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92636U - 带有防护装置的锂电钻 - Google Patents
带有防护装置的锂电钻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392636U CN215392636U CN202121223881.5U CN202121223881U CN215392636U CN 215392636 U CN215392636 U CN 215392636U CN 202121223881 U CN202121223881 U CN 202121223881U CN 215392636 U CN215392636 U CN 21539263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ove
- shell
- protective shell
- protective
- electric dri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illing And Bo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带有防护装置的锂电钻,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电钻本体,所述电钻本体的外圆壁面设置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的左端开设有壳槽,所述壳槽内部的右端开设有侧槽,所述侧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保护壳;保护组件,所述保护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护壳的左端,用于防止碎渣飞溅;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侧槽的内部,便于所述电钻本体打孔时不影响钻头打入的深度,当工作人员在使用电钻本体工作时,通过设置第一保护壳,通过第一保护壳可以防止工作人员在打孔时,防止碎渣飞溅,导致碎渣飞溅到工作人员脸上或眼里,从而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通过第一保护壳为透明塑料制圆环形结构,可便于工作人员观察打孔的情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钻领域,具体涉及带有防护装置的锂电钻。
背景技术
手电钻就是以交流电源或直流电池为动力的钻孔工具,是手持式电动工具的一种,手电钻是电动工具行业销量最大的产品,广用于建筑、装修、泛家具等行业,用于在物件上开孔或洞穿物体,有的行业之也称为电锤,手电钻的主要构成:钻夹头、输出轴、齿轮、转子、定子、机壳、开关和电缆线,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弊端。
公开号为CN206811175U,其中提出了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电钻,该组件通过支撑杆上设有防护挡板,其中防护挡板能够对操作者的脸部正面起到防护作用,使电钻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随时竖起与面部正对的防护挡板,遮挡面部,防止飞溅出来的碎渣颗粒伤到脸部,但是该方案中,通过防护挡板正面防止飞溅出来的碎渣颗粒伤到工作人员的脸部,倘若工作人员的脸部不在防护挡板正面,或者电钻在钻孔时,所钻的孔高度超过工作人员的头部时,导致碎石还会飞溅到工作人员的脸部或眼里。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带有防护装置的锂电钻,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带有防护装置的锂电钻,包括:电钻本体,所述电钻本体的外圆壁面设置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的左端开设有壳槽,所述壳槽内部的右端开设有侧槽,所述侧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保护壳;保护组件,所述保护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护壳的左端,用于防止碎渣飞溅;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侧槽的内部,用于对所述第一保护壳进行限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在使用电钻本体工作时,通过设置第一保护壳,通过第一保护壳可以防止工作人员在打孔时,防止碎渣飞溅,导致碎渣飞溅到工作人员脸上或眼里,从而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较佳的,所述保护组件包括: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开设在所述第一保护壳的左端,所述滑动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二保护壳,所述第二保护壳的左端设置有限位垫,所述限位垫与所述壳槽活动套接在一起;两个套接槽,两个所述套接槽均开设在所述第一保护壳的左端;第一移动件,所述第一移动件设置在所述套接槽的内部,便于第二保护壳在滑动槽的内部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位垫,当限位垫在往右移动时,此时限位垫可通过移动棒可带动第二弹簧往右移动,此时第二弹簧受力产生作用力,从而便于第二保护壳在滑动槽的内部移动。
较佳的,所述第一移动件包括:套接棒,所述套接棒设置在所述套接槽的内部,所述套接棒内部的左端设置有第二弹簧;移动棒,所述移动棒设置在所述套接棒的内部,所述第二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移动棒的右端固定安装在一起,所述限位垫的右端开设有两个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移动棒活动套接在一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位槽,通过限位槽与移动棒活动套接在一起后,可以防止第二保护壳在使用时第二保护壳移出滑动槽的内部,当限位垫移动到第一保护壳的左端后,此时限位垫可带动第一保护壳往右移动。
较佳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二移动件,所述第二移动件件设置在所述侧槽的内部,便于所述第一保护壳在所述侧槽的内部进行移动;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固定壳的外圆壁面,用于对所述第一保护壳固定在所述侧槽的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固定件,当固定件将第一保护壳固定在侧槽的内部后,当限位垫与壳槽活动套接后,一方面便于该装置携带,另一方面便于电钻本体在扭螺丝时使用。
较佳的,所述第二移动件包括:若干个第一弹簧,若干个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侧槽内部的右端,所述第一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一保护壳的右端固定安装在一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弹簧,当第一保护壳在往右移动时,第一保护壳可带动第一弹簧往右移动,使第一保护壳移动到侧槽的内部,从而使电钻本体在打孔时不影响钻头打入的深度。
较佳的,所述固定件包括:两个移动孔,两个所述移动孔均开设在所述固定壳的外圆壁面,所述移动孔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棒,所述侧槽的内圆壁面开设有内槽;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置在所述内槽的内部,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固定棒固定套接在一起,所述限位板的顶端设置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顶端与所述内槽内部的顶端固定安装在一起;两个固定槽,两个所述固定槽均开设在所述第一保护壳的外圆壁面,所述固定槽与所述固定棒活动套接在一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固定棒,固定棒在往上移动时,固定棒通过限位板可带动第三弹簧往上移动,此时第三弹簧受力产生作用力,当第一保护壳完全移动到侧槽的内部后,第三弹簧产生的作用力通过限位板可带动固定棒往下移动,使固定棒与固定槽活动套接在一起,从而使第一保护壳固定在侧槽的内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当工作人员在使用电钻本体工作时,通过设置第一保护壳,通过第一保护壳可以防止工作人员在打孔时,防止碎渣飞溅,导致碎渣飞溅到工作人员脸上或眼里,从而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通过第一保护壳为透明塑料制圆环形结构,可便于工作人员观察打孔的情况,通过设置限位垫,当限位垫在往右移动时,此时限位垫可通过移动棒可带动第二弹簧往右移动,此时第二弹簧受力产生作用力,从而便于第二保护壳在滑动槽的内部移动,通过设置限位槽,通过限位槽与移动棒活动套接在一起后,可以防止第二保护壳在使用时第二保护壳移出滑动槽的内部,当限位垫移动到第一保护壳的左端后,此时限位垫可带动第一保护壳往右移动,通过设置第一弹簧,当第一保护壳在往右移动时,第一保护壳可带动第一弹簧往右移动,使第一保护壳移动到侧槽的内部,从而使电钻本体在打孔时不影响钻头打入的深度。
通过工作人员将套接棒取出套接槽的内部后,此时工作人员可将限位垫的右端与第一保护壳的左端贴合在一起,通过设置第一保护壳,当第一保护壳移动到侧槽的内部后,通过设置固定棒,固定棒在往上移动时,固定棒通过限位板可带动第三弹簧往上移动,此时第三弹簧受力产生作用力,当第一保护壳完全移动到侧槽的内部后,第三弹簧产生的作用力通过限位板可带动固定棒往下移动,使固定棒与固定槽活动套接在一起,从而使第一保护壳固定在侧槽的内部,通过设置限位垫,当第一保护壳固定在侧槽的内部后,通过限位垫与壳槽套接在一起,可以防止第二保护壳移出滑动槽的内部,通过第一保护壳固定在侧槽的内部,限位垫与壳槽活动套接后,一方面便于该装置携带,另一方面便于电钻本体在扭螺丝时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固定壳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保护壳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套接棒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电钻本体;2、固定壳;3、壳槽;4、侧槽;5、第一保护壳;6、滑动槽;7、第二保护壳;8、限位垫;9、第一弹簧;10、套接槽;11、套接棒;12、第二弹簧;13、移动棒;14、限位槽;15、移动孔;16、固定棒;17、内槽;18、限位板;19、第三弹簧;20、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和图2,带有防护装置的锂电钻,包括电钻本体1,所述电钻本体1为已有结构在此不做赘述,固定壳2固定安装在电钻本体1的外圆壁面,固定壳2为圆环形结构,壳槽3开设在固定壳2的左端,壳槽3为圆环槽,侧槽4开设在壳槽3内部的右端,侧槽4为圆环槽,第一保护壳5活动套接在侧槽4的内部,第一保护壳5为透明塑料制圆环形结构;通过设置第一保护壳5,通过第一保护壳5可以防止工作人员在打孔时,防止碎渣飞溅,导致碎渣飞溅到工作人员脸上或眼里,从而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通过第一保护壳5为透明塑料制圆环形结构,可便于工作人员观察打孔的情况,侧槽4的内部设置有保护组件,用于防止碎石飞溅;侧槽4的内部设置有限位组件,用于对所述第一保护壳5进行限位。
参照图2和图3和图4,所述保护组件包括滑动槽6,第一保护壳5的左端开设有滑动槽6,滑动槽6为圆环槽,第二保护壳7活动套接在滑动槽6的内部,第二保护壳7为透明塑料制圆环形结构,限位垫8固定安装在第二保护壳7的左端,限位垫8为圆环形结构,限位垫8与壳槽3活动套接在一起,第一保护壳5的左端开设有两个套接槽10,套接槽10为圆形槽;套接槽10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移动件,便于第二保护壳7在滑动槽6的内部移动,第一移动件包括套接棒11,套接槽10的内部活动套接有套接棒11,套接棒11为中空圆柱形结构,且套接棒11的左端为敞口,第二弹簧12固定安装在套接棒11内部的左端;第二弹簧12为已有结构在此不做赘述,套接棒11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移动棒13,移动棒13为圆柱形结构,第二弹簧12的左端与移动棒13的右端固定安装在一起,移动棒13通过第二弹簧12活动安装在套接棒11的内部,两个限位槽14均开设在限位垫8右端,限位槽14为圆形槽,限位槽14与移动棒13活动套接在一起。
参照图2,限位组件包括侧槽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移动件,便于使第一保护壳5在侧槽4的内部进行移动;固定壳2的外圆壁面设置有固定件,用于将第一保护壳5固定在侧槽4的内部,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包括第一弹簧9,侧槽4内部的右端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第一弹簧9,第一弹簧9为已有结构在此不做赘述,第一弹簧9的左端与第一保护壳5的右端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一保护壳5通过第一弹簧9活动安装在侧槽4的内部。
参照图2和图5,所述固定件包括移动孔15,固定壳2的外圆壁面开设有两个移动孔15,移动孔15为圆形通孔,固定棒16活动套接在移动孔15的内部,固定棒16为圆柱形结构,内槽17开设在侧槽4的内圆壁面,内槽17为圆形槽;内槽17的内部活动套接有限位板18,限位板18为圆环形结构,固定棒16与限位板18固定套接在一起,第三弹簧19固定安装在限位板18的顶端,第三弹簧19为已有结构在此不做赘述,第三弹簧19的顶端与内槽17内部的顶端固定安装在一起,限位板18通过第三弹簧19活动安装在内槽17的内部,固定棒16通过限位板18活动安装在移动孔15的内部;第一保护壳5的外圆壁面开设有两个固定槽20,固定槽20为圆形槽,固定棒16与固定槽20活动套接在一起。
在使用时,当工作人员在使用电钻本体1工作时,通过设置第一保护壳5,通过第一保护壳5可以防止工作人员在打孔时,防止碎渣飞溅,导致碎渣飞溅到工作人员脸上或眼里,从而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通过第一保护壳5为透明塑料制圆环形结构,可便于工作人员观察打孔的情况,通过设置限位垫8,当限位垫8在往右移动时,此时限位垫8可通过移动棒13可带动第二弹簧12往右移动,此时第二弹簧12受力产生作用力,从而便于第二保护壳7在滑动槽6的内部移动,通过设置限位槽14,通过限位槽14与移动棒13活动套接在一起后,可以防止第二保护壳7在使用时第二保护壳7移出滑动槽6的内部,当限位垫8移动到第一保护壳5的左端后,此时限位垫8可带动第一保护壳5往右移动,通过设置第一弹簧9,当第一保护壳5在往右移动时,第一保护壳5可带动第一弹簧9往右移动,使第一保护壳5移动到侧槽4的内部,从而使电钻本体1在打孔时不影响钻头打入的深度。
通过工作人员将套接棒11取出套接槽10的内部后,此时工作人员可将限位垫8的右端与第一保护壳5的左端贴合在一起,通过设置第一保护壳5,当第一保护壳5移动到侧槽4的内部后,通过设置固定棒16,固定棒16在往上移动时,固定棒16通过限位板18可带动第三弹簧19往上移动,此时第三弹簧19受力产生作用力,当第一保护壳5完全移动到侧槽4的内部后,第三弹簧19产生的作用力通过限位板18可带动固定棒16往下移动,使固定棒16与固定槽20活动套接在一起,从而使第一保护壳5固定在侧槽4的内部,通过设置限位垫8,当第一保护壳5固定在侧槽4的内部后,通过限位垫8与壳槽3套接在一起,可以防止第二保护壳7移出滑动槽6的内部,通过第一保护壳5固定在侧槽4的内部,限位垫8与壳槽3活动套接后,一方面便于该装置携带,另一方面便于电钻本体1在扭螺丝时使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带有防护装置的锂电钻,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钻本体(1),所述电钻本体(1)的外圆壁面设置有固定壳(2),所述固定壳(2)的左端开设有壳槽(3),所述壳槽(3)内部的右端开设有侧槽(4),所述侧槽(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保护壳(5);
保护组件,所述保护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护壳(5)的左端,用于防止碎渣飞溅;
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侧槽(4)的内部,用于对所述第一保护壳(5)进行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防护装置的锂电钻,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组件包括:
滑动槽(6),所述滑动槽(6)开设在所述第一保护壳(5)的左端,所述滑动槽(6)的内部设置有第二保护壳(7),所述第二保护壳(7)的左端设置有限位垫(8),所述限位垫(8)与所述壳槽(3)活动套接在一起;
两个套接槽(10),两个所述套接槽(10)均开设在所述第一保护壳(5)的左端;
第一移动件,所述第一移动件设置在所述套接槽(10)的内部,便于使第二保护壳(7)在滑动槽(6)的内部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防护装置的锂电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件包括:
套接棒(11),所述套接棒(11)设置在所述套接槽(10)的内部,所述套接棒(11)内部的左端设置有第二弹簧(12);
移动棒(13),所述移动棒(13)设置在所述套接棒(11)的内部,所述第二弹簧(12)的左端与所述移动棒(13)的右端固定安装在一起,所述限位垫(8)的右端开设有两个限位槽(14),所述限位槽(14)与所述移动棒(13)活动套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防护装置的锂电钻,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第二移动件,所述第二移动件设置在所述侧槽(4)的内部,便于使所述第一保护壳(5)在所述侧槽(4)的内部进行移动;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固定壳(2)的外圆壁面,用于对所述第一保护壳(5)固定在所述侧槽(4)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防护装置的锂电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件包括:
若干个第一弹簧(9),若干个所述第一弹簧(9)设置在所述侧槽(4)内部的右端,所述第一弹簧(9)的左端与所述第一保护壳(5)的右端固定安装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防护装置的锂电钻,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
两个移动孔(15),两个所述移动孔(15)均开设在所述固定壳(2)的外圆壁面,所述移动孔(15)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棒(16),所述侧槽(4)的内圆壁面开设有内槽(17);
限位板(18),所述限位板(18)设置在所述内槽(17)的内部,所述限位板(18)与所述固定棒(16)固定套接在一起,所述限位板(18)的顶端设置有第三弹簧(19),所述第三弹簧(19)的顶端与所述内槽(17)内部的顶端固定安装在一起;
两个固定槽(20),两个所述固定槽(20)均开设在所述第一保护壳(5)的外圆壁面,所述固定槽(20)与所述固定棒(16)活动套接在一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223881.5U CN215392636U (zh) | 2021-06-02 | 2021-06-02 | 带有防护装置的锂电钻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223881.5U CN215392636U (zh) | 2021-06-02 | 2021-06-02 | 带有防护装置的锂电钻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392636U true CN215392636U (zh) | 2022-01-04 |
Family
ID=79678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223881.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392636U (zh) | 2021-06-02 | 2021-06-02 | 带有防护装置的锂电钻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392636U (zh) |
-
2021
- 2021-06-02 CN CN202121223881.5U patent/CN21539263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921264B1 (en) | Hammer drill | |
CN215392636U (zh) | 带有防护装置的锂电钻 | |
CN214236402U (zh) | 一种便于操作的充电式锂电电动工具 | |
JP2018153876A (ja) | 電動工具 | |
KR102208476B1 (ko) | 그라인더 전환용 드릴 어댑터 | |
CN108705125B (zh) | 一种防止碎屑飞溅的电锤冲击钻 | |
CN215039020U (zh) | 一种房屋建筑施工墙体钻孔机 | |
CN215279998U (zh) | 一种带有防尘功能的电钻灰尘收集装置 | |
CN210582681U (zh) | 一种紧凑型牙科手机的机头 | |
CN210334440U (zh) |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打孔装置 | |
CN211491353U (zh) | 一种电力施工用电锤防尘结构 | |
CN111375803B (zh) | 一种可换钻头的钻孔设备 | |
CN212707433U (zh) | 一种建筑工地便于环保的打孔吸尘设备 | |
CN211362142U (zh) | 一种防飞溅物的电镐 | |
CN211256925U (zh) | 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用便携式水草清理设备 | |
CN210548287U (zh) | 一种钻床用可伸缩防护罩 | |
CN211031952U (zh) | 一种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雕刻机 | |
KR101157565B1 (ko) | 핸드드릴용 칩 커버 | |
CN209141132U (zh) | 一种建筑墙体开孔装置 | |
CN222113589U (zh) | 一种飞轮加工用钻孔设备 | |
CN219520595U (zh) | 一种摇臂钻床防护装置 | |
CN211762617U (zh) | 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建筑工地用电钻 | |
CN222741636U (zh) | 一种泡沫板加工用打孔装置 | |
CN219301414U (zh) | 带有碎玻璃装置的电击棍 | |
CN213382296U (zh) | 一种环保的用于建筑领域的打孔吸尘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