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05698U - 一种干式地埋一体化加压泵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干式地埋一体化加压泵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05698U
CN215105698U CN202121555308.4U CN202121555308U CN215105698U CN 215105698 U CN215105698 U CN 215105698U CN 202121555308 U CN202121555308 U CN 202121555308U CN 215105698 U CN215105698 U CN 2151056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pump
dry
barrel
pump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5530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政南
杨建胜
李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Kaiquan Pump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Kaiquan Motor Pum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Kaiquan Motor Pum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Kaiquan Motor Pum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5530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056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056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056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式地埋一体化加压泵站,包括筒体,筒体的底部设置有筒底,筒体内设置有用于将筒体内的积水排出的A泵体单元以及用于泵送加压的B泵体单元,A泵体单元包括潜水泵,B泵体单元包括干式泵。本实用新型可以取代传统增压泵站的功能,具备节省土建占地面积,降低土建成本,缩减生产周期等优点,弥补了传统一体化湿式泵站无法用于干式运行条件下的缺陷,拓展了智能预制泵站可覆盖的应用领域,在满足运行条件的同时,减少了后期的运维成本,对环境亲和,无二次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干式地埋一体化加压泵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压泵站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干式地埋一体化加压泵站。
背景技术
一体化泵站主要应用于城市雨水收集、城市供排水、农村污水收集提升、市政管网排水、黑臭水整治、景观供水、水利工程、防洪排涝、区域调水等;其相对于混凝土泵站具有占地面积小、安装便捷,应用广泛等优点。混凝土泵站需建造多个泵室与泵房,土建建造面积大,投资相对也较高、建造完成后因场地面积较大,设备较多,人力维护成本也因此较高。一体化泵站相对传统混凝土泵站,将水泵系统、阀体系统等集成于圆形玻璃钢筒体内,使得整体部件高度集成,并可于异地厂区预先定制,安装也因此从区块安装变为整体安装,节省了安装所需的土建成本和占地面积。
但目前市场所用的一体化泵站存在一个问题,即其配置的水泵均为潜水电泵,需依靠泵站内部所储流体介质淹没潜水电泵的一部分,以此对电泵进行散热,并且进水管与水泵之间不直接采用管路相连,潜水电泵需要依靠额外的液位检测器,对筒体内部的液位变化进行检测,依靠液位传感器的讯号进行判断是否需要启动,这种逻辑控制方式导致了此类泵站只能在湿式工况条件下运行,并且传统湿式泵站所配水泵一般均为潜水电泵及轴流泵,此类水泵的运行工况点均不能达到超高扬程,例如当水泵运行扬程要求在200米时,此类水泵常无法满足超高扬程的需求。因此当泵站受运行条件及场地限制,运行条件需保证筒体内部无水或少水,或要求此泵站能提供较高的增压输水能力时,传统的一体化泵站是无法满足此类运行条件,而采用传统的混凝土泵站又会带来造价提高、占地面积大、生产周期长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干式地埋一体化加压泵站,其可以克服上述缺陷。
一种干式地埋一体化加压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筒体的底部设置有筒底,筒体内设置有用于将筒体内的积水排出的A泵体单元以及用于泵送加压的B泵体单元,A泵体单元包括潜水泵,B泵体单元包括干式泵。
详细的操作为:
筒底的上表面设置成台阶状,包括A台面和B台面,A台面的高度小于B台面的高度,A泵体单元安装在A台面上,B泵体单元安装在B台面上。
筒体的一侧侧壁上装配有进水管,进水管位于筒体外侧的端部设置有进水挠性接头,进水管的出水端和B泵体单元相连接,筒体的另一侧侧壁上装配有出水管,出水管位于筒体外侧的端部设置有出水挠性接头,出水管的进水端和B泵体单元相连接。
进水管的进水端的高度小于出水管的出水端的高度。
筒体上设置进水管侧的筒壁上还设置有排水管,排水管位于筒体外侧的端部设置有排水挠性接头,排水管的进水端和A泵体单元相连接。
还包括位于筒体外部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调控A、B泵体单元的运行状态和与远程操作装置进行数据交互。
干式泵设置有多个,干式泵的入口分别通过A管体与A汇流管相连接,干式泵的出口分别通过B管体与B汇流管相连接,A管体上设置有A阀体,B管体上设置有B阀体,A、B汇流管为水平布置的管体构成,B汇流管的高度大于A汇流管的高度,B管体为L形管体,A汇流管中部设置的A进水管口通过A进水压力管与进水管相连接,A管体和A进水压力管分置于A汇流管的两侧,各相邻A管体之间间距保持一致,B汇流管中部设置的B出水管口通过B出水压力管与出水管相连接,B管体和B出水压力管分置于B汇流管的两侧,各相邻B管体之间间距保持一致。
潜水泵通过自耦安装座安装在筒底上,潜水泵的出水口处装配C管体,C管体通过中部挠性接头与排水压力管相连接,排水压力管和排水管相连接且两者呈L型布置,C管体和排水压力管呈立状布置,C管体上设置有止回阀,排水压力管上设置有C阀体,具体可为蝶阀。
筒体上端设置有井盖,井盖上设置有安全格栅和A、B通风管,A通风管延伸至筒体内的管端高度小于B通风管延伸至筒体内的管端高度,A通风管上设置有轴流风机,筒体内还设置有爬梯。
干式泵设置有3个。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方案,具有如下优势:
1、可以取代传统增压泵站的功能,相对传统泵房,此地埋式一体化干式增压泵站可以节省土建占地面积,降低土建成本,缩减生产周期,整体设备高度集成化,生产运输方便。
2、弥补了传统一体化湿式泵站无法用于干式运行条件下的缺陷,拓展了智能预制泵站可覆盖的应用领域,对传统一体化湿式泵站所不能应用的情形:包括筒体内无水、少水与高扬程中水增压环境下,都能起到很好的工作效果。
3.在满足运行条件的同时,整个系统结构紧凑,电气自动化成都高,减少了后期的运维成本,对环境亲和,不影响周围景观的美观,运行过程中也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A、B泵体单元装配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和部件对应关系如下:
100-筒体、101-井盖、102-A风管、103-B风管、104-轴流风机、111-A台面、112-B台面、200-潜水泵、211-C管体、212-止回阀、213-C阀体、214-排水压力管、215-排水管、300-干式泵、311-A管体、312-A阀体、313-A汇流管、314-A进水压力管、315-进水管、321- B管体、322-B阀体、323-B汇流管、324-B出水压力管、325-出水管、400-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实用新型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如图1、2所示,一种干式地埋一体化加压泵站,包括筒体100,筒体100的底部设置有筒底,筒体100内设置有用于将筒体100内的积水排出的A泵体单元以及用于泵送加压的B泵体单元,A泵体单元包括潜水泵200,B泵体单元包括干式泵300。
详细的操作为:筒底的上表面设置成台阶状,包括A台面111和B台面112,A台面111的高度小于B台面112的高度,A泵体单元安装在A台面111上,B泵体单元安装在B台面112上。
筒体100的一侧侧壁上装配有进水管315,进水管315位于筒体100外侧的端部设置有进水挠性接头,进水管315的出水端和B泵体单元相连接,筒体100的另一侧侧壁上装配有出水管325,出水管325位于筒体100外侧的端部设置有出水挠性接头,出水管325的进水端和B泵体单元相连接。进水管315的进水端的高度小于出水管325的出水端的高度。筒体100上设置进水管315侧的筒壁上还设置有排水管215,排水管215位于筒体100外侧的端部设置有排水挠性接头,排水管215的进水端和A泵体单元相连接。还包括位于筒体100外部的控制装置400,控制装置400调控A、B泵体单元的运行状态和与远程操作装置进行数据交互。干式泵300设置有多个,干式泵300的入口分别通过A管体311与A汇流管313相连接,干式泵300的出口分别通过B管体321与B汇流管323相连接,A管体311上设置有A阀体312,B管体321上设置有B阀体322,A、B汇流管为水平布置的管体构成,B汇流管的高度大于A汇流管的高度,B管体321为L形管体,A汇流管313中部设置的A进水管315口通过A进水压力管314与进水管315相连接,A管体311和A进水压力管314分置于A汇流管313的两侧,各相邻A管体311之间间距保持一致,B汇流管323中部设置的B出水管325口通过B出水压力管324与出水管325相连接,B管体321和B出水压力管324分置于B汇流管323的两侧,各相邻B管体321之间间距保持一致。潜水泵200通过自耦安装座安装在筒底上,潜水泵200的出水口处装配C管体211,C管体211通过中部挠性接头与排水压力管214相连接,排水压力管214和排水管215相连接且两者呈L型布置,C管体211和排水压力管214呈立状布置,C管体211上设置有止回阀212,排水压力管214上设置有C阀体213,具体可为蝶阀,各管体和管道之间采用法兰盘密封连接。筒体100上端设置有井盖101,井盖101上设置有安全格栅和A、B通风管,A通风管延伸至筒体100内的管端高度小于B通风管延伸至筒体100内的管端高度,A通风管上设置有轴流风机104,筒体100内还设置有爬梯。干式泵300设置有3个。
干式泵可采用无堵塞泵体,叶轮直接与电机轴相连使得水泵整体与电机呈一体化,泵体与电机直连,整体体积小,叶轮采用短悬臂配置,配合轴承,起到平衡轴向力的作用。设有密封的压力管路系统,从进水管到B泵体单元再到出水管,整个管路系统中不存在明显间隙,管路采用为优质304不锈钢,管路承受压力等级采用标准PN16等级,并配置止回阀与蝶阀,可以有效的提高管路对高压力运行条件下对振动和水锤作用的承受能力,通过法兰连接直接与干式泵机组相连,并连接进出水管路系统,使从筒体进水管到干式泵站机组再到筒体出水管实现有效密封。
本实用新型通过配置两种不同类型的排污泵,含干式泵与潜水泵。干式泵站机组可采用单级排污泵或多级排污泵两种结构型式,可以满足从较低扬程与高扬程工况下的运行条件,使整体泵站系统可以满足中水收集、中水增压提升等不同的应用需求。潜水泵可采用自动耦合式安装与移动软管式安装两种安装设计方案,安装位置布置于整体泵站进水侧低堰处,对多余渗漏来水进行收集提升,保证筒体内部不会产生来水淤积,避免对干式水泵机组产生不利影响。
筒体可采用热固胶材质,结合加固材料和加工助剂制成,并要求满足一定的机械特性与力学特性,以便适用于地埋安装环境,筒体本身需采用纤维缠绕法,筒体部分的外围尺寸不得偏离理论外径的0.25%,壳体在垂直线上的最大偏差不得超过筒体长度的0.3%,对筒壁应具备充分的防腐蚀性,筒壁需要能够承受各种因内容物、土体压力、地下水台、交通负荷、运输情况,
泵站内部包含的电气部件,如干式水泵机组、潜水泵机组、轴流风机等,均由泵站筒体外所配置的电气控制柜进行统一的信号收集与控制,控制柜预留对应合适的远程接口。
干式水泵机组筒底与筒底通过底部焊接方式固定,机组吸入侧通过A进水压力管道直接与泵站进水管相连,干式水泵机组排出口通过B排水压力管道与泵站出水管相连,中间接有A、B汇流管,可以实现多个干式泵排出水流从同一出口排出,泵站来水不储存于筒体内部,保证了无水或少水的相对干燥的运行环境。
泵站筒体内设一个长度大的A风管与一个长度小的B风管,A风管内置轴流风机,将泵站内部的热空气及时提升出泵站,B风管自动进风,实现整体筒体内部的气体循环。
当泵站所需增压扬程较高时,可采用干式多级离心泵,由多台干式泵组成水泵机组,在泵站出水管与多泵机组出水口中间的B排水压力管上增设B汇流管,则可实现水泵高扬程条件下正常工作,整个泵站出水可以实现增压的功能。水泵机组由泵站外电气控制柜进行控制。
筒体顶部设有压花铝板材质的井盖,井盖上增设二次防护,配置安全格栅,安全格栅下面固定有不锈钢材质的爬梯,爬梯从顶部延伸进筒体0.3m的距离。泵站筒体外围3米至5米范围处设置电控控制柜(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可以取代传统增压泵站的功能,具备节省土建占地面积,降低土建成本,缩减生产周期等优点,弥补了传统一体化湿式泵站无法用于干式运行条件下的缺陷,拓展了智能预制泵站可覆盖的应用领域,在满足运行条件的同时,减少了后期的运维成本,对环境亲和,无二次污染。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Claims (10)

1.一种干式地埋一体化加压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筒体的底部设置有筒底,筒体内设置有用于将筒体内的积水排出的A泵体单元以及用于泵送加压的B泵体单元,A泵体单元包括潜水泵,B泵体单元包括干式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地埋一体化加压泵站,其特征在于:筒底的上表面设置成台阶状,包括A台面和B台面,A台面的高度小于B台面的高度,A泵体单元安装在A台面上,B泵体单元安装在B台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式地埋一体化加压泵站,其特征在于:筒体的一侧侧壁上装配有进水管,进水管位于筒体外侧的端部设置有进水挠性接头,进水管的出水端和B泵体单元相连接,筒体的另一侧侧壁上装配有出水管,出水管位于筒体外侧的端部设置有出水挠性接头,出水管的进水端和B泵体单元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式地埋一体化加压泵站,其特征在于:进水管的进水端的高度小于出水管的出水端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式地埋一体化加压泵站,其特征在于:筒体上设置进水管侧的筒壁上还设置有排水管,排水管位于筒体外侧的端部设置有排水挠性接头,排水管的进水端和A泵体单元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式地埋一体化加压泵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筒体外部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调控A、B泵体单元的运行状态和与远程操作装置进行数据交互。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式地埋一体化加压泵站,其特征在于:干式泵设置有多个,干式泵的入口分别通过A管体与A汇流管相连接,干式泵的出口分别通过B管体与B汇流管相连接,A管体上设置有A阀体,B管体上设置有B阀体,A、B汇流管为水平布置的管体构成,B汇流管的高度大于A汇流管的高度,B管体为L形管体,A汇流管中部设置的A进水管口通过A进水压力管与进水管相连接,A管体和A进水压力管分置于A汇流管的两侧,各相邻A管体之间间距保持一致,B汇流管中部设置的B出水管口通过B出水压力管与出水管相连接,B管体和B出水压力管分置于B汇流管的两侧,各相邻B管体之间间距保持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式地埋一体化加压泵站,其特征在于:潜水泵通过自耦安装座安装在筒底上,潜水泵的出水口处装配C管体,C管体通过中部挠性接头与排水压力管相连接,排水压力管和排水管相连接且两者呈L型布置,C管体和排水压力管呈立状布置,C管体上设置有止回阀,排水压力管上设置有C阀体。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式地埋一体化加压泵站,其特征在于:筒体上端设置有井盖,井盖上设置有安全格栅和A、B通风管,A通风管延伸至筒体内的管端高度小于B通风管延伸至筒体内的管端高度,A通风管上设置有轴流风机,筒体内还设置有爬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干式地埋一体化加压泵站,其特征在于:干式泵设置有3个。
CN202121555308.4U 2021-07-09 2021-07-09 一种干式地埋一体化加压泵站 Active CN2151056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55308.4U CN215105698U (zh) 2021-07-09 2021-07-09 一种干式地埋一体化加压泵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55308.4U CN215105698U (zh) 2021-07-09 2021-07-09 一种干式地埋一体化加压泵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05698U true CN215105698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313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55308.4U Active CN215105698U (zh) 2021-07-09 2021-07-09 一种干式地埋一体化加压泵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0569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31126A (zh) * 2022-04-11 2022-05-06 天地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井渠双灌智能化管控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31126A (zh) * 2022-04-11 2022-05-06 天地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井渠双灌智能化管控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105698U (zh) 一种干式地埋一体化加压泵站
CN102936920B (zh) 一种真空雨水排水系统及方法
CN213899305U (zh) 整体化水下安装改良型轴流泵泵站
CN214993987U (zh) 基坑排水结构
CN208152232U (zh) 一种安装于城市停车场的一体化泵站
CN202865974U (zh) 一种真空雨水排水系统
CN212866221U (zh) 一种智能真空排水设备
CN113638914A (zh) 一种新型潜水式排污泵
CN212956906U (zh) 一种深埋式泵站
CN212374934U (zh) 一种真空水气分离器
CN201962686U (zh) 一种真空喷射立式降水装置
CN211816801U (zh) 排水检查井防溢流装置
CN107143025A (zh) 泵站的多耦合式排水管道
CN208668520U (zh) 一种装配式取水泵站
CN214884051U (zh) 一种不锈钢波纹筒体一体化预制泵站
CN220847973U (zh) 一种具有抗浮起、自清洁功能的预制泵站底座
CN206845446U (zh) 一种主动冲洗式预制泵站防沉积底座
CN220301445U (zh) 一种改进型干式预制泵站
CN101055127A (zh) 防堵塞自动排污回灌装置
CN220580109U (zh) 一种水利工程地下泵站
CN206941696U (zh) 新型一体化预制泵站
CN219732050U (zh) 一种基坑局部浅层自吸泵降水装置
CN219157919U (zh) 一种一体化轴流泵站
CN218713689U (zh) 一种用于软土地基加固施工的抽真空排水装置
CN202298886U (zh) 一种污水提升泵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01

Address after: No. 4255, 4287, Cao'an Road,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201800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KAIQUAN PUMP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230012 no.611 Tianshui Road, Xinzhan District,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FEI KAIQUAN MOTOR PUM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