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18041U - 双杆折叠x型晒架 - Google Patents
双杆折叠x型晒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518041U CN215518041U CN202120650794.1U CN202120650794U CN215518041U CN 215518041 U CN215518041 U CN 215518041U CN 202120650794 U CN202120650794 U CN 202120650794U CN 215518041 U CN215518041 U CN 21551804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ross arm
- frame
- platform
- folding
- sta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olders For Apparel And Elements Relating To Appare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双杆折叠X型晒架。涉及一种晾衣架,尤其涉及一种晾衣架折叠机构的改进。提供了一种折叠后晒架两侧能够完全贴合、折叠效果更好的双杆折叠X型晒架。包括一对第一立柱和一对第二立柱,一对所述第一立柱之间固定第一横担,一对所述第二立柱之间固定第二横担;相对设立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通过折叠件连接,所述折叠件包括呈X形张开或收合的支撑机构,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分别铰接在所述支撑机构的两端。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继续靠拢,弥补单独使用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在收合过程中第一横担和第二横担之间有间隙的缺陷,使得第一横担与第二横担在收合后能够完全贴合,收合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晾衣架,尤其涉及一种晾衣架折叠机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晾衣架一般是使用相互铰接的两个连接杆呈X形张开或收合完成折叠,但是这样的折叠方式当晾衣杆折叠到位时由于铰接点的限制,两个晾衣杆不能相互贴合,其中仍然存在较大缝隙,折叠后其体积不能完全贴合,导致折叠后的占用空间大,影响收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后晒架两侧能够完全贴合、折叠效果更好的双杆折叠X型晒架。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双杆折叠X型晒架,包括一对第一立柱和一对第二立柱,一对所述第一立柱之间固定第一横担,一对所述第二立柱之间固定第二横担;
相对设立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通过折叠件连接,所述折叠件包括呈X形张开或收合的支撑机构,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分别铰接在所述支撑机构的两端。
所述双杆折叠X型晒架的底部设有摊晒平台,所述摊晒平台的拐角一一对应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上,所述摊晒平台包括第一晒台和第二晒台,所述第一晒台和所述第二晒台相互铰接。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所述第一支撑片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接片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片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接片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撑片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立柱上,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立柱上,所述第二支撑片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立柱上,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立柱上。
所述第一晒台和所述第二晒台结构相同,包括一侧开口的矩形的边框,所述边框内沿所述边框的长度方向设有横杆,所述横杆的所述边框的中部沿所述边框的长度方向设有加强板,所述横杆穿过所述加强板,所述第一晒台的边框的开口处与所述第二晒台的边框的开口处铰接。
所述第一横担设于所述第一立柱的顶部,所述第二横担设于所述第二立柱的顶部,所述摊晒平台设于所述第一横担和所述第二横担的下方且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下部。
每个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底部设有滚轮,所述滚轮为万向轮。
所述第一横担或所述第二横担上设有挂片,所述挂片上设有若干挂钩孔。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机构的收合与张开使得第一横担向第二横担靠拢,而在靠拢过程中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持续向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靠拢,使得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继续靠拢,弥补单独使用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在收合过程中第一横担和第二横担之间有间隙的缺陷,使得第一横担与第二横担在收合后能够完全贴合,收合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收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立柱;2、第一横担;3、第二立柱;4、第二横担;41、挂片;5、支撑机构;51、第一支撑片;52、第一连接片;53、第二支撑片;54、第二连接片;6、边框;7、加强板;8、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3所示,双杆折叠X型晒架,包括一对第一立柱1和一对第二立柱3,一对所述第一立柱1之间固定第一横担2,一对所述第二立柱3之间固定第二横担4;
相对设立的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3之间通过折叠件连接,所述折叠件包括呈X形张开或收合的支撑机构5,所述第一立柱1和所述第二立柱3分别铰接在所述支撑机构5的两端。通过支撑机构5的收合与张开使得第一横担2向第二横担4靠拢,而在靠拢过程中第一连接片52和第二连接片54持续向第一支撑片51和第二支撑片53靠拢,使得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3继续靠拢,弥补单独使用第一支撑片51和第二支撑片53在收合过程中第一横担2和第二横担4之间有间隙的缺陷,使得第一横担2与第二横担4在收合后能够完全贴合,收合效果更好。
所述双杆折叠X型晒架的底部设有摊晒平台,所述摊晒平台的拐角一一对应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柱1和所述第二立柱3上,所述摊晒平台包括第一晒台和第二晒台,所述第一晒台和所述第二晒台相互铰接。
所述支撑机构5包括第一支撑片51和第二支撑片53,所述第一支撑片51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接片52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片53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接片54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撑片51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立柱1上,所述第一连接片52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立柱3上,所述第二支撑片53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立柱3上,所述第二连接片54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立柱1上。而在靠拢过程中第一连接片52和第二连接片54持续向第一支撑片51和第二支撑片53靠拢,使得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3继续靠拢,弥补单独使用第一支撑片51和第二支撑片53在收合过程中第一横担2和第二横担4之间有间隙的缺陷,使得第一横担2与第二横担4在收合后能够完全贴合,收合效果更好。
所述第一晒台和所述第二晒台结构相同,包括一侧开口的矩形的边框6,所述边框6内沿所述边框6的长度方向设有横杆,所述横杆的所述边框6的中部沿所述边框6的长度方向设有加强板7,所述横杆穿过所述加强板7,所述第一晒台的边框6的开口处与所述第二晒台的边框6的开口处铰接。
所述第一横担2设于所述第一立柱1的顶部,所述第二横担4设于所述第二立柱3的顶部,所述摊晒平台设于所述第一横担2和所述第二横担4的下方且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柱1和所述第二立柱3的下部。增加一个晾晒区域,使得晾晒区域更大,且实现分层晾晒,使得晾晒更加充分。
每个所述第一立柱1和所述第二立柱3的底部设有滚轮8,所述滚轮8为万向轮。所述第一横担2或所述第二横担4上设有挂片41,所述挂片41上设有若干挂钩孔。在晾晒衣物时不会因为风力使得挂架在第一横担2或第二横担4上平移,使得所需晾晒衣物之间均有固定的间距,使得晾晒更加均匀。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7)
1.双杆折叠X型晒架,包括一对第一立柱和一对第二立柱,一对所述第一立柱之间固定第一横担,一对所述第二立柱之间固定第二横担;
其特征在于:相对设立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通过折叠件连接,所述折叠件包括呈X形张开或收合的支撑机构,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分别铰接在所述支撑机构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杆折叠X型晒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杆折叠X型晒架的底部设有摊晒平台,所述摊晒平台的拐角一一对应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上,所述摊晒平台包括第一晒台和第二晒台,所述第一晒台和所述第二晒台相互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杆折叠X型晒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所述第一支撑片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接片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片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接片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撑片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立柱上,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立柱上,所述第二支撑片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立柱上,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立柱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杆折叠X型晒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晒台和所述第二晒台结构相同,包括一侧开口的矩形的边框,所述边框内沿所述边框的长度方向设有横杆,所述横杆的所述边框的中部沿所述边框的长度方向设有加强板,所述横杆穿过所述加强板,所述第一晒台的边框的开口处与所述第二晒台的边框的开口处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杆折叠X型晒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担设于所述第一立柱的顶部,所述第二横担设于所述第二立柱的顶部,所述摊晒平台设于所述第一横担和所述第二横担的下方且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下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双杆折叠X型晒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底部设有滚轮,所述滚轮为万向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杆折叠X型晒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担或所述第二横担上设有挂片,所述挂片上设有若干挂钩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650794.1U CN215518041U (zh) | 2021-03-31 | 2021-03-31 | 双杆折叠x型晒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650794.1U CN215518041U (zh) | 2021-03-31 | 2021-03-31 | 双杆折叠x型晒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518041U true CN215518041U (zh) | 2022-01-14 |
Family
ID=79801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650794.1U Active CN215518041U (zh) | 2021-03-31 | 2021-03-31 | 双杆折叠x型晒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518041U (zh) |
-
2021
- 2021-03-31 CN CN202120650794.1U patent/CN21551804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1175238A1 (zh) | 一种智能晾衣杆 | |
CN201048738Y (zh) | 一种折叠床架 | |
CN209908072U (zh) | 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商用折叠篷 | |
CN215518041U (zh) | 双杆折叠x型晒架 | |
CN201165770Y (zh) | 折叠式便携多用篷罩 | |
CN207512444U (zh) | 易折叠晾衣架 | |
CN202830567U (zh) | 晾衣架 | |
CN205501674U (zh) | 一种折叠式挂衣架 | |
CN204780344U (zh) | 一种可折叠的晾衣架 | |
CN205188648U (zh) | 一种多功能户外推拉晾衣架 | |
CN201499965U (zh) | 一种新型晾衣架 | |
CN220477398U (zh) | 折叠式衣帽架 | |
CN207177438U (zh) | 一种便携式智能液压帐篷 | |
CN204849411U (zh) | 一种折叠式小件晾架 | |
CN201012988Y (zh) | 一种竖立式折叠晾衣架 | |
CN205205498U (zh) | 一种折叠式晾衣架 | |
CN204662100U (zh) | 一种a型晾衣架 | |
CN203238472U (zh) | 一种双向叠式晒衣架 | |
CN219991979U (zh) | 一种易折叠室外晾衣架 | |
CN212465357U (zh) | 一种折叠置物架 | |
CN213925532U (zh) | 一种折叠晾衣架 | |
CN211227766U (zh) | 一种可折叠落地式晾衣架 | |
CN219339485U (zh) | 一种双滑套拢聚拖车 | |
CN217137236U (zh) | 折叠置物架 | |
CN218287777U (zh) | 一种折叠手推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