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73633U - 一种可传导散热及外循环散热结构的便携电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传导散热及外循环散热结构的便携电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073633U CN215073633U CN202121251126.8U CN202121251126U CN215073633U CN 215073633 U CN215073633 U CN 215073633U CN 202121251126 U CN202121251126 U CN 202121251126U CN 215073633 U CN215073633 U CN 21507363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dissipation
- aluminum alloy
- shell
- portable power
- shell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749 cleanli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传导散热及外循环散热结构的便携电源,包括电池组模块、铝合金外壳、逆变器模块、铝合金散热板、后盖、前盖和提手;本实用新型中,铝合金外壳和铝合金散热板的设置,电池组模块产生的热量传导至铝合金外壳上,逆变器模块产生的热量传导至铝合金外壳和铝合金散热板上,通过铝合金外壳进行便携电源的散热,提高便携电源的散热效果,有利于热量的快速散失;铝合金外壳、后盖和前盖的设置,流通槽、气流槽口和气流槽内部相通,实现内部空气的流通,进一步提高便携电源的散热效果;散热圆孔的设置,散热圆孔配合外壳本体进行热量的散失,散热圆孔的内侧设置有防尘网,避免外界的粉尘等杂质通过散热圆孔进入便携电源的内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便携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传导散热及外循环散热结构的便携电源。
背景技术
便携电源在充放电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内部热量无法散出,将会对便携电源造成损坏或者更大风险,现有便携电源采用散热风扇进行散热,散热效果差,不利于热量的快速散失,降低便携电源的使用寿命,急需研制一种可传导散热及外循环散热结构的便携电源,以解决上述问题,且便于市场推广与应用。
现有便携电源采用散热风扇进行散热,散热效果差,不利于热量的快速散失,降低便携电源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可传导散热及外循环散热结构的便携电源显得非常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传导散热及外循环散热结构的便携电源,以解决现有便携电源采用散热风扇进行散热,散热效果差,不利于热量的快速散失,降低便携电源的使用寿命的问题。一种可传导散热及外循环散热结构的便携电源,包括电池组模块、铝合金外壳、逆变器模块、铝合金散热板、后盖、前盖和提手,所述电池组模块嵌装在铝合金外壳内部的上方;所述逆变器模块嵌装在铝合金外壳内部的下方;所述铝合金散热板采用两个,且铝合金散热板卡设在逆变器模块和铝合金外壳之间;所述后盖安装在铝合金外壳的后侧;所述前盖安装在铝合金外壳的前侧;所述提手安装在铝合金外壳上方的中间位置;
所述铝合金外壳包括外壳本体、散热圆孔和气流槽口,所述散热圆孔采用多个,且散热圆孔开设在外壳本体两侧的下方;所述气流槽口采用四个,且气流槽口开设在外壳本体内部的四个角部。
优选的,所述电池组模块的尺寸与外壳本体的尺寸匹配;所述逆变器模块的尺寸与铝合金散热板的尺寸匹配;所述后盖与外壳本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且后盖靠近外壳本体一侧的外沿开设有流通槽。
优选的,所述外壳本体的前后两侧均采用敞口式,且外壳本体的尺寸与后盖的尺寸匹配;所述散热圆孔的深度等于外壳本体的壁厚,且散热圆孔的内侧设置有防尘网;所述气流槽口与后盖的流通槽相通。
优选的,所述前盖包括前盖本体和气流槽,所述前盖本体安装在外壳本体的前侧;所述气流槽开设在前盖本体靠近外壳本体一侧的外沿。
优选的,所述前盖本体的尺寸与外壳本体的尺寸匹配,且前盖本体与外壳本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气流槽与气流槽口的内部相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铝合金外壳和铝合金散热板的设置,电池组模块产生的热量传导至铝合金外壳上,逆变器模块产生的热量传导至铝合金外壳和铝合金散热板上,通过铝合金外壳进行便携电源的散热,提高便携电源的散热效果,有利于热量的快速散失,提高便携电源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的铝合金外壳、后盖和前盖的设置,流通槽、气流槽口和气流槽内部相通,实现内部空气的流通,进一步提高便携电源的散热效果,达到降低便携电源内部温度的目的。
3.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圆孔的设置,散热圆孔配合外壳本体进行热量的散失,散热圆孔的内侧设置有防尘网,避免外界的粉尘等杂质通过散热圆孔进入便携电源的内部,保证便携电源内部的清洁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铝合金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铝合金外壳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前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电池组模块,2-铝合金外壳,21-外壳本体,22-散热圆孔,23-气流槽口,3-逆变器模块,4-铝合金散热板,5-后盖,6-前盖,61-前盖本体,62-气流槽,7-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传导散热及外循环散热结构的便携电源,包括电池组模块1、铝合金外壳2、逆变器模块3、铝合金散热板4、后盖5、前盖6和提手7,电池组模块1嵌装在铝合金外壳2内部的上方;逆变器模块3嵌装在铝合金外壳2内部的下方;铝合金散热板4采用两个,且铝合金散热板4卡设在逆变器模块3和铝合金外壳2之间;后盖5安装在铝合金外壳2的后侧;前盖6安装在铝合金外壳2的前侧;所述提手7安装在铝合金外壳2上方的中间位置;电池组模块1的尺寸与外壳本体21的尺寸匹配;逆变器模块3的尺寸与铝合金散热板4的尺寸匹配;后盖5与外壳本体21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且后盖5靠近外壳本体21一侧的外沿开设有流通槽。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铝合金外壳2包括外壳本体21、散热圆孔22和气流槽口23,散热圆孔22采用多个,且散热圆孔22开设在外壳本体21两侧的下方;气流槽口23采用四个,且气流槽口23开设在外壳本体21内部的四个角部;外壳本体21的前后两侧均采用敞口式,且外壳本体21的尺寸与后盖5的尺寸匹配;散热圆孔22的深度等于外壳本体21的壁厚,且散热圆孔22的内侧设置有防尘网;气流槽口23与后盖5的流通槽相通;电池组模块1产生的热量传导至铝合金外壳2上,逆变器模块3产生的热量传导至铝合金外壳2和铝合金散热板4上,通过铝合金外壳2进行便携电源的散热,提高便携电源的散热效果,有利于热量的快速散失,提高便携电源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前盖6包括前盖本体61和气流槽62,前盖本体61安装在外壳本体21的前侧;气流槽62开设在前盖本体61靠近外壳本体21一侧的外沿;前盖本体61的尺寸与外壳本体21的尺寸匹配,且前盖本体61与外壳本体21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气流槽62与气流槽口23的内部相通;流通槽、气流槽口23和气流槽62内部相通,实现内部空气的流通,进一步提高便携电源的散热效果,达到降低便携电源内部温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电池组模块1产生的热量传导至铝合金外壳2上,逆变器模块3产生的热量传导至铝合金外壳2和铝合金散热板4上,通过铝合金外壳2进行便携电源的散热,提高便携电源的散热效果,有利于热量的快速散失,提高便携电源的使用寿命,气流槽62与气流槽口23的内部相通;流通槽、气流槽口23和气流槽62内部相通,实现内部空气的流通,进一步提高便携电源的散热效果,达到降低便携电源内部温度的目的,散热圆孔22配合外壳本体21进行热量的散失,散热圆孔22的内侧设置有防尘网,避免外界的粉尘等杂质通过散热圆孔22进入便携电源的内部,保证便携电源内部的清洁度。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可传导散热及外循环散热结构的便携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组模块(1)、铝合金外壳(2)、逆变器模块(3)、铝合金散热板(4)、后盖(5)、前盖(6)和提手(7),所述电池组模块(1)嵌装在铝合金外壳(2)内部的上方;所述逆变器模块(3)嵌装在铝合金外壳(2)内部的下方;所述铝合金散热板(4)采用两个,且铝合金散热板(4)卡设在逆变器模块(3)和铝合金外壳(2)之间;所述后盖(5)安装在铝合金外壳(2)的后侧;所述前盖(6)安装在铝合金外壳(2)的前侧;所述提手(7)安装在铝合金外壳(2)上方的中间位置;
所述铝合金外壳(2)包括外壳本体(21)、散热圆孔(22)和气流槽口(23),所述散热圆孔(22)采用多个,且散热圆孔(22)开设在外壳本体(21)两侧的下方;所述气流槽口(23)采用四个,且气流槽口(23)开设在外壳本体(21)内部的四个角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传导散热及外循环散热结构的便携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模块(1)的尺寸与外壳本体(21)的尺寸匹配;所述逆变器模块(3)的尺寸与铝合金散热板(4)的尺寸匹配;所述后盖(5)与外壳本体(21)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且后盖(5)靠近外壳本体(21)一侧的外沿开设有流通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传导散热及外循环散热结构的便携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本体(21)的前后两侧均采用敞口式,且外壳本体(21)的尺寸与后盖(5)的尺寸匹配;所述散热圆孔(22)的深度等于外壳本体(21)的壁厚,且散热圆孔(22)的内侧设置有防尘网;所述气流槽口(23)与后盖(5)的流通槽相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传导散热及外循环散热结构的便携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6)包括前盖本体(61)和气流槽(62),所述前盖本体(61)安装在外壳本体(21)的前侧;所述气流槽(62)开设在前盖本体(61)靠近外壳本体(21)一侧的外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传导散热及外循环散热结构的便携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本体(61)的尺寸与外壳本体(21)的尺寸匹配,且前盖本体(61)与外壳本体(21)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气流槽(62)与气流槽口(23)的内部相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251126.8U CN215073633U (zh) | 2021-06-04 | 2021-06-04 | 一种可传导散热及外循环散热结构的便携电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251126.8U CN215073633U (zh) | 2021-06-04 | 2021-06-04 | 一种可传导散热及外循环散热结构的便携电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073633U true CN215073633U (zh) | 2021-12-07 |
Family
ID=79207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251126.8U Active CN215073633U (zh) | 2021-06-04 | 2021-06-04 | 一种可传导散热及外循环散热结构的便携电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073633U (zh) |
-
2021
- 2021-06-04 CN CN202121251126.8U patent/CN21507363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576336U (zh) | 一种提高新能源电池高效储能的散热结构 | |
CN217280957U (zh) | 高密封性的动力电芯组散热结构 | |
CN209896129U (zh) |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锂离子电池 | |
CN216852881U (zh) |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电源开关 | |
CN215073633U (zh) | 一种可传导散热及外循环散热结构的便携电源 | |
CN206893674U (zh) | 一种散热电池箱 | |
CN221304792U (zh) | 一种新能源机动车电池箱散热组件 | |
CN109413935A (zh) | 一种便于散热的电动车充电器 | |
CN209929446U (zh) | 一种软包动力电池风冷系统 | |
CN220984570U (zh) | 一种燃料电池用高效散热装置 | |
CN209843895U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电芯散热机构 | |
CN209607811U (zh) |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 | |
CN110299578B (zh) | 一种软包动力电池风冷系统 | |
CN209329094U (zh) | 一种电池散热组件及锂电池 | |
CN216958194U (zh) | 一种高效散热储能电池 | |
CN217241203U (zh) | 内置封闭散热风道防水机箱 | |
CN214753903U (zh) | 一种低故障使用寿命长的锂电池 | |
CN115425348A (zh) |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外壳及其使用方法 | |
CN216795586U (zh) | 一种便携储能电源的风扇涵道散热结构 | |
CN213213726U (zh) | 一种具有高效散热的可持续型5g通讯基站 | |
CN221262497U (zh) | 一种可散热高尔夫球车锂电池组件 | |
CN215070128U (zh) | 一种全封闭可散热及加热的便携电源结构 | |
CN214380685U (zh) | 一种具有风道散热结构的逆变器装置 | |
CN220007705U (zh) | 一种电动工具散热结构 | |
CN213520201U (zh) | 一种锂电池用保护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