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47831U - 轿厢架 - Google Patents

轿厢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47831U
CN215047831U CN202120500073.2U CN202120500073U CN215047831U CN 215047831 U CN215047831 U CN 215047831U CN 202120500073 U CN202120500073 U CN 202120500073U CN 215047831 U CN215047831 U CN 2150478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car frame
guide shoe
upright post
upper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0007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腾
阮佳梦
朱维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0007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478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478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478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轿厢架,其包括上梁、立柱、下梁、上部导靴和下部导靴;上梁两端分别垂直固定到相互平行的左右两根立柱上部;左右两根立柱下端分别垂直固定到下梁端部;左右两根立柱上端均高出上梁上侧面;上部导靴安装固定在立柱的上端处;下部导靴安装固定在下梁的端部。本实用新型的轿厢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降低了顶层高度需求并延长了导靴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轿厢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特别涉及一种轿厢架。
背景技术
GB7588-2003标准中5.7.2.2节规定在轿厢到达最高位置时,“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固定在轿厢顶上的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应小于0.3m”。
GB7588.1-201X标准中对这一规定更加严格,第5.2.5.7.2节规定“在轿厢投影面内,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固定在轿厢顶上设备最高部件之间的垂直或倾斜的距离应至少为0.50m”。
而标准对于导靴与井道顶的最低部件的自由垂直距离要求仅为0.1m。
对于矮顶层的井道,轿顶上设备通常成为制约进一步缩小电梯顶层高度需求的因素,为了降低电梯顶层高度需求,必须降低轿顶上设备的高度。
轿顶上设备(轿顶轮,轿顶站等)通常安装在上梁上,根据上述国标对于轿顶空间的要求,轿顶上设备通常成为制约进一步缩小电梯顶层高度需求的因素,传统的龙门架式轿厢架的上梁固定在立柱的顶部,上梁顶部与立柱顶部处于同一水平面,上部导靴也安装在同一水平面上。对于矮顶层的井道,采用传统的龙门轿架,为了降低电梯顶层高度需求,必须降低轿顶上设备的高度,则必须降低上梁与立柱顶面的高度,那么导致上部导靴的高度也一同降低了。在轿厢偏载时,上部导靴与下部导靴的间距变小将导致导靴受力情况恶化,加剧导靴磨损,影响导靴的使用寿命。
GB7588.1-201X标准对于轿顶防护栏的强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5.4.7.4节规定“在轿顶防护栏顶部的任意点垂直施加1000N的水平静力,弹性变形不应大于50mm”,采用传统龙门架,轿顶防护栏仅在底部与上梁连接而没有额外支撑,刚度很难符合上述要求。
传统龙门架轿厢架通过两根从立柱水平伸出的支撑臂安装门机,支撑臂的安装高度接近上梁与立柱的顶面。为了避免由于门机的重力而下垂,在支撑臂端部设置了门机立柱撑在轿底同轿顶之间,门机支撑在门机立柱上,由于门机立柱跨距较长,门机立柱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轿厢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降低了顶层高度需求并延长了导靴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轿厢架,其包括上梁1、立柱2、下梁3、上部导靴6和下部导靴7;
上梁1两端分别垂直固定到相互平行的左右两根立柱2上部;
左右两根立柱2下端分别垂直固定到下梁3端部;
左右两根立柱2上端均高出上梁1上侧面;
上部导靴6安装固定在立柱2的上端处;
下部导靴7安装固定在下梁3的端部。
较佳的,左右两根立柱2上端高出上梁1上侧面的高度相同。
较佳的,左右两根立柱2上端均高出上梁1上侧面2CM~50CM。
较佳的,所述上梁1用于安装固定反绳轮11或轿顶站;
所述下梁3用于支撑轿底。
较佳的,所述立柱2高出上梁1上侧面的部分用于固定轿顶防护栏8。
较佳的,轿厢架还包括支撑臂5、斜拉杆4;
所述支撑臂5的支撑端连接固定到上梁1端部处;
所述支撑臂5的悬臂端向前伸出;
所述斜拉杆4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臂5的悬臂端,上端固定连接到立柱2上端
立柱2、支撑臂5、斜拉杆4共同形成三角支撑结构;
支撑臂5用于为轿厢门机9提供支撑。
较佳的,轿厢门机9通过门机连接板91固定连接在与支撑臂5的悬臂端。
较佳的,所述下梁3端部通过螺栓及下梁连接板31与立柱2下端固定连接。
较佳的,上梁1包括两根槽钢;
上梁1的两根槽钢的开口侧方向相反,分别固定到立柱2两侧。
较佳的,反绳轮11通过下部支座固定在上梁1的两根槽钢之间。
较佳的,所述立柱2采用槽钢或工字钢;
所述下梁3采用槽钢或工字钢。
本实用新型的轿厢架,轿厢安置在上梁1、下梁3及立柱2构成的稳定的矩形框结构之间,上梁1的位置较低,立柱2上端高于上梁1上侧面,轿顶设备可以安装固定到较立柱2上端低的上梁1或轿顶,进而使井道顶部最低部件距轿顶最高部件的距离增加,在轿顶或上梁1上可以方便灵活地布置相关轿顶部件,增加了轿顶的空间利用率,降低了顶层高度需求,同时轿厢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上部导靴6安装固定在立柱2的上端处,下部导靴7安装固定在下梁3的端部,上部导靴6的安装高度得以维持,能在满足轿顶设备安装及轿顶校准要求的情况下,使上导靴6与下导靴7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值,改善了低上梁轿厢架导靴在应对偏载时的受力状态,轿厢架在承受相同的力矩条件下,使导靴承受的力较小,避免了导靴的过度磨损,延长了导靴使用寿命。该轿厢架结构简单紧凑、布置合理、成本低、安全可靠,对于矮顶层电梯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轿厢架图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轿厢架图一实施例的局部前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轿厢架图一实施例的局部左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1为上梁;2为立柱;3为下梁;4为斜拉杆;5为支撑臂;6为上部导靴;7为下部导靴;8为轿顶防护栏;9为轿厢门机;11为反绳轮;91为门机连接板;31为下梁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轿厢架包括包括上梁1、立柱2、下梁3、上部导靴6和下部导靴7;
上梁1两端分别垂直固定到相互平行的左右两根立柱2上部;
左右两根立柱2下端分别垂直固定到下梁3端部;
左右两根立柱2上端均高出上梁1上侧面;
上部导靴6安装固定在立柱2的上端处;
下部导靴7安装固定在下梁3的端部。
较佳的,左右两根立柱2上端高出上梁1上侧面的高度相同。
较佳的,左右两根立柱2上端均高出上梁1上侧面2CM~50CM。
较佳的,所述上梁1用于安装固定反绳轮11或轿顶站等轿顶设备;
所述下梁3用于支撑轿底。
较佳的,所述立柱2高出上梁1上侧面的部分用于固定轿顶防护栏8。立柱2高出上梁1的部分不但用于安装上部导靴6,还为轿顶防护栏8提供支撑,使得轿顶防护栏8的支撑刚度得以符合国家标准。
实施例一的轿厢架,轿厢安置在上梁1、下梁3及立柱2构成的稳定的矩形框结构之间,上梁1的位置较低,立柱2上端高于上梁1上侧面,轿顶设备可以安装固定到较立柱2上端低的上梁1或轿顶,进而使井道顶部最低部件距轿顶最高部件的距离增加,在轿顶或上梁1上可以方便灵活地布置相关轿顶部件,增加了轿顶的空间利用率,降低了顶层高度需求,同时轿厢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上部导靴6安装固定在立柱2的上端处,下部导靴7安装固定在下梁3的端部,上部导靴6的安装高度得以维持,能在满足轿顶设备安装及轿顶校准要求的情况下,使上导靴6与下导靴7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值,改善了低上梁轿厢架导靴在应对偏载时的受力状态,轿厢架在承受相同的力矩条件下,使导靴承受的力较小,避免了导靴的过度磨损,延长了导靴使用寿命。该轿厢架结构简单紧凑、布置合理、成本低、安全可靠,对于矮顶层电梯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实施例二
基于实施一,轿厢架还包括支撑臂5、斜拉杆4;
所述支撑臂5的支撑端连接固定到上梁1端部处;
所述支撑臂5的悬臂端向前伸出;
所述斜拉杆4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臂5的悬臂端,上端固定连接到立柱2上端
立柱2、支撑臂5、斜拉杆4共同形成三角支撑结构;
支撑臂5用于为轿厢门机9提供支撑。
较佳的,轿厢门机9通过门机连接板91固定连接在与支撑臂5的悬臂端,稳定可靠。
实施二的轿厢架,支撑臂5、斜拉杆4和立柱2形成的稳定三角形结构代替角柱(门机立柱)为轿厢门机9提供支撑,结构简单,在保证提供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的稳定性支撑的同时,节省了材料,降低了电梯门机支撑部件的制造成本,减小了轿厢自重。
实施例三
基于实施一的轿厢架,所述下梁3端部通过螺栓及下梁连接板31与立柱2下端固定连接,轿底支撑在下梁3上。
较佳的,上梁1包括两根槽钢;
上梁1的两根槽钢的开口侧方向相反,分别固定到立柱2两侧。
较佳的,反绳轮11通过下部支座固定在上梁1的两根槽钢之间。
较佳的,所述立柱2采用槽钢或工字钢;
较佳的,所述下梁3采用槽钢或工字钢,用于支撑轿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轿厢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梁(1)、立柱(2)、下梁(3)、上部导靴(6)和下部导靴(7);
上梁(1)两端分别垂直固定到相互平行的左右两根立柱(2)上部;
左右两根立柱(2)下端分别垂直固定到下梁(3)端部;
左右两根立柱(2)上端均高出上梁(1)上侧面;
上部导靴(6)安装固定在立柱(2)的上端处;
下部导靴(7)安装固定在下梁(3)的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厢架,其特征在于,
左右两根立柱(2)上端高出上梁(1)上侧面的高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厢架,其特征在于,
左右两根立柱(2)上端均高出上梁(1)上侧面2CM~5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厢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梁(1)用于安装固定反绳轮(11)或轿顶站;
所述下梁(3)用于支撑轿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厢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柱(2)高出上梁(1)上侧面的部分用于固定轿顶防护栏(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厢架,其特征在于,
轿厢架还包括支撑臂(5)、斜拉杆(4);
所述支撑臂(5)的支撑端连接固定到上梁(1)端部处;
所述支撑臂(5)的悬臂端向前伸出;
所述斜拉杆(4)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臂(5)的悬臂端,上端固定连接到立柱(2)上端
立柱(2)、支撑臂(5)、斜拉杆(4)共同形成三角支撑结构;
支撑臂(5)用于为轿厢门机(9)提供支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轿厢架,其特征在于,
轿厢门机(9)通过门机连接板(91)固定连接在与支撑臂(5)的悬臂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厢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梁(3)端部通过螺栓及下梁连接板(31)与立柱(2)下端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厢架,其特征在于,
上梁(1)包括两根槽钢;
上梁(1)的两根槽钢的开口侧方向相反,分别固定到立柱(2)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轿厢架,其特征在于,
反绳轮(11)通过下部支座固定在上梁(1)的两根槽钢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厢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柱(2)采用槽钢或工字钢;
所述下梁(3)采用槽钢或工字钢。
CN202120500073.2U 2021-03-09 2021-03-09 轿厢架 Active CN2150478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00073.2U CN215047831U (zh) 2021-03-09 2021-03-09 轿厢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00073.2U CN215047831U (zh) 2021-03-09 2021-03-09 轿厢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47831U true CN215047831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60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00073.2U Active CN215047831U (zh) 2021-03-09 2021-03-09 轿厢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478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99426B1 (ko) 케이블 단부를 안내 레일에 고정하기 위한 케이블 부착 장치를 갖는 견인식 엘리베이터
CN215047831U (zh) 轿厢架
JP5329031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9704174B (zh) 一种对重导向机架装置
JPH1081468A (ja) エレベータ
CN214059578U (zh) 一种无机房汽车梯的布置结构
CN213894830U (zh) 一种平台式电梯的井架结构
KR102438764B1 (ko) Mrl 엘리베이터 설치구조
CN212558963U (zh) 一种轿顶护栏组件及其包括该护栏组件的电梯轿顶护栏
CN220467242U (zh) 一种有机房底托式电梯
CN210594863U (zh) 高速电梯对重架
CN112623911B (zh) 一种无机房汽车梯的布置结构
JP4268275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220950714U (zh) 下行阻止装置及电梯装置
JPWO2005077806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215326286U (zh) 一种用于斜行电梯的导轨支架
CN211998385U (zh) 铝框架别墅电梯对重后置曳引机安装结构
CN216190195U (zh) 一种绳头组合固定装置
CN219194139U (zh) 下置式井道内施工升降机及其导向轮架装置
CN219194121U (zh) 一种高强度轿顶护栏
CN111137772A (zh) 一种无机房钢带电梯主机座安装结构
JP4601771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昇降路装置
CN211812899U (zh) 一种新型主机支撑装置
CN212982165U (zh) 一种抗冲击型货梯用导轨支架
CN210795439U (zh) 能适应较低顶层高度的电梯布置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