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87551U - 一种电瓶车充电线自动收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瓶车充电线自动收缩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287551U CN215287551U CN202121340742.0U CN202121340742U CN215287551U CN 215287551 U CN215287551 U CN 215287551U CN 202121340742 U CN202121340742 U CN 202121340742U CN 215287551 U CN215287551 U CN 2152875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iding
- cavity
- wire
- plug
- charging wi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创新提供了一种电瓶车充电线自动收缩装置,箱体内包括有水平设置的隔板以及由隔板分隔而成的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内包括有放置架,第二腔体的相对两侧壁上均设有开口,第二腔体内包括两组收线器,两组收线器均包括上轮、下轮、驱动轴以及旋转动力源,上轮与下轮之间设有第一转动轴承,下轮的中心处设有由上而下贯穿的柱套,柱套与下轮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二转动轴承,柱套的横截面为方形,上轮的中心处设有由上而下贯通的方形插孔,方形插孔与柱套相通,驱动轴位于方形插孔和柱套内,旋转动力源位于隔板底面,旋转动力源的驱动端穿过隔板与驱动轴连接;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能够对充电线自动收线且易取放的电瓶车充电线自动收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瓶车辅助件的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电瓶车充电线自动收缩装置。
背景技术
电瓶车我们又称为“电动车”,它是由蓄电池(电瓶)提供电能,由电动机驱动的纯电动车辆,近年来,在我国广泛普及,是众多交通工具中最为简单且快捷的一种,且节能环保,目前人们在工作或者生活中均以电瓶车为交通工具,但是电瓶车的缺点就是续航能力相对于摩托差,往往在行驶一定距离后需要对其进行补充电量,电瓶车的充电方式均为通过变压器将家用电降压转化为电瓶所需要的低压进行充电,而该种充电器包括一个变压器以及连接在变压器两端的两个接头线,用户一般都是将两个接头线卷在变压器上放置在后备箱或者拿回家放置,当需要进行充电时再将两个接头线松展进行插设,长时间的缠绕或松下均容易对接头线造成疲劳损坏,随意放置时容易与其他物体碰撞而损坏,且取放过程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充电线自动收线且易取放的电瓶车充电线自动收缩装置,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瓶车充电线自动收缩装置,包括箱体和箱盖,所述箱盖一端与箱体转动连接,所述箱盖的另一端与箱体之间通过搭扣锁连接,所述箱盖上方设有用于手提的握把,所述箱体内包括有水平设置的隔板以及由隔板分隔而成的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包括有放置架,所述放置架上放置有电瓶车充电的变压器,所述第二腔体的相对两侧壁上均设有开口,所述第二腔体内包括两组收线器,所述变压器两端的充电线分别穿过隔板绕设在对应的收线器上,两组所述收线器均包括上轮、下轮、驱动轴以及旋转动力源,所述上轮与下轮之间设有第一转动轴承,所述上轮与第一转动轴承的内轴承同轴转动,所述下轮的上端与第一转动轴承的外轴承连接,且下轮的下端固定连接在隔板上,所述下轮的中心处设有由上而下贯穿的柱套,所述柱套与下轮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二转动轴承,所述柱套与第二转动轴承的内轴承同轴转动,所述柱套的横截面为方形,所述上轮的中心处设有由上而下贯通的方形插孔,所述方形插孔与柱套相通,所述驱动轴位于方形插孔和柱套内,所述旋转动力源位于隔板底面,所述旋转动力源的驱动端穿过隔板与驱动轴连接,所述旋转动力源驱动所述驱动轴转动以使所述上轮缠绕或松开充电线。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腔体内的两侧均设有插头座,所述插头座包括壳体、限位座以及两组驱动机构,所述限位座以及两组驱动机构均位于壳体内,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在箱体内壁上,且所述壳体与同侧箱体内壁上的开口相通,所述壳体的另一侧设有线孔,所述限位座的相对两侧壁上均设有滑轨,两组所述驱动组件分别与两条滑轨位于同侧,两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外壳以及位于外壳内的滑套、滑杆、铰接杆、滑块和伸缩气缸,所述外壳的一侧设有滑口,所述滑套滑动设置在外壳内,所述滑杆滑动连接在滑套内,所述滑杆的一端穿过滑口延伸至壳体内,位于所述滑套内的滑杆两侧分别设有限位块,且位于所述滑套内的滑杆与滑套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铰接杆的一端与位于外槽内的滑杆铰接,所述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滑块铰接,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滑轨上,所述伸缩气缸驱动所述滑套在水平方向上运动,以使所述滑杆推动插头往限位座内推入或所述滑块推动插头朝向开口一侧移动至插头伸出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开口上还设有开闭门,所述开闭门包括左挡板、右挡板以及两组气缸,所述左挡板与右挡板的相对端均设有半圆缺口,两组所述气缸分别驱动左挡板与右挡板在水平面上运动,以使所述左挡板与右挡板相互拼接闭合开口或打开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侧壁上设有用于引导充电线向线孔外输送的导向支架,所述导向支架前侧设有贴附在外壳内壁上用于清理接线污渍的环套,所述环套与线孔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放置架固定连接在箱体内底面上,所述放置架包括两块对称且竖直设置的支撑板以及位于两块支撑板之间的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设有若干个竖直的散热孔,所述第一腔体的侧壁上设有多个风孔。
进一步的,所述半圆缺口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插头线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铰接杆的长度与插头的长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将变压器以及两个接线头放置在箱体内进行存储,当需要使用时通过按钮控制两个接线头的松放,当需要收回时通过按钮控制两个接线头的回收,这样就能够使得充电器在储放时不会因为受到外界物体碰撞而破损,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
2、通过两个收线器的转动实现两个接线头的松放能够起到一个自动收缩的目的,相对现有的手动绕线与放线,该种自动的方式节省时间且相对简单;
3、通过两个插头座以及两个驱动机构能够实现对两个接线头的限位,在收纳放置时能够将接线头收回箱体内避免受到外界的碰撞或侵蚀,在放线时能够使得接线头的头端露出开口外方便后续的放线,该目的是对接线头起到一个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内的局部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收线器的结构图;
图5是图2中A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导向支架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1、箱体;2、箱盖;3、隔板;4、第一腔体;5、第二腔体;6、放置架;61、支撑板;62、承载板;621、散热孔;7、开口;8、收线器;81、上轮;82、下轮;83、驱动轴;84、旋转动力源;9、第一转动轴承;10、柱套; 11、第二转动轴承;12、方形插孔;13、插头座;131、壳体;132、限位座; 1321、滑轨;133、外壳;134、滑套;135、滑杆;136、铰接杆;137、滑块;138、伸缩气缸;14、复位弹簧;15、开闭门;16、导向支架;17、环套;18、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
由于目前电瓶车的充电方式均为通过变压器将家用电降压转化为电瓶所需要的低压进行充电,而该种充电器包括一个变压器以及连接在变压器两端的两个接头线,用户一般都是将两个接头线卷在变压器上放置在后备箱或者拿回家放置,当需要进行充电时再将两个接头线松展进行插设,长时间的缠绕或松下均容易对接头线造成疲劳损坏,随意放置时容易与其他物体碰撞而损坏,且取放过程费时费力,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这种电瓶车充电线自动收缩装置,具体结构如图1-6所示,包括箱体1和箱盖2,箱盖2一端与箱体1转动连接,箱盖2的另一端与箱体1之间通过搭扣锁连接(该种连接方式为现有技术,目前的收纳盒均采用该种连接方式),箱盖2上方设有用于手提的握把,箱体1内包括有水平设置的隔板3以及由隔板3分隔而成的第一腔体4与第二腔体5(如图2所示,第一腔体4位于第二腔体5的下方),第一腔体4内包括有放置架6,放置架6固定连接在箱体1内底面上,放置架6上放置有电瓶车充电的变压器,放置架6包括两块对称且竖直设置的支撑板61以及位于两块支撑板61之间的承载板62,承载板62上设有若干个竖直的散热孔621,第一腔体4的侧壁上设有多个风孔18(由于箱体1 内还设有电源、控制板、电机以及变压器,这些元器件在工作中状态下均会产生热量,所以在一定工作时间下第一腔体4内的温度会升高,因此设置散热孔621对变压器进行散热,设置风孔18使得第一空腔与外部空气进行交换散热),第二腔体5的相对两侧壁上均设有开口7,由于一个充电器包括一个变压器和连接在变压器上的两个接线头,因此第二腔体5内包括两组收线器8,变压器两端的充电线分别穿过隔板3绕设在对应的收线器8上,两组收线器8均包括上轮81、下轮82、驱动轴83以及旋转动力源84(电机),上轮81与下轮82之间设有第一转动轴承9,上轮81与第一转动轴承9的内轴承同轴转动,下轮82的上端与第一转动轴承9的外轴承连接,且下轮82的下端固定连接在隔板3上(因为变压器的一个接线需要绕设在收线器8上,而其中一端是需要固定不动的,如果整个收线器 8都转动,则在放线过程中接线会卡住锁紧在收线器8上,所以需要绕设在下轮 82上2-3圈后起到一个固定的作用,在转动上轮81的线时,下轮82的线不会轻易受到上轮81线的干扰而收的更紧),下轮82的中心处设有由上而下贯穿的柱套 10,柱套10与下轮82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二转动轴承11,柱套10与第二转动轴承 11的内轴承同轴转动,柱套10的横截面为方形(即柱套10的孔是方形的),上轮81的中心处设有由上而下贯通的方形插孔12,方形插孔12与柱套10相通,驱动轴83位于方形插孔12和柱套10内(本实用新型中的驱动轴83是一个长方条),旋转动力源84位于隔板3底面,旋转动力源84的驱动端穿过隔板3与驱动轴83连接,旋转动力源84驱动驱动轴83转动以使上轮81缠绕或松开充电线;当需要进行收线时,旋转动力源84驱动长方条的驱动轴83转动,柱套10因为有第二转动轴承11的作用跟随转动,驱动轴83带动上轮81转动,而下轮82是固定不动的,以使实现收线的目的,且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收线器8的转动实现两个接线头的松放能够起到一个自动收缩的目的,相对现有的手动绕线与放线,该种自动的方式节省时间且相对简单。
如图2和图5所示,第二腔体5内的两侧均设有插头座13,插头座13包括壳体 131、限位座132以及两组驱动机构,限位座132以及两组驱动机构均位于壳体131 内,壳体131固定连接在箱体1内壁上,且壳体131与同侧箱体1内壁上的开口7相通,壳体131的另一侧设有线孔(收纳状态时,插头是位于限位座132内的,插头的接触端是朝向开口7的,插头的接线端是穿过线孔的),限位座132的相对两侧壁上均设有滑轨1321,两组驱动组件分别与两条滑轨1321位于同侧,两组驱动组件包括外壳133以及位于外壳133内的滑套134、滑杆135、铰接杆136、滑块137和伸缩气缸138,外壳133的一侧设有滑口,滑套134滑动设置在外壳133内,滑杆135滑动连接在滑套134内,滑杆135的一端穿过滑口延伸至壳体131内,位于滑套134内的滑杆135两侧分别设有限位块,且位于滑套134内的滑杆135与滑套134之间设有复位弹簧14,铰接杆136的一端与位于外槽内的滑杆135铰接,铰接杆136的另一端与滑块137铰接,滑块137滑动设置在滑轨1321上,伸缩气缸138 驱动滑套134在水平方向上运动,以使滑杆135推动插头往限位座132内推入或滑块137推动插头朝向开口7一侧移动至插头伸出开口7,当充电完成后需要进行收纳时,收线器8将接线收取缠绕在上轮81上,当接头位于开口7处时,用户抓取至接头的头端将接线的一端推入限位座132内,以使接头推动滑块137向限位座 132内滑动,且至两侧的铰接杆136呈平行状态,此时铰接杆136的长度与插头的长度相同,且两侧滑杆135分别抵压在插头的两端,这时接头的头端完全没入开口7内,再通过气缸驱动滑套134在滑腔内滑动,以使两侧的滑杆135推动插头至整个插头完全推入限位座132内,其作用是能够将接线头收回箱体1内避免受到外界的碰撞或侵蚀,在放线时能够使得接线头的头端露出开口7外方便后续的放线,该目的是对接线头起到一个保护。
如图2所示,开口7上还设有开闭门15,开闭门15包括左挡板、右挡板以及两组气缸,左挡板与右挡板的相对端均设有半圆缺口,半圆缺口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插头线的直径,两组气缸分别驱动左挡板与右挡板在水平面上运动,以使左挡板与右挡板相互拼接闭合开口7或打开开口7,当左挡板与右挡板关闭状态下,即为插头完全插入插座的状态,则两个半圆缺口拼接成一个圆,可以用于充电线的穿入,不会对充电线造成影响,开闭门15的作用是当收纳或者放线充电过程中,外界的物体不会从开口7处进入箱体1内。
如图5-6所示,由于充电线在收取过程中,接线上可能会有很多的污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清理,避免后续首先绕设在上轮81时污渍堆积在上轮81,所以在壳体131内侧壁上设有用于引导充电线向线孔外输送的导向支架16,导向支架 16前侧设有贴附在外壳133内壁上用于清理接线污渍的环套17,环套17与线孔相通,通过环套17将污渍阻拦在插头座13内,因为插头座13可以方便拆卸清理。
工作原理:当用户需要将箱体1取出,气缸驱动开闭门15打开,电机驱动上轮81转动,与此同时气缸驱动滑套134滑动,插头被滑块137推出一定距离以使插头的接触端伸出开口7,用户抓取插头的接触端,上轮81继续转动用户将插头整体取出开口7外即可,用户将插头插至电源插座上之后,手动控制开闭门15关闭,当用户需要进行收纳时,用户将插头从电源插座上拔下,气缸驱动开闭门 15打开,电机驱动上轮81转动,插头接线被往开口7内收取,当插头位于当接头位于开口7处时,用户抓取至接头的头端将接线的一端推入限位座132内,以使接头推动滑块137向限位座132内滑动,且至两侧的铰接杆136呈平行状态,此时铰接杆136的长度与插头的长度相同,且两侧滑杆135分别抵压在插头的两端,这时接头的头端完全没入开口7内,再通过气缸驱动滑套134在滑腔内滑动,以使两侧的滑杆135推动插头至整个插头完全推入限位座132内,上轮81停止转动,手动控制开闭门15关闭即可。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电瓶车充电线自动收缩装置,包括箱体(1)和箱盖(2),所述箱盖(2)一端与箱体(1)转动连接,所述箱盖(2)的另一端与箱体(1)之间通过搭扣锁连接,所述箱盖(2)上方设有用于手提的握把,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包括有水平设置的隔板(3)以及由隔板(3)分隔而成的第一腔体(4)与第二腔体(5),所述第一腔体(4)内包括有放置架(6),所述放置架(6)上放置有电瓶车充电的变压器,所述第二腔体(5)的相对两侧壁上均设有开口(7),所述第二腔体(5)内包括两组收线器(8),所述变压器两端的充电线分别穿过隔板(3)绕设在对应的收线器(8)上,两组所述收线器(8)均包括上轮(81)、下轮(82)、驱动轴(83)以及旋转动力源(84),所述上轮(81)与下轮(82)之间设有第一转动轴承(9),所述上轮(81)与第一转动轴承(9)的内轴承同轴转动,所述下轮(82)的上端与第一转动轴承(9)的外轴承连接,且下轮(82)的下端固定连接在隔板(3)上,所述下轮(82)的中心处设有由上而下贯穿的柱套(10),所述柱套(10)与下轮(82)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二转动轴承(11),所述柱套(10)与第二转动轴承(11)的内轴承同轴转动,所述柱套(10)的横截面为方形,所述上轮(81)的中心处设有由上而下贯通的方形插孔(12),所述方形插孔(12)与柱套(10)相通,所述驱动轴(83)位于方形插孔(12)和柱套(10)内,所述旋转动力源(84)位于隔板(3)底面,所述旋转动力源(84)的驱动端穿过隔板(3)与驱动轴(83)连接,所述旋转动力源(84)驱动所述驱动轴(83)转动以使所述上轮(81)缠绕或松开充电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瓶车充电线自动收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5)内的两侧均设有插头座(13),所述插头座(13)包括壳体(131)、限位座(132)以及两组驱动机构,所述限位座(132)以及两组驱动机构均位于壳体(131)内,所述壳体(131)固定连接在箱体(1)内壁上,且所述壳体(131)与同侧箱体(1)内壁上的开口(7)相通,所述壳体(131)的另一侧设有线孔,所述限位座(132)的相对两侧壁上均设有滑轨(1321),两组所述驱动机构分别与两条滑轨(1321)位于同侧,两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外壳(133)以及位于外壳(133)内的滑套(134)、滑杆(135)、铰接杆(136)、滑块(137)和伸缩气缸(138),所述外壳(133)的一侧设有滑口,所述滑套(134)滑动设置在外壳(133)内,所述滑杆(135)滑动连接在滑套(134)内,所述滑杆(135)的一端穿过滑口延伸至壳体(131)内,位于所述滑套(134)内的滑杆(135)两侧分别设有限位块,且位于所述滑套(134)内的滑杆(135)与滑套(134)之间设有复位弹簧(14),所述铰接杆(136)的一端与位于外槽内的滑杆(135)铰接,所述铰接杆(136)的另一端与滑块(137)铰接,所述滑块(137)滑动设置在滑轨(1321)上,所述伸缩气缸(138)驱动所述滑套(134)在水平方向上运动,以使所述滑杆(135)推动插头往限位座(132)内推入或所述滑块(137)推动插头朝向开口(7)一侧移动至插头伸出开口(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瓶车充电线自动收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7)上还设有开闭门(15),所述开闭门(15)包括左挡板、右挡板以及两组气缸,所述左挡板与右挡板的相对端均设有半圆缺口,两组所述气缸分别驱动左挡板与右挡板在水平面上运动,以使所述左挡板与右挡板相互拼接闭合开口(7)或打开开口(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电瓶车充电线自动收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31)内侧壁上设有用于引导充电线向线孔外输送的导向支架(16),所述导向支架(16)前侧设有贴附在外壳(133)内壁上用于清理接线污渍的环套(17),所述环套(17)与线孔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瓶车充电线自动收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架(6)固定连接在箱体(1)内底面上,所述放置架(6)包括两块对称且竖直设置的支撑板(61)以及位于两块支撑板(61)之间的承载板(62),所述承载板(62)上设有若干个竖直的散热孔(621),所述第一腔体(4)的侧壁上设有多个风孔(18)。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电瓶车充电线自动收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缺口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插头线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电瓶车充电线自动收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杆(136)的长度与插头的长度相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340742.0U CN215287551U (zh) | 2021-06-16 | 2021-06-16 | 一种电瓶车充电线自动收缩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340742.0U CN215287551U (zh) | 2021-06-16 | 2021-06-16 | 一种电瓶车充电线自动收缩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287551U true CN215287551U (zh) | 2021-12-24 |
Family
ID=79516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340742.0U Active CN215287551U (zh) | 2021-06-16 | 2021-06-16 | 一种电瓶车充电线自动收缩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287551U (zh) |
-
2021
- 2021-06-16 CN CN202121340742.0U patent/CN21528755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367412B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户外快速充电桩 | |
CN217320061U (zh) | 一种可收纳线缆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枪 | |
CN114161969A (zh) | 一种电动车充电装置 | |
CN219891382U (zh) | 一种蓄电池检测装置 | |
CN215287551U (zh) | 一种电瓶车充电线自动收缩装置 | |
CN203760748U (zh) | 一种便携式双轴线缆箱 | |
CN218750365U (zh) | 一种电动汽车用新能源节能充电桩 | |
CN112911433B (zh) | 一种基于新能源的户外用音箱 | |
CN113241929A (zh) | 一种具有收线功能的电脑电源适配器 | |
CN211592293U (zh) | 一种建筑智能化充电桩 | |
CN210195494U (zh) | 一种智能锁全自动锁体 | |
CN112498159A (zh) | 一种自动收纳充电线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柱 | |
CN220923824U (zh) | 一种连接稳定的充电桩接头 | |
CN221396564U (zh) | 一种用于船舶配件的电缆收纳装置 | |
CN216184570U (zh) | 一种可提高充电线路安全性能的充电桩 | |
CN221067823U (zh) | 一种可收纳充电线的充电桩 | |
CN220439926U (zh) | 一种可自由拆装的电瓶夹组件 | |
CN217024827U (zh) | 一种线缆专用的卷绕装置 | |
CN216190125U (zh) | 一种防触电的电缆卷绕机 | |
CN221213567U (zh) | 一种具有快速插拔结构的充电桩 | |
CN221213549U (zh) | 一种便于携带的移动式充电桩 | |
CN221777272U (zh) | 充电桩收线装置 | |
CN219959290U (zh) | 一种家庭储能用插拔式锂电池组 | |
CN216184557U (zh) | 一种可对线束进行收纳的新能源充电桩 | |
CN220457405U (zh) | 一种便于携带式无线ap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