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45022U - 一种轴向稳定加工铣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轴向稳定加工铣床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145022U CN215145022U CN202120810385.3U CN202120810385U CN215145022U CN 215145022 U CN215145022 U CN 215145022U CN 202120810385 U CN202120810385 U CN 202120810385U CN 215145022 U CN215145022 U CN 21514502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mission
- shaft
- chip
- milling machine
- ge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3801 mil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0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FGRBYDKOBBBPOI-UHFFFAOYSA-N 10,10-dioxo-2-[4-(N-phenylanilino)phenyl]thioxanthen-9-one Chemical compound O=C1c2ccccc2S(=O)(=O)c2ccc(cc12)-c1ccc(cc1)N(c1ccccc1)c1ccccc1 FGRBYDKOBBBPO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776 industrial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illing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铣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向稳定加工铣床,包括固定座、传动转换机构、传动器、工作台和除屑机构,所述传动器设置在固定座上端并与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转换机构上端设置在传动器下端内部并与传动器传动连接,所述工作台设置在固定座前端,所述除屑机构设置在工作台一侧。通过设置转换机构将铣床由垂直加工改变为轴向加工,扩大了铣床加工的加工空间和加工范围,设置除屑机构,采用风力排屑方式,将工作台上残留的废屑吸走,可以有效的除去大部分废屑,减小废屑对工作台的腐蚀损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铣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向稳定加工铣床。
背景技术
在我国,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各种先进的高精度设备也不断引入到工业领域,给我国的工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在现有的工业生产场合,铣床是一种很常见的加工设备,经常需要利用铣床来铣削工件。
公开号为CN109079207A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铣床,包括机身、设置在机身上方的横梁、设置在机身下方的底座、加工机构、测量机构和方位控制机构,通过第一驱动轴驱动驱动轮旋转,随后传动杆拉动传动滑块在导轨内移动,使得连接杆能够拉动固定块,使得刀杆深入到主轴的内部,而且由于主轴的内部的安装槽沿着刀杆的装入的方向内径逐渐减小,实现了刀杆的自动固定,从而提高了铣床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公开号为CN106425519A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铣床,包括机床、组合夹持装置。机床包括床体和工位。组合夹持装置设置于安装位上,其包括底板、至少两夹具。夹具包括连接座、夹持体。连接座包括座体及紧固螺栓。夹持体包括功能件及夹持件,功能件包括壳体及功能组件。上述夹具,一方面,省去了在组装时需要另外配备紧固螺栓,另一方面,使固定夹件及自由夹件之间的间隙缓慢变小并夹持位于固定夹件及自由夹件之间的待加工零部件,夹持的稳定性高,有利于待加工零部件后续的加工作业。
但是上述专利仍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技术的铣床在对零件进行铣削的过程中只能对零件进行垂直铣削,从而无法加工零件的侧面,某些零件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均需要铣削,而当采用现有技术的铣床对其进行铣削时,当一个面完成铣削需要对下一个面加工时需要将零件拆下更换装夹位置,而零件在装夹的过程中,夹具容易对零件表面产生损伤,零件六个面加工需要完成六次装夹,则会大幅度增加零件表面的损伤程度。
(2)现有技术的铣床在刀头铣削完加工零件后,工作台上会残留大量的废屑,在进行下一个加工零件加工时,加工零件下端与废屑压紧接触,让其加工零件加工面发生轻微倾斜,加工头在铣削加工面时会发生轻微偏离,从而影响加工头加工,降低加工精度和产品质量,而且大量的废屑长时间残留在工作台上,会腐蚀工作台,造成工作台表面不平稳,从而进一步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轴向稳定加工铣床,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铣床在对零件进行铣削的过程中只能对零件进行垂直铣削,从而无法加工零件的侧面,某些零件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均需要铣削,而当采用现有技术的铣床对其进行铣削时,当一个面完成铣削需要对下一个面加工时需要将零件拆下更换装夹位置,而零件在装夹的过程中,夹具容易对零件表面产生损伤,零件六个面加工需要完成六次装夹,则会大幅度增加零件表面的损伤程度,现有技术的铣床在刀头铣削完加工零件后,工作台上会残留大量的废屑,在进行下一个加工零件加工时,加工零件下端与废屑压紧接触,让其加工零件加工面发生轻微倾斜,加工头在铣削加工面时会发生轻微偏离,从而影响加工头加工,降低加工精度和产品质量,而且大量的废屑长时间残留在工作台上,会腐蚀工作台,造成工作台表面不平稳,从而进一步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方案为:包括固定座、主连接臂、副连接臂、传动转换机构、传动器、工作台、除屑机构、横向移动机构、纵向移动机构和竖向移动机构,所述主连接臂中端下侧与固定座上端转动连接,所述副连接臂后端与主连接臂前端转动连接,所述传动器设置在副连接臂前端上侧,且所述传动器下端穿过副连接臂前端,所述传动转换机构上端设置在传动器下端内部并与传动器传动连接,所述固定座下端前侧设有支撑底板,所述竖向移动机构下端与支撑底板上端中部连接,且所述竖向移动机构后端与固定座前端滑动连接,所述纵向移动机构设置在竖向移动机构上端,所述横向移动机构设置在纵向移动机构上端,所述工作台下端与横向移动机构上端连接,所述除屑机构设置在工作台一侧;
所述传动转换机构包括主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所述主动组件上端与传动器下端传动连接,所述主动组件下端与第一传动组件前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后端与第二传动组件上端转动连接;
所述除屑机构包括吸屑组件和排屑组件,所述工作台上端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对称分布的排屑槽,每个所述排屑槽内均设有排屑组件,所述吸屑组件对应设置在两个排屑槽一侧。
优选地,所述主动组件包括主动轴和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轴上端设置在传动器前端下侧内部,且所述主动轴与传动器连接传动,所述主动锥齿轮设置在主动轴下端并与主动轴连接传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传动锥齿轮、传动轴和第一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锥齿轮设置在传动轴前端并与传动轴连接传动,所述传动锥齿轮与主动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齿轮设置在传动轴后端并与传动轴连接传动。
优选地,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传动链、第二传动齿轮和从动轴,所述从动轴间隔设置在传动轴后端下侧,所述第二传动齿轮设置在从动轴中端并与从动轴连接传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外侧与第一传动齿轮外侧通过传动链啮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动组件外侧设有第一保护壳,所述主动轴下端穿过第一保护壳上端并与第一保护壳通过第一轴承件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前端穿过第一保护壳后端并与第一保护壳通过第二轴承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外侧设有第二保护壳,所述传动轴后端穿过第二保护壳上端并与第二保护壳上端两侧通过第二轴承件转动连接,所述从动轴两端穿过第二保护壳下端并与第二保护壳下端两侧通过第一轴承件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连接臂前端下侧设有一体的鱼尾凸块,所述第二保护壳上端开设有鱼尾凹槽,所述鱼尾凸块与鱼尾凹槽可拆卸连接,所述从动轴前端还设有侧铣刀具座。
优先地,所述吸屑组件包括吸屑电机、吸屑风筒、排风筒、收集筒和排屑风扇,所述吸屑风筒后端右侧设有吸屑口,所述吸屑口右侧与两个排屑槽对应连接贯通,所述吸屑电机设置在吸屑风筒上端中部,所述吸屑风筒内部中端还设有连接空腔,所述排屑风扇设置在连接空腔内部上端,且所述排屑风扇上端与吸屑电机下端连接传动,所述排风筒上端与吸屑风筒下端连接,且所述排风筒与吸屑风筒通过连接空腔连接贯通,所述排风筒前端左侧设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内设有过滤网,所述收集筒上端开设有连接通孔,所述收集筒上端与排风筒下端连接,且所述收集筒与排风筒通过连接通孔连接贯通。
优先地,所述排屑组件包括滑轨、滚轮、支撑架、排屑电机、抵板、旋转主轴、主齿轮、旋转副轴和副齿轮,所述滑轨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滑轨对称分布每个排屑槽下端前后两侧,所述支撑架设置在两个滑轨之间,所述支撑架上下端前后两侧均设有多个滚轮,多个所述滚轮与多个滑轨上下端对应滑动连接,所述排屑电机设置在支撑架内部下端,所述旋转主轴一端与排屑电机传动连接,所述旋转主轴另一端穿过支撑架并与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主齿轮设置在旋转主轴另一端并与旋转主轴传动连接,所述副齿轮设置在主齿轮上端并与主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副齿轮与一个滚轮通过旋转副轴传动连接,所述抵板设置在支撑架左侧。
优先地,所述工作台上端右侧设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副夹具、连接底座、主夹具、连接转筒、握杆和螺纹杆,所述连接底座下端与工作台上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副夹具下端与连接底座上端左侧连接,所述连接底座上端右侧中部开设有安装滑槽,所述主夹具设置在连接底座上端右侧并与连接底座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底座下端中部设有连接转筒,所述连接转筒设置在安装滑槽内,所述安装滑槽内还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左端穿过连接转筒中部并与连接转筒啮合滑动连接,所述螺纹杆右端与安装滑槽右端通过连接轴承座转动连接,所述握杆后端与螺纹杆右端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传动转换机构,传统的铣床加工头只能垂直加工,而且只能铣削加工件的上下面,加工件的侧面无法加工,增加传动转换机构,通过传动器与主动轴连接传动,主动轴通过主动锥齿轮与传动锥齿轮啮合传动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通过第一传动齿轮与传动链啮合传动、传动链和第二传动齿轮啮合传动、第二传动齿轮带动从动轴转动,从动轴在带动侧铣刀具座转动,侧铣刀具座带动刀具高速旋转,从而将铣床由原来的垂直加工改变为轴向加工,加工功率不变,扩大铣床加工的加工空间,可以铣削加工件多个面,还可以根据需要选用不同长度的传动轴,可以扩大铣床的加工范围,整个机构既能提高加工精度,还能节约加工时间,减少加工设备;
(2)设置吸屑组件,现有技术的铣床在刀头铣削完加工零件后,工作台上会残留大量的废屑,在进行下一个加工零件加工时,加工零件下端与废屑压紧接触,让其加工零件加工面发生轻微倾斜,加工头在铣削加工面时会发生轻微偏离,从而影响加工头加工,降低加工精度和产品质量,而且大量的废屑长时间残留在工作台上,会腐蚀工作台,造成工作台表面不平稳,从而进一步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而吸屑组件通过吸屑电机带动排屑风扇转动,排屑风扇与吸屑风筒内部空腔配合产生吸力从吸屑口吸取排屑槽内的废屑,吸取的废屑通过排风筒掉落到收集筒内,可以有效的除去大部分废屑,减小废屑对工作台腐蚀,从而进一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轴向稳定加工铣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视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轴向稳定加工铣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视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轴向稳定加工铣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视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轴向稳定加工铣床中传动转换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去掉保护壳);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轴向稳定加工铣床中吸屑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轴向稳定加工铣床中排屑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轴向稳定加工铣床中固定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涉及到的附图标记有:
主连接臂1;传动器2;固定座3;
传动转换机构4;第一保护壳401;第二保护壳402;鱼尾凹槽403;第一轴承件404;主动轴405;主动锥齿轮406;传动锥齿轮407;传动轴408;第二轴承件409;从动轴410;第二传动齿轮411;传动链412;第一传动齿轮413;
吸屑组件5;吸屑电机501;吸屑风筒502;连接空腔503;排风口504;排风筒505;连接通孔506;收集筒507;吸屑口508;排屑风扇509;
排屑组件6;滑轨601;滚轮602;支撑架603;排屑电机604;抵板605;旋转主轴606;主齿轮607;旋转副轴608;副齿轮609;
侧铣刀具座7;
固定组件8;副夹具801;连接底座802;主夹具803;连接转筒804;握杆805;螺纹杆806;安装滑槽807;
排屑槽9;工作台10;副连接臂11;纵向移动机构12;竖向移动机构13;支撑底板14;横向移动机构15;鱼尾凸块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7所示,一种轴向稳定加工铣床,包括固定座3、主连接臂1、副连接臂11、传动转换机构4、传动器2、工作台10、除屑机构、横向移动机构15、纵向移动机构12和竖向移动机构13,主连接臂1中端下侧与固定座3上端转动连接,副连接臂11后端与主连接臂1 前端转动连接,传动器2设置在副连接臂11前端上侧,且传动器2下端穿过副连接臂11前端,传动转换机构4上端设置在传动器2下端内部并与传动器2传动连接,固定座3下端前侧设有支撑底板14,竖向移动机构13下端与支撑底板14上端中部连接,且竖向移动机构13 后端与固定座3前端滑动连接,纵向移动机构12设置在竖向移动机构13上端,横向移动机构15设置在纵向移动机构12上端,工作台10下端与横向移动机构15上端连接,除屑机构设置在工作台10一侧;
传动转换机构4包括主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主动组件上端与传动器 2下端传动连接,主动组件下端与第一传动组件前端转动连接,第一传动组件后端与第二传动组件上端转动连接;
除屑机构包括吸屑组件5和排屑组件6,工作台10上端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对称分布的排屑槽9,每个排屑槽9内均设有排屑组件6,吸屑组件5对应设置在两个排屑槽9一侧。
主动组件包括主动轴405和主动锥齿轮406,主动轴405上端设置在传动器2前端下侧内部,且主动轴405与传动器2连接传动,主动锥齿轮406设置在主动轴405下端并与主动轴405连接传动。主动组件设置主动轴405,方便与传动器2连接传动,设置主动锥齿轮406,方便与第一传动组件连接传动。
第一传动组件包括传动锥齿轮407、传动轴408和第一传动齿轮413,传动锥齿轮407设置在传动轴408前端并与传动轴408连接传动,传动锥齿轮407与主动锥齿轮406啮合连接,第一传动齿轮413设置在传动轴408后端并与传动轴408连接传动。第一传动组件设置传动锥齿轮407,方便与主动组件连接传动,设置传动轴408,既方便安装传动锥齿轮407和第一传动齿轮413,还可以根据情况选用不同长度的传动轴408,从而扩大铣床加工的加工空间。
第二传动组件包括传动链412、第二传动齿轮411和从动轴410,从动轴410间隔设置在传动轴408后端下侧,第二传动齿轮411设置在从动轴410中端并与从动轴410连接传动,第二传动齿轮411外侧与第一传动齿轮413外侧通过传动链412啮合连接。第二传动组件设置第二传动齿轮411,方便与第一传动齿轮413连接传动,设置传动链412,方便第二传动齿轮411与第一传动齿轮413连接链传动,传动稳定性高,有过载保护,设置从动轴410,方便与侧铣刀具座7连接传动,从而通过侧铣刀具座7带动刀具高速旋转。
实施例二:
如图1-7所示,一种轴向稳定加工铣床,包括固定座3、主连接臂1、副连接臂11、传动转换机构4、传动器2、工作台10、除屑机构、横向移动机构15、纵向移动机构12和竖向移动机构13,主连接臂1中端下侧与固定座3上端转动连接,副连接臂11后端与主连接臂1 前端转动连接,传动器2设置在副连接臂11前端上侧,且传动器2下端穿过副连接臂11前端,传动转换机构4上端设置在传动器2下端内部并与传动器2传动连接,固定座3下端前侧设有支撑底板14,竖向移动机构13下端与支撑底板14上端中部连接,且竖向移动机构13 后端与固定座3前端滑动连接,纵向移动机构12设置在竖向移动机构13上端,横向移动机构15设置在纵向移动机构12上端,工作台10下端与横向移动机构15上端连接,除屑机构设置在工作台10一侧;
传动转换机构4包括主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主动组件上端与传动器 2下端传动连接,主动组件下端与第一传动组件前端转动连接,第一传动组件后端与第二传动组件上端转动连接;
除屑机构包括吸屑组件5和排屑组件6,工作台10上端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对称分布的排屑槽9,每个排屑槽9内均设有排屑组件6,吸屑组件5对应设置在两个排屑槽9一侧。
主动组件包括主动轴405和主动锥齿轮406,主动轴405上端设置在传动器2前端下侧内部,且主动轴405与传动器2连接传动,主动锥齿轮406设置在主动轴405下端并与主动轴405连接传动。主动组件设置主动轴405,方便与传动器2连接传动,设置主动锥齿轮406,方便与第一传动组件连接传动。
第一传动组件包括传动锥齿轮407、传动轴408和第一传动齿轮413,传动锥齿轮407设置在传动轴408前端并与传动轴408连接传动,传动锥齿轮407与主动锥齿轮406啮合连接,第一传动齿轮413设置在传动轴408后端并与传动轴408连接传动。第一传动组件设置传动锥齿轮407,方便与主动组件连接传动,设置传动轴408,既方便安装传动锥齿轮407和第一传动齿轮413,还可以根据情况选用不同长度的传动轴408,从而扩大铣床加工的加工空间。
第二传动组件包括传动链412、第二传动齿轮411和从动轴410,从动轴410间隔设置在传动轴408后端下侧,第二传动齿轮411设置在从动轴410中端并与从动轴410连接传动,第二传动齿轮411外侧与第一传动齿轮413外侧通过传动链412啮合连接。第二传动组件设置第二传动齿轮411,方便与第一传动齿轮413连接传动,设置传动链412,方便第二传动齿轮411与第一传动齿轮413连接链传动,传动稳定性高,有过载保护,设置从动轴410,方便与侧铣刀具座7连接传动,从而通过侧铣刀具座7带动刀具高速旋转。
主动组件外侧设有第一保护壳401,主动轴405下端穿过第一保护壳401上端并与第一保护壳401通过第一轴承件404转动连接,传动轴408前端穿过第一保护壳401后端并与第一保护壳401通过第二轴承件409转动连接,第二传动组件外侧设有第二保护壳402,传动轴408后端穿过第二保护壳402上端并与第二保护壳402上端两侧通过第二轴承件409转动连接,从动轴410两端穿过第二保护壳402下端并与第二保护壳402下端两侧通过第一轴承件404转动连接。主动组件设置第一保护壳401,方便保护主动锥齿轮406和传动锥齿轮407不受外界因素影响而损坏,第二传动组件设置第二保护壳402,方便保护第一传动齿轮413、传动链412、第二传动齿轮411和从动轴410不受外界因素影响而损坏。
主连接臂1前端下侧设有一体的鱼尾凸块16,第二保护壳402上端开设有鱼尾凹槽403,鱼尾凸块16与鱼尾凹槽403可拆卸连接,从动轴410前端还设有侧铣刀具座7。主连接臂1 设置鱼尾凸块16,第二保护壳402上设置鱼尾凹槽403,鱼尾凹槽403与鱼尾凸块16可拆卸连接,可以进一步提高传动转换机构4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加工精度。
吸屑组件5包括吸屑电机501、吸屑风筒502、排风筒505、收集筒507和排屑风扇509,吸屑风筒502后端右侧设有吸屑口508,吸屑口508右侧与两个排屑槽9对应连接贯通,吸屑电机501设置在吸屑风筒502上端中部,吸屑风筒502内部中端还设有连接空腔503,排屑风扇509设置在连接空腔503内部上端,且排屑风扇509上端与吸屑电机501下端连接传动,排风筒505上端与吸屑风筒502下端连接,且排风筒505与吸屑风筒502通过连接空腔503连接贯通,排风筒505前端左侧设有排风口504,排风口504内设有过滤网,收集筒507 上端开设有连接通孔506,收集筒507上端与排风筒505下端连接,且收集筒507与排风筒 505通过连接通孔506连接贯通。吸屑组件5设置吸屑电机501,方便带动排屑风扇509转动,设置排屑风扇509,方便与吸屑风筒502配合产生吸力,从而吸取废屑,设置收集筒507,方便收集吸取的废屑,定时处理。
排屑组件6包括滑轨601、滚轮602、支撑架603、排屑电机604、抵板605、旋转主轴606、主齿轮607、旋转副轴608和副齿轮609,滑轨601设有两个,两个滑轨601对称分布每个排屑槽9下端前后两侧,支撑架603设置在两个滑轨601之间,支撑架603上下端前后两侧均设有多个滚轮602,多个滚轮602与多个滑轨601上下端对应滑动连接,排屑电机604 设置在支撑架603内部下端,旋转主轴606一端与排屑电机604传动连接,旋转主轴606另一端穿过支撑架603并与支撑架603转动连接,主齿轮607设置在旋转主轴606另一端并与旋转主轴606传动连接,副齿轮609设置在主齿轮607上端并与主齿轮607啮合连接,副齿轮609与一个滚轮602通过旋转副轴608传动连接,抵板605设置在支撑架603左侧。排屑组件6设置滚轮602,方便带动支撑架603移动,设置抵板605,方便将排屑槽9内剩余无法被吸取的废屑推到吸屑口508,进一步除屑,设置排屑电机604、旋转主轴606、主齿轮607、旋转副轴608和副齿轮609,采用齿轮传动方式,可以更加稳定的移动支撑架603。
工作台10上端右侧设有固定组件8,固定组件8包括副夹具801、连接底座802、主夹具803、连接转筒804、握杆805和螺纹杆806,连接底座802下端与工作台10上端可拆卸连接,副夹具801下端与连接底座802上端左侧连接,连接底座802上端右侧中部开设有安装滑槽807,主夹具803设置在连接底座802上端右侧并与连接底座802滑动连接,连接底座802下端中部设有连接转筒804,连接转筒804设置在安装滑槽807内,安装滑槽807内还设有螺纹杆806,螺纹杆806左端穿过连接转筒804中部并与连接转筒804啮合滑动连接,螺纹杆806右端与安装滑槽807右端通过连接轴承座转动连接,握杆805后端与螺纹杆806 右端转动连接。固定组件8设置副夹具801和主夹具803,方便加紧加工零件,设置连接转筒804和螺纹杆806,方便根据加工零件大小,调节副夹具801和主夹具803之间的间隔,从而更好的加紧加工零件,设置握杆805,方便手动调节。
该一种轴向稳定加工铣床的加工方法为:
S1,设备调试,启动传动器2带动主动轴405转动,查看主动轴405是否可以相对于传动器2进行转动,主动轴405通过主动锥齿轮406带动传动锥齿轮407转动,传动锥齿轮407带动传动轴408转动,查看主动轴405是否通过两个锥齿轮带动传动轴408转动,传动轴408带动第一传动齿轮413转动,第一传动齿轮413通过传动链412带动第二传动齿轮411转动,第二传动齿轮411带动从动轴410转动,查看传动轴408是否通过第二传动组件带动从动轴410转动,启动排屑电机604带动旋转主轴606转动,旋转主轴606带动主齿轮607转动,主齿轮607带动副齿轮609转动,副齿轮609通过旋转副轴608带动滚轮602转动,查看支撑架603是否向左移动,支撑架603移动到排屑槽9最左端后,是否向右移动复位;
S2,固定加工零件,将加工零件放置到副夹具801与主夹具803之间,手部带动握杆805 转动,握杆805带动螺纹杆806转动,螺纹杆806转动带动连接转筒804滑动,连接转筒804 带动主夹具803移动,主夹具803与副夹具801配合夹紧加工零件;
S3,铣削加工,将加工零件的代加工面放置对应位置,启动传动器2带动主动组件转动,主动组件带动第一传动组件转动,第一传动组件带动第二传动组件转动,第二传动组件通过侧铣刀具座7带动刀具高速旋转,刀具铣削加工零件的加工面;
S4,加工除屑,启动排屑电机604通过旋转主轴606带动主齿轮607转动,主齿轮607带动副齿轮609转动,副齿轮609通过旋转副轴608带动滚轮602转动,滚轮602带动支撑架603移动到指定位置,支撑架603通过抵板605推动排屑槽9内的废屑移动到吸屑口508,启动吸屑电机501带动排屑风扇509转动,排屑风扇509转动与吸屑风筒502配合产生吸力,吸力通过吸屑口508将废屑吸入收集筒507内。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Claims (9)
1.一种轴向稳定加工铣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3)、主连接臂(1)、副连接臂(11)、传动转换机构(4)、传动器(2)、工作台(10)、除屑机构、横向移动机构(15)、纵向移动机构(12)和竖向移动机构(13),所述主连接臂(1)中端下侧与固定座(3)上端转动连接,所述副连接臂(11)后端与主连接臂(1)前端转动连接,所述传动器(2)设置在副连接臂(11)前端上侧,且所述传动器(2)下端穿过副连接臂(11)前端,所述传动转换机构(4)上端设置在传动器(2)下端内部并与传动器(2)传动连接,所述固定座(3)下端前侧设有支撑底板(14),所述竖向移动机构(13)下端与支撑底板(14)上端中部连接,且所述竖向移动机构(13)后端与固定座(3)前端滑动连接,所述纵向移动机构(12)设置在竖向移动机构(13)上端,所述横向移动机构(15)设置在纵向移动机构(12)上端,所述工作台(10)下端与横向移动机构(15)上端连接,所述除屑机构设置在工作台(10)一侧;
所述传动转换机构(4)包括主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所述主动组件上端与传动器(2)下端传动连接,所述主动组件下端与第一传动组件前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后端与第二传动组件上端转动连接;
所述除屑机构包括吸屑组件(5)和排屑组件(6),所述工作台(10)上端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对称分布的排屑槽(9),每个所述排屑槽(9)内均设有排屑组件(6),所述吸屑组件(5)对应设置在两个排屑槽(9)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向稳定加工铣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组件包括主动轴(405)和主动锥齿轮(406),所述主动轴(405)上端设置在传动器(2)前端下侧内部,且所述主动轴(405)与传动器(2)连接传动,所述主动锥齿轮(406)设置在主动轴(405)下端并与主动轴(405)连接传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向稳定加工铣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传动锥齿轮(407)、传动轴(408)和第一传动齿轮(413),所述传动锥齿轮(407)设置在传动轴(408)前端并与传动轴(408)连接传动,所述传动锥齿轮(407)与主动锥齿轮(406)啮合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齿轮(413)设置在传动轴(408)后端并与传动轴(408)连接传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轴向稳定加工铣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传动链(412)、第二传动齿轮(411)和从动轴(410),所述从动轴(410)间隔设置在传动轴(408)后端下侧,所述第二传动齿轮(411)设置在从动轴(410)中端并与从动轴(410) 连接传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411)外侧与第一传动齿轮(413)外侧通过传动链(412)啮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轴向稳定加工铣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组件外侧设有第一保护壳(401),所述主动轴(405)下端穿过第一保护壳(401)上端并与第一保护壳(401)通过第一轴承件(404)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408)前端穿过第一保护壳(401)后端并与第一保护壳(401)通过第二轴承件(409)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外侧设有第二保护壳(402),所述传动轴(408)后端穿过第二保护壳(402)上端并与第二保护壳(402)上端两侧通过第二轴承件(409)转动连接,所述从动轴(410)两端穿过第二保护壳(402)下端并与第二保护壳(402)下端两侧通过第一轴承件(404)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轴向稳定加工铣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连接臂(1)前端下侧设有一体的鱼尾凸块(16),所述第二保护壳(402)上端开设有鱼尾凹槽(403),所述鱼尾凸块(16)与鱼尾凹槽(403)可拆卸连接,所述从动轴(410)前端还设有侧铣刀具座(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轴向稳定加工铣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屑组件(5)包括吸屑电机(501)、吸屑风筒(502)、排风筒(505)、收集筒(507)和排屑风扇(509),所述吸屑风筒(502)后端右侧设有吸屑口(508),所述吸屑口(508)右侧与两个排屑槽(9)对应连接贯通,所述吸屑电机(501)设置在吸屑风筒(502)上端中部,所述吸屑风筒(502)内部中端还设有连接空腔(503),所述排屑风扇(509)设置在连接空腔(503)内部上端,且所述排屑风扇(509)上端与吸屑电机(501)下端连接传动,所述排风筒(505)上端与吸屑风筒(502)下端连接,且所述排风筒(505)与吸屑风筒(502)通过连接空腔(503)连接贯通,所述排风筒(505)前端左侧设有排风口(504),所述排风口(504)内设有过滤网,所述收集筒(507)上端开设有连接通孔(506),所述收集筒(507)上端与排风筒(505)下端连接,且所述收集筒(507)与排风筒(505)通过连接通孔(506)连接贯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轴向稳定加工铣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屑组件(6)包括滑轨(601)、滚轮(602)、支撑架(603)、排屑电机(604)、抵板(605)、旋转主轴(606)、主齿轮(607)、旋转副轴(608)和副齿轮(609),所述滑轨(601)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滑轨(601)对称分布每个排屑槽(9)下端前后两侧,所述支撑架(603)设置在两个滑轨(601)之间,所述支撑架(603)上下端前后两侧均设有多个滚轮(602),多个所述滚轮(602)与多个滑轨(601)上下端对应滑动连接,所述排屑电机(604)设置在支撑架(603)内部下端,所述旋转主轴(606)一端与排屑电机(604)传动连接,所述旋转主轴(606)另一端穿过支撑架(603)并与支撑架(603)转动连接,所述主齿轮(607)设置在旋转主轴(606)另一端并与旋转主轴(606)传动连接,所述副齿轮(609)设置在主齿轮(607)上端并与主齿轮(607)啮合连接,所述副齿轮(609)与一个滚轮(602)通过旋转副轴(608)传动连接,所述抵板(605)设置在支撑架(603)左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轴向稳定加工铣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0)上端右侧设有固定组件(8),所述固定组件(8)包括副夹具(801)、连接底座(802)、主夹具(803)、连接转筒(804)、握杆(805)和螺纹杆(806),所述连接底座(802)下端与工作台(10)上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副夹具(801)下端与连接底座(802)上端左侧连接,所述连接底座(802)上端右侧中部开设有安装滑槽(807),所述主夹具(803)设置在连接底座(802)上端右侧并与连接底座(802)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底座(802)下端中部设有连接转筒(804),所述连接转筒(804)设置在安装滑槽(807)内,所述安装滑槽(807)内还设有螺纹杆(806),所述螺纹杆(806)左端穿过连接转筒(804)中部并与连接转筒(804)啮合滑动连接,所述螺纹杆(806)右端与安装滑槽(807)右端通过连接轴承座转动连接,所述握杆(805)后端与螺纹杆(806)右端转动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810385.3U CN215145022U (zh) | 2021-04-20 | 2021-04-20 | 一种轴向稳定加工铣床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810385.3U CN215145022U (zh) | 2021-04-20 | 2021-04-20 | 一种轴向稳定加工铣床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145022U true CN215145022U (zh) | 2021-12-14 |
Family
ID=79360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810385.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145022U (zh) | 2021-04-20 | 2021-04-20 | 一种轴向稳定加工铣床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14502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20669A (zh) * | 2021-04-20 | 2021-06-25 | 勤利自动化设备(韶关)有限公司 | 一种轴向稳定加工铣床及其加工方法 |
-
2021
- 2021-04-20 CN CN202120810385.3U patent/CN21514502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20669A (zh) * | 2021-04-20 | 2021-06-25 | 勤利自动化设备(韶关)有限公司 | 一种轴向稳定加工铣床及其加工方法 |
CN113020669B (zh) * | 2021-04-20 | 2025-01-24 | 勤利自动化设备(韶关)有限公司 | 一种轴向稳定加工铣床加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894870B (zh) | 车铣复合数控机床 | |
CN111496535A (zh) | 一种车磨复合加工机床 | |
CN215145022U (zh) | 一种轴向稳定加工铣床 | |
CN203509213U (zh) | 一种同步带轮去毛刺装置 | |
CN119703826A (zh) | 一种用于精密零件加工的加工设备及加工工艺 | |
CN216801978U (zh) | 一种摩托车减震器定位管攻丝装置 | |
CN108356925A (zh) | 一种双工序加排钻开料机 | |
CN221232033U (zh) | 一种精密机械加工用的工件夹持装置 | |
CN113084550A (zh) | 一种铣床设备及其加工方法 | |
CN207942508U (zh) | 一种双工序加排钻开料机 | |
CN219212023U (zh) | 一种可回收废料的机械设备生产用激光切割机 | |
CN203509812U (zh) | 便于控制切削量的同步带轮去毛刺装置 | |
CN216780444U (zh) | 一种具有对接功能的双主轴机床 | |
CN216264919U (zh) | 一种应用于铣削加工的铣床 | |
CN113020669A (zh) | 一种轴向稳定加工铣床及其加工方法 | |
CN220783181U (zh) | 一种数控车镗组合加工机床 | |
CN221560013U (zh) | 一种便于固定的金属切削机床 | |
CN213592628U (zh) | 一种刀具工位传动装置 | |
CN216657165U (zh) | 一种用于机床加工的管材夹持装置 | |
CN214979363U (zh) | 一种排气歧管加工用铣床 | |
CN212420389U (zh) | 一种车铣组合加工装置 | |
CN214977897U (zh) | 一种发动机冷却口排气门连接件加工用数控加工设备 | |
CN215281092U (zh) | 一种钻头加工用铣床 | |
CN220006973U (zh) | 一种升降式铣床用自动上下料装置 | |
CN218575760U (zh) | 一种机床主轴边缘毛刺去除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