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67538U - 污水处理装置和污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污水处理装置和污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67538U
CN215667538U CN202120593185.7U CN202120593185U CN215667538U CN 215667538 U CN215667538 U CN 215667538U CN 202120593185 U CN202120593185 U CN 202120593185U CN 215667538 U CN215667538 U CN 2156675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dge
tank
magnetic
communicated
coag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9318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卫军
陈文立
梁右东
张晨
许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Xinhong Water Art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Xinhong Water Art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Xinhong Water Art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Xinhong Water Art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9318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675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675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675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和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药剂投加结构、污泥处理结构以及依次连通的凝聚池、磁混凝池、絮凝池和沉淀池;凝聚池的进口与进水管连通,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集泥管,集泥管通过回流管与凝聚池连通,以使沉淀污泥中的其中一部分回流至凝聚池中进行磁混凝反应,集泥管还通过排泥管与污泥处理结构连通,以使沉淀积泥中的其中另一部分排出至污泥处理结构中进行脱水干化处理;沉淀池的顶部设置有供沉淀池内的上清液排出的集水槽,集水槽的出口通过纳米曝气结构与出水管连通,纳米曝气结构用于对上清液进行净化处理。本公开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能够对污水进行自动透析,将污染水平控制在水体自净能力范围内,进而防止污水恶臭黑化。

Description

污水处理装置和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和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出水大量排放、畜禽粪便及农田化肥等的排入以及地表径流携带着多种污染物质的进入,使得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变成黑臭水体。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速,人居环境整治成为了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效果显著,但是对于黑臭水体的治理效果却不容乐观,严重影响了城镇人居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和污水处理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药剂投加结构、污泥处理结构以及依次连通的凝聚池、磁混凝池、絮凝池和沉淀池;
所述药剂投加结构包括凝聚剂加药池、磁粉投加通道、絮凝剂加药池以及污泥脱水剂加药池,所述凝聚剂加药池用于向所述凝聚池中投加凝聚剂,所述磁粉投加通道用于向所述磁混凝池中投加磁粉,所述絮凝剂加药池用于向所述絮凝池中投加絮凝剂,所述污泥脱水剂加药池用于向所述污泥处理结构中投加污泥脱水剂;
所述凝聚池的进口与进水管连通,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集泥管,所述集泥管通过回流管与所述磁混凝池连通,以使沉淀污泥中的其中一部分回流至所述磁混凝池中进行磁混凝反应,所述集泥管还通过排泥管与所述污泥处理结构连通,以使所述沉淀积泥中的其中另一部分排出至所述污泥处理结构,所述污泥处理结构用于对所述沉淀积泥中的其中另一部分进行脱水干化处理;所述沉淀池的顶部设置有供所述沉淀池内的上清液排出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出口通过纳米曝气结构与出水管连通,所述纳米曝气结构用于对所述上清液进行净化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磁粉回收结构,所述磁粉回收结构设置在所述排泥管和所述污泥处理结构之间,所述磁粉回收结构用于回收所述沉淀积泥中的其中另一部分中的磁粉。
进一步地,所述磁粉回收结构包括高剪机和磁分离机;所述高剪机具有进泥口和排泥口,所述高剪机用于将所述沉淀积泥中的其中另一部分进行剪切处理;所述磁分离机具有入泥口、磁粉出口和出泥口,所述入泥口与所述排泥口连通,所述磁分离机用于将经所述排泥口排出的污泥进行分离处理,以得到回收磁粉和剩余污泥;所述磁粉出口与所述磁混凝池连通,以使所述回收磁粉进入至所述磁混凝池中,所述出泥口与所述污泥处理结构连通,以使所述剩余污泥进入至所述污泥处理结构中。
进一步地,所述污泥处理结构包括污泥脱水机,所述污泥脱水机用于对所述剩余污泥进行脱水干化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清水池,所述集水槽的出口与所述清水池的入口连通,所述清水池包括第一清水出口,所述第一清水出口与所述纳米曝气结构的入口连通,所述纳米曝气结构的出口与所述出水管的入口连通,所述纳米曝气结构用于对经所述第一清水出口排出的清水进行纳米曝气。
进一步地,所述清水池包括第二清水出口和第三清水出口,所述第二清水出口与所述磁粉回收结构连通,所述第三清水出口与所述污泥处理结构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清水池包括第四清水出口,所述第四清水出口与所述凝聚剂加药池、所述絮凝剂加药池以及所述污泥脱水剂加药池分别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凝聚池、所述磁混凝池、所述絮凝池内均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磁力搅拌器和搅拌杆,各所述搅拌杆上均设置有叶片,且各所述搅拌杆分别伸入至所述凝聚池、所述磁混凝池、所述絮凝池内。
进一步地,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设备间,所述凝聚剂加药池、所述絮凝剂加药池、所述污泥脱水剂加药池以及所述纳米曝气结构均位于所述设备间内;所述设备间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进水管的进水口位于所述设备间外部,所述进水管贯穿所述通孔并与所述凝聚池的进口连通。
本公开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控源截污结构、污水处理装置和水动力改善结构,所述污水处理装置为上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和污水处理系统,通过设置药剂投加结构、污泥处理结构以及依次连通的凝聚池、磁混凝池、絮凝池和沉淀池,该药剂投加结构能够对应的向凝聚池中投加凝聚剂、向磁混凝池中投加磁粉、向絮凝池中投加絮凝剂,向污泥处理结构中投加污泥脱水剂;凝聚池的进口与进水管连通,也就是说,污水首先通过进水管进入至凝聚池中进行凝聚处理,然后进入至磁混凝池中进行磁混凝处理,再进入至絮凝池中进行絮凝处理,经絮凝处理的污水再进入至沉淀池中进行沉淀处理,从而在沉淀池中形成沉淀积泥和上清液;由于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集泥管,集泥管通过回流管与磁混凝池连通,所以沉淀污泥中的其中一部分通过回流管回流至磁混凝池中重新进行磁混凝反应,从而提高污水效率,污水处理效果好;由于集泥管还通过排泥管与污泥处理结构连通,从而使沉淀积泥中的其中另一部分通过排泥管排出至污泥处理结构中进行脱水干化处理,方便运输以及对污泥进行后续处理;在沉淀池的顶部设置有供沉淀池内的上清液排出的集水槽,集水槽的出口通过纳米曝气结构与出水管连通,纳米曝气结构用于对上清液进行净化处理。基于此,通过磁混凝处理和纳米曝气结构,本公开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能够对污水水体进行自动透析,污水处理效果好,将水体的污染水平控制在水体自净能力范围内,从而防止污水恶臭黑化。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污水处理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污水处理装置的俯视图,其中去除了壳体的上盖;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污水处理装置的主视图,其中去除壳体的前壁了。
其中,10-设备间;11-进水管;12-纳米曝气结构;13-楼梯;14-走廊;15-设备间入口;16-爬梯;20-磁混凝区;21-凝聚池;22-磁混凝池;23-絮凝池;30-沉淀区;31-沉淀池;32-集泥管;33-集水槽;34-斜管;35-漏斗;41-凝聚剂加药池;42-絮凝剂加药池;43-污泥脱水剂加药池;44-磁粉投加通道;45-计量泵;50-污泥处理结构;51-污泥脱水机;61-回流管;62-排泥管;70-磁粉回收结构;71-高剪机;72-磁分离机;80-清水池;81-第一支管;82-第二支管;83-第三支管;84-第四支管;91-磁力搅拌器;92-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考图1至图3中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药剂投加结构、污泥处理结构50以及依次连通的凝聚池21、磁混凝池22、絮凝池23和沉淀池31。
其中,凝聚池21、磁混凝池22、絮凝池23和沉淀池31可以依次紧邻设置,即,凝聚池21的出口和磁混凝池22的进口直接连通,磁混凝池22的出口和絮凝池23的进口直接连通,絮凝池23的出口和沉淀池31的进口直接连通。当然,也可以在凝聚池21、磁混凝池22、絮凝池23和沉淀池31中的任意相邻的两者中间预留预设空间,并在预设空间内布置管路,为了避免出现漏水情况,可以使用软管连接,软管方便安装和拆卸,还可以补偿安装误差。管路的一端和相邻两者中的其中一者的出口连通,管路的另一端和相邻两者中的其中另一者的入口连通。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任意设置,在此不做过多限制。
另外,药剂投加结构包括凝聚剂加药池41、磁粉投加通道44、絮凝剂加药池42以及污泥脱水剂加药池43。凝聚剂加药池41用于向凝聚池21中投加凝聚剂,以对污水进行凝聚处理,使污染物发生脱稳作用并形成凝聚的微絮体;磁粉投加通道44用于向磁混凝池22中投加磁粉,以对污水进行磁混凝处理从而形成磁性絮状沉淀物;絮凝剂加药池42用于向絮凝池23中投加絮凝剂,以对污水进行絮凝处理,从而形成更大的絮团,容易从污水中分离出来。在磁粉的作用下,可以加速微絮体的混凝和絮凝从而生成磁性絮团,使生产的磁性絮团密度更大、更结实,从而达到高速沉降的目的,污水处理效果好。污泥脱水剂加药池43用于向污泥处理结构50中投加污泥脱水剂,加速污泥脱水干化,方便运输以及后续处理。
具体使用时,凝聚剂可以是聚合氯化铝、三氯化铁、硫酸亚铁等,絮凝剂可以是聚丙烯酰胺、聚铁等,污泥脱水剂可以是聚丙烯酰胺等。根据污水的污染情况可以选用其他任意合适的凝聚剂、絮凝剂和污泥脱水剂,在此不作过多限制。
其中,在凝聚剂加药池41、磁粉投加通道44、絮凝剂加药池42以及污泥脱水剂加药池43中各配置有计量泵45,具体实现时,各加药池内可以配置两台计量泵45,其中一台计量泵45投入使用,其中另一台计量泵45作为备用。
在本实施例中,凝聚池21的进口与进水管11连通,沉淀池31的底部设置有集泥管32,集泥管32通过回流管61与磁混凝池22连通,以使沉淀污泥中的其中一部分回流至磁混凝池22中进行磁混凝反应,集泥管32还通过排泥管62与污泥处理结构50连通,以使沉淀积泥中的其中另一部分排出至污泥处理结构50,污泥处理结构50用于对沉淀积泥中的其中另一部分进行脱水干化处理;沉淀池31的顶部设置有供沉淀池31内的上清液排出的集水槽33,集水槽33的出口通过纳米曝气结构12与出水管连通,纳米曝气结构12用于对上清液进行净化处理。
本公开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可以包括磁混凝区20和沉淀区30,具体实现时,凝聚池21、磁混凝池22、絮凝池23布置在磁混凝区20内,沉淀池31布置在沉淀区30中,其中,沉淀池31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当沉淀池31是多个时,多个沉淀池31依次串联和/或并联布置在沉淀区30内,对经絮凝池23排出的污水进行沉淀处理形成上清液和沉淀积泥。各沉淀池31内布置有多个斜管34,经絮凝池23排出的污水从沉淀池31的底部进入,从而使沉淀积泥堆积沉淀在斜管34的下方,污水从斜管34中流过在斜管34的上方,即沉淀池31的上部形成上清液。随着污水的连续处理,上清液的液位不断上升至集水槽33内,方便排出。
具体使用时,经集水槽33的出口排出的上清液通过纳米曝气结构12的入口进入纳米曝气结构12内,此时纳米曝气结构12对上清液进行纳米曝气,纳米曝气后的上清液经纳米曝气结构12的出口以及与纳米曝气结构12的出口连接的出水管排出至受纳水体,当然,也可以通过纳米曝气结构12的出口直接排出至受纳水体。如此设计,可以增加上清液中的溶解氧含量,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污水处理效果好。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3中所示,在沉淀池31的底部可以设置漏斗35,将集泥管32设置在漏斗35的底部,方便沉淀积泥排出。其中,各沉淀池的底部可以设置一个漏斗35,也可以设置多个漏斗35。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和污水处理系统,通过设置药剂投加结构、污泥处理结构以及依次连通的凝聚池21、磁混凝池22、絮凝池23和沉淀池31,该药剂投加结构能够对应的向凝聚池21中投加凝聚剂、向磁混凝池22中投加磁粉、向絮凝池23中投加絮凝剂,向污泥处理结构50中投加污泥脱水剂;凝聚池21的进口与进水管11连通,也就是说,污水首先通过进水管11进入至凝聚池21中进行凝聚处理,然后进入至磁混凝池22中进行磁混凝处理,再进入至絮凝池23中进行絮凝处理,经絮凝处理的污水再进入至沉淀池31中进行沉淀处理,从而在沉淀池31中形成沉淀积泥和上清液;由于沉淀池31的底部设置有集泥管32,集泥管32通过回流管61与磁混凝池22连通,所以沉淀污泥中的其中一部分通过回流管回流至磁混凝池22中重新进行磁混凝反应,从而提高污水效率,污水处理效果好;由于集泥管32还通过排泥管62与污泥处理结构50连通,从而使沉淀积泥中的其中另一部分通过排泥管62排出至污泥处理结构50中进行脱水干化处理,方便运输以及对污泥进行后续处理;在沉淀池31的顶部设置有供沉淀池内的上清液排出的集水槽33,集水槽33的出口通过纳米曝气结构12与出水管连通,纳米曝气结构12用于对上清液进行净化处理。基于此,通过磁混凝处理和纳米曝气结构,本公开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能够对污水水体进行自动透析,污水处理效果好,将水体的污染水平控制在水体自净能力范围内,从而防止污水恶臭黑化。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中所示,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磁粉回收结构70,磁粉回收结构70设置在排泥管62和污泥处理结构50之间,即,磁粉回收结构70的入口与排泥管62的出口连接,磁粉回收结构70的出口与污泥处理结构50的入口连接,磁粉回收结构70用于回收沉淀积泥中的其中另一部分中的磁粉,从而对沉淀积泥中的磁粉进行回收再利用,节省成本。
参考图1中所示,磁粉回收结构70包括高剪机71和磁分离机72;高剪机71具有进泥口和排泥口,高剪机71用于将沉淀积泥中的其中另一部分进行剪切处理;磁分离机72具有入泥口、磁粉出口和出泥口,入泥口与排泥口连通,磁分离机72用于将经排泥口排出的污泥进行分离处理,以得到回收磁粉和剩余污泥;磁粉出口与磁混凝池22连通,以使回收磁粉进入至磁混凝池22中,出泥口与污泥处理结构50连通,以使剩余污泥进入至污泥处理结构50中。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2和图3中所示,污泥处理结构50包括污泥脱水机51,污泥脱水机51用于对剩余污泥进行脱水干化处理,具体实现时,经排泥管62排出的沉淀污泥通过泵送入污泥脱水机51中进行污泥脱水干化处理。
进一步地,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清水池80,集水槽33的出口与清水池80的入口连通,参考图2中所示,集水槽33中的上清液沿箭头方向流动至清水池80中,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清水池80包括第一清水出口,第一清水出口通过第一支管81与纳米曝气结构12的入口连通,纳米曝气结构12的出口与出水管的入口连通,纳米曝气结构12用于对经第一清水出口排出的清水进行纳米曝气,可以增加上清液中的溶解氧含量,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污水处理效果好。
进一步地,清水池80包括第二清水出口和第三清水出口,第二清水出口通过第二支管82与磁粉回收结构70连通,可以使清水池80中的清水通过第二支管82回流至磁粉回收结构70中以对磁粉回收结构70进行冲洗。第三清水出口通过第三支管83与污泥处理结构50连通,可以使清水池80中的清水通过第三支管83回流至污泥处理结构50中以对污泥处理结构50进行冲洗。
进一步地,清水池80包括第四清水出口,第四清水出口通过第四支管84与凝聚剂加药池41、絮凝剂加药池42以及污泥脱水剂加药池43分别连通,可以使清水池80中的清水通过第四支管84分别回流至凝聚剂加药池41、絮凝剂加药池42以及污泥脱水剂加药池43,从而为对应的药剂投加提供所需水源,节省成本,节省占用空间。当然,在对应的药剂投加时,也可以在凝聚剂加药池41、絮凝剂加药池42以及污泥脱水剂加药池43中通入清水池80以外的水,根据具体使用工况任意选用,在此不做过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集泥管32、排泥管62、第一支管81、第二支管82、第三支管83以及第四支管84均设置为可拆卸连接,方便运输和检修。
进一步地,参考图1和图2中所示,在凝聚池21、磁混凝池22、絮凝池23内均设置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磁力搅拌器91和搅拌杆,各搅拌杆上均设置有叶片92,且各搅拌杆分别伸入至凝聚池21、磁混凝池22、絮凝池23内,具体使用时,启动各磁力搅拌器91,磁力搅拌器91驱动对应的搅拌杆旋转,由于各搅拌杆上设置有叶片92,所以搅拌杆的旋转进而带动叶片92旋转,从而对对应池体内的污水进行搅拌,反应均匀充分,污水处理效果好。
其中,各搅拌杆上可以设置一个叶片92,也可以设置多个叶片92,当搅拌杆上设置多个叶片92时,部分叶片92沿搅拌杆的周向间隔排布,部分叶片92沿搅拌杆的轴向间隔排布。
另外,凝聚池21、磁混凝池22、絮凝池23内对应的各搅拌杆可以同时旋转,也可以相互独立,即分开旋转,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任意设置,在此不作过多限制。
此外,各搅拌装置可以是电控驱动,也可以是手动控制旋转,根据具体使用情况任意设置,在此不做过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中所示,本公开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设备间10,具体实现时,凝聚剂加药池41、絮凝剂加药池42、污泥脱水剂加药池43以及纳米曝气结构12均位于设备间10内,污水处理结构也可以布置在设备间10内,结构简单,布局合理,节省空间;在设备间10上开设有通孔,进水管11的进水口位于设备间10外部,进水管11贯穿通孔并与凝聚池21的进口连通。
由于凝聚剂加药池41、絮凝剂加药池42、污泥脱水剂加药池43以及污泥处理结构50的体积通常较大,在设备间10内还设置有楼梯13和走廊14,从而方便操作人员检修和维护设备。
具体实现时,本公开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还设置有箱体,设备间10、磁混凝区20以及沉淀区30均设置在箱体内,结构设计更加合理,实用性和安全性更高。在箱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爬梯16,方便操作人员安装内部设备以及检修。
在设备间侧壁上开设有设备间入口15,方便操作人员进入设备间10内检修安装和检修。
在设备间内还可以设置控制柜,控制柜为本公开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中的各部件供电,以实现智能化运行,污水处理效率高。
实施例二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控源截污结构、污水处理装置和水动力改善结构,污水处理装置为上述的污水处理装置。
其中,控源截污结构,通过截污纳管,对明渠和暗沟进行纳管,利用一体化设备进行强化预处理;设置智慧调蓄池进行面源控制,利用浓度调蓄方式阻断前期雨水或临水污水对水体的污染;进行原位底泥清理,利用水射式原位底泥清理设备在不造成底泥水体二次污染的条件下对底泥进行清理,消除内源污染。
污水处理装置,一方面通过磁混凝区对污水进行磁混凝处理,纳米曝气结构12对清水进行纳米曝气处理,能够高效去除水中污染物;另一方面,通过生态浮岛、生态净化、岸带修复等进行水生态系统的构建,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水动力改善结构,一方面将清水池中的水排入受纳水体(湖泊、河流、涝池等)稀释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加强污染物的扩散、净化和输出;另一方面,将纳米曝气后的出水排入受纳水体(湖泊、河流、涝池等),纳米曝气结构能够产生大量的纳米气泡,纳米气泡带负电荷,能够产生超声波,在水中上升速度慢、留存时间长,其在水中溶解率高,能够提高水中微生物活性,快速恢复生态系统。将携带纳米气泡的水排入受纳水体中,一方面可以增加受纳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另一方面,纳米气泡破裂瞬间,由于气液界面消失的剧烈变化,界面上集聚的高浓度离子将积蓄的化学能一下子全部释放出来,此时可激发大量的羟基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具有超高的氧化还原电位,其产生的超强氧化性可降解水中正常条件下难以分解的污染物,实现对水质的净化作用。通过上述两种水动力改善措施,可进一步对受纳水体进行自动透析,将水体污染水平控制在水体自净能力范围以内,以最低能耗保持水体自净能力,防止水体水质恶臭黑化。
本实施例中的污水处理装置与实施例一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参照实施例一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药剂投加结构、污泥处理结构(50)以及依次连通的凝聚池(21)、磁混凝池(22)、絮凝池(23)和沉淀池(31);
所述药剂投加结构包括凝聚剂加药池(41)、磁粉投加通道(44)、絮凝剂加药池(42)以及污泥脱水剂加药池(43),所述凝聚剂加药池(41)用于向所述凝聚池(21)中投加凝聚剂,所述磁粉投加通道(44)用于向所述磁混凝池(22)中投加磁粉,所述絮凝剂加药池(42)用于向所述絮凝池(23)中投加絮凝剂,所述污泥脱水剂加药池(43)用于向所述污泥处理结构(50)中投加污泥脱水剂;
所述凝聚池(21)的进口与进水管(11)连通,所述沉淀池(31)的底部设置有集泥管(32),所述集泥管(32)通过回流管(61)与所述磁混凝池(22)连通,以使沉淀积泥中的其中一部分回流至所述磁混凝池(22)中进行磁混凝反应,所述集泥管(32)还通过排泥管(62)与所述污泥处理结构(50)连通,以使所述沉淀积泥中的其中另一部分排出至所述污泥处理结构(50),所述污泥处理结构(50)用于对所述沉淀积泥中的其中另一部分进行脱水干化处理;所述沉淀池(31)的顶部设置有供所述沉淀池(31)内的上清液排出的集水槽(33),所述集水槽(33)的出口通过纳米曝气结构(12)与出水管连通,所述纳米曝气结构(12)用于对所述上清液进行净化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磁粉回收结构(70),所述磁粉回收结构(70)设置在所述排泥管(62)和所述污泥处理结构(50)之间,所述磁粉回收结构(70)用于回收所述沉淀积泥中的其中另一部分中的磁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粉回收结构(70)包括高剪机(71)和磁分离机(72);
所述高剪机(71)具有进泥口和排泥口,所述高剪机(71)用于将所述沉淀积泥中的其中另一部分进行剪切处理;所述磁分离机(72)具有入泥口、磁粉出口和出泥口,所述入泥口与所述排泥口连通,所述磁分离机(72)用于将经所述排泥口排出的污泥进行分离处理,以得到回收磁粉和剩余污泥;所述磁粉出口与所述磁混凝池(22)连通,以使所述回收磁粉进入至所述磁混凝池(22)中,所述出泥口与所述污泥处理结构(50)连通,以使所述剩余污泥进入至所述污泥处理结构(50)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处理结构(50)包括污泥脱水机(51),所述污泥脱水机(51)用于对所述剩余污泥进行脱水干化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清水池(80),所述集水槽(33)的出口与所述清水池(80)的入口连通,所述清水池(80)包括第一清水出口,所述第一清水出口与所述纳米曝气结构(12)的入口连通,所述纳米曝气结构(12)的出口与所述出水管的入口连通,所述纳米曝气结构(12)用于对经所述第一清水出口排出的清水进行纳米曝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池(80)包括第二清水出口和第三清水出口,所述第二清水出口与所述磁粉回收结构(70)连通,所述第三清水出口与所述污泥处理结构(50)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池(80)包括第四清水出口,所述第四清水出口与所述凝聚剂加药池(41)、所述絮凝剂加药池(42)以及所述污泥脱水剂加药池(43)分别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聚池(21)、所述磁混凝池(22)、所述絮凝池(23)内均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磁力搅拌器(91)和搅拌杆,各所述搅拌杆上均设置有叶片(92),且各所述搅拌杆分别伸入至所述凝聚池(21)、所述磁混凝池(22)、所述絮凝池(23)内。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设备间(10),所述凝聚剂加药池(41)、所述絮凝剂加药池(42)、所述污泥脱水剂加药池(43)以及所述纳米曝气结构(12)均位于所述设备间(10)内;
所述设备间(10)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进水管(11)的进水口位于所述设备间(10)外部,所述进水管(11)贯穿所述通孔并与所述凝聚池(21)的进口连通。
10.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控源截污结构、污水处理装置和水动力改善结构,所述污水处理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02120593185.7U 2021-03-23 2021-03-23 污水处理装置和污水处理系统 Active CN2156675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93185.7U CN215667538U (zh) 2021-03-23 2021-03-23 污水处理装置和污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93185.7U CN215667538U (zh) 2021-03-23 2021-03-23 污水处理装置和污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67538U true CN215667538U (zh) 2022-01-28

Family

ID=79969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93185.7U Active CN215667538U (zh) 2021-03-23 2021-03-23 污水处理装置和污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675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39303A (zh) * 2021-03-23 2021-06-11 陕西新泓水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污水处理装置和污水处理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39303A (zh) * 2021-03-23 2021-06-11 陕西新泓水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污水处理装置和污水处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61147B (zh) 一种磁分离水体净化系统及其分离净化方法
CN207645995U (zh) 一种加磁絮凝澄清污水处理装置
WO2021017615A1 (zh) 一种泵站前池水质应急处理系统
CN201245484Y (zh) 用于建筑工程的一体化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CN205241442U (zh) 一种磁分离水体净化系统
CN116768342A (zh) 内电性沉淀耦合磁混凝分离无臭深度处理装置及其处理工艺
CN215667538U (zh) 污水处理装置和污水处理系统
CN201056512Y (zh) 膜组件一体化氧化沟
CN102432098B (zh) 脉冲厌氧流化床反应器及有机废水处理方法
CN112939303A (zh) 污水处理装置和污水处理系统
CN214880745U (zh) 一种粉末活性炭高效沉淀池
CN213895520U (zh) 一种城市污水截污调蓄及净化综合处理系统
CN204958609U (zh) 多级过滤式污水回收再生系统
CN201268647Y (zh) 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208829505U (zh) 精细化工废水经mvr蒸馏后的后处理系统
CN111960618A (zh) 一种沿海地区达准ⅳ类水的叠拼污水处理设备及方法
CN203346199U (zh) 高效混合与沉淀的一体化净水器
CN210595686U (zh) 一种泵站前池水质应急处理系统
CN207713606U (zh) 一种带粪便医疗废水的处理系统
CN206396000U (zh) 养殖污水处理系统
CN213865536U (zh) 污水除磷装置及多级污水处理装置
CN100526238C (zh) 电絮凝技术净化回收尿液中磷的方法
CN213141794U (zh) 一种污泥调理罐
CN212954667U (zh) 一种新型一体化净水设备
CN204981518U (zh) 污水回收高效再生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