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47440U - 对圆柱体工件多面打磨的打磨机 - Google Patents
对圆柱体工件多面打磨的打磨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147440U CN215147440U CN202121436680.3U CN202121436680U CN215147440U CN 215147440 U CN215147440 U CN 215147440U CN 202121436680 U CN202121436680 U CN 202121436680U CN 215147440 U CN215147440 U CN 2151474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tor
- cylinder
- workpiece
- disc
- work pie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磨加工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对圆柱体工件多面打磨的打磨机。它包括壳体,壳体内部为空腔,壳体两相向内侧壁的中部均连接气缸一,两气缸一活塞杆的中轴线重合,两气缸一相对的一侧均连接电机一,两电机一的传动轴上均连接夹板一,两夹板一之间设置有圆柱体工件,工件两端分别抵接在两夹板一上,两夹板一中轴线均与工件中轴线重合,壳体内侧壁的上部设置有打磨组件,打磨组件可对工件进行打磨,壳体内与工件中轴线相平行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转向组件,转向组件可带动工件转向,壳体前端外侧壁的上部开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开口。它能够自动对圆柱体工件进行多面打磨,无需人工反复装夹工件,提高加工效率,使人们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磨加工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对圆柱体工件多面打磨的打磨机。
背景技术
打磨,是表面改性技术的一种,一般指借助粗糙物体来通过摩擦改变材料表面物理性能的一种加工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特定的表面粗糙度。
现有技术中,一般是由人工使用较高硬度颗粒的砂纸或者锉刀对工件进行手动的机械打磨,产生了人工成本非常高的现象,而现有的打磨机解决了人工成本高的问题,但是现有的打磨机在打磨圆柱体的工件时,需要通过夹具来夹持工件,由打磨机对圆柱体工件的其中一面进行打磨,当需要打磨圆柱体工件的其他表面时,需要调整工件的角度,所以需要人工来反复地装夹工件,降低了加工效率,而且使人们使用起来非常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对圆柱体工件多面打磨的打磨机,能够自动对圆柱体工件进行多面打磨,无需人工反复装夹工件,提高加工效率,使人们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对圆柱体工件多面打磨的打磨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为空腔,所述壳体两相向内侧壁的中部均连接有气缸一,两所述气缸一活塞杆的中轴线相重合,两所述气缸一相对的一侧均连接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的传动轴上连接有夹板一,两所述夹板一之间设置有圆柱体的工件,所述工件的两端分别抵接在两夹板一上,两所述夹板一的中轴线均与工件的中轴线相重合,所述壳体内侧壁的上部设置有打磨组件,所述打磨组件可对工件进行打磨,所述壳体内与工件的中轴线相平行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转向组件,所述转向组件可带动工件转向,所述壳体前端外侧壁的上部开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开口。
优选地,所述打磨组件包括电机二、丝杠、丝杠螺母、升降气缸、电机三以及打磨盘,所述电机二连接在壳体内与气缸一同侧的内侧壁上,所述电机二位于气缸一的上方,所述电机二的传动轴与丝杠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丝杠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壳体远离电机二的内侧壁上,所述丝杠与丝杠螺母螺纹连接,两所述气缸一所在的内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圆柱形的导轨,所述导轨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贯穿丝杠螺母的上部与下部,所述导轨与丝杠螺母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导轨及丝杠的中轴线均与工件的中轴线平行,所述丝杠螺母的底部与升降气缸连接,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竖直设置,所述升降气缸的底部与电机三相连接,所述电机三的传动轴竖直向下,所述电机三的传动轴与打磨盘固定连接,所述打磨盘的中轴线与工件的中轴线相垂直。
优选地,所述转向组件包括电机四、圆盘以及槽轮,所述电机四连接在壳体内与工件的中轴线相平行的内侧壁上,所述电机四的传动轴贯穿圆盘的端面,所述圆盘的底部开设有圆弧形的缺口一,所述圆盘的下部朝向电机四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连杆,所述连杆的下部背离电机四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柱销,所述槽轮转动连接在壳体内与电机四同侧的内侧壁上,所述槽轮的四周开设有与圆盘顶部相匹配的圆弧形缺口二,所述缺口二与圆盘顶部相互抵接,所述槽轮上两两相邻的缺口二之间贯穿开设有径向槽,所述槽轮背离电机四的端面上连接有气缸二,所述气缸二远离槽轮的一侧连接有夹板二,所述夹板二的中轴线与工件的中轴线相垂直,所述夹板二朝向工件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工件侧壁相匹配的缺口三,所述电机四、圆盘、连杆、柱销、槽轮、气缸二以及夹板二的数量均为两个且分别沿壳体的中轴线镜像设置。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开关,所述壳体的内底壁上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气缸一、气缸二以及升降气缸分别通过外部电磁换向阀控制其伸缩,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机一、电机二、电机三、电机四以及外部电磁换向阀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与开关电性连接,所述电机一、电机二、电机三、电机四、开关以及控制器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地,两所述夹板一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优选地,所述电机二与丝杠之间连接有联轴器。
优选地,所述电机四的传动轴与圆盘之间连接有平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对圆柱体工件多面打磨的打磨机,能够自动对圆柱体工件进行多面打磨,无需人工反复装夹工件,提高加工效率,使人们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2)通过使壳体内部为空腔结构,首先在壳体两相向内侧壁的中部均连接气缸一,并且使两气缸一活塞杆的中轴线相重合,接下来通过在两气缸一相对的一侧均连接电机一,从而使得气缸一能够带动电机一进行往复的水平直线移动,然后在两电机一的传动轴上均连接夹板一,从而使得电机一能够带动夹板一转动,再使圆柱体的工件设置在两夹板一之间,而工件的两端分别抵接在两夹板一上,并且使两夹板一的中轴线均与工件的中轴线相重合,从而使得工件能够被两夹板一夹紧,因此电机一转动时带动了夹板一以及工件转动,通过在壳体内侧壁的上部设置打磨组件,使得打磨组件可对工件的侧壁进行打磨,最后通过在壳体内与工件的中轴线相平行的内侧壁上设置转向组件,并且使转向组件可带动工件转向,从而使得打磨组件能够对工件的两端进行打磨,因此实现了自动对圆柱体工件进行多面打磨,无需人工反复装夹工件,提高加工效率,使人们使用起来更加方便,通过在壳体前端外侧壁的上部开设与其内部相连通的开口,以便于拿取或放置工件;
3)打磨组件包括电机二、丝杠、丝杠螺母、升降气缸、电机三以及打磨盘,首先使电机二连接在壳体内与气缸一同侧的内侧壁上,并且使电机二位于气缸一的上方,接下来通过使电机二的传动轴与丝杠的一端传动连接,并且使丝杠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壳体远离电机二的内侧壁上,从而使得电机二能够带动丝杠转动,再使丝杠与丝杠螺母螺纹连接,通过在两气缸一所在的内侧壁之间固定连接圆柱形的导轨,导轨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贯穿丝杠螺母的上部与下部,并且使导轨与丝杠螺母之间滑动连接,导轨及丝杠的中轴线均与工件的中轴线平行,从而使得丝杠能够将其转动转化为丝杠螺母的水平直线移动,然后通过在丝杠螺母的底部与升降气缸连接,并且使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竖直设置,从而使得丝杠螺母能够带动升降气缸进行往复的水平直线移动,而升降气缸的底部与电机三相连接,电机三的传动轴竖直向下,从而使得升降气缸能够带动电机三进行上下往复移动,最后使电机三的传动轴与打磨盘固定连接,并且使打磨盘的中轴线与工件的中轴线相垂直,从而使得电机三能够带动打磨盘转动,而通过控制升降气缸可以使得升降气缸能够带动打磨盘进行上下往复移动,通过控制电机二的正反转来实现打磨盘的水平直线移动,因此实现了自动对工件进行打磨的目的,提高了加工效率,使人们使用起来更加便捷;
4)转向组件包括电机四、圆盘以及槽轮,首先通过将电机四连接在壳体内与工件的中轴线相平行的内侧壁上,并且使电机四的传动轴贯穿圆盘的端面,所以电机四能够带动圆盘转动,通过在圆盘的底部开设圆弧形的缺口一,圆盘的下部朝向电机四的端面上固定连接竖直设置的连杆,并且在连杆的下部背离电机四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柱销,使得圆盘能够带动连杆及柱销转动,再将槽轮转动连接在壳体内与电机四同侧的内侧壁上,并且在槽轮的四周开设与圆盘顶部相匹配的圆弧形缺口二,使缺口二与圆盘顶部相互抵接,因此使得槽轮被圆盘锁住,无法转动,接下来通过在槽轮上两两相邻的缺口二之间贯穿开设径向槽,当柱销转动进入径向槽时,带动槽轮转动,当柱销离开径向槽时,槽轮再次被锁住,槽轮停止运动,然后在槽轮背离电机四的端面上连接气缸二,使得槽轮能够带动气缸二做间歇的旋转运动,最后通过在气缸二远离槽轮的一侧连接夹板二,使得气缸二能够带动夹板二做往复的直线运动,夹板二的中轴线与工件的中轴线相垂直,并且在夹板二朝向工件的侧壁上开设与工件侧壁相匹配的缺口三,以便于将工件夹紧,电机四、圆盘、连杆、柱销、槽轮、气缸二以及夹板二的数量均为两个且分别沿壳体的中轴线镜像设置,当需要打磨工件的多个表面时,使气缸二带动夹板二伸出,使两夹板二将工件夹紧,启动电机四,使得电机四带动圆盘转动,从而使圆盘带动槽轮做间歇的旋转运动,进而使槽轮带动工件做固定角度的间歇旋转运动,因此实现了工件的自动转向,进而保证了打磨机能够自动对圆柱体工件进行多面打磨,无需人工反复装夹工件,提高加工效率,使人们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5)通过在壳体的外侧壁上设置开关,并且在壳体的内底壁上固定连接控制器,而气缸一、气缸二以及升降气缸分别通过外部电磁换向阀控制其伸缩,然后使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机一、电机二、电机三、电机四以及外部电磁换向阀电性连接,控制器的输入端与开关电性连接,最后使电机一、电机二、电机三、电机四以及控制器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使用时,人们只需通过按动开关来使控制器启动或停止,通过控制器内部的程序来控制各个部件的启停,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因此实现了自动对圆柱体工件进行多面打磨的目的,无需人工干预,提升了加工效率,并且使得人们使用起来更加便捷;
6)通过在两夹板一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防滑垫,增大夹板一与工件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在两夹板一夹紧工件时,工件不易掉落,减少工件与夹板一之间发生打滑的现象,进而保证了打磨机能够自动对圆柱体工件进行多面打磨,无需人工反复装夹工件,提高加工效率,使人们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7)通过在电机二与丝杠之间连接联轴器,使电机二的传动轴能够带动丝杠一同转动,并传递扭矩,具有缓冲、减振的效果,减少电机二以及丝杠受到损坏,产生了安全、可靠的效果;
8)当电机四的传动轴带动圆盘转动时,需要靠二者之间的摩擦力来传递转矩,而通过在电机四的传动轴与圆盘之间安装平键,使得平键可分担一部分由摩擦力传递的转矩,使其具有转矩传递效率高,抗疲劳强度良好的特点,延长了使用寿命,能够使圆盘更加快捷高效地带动槽轮做间歇旋转运动,从而使得工件转向时能够更加高效,提高了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图1的A-A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的表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的含义:1、壳体;2、导轨;3、丝杠;4、升降气缸;5、电机三;6、打磨盘;7、槽轮;8、工件;9、气缸一;10、控制器;11、电机一;12、夹板一;13,防滑垫;14、圆盘;15、柱销;16、连杆;17、缺口一;18、电机四;19、平键;20、径向槽;21、缺口二;22、电机二;23、联轴器;24、气缸二;25、夹板二;26、开口;27、丝杠螺母;28、打磨组件;29、转向组件;30、缺口三;31、开关。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圆柱体工件多面打磨的打磨机,构成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部为空腔,所述壳体1两相向内侧壁的中部均连接有气缸一9,两所述气缸一9活塞杆的中轴线相重合,两所述气缸一9相对的一侧均连接有电机一11,两所述电机一11的传动轴上均连接有夹板一12,两所述夹板一12之间设置有圆柱体的工件8,所述工件8的两端分别抵接在两夹板一12上,两所述夹板一12的中轴线均与工件8的中轴线相重合,所述壳体1内侧壁的上部设置有打磨组件28,所述打磨组件28可对工件8进行打磨,所述壳体1内与工件8的中轴线相平行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转向组件29,所述转向组件29可带动工件8转向,所述壳体1前端外侧壁的上部开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开口26,当使用者使用时,首先需通过开口26,将圆柱体的工件8放置在两夹板一12之间,并且使工件8的中轴线与两夹板一12的中轴线相重合,此时气缸一9带动夹板一12伸出,使两夹板一12能够将工件8夹紧,然后使电机一11转动,因为电机一11的传动轴上均连接有夹板一12,工件8又被两夹板一12夹紧,所以电机一11带动了夹板一12以及工件8转动,而壳体1内侧壁的上部设置有打磨组件28,此时启动打磨组件28,从而来对工件8的侧壁进行打磨,当工件8的侧壁打磨完成后,气缸一9带动夹板一12退回,从而使工件8被放松,与此同时,启动转向组件29,使转向组件29带动工件8转向,从而对工件8的其他表面进行打磨,进而实现了自动对圆柱体工件8进行多面打磨,无需人工反复装夹工件8,提高加工效率,使人们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打磨组件28包括电机二22、丝杠3、丝杠螺母27、升降气缸4、电机三5以及打磨盘6,所述电机二22连接在壳体1内与气缸一9同侧的内侧壁上,所述电机二22位于气缸一9的上方,所述电机二22的传动轴与丝杠3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丝杠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壳体1远离电机二22的内侧壁上,所述丝杠3与丝杠螺母27螺纹连接,两所述气缸一9所在的内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圆柱形的导轨2,所述导轨2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贯穿丝杠螺母27的上部与下部,所述导轨2与丝杠螺母27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导轨2及丝杠3的中轴线均与工件8的中轴线平行,所述丝杠螺母27的底部与升降气缸4连接,所述升降气缸4的活塞杆竖直设置,所述升降气缸4的底部与电机三5相连接,所述电机三5的传动轴竖直向下,所述电机三5的传动轴与打磨盘6固定连接,所述打磨盘6的中轴线与工件8的中轴线相垂直,当工件8被装夹后,需要进行打磨时,首先启动电机三5,因为电机三5的传动轴与打磨盘6固定连接,使得电机三5能够带动打磨盘6转动,然后升降气缸4的活塞杆带动打磨盘6伸出,直至打磨盘6的底部抵接在工件8的表面,因为电机二22的传动轴与丝杠3的一端传动连接,所以电机二22能够带动丝杠3转动,而丝杠3与丝杠螺母27螺纹连接,导轨2与丝杠螺母27之间滑动连接,因此使得丝杠3能够将其转动转化为丝杠螺母27的水平直线移动,从而使得丝杠螺母27带动了升降气缸4、电机三5以及打磨盘6进行水平的直线运动,因此通过控制电机二22的正反转即可使打磨盘6能够进行往复的水平直线运动,进而实现了自动对工件8进行打磨的目的,提高了加工效率,使人们使用起来更加便捷。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转向组件29包括电机四18、圆盘14以及槽轮7,所述电机四18连接在壳体1内与工件8的中轴线相平行的内侧壁上,所述电机四18的传动轴贯穿圆盘14的端面,所述圆盘14的底部开设有圆弧形的缺口一17,所述圆盘14的下部朝向电机四18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连杆16,所述连杆16的下部背离电机四18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柱销15,所述槽轮7转动连接在壳体1内与电机四18同侧的内侧壁上,所述槽轮7的四周开设有与圆盘14顶部相匹配的圆弧形缺口二21,所述缺口二21与圆盘14顶部相互抵接,所述槽轮7上两两相邻的缺口二21之间贯穿开设有径向槽20,所述槽轮7背离电机四18的端面上连接有气缸二24,所述气缸二24远离槽轮7的一侧连接有夹板二25,所述夹板二25的中轴线与工件8的中轴线相垂直,所述夹板二25朝向工件8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工件8侧壁相匹配的缺口三30,所述电机四18、圆盘14、连杆16、柱销15、槽轮7、气缸二24以及夹板二25的数量均为两个且分别沿壳体1的中轴线镜像设置,当需要打磨工件8的多个表面时,首先使气缸二24的活塞杆带动夹板二25伸出,使两夹板二25夹紧工件8的侧壁,然后使电机四18的传动轴转动,因为电机四18的传动轴上套设有圆盘14,所以电机四18能够带动圆盘14转动,而圆盘14的下部朝向电机四18的端面上固定连接竖直设置的连杆16,并且在连杆16的下部背离电机四18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柱销15,使得圆盘14能够带动连杆16及柱销15转动,槽轮7的四周开设与圆盘14顶部相匹配的圆弧形缺口二21,使缺口二21与圆盘14顶部相互抵接,因此使得槽轮7被圆盘14锁住,槽轮7无法转动,槽轮7上两两相邻的缺口二21之间贯穿开设径向槽20,当柱销15转动进入径向槽20时,带动了槽轮7转动,当柱销15离开径向槽20时,槽轮7再次被圆盘14锁住,槽轮7停止运动,所以圆盘14带动了槽轮7做固定角度的间歇旋转运动,槽轮7背离电机四18的端面上连接气缸二24,气缸二24远离槽轮的一侧连接夹板二25,所以槽轮7又能够带动气缸二24、夹板二25以及被两夹板二25夹紧的工件8进行固定角度的间歇旋转运动,从而实现了使工件8自动转向的目的,进而保证了打磨机能够自动对圆柱体工件8进行多面打磨,无需人工反复装夹工件8,提高加工效率,使人们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开关31,所述壳体1的内底壁上固定连接有控制器10,所述气缸一9、气缸二24以及升降气缸4分别通过外部电磁换向阀控制其伸缩,所述控制器10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机一11、电机二22、电机三5、电机四18以及外部电磁换向阀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10的输入端与开关31电性连接,所述电机一11、电机二22、电机三5、电机四18、开关31以及控制器10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使用时,人们只需通过按动开关31来使控制器10启动或停止,通过控制器10内部的程序来控制各个部件的启停,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因此实现了自动对圆柱体工件8进行多面打磨的目的,无需人工干预,提升了加工效率,并且使得人们使用起来更加便捷。
如图1所示,两所述夹板一12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滑垫13,通过在两夹板一12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防滑垫13,增大夹板一12与工件8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在两夹板一12夹紧工件8时,工件8不易掉落,减少工件8与夹板一12之间发生打滑的现象,进而保证了打磨机能够自动对圆柱体工件8进行多面打磨,无需人工反复装夹工件8,提高加工效率,使人们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如图1所示,所述电机二22与丝杠3之间连接有联轴器23,通过在电机二22与丝杠3之间连接联轴器23,使电机二22的传动轴能够带动丝杠3一同转动,并传递扭矩,具有缓冲、减振的效果,减少电机二22以及丝杠3受到损坏,产生了安全、可靠的效果。
如图2所示,所述电机四18的传动轴与圆盘14之间连接有平键19,当电机四18的传动轴带动圆盘14转动时,需要靠二者之间的摩擦力来传递转矩,而通过在电机四18的传动轴与圆盘14之间安装平键19,使得平键19可分担一部分由摩擦力传递的转矩,使其具有转矩传递效率高,抗疲劳强度良好的特点,延长了使用寿命,能够使圆盘14更加快捷高效地带动槽轮7做间歇旋转运动,从而使得工件8转向时能够更加高效,提高了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当使用者使用时,首先需通过开口26,将圆柱体的工件8放置在两夹板一12之间,并且使工件8的中轴线与两夹板一12的中轴线相重合,此时气缸一9带动夹板一12伸出,使两夹板一12能够将工件8夹紧,然后使电机一11转动,因为电机一11的传动轴上均连接有夹板一12,所以电机一11带动了夹板一12以及工件8转动,而壳体1内侧壁的上部设置有打磨组件28,此时启动打磨组件28,从而来对工件8的侧壁进行打磨,当工件8的侧壁打磨完成后,气缸一9带动夹板一12退回,从而使工件8被放松,与此同时,启动转向组件29,使转向组件29带动工件8转向,从而对工件8的其他表面进行打磨,使用时,人们只需通过按动开关31来使控制器10启动或停止,通过控制器10内部的程序来控制各个部件的启停,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当工件8被装夹后,需要进行打磨时,首先启动电机三5,因为电机三5的传动轴与打磨盘6固定连接,使得电机三5能够带动打磨盘6转动,然后升降气缸4的活塞杆带动打磨盘6伸出,直至打磨盘6的底部抵接在工件8的表面,因为电机二22的传动轴与丝杠3的一端传动连接,所以电机二22能够带动丝杠3转动,而丝杠3与丝杠螺母27螺纹连接,导轨2与丝杠螺母27之间滑动连接,因此使得丝杠3能够将其转动转化为丝杠螺母27的水平直线移动,从而使得丝杠螺母27带动了升降气缸4、电机三5以及打磨盘6进行水平的直线运动,因此通过控制电机二22的正反转即可使打磨盘6能够进行往复的水平直线运动,当需要打磨工件8的多个表面时,首先使气缸二24的活塞杆带动夹板二25伸出,使两夹板二25夹紧工件8的侧壁,然后使电机四18的传动轴转动,因为电机四18的传动轴上套设有圆盘14,所以电机四18能够带动圆盘14转动,而圆盘14的下部朝向电机四18的端面上固定连接竖直设置的连杆16,并且在连杆16的下部背离电机四18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柱销15,使得圆盘14能够带动连杆16及柱销15转动,槽轮7的四周开设与圆盘14顶部相匹配的圆弧形缺口二21,使缺口二21与圆盘14顶部相互抵接,因此使得槽轮7被圆盘14锁住,槽轮7上两两相邻的缺口二21之间贯穿开设径向槽20,当柱销15转动进入径向槽20时,带动了槽轮7转动,当柱销15离开径向槽20时,槽轮7再次被圆盘14锁住,槽轮7停止运动,所以圆盘14带动了槽轮7做固定角度的间歇旋转运动,槽轮7背离电机四18的端面上连接气缸二24,气缸二24远离槽轮的一侧连接夹板二25,所以槽轮7又能够带动气缸二24、夹板二25以及被两夹板二25夹紧的工件8进行固定角度的间歇旋转运动,从而使工件8自动转向,因此实现了自动对圆柱体工件8进行多面打磨,无需人工反复装夹工件,提高加工效率,使人们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对圆柱体工件多面打磨的打磨机,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为空腔,所述壳体(1)两相向内侧壁的中部均连接有气缸一(9),两所述气缸一(9)活塞杆的中轴线相重合,两所述气缸一(9)相对的一侧均连接有电机一(11),两所述电机一(11)的传动轴上均连接有夹板一(12),两所述夹板一(12)之间设置有圆柱体的工件(8),所述工件(8)的两端分别抵接在两夹板一(12)上,两所述夹板一(12)的中轴线均与工件(8)的中轴线相重合,所述壳体(1)内侧壁的上部设置有打磨组件(28),所述打磨组件(28)可对工件(8)进行打磨,所述壳体(1)内与工件(8)的中轴线相平行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转向组件(29),所述转向组件(29)可带动工件(8)转向,所述壳体(1)前端外侧壁的上部开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开口(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圆柱体工件多面打磨的打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组件(28)包括电机二(22)、丝杠(3)、丝杠螺母(27)、升降气缸(4)、电机三(5)以及打磨盘(6),所述电机二(22)连接在壳体(1)内与气缸一(9)同侧的内侧壁上,所述电机二(22)位于气缸一(9)的上方,所述电机二(22)的传动轴与丝杠(3)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丝杠(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壳体(1)远离电机二(22)的内侧壁上,所述丝杠(3)与丝杠螺母(27)螺纹连接,两所述气缸一(9)所在的内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圆柱形的导轨(2),所述导轨(2)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贯穿丝杠螺母(27)的上部与下部,所述导轨(2)与丝杠螺母(27)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导轨(2)及丝杠(3)的中轴线均与工件(8)的中轴线平行,所述丝杠螺母(27)的底部与升降气缸(4)连接,所述升降气缸(4)的活塞杆竖直设置,所述升降气缸(4)的底部与电机三(5)相连接,所述电机三(5)的传动轴竖直向下,所述电机三(5)的传动轴与打磨盘(6)固定连接,所述打磨盘(6)的中轴线与工件(8)的中轴线相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对圆柱体工件多面打磨的打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组件(29)包括电机四(18)、圆盘(14)以及槽轮(7),所述电机四(18)连接在壳体(1)内与工件(8)的中轴线相平行的内侧壁上,所述电机四(18)的传动轴贯穿圆盘(14)的端面,所述圆盘(14)的底部开设有圆弧形的缺口一(17),所述圆盘(14)的下部朝向电机四(18)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连杆(16),所述连杆(16)的下部背离电机四(18)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柱销(15),所述槽轮(7)转动连接在壳体(1)内与电机四(18)同侧的内侧壁上,所述槽轮(7)的四周开设有与圆盘(14)顶部相匹配的圆弧形缺口二(21),所述缺口二(21)与圆盘(14)顶部相互抵接,所述槽轮(7)上两两相邻的缺口二(21)之间贯穿开设有径向槽(20),所述槽轮(7)背离电机四(18)的端面上连接有气缸二(24),所述气缸二(24)远离槽轮(7)的一侧连接有夹板二(25),所述夹板二(25)的中轴线与工件(8)的中轴线相垂直,所述夹板二(25)朝向工件(8)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工件(8)侧壁相匹配的缺口三(30),所述电机四(18)、圆盘(14)、连杆(16)、柱销(15)、槽轮(7)、气缸二(24)以及夹板二(25)的数量均为两个且分别沿壳体(1)的中轴线镜像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圆柱体工件多面打磨的打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开关(31),所述壳体(1)的内底壁上固定连接有控制器(10),所述气缸一(9)、气缸二(24)以及升降气缸(4)分别通过外部电磁换向阀控制其伸缩,所述控制器(10)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机一(11)、电机二(22)、电机三(5)、电机四(18)以及外部电磁换向阀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10)的输入端与开关(31)电性连接,所述电机一(11)、电机二(22)、电机三(5)、电机四(18)、开关(31)以及控制器(10)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圆柱体工件多面打磨的打磨机,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夹板一(12)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滑垫(1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圆柱体工件多面打磨的打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二(22)与丝杠(3)之间连接有联轴器(23)。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圆柱体工件多面打磨的打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四(18)的传动轴与圆盘(14)之间连接有平键(19)。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436680.3U CN215147440U (zh) | 2021-06-28 | 2021-06-28 | 对圆柱体工件多面打磨的打磨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436680.3U CN215147440U (zh) | 2021-06-28 | 2021-06-28 | 对圆柱体工件多面打磨的打磨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147440U true CN215147440U (zh) | 2021-12-14 |
Family
ID=79383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436680.3U Active CN215147440U (zh) | 2021-06-28 | 2021-06-28 | 对圆柱体工件多面打磨的打磨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147440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06830A (zh) * | 2022-01-27 | 2022-04-29 | 马鞍山市新兴数控刃模有限公司 | 一种模具制作用内圆角磨圆装置及其实施方法 |
TWI812290B (zh) * | 2022-06-17 | 2023-08-11 | 邁鈞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柱面鏡片之研磨裝置 |
CN116890276A (zh) * | 2023-09-11 | 2023-10-17 | 江苏德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工程用幕墙裁切磨边装置 |
-
2021
- 2021-06-28 CN CN202121436680.3U patent/CN21514744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06830A (zh) * | 2022-01-27 | 2022-04-29 | 马鞍山市新兴数控刃模有限公司 | 一种模具制作用内圆角磨圆装置及其实施方法 |
TWI812290B (zh) * | 2022-06-17 | 2023-08-11 | 邁鈞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柱面鏡片之研磨裝置 |
CN116890276A (zh) * | 2023-09-11 | 2023-10-17 | 江苏德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工程用幕墙裁切磨边装置 |
CN116890276B (zh) * | 2023-09-11 | 2023-11-17 | 江苏德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工程用幕墙裁切磨边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5147440U (zh) | 对圆柱体工件多面打磨的打磨机 | |
CN202701924U (zh) | 坯件内圆打磨机 | |
CN113523984B (zh) | 一种多头智能打磨装置 | |
CN113146417A (zh) | 一种直流电机定子制造成型精加工机械 | |
CN213730884U (zh) | 一种铝扣板多角度打磨装置 | |
CN211681245U (zh) | 一种机械加工用表面磨削装置 | |
CN215748180U (zh) | 一种用于转轴加工的外圆磨床结构 | |
CN213561781U (zh) | 一种新型精密大水磨 | |
CN212470806U (zh) | 一种适用于五金配件打磨的双侧面打磨机 | |
CN213498324U (zh) | 一种塑料制品生产加工用可自动调节的表面打磨装置 | |
CN213196561U (zh) | 一种五面加工中心 | |
CN214024838U (zh) | 一种轴加工用打磨装置 | |
CN210160905U (zh) | 一种新型磨机 | |
CN210550139U (zh) | 一种自动磨床操作装置 | |
CN211760368U (zh) | 一种用于铝板生产的切面打磨装置 | |
CN114346853A (zh) | 一种手持式铝材打磨机 | |
CN113910043A (zh) | 一种钢管端口处理系统 | |
CN222570232U (zh) | 一种用于摩擦片外弧的打磨装置 | |
CN201559108U (zh) | 多角度钻石磨边机 | |
CN212385194U (zh) | 一种金属制品加工用的打磨机 | |
CN215035974U (zh) | 一种精密轴承加工摆头磨床的进给滑板 | |
CN216542473U (zh) | 一种异形件加工用磨床 | |
CN216298966U (zh) | 一种精密轴承用精研磨机 | |
CN216422073U (zh) | 一种机械用弧形工件打磨机 | |
CN222327668U (zh) | 一种方便打磨作业的磨床限位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