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60051U - 一种集中供热用加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中供热用加压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260051U CN215260051U CN202121496228.6U CN202121496228U CN215260051U CN 215260051 U CN215260051 U CN 215260051U CN 202121496228 U CN202121496228 U CN 202121496228U CN 215260051 U CN215260051 U CN 2152600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supply
- tank
- motor
- supply tank
-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20317 Ros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Press Drives And Press L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中供热用加压装置,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采用U形块结构,安装架共设置有两组,且两组安装架左右放置;安装架的前侧滑动设置有连接杆;安装架还包括有:供热罐,供热罐通过螺栓固定设置于两组安装架的顶部;供热罐的前侧设置有液压管;供热罐的底部设置有加压罐;出水口,出水口设置于供热罐的后侧;通过设置有液压管、连接杆、加压罐、电机和密封口,能够实现在供热罐内压力过小时,及时打开电机进行加压,供热罐内压力足够时,便会关闭电机停止加压,不仅能够节约能源,避免不必要的损耗,而且能够避免因供热罐内压力过大带来的安全隐患,极大的提高了本装置的安全性和环保性,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热加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集中供热用加压装置。
背景技术
集中供热是指由集中热源所产生的蒸汽、热水,通过管网供给一个城市(镇)或部分区域生产、采暖和生活所需的热量的方式。集中供热是现代化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也是城市公用事业的一项重要设施;集中供热不仅能给城市提供稳定、可靠的高品位热源,改善人民生活,而且能节约能源,减少城市污染,有利于城市美化,有效地利用城市有效空间。所以,集中供热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过检索例如专利号为CN212719924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集中供热用加压装置,针对现有的加压装置加压方式多通过活塞压缩气体进行加压,现有的活塞压缩气体多为单程挤压,气压加压利用率低,加压效率低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集中供热罐,集中供热罐上连接有多个分支供热管,所述集中供热罐上连接有加压筒,加压筒与集中供热罐之间连接有两个加压进气管,加压筒的两侧均连接有换气管,两个换气管和两个加压进气管上均设置有单向阀体,加压筒内滑动安装有活塞板。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活塞往复运动时通过两个加压进气管交替向集中供热罐内加压,可以进行双程加压,提高了气压加压利用,提高进气加压的效率。
类似于上述申请的加压装置目前还存在有以下几种不足:
上述专利中的加压装置在加压的过程中无法实时监测供热罐内的压力,因此容易导致当供热罐内的压力足够甚至过大时,加压装置仍然不会停止加压,不仅浪费能源,甚至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实用性较低。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集中供热用加压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中供热用加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上述专利中的加压装置在加压的过程中无法实时监测供热罐内的压力,因此容易导致当供热罐内的压力足够甚至过大时,加压装置仍然不会停止加压,不仅浪费能源,甚至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实用性较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种集中供热用加压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集中供热用加压装置,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采用U形块结构,安装架共设置有两组,且两组安装架左右放置;安装架的前侧滑动设置有连接杆;安装架还包括有:供热罐,供热罐通过螺栓固定设置于两组安装架的顶部;供热罐的前侧设置有液压管;供热罐的底部设置有加压罐;出水口,出水口设置于供热罐的后侧。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管采用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结构,液压管通过焊接一体式设置于供热罐的前侧,且液压管与供热罐连通,液压管的一侧开设有方形槽;液压管还包括有:
滑块,滑块采用圆柱形结构,滑块滑动设置于液压管的内侧,且滑块的外壁与液压管的内壁紧密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采用L形结构,且连接杆的外侧套设有弹簧;连接杆还包括有:顶块,顶块采用外壁光滑的圆柱形结构,且顶块一体式设置于连接杆的底部;接触块,接触块采用楔形块结构,接触块一体式设置于连接杆的顶部,且接触块滑动设置于液压管顶部的方形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加压罐采用圆柱形结构,加压罐一体式设置于供热罐的底部,且加压罐与供热罐连通,加压罐的内侧开设有贯穿式槽孔,加压罐的前侧开设有槽孔;加压罐的前侧设置有电机;加压罐的内侧设置有密封口;加压罐还包括有:连接管,连接管采用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结构,且连接管一体式设置于加压罐前侧的槽孔处。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通过螺栓固定设置于前侧一组安装架的后方;电机还包括有:电源开关,电源开关设置于电机的右侧,且电源开关与顶块的外侧相接;传动盘,传动盘采用圆盘形结构,且传动盘旋转设置于电机的左侧,传动盘与电机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还包括有:连动杆,连动杆采用圆柱形结构,且连动杆通过铰连接旋转设置于传动盘的左侧,连动杆与传动盘圆心以外的位置连接;活塞,活塞采用圆柱形结构,活塞的后侧开设有凹槽,活塞滑动设置于连接管的内侧,且活塞的外壁与连接管的内壁紧密贴合,连动杆的另一端与活塞后方的凹槽内侧旋转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口采用圆环形结构,密封口共设置有两组,且两组密封口分别固定设置于加压罐槽孔的上下两端;密封口还包括有:滑杆,滑杆采用圆柱形结构,滑杆固定设置于密封口的顶部,且滑杆的外侧套设有弹簧;密封块,密封块采用圆盘形结构,密封块滑动设置于滑杆的底部,且密封块的外壁与密封口的内壁紧密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有液压管、连接杆、加压罐、电机和密封口,能够通过供热罐内实时压力的大小,带动滑块在液压管内滑动,从而带动连接杆打开或者关闭电机,通过电机与加压罐与密封口的配合,实现单向的从外界对供热罐内进行加压,从而能够实现在供热罐内压力过小时,及时打开电机进行加压,供热罐内压力足够时,便会关闭电机停止加压,不仅能够节约能源,避免不必要的损耗,而且能够避免因供热罐内压力过大带来的安全隐患,极大的提高了本装置的安全性和环保性,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加压罐和密封口剖视状态下与电机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液压管剖视状态下与连接杆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安装架;101、供热罐;102、出水口;2、液压管;201、滑块;3、连接杆;301、顶块;302、接触块;4、加压罐;401、连接管;5、电机;501、电源开关;502、传动盘;503、连动杆;504、活塞;6、密封口;601、滑杆;602、密封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中供热用加压装置,包括:安装架1;安装架1采用U形块结构,安装架1共设置有两组,且两组安装架1左右放置;安装架1的前侧滑动设置有连接杆3;安装架1还包括有:供热罐101,供热罐101通过螺栓固定设置于两组安装架1的顶部;供热罐101的前侧设置有液压管2;供热罐101的底部设置有加压罐4;出水口102,出水口102设置于供热罐101的后侧。
其中,液压管2采用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结构,液压管2通过焊接一体式设置于供热罐101的前侧,且液压管2与供热罐101连通,液压管2的一侧开设有方形槽;液压管2还包括有:滑块201,滑块201采用圆柱形结构,滑块201滑动设置于液压管2的内侧,且滑块201的外壁与液压管2的内壁紧密贴合;当供热罐101内压力过低时,液压管2内的压力同时变低,此时滑块201滑落至液压管2的底部,在供热罐101内部的压力升高后,顶动滑块201沿着液压管2向上滑动,在向上滑动至液压管2顶部的过程中,顶动接触块302向液压管2的外侧滑动,从而带动连接杆3和顶块301向后侧滑动。
其中,连接杆3采用L形结构,且连接杆3的外侧套设有弹簧;连接杆3还包括有:顶块301,顶块301采用外壁光滑的圆柱形结构,且顶块301一体式设置于连接杆3的底部;接触块302,接触块302采用楔形块结构,接触块302一体式设置于连接杆3的顶部,且接触块302滑动设置于液压管2顶部的方形槽内;在连接杆3外侧的弹簧的作用下,顶动顶块301与电源开关501相接,并将电源开关501顶开,在滑块201滑动至液压管2顶部的过程中,顶动接触块302向液压管2的外侧滑动,从而带动连接杆3和顶块301向后侧滑动,此时通过顶块301与电源开关501再次接触的过程中,将电源开关501关闭。
其中,加压罐4采用圆柱形结构,加压罐4一体式设置于供热罐101的底部,且加压罐4与供热罐101连通,加压罐4的内侧开设有贯穿式槽孔,加压罐4的前侧开设有槽孔;加压罐4的前侧设置有电机5;加压罐4的内侧设置有密封口6;加压罐4还包括有:连接管401,连接管401采用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结构,且连接管401一体式设置于加压罐4前侧的槽孔处。
其中,电机5通过螺栓固定设置于前侧一组安装架1的后方;电机5还包括有:电源开关501,电源开关501设置于电机5的右侧,且电源开关501与顶块301的外侧相接;传动盘502,传动盘502采用圆盘形结构,且传动盘502旋转设置于电机5的左侧,传动盘502与电机5传动连接。
其中,电机5还包括有:连动杆503,连动杆503采用圆柱形结构,且连动杆503通过铰连接旋转设置于传动盘502的左侧,连动杆503与传动盘502圆心以外的位置连接;活塞504,活塞504采用圆柱形结构,活塞504的后侧开设有凹槽,活塞504滑动设置于连接管401的内侧,且活塞504的外壁与连接管401的内壁紧密贴合,连动杆503的另一端与活塞504后方的凹槽内侧旋转连接;电机5打开后,带动传动盘502旋转,通过传动盘502与连动杆503的配合带动活塞504在连接管401内往复运动。
其中,密封口6采用圆环形结构,密封口6共设置有两组,且两组密封口6分别固定设置于加压罐4槽孔的上下两端;密封口6还包括有:滑杆601,滑杆601采用圆柱形结构,滑杆601固定设置于密封口6的顶部,且滑杆601的外侧套设有弹簧;密封块602,密封块602采用圆盘形结构,密封块602滑动设置于滑杆601的底部,且密封块602的外壁与密封口6的内壁紧密贴合。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将进水管接入加压罐4底部的一组密封口6处,当供热罐101内压力过低时,液压管2内的压力同时变低,此时滑块201滑落至液压管2的底部,同时在连接杆3外侧的弹簧的作用下,顶动顶块301与电源开关501相接,并将电源开关501顶开,此时接触块302位于液压管2的内侧,电机5打开后,带动传动盘502旋转,通过传动盘502与连动杆503的配合带动活塞504在连接管401内往复运动,在活塞504向连接管401的前侧运动时,将底部一组密封口6处的密封块602吸起,使密封块602沿着滑杆601向上滑动,从而水流从加压罐4的底部进入加压罐4内,当活塞504沿着连接管401向后侧运动时,此时底部一组密封块602的顶部受压,无法打开,因此加压罐4内的水流只能够将顶部一组密封块602顶起,使顶部一组密封块602沿着顶部一组滑杆601向上滑动,从而水流能够从顶部一组密封口6处进入供热罐101内,通过活塞504多次的往复运动完成对供热罐101的加压工作,在供热罐101内部的压力升高后,顶动滑块201沿着液压管2向上滑动,在向上滑动至液压管2顶部的过程中,顶动接触块302向液压管2的外侧滑动,从而带动连接杆3和顶块301向后侧滑动,此时通过顶块301与电源开关501再次接触的过程中,将电源开关501关闭,从而将电机5关闭,停止加压工作,直至下次供热罐101内压力降低后,滑块201向下滑动失去对接触块302的限位后,才能够再次打开电源开关501对供热罐101进行加压,从而实现良性的自动加压和自动停止加压的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7)
1.一种集中供热用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采用U形块结构,安装架共设置有两组,且两组安装架左右放置;安装架的前侧滑动设置有连接杆;安装架还包括有:
供热罐,供热罐通过螺栓固定设置于两组安装架的顶部;供热罐的前侧设置有液压管;供热罐的底部设置有加压罐;
出水口,出水口设置于供热罐的后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集中供热用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管采用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结构,液压管通过焊接一体式设置于供热罐的前侧,且液压管与供热罐连通,液压管的一侧开设有方形槽;液压管还包括有:
滑块,滑块采用圆柱形结构,滑块滑动设置于液压管的内侧,且滑块的外壁与液压管的内壁紧密贴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集中供热用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采用L形结构,且连接杆的外侧套设有弹簧;连接杆还包括有:
顶块,顶块采用外壁光滑的圆柱形结构,且顶块一体式设置于连接杆的底部;
接触块,接触块采用楔形块结构,接触块一体式设置于连接杆的顶部,且接触块滑动设置于液压管顶部的方形槽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集中供热用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罐采用圆柱形结构,加压罐一体式设置于供热罐的底部,且加压罐与供热罐连通,加压罐的内侧开设有贯穿式槽孔,加压罐的前侧开设有槽孔;加压罐的前侧设置有电机;加压罐的内侧设置有密封口;加压罐还包括有:
连接管,连接管采用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结构,且连接管一体式设置于加压罐前侧的槽孔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集中供热用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通过螺栓固定设置于前侧一组安装架的后方;电机还包括有:
电源开关,电源开关设置于电机的右侧,且电源开关与顶块的外侧相接;
传动盘,传动盘采用圆盘形结构,且传动盘旋转设置于电机的左侧,传动盘与电机传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集中供热用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还包括有:
连动杆,连动杆采用圆柱形结构,且连动杆通过铰连接旋转设置于传动盘的左侧,连动杆与传动盘圆心以外的位置连接;
活塞,活塞采用圆柱形结构,活塞的后侧开设有凹槽,活塞滑动设置于连接管的内侧,且活塞的外壁与连接管的内壁紧密贴合,连动杆的另一端与活塞后方的凹槽内侧旋转连接。
7.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集中供热用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口采用圆环形结构,密封口共设置有两组,且两组密封口分别固定设置于加压罐槽孔的上下两端;密封口还包括有:
滑杆,滑杆采用圆柱形结构,滑杆固定设置于密封口的顶部,且滑杆的外侧套设有弹簧;
密封块,密封块采用圆盘形结构,密封块滑动设置于滑杆的底部,且密封块的外壁与密封口的内壁紧密贴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496228.6U CN215260051U (zh) | 2021-07-02 | 2021-07-02 | 一种集中供热用加压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496228.6U CN215260051U (zh) | 2021-07-02 | 2021-07-02 | 一种集中供热用加压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260051U true CN215260051U (zh) | 2021-12-21 |
Family
ID=79486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496228.6U Active CN215260051U (zh) | 2021-07-02 | 2021-07-02 | 一种集中供热用加压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260051U (zh) |
-
2021
- 2021-07-02 CN CN202121496228.6U patent/CN21526005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971412U (zh) | 一体式微型电液执行器 | |
CN113427264A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用板材切边打磨设备 | |
CN215260051U (zh) | 一种集中供热用加压装置 | |
CN201003681Y (zh) | 移动式气动注油泵 | |
CN115647214B (zh) | 一种升降旋转式夹紧器 | |
CN102182720A (zh) | 双速油缸 | |
CN211770315U (zh) | 一种便携式高压制氮气机 | |
CN207598447U (zh) | 三柱塞高压泵能量回收装置一体机 | |
CN209838651U (zh) | 流体交换机 | |
CN206129754U (zh) | 自卸拖车液压动力单元 | |
CN201347213Y (zh) | 一种油压卧式扎书机 | |
CN202073869U (zh) | 双速油缸 | |
CN201326590Y (zh) | 气动往返式增压器 | |
CN201326907Y (zh) | 压缩空气管线自增压装置 | |
CN208146894U (zh) | 一种压铸模架自动锁模机构 | |
CN112192844A (zh) | 一种3d打印高压快速加压装置和节能方法 | |
CN209176225U (zh) | 节省动力能源的拉伸机 | |
CN110885068A (zh) | 一种便携式高压制氮气机 | |
CN220726498U (zh) | 一种气动节能增压油泵装置 | |
CN216190462U (zh) | 一种单轨吊发动机启动装置 | |
CN218487823U (zh) | 一种升降旋转式夹紧器 | |
CN220879412U (zh) | 一种便携式自动打胶机 | |
CN217387233U (zh) | 一种电控压力可调式燃料电池电堆压装工装 | |
CN218993073U (zh) | 一种集成式运行节能控制的智能低碳气站增压装置 | |
CN214693427U (zh) | 一种风光互补式海水淡化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