结构的高度,以调节第一支架的倾斜度。

Description

折叠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笔记本电脑支架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折叠支架。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作为常用的随身办公娱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采用支撑底座对其进行支撑,以调节其角度以及增加其底部空间利于热量散失,目前市面上的支撑底座不具有折叠功能,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为此发明人针对其缺陷设计了一种可折叠的支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折叠支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折叠支架,包括两个镜像设置的承重部和设置于两个承重部之间的收折连接机构,两个所述承重部通过收折连接机构连接,所述承重部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包括面板和底板,所述面板和底板平行设置,且所述面板和底板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外侧边开有若干第一限位卡槽,所述第三支架自由端设置有插块。
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二支架两侧边均开有第二限位卡槽,所述第三支架内侧边开有第三限位卡槽;
还包括承重带,所述承重带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块。
进一步限定,所述面板远离第二支架一端开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内设置有翻板,所述翻板一端设置有横向插销,且能够以横向插销为转动支点进行转动使另一端翻出条形孔外。
进一步限定,所述收折连接机构包括中心板,所述中心板上端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转动连接板,下端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转动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一转动连接板一端分别与中心板上端两侧转动连接,另一端伸入面板和底板靠第二支架一端之间,且与面板和底板通过销轴配合转动连接;
两个所述第二转动连接板一端分别与中心板下端两侧转动连接,另一端伸入面板和底板中部之间,且与面板和底板通过销轴配合转动连接。
进一步限定,所述中心板位于第一转动连接板和第二转动连接板的下方,且所述底板远离第二支架半部内侧开有用于容纳中心板的容纳槽。
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二支架为拱桥形结构。
进一步限定,所述承重带为弹性带。
进一步限定,所述面板表面设置有防滑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两个承重部通过收折连接机构连接,可以通过收折连接机构调节两个承重部之间的间距,实现调节两个承重部之间的距离,进而对整体结构的宽度进行调节,承重部由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依次铰接构成三关节结构,通过以铰接点为支点转动,将第三支架端部的插块与第一限位卡槽配合卡接,使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整体以及第一支架一部分构成三角形结构,且以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的铰接点和第一支架远离第二支架的端部作为放置支撑点,此时面板将作为笔记本电脑的放置面,且能够以插块与不同位置的第一限位卡槽卡接以调节三角形结构的高度,以调节第一支架的倾斜度;
通过在所述第二支架两侧边均开有第二限位卡槽,所述第三支架内侧边开有第三限位卡槽,每个承重部可以配置两条承重带,其中一条承重带一端与第一限位卡槽卡接,另一端与位于外侧的一个第二限位卡槽卡接,另一条承重带一端与位于内侧的第二限位卡槽卡接,另一端与第三限位卡槽卡接,两条承重带构成交叉结构,分别位于两个承重部上的承重带以交叉点作为受力点,此时以第二支架为放置底座,将笔记本电脑收折之后插入第一支架和第三支架之间且笔记本电脑底部将坐落于两个承重带的交叉点位置,两个承重带受笔记本电脑重力压迫将向下凹陷,且拉动第一支架和三支架的上端向内收拢将笔记本电脑夹持固定,构成可以用于收折之后笔记本电脑的放置底座,且面板和底板之间具有的空隙可以用于承重带的收纳存放;
翻板可翻出条形孔外,其将构成用于对笔记本电脑下边缘的滑动阻挡结构,放置笔记本电脑滑落;
中心板通过两侧的第一转动连接板和第二转动连接板于两个第一支架构成两个平行四边形结构,当保持第一支架固定将中心板向上推动时即可实现伸展,反之中心板向下推动时即可实现收拢;
设置于底板上的容纳槽可以用于中心板两侧的收纳,减小收折之后的整体结构体积;
拱桥形结构在第二支架作为放置底座时具有较好的力分摊效果;
承重带可以为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材质制成;
于面板的表面设置防滑层,防滑层可以为磨砂表面或粘贴柔性橡胶膜等以提高面板表面的摩擦系数,能够有效防止笔记本电脑在面板上滑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收折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第三支架3、面板4、底板5、第一限位卡槽6、插块7、条形孔8、翻板9、中心板10、第一转动连接板11、第二转动连接板12、容纳槽13、第二限位卡槽14、第三限位卡槽15、承重带16、限位块1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折叠支架,包括两个镜像设置的承重部和设置于两个承重部之间的收折连接机构,两个所述承重部通过收折连接机构连接,所述承重部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和第三支架3,所述第一支架1包括面板4和底板5,所述面板4和底板5平行设置,且所述面板4和底板5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5外侧边开有若干第一限位卡槽6,所述第三支架3自由端设置有插块7。
所述面板4远离第二支架2一端开有条形孔8,所述条形孔8内设置有翻板9,所述翻板9一端设置有横向插销,且能够以横向插销为转动支点进行转动使另一端翻出条形孔8外。
所述收折连接机构包括中心板10,所述中心板10上端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转动连接板11,下端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转动连接板12,两个所述第一转动连接板11一端分别与中心板10上端两侧转动连接,另一端伸入面板4和底板5靠第二支架2一端之间,且与面板4和底板5通过销轴配合转动连接;
两个所述第二转动连接板12一端分别与中心板10下端两侧转动连接,另一端伸入面板4和底板5中部之间,且与面板4和底板5通过销轴配合转动连接。
所述中心板10位于第一转动连接板11和第二转动连接板12的下方,且所述底板5远离第二支架2半部内侧开有用于容纳中心板10的容纳槽13。
所述面板4表面设置有防滑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两个承重部通过收折连接机构连接,可以通过收折连接机构调节两个承重部之间的间距,实现调节两个承重部之间的距离,进而对整体结构的宽度进行调节,承重部由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和第三支架3依次铰接构成三关节结构,通过以铰接点为支点转动,将第三支架3端部的插块7与第一限位卡槽6配合卡接,使第二支架2和第三支架3整体以及第一支架1一部分构成三角形结构,且以第二支架2和第三支架3的铰接点和第一支架1远离第二支架2的端部作为放置支撑点,此时面板4将作为笔记本电脑的放置面,且能够以插块7与不同位置的第一限位卡槽6卡接以调节三角形结构的高度,以调节第一支架1的倾斜度;
翻板9可翻出条形孔8外,其将构成用于对笔记本电脑下边缘的滑动阻挡结构,放置笔记本电脑滑落;
中心板10通过两侧的第一转动连接板11和第二转动连接板12于两个第一支架1构成两个平行四边形结构,当保持第一支架1固定将中心板10向上推动时即可实现伸展,反之中心板10向下推动时即可实现收拢;
设置于底板5上的容纳槽13可以用于中心板10两侧的收纳,减小收折之后的整体结构体积;
于面板4的表面设置防滑层,防滑层可以为磨砂表面或粘贴柔性橡胶膜等以提高面板4表面的摩擦系数,能够有效防止笔记本电脑在面板4上滑动。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二支架2两侧边均开有第二限位卡槽14,所述第三支架3内侧边开有第三限位卡槽15;
还包括承重带16,所述承重带16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块17;
所述第二支架2为拱桥形结构。
所述承重带16为弹性带。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第二支架2两侧边均开有第二限位卡槽14,所述第三支架3内侧边开有第三限位卡槽15,每个承重部可以配置两条承重带16,其中一条承重带16一端与第一限位卡槽6卡接,另一端与位于外侧的一个第二限位卡槽14卡接,另一条承重带16一端与位于内侧的第二限位卡槽14卡接,另一端与第三限位卡槽15卡接,两条承重带16构成交叉结构,分别位于两个承重部上的承重带16以交叉点作为受力点,此时以第二支架2为放置底座,将笔记本电脑收折之后插入第一支架1和第三支架3之间且笔记本电脑底部将坐落于两个承重带16的交叉点位置,两个承重带16受笔记本电脑重力压迫将向下凹陷,且拉动第一支架1和三支架的上端向内收拢将笔记本电脑夹持固定,构成可以用于收折之后笔记本电脑的放置底座,且面板4和底板5之间具有的空隙可以用于承重带16的收纳存放;
拱桥形结构在第二支架2作为放置底座时具有较好的力分摊效果;
承重带16可以为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材质制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折叠支架,包括两个镜像设置的承重部和设置于两个承重部之间的收折连接机构,两个所述承重部通过收折连接机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部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包括面板和底板,所述面板和底板平行设置,且所述面板和底板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外侧边开有若干第一限位卡槽,所述第三支架自由端设置有插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两侧边均开有第二限位卡槽,所述第三支架内侧边开有第三限位卡槽;
还包括承重带,所述承重带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远离第二支架一端开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内设置有翻板,所述翻板一端设置有横向插销,且能够以横向插销为转动支点进行转动使另一端翻出条形孔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折连接机构包括中心板,所述中心板上端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转动连接板,下端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转动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一转动连接板一端分别与中心板上端两侧转动连接,另一端伸入面板和底板靠第二支架一端之间,且与面板和底板通过销轴配合转动连接;
两个所述第二转动连接板一端分别与中心板下端两侧转动连接,另一端伸入面板和底板中部之间,且与面板和底板通过销轴配合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板位于第一转动连接板和第二转动连接板的下方,且所述底板远离第二支架半部内侧开有用于容纳中心板的容纳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为拱桥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带为弹性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表面设置有防滑层。
CN202122190468.XU 2021-09-10 2021-09-10 折叠支架 Active CN2157219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90468.XU CN215721976U (zh) 2021-09-10 2021-09-10 折叠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90468.XU CN215721976U (zh) 2021-09-10 2021-09-10 折叠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21976U true CN215721976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19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90468.XU Active CN215721976U (zh) 2021-09-10 2021-09-10 折叠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219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61995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stand
US7255317B2 (en) Adjustable support structure for a panel computer
GB2448569A (en) Portable and adjustable stand for laptop computers or other devices
CN206838156U (zh) 一种医用离心机试管架
GB2408202A (en) Pivotable fold flat support stand for a tablet PC
CN211065772U (zh) 一种便携式职业教育用挂图架
CN215721976U (zh) 折叠支架
KR200437092Y1 (ko) 연결독서대
CN210462350U (zh) 一种双支撑折叠式支撑架
CN218996196U (zh) 一种适用于双语教学的展示板
CN110260107A (zh)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式辅助教学装置及使用方法
KR200455787Y1 (ko) 노트북 거치대 겸용 독서대
CN210372730U (zh) 便携式平板电脑支架
CN211910897U (zh) 一种油画画板固定架
CN211730796U (zh) 一种英语教案夹
CN211694222U (zh) 一种英语学习机支架
CN212185657U (zh) 一种新型便携式折叠阅读支架
CN218728442U (zh) 一种tft液晶玻璃缺陷检测设备
CN202222722U (zh) 一种阅读报架
CN215076314U (zh) 语文教学读书架
CN110884292A (zh) 一种便捷调节的美术教学用手拿画板架
CN216078966U (zh) 一种两式笔记本用便携手机支架
KR102213298B1 (ko) 도서 및 휴대 컴퓨터용 다기능 거치대
CN115778093B (zh) 一种便于学生户外写生用的画板架
CN213587715U (zh) 一种初中语文阅读用辅助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50529

Address after: 402100 Chongqing City Yongchuan District Zhongshan Road Street Xinglonghu Second Branch Road No. 1 Building 4 22nd Floor No. 15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Shengwu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sole proprietorship)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400000 Chongqing City Yongchuan District Xuanhua West Road 415.NO Dongke Lanqiao Shengfei 18-2-2

Patentee before: Xiao Xiong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