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64752U - 一种用于桥梁施工中抱箍体系安拆的挂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桥梁施工中抱箍体系安拆的挂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64752U
CN215164752U CN202120951476.9U CN202120951476U CN215164752U CN 215164752 U CN215164752 U CN 215164752U CN 202120951476 U CN202120951476 U CN 202120951476U CN 215164752 U CN215164752 U CN 2151647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beams
fixedly connected
main frame
bridge co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5147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永标
杨黎明
江炎
杨扬
高显江
张飞飞
蒋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tate Railway Investment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tate Railway Investment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tate Railway Investment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tate Railway Investment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5147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647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647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647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桥梁施工中抱箍体系安拆的挂篮,包括横置承重组件和竖置承重组件,所述横置承重组件水平设置,所述竖置承重组件竖直设置,所述竖置承重组件的上端与所述横置承重组件的下侧面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限位组件将横置承重组件固定在桥梁施工中抱箍的安装墩上,并通过在横置承重组件的一端设置吊篮实现不需要通过吊车就可以将吊篮固定在抱箍体系安拆位置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桥梁施工中抱箍体系安拆的挂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或市政桥梁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桥梁施工中抱箍体系安拆的挂篮。
背景技术
在桥梁盖梁施工过程中,模板支撑通常有横穿法、支架法,抱箍法。抱箍法由于资源投入少,施工快、经济性好的有点越来越普遍。
但抱箍法也存在较多缺陷,通常采用吊篮将作业人员吊至作业位置,再安装拆除抱箍及支撑体系,每次需占用一台吊车,且吊篮一般最多只能有两名工作人员,施工效率慢,并且吊笼中空间狭小,不便于操作,施工风险也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安装拆除抱箍及支撑体系需要单独占有一台吊车,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用于桥梁施工中抱箍体系安拆的挂篮,解决了施工效率满、不便操作的问题。
一种用于桥梁施工中抱箍体系安拆的挂篮,包括横置承重组件和竖置承重组件,所述横置承重组件水平设置,所述竖置承重组件竖直设置,所述竖置承重组件的上端与所述横置承重组件的下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横置承重组件包括承重梁、横梁和限位组件,两个所述承重梁平行设置,所述横梁和所述限位组件均设置在两个所述承重梁之间,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承重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承重梁固定连接;
所述竖置承重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吊篮,所述吊篮的上端与所述横置承重组件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
具体地,所述横梁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承重梁和多个所述横梁均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横梁与所述承重梁垂直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横梁分别与两个所述承重梁的两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横置承重组件还包括多个加强梁,多个所述加强梁均设置在两个所述承重梁之间,且所述加强梁的两端分别两个所述承重梁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梁设置在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承重梁的两端之间。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钢圈,所述限位钢圈的环面与所述承重梁固定连接,且所述限位钢圈与所述承重梁的连接点为所述承重梁的中点;
所述限位钢圈的内径小于安装所述抱箍体系的圆形桥墩的直径,两个所述承重梁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限位钢圈的内径。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限位钢管,至少两个所述限位钢管以所述横置承重组件的中心对称设置在两个所述承重梁之间,且所述限位钢管与所述承重梁垂直固定连接;
两个所述限位钢管之间的距离等于两个所述承重梁之间的距离,两个所述限位钢管之间的距离小于安装所述抱箍体系的方型墩的边长。
具体地,所述吊篮包括主体框架和底板,所述主体框架的上端与所述承重梁固定连接,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主体框架的下部。
具体地,所述主体框架包括内侧竖杆、外侧竖杆和连接横杆,两个所述内侧竖杆和两个所述外侧竖杆均竖直设置,两个所述内侧竖杆和两个所述外侧竖杆在水平面的投影为矩形结构;
设两个所述内侧竖杆构成所述主体框架的内侧面,两个所述外侧竖杆构成所述主体框架的外侧面,其中一个所述内侧竖杆和与之相邻的一个所述外侧竖杆构成所述主体框架的左侧面,另一个所述内侧竖杆和另一个所述外侧竖杆构成所述主体框架的右侧面;
多个所述连接横杆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框架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且与所述内侧竖杆和所述外侧面竖杆垂直固定连接。
作为一个实施例,位于所述主体框架左侧面内的所述连接横杆的数量等于位于所述主体框架右侧面内的所述连接的数量,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横杆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底板水平设置在所述主体框架内,所述底板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框架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内,且位于所述所述连接横杆的上方。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位于所述主体框架左侧面内的所述连接横杆的数量大于位于所述主体框架右侧面内的所述连接的数量,多个所述连接横杆均匀分布在对应的侧面内,所述底板水平设置在所述主体框架内,所述底板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框架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内,且位于所述主体框架的最下方的所述连接横杆的上方。
进一步,所述主体框架还包括防护横杆,多个所述防护横杆平行设置在所述主体框架的外侧面,且所述防护横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外侧竖杆垂直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限位组件将横置承重组件固定在桥梁施工中抱箍的安装墩上,并通过在横置承重组件的一端设置吊篮实现不需要通过吊车就可以将吊篮固定在抱箍体系安拆位置的目的。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桥梁施工中抱箍体系安拆的挂篮的俯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桥梁施工中抱箍体系安拆的挂篮的主视图,图中为实施例二。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桥梁施工中抱箍体系安拆的挂篮的主视图,图中为实施例四。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主体框架的外侧面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主体框架的内侧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承重梁,2-限位钢管,3-加强梁,4-限位钢圈,5-横梁,6-吊篮,7-外侧竖杆,8-内侧竖杆,9-底板,10-连接横杆,11-防护横杆,12-圆形桥墩,13-抱箍体系,14-盖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用于桥梁施工中抱箍体系安拆的挂篮,包括横置承重组件和竖置承重组件,横置承重组件水平设置,竖置承重组件竖直设置,竖置承重组件的上端与横置承重组件的下侧面固定连接。
横置承重组件水平设置,此时可以将横置承重组件固定在需要安装抱箍体系13的桥墩上,然后施工人员站立在竖置承重组件内,即可以在不持续使用吊车的情况下,实现抱箍体系13的安拆。
需要注意的时,在进行挂篮的安装时,仍然需要使用到吊车,但可以大大减少吊车的使用时间。
横置承重组件包括承重梁1、横梁5和限位组件,两个承重梁1平行设置,横梁5和限位组件均设置在两个承重梁1之间,横梁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承重梁1固定连接,限位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承重梁1固定连接。
承重梁1起到主要的承重作用,横梁5起到固定和连接承重梁1的位置,至少两个横梁5可以与两个承重梁1形成矩形结构,有助于增加稳定性。
承重梁1可以采用角钢,横梁5可以采用C型钢,但是其具体的刚才选用不需要进行特别的限定,只要能够满足支撑和连接的功能就行。
承重梁1和横梁5之间的连接可以采用焊接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螺纹连接,甚至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生产,不做特别的限定,稳定连接即可。
竖置承重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吊篮6,吊篮6的上端与横置承重组件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
在本装置中,即使只有一个吊篮6,即一个吊篮6与横置承重组件固定连接,可以实现站立在竖置承重组件内进行抱箍体系13的安拆工作,与之相对应的一端可以采用安装配重块的方式进行稳定,甚至可以不安装配重块,直接通过限位组件来承受压力。
但是此种方式可能造成浪费,不能够同时实现多人的操作。
因此,最好安装两个吊篮6,即如图2、图3所示,安装了两个吊篮6后,即满足了增加施工人员的需求,又不需要再安装配重块,并且可以减小对限位组件的应力。
横梁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承重梁1和多个横梁5均位于同一水平面,横梁5与承重梁1垂直固定连接,两个横梁5分别与两个承重梁1的两端固定连接。
两个横梁5可以与承重梁1组成矩形结构,可以增加稳定性。
横置承重组件还包括多个加强梁3,多个加强梁3均设置在两个承重梁1之间,且加强梁3的两端分别两个承重梁1垂直固定连接,加强梁3设置在限位组件与承重梁1的两端之间。
通过设置如图1的多个加强梁3,可以增加两个承重梁1的连接稳定性,使得整个横置承重组件的整体性较好,受力稳定。
同样的,加强梁3的刚才的选用不需要特别的限定,可以为方钢、也可以为角钢、C型钢等。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使用环境是在圆形的桥墩上安装抱箍体系13。
限位组件包括限位钢圈4,限位钢圈4的环面与承重梁1固定连接,且限位钢圈4与承重梁1的连接点为承重梁1的中点;
限位钢圈4的内径小于安装抱箍体系13的圆形桥墩12的直径,两个承重梁1之间的距离不小于限位钢圈4的内径。
在进行圆形桥墩12的抱箍体系13安装前,先使用吊车将挂篮整体吊装,并将圆形桥墩12置于限位钢圈4内,因为限位钢圈4的直径小于圆形桥墩12的,因此可以将横置承重组件限定在圆形桥墩12的上端,此时施工人员进入吊篮6内,即可以在吊篮6内进行抱箍体系13的安装。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的使用环境是在方形的桥墩上安装抱箍体系13。
限位组件还包括限位钢管2,至少两个限位钢管2以横置承重组件的中心对称设置在两个承重梁1之间,且限位钢管2与承重梁1垂直固定连接;
两个限位钢管2之间的距离等于两个承重梁1之间的距离,两个限位钢管2之间的距离小于安装抱箍体系13的方型墩的边长。
在进行方形桥墩的抱箍体系13安装前,先使用吊车将挂篮整体吊装,并将方形桥墩置于限位钢管2内,因为限位钢管2之间的距离小于方形桥墩的边长,因此可以将横置承重组件限定在方形桥墩的上端,此时施工人员进入吊篮6内,即可以在吊篮6内进行抱箍体系13的安装。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的是将实施例一中的结构使用在方形桥墩上。
限位组件包括限位钢圈4,限位钢圈4的环面与承重梁1固定连接,且限位钢圈4与承重梁1的连接点为承重梁1的中点;
限位钢圈4的内径小于安装抱箍体系13的方形墩的对角线长度,两个承重梁1之间的距离不小于限位钢圈4的内径。
因为需要将限位钢圈4与方形桥墩来配合使用,因此就需要保证限位钢圈4的直径小于方形桥堵的对角线长度,同时,因为圆形与方形的不匹配,导致限位钢圈4与方形桥墩的接触面较小,因此为了增加连接稳定性,需要增大他们之间的长度差。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使将实施例二种的结构使用在已经完成的盖梁14上。
限位组件还包括限位钢管2,至少两个限位钢管2以横置承重组件的中心对称设置在两个承重梁1之间,且限位钢管2与承重梁1垂直固定连接;
两个限位钢管2之间的距离等于两个承重梁1之间的距离,两个限位钢管2所在的平面位于承重梁1所在的平面的下方,两个限位钢管2之间的距离不小于盖梁14的宽度。
在需要将横置承重组件放置在盖梁14上是,需要保证两个限位钢管2的距离大于盖梁14的宽度,并且限位钢管2的整体位于承重梁1的下方,此时两个限位钢管2可以将盖梁14夹持住,如图3所示,从而可以增加盖梁14与横置承重组件的连接稳定性。
吊篮6包括主体框架和底板9,主体框架的上端与承重梁1固定连接,底板9设置在主体框架的下部。
吊篮6包括了主体框架和底板9两部分,底板9为可以拆装的结构,因此底板9可以根据举起的情况进行调整。
主体框架包括内侧竖杆8、外侧竖杆7和连接横杆10,两个内侧竖杆8和两个外侧竖杆7均竖直设置,两个内侧竖杆8和两个外侧竖杆7在水平面的投影为矩形结构;
设两个内侧竖杆8构成主体框架的内侧面,两个外侧竖杆7构成主体框架的外侧面,其中一个内侧竖杆8和与之相邻的一个外侧竖杆7构成主体框架的左侧面,另一个内侧竖杆8和另一个外侧竖杆7构成主体框架的右侧面;
内侧面和外侧面的命名是相对与桥墩的位置来确定的,设定邻近桥墩的侧面为主体框架的内侧面,远离桥墩的侧面为主体的外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任意设定,不需要进行特别的限定。
多个连接横杆10分别设置在主体框架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且与内侧竖杆8和外侧面竖杆垂直固定连接。
连接横杆10起到了固定内侧竖杆8和外侧竖杆7的目的,同时连接横杆10还具备了其余的功能,在下面的实施例中进行描述。
实施例五
位于主体框架左侧面内的连接横杆10的数量等于位于主体框架右侧面内的连接的数量,相邻的两个连接横杆10之间的距离相等,底板9水平设置在主体框架内,底板9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主体框架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内,且位于连接横杆10的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在主体框架的右侧面和左侧面均设置等量的多个连接横杆10,并且控制相邻的两个连接横杆10之间的距离,使其距离不宜过大。如图2和图3左侧所示。
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将连接横杆10作为施工人员爬上爬下的梯子,施工人员可以直接的吊篮6内进行上下移动,大大增加了可操作的高度。
另外的,还可以将连接横杆10作为支撑底板9的支撑架,通过将底板9的两端放置在连接横杆10上,实现了可以上下调节底板9的位置的目的。
实施例六
位于主体框架左侧面内的连接横杆10的数量大于位于主体框架右侧面内的连接的数量,多个连接横杆10均匀分布在对应的侧面内,底板9水平设置在主体框架内,底板9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主体框架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内,且位于主体框架的最下方的连接横杆10的上方。
本实施例中,主体框架右侧面和左侧面的连接横杆10的数量不再一样,且只保留其中一面具有较多的连接横杆10,这样减少了材料的使用,但是仍然保留了施工人员爬上爬下的功能。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中,主体框架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的连接横杆10的数量均减至最少,使其只满足稳定连接的功能即可,不再需要辅助施工人员上上下下。
主体框架还包括防护横杆11,多个防护横杆11平行设置在主体框架的外侧面,且防护横杆1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外侧竖杆7垂直固定连接。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主体框架的外侧面设置多个防护横杆11,可以避免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时,从后面掉落。
但是前侧面不设置防护横杆11,是为了避免影响施工。
可是适当的增加防护横杆11的数量,使其配合实施例五中的底板9上下调节的功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实用新型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桥梁施工中抱箍体系安拆的挂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置承重组件和竖置承重组件,所述横置承重组件水平设置,所述竖置承重组件竖直设置,所述竖置承重组件的上端与所述横置承重组件的下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横置承重组件包括承重梁、横梁和限位组件,两个所述承重梁平行设置,所述横梁和所述限位组件均设置在两个所述承重梁之间,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承重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承重梁固定连接;
所述竖置承重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吊篮,所述吊篮的上端与所述横置承重组件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桥梁施工中抱箍体系安拆的挂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承重梁和多个所述横梁均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横梁与所述承重梁垂直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横梁分别与两个所述承重梁的两端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桥梁施工中抱箍体系安拆的挂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置承重组件还包括多个加强梁,多个所述加强梁均设置在两个所述承重梁之间,且所述加强梁的两端分别两个所述承重梁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梁设置在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承重梁的两端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桥梁施工中抱箍体系安拆的挂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钢圈,所述限位钢圈的环面与所述承重梁固定连接,且所述限位钢圈与所述承重梁的连接点为所述承重梁的中点;
所述限位钢圈的内径小于安装所述抱箍体系的圆形桥墩的直径,两个所述承重梁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限位钢圈的内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桥梁施工中抱箍体系安拆的挂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限位钢管,至少两个所述限位钢管以所述横置承重组件的中心对称设置在两个所述承重梁之间,且所述限位钢管与所述承重梁垂直固定连接;
两个所述限位钢管之间的距离等于两个所述承重梁之间的距离,两个所述限位钢管之间的距离小于安装所述抱箍体系的方型墩的边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桥梁施工中抱箍体系安拆的挂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篮包括主体框架和底板,所述主体框架的上端与所述承重梁固定连接,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主体框架的下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桥梁施工中抱箍体系安拆的挂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包括内侧竖杆、外侧竖杆和连接横杆,两个所述内侧竖杆和两个所述外侧竖杆均竖直设置,两个所述内侧竖杆和两个所述外侧竖杆在水平面的投影为矩形结构;
设两个所述内侧竖杆构成所述主体框架的内侧面,两个所述外侧竖杆构成所述主体框架的外侧面,其中一个所述内侧竖杆和与之相邻的一个所述外侧竖杆构成所述主体框架的左侧面,另一个所述内侧竖杆和另一个所述外侧竖杆构成所述主体框架的右侧面;
多个所述连接横杆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框架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且与所述内侧竖杆和所述外侧面竖杆垂直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桥梁施工中抱箍体系安拆的挂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主体框架左侧面内的所述连接横杆的数量等于位于所述主体框架右侧面内的所述连接的数量,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横杆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底板水平设置在所述主体框架内,所述底板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框架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内,且位于所述所述连接横杆的上方。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桥梁施工中抱箍体系安拆的挂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主体框架左侧面内的所述连接横杆的数量大于位于所述主体框架右侧面内的所述连接的数量,多个所述连接横杆均匀分布在对应的侧面内,所述底板水平设置在所述主体框架内,所述底板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框架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内,且位于所述主体框架的最下方的所述连接横杆的上方。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桥梁施工中抱箍体系安拆的挂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还包括防护横杆,多个所述防护横杆平行设置在所述主体框架的外侧面,且所述防护横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外侧竖杆垂直固定连接。
CN202120951476.9U 2021-05-06 2021-05-06 一种用于桥梁施工中抱箍体系安拆的挂篮 Active CN2151647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51476.9U CN215164752U (zh) 2021-05-06 2021-05-06 一种用于桥梁施工中抱箍体系安拆的挂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51476.9U CN215164752U (zh) 2021-05-06 2021-05-06 一种用于桥梁施工中抱箍体系安拆的挂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64752U true CN215164752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66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51476.9U Active CN215164752U (zh) 2021-05-06 2021-05-06 一种用于桥梁施工中抱箍体系安拆的挂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647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80193U (zh) 一种悬吊式脚手架
CN202658590U (zh) 整体装配式钻孔平台
CN211772852U (zh) 一种可承受三向荷载的主塔横撑结构体系
CN211368423U (zh) 斜拉索塔顶提升牵引操作平台
CN111593666A (zh) 盖梁抱箍安装平台及梁抱箍整体安装工艺
CN215164752U (zh) 一种用于桥梁施工中抱箍体系安拆的挂篮
CN219280494U (zh) 一种用于桥塔稳定性控制的塔梁临时固结支撑结构
CN215593700U (zh) 一种用于钢箱梁支架法焊接的施工平台
CN218881677U (zh) 钢结构建筑施工的立面防护装置
CN217378583U (zh) 具有主塔塔柱横撑功能的横梁支架结构
CN212270700U (zh) 盖梁抱箍安装平台
CN216587570U (zh) 一种粘滞阻尼器的安装平台
CN205476397U (zh) 烟囱内筒的插入式支撑平台
CN112412152B (zh) 一种下悬式无井架变截面矩形烟囱支撑体系施工方法
CN209722771U (zh) 一种桥梁施工挂篮
CN103743581A (zh) 内爬塔式起重机试验平台装置及试验方法
CN212128878U (zh) 一种基于销棒法的圆柱墩盖梁施工托架
CN112049017A (zh) 一种现浇箱梁用贝雷架整体落架装置及施工工艺
CN207739626U (zh) 一种一体式立面防护爬模
CN221297571U (zh) 一种贝雷梁与桥墩连接结构
CN112853981A (zh) 一种钢塔节段的吊装系统和吊装方法
CN218667143U (zh) 一种桥梁墩柱钢筋安装辅助支架
CN111734111A (zh) 一种装配式吊升施工平台及其安装方法
CN217453745U (zh) 一种岸桥大梁安装工装
CN219908598U (zh) 索塔临时横撑整体拆除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