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99537U - 浮动夹持机构和卡钳合装设备 - Google Patents

浮动夹持机构和卡钳合装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99537U
CN215699537U CN202121461341.0U CN202121461341U CN215699537U CN 215699537 U CN215699537 U CN 215699537U CN 202121461341 U CN202121461341 U CN 202121461341U CN 215699537 U CN215699537 U CN 2156995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rotation fork
pin
fork
flo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6134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f Automotive Systems Wu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f Automotive Systems Wu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f Automotive Systems Wu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f Automotive Systems Wu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6134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995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995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995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动卡钳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浮动夹持机构和卡钳合装设备。浮动夹持机构包括用于夹持的防转叉,还包括:安装座,具有形成U型槽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防转叉部分地伸入U型槽;插销,沿垂直于防转叉的延伸方向的水平方向穿过第一侧板和防转叉,插入第二侧板中;第一弹簧销,沿水平方向穿过述第二侧板的通孔,抵顶防转叉,防转叉具有紧贴第一侧板的第一状态和沿水平方向向第二侧板摆动的第二状态。本实用新型通过弹簧销提供防转叉找正功能,使防转叉在除前进方向外的其他方向实现根据对位需求合适浮动,解决由于防转叉对位不准而引起的装配质量问题和设备零件损坏问题。

Description

浮动夹持机构和卡钳合装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动卡钳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浮动夹持机构和卡钳合装设备。
背景技术
制动卡钳是汽车制动系统的重要部件,包括固定式卡钳和浮动式卡钳。浮动式卡钳的制动原理是:钳体能在与支架配合的导杆上自由滑动,制动时活塞向外伸出,内侧摩擦片先接触制动盘,然后钳体向内浮动,外侧摩擦片也接触制动盘产生制动力矩。
浮动式卡钳的装配利用固定式合装机构完成。固定式合装机构先利用防转叉夹持支架的导杆,再利用拧紧枪将导杆与钳体拧紧,实现钳体与支架的合装。但固定式合装机构存在如下问题:
防转叉一旦前进到夹持住导杆的位置后就无法再运动,常发生防转叉与导杆之间对位不准的问题,无法很好地固定住导杆;且由于防转叉与导杆之间对位不准,导致导杆在支架的导杆孔中被憋住,造成装配滑移力偏大,装配完成的钳体无法前后浮动,造成摩擦片偏磨。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合装机构,以解决制动卡钳,尤其是浮动式卡钳的装配过程中,由于防转叉对位不准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实用新型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浮动夹持机构和卡钳合装设备,通过弹簧销提供防转叉找正功能,使防转叉在除前进方向外的其他方向实现根据对位需求合适浮动,解决由于防转叉对位不准而引起的装配质量问题和设备零件损坏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浮动夹持机构,包括用于夹持的防转叉,还包括:安装座,具有形成U型槽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防转叉部分地伸入所述U型槽;插销,沿垂直于所述防转叉的延伸方向的水平方向穿过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防转叉,插入所述第二侧板中;第一弹簧销,沿所述水平方向穿过所述第二侧板的通孔,抵顶所述防转叉,所述防转叉具有紧贴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一状态和沿所述水平方向向所述第二侧板摆动的第二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孔为二阶通孔,所述二阶通孔的小孔面向所述防转叉,所述第一弹簧销包括:T型销,所述T型销的销盖设于所述二阶通孔的大孔中并被所述小孔限位,所述T型销的销杆穿过所述小孔并抵顶所述防转叉;第一弹簧,设于所述大孔中并压缩于所述销盖和一侧盖板之间,所述侧盖板固定于所述第二侧板的远离所述防转叉的外侧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U型槽的沿所述水平方向的槽距大于所述防转叉的沿所述水平方向的厚度,所述槽距与所述厚度之差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一弹簧的压缩余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销杆抵顶所述防转叉的端面为球面;所述侧盖板与第二侧板的外侧面螺接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簧销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一弹簧销分别设于所述第二侧板的四个角部;所述插销的数量为一个,所述插销远离所述防转叉的用于夹持的夹持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浮动夹持机构还包括:两盖板,分别盖设于所述U型槽的上端面和下端面;第二弹簧销,沿垂直于所述延伸方向的竖直方向穿过所述盖板,伸入所述第一侧板或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一状态下两所述盖板压紧所述防转叉,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防转叉还能沿所述竖直方向摆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盖板设有分别对应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两个凹槽,每个所述凹槽的底端开设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弹簧销包括:螺栓,所述螺栓的螺帽部分地设于所述凹槽中,所述螺栓的螺杆自所述第二通孔伸入并螺紧于所述第一侧板或所述第二侧板中;第二弹簧,套接于所述螺杆位于所述凹槽中的部分,并压缩于所述螺帽与所述凹槽的底端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螺帽紧贴所述凹槽的侧壁,所述第二弹簧具有预设的压缩余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销包括:销体,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防转叉和所述第二侧板间隙配合;限位齿,设于所述销体伸入所述第二侧板的端部,所述限位齿卡紧所述第二侧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卡钳合装设备,用于合装浮动式卡钳的钳体和支架,所述卡钳合装设备包括:承载机构,用于支承所述钳体和所述支架,所述支架具有两根沿所述水平方向延伸的导杆,所述导杆与所述钳体之间预拧紧有螺钉;一对如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浮动夹持机构,设于所述承载机构的沿所述延伸方向的两侧,所述安装座安装于具有沿所述延伸方向的推动行程的气缸,所述防转叉用于夹持所述导杆;一对拧紧枪,沿所述水平方向分别与两根所述导杆相对设置,所述拧紧枪用于拧紧所述螺钉。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实用新型通过弹簧销提供防转叉找正功能,使防转叉在除前进方向外的其他方向实现根据对位需求合适浮动,能够避免卡钳合装过程中由于防转叉对位不准而导致的无法固定住导杆、造成叉伤导杆和合装失败等装配问题;合装过程中随着拧紧力的施加导杆能够带动防转叉合适浮动,避免由于导杆没有活动空间而被憋住、引起装车后卡钳摩擦片偏磨等质量问题,同时可以改善合装设备的零件损坏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浮动夹持机构的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浮动夹持机构的第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浮动夹持机构的第二视角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沿图3中A-A’剖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沿图3中B-B’剖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卡钳合装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 浮动夹持机构
11 防转叉
111 夹持端
2 安装座
21 第一侧板
22 第二侧板
220 通孔
221 侧盖板
222 固定螺栓
3 插销
31 销体
32 限位齿
41 第一弹簧销
411 T型销
411a 销盖
411b 销杆
412 第一弹簧
51 盖板
510 凹槽
511 第二通孔
52 第二弹簧销
521 螺栓
521a 螺帽
521b 螺杆
522 第二弹簧
61 承载机构
611 钳体
612 支架
610 导杆
7 气缸
8 拧紧枪
X 延伸方向
Y 水平方向
Z 竖直方向
L U型槽的槽距
W 防转叉的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具体描述时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示出浮动夹持机构的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图2示出浮动夹持机构的第二视角的立体结构,图3示出浮动夹持机构的第二视角的平面结构,图4示出沿图3中A-A’剖线的剖面结构,图5示出沿图3中B-B’剖线的剖面结构。第一视角是指第一侧板21一侧的视角,第二视角是指第二侧板22一侧的视角,图3示出的平面结构隐去了侧盖板221和固定螺栓222。结合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浮动夹持机构包括用于夹持的防转叉11,还包括:
安装座2,具有形成U型槽的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防转叉11部分地伸入U型槽。安装座2用于将浮动夹持机构装配至卡钳合装设备的气缸,将在下文中结合卡钳合装设备具体说明。防转叉11具有用于夹持支架的导杆的夹持端111,防转叉11的远离夹持端111的一端伸入U型槽中,防转叉11可用于夹持15mm和17mm两种规格的导杆。
插销3,沿垂直于防转叉11的延伸方向X的水平方向Y穿过第一侧板21和防转叉11,插入第二侧板22中。本实施例中将延伸方向X定义为前后方向,则水平方向Y为左右方向,浮动夹持机构能在气缸的作用下前后运动,插销3对防转叉11起到基本的支承作用。
第一弹簧销41,沿水平方向Y穿过第二侧板22的通孔220,抵顶防转叉11,防转叉11具有紧贴第一侧板21的第一状态和能沿水平方向Y向第二侧板22摆动的第二状态。第一状态是防转叉11处于非夹持状态的自然状态,第一状态可参见图4和图5所示,防转叉11至少在第一弹簧销41的作用下紧贴第一侧板21。第二状态是防转叉11的夹持端111夹持导杆的夹持状态,第二状态下防转叉11与导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力,防转叉11至少能通过推动第一弹簧销41沿水平方向Y向第二侧板22摆动,实现水平方向Y的浮动找正。
上述的浮动夹持机构能够通过第一弹簧销41提供防转叉11的找正功能,使防转叉11在除前进方向,即延伸方向X外的其他方向,即水平方向Y实现根据对位需求合适浮动,能够避免卡钳合装过程中由于防转叉11对位不准而导致的无法固定住导杆、造成叉伤导杆和合装失败等装配问题;且在合装过程中随着导杆与钳体的拧紧力的施加,导杆能够带动防转叉11合适浮动,避免由于导杆没有活动空间而被憋住、引起装车后卡钳摩擦片偏磨等质量问题,同时可以改善合装设备的零件损坏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插销3包括:销体31,与第一侧板21、防转叉11和第二侧板22间隙配合;限位齿32,设于销体31伸入第二侧板22的端部,限位齿32卡紧第二侧板22。插销3能对防转叉11起到基本的支承作用,并允许防转叉11的轻微浮动。
插销3可设置一个或多个。本实施例中插销3的数量为一个,并远离防转叉11的用于夹持的夹持端111,以确保防转叉11能在外力作用下适量浮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侧板22的通孔220为二阶通孔,图4中采用加粗虚线示意出一个二阶通孔。二阶通孔的小孔面向防转叉11,第一弹簧销41具体包括:T型销411,T型销411的销盖411a设于二阶通孔的大孔中并被小孔限位,也即销盖411a的径向尺寸大于小孔的孔径,T型销411的销杆411b穿过小孔并抵顶防转叉11;第一弹簧412,设于大孔中并压缩于销盖411a和一侧盖板221之间,侧盖板221固定于第二侧板22的远离防转叉11的外侧面。侧盖板221具体可通过固定螺栓222与第二侧板22的外侧面螺接固定。
从而,当防转叉11的夹持端111受到外力作用,防转叉11能够推动T型销411压缩第一弹簧412,实现沿水平方向Y向第二侧板22摆动,并在第一弹簧412的伸缩作用下实现水平方向Y的浮动找正。
参照图4所示,U型槽的沿水平方向Y的槽距L大于防转叉11的沿水平方向Y的厚度W,槽距L与厚度W之差等于或小于第一弹簧412的压缩余量,以确保通过第一弹簧销41向防转叉11提供水平方向Y的找正功能。并且,销杆411b抵顶防转叉11的端面为球面,以避免接触部位的磨损,提高配合准确度。
第一弹簧销41可设置多个。本实施例中第一弹簧销4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一弹簧销41分别设于第二侧板22的四个角部,以提高防转叉11沿水平方向Y浮动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浮动夹持机构还包括:两盖板51,分别盖设于U型槽的上端面和下端面;第二弹簧销52,沿垂直于延伸方向X的竖直方向Z(本实施例中为上下方向)穿过盖板51,伸入第一侧板21或第二侧板22,第一状态下两盖板51压紧防转叉11,第二状态下防转叉11还能沿竖直方向Z摆动。
在插销3、第一侧板21、第二侧板22和第一弹簧销41、以及两盖板51和第二弹簧销52的共同作用下,第一状态下防转叉11能够稳定地装配于浮动夹持机构中。第二状态下,防转叉11能够借助第一弹簧销41实现左右方向的浮动,并借助第二弹簧销52实现上下方向的浮动。
结合图1、图2和参照图5所示,每个盖板51设有分别对应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的两个凹槽510,每个凹槽510的底端开设第二通孔511,第二弹簧销52具体包括:螺栓521,螺栓521的螺帽521a部分地设于凹槽510中,螺栓521的螺杆521b自第二通孔511伸入并螺紧于第一侧板21或第二侧板22中;第二弹簧522,套接于螺杆521b位于凹槽510中的部分,并压缩于螺帽521a与凹槽510的底端之间,第二弹簧522具有预设的压缩余量。
从而,防转叉11能够推动设于U型槽的上端面的盖板51、压缩第二弹簧522,实现向上浮动,并能够推动设于U型槽的下端面的盖板51、压缩第二弹簧522,实现向下浮动,在第二弹簧522的作用下实现上下方向,即竖直方向Z的浮动找正。较为优选地,螺帽521a紧贴凹槽510的侧壁,以提高防转叉11沿竖直方向Z浮动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卡钳合装设备,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描述的浮动夹持机构100。上述任意实施例描述的浮动夹持机构100的特征和原理均可应用至下面的卡钳合装设备实施例。在下面的卡钳合装设备实施例中,对已经阐明的关于浮动夹持机构100的特征和原理不再重复说明。
图6示出卡钳合装设备的立体结构,参照图6所示,卡钳合装设备用于合装浮动式卡钳的钳体和支架,具体包括:承载机构61,用于支承钳体611和支架612,支架612具有两根沿水平方向Y延伸的导杆610,导杆610与钳体611之间预拧紧有螺钉;一对浮动夹持机构100,设于承载机构的沿延伸方向X的两侧,浮动夹持机构100通过安装座2安装于具有沿延伸方向X的推动行程的气缸7上,气缸7能推动浮动夹持机构100沿延伸方向X前进,防转叉11用于夹持导杆610;一对拧紧枪8,沿水平方向Y分别与两根导杆610相对设置,拧紧枪8用于拧紧螺钉。
利用卡钳合装设备合装浮动式卡钳的钳体611和支架612的过程具体为:装配完成的钳体611和支架612分别装设于承载机构61,将螺钉手动预拧紧至支架612的导杆610;启动开关转盘,使钳体611和支架612运转到工作位置,承载机构61到位后启动气缸7推动浮动夹持机构100至防转叉11伸出到导杆610的定位处,夹持导杆610;然后拧紧枪8开始启动拧紧螺钉,将钳体611和支架612的导杆610锁紧完成装配动作。之后气缸7带动浮动夹持机构100缩回,转盘转回原位,将合装完成的钳体611和支架612取出。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浮动夹持机构100和卡钳合装设备,能够很好地避免合装过程中防转叉11对位不准无法固定支架612,造成合装失败,叉伤导杆610,导杆610没有活动空间最终被憋住引起装车后卡钳摩擦片偏磨等质量隐患,同时可以改善合装设备的零件损坏问题。通过第一弹簧销41和第二弹簧销52,能够给防转叉11提供上下和左右方向的灵活找正功能,使防转叉11根据对位需求并随合装过程的受力合适浮动,实现防转叉11与导杆610之间的精准对位,以及导杆610随拧紧过程的适量活动,确保装车后浮动式卡钳的正常工作。本实用新型的卡钳合装设备,经过有效验证,能够提高20%的生产效率,降低85%以上的质量风险,降低生产投入,提高产品质量。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浮动夹持机构,包括用于夹持的防转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安装座,具有形成U型槽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防转叉部分地伸入所述U型槽;
插销,沿垂直于所述防转叉的延伸方向的水平方向穿过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防转叉,插入所述第二侧板中;
第一弹簧销,沿所述水平方向穿过所述第二侧板的通孔,抵顶所述防转叉,所述防转叉具有紧贴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一状态和沿所述水平方向向所述第二侧板摆动的第二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二阶通孔,所述二阶通孔的小孔面向所述防转叉,所述第一弹簧销包括:
T型销,所述T型销的销盖设于所述二阶通孔的大孔中并被所述小孔限位,所述T型销的销杆穿过所述小孔并抵顶所述防转叉;
第一弹簧,设于所述大孔中并压缩于所述销盖和一侧盖板之间,所述侧盖板固定于所述第二侧板的远离所述防转叉的外侧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动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槽的沿所述水平方向的槽距大于所述防转叉的沿所述水平方向的厚度,所述槽距与所述厚度之差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一弹簧的压缩余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动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销杆抵顶所述防转叉的端面为球面;
所述侧盖板与第二侧板的外侧面螺接固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销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一弹簧销分别设于所述第二侧板的四个角部;
所述插销的数量为一个,所述插销远离所述防转叉的用于夹持的夹持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盖板,分别盖设于所述U型槽的上端面和下端面;
第二弹簧销,沿垂直于所述延伸方向的竖直方向穿过所述盖板,伸入所述第一侧板或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一状态下两所述盖板压紧所述防转叉,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防转叉还能沿所述竖直方向摆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浮动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盖板设有分别对应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两个凹槽,每个所述凹槽的底端开设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弹簧销包括:
螺栓,所述螺栓的螺帽部分地设于所述凹槽中,所述螺栓的螺杆自所述第二通孔伸入并螺紧于所述第一侧板或所述第二侧板中;
第二弹簧,套接于所述螺杆位于所述凹槽中的部分,并压缩于所述螺帽与所述凹槽的底端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浮动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帽紧贴所述凹槽的侧壁,所述第二弹簧具有预设的压缩余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包括:
销体,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防转叉和所述第二侧板间隙配合;
限位齿,设于所述销体伸入所述第二侧板的端部,所述限位齿卡紧所述第二侧板。
10.一种卡钳合装设备,用于合装浮动式卡钳的钳体和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钳合装设备包括:
承载机构,用于支承所述钳体和所述支架,所述支架具有两根沿所述水平方向延伸的导杆,所述导杆与所述钳体之间预拧紧有螺钉;
一对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浮动夹持机构,设于所述承载机构的沿所述延伸方向的两侧,所述安装座安装于具有沿所述延伸方向的推动行程的气缸,所述防转叉用于夹持所述导杆;
一对拧紧枪,沿所述水平方向分别与两根所述导杆相对设置,所述拧紧枪用于拧紧所述螺钉。
CN202121461341.0U 2021-06-29 2021-06-29 浮动夹持机构和卡钳合装设备 Active CN2156995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61341.0U CN215699537U (zh) 2021-06-29 2021-06-29 浮动夹持机构和卡钳合装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61341.0U CN215699537U (zh) 2021-06-29 2021-06-29 浮动夹持机构和卡钳合装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99537U true CN215699537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45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61341.0U Active CN215699537U (zh) 2021-06-29 2021-06-29 浮动夹持机构和卡钳合装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995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99797A (zh) * 2022-05-06 2022-07-29 东风时代(武汉)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防卡滞制动器组装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99797A (zh) * 2022-05-06 2022-07-29 东风时代(武汉)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防卡滞制动器组装装置
CN114799797B (zh) * 2022-05-06 2023-09-01 东风时代(武汉)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防卡滞制动器组装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699537U (zh) 浮动夹持机构和卡钳合装设备
CN106181573A (zh) 分度夹具
CN110842382B (zh) 焊接夹具
CN103317372B (zh) 辅助支撑机构
CN104551789A (zh) 分度夹具
CN210909093U (zh) 一种机械手臂加工夹具
CN206854861U (zh) 取向硅钢片夹具及取向硅钢片激光刻痕装置
CN216115789U (zh) 一种纵梁总成用检具
CN211916161U (zh) 异形部件的装夹夹具
CN110834289B (zh) 一种发动机连杆螺栓拆装通用夹具
CN103862409A (zh) 伺服阀体装配工装
CN210818528U (zh) 一种完全定位夹具
CN210451859U (zh) 一种随行夹具
CN218364263U (zh) 一种快速夹紧定位的夹具
CN212635031U (zh) 一种机电机械零件加工固定装置
CN100445038C (zh) 一种消除键联接间隙的夹具
CN212653266U (zh) 装夹装置
CN114985850A (zh) 一种多角度速换返螺纹夹具
CN114799797B (zh) 防卡滞制动器组装装置
CN218903730U (zh) 一种用于连杆铣剖分面的加工夹具
CN219234636U (zh) 一种汽车燃油管的定位夹具
CN217728356U (zh) 一种耐磨钢铸件的磨边工装夹具
CN218873955U (zh) 一种组合式压板和拉床夹具
CN211318153U (zh) 粘接力定位测试治具
CN214489714U (zh) 高铁转向架夹钳吊臂加工定位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