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89476U - 一种体外反搏起立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体外反搏起立床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689476U CN215689476U CN202122079354.8U CN202122079354U CN215689476U CN 215689476 U CN215689476 U CN 215689476U CN 202122079354 U CN202122079354 U CN 202122079354U CN 215689476 U CN215689476 U CN 2156894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d
- standing
- cuff
-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 hi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体外反搏起立床,该体外反搏起立床包括:基座,其内部中空并设置有气泵和储气罐,所述气泵与所述储气罐在气路上相互连通,所述基座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基座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移动的车轮;治疗床,其位于所述基座上方,并具有头肩部、上肢部、腰臀部、下肢部和脚垫部;所述头肩部靠近所述第一端,所述脚垫部靠近所述第二端;以及驱动部,其被设置为驱动所述治疗床围绕所述第二端转动,并使得所述治疗床整体实现起立动作;其中,所述腰臀部上设置有臀部囊套,所述下肢部上设置有大腿囊套和小腿囊套;所述气泵被设置为能够对所述臀部囊套、所述大腿囊套和所述小腿囊套进行充气动作或抽气动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临床康复治疗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体外反搏起立床。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康复治疗领域中经常会采用体外反博治疗床、以及电动起立床等康复设备。
体外反博治疗床是一种机械循环辅助装置,在患者康复的过程中其可以通过体外无创性按压下半身的方法,减轻和消除心绞痛症状,改善机体重要脏器的缺氧缺血状态,同时也是一种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医疗设备。通过包裹在四肢和臀部的气囊,可以在心脏舒张期对气囊充气加压,促使肢体动脉的血液驱返至主动脉,使舒张压明显增高,为心脏增加血流,降低心脏后负荷;而在心脏收缩期气囊迅速排气,压力解除,促使主动脉内收缩压下降,最大限度减轻心脏射血期阻力,血液加速流向远端,从而达到反搏效应。
电动起立床通常在患者康复的过程中用于帮助患者完成仰卧位到站立位的训练,提高躯干和下肢的负重能力,增加颈、胸、腰及骨盆在立位状态下的控制能力,为将来的自主立位及平衡的保持打下良好基础;而且,对于下肢肌张力偏高引起的尖足、内翻等异常模式,电动起立床可以通过重力对跟腱形成足够强度且较持久的牵拉而起到矫治的作用,预防肌腱挛缩;此外,电动起立床还对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改善心肺功能及心理等均有益处。
目前在临床康复治疗领域中,分别使用体外反搏治疗床和电动起立床来治疗病患,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体外反搏治疗床和电动起立床各自的功能比较单一,属于相互分离的设备,目前在实际使用中,需要将患者在体外反搏治疗床和电动起立床之间进行转移,费时费力,也给患者造成了麻烦,极大地影响了治疗效率;第二,由于体外反搏治疗床和电动起立床的各自功能单一且相互分离,而这两种治疗床在患者康复治疗中又存在各自功能的不足和局限性,因此导致两者在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无法实现最佳协同和配合治疗。例如,电动起立床在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是体位性低血压等不适症状,这是由于疾病状态下长期卧床患者在体位发生变化时神经内分泌对于血管的调控能力、适应能力不足,则患者可能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等不适症状,而由于电动起立床本身没有调整血压等附加功能,因此只能被动等待,使得患者在进行站立训练时面临安全风险,如此为了安全起见,通常都需要缓慢且漫长地为患者逐渐增加站立角度,才能达到站立康复治疗的目的,但这会使得站立训练的效率及效果大大降低。而目前的体外反博治疗床,患者通常是躺在体外反搏治疗床上,其整体并不具备起立功能,从而无法在体外反搏的同时进行站立训练,导致综合治疗效果也受到极大的影响,无法实现最佳治疗效果。
因此需要一种体外反搏起立床,其不仅能够实现电动起立床所具有的站立功能可以进行站立训练,而且还可以通过反搏技术调整供血功能,对抗站立过程中出现的体位性低血压等症状,从而在进行站立训练过程中,不仅可以达到让患者尽早安全地实现站立的治疗目的,还可以同时进行脏器康复治疗,从而达到在同一个时间段兼顾两种治疗方式,提高康复治疗效率和治疗效果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体外反搏起立床,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项。
本公开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体外反搏起立床,包括:基座(1),其内部中空并设置有气泵(101)和储气罐(102),所述气泵(101)与所述储气罐(102)在气路上相互连通,所述基座(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所述基座(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移动的车轮(8);治疗床(2),其位于所述基座(1)上方,并具有头肩部(21)、上肢部(22)、腰臀部(23)、下肢部(24)和脚垫部(25);所述头肩部(21)靠近所述第一端(11),所述脚垫部(25)靠近所述第二端(12);以及驱动部(3),其被设置为驱动所述治疗床(2)围绕所述第二端(12)转动,并使得所述治疗床(2)整体实现起立动作;其中,所述腰臀部(23)上设置有臀部囊套(41),所述下肢部(24)上设置有大腿囊套(42)和小腿囊套(43);所述气泵(101)被设置为能够对所述臀部囊套(41)、所述大腿囊套(42)和所述小腿囊套(43)进行充气动作或抽气动作。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部(3)包括液压杆(31),其一端位于所述基座(1)上并靠近所述第二端(12),另一端位于所述治疗床(2)上并靠近所述下肢部(24);所述液压杆(31)被设置为通过伸缩作用而驱动所述治疗床(2)转动。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部(3)还包括支撑轴(32),其一端位于所述基座(1)上并靠近所述第二端(12),另一端位于所述治疗床(2)上并靠近所述脚垫部(25),所述治疗床(2)被设置为在转动时围绕所述支撑轴(32)进行旋转动作。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多参数监护装置(5),其设置在基座(1)上并用于监测患者的生理信号,所述生理信号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心电信号、心率信号、心律信号、血压信号、血氧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控制装置(6),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多参数监护装置(5)电路连接并接收所述生理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装置(6)包括第一控制模块(61),其被设置为在检测到所述心电信号表示心室舒张时,控制所述气泵(101)对所述臀部囊套(41)、所述大腿囊套(42)和所述小腿囊套(43)进行充气动作。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装置(6)包括第二控制模块(62),其被设置为在检测到所述心电信号表示心室收缩时,控制所述气泵(101)对所述臀部囊套(41)、所述大腿囊套(42)和所述小腿囊套(43)进行抽气动作。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装置(6)包括第三控制模块(63),其被设置为在检测到所述血压信号表示患者由于起立动作而产生血压下降但未超过预定阈值时,控制所述驱动部(3)停止驱动所述治疗床(2)转动,并控制所述气泵(101)增大对臀部囊套(41)、所述大腿囊套(42)和所述小腿囊套(43)的充气动作或抽气动作。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装置(6)包括第四控制模块(64),其被设置为在检测到所述血压信号表示患者由于起立动作而产生血压下降并超过预定阈值时,控制所述驱动部(3)驱动所述治疗床(2)反向转动以降低患者的起立高度,并控制所述气泵(101)增大对臀部囊套(41)、所述大腿囊套(42)和所述小腿囊套(43)的充气动作或抽气动作。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吸氧装置(7),所述吸氧装置(7)被设置为在所述体外反搏起立床使用过程中为患者提供吸氧功能。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肢部(22)上还设置有可转动扶手(26)或者拆卸式支板;所述腰臀部(23)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腰腹部的腰腹部固定束缚带(2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具有以下优点:本公开的体外反搏起立床,其不仅能够实现电动起立床所具有的站立功能以进行站立训练,而且还可以通过反搏技术调整血压,对抗站立过程中出现的体位性低血压,在时间上缩短患者站立训练的进程,而且在进行站立训练过程中,可以同时使用体外反搏功能来进行脏器康复治疗,从而达到提高康复治疗效率和治疗效果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1的体外反搏起立床在侧面观察时的结构示意图(起立前状态)。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1的体外反搏起立床在侧面观察时的结构示意图(起立后状态)。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2的带有多参数监护装置的体外反搏起立床在侧面观察时的结构示意图(起立前状态)。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2的带有多参数监护装置的体外反搏起立床在侧面观察时的结构示意图(起立后状态)。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2的带有多参数监护装置的体外反搏起立床中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3的带有吸氧装置(氧舱)的体外反搏起立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3的带有吸氧装置(吸氧设备)的体外反搏起立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本公开的申请人在长期临床康复的实践中发现:现有的康复治疗设备(包括电动起立床、体外反搏治疗仪器)在治疗过程中由于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只能分别逐一使用,患者需要在不同设备之间反复转移,非常不方便,存在治疗效率低下的问题;而且,由于无法组合在一起同时使用,每种设备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此使得康复治疗的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例如,目前临床常规使用的电动起立床,虽然可以把患者固定在床板上,并且通过起立机构使患者被动站立,但其不具有调整血压的功能,无法治疗体位性低血压等病症,更不具有在站立训练过程中进行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康复治疗的功能。而且普通的电动起立床在患者使用时,尤其是起立过快、或者疾病早期进行站立训练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等不适症状,而由于电动起立床本身没有调整血压等附加功能,因此只能被动等待,使得患者在进行站立训练时面临安全风险,这样以来为了安全起见,通常都需要缓慢且漫长地为患者逐渐增加站立角度,才能达到站立治疗的目的,但这会使得站立训练的效率及效果大大降低,甚至疾病早期的黄金康复期治疗效率及效果大打折扣。
而目前普通临床应用的体外反搏治疗仪器,虽然具有体外反搏功能,显示屏可以显示动态心电图及套筒的压力,但其床板下半部分是固定的,不具整体起立的功能,也不具备脚托、固定患者肢体和躯干的束缚设施、以及站立位时支撑患者前臂的托板等装置。因此目前的体外反博治疗床,患者通常是躺在体外反搏治疗床上,其整体并不具备起立功能,从而无法在体外反搏的同时进行站立训练,导致综合治疗效果也受到极大的影响,无法实现最佳治疗效果。
因此,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体外反搏起立床,其不仅能够实现电动起立床所具有的站立功能以进行站立训练,可以通过反搏技术调整血压,对抗站立过程中出现的体位性低血压等症状,在时间上缩短患者站立训练的进程,还可以同时使用体外反搏功能来进行脏器康复治疗,从而达到提高康复治疗效率和治疗效果的目的。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体外反搏起立床,包括基座1、治疗床2、驱动部3。
参考图1,基座1的内部中空并设置有气泵101和储气罐102,所述气泵101与所述储气罐102在气路上相互连通,所述基座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基座1的底部还可以设置有用于移动的车轮8(例如带有刹车)。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可以呈类似沙发床或洗牙床的形状。基座1上可以设置能够打开或关闭的侧门,以方便对气泵101和储气罐102进行更换和维修。
继续参考图1,治疗床2位于所述基座1上方,并具有头肩部21、上肢部22、腰臀部23、下肢部24和脚垫部25;所述头肩部21靠近所述第一端11,所述脚垫部25靠近所述第二端12。
在一些实施例中,头肩部21、上肢部22、腰臀部23、下肢部24和脚垫部25构成的治疗床2的整体,能够支撑起躺在治疗床2上的患者。
如图1所示,驱动部3被设置为驱动所述治疗床2围绕所述第二端12转动,并使得所述治疗床2整体实现起立动作;其中,所述腰臀部23上设置有臀部囊套41,所述下肢部24上设置有大腿囊套42和小腿囊套43;所述气泵101被设置为能够对所述臀部囊套41、所述大腿囊套42和所述小腿囊套43进行充气动作或抽气动作,以便提升血压、保障重要脏器的供血。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部3可以采用人工驱动或电动驱动的方式进行动作,从而使得所述治疗床2整体实现起立动作(如图1至图2的变化状态所示)。臀部囊套41、大腿囊套42和小腿囊套43在气路上(例如通过气管或软管)与气泵101和储气罐102相互连通,从而实现气体连通、以及充气和抽气动作。
优选地,臀部囊套41、大腿囊套42和小腿囊套43底部均固定在治疗床2上,并可以用于固定躯干及肢体(包括臀部、大腿和小腿),相对于现有的体外反搏治疗仪,由于患者通常是平躺的,所以不需要将囊套进行固定,更不需要考虑固定躯干及肢体、防止下滑坠床等,而本公开实施例中特别地将体外反搏的囊套在原有充气抽气功能基础上,增加了固定躯干及肢体的作用,使得整体结构更为简洁美观,使用更加方便,制造成本也更低。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部3包括液压杆31,其一端位于所述基座1上并靠近所述第二端12,另一端位于所述治疗床2上并靠近所述下肢部24;所述液压杆31被设置为通过伸缩作用而驱动所述治疗床2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压杆31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来实现伸缩作用。作为优选,液压杆31可以通过液压电机、升降杆的结构来实现电动伸缩作用,从而在电动控制下实现自动伸缩功能,方便地驱动所述治疗床2进行转动。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部3还包括支撑轴32,其一端位于所述基座1上并靠近所述第二端12,另一端位于所述治疗床2上并靠近所述脚垫部25,所述治疗床2被设置为在转动时围绕所述支撑轴32进行旋转动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轴32例如一端固定在基座1上,而在另一端通过铰接等方式实现可转动式连接。这样以来,在液压杆31的伸缩作用下,治疗床2可以围绕所述支撑轴32进行旋转动作,从而实现治疗床2的整体起立动作。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肢部22上还设置有可转动扶手26或者拆卸式支板;所述腰臀部23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腰腹部的腰腹部固定束缚带27。
作为示例,可转动扶手26在不进行站立训练时,可以旋转至与床体齐平的位置(位于床体两侧),以实现收纳功能。而在需要进行站立训练时,可以旋转至与床体垂直的方向,从而方便患者抓握和支撑。此外,可转动扶手26最前方可以设置电动按钮(该按钮可以在患者起立过程中出现不适时,由患者自主按下,从而停止治疗床的起立动作,甚至将治疗床恢复至平躺位置)。而拆卸式支板在不进行站立训练时,可以拆卸下来;而在需要进行站立训练时可以安装上去,从而方便患者抓握和支撑。腰腹部固定束缚带27可以用于固定腰腹部(例如通过粘扣或者卡扣式)。
相对于以往的电动起立床而言,本公开实施例的体外反搏起立床可以克服传统电动起立床不具有调整血压的功能、患者的站立过程非常漫长等缺点,可以在使患者尽早站立的同时,增加脏器血供及血氧等同步康复功能,实时多参数监护,这是对以往电动起立床的根本性变革。
相对于以往的体外反搏治疗仪器而言,本公开实施例的体外反搏起立床可以克服传统体外反搏治疗仪器不具备使患者练习站立等缺点,可以在进行增加脏器供血、供氧的康复治疗的同时,还可以进行站立功能的训练,从而使下肢肌肉、肌腱、骨骼及心肺功能、心理等得到锻炼和改善,减少对臀部的压伤等,这是对以往体外反搏治疗仪器的根本性变革。
综上,本公开实施例的体外反搏起立床解决了目前临床缺少可以同时实现体外反搏和站立训练的综合性治疗床的问题,能够针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进行有效康复的同时还可进行站立训练。由于能够在站立训练的同时,增加血液向心回流,提升血压,保障重要脏器的血供,因此可以缩短患者站立训练的过程,提高康复治疗的效率和效果。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由于能够通过驱动部3驱动所述治疗床2围绕所述第二端12转动,并使得所述治疗床2整体实现起立动作;同时还能够通过气泵101对所述臀部囊套41、所述大腿囊套42和所述小腿囊套43进行充气动作或抽气动作,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体外反搏起立床不仅能够实现电动起立床所具有的站立功能以进行站立训练,而且还可以通过反搏技术调整血压,对抗站立过程中出现的体位性低血压,从而在进行站立训练过程中,不仅可以同时使用体外反搏功能来进行脏器康复治疗,还可以大大缩短患者站立训练的进程,从而达到提高康复治疗效率和治疗效果的目的。
实施例2
本公开的申请人还发现,目前常用的体外反搏治疗仪器和电动起立床,并不具备多参数监护功能,这样导致目前使用的体外反搏治疗仪器和电动起立床都不具有生命指证多参数监护功能,使得有相关需求的患者缺少必要的健康监护设备,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治疗过程存在不能及时发现问题的风险。
如图3-图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公开实施例的体外反搏起立床还可以包括多参数监护装置5(其具有相应的显示装置),其设置在基座1上并用于监测患者的生理信号,所述生理信号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心电信号、心率信号、心律信号、血压信号、血氧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参数监护装置5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对心电、心率、心律(例如通过电极等结构采集)、血压(例如通过袖筒等结构采集)及血氧(例如通过红外方式采集)等实时动态监测,为治疗过程及时发现风险并及时处理提供重要参考提示。
如图5所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本公开实施例的体外反搏起立床还可以包括控制装置6,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多参数监护装置5电路连接并接收所述生理信号。
作为示例,控制装置6例如可以通过电路板等结构来实现,其可以集成在多参数监护装置5中,也可以单独设置在基座1的内部中空空间之中。多参数监护装置5采集的生理信号可以发送给控制装置6进行处理。作为另一示例,控制装置6也可以单独应用在实施例1中,此时采集生理信号的装置并不限于多参数监护装置5。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装置6包括第一控制模块61,其被设置为在检测到所述心电信号表示心室舒张时,控制所述气泵101对所述臀部囊套41、所述大腿囊套42和所述小腿囊套43进行充气动作。
作为示例,第一控制模块61可以对接收到的实时心电信号进行判断,以检测出所述心电信号表示心室舒张,此时可以通过控制所述气泵101对所述臀部囊套41、所述大腿囊套42和所述小腿囊套43进行充气动作(气泵101在电路上也与控制装置6相互电路连接),以便实现体外反搏的功能。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装置6包括第二控制模块62,其被设置为在检测到所述心电信号表示心室收缩时,控制所述气泵101对所述臀部囊套41、所述大腿囊套42和所述小腿囊套43进行抽气动作。
作为示例,第二控制模块62可以对接收到的实时心电信号进行判断,以检测出所述心电信号表示心室收缩,此时可以通过控制所述气泵101对所述臀部囊套41、所述大腿囊套42和所述小腿囊套43进行抽气动作(气泵101在电路上也与控制装置6相互电路连接),以便实现体外反搏的功能。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装置6包括第三控制模块63,其被设置为在检测到所述血压信号表示患者由于起立动作而产生血压下降但未超过预定阈值时,控制所述驱动部3停止驱动所述治疗床2转动,并控制所述气泵101增大对臀部囊套41、所述大腿囊套42和所述小腿囊套43的充气动作或抽气动作。
作为示例,第三控制模块63可以对接收到的实时血压信号进行判断,以检测出所述血压信号表示患者由于起立动作而产生血压下降但未超过预定阈值(也即血压下降幅度较小),此时可以控制所述驱动部3(例如液压杆1等)停止驱动所述治疗床2转动,并控制所述气泵101增大对臀部囊套41、所述大腿囊套42和所述小腿囊套43的充气动作或抽气动作。例如,当检测到血压略低时(未超过预定阈值或在一定数值范围之内),可以保持床体角度不变,输出增加囊套压力控制信号,从而提升血压,待血压升至正常范围时,保持此时的设备工作状态持续工作10分钟以上,然后再开始缓慢提高床体角度5°,再次进入观测血压状态,继续进行站立训练(例如循环进行,直至达到站立目标)。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装置6包括第四控制模块64,其被设置为在检测到所述血压信号表示患者由于起立动作而产生血压下降并超过预定阈值时,控制所述驱动部3驱动所述治疗床2反向转动以降低患者的起立高度,并控制所述气泵101增大对臀部囊套41、所述大腿囊套42和所述小腿囊套43的充气动作或抽气动作。
作为示例,第四控制模块64可以对接收到的实时血压信号进行判断,以检测出所述血压信号表示患者由于起立动作而产生血压下降并超过预定阈值(也即血压下降幅度较大),此时可以控制所述驱动部3(例如液压杆1等)驱动所述治疗床2反向转动以降低患者的起立高度,并控制所述气泵101增大对臀部囊套41、所述大腿囊套42和所述小腿囊套43的充气动作或抽气动作。例如,当检测到血压下降较明显(超过预定阈值或在一定数值范围之外),可以通过血压过低报警的方式对操作者进行提示,此时可以启动手工模式大幅降低床体角度(甚至降至平卧位),或者通过控制所述驱动部3进行自动控制以降低患者的起立高度(甚至降至平卧位),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利用体外反搏功能来调控血压,待血压上升平稳后,可以再缓慢逐渐升起床体,继续进行站立训练。
实施例3
如图6-图7所示,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公开实施例的体外反搏起立床还可以包括吸氧装置7,所述吸氧装置7被设置为在所述体外反搏起立床使用过程中为患者提供吸氧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氧装置7可以是氧舱(如图6所示,例如为高压氧舱),也可以是单独的吸氧设备(如图7所示,带有吸氧面罩70,氧气罐71可以放置在基座1的内部中空空间之内,以便节省空间)。作为示例,本公开的体外反搏起立床可以设置于高压氧舱内,在进行患者治疗(体外反搏、起立训练)的过程中,通过吸氧功能,在增加脏器血供的同时,还能够增加血氧饱和度,提高整体康复治疗的效率和效果。作为另一示例,在不具备高压氧舱条件的康复机构内,本公开的体外反搏起立床也可以采取单独的吸氧设备(例如面罩吸氧)的方式,也可以达到在增加脏器血供的同时,增加脏器血氧供给,从而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高压氧的作用是可以促进细胞有氧代谢,增加机体含氧量,提高机体代谢,改善循环,促进有害气体的排出,减轻水肿,减少渗出,抑制厌氧菌的生长和繁殖,促进伤口愈合,增强肿瘤放化疗的疗效并防治其并发症,促进神经鞘膜的修复,调节机体免疫力。高压氧主要用于治疗中毒性疾病,比如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突发性耳聋、糖尿病以及脑血管病、脑外伤、脑功能障碍、厌氧菌感染、无菌性骨坏死、移植术后、骨折、外伤愈合不良、恶性肿瘤以及皮肤的囊疱疹或玫瑰糠疹、神经系统的病毒性脑炎、脑瘫、头痛、多发性硬化、周围神经损伤等等。
本公开实施例的吸氧装置7目的是增加血氧浓度,在治疗过程中,通过配合反搏技术和站立训练,不仅可以增加器官供血量,还可以同时增加供氧量,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而不仅是在出现低氧血症时。由于引入吸氧装置7,本公开实施例的体外反搏起立床可以实现以下功效:第一,克服单纯电动起立床无对抗体位性低血压的功能缺陷,在站立时如果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此设备可以通过体外反搏功能纠正低血压,使患者尽早站立,提高康复效率;第二,通过高压氧或面罩吸氧,提高血氧浓度,在体外反搏增加脏器血供的同时,增加血氧的供给,提高脏器康复的效率。
目前临床上还缺少将体外反搏、站立训练、多参数监护仪以及吸氧功能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治疗设备,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体外反搏起立床能够克服传统设备中结构及功能单一,治疗分散,效率低下,康复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的缺陷。通过将各种功能整合到一起,形成复合功能的更先进的设备,在患者从早期康复开始就可进行复合的康复治疗,尤其是加强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器官的康复治疗,这将会大大提高临床康复治疗的效率和效果。目前临床上还不存在一种这样的复合功能的康复设备,尤其是缺少对心、脑、肾等为代表的重要脏器康复的同时,还可进行站立训练、吸氧及多参数监护的设备,研发一种这样的复合功能,尤其是对重要脏器具有康复功能的治疗设备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应用前景,可以大大提高临床康复治疗的效率和效果。
实施例4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体外反搏起立床的使用方法,其可以采用实施例1-实施例3中的任一种或任几种体外反搏起立床,所述体外反搏起立床可以包括:基座1,其内部中空并设置有气泵101和储气罐102,所述气泵101与所述储气罐102在气路上相互连通,所述基座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治疗床2,其位于所述基座1上方,并具有头肩部21、上肢部22、腰臀部23、下肢部24和脚垫部25;所述头肩部21靠近所述第一端11,所述脚垫部25靠近所述第二端12;以及驱动部3,其被设置为驱动所述治疗床2围绕所述第二端12转动,并使得所述治疗床2整体实现起立动作;其中,所述腰臀部23上设置有臀部囊套41,所述下肢部24上设置有大腿囊套42和小腿囊套43;所述气泵101被设置为能够对所述臀部囊套41、所述大腿囊套42和所述小腿囊套43进行充气动作或抽气动作;所述体外反搏起立床的使用方法包括: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当检测到所述心电信号表示心室舒张时,控制所述气泵101对所述臀部囊套41、所述大腿囊套42和所述小腿囊套43进行充气动作;以及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当检测到所述心电信号表示心室收缩时,控制所述气泵101对所述臀部囊套41、所述大腿囊套42和所述小腿囊套43进行抽气动作。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体外反搏起立床的使用方法还包括:在第三工作模式下,当检测到所述血压信号表示患者由于起立动作而产生血压下降但未超过预定阈值时,控制所述驱动部3停止驱动所述治疗床2转动,并控制所述气泵101增大对臀部囊套41、所述大腿囊套42和所述小腿囊套43的充气动作或抽气动作。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体外反搏起立床的使用方法还包括:在第四工作模式下,当检测到所述血压信号表示患者由于起立动作而产生血压下降并超过预定阈值时,控制所述驱动部3驱动所述治疗床2反向转动以降低患者的起立高度,并控制所述气泵101增大对臀部囊套41、所述大腿囊套42和所述小腿囊套43的充气动作或抽气动作。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体外反搏起立床的使用方法还包括:利用吸氧装置7在所述体外反搏起立床使用过程中为患者提供吸氧功能。
在使用本公开的体外反搏起立床时,还可以为每一个患者设置一个独立的ID号码,每次治疗过程及结果均予以保存,每次康复治疗前,需向本公开的设备输入个人的ID号码,调取上次治疗的信息,从而指导本次的治疗。例如,原则上,本次起立的角度应略低于上次起立最高角度5°,这样可以保证最开始进行站立训练时更加安全,此后可以慢慢增加起立高度,完成本次的起立训练目标。而本次治疗的囊袋挤压强度,可以参照上次挤压强度予以设定。
此外,本公开的体外反搏起立床在使用过程中,还可以利用本设备的结构及功能优势,在缓慢持续重复起降的过程中进行体外反搏及站立训练,这样还可以充分调动机体的神经及内分泌系统在动态变化的不同体位状态下对心血管系统的动态调控,也就是对血压的动态调控,从而实现一种综合了体外反搏及站立训练双重功能的、持续性、动态性的康复治疗过程。由此,本公开的设备在进行脏器康复的同时还可进行安全快速站立训练的康复设备,通过反搏技术调整站立过程中的体位性低血压,通过反复升降实现对血压的动态调控训练,达到提高综合训练的效率和效果。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公开还可以通过其他结构来实现,本公开的特征并不局限于上述较佳的实施例。任何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员在本公开的技术领域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体外反搏起立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1),其内部中空并设置有气泵(101)和储气罐(102),所述气泵(101)与所述储气罐(102)在气路上相互连通,所述基座(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所述基座(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移动的车轮(8);
治疗床(2),其位于所述基座(1)上方,并具有头肩部(21)、上肢部(22)、腰臀部(23)、下肢部(24)和脚垫部(25);所述头肩部(21)靠近所述第一端(11),所述脚垫部(25)靠近所述第二端(12);以及
驱动部(3),其被设置为驱动所述治疗床(2)围绕所述第二端(12)转动,并使得所述治疗床(2)整体实现起立动作;
其中,所述腰臀部(23)上设置有臀部囊套(41),所述下肢部(24)上设置有大腿囊套(42)和小腿囊套(43);
所述气泵(101)被设置为能够对所述臀部囊套(41)、所述大腿囊套(42)和所述小腿囊套(43)进行充气动作或抽气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反搏起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3)包括液压杆(31),其一端位于所述基座(1)上并靠近所述第二端(12),另一端位于所述治疗床(2)上并靠近所述下肢部(24);所述液压杆(31)被设置为通过伸缩作用而驱动所述治疗床(2)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外反搏起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3)还包括支撑轴(32),其一端位于所述基座(1)上并靠近所述第二端(12),另一端位于所述治疗床(2)上并靠近所述脚垫部(25),所述治疗床(2)被设置为在转动时围绕所述支撑轴(32)进行旋转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体外反搏起立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参数监护装置(5),其设置在基座(1)上并用于监测患者的生理信号,所述生理信号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心电信号、心率信号、心律信号、血压信号、血氧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体外反搏起立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装置(6),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多参数监护装置(5)电路连接并接收所述生理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体外反搏起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6)包括第一控制模块(61),其被设置为在检测到所述心电信号表示心室舒张时,控制所述气泵(101)对所述臀部囊套(41)、所述大腿囊套(42)和所述小腿囊套(43)进行充气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体外反搏起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6)包括第二控制模块(62),其被设置为在检测到所述心电信号表示心室收缩时,控制所述气泵(101)对所述臀部囊套(41)、所述大腿囊套(42)和所述小腿囊套(43)进行抽气动作。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体外反搏起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6)包括第三控制模块(63),其被设置为在检测到所述血压信号表示患者由于起立动作而产生血压下降但未超过预定阈值时,控制所述驱动部(3)停止驱动所述治疗床(2)转动,并控制所述气泵(101)增大对臀部囊套(41)、所述大腿囊套(42)和所述小腿囊套(43)的充气动作或抽气动作。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体外反搏起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6)包括第四控制模块(64),其被设置为在检测到所述血压信号表示患者由于起立动作而产生血压下降并超过预定阈值时,控制所述驱动部(3)驱动所述治疗床(2)反向转动以降低患者的起立高度,并控制所述气泵(101)增大对臀部囊套(41)、所述大腿囊套(42)和所述小腿囊套(43)的充气动作或抽气动作。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体外反搏起立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氧装置(7),所述吸氧装置(7)被设置为在所述体外反搏起立床使用过程中为患者提供吸氧功能。
11.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体外反搏起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肢部(22)上还设置有可转动扶手(26)或者拆卸式支板;所述腰臀部(23)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腰腹部的腰腹部固定束缚带(27)。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079354.8U CN215689476U (zh) | 2021-08-31 | 2021-08-31 | 一种体外反搏起立床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079354.8U CN215689476U (zh) | 2021-08-31 | 2021-08-31 | 一种体外反搏起立床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689476U true CN215689476U (zh) | 2022-02-01 |
Family
ID=80010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079354.8U Active CN215689476U (zh) | 2021-08-31 | 2021-08-31 | 一种体外反搏起立床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689476U (zh) |
-
2021
- 2021-08-31 CN CN202122079354.8U patent/CN21568947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571075A (en) | Method for exercise and simultaneous movement of blood by external pressure | |
CN107374880B (zh) | 脑卒中患者用康复训练床 | |
US20060058716A1 (en) | Unitary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device | |
CN107224389A (zh) | 具有抗痉挛、防血栓功能的脑卒中患者用康复训练装置 | |
CN109620694A (zh) | 一种急诊科心脑肺复苏抢救辅助设备 | |
CN210932406U (zh) | 多功能起立床 | |
CN107049658B (zh) | 一种心血管外科术后专用护理床 | |
CN107595513A (zh) | 一种医疗病床 | |
CN108578186A (zh) | 一种心外科患者术后活动助行装置 | |
CN216168486U (zh) | 一种高压氧舱系统 | |
CN113693868A (zh) | 一种起立式体外反搏治疗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5198841U (zh) | 一种心脑血管康复训练仪器 | |
CN215689476U (zh) | 一种体外反搏起立床 | |
US20060272095A1 (en) | Cardiopulmonary assist device | |
CN110638582A (zh) | 一种心内科术后康复护理训练装置 | |
CN107582378A (zh) | 一种医疗用多用型足部疗养装置 | |
CN114010431B (zh) | 具有电动起立和体外反搏功能的高压氧舱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7012490U (zh) | 一种心内科康复锻炼护理床 | |
US20220387248A1 (en) |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device | |
CN216022922U (zh) | 一种外科护理康复辅助装置 | |
CN213789825U (zh) | 一种骨科用恢复锻炼装置 | |
CN214435017U (zh) | 一种预防足下垂气垫枕 | |
CN213759126U (zh) | 一种用于妇科手术后护理辅助治疗装置 | |
CN215459563U (zh) | 一种普外科护理患者辅助翻身设备 | |
CN216496416U (zh) | 助行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