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98701U - 直流直线电机 - Google Patents
直流直线电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498701U CN215498701U CN202121488225.8U CN202121488225U CN215498701U CN 215498701 U CN215498701 U CN 215498701U CN 202121488225 U CN202121488225 U CN 202121488225U CN 215498701 U CN215498701 U CN 21549870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ver
- rotor
- core
- motor
- stator co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group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Linear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流直线电机,包括:电机定子,能够形成电机磁场;电机动子,与电机定子之间存在气隙,并能够相对电机定子沿第一方向移动,电机动子包括动子铁芯以及动子绕组,动子铁芯包括第一动子铁芯和第二动子铁芯,动子绕组包括第一动子绕组和第二动子绕组,第一动子绕组包括N个第一受力导线,第二动子绕组包括M个第二受力导线,电机动子能够在各第一安培力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移动,电机动子能够在各第二安培力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直接通过直流电产生转矩的直流直线电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直线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流直线电机。
背景技术
传统意义上的直线电机,不管是交流直线电机还是所谓的直流直线电机,其绕组内部的电流都为交流电,所谓的直流直线电机只是绕组端口处的电流为直流,绕组内部仍然为交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直接通过直流电产生转矩的直流直线电机。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直流直线电机,包括:
电机定子,能够形成电机磁场;
电机动子,与所述电机定子之间存在气隙,并能够相对所述电机定子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电机动子包括动子铁芯以及动子绕组,所述动子铁芯包括第一动子铁芯和第二动子铁芯,所述动子绕组包括第一动子绕组和第二动子绕组,所述第一动子绕组包括N个两端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并设于所述第一动子铁芯朝向所述电机定子的侧面的第一受力导线,各所述第一受力导线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动子绕组包括M个两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并设于所述第二动子铁芯朝向所述电机定子的侧面的第二受力导线,各所述第二受力导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受力导线的电流方向与所述第二受力导线的电流方向相同或相反;
其中,所述电机磁场的磁场方向在所述电机动子相对所述电机定子移动的过程中不变,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在各所述第一受力导线通电时,各所述第一受力导线受到所述电机磁场施加的第一安培力,而所述电机动子能够在各所述第一安培力的作用下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在各所述第二受力导线通电时,各所述第二受力导线受到所述电机磁场施加且与所述第一安培力同向的第二安培力,而所述电机动子能够在各所述第二安培力的作用下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N≥3,M≥3。
基于本实用新型,在给各第一受力导线和各第二受力导线通入直流电后,电机动子将在第一安培力及第二安培力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移动,从而实现了电能和机械能的转换,也即是将直流电转换为动能,此过程中各第一受力导线和各第二受力导线内的电流流向始终是固定,不需要进行电流变换,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直线电机能够直接通过直流电产生移动动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直流直线电机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直流直线电机的侧视图,其中,带实体箭头的环形为直流直线电机的磁路;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直流直线电机的电机定子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直流直线电机的电机动子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直流直线电机的动子铁芯的正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直流直线电机的动子铁芯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直流直线电机的动子绕组的线路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直流直线电机的动子绕组的线路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直流直线电机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直流直线电机的侧视图,其中,带实体箭头的环形为直流直线电机的磁路;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直流直线电机的电机动子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直流直线电机的动子铁芯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直流直线电机的动子绕组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直流直线电机的立体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直流直线电机的电机动子的立体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直流直线电机的动子铁芯的立体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直流直线电机的动子绕组的立体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直流直线电机的立体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直流直线电机的电机动子的立体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直流直线电机的动子铁芯的立体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直流直线电机的第一动子铁芯的剖视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直流直线电机的第二动子铁芯的剖视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直流直线电机的动子绕组的立体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直流直线电机的动子绕组的线路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直流直线电机。
请参阅图1至图7,该直流直线电机包括电机定子100和电机动子200。
电机定子100能够形成电机磁场。
电机动子200与电机定子100之间存在气隙,并能够相对电机定子100沿第一方向移动,具体地,电机动子200包括动子铁芯210以及动子绕组220,动子铁芯210包括第一动子铁芯211和第二动子铁芯212,动子绕组220包括第一动子绕组221和第二动子绕组222,第一动子绕组221包括N个两端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并设于第一动子铁芯211朝向电机定子100的侧面的第一受力导线2211,各第一受力导线2211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二动子绕组222包括M个两端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并设于第二动子铁芯212朝向电机定子100的侧面的第二受力导线2221,各第二受力导线2221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一受力导线2211的电流方向与第二受力导线2221的电流方向相反。
其中,电机磁场的磁场方向在电机动子200相对电机定子100移动的过程中不变,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在各第一受力导线2211通电时,各第一受力导线2211受到电机磁场施加的第一安培力,而电机动子200能够在各第一安培力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移动,在各第二受力导线2221通电时,各第二受力导线2221受到电机磁场施加且与第一安培力同向的第二安培力,而电机动子200能够在各第二安培力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移动,N≥3,M≥3。
基于本实用新型,在给各第一受力导线2211和各第二受力导线2221通入直流电后,电机动子200将在第一安培力及第二安培力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移动,从而实现了电能和机械能的转换,也即是将直流电转换为动能,此过程中各第一受力导线2211和各第二受力导线2221内的电流流向始终是固定,不需要进行电流变换,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直线电机能够直接通过直流电产生移动动力。
此外,由于电机磁场的磁场方向不变,如此,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不需要知道电机定子100和电机动子200之间的相对位置,动子绕组220通入的电流为直流电,这有利于简化直流直线电机的供电控制,且相对于现有技术,减少了交流电中含有的谐波,动力波动更小、铁芯损耗更低。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电机磁场的磁场强度稳定,电机动子200在移动过程中受到的第一安培力及第二安培力也是稳定的,如此,有利于保证电机动子200的移动的稳定性。
还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所建立的XYZ直角坐标系定义:X轴方向为第一方向,Y轴方向为第二方向,Z轴方向为第三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N=18,M=18。
在此需要说明的,各第一受力导线2211可以是并联,也可以是串联,其中,串联相对于并联,有利于保证各第一受力导线2211的电流大小一致,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一受力导线2211优选为串联;同样地,各第二受力导线2221可以是并联,也可以是串联,其中,串联相对于并联,有利于保证各第二受力导线2221的电流大小一致,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二受力导线2221优选为串联。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和图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动子绕组221还包括N个第一连接导线2212,第二动子绕组222还包括M个第二连接导线2222,第一动子铁芯211能够限制电机磁场穿过各第一连接导线2212,以限制各第一连接导线2212受到的安培力干扰电机动子200的移动,第二动子铁芯212能够限制电机磁场穿过各第二连接导线2222,以限制各第二连接导线2222受到的安培力干扰电机动子200的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导线2212可以是N-1个,第二连接导线2222可以是M-1个。
相邻两第一受力导线2211通过一个第一连接导线2212串联,一个第一受力导线2211的一端与正极电结构件电连接,以供电流流入,还有一个第一受力导线2211的一端通过一个第一连接导线2212与负极电结构件电连接,以供电流流出;在实施例中,即在第一连接导线2212为N-1个时,还有一个第一受力导线2211的一端用于与负极电结构件电连接,以供电流流出。
相邻两第二受力导线2221通过一个第二连接导线2222串联,其中,一个第二受力导线2221的一端用于与正极电结构件电连接,以供电流流入,还有一个第二受力导线2221的一端通过一个第二连接导线2222与负极电结构件电连接,以供电流流出;在其他实施例中,即在第二连接导线2222为M-1个时,还有一个第二受力导线2221的一端用于与负极电结构件电连接,以供电流流出。
如此,第一动子绕组221可以通过一个导线实现,简化第一动子绕组221的结构,第二动子绕组222可以通过一个导线实现,简化第二动子绕组222的结构。
请参阅图4和图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动子绕组221和第二动子绕组222串联,如此,可使得第一受力导线2211和第二受力导线2221的电流大小一致。
在其他实施例中,一对相互电连接的第一受力导线2211和第一连接导线2212之间通过第二动子绕组222实现电连接,如此,可使得第一受力导线2211和第二受力导线2221的电流大小一致。
请参阅图2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机定子100包括定子铁芯110,以及均连接于定子铁芯110的第一永磁组件120和第二永磁组件130,第一永磁组件120在第三方向与第一动子绕组221相对设置,第一永磁组件120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永磁体121,第二永磁组件130在第三方向与第二动子绕组222相对设置,第二永磁组件130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永磁体131,第三方向既垂直于第一方向,又垂直于第二方向。基于此,有利于保证穿过各第一受力导线2211的磁场强度,以及保证穿过各第二受力导线2221的磁场强度。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如第一永磁体121与电机动子200之间的磁场的磁场方向是从第一永磁体121指向电机动子200,那么,第二永磁体131与电机动子200之间的磁场的磁场方向是从电机动子200指向第二永磁体131,而如第一永磁体121与电机动子200之间的磁场的磁场方向是从电机动子200指向第一永磁体121,那么,第二永磁体131与电机动子200之间的磁场的磁场方向是从第二永磁体131指向电机动子200。
请参阅图1至图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定子铁芯110包括第一定子铁芯111和第二定子铁芯112,第一定子铁芯111和第二定子铁芯112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基于此结构,有利于减小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
请参阅图5和图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动子铁芯211朝向第一定子铁芯111的侧面设有N条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并在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动子齿条2111,第一动子齿条2111的顶部端面开设有在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齿顶槽21111,任意两相邻第一动子齿条2111之间形成一个第一动子槽21112,各第一受力导线2211分别铺设于一个第一齿顶槽21111,各第一连接导线2212分别铺设于一个第一动子槽21112内。基于此,各第一齿顶槽21111分别限制一个第一受力导线2211在第一方向移动,而各第一动子槽21112分别限制一个第一连接导线2212在第一方向移动,避免形成第一动子绕组221的导线在第一动子铁芯211上出现松动。
请参阅图5和图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动子铁芯212朝向第二定子铁芯112的侧面设有M条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并在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动子齿条2121,第二动子齿条2121的顶部端面开设有在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齿顶槽21211,任意两相邻第二动子齿条2121之间形成一个第二动子槽21212,各第二受力导线2221分别铺设于一个第二齿顶槽21211,各第二连接导线2222分别铺设于一个第二动子槽21212内。基于此,各第二齿顶槽21211分别限制一个第二受力导线2221在第一方向移动,而各第二动子槽21212分别限制一个第二连接导线2222在第一方向移动,避免形成第二动子绕组222的导线在第二动子铁芯212上出现松动。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图5内的序号存在对应关系,其中,序号为1的第一受力导线2211铺设于序号为1的第一齿顶槽21111内,序号为1的第一连接导线2212铺设于序号为1的第一动子槽21112内,其他依次类推,序号为1'的第二受力导线2221铺设于序号为1'的第二齿顶槽21211内,序号为1'的第二连接导线2222铺设于序号为1'的第二动子槽21212内,其他依次类推。
请参阅图1至图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定子铁芯110还包括位于第一定子铁芯111和第二定子铁芯112之间并用于连接第一定子铁芯111和第二定子铁芯112的定子连接铁芯113,其中,定子连接铁芯113、第一定子铁芯111和第二定子铁芯112可以是一体结构,定子连接铁芯113、第一定子铁芯111和第二定子铁芯112可以是分体结构,在具体使用过程中,装配到一起。如此,首先,定子连接铁芯113能够在第一定子铁芯111和第二定子铁芯112之间起到导磁作用,其次,定子连接铁芯113可以省去第一定子铁芯111和第二定子铁芯112之间的装配,提高装配效率。
请参阅图1至图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动子铁芯210还包括位于第一动子铁芯211和第二动子铁芯212之间并用于连接第一动子铁芯211和第二动子铁芯212的动子连接铁芯213,其中,动子连接铁芯213、第一动子铁芯211和第二动子铁芯212可以是一体结构,动子连接铁芯213、第一动子铁芯211和第二动子铁芯212可以是分体结构,在具体使用过程中,装配到一起。如此,首先,动子连接铁芯213能够在第一动子铁芯211和第二动子铁芯212之间起到导磁作用,其次,动子连接铁芯213可以省去第一动子铁芯211和第二动子铁芯212之间的装配,提高装配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定子铁芯110的侧视形状呈I形,动子铁芯210的侧视形状呈I形。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各第二连接导线2222分别与一个第一受力导线2211电连接;各第一连接导线2212分别与一个第二受力导线2221电连接。如此,可使得第一受力导线2211和第二受力导线2221的电流大小一致。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9至图1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定子铁芯110包括第一定子铁芯111和第二定子铁芯112,第一定子铁芯111和第二定子铁芯112在第三方向上间隔设置,电机动子200位于第一定子铁芯111和第二定子铁芯112之间。基于此结构,有利于减小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受力导线2211的电流方向与第二受力导线2221的电流方向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定子铁芯110的侧视形状呈U形,动子铁芯210的侧视形状呈I形。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14至图1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永磁组件120和第二永磁组件130在第三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一永磁组件120和第二永磁组件130分别设置于定子铁芯110相背设置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受力导线2211的电流方向与第二受力导线2221的电流方向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定子铁芯110的侧视形状呈I形,动子铁芯210的侧视形状呈U形。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18至图2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动子铁芯211朝向第一定子铁芯111的侧面开设N个在第二方向延伸且在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动子内槽21101,各第一受力导线2211分别铺设于一个第一动子内槽21101,第一动子铁芯211背向第一定子铁芯111的侧面开设多个在第二方向延伸且在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动子外槽21102,各第一连接导线2212分别铺设于一个第一动子外槽21102。基于此,首先,缠绕形成第一动子绕组221的导线可以通过缠绕第一动子铁芯211形成,其次,各第一动子内槽21101分别限制一个第一受力导线2211在第一方向移动,各第一动子外槽21102分别限制一个第一连接导线2212在第一方向移动,避免缠绕形成第一动子绕组221的导线在第一动子铁芯211上出现松动。
第二动子铁芯212朝向第二定子铁芯112的侧面开设M个在第二方向延伸且在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动子内槽21201,各第二受力导线2221分别铺设于一个第二动子内槽21201,第二动子铁芯212背向第二定子铁芯112的侧面开设多个在第二方向延伸且在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动子外槽21202,各第二连接导线2222分别铺设于一个第二动子外槽21202。基于此,首先,缠绕形成第二动子绕组222的导线可以通过缠绕第二动子铁芯212形成,其次,各第二动子内槽21201分别限制一个第二受力导线2221在第一方向移动,各第二动子外槽21202分别限制一个第二连接导线2222在第一方向移动,避免缠绕形成第二动子绕组222的导线在第二动子铁芯212上出现松动。
在本实施例中,定子铁芯110的侧视形状呈I形,动子铁芯210的侧视形状呈I形。
请参阅图18,在本实施例中,电机动子200还包括导磁板230,导磁板230抵接第一动子铁芯211背向第一定子铁芯111的侧面,且还抵接第二动子铁芯212背向第二定子铁芯112的侧面,该导磁板230用于避免动子连接铁芯213的磁场饱和,其中,如第一动子铁芯211和第二动子铁芯212未设置动子连接铁芯213,该导磁板230则用于避免第一动子铁芯211和第二动子铁芯212之间镂空处的磁场饱和。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图21和图22内的序号存在对应关系,其中,序号为1的第一受力导线2211铺设于序号为1的第一动子内槽21101内,序号为1的第一连接导线2212铺设于序号为1的第一动子外槽21102内,其他依次类推,序号为1'的第二受力导线2221铺设于序号为1'的第二动子内槽21201内,序号为1'的第二连接导线2222铺设于序号为1'的第二动子外槽21202内,其他依次类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直流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机定子,能够形成电机磁场;
电机动子,与所述电机定子之间存在气隙,并能够相对所述电机定子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电机动子包括动子铁芯以及动子绕组,所述动子铁芯包括第一动子铁芯和第二动子铁芯,所述动子绕组包括第一动子绕组和第二动子绕组,所述第一动子绕组包括N个两端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并设于所述第一动子铁芯朝向所述电机定子的侧面的第一受力导线,各所述第一受力导线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动子绕组包括M个两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并设于所述第二动子铁芯朝向所述电机定子的侧面的第二受力导线,各所述第二受力导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受力导线的电流方向与所述第二受力导线的电流方向相同或相反;
其中,所述电机磁场的磁场方向在所述电机动子相对所述电机定子移动的过程中不变,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在各所述第一受力导线通电时,各所述第一受力导线受到所述电机磁场施加的第一安培力,而所述电机动子能够在各所述第一安培力的作用下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在各所述第二受力导线通电时,各所述第二受力导线受到所述电机磁场施加且与所述第一安培力同向的第二安培力,而所述电机动子能够在各所述第二安培力的作用下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N≥3,M≥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子绕组还包括N-1或N个第一连接导线,所述第二动子绕组还包括M-1或M个第二连接导线,所述第一动子铁芯能够限制所述电机磁场穿过各所述第一连接导线,所述第二动子铁芯能够限制所述电机磁场穿过各所述第二连接导线;
相邻两所述第一受力导线通过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导线串联,一个所述第一受力导线的一端与正极电结构件电连接,以供电流流入,在所述第一连接导线为N-1个时,还有一个所述第一受力导线的一端用于与负极电结构件电连接,以供电流流出,而在所述第一连接导线为N个时,则还有一个所述第一受力导线的一端通过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导线与负极电结构件电连接,以供电流流出;
相邻两所述第二受力导线通过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导线串联,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受力导线的一端用于与正极电结构件电连接,以供电流流入,在所述第二连接导线为M-1个时,还有一个所述第二受力导线的一端用于与负极电结构件电连接,以供电流流出,而在所述第二连接导线为M个时,则还有一个所述第二受力导线的一端通过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导线与负极电结构件电连接,以供电流流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一对相互电连接的所述第一受力导线和所述第一连接导线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动子绕组实现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连接导线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一受力导线电连接,各所述第一连接导线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二受力导线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定子包括定子铁芯,以及均连接于所述定子铁芯的第一永磁组件和第二永磁组件,所述第一永磁组件在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动子绕组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永磁组件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永磁体,所述第二永磁组件在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二动子绕组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永磁组件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永磁体,所述第三方向既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又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流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芯包括第一定子铁芯和第二定子铁芯,所述第一定子铁芯和所述第二定子铁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流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子铁芯朝向所述第一定子铁芯的侧面设有N条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并在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动子齿条,所述第一动子齿条的顶部端面开设有在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齿顶槽,任意两相邻所述第一动子齿条之间形成一个第一动子槽,各所述第一受力导线分别铺设于一个所述第一齿顶槽,各所述第一连接导线分别铺设于一个所述第一动子槽内;
和/或,所述第二动子铁芯朝向所述第二定子铁芯的侧面设有M条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并在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动子齿条,所述第二动子齿条的顶部端面开设有在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齿顶槽,任意两相邻所述第二动子齿条之间形成一个第二动子槽,各所述第二受力导线分别铺设于一个所述第二齿顶槽,各所述第二连接导线分别铺设于一个所述第二动子槽内。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流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子铁芯朝向所述第一定子铁芯的侧面开设N个在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在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动子内槽,各所述第一受力导线分别铺设于一个所述第一动子内槽,所述第一动子铁芯背向所述第一定子铁芯的侧面开设多个在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在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动子外槽,各所述第一连接导线分别铺设于一个所述第一动子外槽;
和/或,所述第二动子铁芯朝向所述第二定子铁芯的侧面开设M个在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在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动子内槽,各所述第二受力导线分别铺设于一个所述第二动子内槽,所述第二动子铁芯背向所述第二定子铁芯的侧面开设多个在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在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动子外槽,各所述第二连接导线分别铺设于一个所述第二动子外槽。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流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芯包括第一定子铁芯和第二定子铁芯,所述第一定子铁芯和所述第二定子铁芯在所述第三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电机动子位于所述第一定子铁芯和所述第二定子铁芯之间。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流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永磁组件和所述第二永磁组件在所述第三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永磁组件和所述第二永磁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定子铁芯相背设置的两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488225.8U CN215498701U (zh) | 2021-06-30 | 2021-06-30 | 直流直线电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488225.8U CN215498701U (zh) | 2021-06-30 | 2021-06-30 | 直流直线电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498701U true CN215498701U (zh) | 2022-01-11 |
Family
ID=79724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488225.8U Active CN215498701U (zh) | 2021-06-30 | 2021-06-30 | 直流直线电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49870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46701A (zh) * | 2021-06-16 | 2021-09-03 | 李应光 | 直流电机 |
-
2021
- 2021-06-30 CN CN202121488225.8U patent/CN21549870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46701A (zh) * | 2021-06-16 | 2021-09-03 | 李应光 | 直流电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Gao et al. | Consequent-pole flux-reversal permanent-magnet machine for electric vehicle propulsion | |
US10848025B2 (en) | Permanent magnet brushless motor having high winding factor, and design and fault-tolerant control methods thereof | |
Huang et al. | Research on a tubular primary permanent-magnet linear generator for wave energy conversions | |
RU2391761C1 (ru) | Бесколлекторный двигатель постоянного тока | |
CN215498701U (zh) | 直流直线电机 | |
CN110571956A (zh) | 一种永磁四极三相同步发电机转子 | |
CN111509946B (zh) | 低定位力双边磁通切换永磁直线电机 | |
CN105391266B (zh) | 一种h型铁芯混合励磁磁通切换电机 | |
CN210380423U (zh) | 一种永磁四极三相同步发电机转子 | |
CN113489175B (zh) | 一种定子阻尼型永磁双凸极电机 | |
CN211670694U (zh) | 一种永磁四极三相同步发电机转子 | |
CN212811532U (zh) | 一种横向磁通永磁同步电机 | |
CN103618391B (zh) | 一种十极十二槽的永磁无刷电动机 | |
CN210120479U (zh) | 磁阻式直线发电机 | |
CN206992836U (zh) | 电枢组件及直线电机 | |
CN103269134A (zh) | 一种九相磁通切换型永磁电机 | |
CN110768431B (zh) | 用于电机的定子、具有其的永磁电机及压缩机 | |
CN102868276B (zh) | 一种v型径向磁场式定子斜槽混合励磁发电机 | |
CN214045224U (zh) | 一种永磁四极三相同步发电机转子 | |
CN222301514U (zh) | 一种扁线电机定子的绕组结构 | |
CN214154180U (zh) | 一种永磁四极三相同步发电机转子 | |
CN221282913U (zh) | 一种直线电机动子、直线电机 | |
CN221009978U (zh) | 一种直流电机 | |
CN222814280U (zh) | 双电枢励磁型双凸极永磁电机 | |
CN220915031U (zh) | 一种分体式分块电机线圈骨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