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14678U - 变速器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变速器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14678U
CN215214678U CN202121590189.6U CN202121590189U CN215214678U CN 215214678 U CN215214678 U CN 215214678U CN 202121590189 U CN202121590189 U CN 202121590189U CN 215214678 U CN215214678 U CN 2152146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irculation branch
transmission
clutch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9018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鑫杰
陈思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9018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146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146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146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车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变速器及汽车。变速器包括壳体组件、变速离合机构以及循环润滑回路。循环润滑回路包括油槽、润滑管路以及用于为润滑管路中的润滑油提供动力的动力组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速器,通过并联设置的第一循环支路、第二循环支路和第三循环支路,以分别为安装于变速器壳体上的部件、安装于离合器壳体上的部件和变速离合机构提供油润滑,使壳体组件上和空腔内部的部件得到充分润滑和保护,提高变速器寿命。

Description

变速器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变速器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汽车需求日益剧增和汽车制造商百花齐放环境下,各个汽车厂家对车辆本身的可靠性和NVH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作为汽车三大件之一的变速器,自然而然承担起了品质的核心作用。
影响变速器质量的关键因素除了零部件本身的品质外,变速器的循环润滑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变速器中的变速离合机构(中的转轴)通常通过轴承安装在变速壳体上,由于轴承安装处不易被润滑油充分润滑,容易出现而如轴承点蚀,轴承烧伤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器,旨在解决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现有变速器存在轴承润滑不到位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变速器,包括壳体组件、变速离合机构以及循环润滑回路,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变速器壳体以及离合器壳体,所述变速器壳体和所述离合器壳体相连并围合形成用于放置所述变速离合机构的空腔,所述循环润滑回路包括油槽、润滑管路以及用于为所述润滑管路中的润滑油提供动力的动力组件;其中,
所述油槽,构设于所述空腔的底部;
所述润滑管路,包括用于对安装于所述变速器壳体上的轴承进行供油润滑的第一循环支路、用于对安装于所述离合器壳体上的轴承进行供油润滑的第二循环支路以及用于对所述变速离合机构进行润滑的第三循环支路;所述第一循环支路、第二循环支路和第三循环支路并联设置,所述第一循环支路和所述第二循环支路分别与所述油槽连通,所述第一循环支路构设于所述变速器壳体上,所述第二循环支路构设于所述离合器壳体上;所述第三循环支路包括与所述油槽连通的第一导油管以及用于朝向所述变速离合机构喷油的喷射件,所述喷射件与所述第一导油管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循环支路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油槽连通的变速壳循环分支路,所述变速壳循环分支路包括一个或若干顺次连通的变速壳轴承位,所述变速壳轴承位构设于所述变速器壳体上,并且同一所述变速壳循环分支路内相连通两所述变速壳轴承位之间通过构设于所述变速器壳体上的第一导油结构进行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变速壳循环分支路包括若干顺次连通的所述变速壳轴承位,在同一所述变速壳循环分支路内,沿润滑油的流动方向,各所述变速壳轴承位的设置高度依次降低。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安装于壳体组件上的第一油泵以及第二导油管,所述变速器壳体上还构设有变速导油管出口结构,所述第一油泵的进油口与所述油槽连通,所述第一油泵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二导油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导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变速导油管出口结构连通,所述变速导油管出口结构还与所述变速壳循环分支路中首端的所述变速壳轴承位导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循环支路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油槽连通的离合壳循环分支路,所述离合壳循环分支路包括一个或若干顺次连通的离合壳轴承位,所述离合壳轴承位构设于所述离合器壳体上,并且同一所述离合壳循环分支路内相连通两所述离合壳轴承位之间通过构设于所述离合器壳体上的第二导油结构进行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动力组件还包括第三导油管,所述离合器壳体上还构设离合导油管出口结构,所述第一油泵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三导油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三导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离合导油管出口结构连通,所述离合导油管出口结构还与所述离合壳循环分支路中首端的所述离合壳轴承位导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离合壳循环分支路包括若干顺次连通的所述离合壳轴承位,在同一所述离合壳循环分支路内,沿润滑油的流动方向,各所述离合壳轴承位的设置高度依次降低。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安装于壳体组件上的第二油泵,所述第二油泵的进油口与所述油槽连通,所述第二油泵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一导油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述的变速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并联设置的第一循环支路、第二循环支路和第三循环支路,以分别为安装于变速器壳体上的部件、安装于离合器壳体上的部件和变速离合机构提供油润滑,使壳体组件上和空腔内部的部件得到充分润滑和保护,提高变速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速器中循环润滑回路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速器中变速器壳体的示意图(图示中显示润滑油走向);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速器中离合器壳体的示意图(图示中显示润滑油走向)。
图中:100、变速器壳体;110、变速导油管出口结构;200、离合器壳体;210、离合导油管出口结构;300、循环润滑回路;310、第一循环支路;311、变速壳循环分支路;3111、第一发动机输入轴轴承位;3112、第一发电机输入轴轴承位;3113、第一驱动电机输入轴轴承位;3114、第一驱动电机输出轴轴承位;320、第二循环支路;321、离合壳循环分支路;3211、第二发动机输入轴轴承位;3212、第二发动机齿轮轴承位;3213、第二发电机输入轴轴承位;3214、第二驱动电机输出轴轴承位;330、第三循环支路;340、油槽;350、第一油泵;360、第二油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长度”、“宽度”、“高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此外,“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见图1至图3,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速器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所述的变速器,为变速离合一体式单元,包括壳体组件、变速离合机构以及循环润滑回路300。壳体组件包括变速器壳体100以及离合器壳体200,变速器壳体100和离合器壳体200相连并围合形成用于放置变速离合机构的空腔。
循环润滑回路300包括油槽340、润滑管路以及用于为润滑管路中的润滑油提供动力的动力组件。油槽340构设于空腔的底部,主要用于盛装润滑油。
润滑管路包括用于对安装在变速器壳体100上的各种轴承(当然也包括齿轮或轴类零件等)进行供油润滑的第一循环支路310、用于对安装于离合器壳体200上的各种轴承(当然也包括齿轮或轴类零件等)进行供油润滑的第二循环支路320以及用于对变速离合机构进行润滑的第三循环支路330。
第一循环支路310、第二循环支路320和第三循环支路330并联设置,第一循环支路310和第二循环支路320的两端分别与油槽340连通,即油槽340分别为第一循环支路310和第二循环支路320的首端供油,第一循环支路310和第二循环支路320的尾端流出润滑油则再次回到油槽340内。第一循环支路310构设于变速器壳体100上,第二循环支路320构设于离合器壳体200上,以减少其他导油结构的设置,从而间接减小变速器整体的体积。
第三循环支路330包括与油槽340连通的第一导油管以及用于朝向变速离合机构喷油的喷射件331,喷射件331与第一导油管连通,油槽340通过第一导油管为喷射件331供油,喷射件331喷射的润滑油在润滑离合机构后会从离合器壳体200的下部再次回到油槽340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并联设置的第一循环支路、第二循环支路和第三循环支路,以分别为安装于变速器壳体上的部件、安装于离合器壳体上的部件和变速离合机构提供油润滑,使壳体组件上和空腔内部的部件得到充分润滑和保护,提高变速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喷射件331为现有的导油喷嘴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至图2,第一循环支路310包括至少一个与油槽340连通的变速壳循环分支路311,变速壳循环分支路311包括一个或若干顺次连通的变速壳轴承位,变速壳轴承位构设于变速器壳体100上,变速壳轴承位可以是用于安装轴承的筒体、轴承槽或轴承孔等结构,其还可以用于盛装一些润滑油,以供轴承浸润或润滑。在变速壳循环分支路311包括若干顺次连通的变速壳轴承位的情况下,同一变速壳循环分支路311内相连通两变速壳轴承位之间通过构设于变速器壳体100上的第一导油结构进行连通。第一导油结构可以是构设在变速器壳体100上导油通道或导油槽等结构,这样,变速壳轴承位和第一导油结构都集成在变速器壳体100上,可以减少导油管和导油嘴的投入,从而减小变速器整体的体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在变速壳循环分支路311包括若干顺次连通的变速壳轴承位的情况下,在同一个变速壳循环分支路311中,按照润滑油的流经顺序,各变速壳轴承位的设置高度由高向低依次设置,据此可利用重力使润滑油能够在各变速壳轴承位之间顺利流动,减少动力投入。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动力组件包括安装于壳体组件上的第一油泵350以及第二导油管,变速器壳体100上还构设有变速导油管出口结构110,第一油泵350的进油口与油槽340连通,第一油泵350的出油口与第二导油管的一端连通,第二导油管的另一端与变速导油管出口结构110相连并连通,变速导油管出口结构110还与变速壳循环分支路311中首端的变速壳轴承位导通,以此实现动力组件为变速壳循环分支路311提供动力。可选地,变速导油管出口结构110可以是构设在变速器壳体100上的储油凹槽结构。可选地,变速导油管出口结构110与变速壳循环分支路311中首端的变速壳轴承位也可以通过设置在构设于变速器壳体100上的第一导油结构进行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至图2,变速壳循环分支路311具有并联设置的多个。变速导油管出口结构110和第二导油管也可能分别相应地具有多个,各变速导油管出口结构110和各第二导油管一一对应,一个变速导油管出口结构110则可能为一个或多个变速壳循环分支路311连通而供油。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及图3,第二循环支路320包括至少一个与油槽340连通的离合壳循环分支路321,离合壳循环分支路321包括一个或若干顺次连通的离合壳轴承位,离合壳轴承位构设于离合器壳体200上,离合壳轴承位可以是用于安装轴承的筒体、轴承槽或轴承孔等结构,其还可以用于盛装一些润滑油,以供轴承浸润或润滑。
在离合壳循环分支路321包括若干顺次连通的变速壳轴承位的情况下,同一离合壳循环分支路321内相连通两离合壳轴承位之间通过构设于离合器壳体200上的第二导油结构进行连通。第二导油结构可以是构设在离合器壳体200上导油通道或导油槽等结构,这样,离合壳轴承位和第二导油结构都集成在离合器壳体200上,可以减少导油管和导油嘴的投入,从而减小变速器整体的体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及图3,动力组件还包括第三导油管,离合器壳体200上还构设离合导油管出口结构210,第一油泵350的出油口还与第三导油管的一端连通,第三导油管的另一端与离合导油管出口结构210相连并连通,离合导油管出口结构210还与离合壳循环分支路321中首端的离合壳轴承位导通,以此实现动力组件为离合壳循环分支路321提供动力。可选地,离合导油管出口结构210可以是构设在离合器壳体200上的储油凹槽结构。可选地,离合导油管出口结构210与离合壳循环分支路321中首端的离合壳轴承位也可以通过设置在构设于离合器壳体200上的第二导油结构进行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及图3,离合壳循环分支路321具有并联设置的多个。离合导油管出口结构210和第三导油管也可能分别相应地具有多个,各离合导油管出口结构210和各第三导油管一一对应,一个离合导油管出口结构210则可能为一个或多个离合壳循环分支路321连通而供油。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及图3,在离合壳循环分支路321包括若干顺次连通的离合壳轴承位的情况下,在同一个离合壳循环分支路321中,按照润滑油的流经顺序,各离合壳轴承位的设置高度由高向低依次设置,据此可利用重力使润滑油能够在各离合壳轴承位之间顺利流动,减少动力投入。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动力组件还包括安装于壳体组件上的第二油泵360,第二油泵360的进油口与油槽340连通,第二油泵360的出油口与第一导油管连通。第二油泵360为第三循环支路330提供动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至图3,第一循环支路310包括两个并联设置的变速壳循环分支路311,变速壳轴承位至少具体包括第一发动机输入轴轴承位3111、第一发电机输入轴轴承位3112、第一驱动电机输入轴轴承位3113和第一驱动电机输出轴轴承位3114。其中一个变速壳循环分支路311中,第一发动机输入轴轴承位3111和第一发电机输入轴轴承位3112依次串联,在另一个变速壳循环分支路311中,第一驱动电机输入轴轴承位3113和第一驱动电机输出轴轴承位3114依次串联。第一油泵350、第一循环支路310和油槽340依次串接呈一个润滑回路。
第二循环支路320包括三个并联设置的离合壳循环分支路321,离合壳轴承位至少具体包括第二发动机输入轴轴承位3211、第二发动机齿轮轴承位3212、第二发电机输入轴轴承位3213和第二驱动电机输出轴轴承位3214。其中一个离合壳循环分支路321中,第二发电机输入轴轴承位3213和第二驱动电机输出轴轴承位3214依次串联,在另一个离合壳循环分支路321中只包括第二发动机输入轴轴承位3211,在第三个离合壳循环分支路321中只包括第二发动机齿轮轴承位3212。第一油泵350、第二循环支路320和油槽340依次串接呈一个润滑回路。此外,第二油泵360、第三循环支路330和油槽340依次串接呈一个润滑回路。
第一油泵350用于为第一循环支路310和第二循环支路320提供动力,第二油泵360用于为第三循环支路330提供动力。当然,也可以这么认为,第二循环支路320和第一循环支路310直接并联后,再与第一油泵350串联形成一个第一总油管路;第二油泵360与第三循环支路330串联形成一个第二总油管路;第一总油管路和第二总油管路并联在油槽340的出油口和回油口两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第一油泵350和第二油泵360均安装于变速器壳体100上。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变速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因为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变速器总成,因此具备上述变速器总成的所有有益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变速器,包括壳体组件、变速离合机构以及循环润滑回路,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变速器壳体以及离合器壳体,所述变速器壳体和所述离合器壳体相连并围合形成用于放置所述变速离合机构的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润滑回路包括油槽、润滑管路以及用于为所述润滑管路中的润滑油提供动力的动力组件;其中,
所述油槽,构设于所述空腔的底部;
所述润滑管路,包括用于对安装于所述变速器壳体上的轴承进行供油润滑的第一循环支路、用于对安装于所述离合器壳体上的轴承进行供油润滑的第二循环支路以及用于对所述变速离合机构进行润滑的第三循环支路;所述第一循环支路、第二循环支路和第三循环支路并联设置,所述第一循环支路和所述第二循环支路分别与所述油槽连通,所述第一循环支路构设于所述变速器壳体上,所述第二循环支路构设于所述离合器壳体上;所述第三循环支路包括与所述油槽连通的第一导油管以及用于朝向所述变速离合机构喷油的喷射件,所述喷射件与所述第一导油管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支路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油槽连通的变速壳循环分支路,所述变速壳循环分支路包括一个或若干顺次连通的变速壳轴承位,所述变速壳轴承位构设于所述变速器壳体上,并且同一所述变速壳循环分支路内相连通两所述变速壳轴承位之间通过构设于所述变速器壳体上的第一导油结构进行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壳循环分支路包括若干顺次连通的所述变速壳轴承位,在同一所述变速壳循环分支路内,沿润滑油的流动方向,各所述变速壳轴承位的设置高度依次降低。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安装于壳体组件上的第一油泵以及第二导油管,所述变速器壳体上还构设有变速导油管出口结构,所述第一油泵的进油口与所述油槽连通,所述第一油泵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二导油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导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变速导油管出口结构连通,所述变速导油管出口结构还与所述变速壳循环分支路中首端的所述变速壳轴承位导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循环支路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油槽连通的离合壳循环分支路,所述离合壳循环分支路包括一个或若干顺次连通的离合壳轴承位,所述离合壳轴承位构设于所述离合器壳体上,并且同一所述离合壳循环分支路内相连通两所述离合壳轴承位之间通过构设于所述离合器壳体上的第二导油结构进行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还包括第三导油管,所述离合器壳体上还构设离合导油管出口结构,所述第一油泵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三导油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三导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离合导油管出口结构连通,所述离合导油管出口结构还与所述离合壳循环分支路中首端的所述离合壳轴承位导通。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壳循环分支路包括若干顺次连通的所述离合壳轴承位,在同一所述离合壳循环分支路内,沿润滑油的流动方向,各所述离合壳轴承位的设置高度依次降低。
8.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安装于壳体组件上的第二油泵,所述第二油泵的进油口与所述油槽连通,所述第二油泵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一导油管连通。
9.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
CN202121590189.6U 2021-07-13 2021-07-13 变速器及汽车 Active CN2152146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90189.6U CN215214678U (zh) 2021-07-13 2021-07-13 变速器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90189.6U CN215214678U (zh) 2021-07-13 2021-07-13 变速器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14678U true CN215214678U (zh) 2021-12-17

Family

ID=79429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90189.6U Active CN215214678U (zh) 2021-07-13 2021-07-13 变速器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146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92892B1 (en) Oil lubrication mechanism for front bearing of water-cooled motor and motor driving assembly
US20220263383A1 (en) Oil-water-cooled electric drive assembly and new energy automobile
EP4012899A1 (en) Oil-water double-cooling electric drive assembly, and new energy automobile
CN109084011A (zh) 一种变速器润滑系统
CN113007332B (zh) 一种变速器润滑冷却系统
CN111692324A (zh) 正反驱动减速器
CN114593196A (zh) 一种混合动力变速器的冷却润滑系统
CN215214678U (zh) 变速器及汽车
CN113062970B (zh) 一种用于大扭矩纯电变速器的强制润滑系统
CN113669435B (zh) 一种混合动力式驱动系统的润滑冷却系统及车辆
CN106838287B (zh) 一种变速箱油路
CN200993226Y (zh) 可充分润滑变速齿轮的变速箱
CN113719604A (zh) 一种带储油盒的齿轮箱主动润滑结构及润滑方法
CN215370879U (zh) 变速系统和混动车
CN115654033A (zh) 一种混动液压控制系统
CN215861676U (zh) 一种减速器润滑系统
CN213512006U (zh) 汽车变速器引导式输油机构
CN209385607U (zh) 一种新型的高位润滑回路电驱动系统变速箱
CN205905779U (zh) 一种移动发电车动力总成系统
CN115076347A (zh) 油冷电驱用减速器总成
CN112303217A (zh) 一种混动机车用中间齿轮箱
CN213419859U (zh) 双泵双离合器液压系统
JP2023071548A (ja) 車両の潤滑構造
CN220396431U (zh) 一种新能源电驱系统轴承润滑系统
CN202091489U (zh) 导油器润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