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04404U - 一种新型靠墙电动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靠墙电动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04404U
CN215304404U CN202120340056.7U CN202120340056U CN215304404U CN 215304404 U CN215304404 U CN 215304404U CN 202120340056 U CN202120340056 U CN 202120340056U CN 215304404 U CN215304404 U CN 2153044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rame
back plate
bed
tail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4005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单华锋
张佳垚
王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eson Technology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eson Technology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eson Technology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Keeson Technology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4005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044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044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044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靠墙电动床,该新型靠墙电动床包括:背部板、下身板和床架;其中,所述背部板与所述下身板依序排布于所述床架上;所述背部板的尾部与所述床架可转动连接,所述背部板可沿所述床架往复滑动,所述床架可驱动所述背部板相对于所述床架翻转并朝所述床架的首部靠拢;所述床架的驱动行程小于所述床架的首部至尾部的二分之一。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驱动行程使其不超过电动床的二分点,提高电动床中安装空间利用率,提高负载能力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靠墙电动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靠墙电动床。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设计中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框架和背部板铰接,背部板的一段与臀部板铰接,臀部板固定于滑动座上,滑动座上同时也固定了挡板。滑动座的滑轮安装在框架的导轨之中,可前后滑动。电机支架安装在背部板上,驱动器的一端安装在框架上,驱动器的另一端安装在电机支架上。当驱动器运作时,驱动器推杆向前运动,推动电机支架、背部板绕着与臀部板铰接的位置做旋转运动,由于背部板与连接杆铰接,连接杆随之绕着与下框架的连接点组旋转运动,在这过程中,背部板被拉着向前进行水平运动,由于臀部板与背部板铰接、臀部板与挡板固定于上框架上,臀部板、滑动座、挡板向前进行水平运动,臀部板与后一块木板间拉开了距离。床面断开会带来的床垫被夹的风险,此外电动床折叠还会导致用于背部板驱动的驱动器安装位置不足以及驱动器行程不足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靠墙电动床,以解决如何将背部板的驱动行程控制在电动床的二分点的一侧并实现背部板翻转和靠墙,并决床架背部板向前运动,臀部板不运动时造成的床垫支撑力不足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靠墙电动床,该新型靠墙电动床包括:背部板、下身板和床架;其中,所述背部板与所述下身板依序排布于所述床架上;所述背部板的尾部与所述床架可转动连接,所述背部板可沿所述床架往复滑动,所述床架可驱动所述背部板相对于所述床架翻转并朝所述床架的首部靠拢;所述床架的驱动行程小于所述床架的首部至尾部的二分之一。
进一步地,所述床架包括:支架、滑动座、第一驱动器、连杆和框架;其中,所述支架与所述背部板的尾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的首部与所述连杆的尾部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架的尾部与所述滑动座可转动连接;所述滑动座与所述框架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的首部与所述滑动座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的尾部与所述框架沿其首部至尾部方向的中部铰接;所述连杆的首部与所述框架的首部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包括:前框架和后框架,所述下身板包括:臂部板、固定板、腿部板和脚部板;其中,所述前框架与所述后框架可折叠连接;所述背部板和所述臂部板依序设于所述前框架上,所述臂部板与所述前框架的尾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所述腿部板和所述脚部板依序设于所述后框架上;所述滑动座与所述前框架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的尾部与所述前框架的尾部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后框架的首部固定连接,所述腿部板的首部与所述固定板的尾部铰接,所述脚部板与所述后框架的尾部固定连接,所述后框架可驱动所述腿部板相对于所述固定板翻转。
进一步地,所述后框架设有腿部翻转机构,所述腿部翻转机构包括:U形翻转架和第二驱动器,所述翻转架的首部与所述后框架铰接,所述翻转架的尾部设有滑轮,所述第二驱动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翻转架和所述后框架的尾部铰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柔性板或伸缩套,所述柔性板或所述伸缩套设于所述背部板和所述下身板的交界处;当所述背部板朝所述床架的首部靠拢时,所述柔性板或所述伸缩套覆盖所述背部板与所述下身板相邻处的间隙及其两者的边缘。
进一步地,还包括:腰部顶出机构,所述腰部顶出机构用于抬升所述背部板的尾部处床面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腰部顶出机构包括:旋转杆、旋转座、连接杆、顶出杆和第三驱动器;其中,所述旋转杆通过所述旋转座可转动的固定于所述背部板的底部;所述连接杆的首部与所述旋转杆的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尾部与所述顶出可拆卸连接;所述顶出杆位于所述背部板的上方;所述第三驱动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床架的首部和所述旋转杆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器可驱动所述旋转杆旋转带动所述顶出杆相对于所述背部板升降。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上设有延伸部,所述支架通过所述延伸部与所述背部板的尾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的首部、中部和尾部均设有床脚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二驱动器和所述第三驱动器均为可拔式直杆电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驱动行程使其不超过电动床的二分点,提高电动床中安装空间利用率,提高负载能力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电动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新型靠墙电动床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新型靠墙电动床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新型靠墙电动床的变化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背部板、2-下身板、3-床架、4-尾部、5-首部、6-柔性板、7-腰部顶出机构、8-床脚安装孔;
21-臂部板、22-固定板、23-腿部板、24脚部板、31-支架、32-滑动座、33-第一驱动器、34-连杆、35-框架、71-旋转杆、72-旋转座、73-连接杆、74-顶出杆、75-第三驱动器;
311-延伸部、351-前框架、352-后框架、353-翻转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新型靠墙电动床的仰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新型靠墙电动床的侧视图,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靠墙电动床包括:背部板1、下身板2和床架3;其中,所述背部板1与所述下身板2依序排布于所述床架3上;所述背部板1的尾部4与所述床架3可转动连接,所述背部板1可沿所述床架3往复滑动,所述床架3可驱动所述背部板1相对于所述床架翻转并朝所述床架3的首部5靠拢;所述床架的驱动行程小于所述床架的首部至尾部的二分之一。
电机驱动位置在背部板上的电机支架,电机支架靠近背部板末端,距离背部板头部距离在670mm到710mm(按照人体比例就算得出,人体身高为1700,上半身与整体身高比在3/7.5到3/7.18)之间。以普通床架1800mm×2000mm计算,床架二分点位置在距离头部1000mm位置处。由于电机安装需要预留30mm以上,则实际电机安装可用空间仅有260mm—300mm。由于电机马达制作工艺限制,电机安装尺寸与实际行程差值必须≥140mm,则电机行程范围在120mm—160mm。市面床底面无干涉、靠墙床架高度在140mm以上,以最低高度计算,除去床板、海绵、钣金余量40mm计算,电机支架距旋转点高度100mm计算,靠墙距离100mm计算,160mm电机行程对于背部板抬升带来的角度仅为36°,无法满足用户实际使用(床架升起替代原靠背作用)。
床架3未工作状时,背部板1和下身板2平铺于床架3上形成平整的床面。可转动连接通过铰接、枢轴连接等现有技术实现。床架3工作时,床架3驱动背部板1相对于床架3翻转,同时背部板1向床架3的首部5移动。将驱动行程控制在床架二分点的一侧,有助于提高电动床中安装空间利用率,使其能够安装更多的功能性设备,以便丰富产品的功能;此外,背部板的旋转点位置偏下,驱动装置的力臂够长,在相同的负载状态下,对驱动装置的推力要求更低,并提高了床架整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床架3包括:支架31、滑动座32、第一驱动器33、连杆34和框架35;其中,所述支架31与所述背部板1的尾部4固定连接,所述支架31的首部5与所述连杆34的尾部4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架31的尾部4与所述滑动座32可转动连接;所述滑动座32与所述框架35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33的首部5与所述滑动座32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33的尾部4与所述框架35沿其首部5至尾部4方向的中部铰接;所述连杆34的首部5与所述框架35的首部5可转动连接。
滑动座32通过滑轮或滑轨实现与框架35可滑动连接,使滑动座32能够沿框架35的首部5至尾部4往返滑动,支架31通过螺丝、螺钉等固定方式与背部板1的尾部4连接,连杆34的两端分别与支架31和框架35铰接或枢连。当第一驱动器33朝框架35的首部5方向推动滑动座32时,连接在滑动座32上的背部板1跟随移动,背部板1与滑动座32的连接点与框架35的首部之间的距离缩短,连杆34被迫产生一个向上的旋转运动并带动支架31旋转,背部板1也随之产生位移并绕着支架31与滑动座32的连接点做旋转运动向上翻转。
通过滑动座32在框架35上可往复滑动的移动特性,将滑动座32作为推动背部板1移动和翻转的载体,利用滑动座32的位移并通过连杆34的限位从而推动背部板1位移和翻转。此结构需要较长的行程,但是在床架3的二分点前存在足够的空间安装驱动器,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满足床架3折叠的需求。由于背部板1的旋转点位置偏下,第一驱动器33的力臂够长,在相同的负载状态下,对第一驱动器33的推力要求减小,还减少背部板1的翻转和靠墙动作所需要的行程,提高了框架35的稳定性,更加简单实用,便于规模化生产。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35包括:前框架351和后框架352,所述下身板2包括:臂部板21、固定板22、腿部板23和脚部板24;其中,所述前框架351与所述后框架352可折叠连接;所述背部板1和所述臂部板21依序设于所述前框架上,所述臂部板21与所述前框架351的尾部4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22、所述腿部板23和所述脚部板24依序设于所述后框架352上;所述滑动座32与所述前框架351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33的尾部4与所述前框架351的尾部4可转动连接。
现有技术中,驱动器安装在位于背部板尾部的电机支架上,受靠墙距离以及升起角度的影响,驱动器安装距离大,行程长,在框架的安装位置往往比较靠后,超出电动床的二分点,对于空间的利用率低,无法制作成折叠床架,解决传统靠墙折叠床架包装尺寸大导致运输困难和推力力臂小的问题,提升装箱量。
本实用新型中床架3得到优化,缩短了背部板1的翻转和靠墙动作所需要的行程,在床架3的二分点前存在足够的空间用于第一驱动器33。因此,该框架35可分为前框架351和后框架352并通过铰接、枢接或可拆卸连接等方式连接以实现折叠,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同时实现翻转、靠墙和折叠功能,丰富产品功能同时还能够缩减产品的包装体积,减少包装、运输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22与所述后框架352的首部5固定连接,所述腿部板23的首部5与所述固定板22的尾部4铰接,所述脚部板23与所述后框架352的尾部4固定连接,所述后框架352可驱动所述腿部板23相对于所述固定板22翻转。
后框架352驱动腿部板23翻转,用于抬升人体腿部,能够更好的适应人体曲线,更用户更好的体验。
进一步地,所述后框架352设有腿部翻转机构,所述腿部翻转机构包括:U形翻转架353和第二驱动器,所述翻转架353的首部5与所述后框架352铰接,所述翻转架352的尾部4设有滑轮,所述第二驱动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翻转架353和所述后框架352的尾部4铰接。
第二驱动器驱动翻转架453翻转,滑轮在腿部板23的底面滚动从而推动腿部板23以其与固定板22的铰接或枢轴连接轴为转轴进行翻转,实现抬升人体腿部的功能,以更好的适应人体曲线,满足用户不同睡姿的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还包括:柔性板6或伸缩套,所述柔性板6或伸缩套设于所述背部板1和所述下身板2的交界处;当所述背部板1朝所述床架3的首部5靠拢时,所述柔性板6或伸缩套覆盖所述背部板1与所述下身板2相邻处的间隙及其两者的边缘。
背部板1远离下身板2的过程中产生一个间隙,该间隙处需要其他部件进行填补,除了在交界处的下方增设新的板来解决,还可以在床面上增设柔性板6来解决,柔性板6在自身重量和硬度的配合下,在背部板1翻转过程中即使不与背部板1或下身板2连接,也不会产生位移,即搭在背部板1和下身板2的相邻边上;当背部板1翻转至最大角度时,柔性板6与臀部板1和下身板2的接触长度均大于3cm即可;使得床面时刻保持完整;由柔性板6作为床垫的支撑载体,该间隙在合拢的过程中不会夹到床垫;此外,在实现背部板1的翻转和靠墙,用于支撑人体臂部的床板也无需再分成至少两个部分,支用于支撑臂部的床板的强度要高于传统的技术方案。
优选地,柔性板选用高分子材质,推荐聚丙烯(PP)、聚乙烯、聚氯乙烯或尼龙。这些材料均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成本低且便于加工。
优选地,伸缩套推荐使用Z字形伸缩套,与背部板1和下身板2固定连接即可。可以通过调整设置位置,使得床面更平整。
进一步地,还包括:腰部顶出机构7,腰部顶出机构7用于抬升背部板1的尾部4处床面的高度。
通过腰部顶出机构7对人体腰部形成支撑,避免因人体曲线对人体的腰部产生压力,形成对腰部的支撑,缓解腰部疲劳,提升用户体验。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腰部顶出机构7包括:旋转杆71、旋转座72、连接杆73、顶出杆74和第三驱动器75;其中,旋转杆71通过旋转座72可转动的固定于背部板1的底部;连接杆73的首部5与旋转杆71的固定连接,连接杆73的尾部4与顶出可拆卸连接;顶出杆74位于背部板1的上方;第三驱动器75的两端分别与床架3的首部5和旋转杆71可转动连接,第三驱动器75可驱动旋转杆71旋转带动顶出杆74相对于背部板1升降。
旋转杆71通过与其匹配的旋转座72固定于背部板1的底面。第三驱动器75工作时,旋转杆71开始旋转并带动连接杆73旋转,连接杆73的尾部4的高度随之抬升从而抬升顶出杆74相对于背部板1的顶面的高度,实现对人体腰部的支撑,缓解腰部疲劳,提升用户体验,且该结构简单实用,便于生产和维护。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支架31上设有延伸部311,支架31通过延伸部311与背部板1的尾部4固定连接。通过延伸部311有助于强化支架31与背部板1之间的连接,提升连接强度,避免背部板1的损坏,提升产品稳定性,延长背部板1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框架35的首部5、中部和尾部4均设有床脚安装孔8。
安装孔用于安装床脚,可采用螺纹或插接等方式进行安装,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器33、第二驱动器和第三驱动器75均为可拔式直杆电机。
可拔式直杆电机只提供推力供推动,不产生拉力,其对应的部位仅依靠自身重力下降,更加安全,不易夹伤用户。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Claims (11)

1.一种新型靠墙电动床,其特征在于,包括:背部板、下身板和床架;
其中,所述背部板与所述下身板依序排布于所述床架上;
所述背部板的尾部与所述床架可转动连接,所述背部板可沿所述床架往复滑动,所述床架可驱动所述背部板相对于所述床架翻转并朝所述床架的首部(5)靠拢;
所述床架的驱动行程小于所述床架的首部至尾部的二分之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靠墙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包括:支架、滑动座、第一驱动器、连杆和框架;
其中,所述支架与所述背部板的尾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的首部与所述连杆的尾部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架的尾部与所述滑动座可转动连接;
所述滑动座与所述框架可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器的首部与所述滑动座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的尾部与所述框架沿其首部至尾部方向的中部铰接;
所述连杆的首部与所述框架的首部可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靠墙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前框架和后框架,所述下身板包括:臂部板、固定板、腿部板和脚部板;
其中,所述前框架与所述后框架可折叠连接;
所述背部板和所述臂部板依序设于所述前框架上,所述臂部板与所述前框架的尾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所述腿部板和所述脚部板依序设于所述后框架上;
所述滑动座与所述前框架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的尾部与所述前框架的尾部可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靠墙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后框架的首部固定连接,所述腿部板的首部与所述固定板的尾部铰接,所述脚部板与所述后框架的尾部固定连接,所述后框架可驱动所述腿部板相对于所述固定板翻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靠墙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框架设有腿部翻转机构,所述腿部翻转机构包括:U形翻转架和第二驱动器,所述翻转架的首部与所述后框架铰接,所述翻转架的尾部设有滑轮,所述第二驱动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翻转架和所述后框架的尾部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靠墙电动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柔性板或伸缩套,所述柔性板或所述伸缩套设于所述背部板和所述下身板的交界处;
当所述背部板朝所述床架的首部靠拢时,所述柔性板或所述伸缩套覆盖所述背部板与所述下身板相邻处的间隙及其两者的边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靠墙电动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腰部顶出机构,所述腰部顶出机构用于抬升所述背部板的尾部处床面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靠墙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腰部顶出机构包括:旋转杆、旋转座、连接杆、顶出杆和第三驱动器;
其中,所述旋转杆通过所述旋转座可转动的固定于所述背部板的底部;
所述连接杆的首部与所述旋转杆的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尾部与所述顶出可拆卸连接;
所述顶出杆位于所述背部板的上方;
所述第三驱动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床架的首部和所述旋转杆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器可驱动所述旋转杆旋转带动所述顶出杆相对于所述背部板升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靠墙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有延伸部,所述支架通过所述延伸部与所述背部板的尾部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靠墙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首部、中部和尾部均设有床脚安装孔。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靠墙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二驱动器和所述第三驱动器均为可拔式直杆电机。
CN202120340056.7U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新型靠墙电动床 Active CN2153044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40056.7U CN215304404U (zh)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新型靠墙电动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40056.7U CN215304404U (zh)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新型靠墙电动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04404U true CN215304404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81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40056.7U Active CN215304404U (zh)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新型靠墙电动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044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47705A (zh) * 2021-02-05 2022-08-05 麒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靠墙电动床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47705A (zh) * 2021-02-05 2022-08-05 麒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靠墙电动床
WO2022166542A1 (zh) * 2021-02-05 2022-08-11 麒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靠墙电动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59281B (zh) 升降支撑装置及具有其的冰箱
CN215304404U (zh) 一种新型靠墙电动床
CN201767504U (zh) 电动双功能床
CN108836001A (zh) 低座高随动沙发装置
CN107789173A (zh) 一种医疗按摩床
CN114435703A (zh) 一种服装自动叠放设备
CN114847705A (zh) 一种新型靠墙电动床
CN206373799U (zh) 汽车生产线拉杆升降台夹紧装置
CN216943710U (zh) 塑料袋提手折叠装置
CN114158875A (zh) 一种带可调节腰部支撑的床
CN205798069U (zh) 折弯装置
CN112493738B (zh) 一种波澜式椅子枕头调节机构
CN212556974U (zh) 一种旋转式打包机送料伸缩臂
CN209883366U (zh) 小升降桌
CN201131863Y (zh) 床架组的支撑结构
CN211748066U (zh) 橱柜用升降拉篮
CN210420425U (zh) 采用铰链气缸和铰链架复合装置
CN209616967U (zh) 可调脚踏装置及交通工具
CN212441070U (zh) 一种方便取料的化妆品高效乳化装置
CN216676177U (zh) 一种多功能老人床
CN112030487A (zh) 一种新型电动晾衣架
CN2138116Y (zh) 手动载重升降机
CN208957943U (zh) 升降式座便支架
CN216602259U (zh) 一种带可调节腰部支撑的床
CN217409218U (zh) 一种彩超专用诊断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