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动脱模的U簧成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可自动脱模的U簧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U簧,具备弹性特征,运用领域广泛,U簧的生产需要运用冲压机和冲压模具来制作,传统U簧模具成型后与凹模紧贴,难以取料,若运用自动脱模的模具成本高、且脱模效率低。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可自动脱模的U簧成型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可自动脱模的U簧成型模具,U簧在冲压成型后从模具能够快速脱落,提高U簧生产的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可自动脱模的U簧成型模具,包括凹模和凸模,所述凹模设有与所述凸模配合的成型槽,所述凹模包括两子凹模,每一所述子凹模上设置有支撑芯及旋转复位机构,每一子凹模可绕其支撑芯旋转使得所述凹模可在冲压状态及释放状态之间变换;
当所述凹模处于冲压状态时,所述两子凹模之间形成所述成型槽,且所述旋转复位机构处于拉伸状态;当所述凹模处于释放状态时,所述旋转复位机构处于恢复状态,且所述成型槽变大,所述旋转复位机构对两组子凹模的上部形成相反的拉力,凸模在压模后凹模复位,成型槽底部中心向上抬起,将成型的U簧顶起,快速完成脱模。
两组子凹模要实现对U簧的冲压,优选的,当所述凹模从释放状态向冲压变换时,所述两子凹模的旋转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两子凹模分别具有冲压底壁及冲压侧壁,所述两冲压侧壁及两冲压底壁形成所述成型槽,当所述凹模处于冲压状态时,所述两冲压侧部相对,且两支撑芯之间的距离大于两冲压侧壁之间的距离,对U簧冲压成型。
为了保证U簧冲压后两侧的对称性,优选的,所述两子凹模对称设置,两冲压底壁及两冲压侧壁尺寸相同,使U簧冲压合格。
优选的,所述旋转复位机构包括拉簧和螺栓,所述螺栓固定在子凹模上,所述拉簧连接螺栓,且对螺栓施加拉力,对两组子凹模实现相反的拉力,实现两组子凹模冲压状态及释放状态的变换。
优选的,多组所述旋转复位机构均设置在支撑芯上方。
优选的,两组所述子凹模之间不接触,成形槽底部中间通过旋转复位机构的拉力能够向上抬起。
优选的,所述成形槽上端开口处开设有弧形倒角,在对U簧冲压时,U簧两端能够沿着弧形倒角顺利进入成形槽内完成冲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自动脱模的U簧成型模具,具有以下优点:
在凸模压模完成后,通过旋转复位机构的拉力,成形槽底部中间向上抬起,将冲压好的U簧弹出,凹模设有两组,U簧成型后自动开合,做到模具的自动脱模,方便取料,极大提高了U簧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压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脱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凹模;11、成形槽;2、凸模;21、凸模固定板;3、U簧板材;4、旋转复位机构;5、支撑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可自动脱模的U簧成型模具,包括凹模1和凸模2,凸模2设置在凹模1上端,凸模2上端固定连接有凸模固定板21,且通过凸模固定板21与冲压机床的冲压头固定连接,凹模1设有与凸模2配合的成型槽11,成形槽11上端开口处开设有弧形倒角,使成形槽11端口形成弧形部,在对U簧冲压时,U簧两端能够沿着弧形倒角顺利进入成形槽11内完成冲压。
凹模1包括两子凹模,两组子凹模之间不接触,存在缝隙,当凹模1处于冲压状态时,两组子凹模之间的缝隙呈平行状,每一子凹模上设置有支撑芯5及旋转复位机构4,每一子凹模可绕其支撑芯5旋转使得凹模1可在冲压状态及释放状态之间变换,支撑芯5固定在冲压机床的机台上。
当凹模1处于冲压状态时,两子凹模之间形成成型槽11,且旋转复位机构4处于拉伸状态;当凹模1处于释放状态时,旋转复位机构4处于恢复状态,且成型槽11变大,当凹模1从释放状态向冲压变换时,两子凹模的旋转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两子凹模分别具有冲压底壁及冲压侧壁,两冲压侧壁及两冲压底壁形成成型槽11,当凹模1处于冲压状态时,两冲压侧部相对,且两支撑芯5之间的距离大于两冲压侧壁之间的距离,两子凹模对称设置,两冲压底壁及两冲压侧壁尺寸相同。
进一步的,旋转复位机构4包括拉簧和螺栓,螺栓固定在子凹模上,拉簧连接螺栓,拉簧背离螺栓的一端与冲压机床的机台固定连接,对螺栓施加拉力,对两组子凹模上部形成相反的拉力,多组旋转复位机构4均设置在支撑芯5上方。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
初始状态下,U形槽上端开口处受到拉簧的拉力得到扩张,由于杠杆原理,成形槽11底部之间由于支撑芯5的限制向上抬起,即成形槽11底部中间向上拱起,凹模1处于释放状态。
步骤一:如图1所示,将U簧板材3放置在两组子凹模之间上方,U簧板材3呈平板状,且两端超过成形槽11开口的宽度,通过控制冲压机床的冲压头下压,将U簧板材3压入成形槽11内;如图2所示,此时U簧板材3形成U簧,成形槽11底部受到压力,拱起部变平,且两组子凹模之间的缝隙顶部形成抵靠,能够使得冲压受力,完成冲压。
步骤二:如图3所示,凸模2冲压完成后通过冲压机床的冲压头上移,两组子凹模受到拉簧的拉力,形成复位,成形槽11底部向上拱起,将成型后的U簧顶起,形成自动脱模,取下U簧,再进行下一次冲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