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86506U - 一种电源和电源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源和电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86506U
CN215186506U CN202120857915.XU CN202120857915U CN215186506U CN 215186506 U CN215186506 U CN 215186506U CN 202120857915 U CN202120857915 U CN 202120857915U CN 215186506 U CN215186506 U CN 2151865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conversion module
heat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5791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文波
朱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funeng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funeng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funeng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funeng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5791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865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865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865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源和电源系统,其中,所述电源包括:热电转换模块和散热模块,热电转换模块的一端面能够直接或间接与外部的热源或冷源接触,热电转换模块的另一端面贴合在散热模块上;所述散热模块包括散热台和与所述散热台的上部连接的N根散热管,N≥1,所述散热台和所述散热管内部均为空心结构,组合形成连通的密闭空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通过将散热模块设置成散热台和若干根散热管连通且内部为空腔的结构,能够有效扩大散热面积,实现高效散热,进而使热电转换模块两端形成尽可能大的温度差,提高发电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电源和电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源和电源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传感器通过无线通信技术进行信号传输,无需仪控布线,也不需要增加仪控系统的信号采集端口,可以在大多数工业设备上安装,轻松便捷地采集测量点上的信息,在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无线传感器通常使用电池进行供电,但是电池可提供的电量十分有限,难以满足工业场景下无线传感器高频传输信息的供电需求,且经常更换电池的维护成本也较高。
考虑工业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能够持续提供热源,现有技术利用工业热源与环境的温度差异,提出了通过温差发电技术将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方式,其中,散热机构是温差发电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用于给温差发电设备的一侧散热,使温差发电设备两端形成温度差,然而,现有的散热机构散热效率较低,导致温差发电设备两端的温差较小,热电转化率低下,不足以提供设备所需的电能。
另外,现有的温差发电设备通常根据其使用场景等进行定制设计,普适性较弱,当使用场景的环境、位置和传感器变换后,易出现效率低下,甚至不可用等问题,且现有的温差发电设备均不便于安装布置,只适用于有限的信息采集场合,也无法抗电磁干扰,因此,目前仍缺乏一种面向无线传感器供电的适用性更高的通用型温差发电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和电源系统,能够提高散热性能,进而提升电源的发电效率,且便于安装布置,适用性强。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该电源包括:热电转换模块和散热模块;所述热电转换模块的一端面能够直接或间接与外部的热源或冷源接触,所述热电转换模块的另一端面贴合在所述散热模块上;
所述散热模块包括散热台和与所述散热台的上部连接的N根散热管,N≥1,所述散热台和所述散热管内部均为空心结构,组合形成连通的密闭空腔。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当所述散热管的数量N等于1时,所述散热模块还包括若干个散热翅片,所述若干个散热翅片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散热管的外壁。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当所述散热管的数量N大于等于2时,所述散热管均为扁管,且所述散热管的横截面为腰型。
可选的,所述散热台和所述散热管的内壁烧结有金属粉末层,且所述散热台和所述散热管的内部空腔灌注有导热液。
可选的,所述散热台的内部空腔水平方向的最大横截面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热电转换模块水平方向的横截面面积。
结合第一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当所述热电转换模块的一端面间接与外部的热源或冷源接触时,所述电源还包括导热块,所述导热块的一端面与所述热电转换模块的一端面贴合连接,所述导热块的另一端面与所述外部的热源或冷源接触,且在所述导热块和所述散热模块之间,除贴合连接的所述热电转换模块表面外,剩余空间为填充隔热保温材料而形成的隔热保温层。
可选的,所述导热块的另一端面设有磁铁,所述磁铁通过胶粘剂布置于所述导热块的边缘处,且所述磁铁在垂直于所述导热块和所述热电转换模块的轴线方向上与所述热电转换模块错开。
可选的,所述电源还包括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设置于所述导热块、所述热电转换模块和所述散热模块的外围,使所述导热块、所述热电转换模块和所述散热模块依次紧密贴合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当所述热电转换模块的一端面间接与外部的热源或冷源接触时,所述电源还包括金属屏蔽层,所述金属屏蔽层贴合所述热电转换模块的一端面,并将所述热电转换模块包围,压向所述散热模块,并固定于所述散热模块的底部。
可选的,所述电源还包括金属外壳和磁铁,所述金属外壳设置于所述金属屏蔽层、所述热电转换模块和所述散热模块的外围,使所述金属屏蔽层、所述热电转换模块和所述散热模块依次紧密贴合连接;所述磁铁设置于所述金属外壳背离所述散热模块的一端。
可选的,所述散热模块中,所述散热台的下部设置为凸型结构,所述凸型结构的上端面贴合连接所述热电转换模块的一端面;且所述金属屏蔽层和所述散热台的凸型结构外围为环绕填充隔热保温材料而形成的隔热保温层。
可选的,所述热电转换模块包括若干P/N型半导体,所述P/N型半导体优选为掺杂银、铟或铬的碲化铋或碲化铅基材料。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系统,该电源系统包括:传感器、电压转换模块以及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源。
所述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一端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另一端与所述传感器连接;或所述电压转换模块集成于所述传感器内部,所述传感器固定于所述电源的散热模块上。
相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和电源系统具备下述有益效果:
1、通过将散热模块设置成散热台和若干根散热管连接且内部为空腔的结构,能够提高散热效率,扩大散热面积,从而使热电转换模块两端形成尽可能大的温度差,以提高热电转化效率;
2、通过设置金属屏蔽层和金属外壳,能够使电源有效应对外界的强电磁干扰,且整体采用密闭结构,能够有效防止外界异物进入,利于电源长期稳定运行,从而提高使用寿命。
3、电源的结构紧凑,便于安装布置,能够满足不同传感器在不同热源、不同环境和不同安装场景下的供电需求,可根据设备运行情况灵活调整安装位置,具有极强的普适性。
4、通过将电源系统设置为一体式结构,能够减小整体尺寸,节省所需的布置空间,还可以实现其安装和测量位置的快速调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源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源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散热管截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电源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无线传感器作为一种无需布线、无需在控制系统增加信号采集端口的传感器设备,因其使用便利、安装成本低等优势,在工业领域得以推广应用。对于无线传感器的供电方式,由于传统的有线供电敷设成本高且施工困难,而电池供电又难以满足工厂场景下数据高频传输需求,因而温差发电技术成为了无线传感器的优选供电方案。
温差发电技术能够将工业热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同时具备结构紧凑、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发电技术。目前,对于利用温差进行发电的电源,其输出功率和发电效率与电源内部的热电转换器件冷热端面的温差有关,在热电转换器件允许使用范围内,温差越大,发电能力越强,因此,若在热电转换器件的冷端面采用一种散热效率更高的散热装置对冷端面进行传热,便能够有效保持热电转换器件两端的良好温差,进一步提高发电效率。
对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源,该电源包括热电转换模块和散热模块,热电转换模块的一端面能够直接或间接与外部的热源或冷源接触,热电转换模块的另一端面则贴合在散热模块上。
散热模块包括散热台和与所述散热台的上部连接的N根散热管,N≥1,其中,散热台和散热管内部均为空心结构,组合形成连通的密闭空腔。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散热模块设置成散热台和若干根散热管连接,且内部为空腔的结构,能够提高散热效率,扩大散热面积,从而使热电转换模块两端形成尽可能大的温度差,以提高热电转化效率,进而提升热源利用率。
下面,将通过三个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进行详细介绍和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源具体包括导热块1、热电转换模块2和散热模块3,其中,导热块1的一端紧密贴合于工业设备表面,另一端与热电转换模块2的热端面紧密贴合,以将工业设备表面的热量传导至热电转换模块2;热电转换模块2的冷端面则与散热模块3紧密贴合,以将热量传导至散热模块3,并进一步通过散热模块3将热量传递至外界环境,从而在热电转换模块2的热端面与冷端面之间形成温差。
具体地,热电转换模块2与散热模块3连接的界面上可填充界面导热材料,使热电转换模块2冷端面的温度尽可能接近于所贴合连接的散热模块3的温度;热电转换模块2与导热块1连接的界面上也可填充界面导热材料,使热电转换模块2热端面的温度尽可能接近于导热块1所连接的工业设备表面温度,以进一步提高导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导热块1可采用耐高温、耐腐蚀且导热性强的金属材料,如镀镍铜纯铜、铝合金等。
对于热电转换模块2,则可采用两层耐高温绝缘导热陶瓷的中间夹一层耐高温固态热电转换单元的三明治结构,实现在冷热端面的温差作用下持续输出电压。
具体地,耐高温绝热陶瓷与固态热电转换单元之间通过高温锡焊连接,固态热电转换单元使用块体式半导体材料制成,如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通过导电片按照Π型结构交替电连接,连接末端的P型半导体的电极与N型半导体的电极通过导线电连接。
所述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可选用碲化铋或碲化铅基材料,为进一步提高热电转换效率,可在碲化铋或碲化铅基材料中掺杂适量的银、铟或铬等金属。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热电转换模块2的具体构造方式、形状和大小,可根据热源温度、供电设备所需电能等进行适配,本实施例不表示具体限定。
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的散热模块3由下部的散热台30和上部的一根散热管31连通组成,散热管31外壁还设置若干个散热翅片32;其中,散热台30和散热管31内部均为空心结构,组合形成连通的密闭空腔,散热台30和散热管31可一体成型。
具体地,散热台30与热电转换模块2紧密贴合,且其尺寸比热电转换模块2大;散热台30内部空腔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与热电转换模块2相同,其水平方向上的最大横截面的面积需大于或等于热电转换模块2在水平方向上的最大横截面面积。散热管31的顶部设有封头33进行封堵,以在散热模块3的内部形成密闭空腔。
散热台30和散热管31的内部空腔的内壁表面烧结一层金属粉末,所烧结的金属粉末选用导热性好的金属材料,优选铜、铝等金属;在散热台30和散热管31的内部空腔中灌注有适量导热液,并以封头33进行封堵,形成密闭空间,具体地,导热液选用沸点低且易挥发的液体,优选乙醚液氨、水等,对于导热液的液体类型和容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为了使散热台30和散热管31内所灌注的导热液更易沸腾,可将其内部空腔抽成负压后再进行导热液灌注,为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可将其内部空腔抽成真空后再进行导热液灌注,以减少内部不凝气体对散热的影响。
对于散热模块3中的若干个散热翅片32,该散热翅片32的一端固定在散热管31的外壁上,整体围绕散热管31呈发散状均匀排列。
具体地,若干个散热翅片32可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设置于散热管31上。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散热模块3的具体形状和尺寸等可根据热源温度、散热效率等进行适配,本实施例不表示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模块3通过散热台30吸收热电转换模块2的热量后,利用所吸收的热量,对散热台30和散热管31内部空腔中的导热液进行加热,使其沸腾,再进一步通过散热模块3表面和散热翅片32将热量传递至外界环境中,实现高效散热。
本实施例通过提高散热模块3的散热效率,使散热模块3的温度尽可能接近环境温度,能够有效降低热电转换模块2冷端面的温度,提高电源的热电转化效率,进而提高了对热源的利用率。
实施例提供的电源在导热块1和热电转换模块2之间,除热电转换模块2之外的空间填充隔热保温材料,形成隔热保温层4。
具体地,隔热保温材料优选氧化锆、氧化铝泡沫陶瓷或硅酸铝纤维填充物。
隔热保温层4可避免导热块1的热量旁路至散热模块3,从而使热电转换模块2的热端面与冷端面之间形成尽可能大的温差,提高热转换效率。
为了使导热块1的温度尽可能接近工业设备表面温度,同时使电源便于安装布置,本实施例在导热块1与工业设备表面连接的一端面上设置若干个磁铁5,所述磁铁5通过胶粘剂6固定于导热块1上,电源可通过所述磁铁5吸附在工业设备表面上。
具体地,所设置的若干磁铁5通过环氧树脂胶环状固定于导热块1表面的边缘处,且在垂直于导热块1和热电转换模块2的轴线方向上与热电转换模块2错开,以避免阻碍工业设备热量传递至热电转换模块2处。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磁铁5可采用耐高温的高磁性磁铁5。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利用磁铁5进行吸附,可使电源在使用安装和布置上具备较强的适用性,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工业设备的运行情况选择温度较高的表面,并利用磁铁5对电源的安装位置进行灵活调整。
具体地,对于非平面的工业设备,所述电源也可采用其他固定方式,如捆绑式支架、螺栓固定式支架等,本实施例不表示电源在热源设备上的固定方式的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还设置有金属外壳,金属外壳设置于导热块1、热电转换模块2和散热模块3的外围,使导热块1、热电转换模块2和散热模块3紧密贴合连接。
具体地,该金属外壳具体包括防护壳70和固定压环71,其中,防护壳70设置在导热块1的边缘处,与所述导热块1一体成型或通过焊接连接。防护壳70和固定压环71均为金属材质的圆环状结构,且所述固定压环71的顶部突出多个压瓣,压瓣卡合于散热模块3的散热台30上,使导热块1、热电转换模块2和散热模块3依次紧密贴合。防护壳70和固定压环71可采用金属胶进行粘接或焊接固定,二者中间的空隙填充隔热保温材料。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金属外壳既可以屏蔽外界的电磁干扰,防止外界的异物进入电源,还可以保护电源整体结构稳固。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二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另一种电源,该电源包括导热块1、热电转换模块2和散热模块3,导热块1的一端紧密贴合于工业设备表面,另一端与热电转换模块2的热端面紧密贴合,以将工业设备表面的热量传导至热电转换模块2,热电转换模块2的冷端面则与散热模块3紧密贴合,以将热量传导至散热模块3,并进一步通过散热模块3将热量传递至外界环境,以在热电转换模块2的热端面与冷端面之间形成温差,提高电源的热电转化率,进而提高对热源的利用率。
其中,导热块1和热电转换模块2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导热块1、热电转换模块2相同。
对于散热模块3的结构,参照图4,实施例二提供的散热模块3由下部的散热台30和上部的多根散热管31连通组成,且内部均为空心结构,组合形成连通的密闭空腔,所述散热台30和多根散热管31可一体成型。
具体地,散热台30与热电转换模块2紧密贴合,且其尺寸大于热电转换模块2的尺寸,散热台30内部空腔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与热电转换模块2相同,其水平方向上的最大横截面的面积需大于或等于热电转换模块2在水平方向上的最大横截面面积。在多根散热管31中,其中一根散热管的顶部设有封头进行封堵,以在散热模块3的内部形成密闭空腔。
散热台30和散热管31内部空腔的内壁表面烧结一层金属粉末,所烧结的金属粉末选用导热性好的金属材料,优选铜、铝等金属,在散热台30和散热管31内部空腔中灌注有适量导热液,并以封头进行封堵,具体地,导热液选用沸点低且易挥发的液体,优选乙醚液氨、水等,对于导热液的液体类型和容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为了使散热台30和散热管31内所灌注的导热液更易沸腾,可将其内部空腔抽成负压后再进行导热液灌注,为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可将其内部空腔抽成真空后再进行导热液灌注,以减少内部不凝气体对散热的影响。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多根散热管31均设置为扁管,其横截面的形状为腰型,即近似于两个半圆中间夹着一个长方形,多根散热管31在散热台30上呈发散状均匀布置。如此设置,相对于其他形状的散热管,如圆形或正方形等,可在散热台内部空腔的横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设置数量更多的散热管,以增大散热面积;或者,在散热台内部空腔的横截面积相同且散热管的散热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可增大不同散热管之间的表面间隙,以提升空气自由流动能力,从而提高散热模块的散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散热模块3的具体形状和尺寸等,可根据热源温度、散热效率等进行适配,本实施例不表示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模块3利用散热台30吸收热电转换模块2的热量后,对散热台30和散热管31内部空腔中的导热液进行加热,使其沸腾,再进一步通过多根散热管31将热量传递至外界环境中,实现高效散热,同时本实施例通过提高散热模块3的散热效率,使散热模块3的温度尽可能接近环境温度,能够有效降低热电转换模块2冷端面的温度,提高发电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界面导热材料、隔热保温层4、磁铁5、胶粘剂6以及金属外壳的设置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如图6所示,在实施例三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又一种电源,该电源包括依次连接的金属屏蔽层8、热电转换模块2和散热模块3,热电转换模块2的热端面通过金属屏蔽层8贴合在工业设备的表面,冷端面则与散热模块3紧密贴合连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热电转换模块2的结构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热电转换模块2相同,散热模块3的结构可设置为实施例一提供的散热模块3的结构,也可设置为实施例二提供的散热模块3的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模块3中,其散热台30的下部设置为凸型结构,该凸型结构的端面贴合连接热电转换模块2的一端面。
具体地,在所述凸型结构与热电转换模块2贴合连接的界面上,可填充界面导热材料,使热电转换模块2冷端面的温度尽可能接近于散热模块3的温度,提升发电效率。
参照图7,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金属屏蔽层8贴合热电转换模块2,并将热电转换模块2包围,压向散热模块3,再固定于散热模块3下部的非凸型结构上端面的底面上,使热电转换模块2与散热模块3紧密贴合。
金属屏蔽层8可以屏蔽外界的电磁对热电转换模块2造成的干扰,同时防止异物进入热电转换模块2对其造成损坏,保护发电元件。
具体地,在金属屏蔽层8与热电转换模块2贴合的界面上,可填充界面导热材料,使热电转换模块2热端面的温度尽可能接近金属屏蔽层8贴合于工业设备表面处的温度;在金属屏蔽层8贴合工业设备表面处,也可填充界面导热材料,以利于将工业设备表面的热量传导至热电转换模块2,实现热源的高效利用。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源在金属屏蔽层8和散热模块3的凸型结构外围的剩余空间处填充隔热保温材料,形成隔热保温层4,具体地,隔热保温材料优选氧化锆、氧化铝泡沫陶瓷或硅酸铝纤维填充物。
本实施例通过对散热台设置凸型结构,可增加工业设备表面至散热模块3下部底面的距离,从而填充足够高度的隔热保温材料,避免工业设备表面热量旁路至散热模块3,以使热电转换模块2的热端面与冷端面之间形成尽可能大的温差,提高热电转化效率。
本实施例在金属屏蔽层8、热电转换模块2、散热模块3和隔热保温层4的外围还设置金属外壳,该金属外壳包括防护壳70和固定压环71,其中,防护壳70和固定压环71均为金属材质的圆环状结构,且所述固定压环71的顶部突出多个压瓣,压瓣卡合于散热模块3的散热台30上,使金属屏蔽层8、热电转换模块2和散热模块3紧密贴合。
防护壳70和固定压环71可采用金属胶进行粘接或焊接固定,二者中间的空隙填充隔热保温材料。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金属外壳既可以屏蔽外界对电源的电磁干扰,还可以防止异物进入电源,保护电源整体结构。
为使电源更便于安装和布置,本实施例在电源与工业设备表面连接的端面上设置若干个磁铁5,所述磁铁5通过胶粘剂6固定于金属外壳上,电源可通过磁铁5吸附在工业设备表面上。
具体地,所设置的若干个磁铁5通过环氧树脂胶环状固定于防护壳70背离散热模块的端面上,且在垂直于热电转换模块2轴线方向上与热电转换模块2错开,以避免阻碍工业设备热量传递至热电转换模块2处。本实施例所设置的磁铁5可采用耐高温的高磁性磁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利用磁铁5进行吸附,可使电源在使用安装和布置上具备较强的适用性。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工业设备的运行情况选择温度较高的表面,利用磁铁5对电源的安装位置进行灵活调整。
具体地,对于非平面的工业设备,所述电源也可采用其他固定方式,如捆绑式支架、螺栓固定式支架等,本实施例不表示电源在热源设备上的固定方式的具体限定。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源系统,该电源系统包括传感器、电压转换模块,以及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源,其中,电源中的热电转换模块与电压转换模块电性连接,电压转换模块与传感器电性连接。
具体地,电源中的热电转换模块将其产生的电压输出至电压转换模块,所述电压大小可以是50mV至12V,电压转换模块接收电压后,转换成传感器正常工作时所需的电压大小,如5V、12V及24V等标准电压值,再输出电压至传感器,以供传感器正常工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系统可设置为分体式结构:电源的输出端与电压转换模块一端通过导线连接,电压转换模块的另一端则通过导线与传感器连接。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系统则可设置为一体式结构:电压转换模块集成于传感器内部,传感器则固定于所述电源的散热模块上。
具体地,电源的散热模块顶部设置一个容纳腔,容纳腔底部设置有与热电转换模块电连接的供电接口,当传感器固定在所述容纳腔后,将传感器的电源接口与所述供电接口进行电连接。
其中,对于传感器的固定方式,具体可采用螺纹、卡接或焊接等方法,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一体式结构能够提高电源系统的适用性,既能够减小整体尺寸,节省所需的布置空间,还可以实现其安装和测量位置的快速调整。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不限于应用在传感器中,还包括可应用该电源的不同领域,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可以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具体业务需求应用在不同供电系统中。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热电转换模块和散热模块;
所述热电转换模块的一端面能够直接或间接与外部的热源或冷源接触,所述热电转换模块的另一端面贴合在所述散热模块上;
所述散热模块包括散热台和与所述散热台的上部连接的N根散热管,N≥1,所述散热台和所述散热管内部均为空心结构,组合形成连通的密闭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散热管的数量N等于1时,所述散热模块还包括若干个散热翅片,所述若干个散热翅片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散热管的外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散热管的数量N大于等于2时,所述散热管均为扁管,且所述散热管的横截面为腰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散热台和所述散热管的内壁烧结有金属粉末层;
所述散热台和所述散热管的内部空腔灌注有导热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散热台的内部空腔水平方向的最大横截面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热电转换模块水平方向的横截面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热电转换模块的一端面间接与外部的热源或冷源接触时,所述电源还包括:
导热块,所述导热块的一端面与所述热电转换模块的一端面贴合连接,所述导热块的另一端面与所述外部的热源或冷源接触;且,
在所述导热块和所述散热模块之间,除贴合连接的所述热电转换模块表面外,剩余空间为填充隔热保温材料而形成的隔热保温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金属屏蔽层,所述金属屏蔽层贴合所述热电转换模块的一端面,并将所述热电转换模块包围,压向所述散热模块,并固定于所述散热模块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散热台的下部设置为凸型结构,所述凸型结构的上端面贴合连接所述热电转换模块的一端面;且,
所述金属屏蔽层和所述散热台的凸型结构外围为环绕填充隔热保温材料而形成的隔热保温层。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导热块的另一端面设有磁铁,所述磁铁通过胶粘剂布置于所述导热块的边缘处,且所述磁铁在垂直于所述导热块和所述热电转换模块的轴线方向上与所述热电转换模块错开。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设置于所述导热块、所述热电转换模块和所述散热模块的外围,使所述导热块、所述热电转换模块和所述散热模块紧密贴合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设置于所述金属屏蔽层、所述热电转换模块和所述散热模块的外围,使所述金属屏蔽层、所述热电转换模块和所述散热模块紧密贴合连接;
磁铁,所述磁铁设置于所述金属外壳背离所述散热模块的一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热电转换模块包括若干P/N型半导体,所述P/N型半导体为掺杂银、铟或铬的碲化铋或碲化铅基材料。
13.一种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传感器、电压转换模块,以及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电源;
所述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一端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另一端与所述传感器连接;或,
所述电压转换模块集成于所述传感器内部,所述传感器固定于所述电源的散热模块上。
CN202120857915.XU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电源和电源系统 Active CN2151865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57915.XU CN215186506U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电源和电源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57915.XU CN215186506U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电源和电源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86506U true CN215186506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62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57915.XU Active CN215186506U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电源和电源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865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91430B2 (ja) 熱伝導層を備える熱電モジュール
US8648246B2 (en) Thermoelectric module and power generation apparatus
US20210167269A1 (en) Power generating apparatus
TW201935178A (zh) 電源轉換裝置
CN214542285U (zh) 一种一体化热电电源装置
CN215186506U (zh) 一种电源和电源系统
KR20210156535A (ko) 열전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발전장치
CN202888153U (zh) 带散热功能的覆金属陶瓷基板
CN216357907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2867788B (zh) 基于新型覆金属陶瓷基板的功率模块
JP6641858B2 (ja) 熱電変換モジュール及び熱電変換器並びに熱電変換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23512476A (ja) 発電装置
CN115116986A (zh) 一种3d双面散热封装结构的功率模块
CN114628570A (zh) 一种一体化热电电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20210156534A (ko) 열전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발전장치
CN201115196Y (zh) 一种防爆仪表转换器的散热结构
CN217358200U (zh) 一种具有封装结构的热交换管
CN203536415U (zh) 晶闸管模块器件
CN203690280U (zh) 芯片封装用高导热金属陶瓷复合层状散热模块
CN110223963B (zh) 一种适用于大功率igbt的高效散热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12770596B (zh) 一种应用于双电机控制器的集成热管散热水道结构
CN211719434U (zh) 一种盖密封薄膜电容器
US20230232718A1 (en) Thermoelectric module and power generation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20230247806A1 (en) Electrical device
CN216600606U (zh) 一种高效导热散热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