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02368U - 一种鱼苗孵化培育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鱼苗孵化培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02368U
CN215302368U CN202120664491.5U CN202120664491U CN215302368U CN 215302368 U CN215302368 U CN 215302368U CN 202120664491 U CN202120664491 U CN 202120664491U CN 215302368 U CN215302368 U CN 2153023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fry
pipe
hatching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6449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志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xi Liangshi Aquacul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xi Liangshi Aquacul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xi Liangshi Aquacul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gxi Liangshi Aquacul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6449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023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023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023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鱼苗孵化培育装置,包括孵化培育池、抽水机构、溢水管和喷水台,所述抽水机构固定安装于孵化培育池的底部,所述溢水管固定安装于孵化培育池的外侧,所述溢水管固定安装于孵化培育池的中心处;本方案,通过抽水机构将处理后的水源抽入,通过出水管喷出,喷出后的水形成散射状,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水中的含氧量,然后落入集水斗中,通过集水斗流入至导流管,导流管中的水通过出水罩外侧的出水孔流出至池体的底部,能够有效的降低水流的冲击,避免了局部出现急流的状况,避免了换水过程中换水管直接对池体对接造成急流的状况,进而导致鱼苗体力消耗增加的状况,提高了鱼苗的存活率和成长速度。

Description

一种鱼苗孵化培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苗孵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鱼苗孵化培育装置。
背景技术
鱼苗,也叫“鱼花”。孵化不久的幼鱼,一般体长6~9毫米。有人工繁殖的鱼苗和来自江河的天然鱼苗。鱼苗培育,也称“发塘”。它是指把鱼苗经20 天~25天饲养,长到了3厘米左右,称为“夏花”。淡水鱼苗孵化系统主要是为了提高鱼苗的孵化率、减少出苗的致畸率等。
鱼苗在孵化培育过程中会在鱼池中产生过量的氨氮和亚硝酸盐,从而导致鱼苗死亡率增高,现有的鱼苗孵化培育装置仅仅通过简单的流动换水对玉面培育池中进行换水处理,换水过程中会产生水流,鱼的习性喜欢逆流而上,水流的存在导致鱼苗运动量过度,体力消耗增加,进而导致鱼苗发育缓慢,甚至导致鱼苗成活率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苗孵化培育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鱼苗孵化培育装置,包括:孵化培育池、抽水机构、溢水管和喷水台,所述抽水机构固定安装于孵化培育池的底部,所述溢水管固定安装于孵化培育池的外侧,所述喷水台固定安装于孵化培育池的中心处;
其中,所述孵化培育池包括固定座、支撑柱和池体,所述池体焊接于固定座的顶部,所述支撑柱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柱焊接于固定座底部的四角;
其中,所述抽水机构包括水泵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焊接于固定座的底部,所述水泵固定安装于固定板的一侧;
其中,所述喷水台包括导流管、出水管和出水罩,所述出水罩焊接于池体内腔底部的中心处,所述导流管焊接于出水罩的顶部,所述出水管焊接于池体内腔底部的中心处,所述出水管位于导流管内腔的中轴处,所述出水管的顶端贯穿导流管,所述出水管的底端贯穿固定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抽水机构将处理后的水源抽入,通过出水管喷出,喷出后的水形成散射状,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水中的含氧量,然后落入集水斗中,通过集水斗流入至导流管,当导流管中水的液面高于池体中水的液面时,导流管中的水通过出水罩外侧的出水孔流出至池体的底部,能够有效的降低水流的冲击,避免了局部出现急流的状况,同时池体中多出的水通过溢水口流入溢水管,通过溢水管流出,即可实现对池体内部换水的操作,避免了换水过程中换水管直接对池体对接造成急流的状况,进而导致鱼苗体力消耗增加的状况,提高了鱼苗的存活率和成长速度。
优选的,所述池体的内壁且靠近溢水管的一侧开设有溢水口,所述溢水口的内腔嵌设有第一纱网,所述溢水管与溢水口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纱网可以避免鱼苗通过溢水口逃出池体的状况,进而提高鱼苗的存活率。
优选的,所述水泵的抽水端连通有抽水管,所述水泵的出水端与出水管的底端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抽水管抽水,再将抽来的水输送至出水管的内腔。
优选的,所述导流管的顶部焊接有集水斗,所述集水斗的形状为漏斗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落入至集水斗内腔的水进行集中,进而使水流入导流管的内腔。
优选的,所述集水斗的顶部焊接有两个立柱,两个所述立柱的顶部焊接有放溅罩,所述放溅罩的形状为倒漏斗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避免从出水管喷出的水散落的状况,对喷出的水进行遮挡,使水落如之集水斗的内腔。
优选的,所述出水罩的外侧面均匀开设有出水孔,所述出水罩的表面套设有第二纱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纱网能够避免鱼苗通过出水孔钻入出水罩的内腔,导致鱼苗无法吃食死亡的状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抽水机构将处理后的水源抽入,通过出水管喷出,喷出后的水形成散射状,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水中的含氧量,然后落入集水斗中,通过集水斗流入至导流管,当导流管中水的液面高于池体中水的液面时,导流管中的水通过出水罩外侧的出水孔流出至池体的底部,能够有效的降低水流的冲击,避免了局部出现急流的状况,同时池体中多出的水通过溢水口流入溢水管,通过溢水管流出,即可实现对池体内部换水的操作,避免了换水过程中换水管直接对池体对接造成急流的状况,进而导致鱼苗体力消耗增加的状况,提高了鱼苗的存活率和成长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鱼苗孵化培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鱼苗孵化培育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喷水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孵化培育池;2、抽水机构;3、溢水管;4、喷水台;11、固定座;12、支撑柱;13、池体;14、溢水口;15、第一纱网;21、水泵;22、抽水管;23、固定板;41、导流管;42、集水斗;43、放溅罩;44、立柱;45、出水管;46、第二纱网;47、出水罩;48、出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如图1和图5所示,一种鱼苗孵化培育装置,包括:孵化培育池1、抽水机构2、溢水管3和喷水台4,抽水机构2固定安装于孵化培育池1的底部,溢水管3固定安装于孵化培育池1的外侧,喷水台4固定安装于孵化培育池1的中心处。
其中,孵化培育池1包括固定座11、支撑柱12和池体13,池体13焊接于固定座11的顶部,支撑柱1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撑柱12焊接于固定座11 底部的四角。
其中,抽水机构2包括水泵21和固定板23,固定板23焊接于固定座11的底部,水泵21固定安装于固定板23的一侧。
其中,喷水台4包括导流管41、出水管45和出水罩47,出水罩47焊接于池体13内腔底部的中心处,导流管41焊接于出水罩47的顶部,出水管45焊接于池体13内腔底部的中心处,出水管45位于导流管41内腔的中轴处,出水管45的顶端贯穿导流管41,出水管45的底端贯穿固定座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抽水机构2将处理后的水源抽入,通过出水管45喷出,喷出后的水形成散射状,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水中的含氧量,然后落入集水斗42中,通过集水斗42流入至导流管41,当导流管 41中水的液面高于池体13中水的液面时,导流管41中的水通过出水罩47外侧的出水孔48流出至池体13的底部,能够有效的降低水流的冲击,避免了局部出现急流的状况,同时池体13中多出的水通过溢水口14流入溢水管3,通过溢水管3流出,即可实现对池体13内部换水的操作,避免了换水过程中换水管直接对池体13对接造成急流的状况,进而导致鱼苗体力消耗增加的状况,提高了鱼苗的存活率和成长速度。
池体13的内壁且靠近溢水管3的一侧开设有溢水口14,溢水口14的内腔嵌设有第一纱网15,溢水管3与溢水口14相连通,第一纱网15可以避免鱼苗通过溢水口14逃出池体13的状况,进而提高鱼苗的存活率。
水泵21的抽水端连通有抽水管22,水泵21的出水端与出水管45的底端相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抽水管22抽水,再将抽来的水输送至出水管45的内腔。
导流管41的顶部焊接有集水斗42,集水斗42的形状为漏斗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落入至集水斗42内腔的水进行集中,进而使水流入导流管41的内腔。
集水斗42的顶部焊接有两个立柱44,两个立柱44的顶部焊接有放溅罩43,放溅罩43的形状为倒漏斗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避免从出水管45 喷出的水散落的状况,对喷出的水进行遮挡,使水落如之集水斗42的内腔。
出水罩47的外侧面均匀开设有出水孔48,出水罩47的表面套设有第二纱网4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纱网46能够避免鱼苗通过出水孔48钻入出水罩47的内腔,导致鱼苗无法吃食死亡的状况。
结构原理:开启水泵21,水泵21通过抽水管22将水源抽入,然后水泵21 通过与出水端连通的出水管45喷出,喷出后的水形成散射状,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水中的含氧量,然后落入集水斗42中,通过集水斗42流入至导流管41,当导流管41中水的液面高于池体13中水的液面时,导流管41 中的水通过出水罩47外侧的出水孔48流出至池体13的底部,能够有效的降低水流的冲击,避免了局部出现急流的状况,同时池体13中多出的水通过溢水口 14流入溢水管3,通过溢水管3流出,即可实现对池体13内部换水的操作,避免了换水过程中换水管直接对池体13对接造成急流的状况,进而导致鱼苗体力消耗增加的状况,提高了鱼苗的存活率和成长速度。
本实用新型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鱼苗孵化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孵化培育池(1)、抽水机构(2)、溢水管(3)和喷水台(4),所述抽水机构(2)固定安装于孵化培育池(1)的底部,所述溢水管(3)固定安装于孵化培育池(1)的外侧,所述喷水台(4)固定安装于孵化培育池(1)的中心处;
其中,所述孵化培育池(1)包括固定座(11)、支撑柱(12)和池体(13),所述池体(13)焊接于固定座(11)的顶部,所述支撑柱(1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柱(12)焊接于固定座(11)底部的四角;
其中,所述抽水机构(2)包括水泵(21)和固定板(23),所述固定板(23)焊接于固定座(11)的底部,所述水泵(21)固定安装于固定板(23)的一侧;
其中,所述喷水台(4)包括导流管(41)、出水管(45)和出水罩(47),所述出水罩(47)焊接于池体(13)内腔底部的中心处,所述导流管(41)焊接于出水罩(47)的顶部,所述出水管(45)焊接于池体(13)内腔底部的中心处,所述出水管(45)位于导流管(41)内腔的中轴处,所述出水管(45)的顶端贯穿导流管(41),所述出水管(45)的底端贯穿固定座(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苗孵化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3)的内壁且靠近溢水管(3)的一侧开设有溢水口(14),所述溢水口(14)的内腔嵌设有第一纱网(15),所述溢水管(3)与溢水口(14)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鱼苗孵化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21)的抽水端连通有抽水管(22),所述水泵(21)的出水端与出水管(45)的底端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鱼苗孵化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41)的顶部焊接有集水斗(42),所述集水斗(42)的形状为漏斗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鱼苗孵化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斗(42)的顶部焊接有两个立柱(44),两个所述立柱(44)的顶部焊接有放溅罩(43),所述放溅罩(43)的形状为倒漏斗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鱼苗孵化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罩(47)的外侧面均匀开设有出水孔(48),所述出水罩(47)的表面套设有第二纱网(46)。
CN202120664491.5U 2021-04-01 2021-04-01 一种鱼苗孵化培育装置 Active CN2153023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64491.5U CN215302368U (zh) 2021-04-01 2021-04-01 一种鱼苗孵化培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64491.5U CN215302368U (zh) 2021-04-01 2021-04-01 一种鱼苗孵化培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02368U true CN215302368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92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64491.5U Active CN215302368U (zh) 2021-04-01 2021-04-01 一种鱼苗孵化培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023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31125A1 (en) * 2022-08-08 2024-02-15 Utas Nexus Aquasciences Pty Ltd Apparatus and systems for aquacultur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31125A1 (en) * 2022-08-08 2024-02-15 Utas Nexus Aquasciences Pty Ltd Apparatus and systems for aquacultur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064239U (zh) 一种鲤鱼养殖池塘药物喷洒装置
CN215302368U (zh) 一种鱼苗孵化培育装置
CN105210972B (zh) 一种水流自然净化与增氧的免换水生态鱼缸
CN202618045U (zh) 一种鱼池吸污装置
CN206284071U (zh) 一种用于牲畜饲养的饲料喂食装置
CN206821715U (zh) 一种提高似鮈亲鱼催产率的装置
CN109566514B (zh) 变流式循环养殖方法及装置
CN206213045U (zh) 一种鱼塘换水清新设备
CN215886537U (zh) 一种管道式泡沫分离及曝气增氧装置
CN106852293A (zh) 温度可控的幼鱼养殖池
CN205455390U (zh) 一种淋水养殖装置
CN106982775A (zh) 一种提高似鮈亲鱼催产率的装置及方法
CN212393624U (zh) 一种用于池塘养殖的增氧装置
CN209931248U (zh) 一种观赏鱼缸
CN211298128U (zh) 一种南美白对虾内外双层养殖池
CN212116692U (zh) 一种生态集装箱
CN209403329U (zh) 一种淡水池塘底层、表层水体交换装置
CN207476701U (zh) 基于膜合增氧技术的蟹鱼虾水产养殖增氧设备
CN208113798U (zh) 一种节能降污浮动式流水养鱼槽
CN219047061U (zh) 一种用于獭蛤人工育苗的幼虫孵化装置
CN207235837U (zh) 一种用于带状漂浮鱼卵的孵化装置
CN113711990A (zh) 一种水体循环式养殖系统
CN205511664U (zh) 一种多功能养鱼装置
CN210987727U (zh) 一种新型养鱼装置
CN221449513U (zh) 一种用于斑鱯的孵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