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19498U - 一种转向可控的导电滑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向可控的导电滑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19498U
CN215119498U CN202120500257.9U CN202120500257U CN215119498U CN 215119498 U CN215119498 U CN 215119498U CN 202120500257 U CN202120500257 U CN 202120500257U CN 215119498 U CN215119498 U CN 2151194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groove
contact point
shell
metal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0025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猛龙
刘洋
肖建辉
陈仕捷
陈文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Hante Clou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Hante Clou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Hante Clou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Hante Clou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0025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194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194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194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向可控的导电滑环,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导电支架及转向机构;所述导电支架包括金属环、接触触点、导电弹簧及极板;所述金属环设置在内壳体的连接柱的侧壁上,所述极板设置在外壳体的连接槽的侧壁上,所述导电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极板,所述导电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接触触点,所述接触触点滑动设置在金属环上;所述转向机构包括步进电机及传动件,所述步进电机设置在外壳体的连接柱的顶部,所述传动件设置在外壳体的连接槽的槽底与内壳体的连接柱的顶部之间,所述传动件与步进电机传动连接。可以实现对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的转向控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控制外壳体的转动角度,实现转动角度的可控。

Description

一种转向可控的导电滑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向可控的导电滑环。
背景技术
滑环也叫导电环、集电环、集流环、汇流环等。它可以用在任何要求连续旋转的同时,又需要从固定位置到旋转位置传输电源和信号的机电系统中。滑环能够提高系统性能,简化系统结构,避免导线在旋转过程中造成扭伤。
然后现有的导电滑环在旋转过程中,通常都是通过连接的设备来带动导电滑环的转动,无法实现通过导电滑环控制外接设备的转动。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转向可控的导电滑环,解决现有导电滑环无法控制外接设备或者连接器件的转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转向可控的导电滑环,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导电支架及转向机构;
所述外壳体设有连接槽,所述内壳体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为圆柱型,所述内壳体的连接柱连接于外壳体的连接槽内;
所述导电支架包括金属环、接触触点、导电弹簧及极板;
所述金属环设置在内壳体的连接柱的侧壁上,所述极板设置在外壳体的连接槽的侧壁上,所述导电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极板,所述导电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接触触点,所述接触触点滑动设置在金属环上;
所述转向机构包括步进电机及传动件,所述步进电机设置在外壳体的连接柱的顶部,所述传动件设置在外壳体的连接槽的槽底与内壳体的连接柱的顶部之间,所述传动件与步进电机传动连接。
进一步优化,所述金属环与接触触点接触的接触面设有凹槽,所述接触触点设有凸点,所述接触触点通过凸点滑动设置在金属环的凹槽内。
进一步优化,所述导电支架为多个,所述导电支架间隔设置在外壳体的连接槽与内壳体的连接柱之间。
进一步优化,还包括电机控制器,所述步进电机连接于电机控制器。
进一步优化,所述步进电机设置在内壳体的连接柱顶部中心,所述外壳体的连接槽的底部中心设置有传动槽;
所述传动件包括外齿轮及内齿轮,所述内齿轮固定安装在外壳体上的传动槽内,所述外齿轮与步进电机的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外齿轮与内齿轮啮合。
进一步优化,所述外壳体为多个,所述内壳体设有多个连接柱。
进一步优化,所述金属环为金属铜环。
进一步优化,所述外壳体的连接槽的侧壁设有固定槽,所述极板设置在固定槽的底部,所述接触触点包括接触部及连接部,所述接触触点的连接部设置在固定槽内,所述接触触点的连接部通过金属弹簧连接于极板。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导电支架设置在外壳体的连接槽与内壳体的连接柱之间,内壳体的连接柱为静止状态,即内壳体上的金属环为静止状态,当外壳体转动的过程中,通过极板、导电弹簧及接触触点的配合,接触触点也沿着金属环运动,而且,通过导电弹簧提供压紧力保证接触触点与金属环之间接触良好,极板及金属环均设有用于连接于外界设备或者连接器的导线,通过导电支架的配合,实现需要转动带电设备无需被线束限制而可以360度转动,实现旋转过程中信号的传输,同时通过设置在外壳体及内壳体之间的步进电机及传动件,可以实现对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的转向控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控制外壳体的转动角度,实现转动角度的可控。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转向可控的导电滑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导电支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导电支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转向可控的导电滑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外壳体;
120、内壳体;
121、连接柱;
131、金属环;
132、接触触点;
133、导电弹簧;
134、极板;
141、步进电机;
142、外齿轮;
143、内齿轮;
150、电机控制器;
160、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向可控的导电滑环,包括外壳体110、内壳体120、导电支架及转向机构;
所述外壳体110设有连接槽,所述内壳体120设有连接柱121,所述连接柱121为圆柱型,所述内壳体120的连接柱121连接于外壳体110的连接槽内;
所述导电支架包括金属环131、接触触点132、导电弹簧133及极板134;
所述金属环131设置在内壳体120的连接柱121的侧壁上,所述极板134设置在外壳体110的连接槽的侧壁上,所述导电弹簧13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极板134,所述导电弹簧13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接触触点132,所述接触触点132滑动设置在金属环131上;其中,金属环131为金属铜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导电金属作为金属环131。
所述转向机构包括步进电机141及传动件,所述步进电机141设置在外壳体110的连接柱121的顶部,所述传动件设置在外壳体110的连接槽的槽底与内壳体120的连接柱121的顶部之间,所述传动件与步进电机141传动连接。
通过将导电支架设置在外壳体110的连接槽与内壳体120的连接柱121之间,内壳体120的连接柱121为静止状态,即内壳体120上的金属环131为静止状态,当外壳体110转动的过程中,通过极板134、导电弹簧133及接触触点132的配合,接触触点132也沿着金属环131运动,而且,通过导电弹簧133提供压紧力保证接触触点132与金属环131之间接触良好,极板134及金属环131均设有用于连接于外界设备或者连接器的导线160,通过导电支架的配合,实现需要转动带电设备无需被线束限制而可以360度转动,实现旋转过程中信号的传输,同时通过设置在外壳体110及内壳体120之间的步进电机141及传动件,可以实现对外壳体110与内壳体120之间的转向控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控制外壳体110的转动角度,实现转动角度的可控。其中,金属环131的周围可以设置多个接触触点132。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减接触触点132与金属环131之间的接触面积,提供信号传输的效率,所述金属环131与接触触点132接触的接触面设有凹槽,所述接触触点132设有凸点,所述接触触点132通过凸点滑动设置在金属环131的凹槽内。通过在金属环131的接触面上设置凹槽,而相应的在接触触点132上设有与凹槽相对应的凸点,通过接触触点132的凸点与金属环131上的凹槽的配合,增加金属环131与接触触点132之间的接触面。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连接设备或连接器的多线束连接,所述导电支架为多个,所述导电支架间隔设置在外壳体110的连接槽与内壳体120的连接柱121之间。在外壳体110的连接槽与内壳体120的连接柱121之间间隔设置多个导电支架,可以实现连接设备或连接器的多线束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机控制器150,所述步进电机141连接于电机控制器150。步进电机141的控制可以通过设置在内壳体120内的电机控制器150进行控制,而电机控制器150可以通过导电支架连接外接的设备进行控制。在其他实施例中,步进电机141的控制端连接于导电支架,步进电机141通过导电支架连接于外界的电机控制器150,通过外界的电机控制器150对步进电机141进行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进电机141设置在内壳体120的连接柱121顶部中心,所述外壳体110的连接槽的底部中心设置有传动槽;
所述传动件包括外齿轮142及内齿轮143,所述内齿轮143固定安装在外壳体110上的传动槽内,所述外齿轮142与步进电机141的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外齿轮142与内齿轮143啮合。
通过在步进电机141的传动轴上装有外齿轮142,在外壳体110上安装有内齿轮143,通过外齿轮142及内齿轮143之间的配合,通过控制步进电机141带动外齿轮142,进而带动内齿轮143实现外壳体110和内壳体120之间的旋转方向及旋转角度之间可控。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两个外齿轮142的配合实现外壳体110和内壳体120之间的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实现不同方向上连接多个需要旋转的设备或者连接器,所述外壳体110为多个,所述内壳体120设有多个连接柱12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110的连接槽的侧壁设有固定槽,所述极板134设置在固定槽的底部,所述接触触点132包括接触部及连接部,所述接触触点132的连接部设置在固定槽内,所述接触触点132的连接部通过金属弹簧连接于极板134。通过在外壳体110的连接槽的侧壁设置固定槽,将极板134设置在固定槽的底部,将金属弹簧及接触触电的连接部均设置在固定槽内,当外壳体110转动时,通过固定槽带动接触触点132沿着金属环131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转向可控的导电滑环,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导电支架及转向机构;
所述外壳体设有连接槽,所述内壳体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为圆柱型,所述内壳体的连接柱连接于外壳体的连接槽内;
所述导电支架包括金属环、接触触点、导电弹簧及极板;
所述金属环设置在内壳体的连接柱的侧壁上,所述极板设置在外壳体的连接槽的侧壁上,所述导电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极板,所述导电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接触触点,所述接触触点滑动设置在金属环上;
所述转向机构包括步进电机及传动件,所述步进电机设置在外壳体的连接柱的顶部,所述传动件设置在外壳体的连接槽的槽底与内壳体的连接柱的顶部之间,所述传动件与步进电机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转向可控的导电滑环,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环与接触触点接触的接触面设有凹槽,所述接触触点设有凸点,所述接触触点通过凸点滑动设置在金属环的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转向可控的导电滑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支架为多个,所述导电支架间隔设置在外壳体的连接槽与内壳体的连接柱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转向可控的导电滑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机控制器,所述步进电机连接于电机控制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转向可控的导电滑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进电机设置在内壳体的连接柱顶部中心,所述外壳体的连接槽的底部中心设置有传动槽;
所述传动件包括外齿轮及内齿轮,所述内齿轮固定安装在外壳体上的传动槽内,所述外齿轮与步进电机的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外齿轮与内齿轮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转向可控的导电滑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为多个,所述内壳体设有多个连接柱。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转向可控的导电滑环,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环为金属铜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转向可控的导电滑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的连接槽的侧壁设有固定槽,所述极板设置在固定槽的底部,所述接触触点包括接触部及连接部,所述接触触点的连接部设置在固定槽内,所述接触触点的连接部通过导电弹簧连接于极板。
CN202120500257.9U 2021-03-09 2021-03-09 一种转向可控的导电滑环 Active CN2151194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00257.9U CN215119498U (zh) 2021-03-09 2021-03-09 一种转向可控的导电滑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00257.9U CN215119498U (zh) 2021-03-09 2021-03-09 一种转向可控的导电滑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19498U true CN215119498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340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00257.9U Active CN215119498U (zh) 2021-03-09 2021-03-09 一种转向可控的导电滑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194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57141B (zh) 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用电动机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CN1082742C (zh) 步进电动机
US9419500B2 (en) Motor comprising a plate module
CN215119498U (zh) 一种转向可控的导电滑环
JP2017139060A (ja) バスバー端子、バスバー端子接続構造及びバスバー端子接続方法
CN1615566A (zh) 极端子
CN100379127C (zh) 电动机
JPS61233984A (ja) エアバツグ−衝突−保護装置に至る電気導入線のための電流伝導コネクタ
CN1820401A (zh) 带有线路支架的电极
JP5311103B2 (ja) 車両用操舵装置
KR20200030297A (ko) 모터
CN211239620U (zh) 调光装置的驱动器件
CN108899724A (zh) 基于回转式柔性电路板的有限转角导电滑环
US20170194883A1 (en) Platform system
KR101778302B1 (ko) 인슐레이터, 이를 갖는 스테이터 및 이를 갖는 모터
US6579103B2 (en) Roller connector mounted on steering device
JP2004314901A (ja) 回転センサ付き回転コネクタ
CN108808993B (zh) 一种步进电机滑环装置
CN107681398A (zh) 一种机械臂用导电滑环
CN208142478U (zh) 收纳式中压接地线
CN115117579B (zh) 一种基于r型随机切换电磁装置的顺序切换装置
CN109194042A (zh) 一种紧凑型环状板式一体化电机驱动器
CN221516690U (zh) 一种焊接治具
CN212990968U (zh) 一种起重机械控制按钮
CN103001439A (zh) 旋转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