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72495U - 一种负压急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负压急冷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372495U CN215372495U CN202120624312.5U CN202120624312U CN215372495U CN 215372495 U CN215372495 U CN 215372495U CN 202120624312 U CN202120624312 U CN 202120624312U CN 215372495 U CN215372495 U CN 2153724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tank body
- tank
- air
- jack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8
- 238000010791 quenc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0171 quenc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893 slag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29058 respiratory gaseous ex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189 div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768 molten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10 solid was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692 water ato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95 mi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79 rubber t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Furnace Detai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负压急冷系统,包括急冷罐、冷凝组件和蓄水池;急冷罐包括罐体、夹套、喷淋装置和滑料板,夹套固定套设与罐体的外侧,夹套的上端与罐体密封连接,罐体和夹套之间间隔形成有空腔,罐体的下端与空腔连通,滑料板倾斜设置于罐体的下端,滑料板上形成有用于透水的过水通道,卸料口对应滑料板较低的一侧设置,夹套的上部具有与空腔连通的抽气口;冷凝组件包括抽吸装置和冷凝器,抽吸装置的吸气端与抽气口连接,出气端与冷凝器连接,冷凝器具有与蓄水池连通的出水端;通过喷淋的方式给予熔融态迅速降温;同时可以有效防止水蒸气进入熔融炉,降低熔融炉的温度,负压工况可以有效防止水蒸气进入熔融炉,降低熔融炉的温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弃物熔融后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压急冷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今固体废弃物高温熔融处理技术,作为新的无害化处理工艺,逐渐被行业所认知。而固体废弃物高温熔融处理技术的出渣物料为高温熔融态,熔融态在出渣时仍具有较高的温度和流动性。如果出料方式为自由落地,则物料在处理时流动性容易线性降低,慢慢固化。而熔融态不断固化的过程中,出渣的堆体回逐步小范围堆积,形成塔尖堆形,最终导致出渣口堵塞。
通常,我们需要在熔融态出渣时,迅速改变它的物理形态,使熔融态迅速降温且均质化。这样保持前端系统的稳定运行,急冷后的熔融态会玻璃化,方便运存和利用。在利用熔融态物料进入水箱,给熔融态物料进行急冷降温时,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于此同时,水箱的温度也会逐渐升高,影响急冷的效果。大量水蒸气蒸发,消耗水资源。也对现场的工作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负压急冷系统,以实现废弃物熔融后的物料处理。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负压急冷系统,包括急冷罐、冷凝组件和蓄水池;
所述急冷罐包括罐体、夹套、喷淋装置和滑料板,所述夹套固定套设与所述罐体的外侧,所述罐体的上端具有进渣口且下端形成有出渣口,所述夹套的上端与所述罐体密封连接,所述罐体和所述夹套之间间隔形成有空腔,所述罐体的下端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滑料板倾斜设置于所述罐体的下端,所述滑料板上形成有用于透水的过水通道,所述夹套的下端形成有卸料口和出水口,所述卸料口对应所述滑料板较低的一侧设置,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卸料口相对的一侧并与所述蓄水池连通,所述喷淋装置与所述罐体连接用于向所述罐体内部喷水,所述夹套的上部具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抽气口;
所述冷凝组件包括抽吸装置和冷凝器,所述抽吸装置的吸气端与所述抽气口连接,出气端与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冷凝器用于将其内部的水蒸气冷凝为液态,所述冷凝器具有与所述蓄水池连通的出水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负压急冷系统,通过喷淋的方式给予熔融态迅速降温;同时通过抽吸装置采用负压抽吸的方式将急冷时形成水蒸气抽入冷凝器中冷凝回收,可以有效防止水蒸气进入熔融炉,降低熔融炉的温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申请还进行了如下改进:
进一步的,所述喷淋装置包括抽水泵、喷淋管路和若干喷头,所述喷淋管路安装于所述罐体外侧,若干所述喷头安装于所述喷淋管路上且其喷淋方向朝向所述罐体内部设置,所述抽水泵安装于所述喷淋管路和所述蓄水池之间。
采用上述方案后,在对熔渣降温的同时通过水的冲击力,直接将遇水崩裂的玻璃态熔渣冲击成小粒径颗粒,方便后续的加工和储运。
进一步的,所述喷头沿所述罐体的高度方向分层设置,每一层设置有多个喷头。
采用上述方案后,在罐体内部形成一段急冷水雾化冲击段,使冷却水和熔渣充分接触,保证了熔渣被充分冷却。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器包括壳体和若干风冷列管,若干所述风冷列管竖直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壳体的上端具有与所述抽吸装置连接的进气口,所述风冷列管上端具有进风口,所述壳体的下端具有出液口,所述风冷列管的下端具有出风口,所述冷凝器的下端设置有于所述出风口连接的鼓风机。
采用上述方案后,热的水蒸气和风冷列管内部的外部空气进行非接触式的风冷,使风冷列管外部的水蒸气液化,以实现回收再利用。
进一步的,所述负压急冷系统还包括冷却塔,所述冷却塔设置于所述蓄水池的上方,所述冷却塔的上端具有进液口和送风口,所述鼓风机与所述送风口连接,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出液口连接,所述冷却塔的下端与所述蓄水池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后,液化后的水与风冷列管出来的冷风进行接触式的风冷,以进一步降低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塔的底部连接有若干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下端延伸至所述蓄水池底部。
采用上述方案后,液化后的水被冷却塔分成多条水柱排至蓄水池的底部,在自由下排的过程中,冷凝器排出的水与蓄水池内部的水对流降温,保持蓄水池的水温度在一个较低的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急冷罐的下方设置有浅水槽,所述浅水槽与所述蓄水池连通设置,所述滑料板较低的一端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浅水槽的边缘高度。
浅水槽的设置可以有效保证经滑料板透过的水能尽可能的会受到蓄水池中,防止冷却水的浪费,节约了水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负压急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急冷罐;2、冷凝组件;3、蓄水池;4、冷却塔;5、潜水槽;
11、罐体;12、夹套;13、喷淋装置;14、滑料板;11a、进渣口;11b、出渣口;12a、卸料口;12b、出水口;12c、抽气口;21、抽吸装置;22、冷凝器;23、鼓风机;221、壳体;222、风冷列管;41、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压急冷系统,包括急冷罐1、冷凝组件2、蓄水池3和冷却塔4。
其中,所述急冷罐1包括罐体11、夹套12、喷淋装置13和滑料板14,罐体11为竖直设置的中空圆筒状结构,其上端具有进渣口11a且下端形成有出渣口11b,所述夹套12固定套设与所述罐体11的外侧,所述夹套12的上端与所述罐体11密封连接,所述罐体11和所述夹套12之间间隔形成有空腔1a,所述罐体11的下端与所述空腔1a连通;所述夹套12的下端形成有卸料口12a和出水口12b,所述卸料口12a对应所述滑料板14较低的一侧设置,所述出水口12b位于所述卸料口12a相对的一侧并与所述蓄水池3连通。
所述滑料板14倾斜设置于所述罐体11的下端,所述滑料板14上形成有用于透水的过水通道,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滑料板14的板面上开设有密集分布的条状过水孔,从上方落下的熔渣颗粒沿板面滑下,熔渣上附着的水从过水孔穿过滑料板14并经出水口12b流到蓄水池,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滑料板14的过水通道也可以是散点状分布的透水孔。
所述喷淋装置13与所述罐体11连接用于向所述罐体11内部喷水,
具体的,所述喷淋装置13包括抽水泵131、喷淋管路132和若干喷头133,所述喷淋管路132安装于所述罐体11外侧,若干所述喷头133安装于所述喷淋管路132上且其喷淋方向朝向所述罐体11内部设置,所述抽水泵131安装于所述喷淋管路132和所述蓄水池3之间。
其中,在申请实施例中,喷头133一般采用高压水喷头。
上述喷淋装置13的设置,在对熔渣降温的同时通过水的冲击力,直接将遇水崩裂的玻璃态熔渣冲击成小粒径颗粒,方便后续的加工和储运。
在本申请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喷头133沿所述罐体11的高度方向分层设置,每一层设置有多个喷头,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喷头分4层设置,其中每一层安装有6个喷头,每一层的6个喷头均朝向罐体11的中心轴线设置。
喷头133的分层布置在罐体11内部形成一段急冷水雾化冲击段,使冷却水和熔渣充分接触,保证了熔渣被充分冷却。
所述冷凝组件2包括抽吸装置21和冷凝器2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抽吸装置21为真空泵,真空泵的吸气端与所述抽气口12c连接,出气端与所述冷凝器22连接,所述冷凝器22用于将其内部的水蒸气冷凝为液态,所述冷凝器22还具有与所述蓄水池3连通的出水端。
具体的,所述冷凝器22包括壳体221和若干风冷列管222,若干所述风冷列管222竖直设置于所述壳体221内部,所述壳体221的上端具有与所述抽吸装置21连接的进气口,所述风冷列管222上端具有进风口,所述壳体221的下端具有出液口,所述风冷列管222的下端具有出风口,所述冷凝器22的下端设置有于所述出风口连接的鼓风机23。
为了进一步的对液态水的降温,本申请中,所述冷却塔4设置于所述蓄水池3的上方,所述冷却塔4的上端具有进液口和送风口,所述鼓风机23与所述送风口连接,所述进液口与壳体221下端的所述出液口连接,所述冷却塔4的下端与所述蓄水池3连接,冷却塔的设置,使液化后的水与风冷列管222出来的冷风进行接触式的风冷,以进一步降低温度。优选的,冷却塔4的底部连接有若干出水管41,所述出水管41的下端延伸至所述蓄水池3底部;液化后的水被冷却塔4分成多条水柱排至蓄水池3的底部,在自由下排的过程中,冷凝器22排出的水与蓄水池3内部的水对流降温,保持蓄水池3的水温度在一个较低的温度。
更有选的,所述急冷罐1的下方设置有浅水槽5,所述浅水槽5与所述蓄水池3连通设置,所述滑料板14较低的一端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浅水槽5的边缘高度;通过浅水槽5的设置,可以有效保证经滑料板14透过的水能尽可能的会受到蓄水池3中,防止冷却水的浪费,节约了水资源。
为了对本申请有更深刻的了解,下面对其使用过程加以详细描述,该负压急冷系统的具体使用过程为:蓄水池3中的水经抽水泵131抽送至喷淋管路132,喷淋管路132通过喷头133将水以高速水雾形式向罐体11内部喷射,从罐体11上端进入的熔融物料遇水冷却呈玻璃态,同时崩裂呈小粒径玻璃颗粒,玻璃颗粒和少部分水一起落至滑料板14上,玻璃颗粒沿滑料板14从出料口出料,落在滑料板14上的水从透水通道流到滑料板13的下方的潜水槽5中,并经出水口12b流到蓄水池3中;另外大部分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被真空泵抽送至冷凝器22中,水蒸气与风冷列管222中的空气进行不接触的风冷,变成液态水,然后在冷却塔4内部与空气进行接触式的风冷,液化后的水被注水管分成多条水柱排至蓄水池3的底部,对蓄水池内部原有的水实行对流降温,保持蓄水池4内部的水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温度,进而形成了冷却水的使用循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负压急冷系统,通过喷淋的方式给予熔融态迅速降温;同时通过抽吸装置采用负压抽吸的方式将急冷时形成水蒸气抽入冷凝器中冷凝回收,可以有效防止水蒸气进入熔融炉,降低熔融炉的温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负压急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急冷罐、冷凝组件和蓄水池;
所述急冷罐包括罐体、夹套、喷淋装置和滑料板,所述夹套固定套设于所述罐体的外侧,所述罐体的上端具有进渣口且下端形成有出渣口,所述夹套的上端与所述罐体密封连接,所述罐体和所述夹套之间间隔形成有空腔,所述罐体的下端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滑料板倾斜设置于所述罐体的下端,所述滑料板上形成有用于透水的过水通道,所述夹套的下端形成有卸料口和出水口,所述卸料口对应所述滑料板较低的一侧设置,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卸料口相对的一侧并与所述蓄水池连通,所述喷淋装置与所述罐体连接用于向所述罐体内部喷水,所述夹套的上部具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抽气口;
所述冷凝组件包括抽吸装置和冷凝器,所述抽吸装置的吸气端与所述抽气口连接,出气端与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冷凝器用于将其内部的水蒸气冷凝为液态,所述冷凝器具有与所述蓄水池连通的出水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急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装置包括抽水泵、喷淋管路和若干喷头,所述喷淋管路安装于所述罐体外侧,若干所述喷头安装于所述喷淋管路上且其喷淋方向朝向所述罐体内部设置,所述抽水泵安装于所述喷淋管路和所述蓄水池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急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沿所述罐体的高度方向分层设置,每一层设置有多个喷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急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包括壳体和若干风冷列管,若干所述风冷列管竖直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壳体的上端具有与所述抽吸装置连接的进气口,所述风冷列管上端具有进风口,所述壳体的下端具有出液口,所述风冷列管的下端具有出风口,所述冷凝器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出风口连接的鼓风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压急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急冷系统还包括冷却塔,所述冷却塔设置于所述蓄水池的上方,所述冷却塔的上端具有进液口和送风口,所述鼓风机与所述送风口连接,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出液口连接,所述冷却塔的下端与所述蓄水池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压急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塔的底部连接有若干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下端延伸至所述蓄水池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急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急冷罐的下方设置有浅水槽,所述浅水槽与所述蓄水池连通设置,所述滑料板较低的一端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浅水槽的边缘高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624312.5U CN215372495U (zh) | 2021-03-26 | 2021-03-26 | 一种负压急冷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624312.5U CN215372495U (zh) | 2021-03-26 | 2021-03-26 | 一种负压急冷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372495U true CN215372495U (zh) | 2021-12-31 |
Family
ID=79624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624312.5U Active CN215372495U (zh) | 2021-03-26 | 2021-03-26 | 一种负压急冷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372495U (zh) |
-
2021
- 2021-03-26 CN CN202120624312.5U patent/CN21537249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20130060694A (ko) | 냉각탑 | |
CN215372495U (zh) | 一种负压急冷系统 | |
CN104390483A (zh) | 一种循环冷却塔 | |
CN100520266C (zh) | 下喷式喷雾推进通风冷却塔和射流冷风机 | |
CN107937042A (zh) | 一种复合急冷塔 | |
CN108759504B (zh) | 一种喷嘴蒸发预冷的自然通风空冷塔及冷却方法 | |
RU2462675C1 (ru) | Конструкция эжекционной градирни и способ организации процесса тепломассообмена | |
CN208366108U (zh) | 一种新型冷却水塔 | |
CN207270777U (zh) | 一种脱气罐 | |
CN210146922U (zh) | 一种型砂冷却装置 | |
CN207214849U (zh) | 一种机械通风冷却塔群 | |
CN105219446B (zh) | 全方位水/气混合式激冷喷射装置 | |
CN208187174U (zh) | 一种雾化式冷却塔 | |
CN202715276U (zh) | 气泡分离筒及使用该气泡分离筒的膨胀水箱 | |
CN202105587U (zh) | 萘系减水剂生产尾气回收处理系统 | |
KR101716003B1 (ko) | 냉각탑 | |
CN108800980A (zh) | 一种电厂增湿型双曲线冷却塔 | |
CN114618378A (zh) | 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制备球化粉末装置 | |
CN103884203B (zh) | 气液接触式余热回收器 | |
CN218566217U (zh) | 一种烟气降温用急冷塔 | |
CN208458534U (zh) | 一种电厂增湿型双曲线冷却塔 | |
CN217236524U (zh) | 一种石油焦生产用冷却塔 | |
CN105674761B (zh) | 混合冷凝器 | |
CN217636877U (zh) | 一种文丘里式烟气急冷装置 | |
CN206045715U (zh) | 一种高效环保型急冷塔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