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21140U - 一种脊柱术后辅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脊柱术后辅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21140U
CN215021140U CN202120557113.7U CN202120557113U CN215021140U CN 215021140 U CN215021140 U CN 215021140U CN 202120557113 U CN202120557113 U CN 202120557113U CN 215021140 U CN215021140 U CN 2150211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ngitudinal rod
auxiliary device
bearing
spinal surgery
support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5711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越雷
王文杰
王月田
陈浩
付豪永
冯天昊
穆冠璋
孙浩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versity First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versity First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versity First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versity First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12055711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211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211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2114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脊柱术后辅助装置,包括支撑架、动力机构和转臂机构,动力机构包括电机、轴承、上支撑柱,上支撑柱的底端与支撑架的顶端通过轴承连接,转臂机构包括旋转框架、插腋仿生臂和把手,旋转框架与轴承通过旋转轴枢接,插腋仿生臂和把手均设置于旋转框架的外端;电机的输出轴与右纵向杆的外端之间通过柔性传动件连接。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脊柱术后辅助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成本较低,易于推广,使用方便,移动便易和安全性高,便于中老年患者及家属在医院或者居家使用;可更好的实现产品化,具有商业化的潜质。

Description

一种脊柱术后辅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脊柱术后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在颈椎、胸椎、腰椎常规手术术后,近年来,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After Surgery,简称“ERAS”)的理念不断推广。ERAS理念下的脊柱术后患者下地已经可以大部分在1-2天内完成。患者的离床上床动作通常为侧身动作,但是由于患者自身术后肌肉力量恢复不完全、脊柱支具佩戴导致运动不方便,而且手术部位需要特别保护,因此脊柱手术患者术后下床往往需要医生协助。
目前国内外对医用被动脊柱术后辅助装置的产品分为三类:(1)电动床类:较为广泛应用各类术后和长期卧床者,通过对于病床的设计产生床体折叠从而实现患者体位变换,缺点是成本高,需要换病床或者对病床要求改造;(2)腰枕:主要同于短期内行动不便者,其主要发挥作用为让患者在平躺位起身,缺点为只能平卧位起床,且起身前需要安装在患者身下,使用步骤繁琐;(3)主动借力起床装置:适用于上肢力量较好,非围术期的患者,此类产品对围术期患者一般不适合使用。
总之,目前的这些脊柱术后辅助装置应用于协助脊柱术后者侧身起床或躺卧时,由于病床较低,协助者需要大幅度弯腰用力,需要协助者付出模式化、重复性的劳动,消耗了协助者大量的时间和体力,大大增加了协助人员腰椎受伤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柱术后辅助装置,用以解决目前的脊柱术后辅助装置消耗了协助者大量的时间和体力,大大增加了协助人员腰椎受伤的风险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脊柱术后辅助装置,包括支撑架;动力机构,包括电机、轴承、上支撑柱、静滑轮和柔性传动件,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支撑架内,所述上支撑柱的底端与所述支撑架的顶端通过所述轴承连接,所述静滑轮设置于所述上支撑柱的顶端;转臂机构,包括旋转框架、插腋仿生臂和把手,所述旋转框架是由旋转轴、左纵向杆、右纵向杆和横向连接杆围成的框架结构,所述旋转框架与所述轴承通过所述旋转轴枢接,所述插腋仿生臂和所述把手均设置于所述左纵向杆的外端;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右纵向杆的外端之间通过所述柔性传动件连接,且所述柔性传动件的中部穿过所述静滑轮。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包括底座和下支撑柱,所述下支撑柱下端垂直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底座内;所述上支撑柱的底端与所述下支撑柱的顶端分别与所述轴承的外圈的两端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包括三个支腿,三个所述支腿倾斜设置且三个所述支腿的顶端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优选地,所述旋转轴的中部设于所述轴承内且与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左纵向杆和所述右纵向杆平行设置,且所述左纵向杆和所述右纵向杆的后端分别与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左纵向杆和所述右纵向杆的前部通过所述横向连接杆固定连接,且露出所述左纵向杆和所述右纵向杆的前端。
优选地,所述插腋仿生臂包括插腋杆和连接杆,所述插腋杆的内端和所述连接杆外端互成夹角可拆卸对接,所述连接杆的内端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左纵向杆的外端上。
优选地,所述把手为圆筒状,所述把手紧套于所述左纵向杆的外端端部。
优选地,所述柔性传动件为传动皮带、传动绳或传动链条。
优选地,还包括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设置于所述左纵向杆上,所述控制按钮与所述电机通过有线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急停开关,所述急停开关设置于所述柔性传动件附近,所述急停开关配置有急停按钮,所述急停按钮设置于所述左纵向杆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脊柱术后辅助装置,其中,插腋仿生臂用于伸入至患者腋下,模拟了协助人员的上臂,把手作为患者双手环抱的对象,模拟了协助人员的颈部,当动力机构启动带动插腋仿生臂和把手抬起或下降时,进而实现患者由侧躺状态慢慢起身进入直立状态或由直立状态进入侧躺状态,使脊柱术后带着支具的患者能够借力方便地起床或卧躺,完成辅助患者体位变换。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脊柱术后辅助装置,具有仿生结构的外观和功能,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成本较低,易于推广,使用方便,移动便易和安全性高,便于中老年患者及家属在医院或者居家使用;可更好的实现产品化,具有商业化的潜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脊柱术后辅助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支撑架和动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转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脊柱术后辅助装置中靠近患者的方向为“前”,远离患者的方向为“后”。
实施例1
实施例1提供一种脊柱术后辅助装置,下面对其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参考图1,该脊柱术后仿生脊柱术后辅助装置包括支撑架1、动力机构2和转臂机构3。
参考图2,支撑架1包括一个底座10、三个支腿11和一根下支撑柱12,三个支腿11倾斜设置且三个支腿11的顶端设置于底座10上,下支撑柱12的下端垂直固定于底座10上;
动力机构2包括一个电机21、一个轴承22、一根上支撑柱23、一个静滑轮24和柔性传动件25,具体地,该柔性传动件25为传动皮带、传动绳或传动链条等。
电机21优选低匀速电机,设置于底座10内,上支撑柱23的底端与下支撑柱12的顶端通过轴承22连接,具体的,上支撑柱23的底端与下支撑柱12的顶端分别与轴承22的外圈的两端焊接固定;静滑轮24设置于上支撑柱23的顶端。
参考图3,转臂机构3包括旋转框架30、插腋仿生臂31和把手32,旋转框架30是由旋转轴300、左纵向杆301、右纵向杆302和横向连接杆303围成的框架结构,旋转框架30与轴承22通过旋转轴300枢接,即旋转轴300穿设轴承22内并露出两端,且旋转轴300能自由转动,插腋仿生臂31和把手32均设置于左纵向杆301的外端。
电机21的输出轴与右纵向杆302的外端之间通过柔性传动件25连接,且柔性传动件25的中部穿过静滑轮24。
具体地,在旋转框架30中,旋转轴300的中部设于轴承22内且与轴承22的内圈固定连接;左纵向杆301和右纵向杆302平行设置,且左纵向杆301和右纵向杆302的后端分别与旋转轴300的两端固定连接,左纵向杆301和右纵向杆302的前部通过横向连接杆303固定连接,且露出左纵向杆301和右纵向杆302的前端。
为了提高插腋仿生臂31的便易性,插腋仿生臂31包括插腋杆311和连接杆312,插腋杆311的内端和连接杆312外端互成夹角可拆卸对接,连接杆312的内端可拆卸固定于左纵向杆301的外端上。
为了便于患者持握住把手32,把手32为圆筒状,把手32紧套于左纵向杆301的外端端部。
为了便于患者控制,该脊柱术后辅助装置还包括控制按钮4,控制按钮4设置于左纵向杆301上,控制按钮4与电机21通过有线连接,控制按钮4上设置有正转键、反转键和关停键,分别用于控制电机21的正转、反转和关停。反转键的设置,有助于防止患者在起床后不适而反向运动,同样可以让患者以同样原理从坐立状态转换为侧躺状态。
为了防止在扶患者起床过程中,由于患者突发头晕等不适或者电源中断等意外,急停可暂停力臂运动而保持当前姿势,需要紧急控制转臂机构3的制动,该脊柱术后辅助装置还包括急停开关,急停开关为成熟的现有技术,可以采用皮带急停拉线开关等。急停开关设置于柔性传动件25附近,急停开关配置有急停按钮5,急停按钮5设置于左纵向杆301上。当按下急停按钮5,急停按钮5能通过控制柔性传动件25的运动进而对旋转框架30进行紧急制动。
为了提高该辅助装置的移动便易性,底座10下面设置有滑轮。
具体地,柔性传动件25为传动皮带、传动绳或传动链条。优选地,柔性传动件25选择传动绳中的粗三股尼龙绳,其具有充足的强度,能满足临床需求。
此外,电机21转动至旋转框架30与下支撑柱1290度自动停止:在扶起患者到90度后,为防止电机21故障而继续工作造成意外,从而设计90度卡扣安全结构。
实施例2
实施例2提供一种脊柱术后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采用实施例1的脊柱术后辅助装置,该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侧躺状态下的患者需要直立的情形
插腋仿生臂31伸入至患者腋下,患者双手环抱把手32;
患者通过按下控制按钮4的正转键,电机21启动正转,电机21的输出轴正向转动,带动柔性传动件25运动,柔性传动件25拉紧右纵向杆302;
右纵向杆302带动旋转框架30绕着轴承22向上抬起;
患者随着旋转框架30向上抬起而由侧躺状态慢慢起身进入直立状态,完成患者的体位变换。
二、直立的患者需要侧躺的情形
患者双手环抱把手32;
患者通过按下控制按钮4的反转键,电机21启动反转,电机21的输出轴反向转动,带动柔性传动件25运动,柔性传动件25放松右纵向杆302;
右纵向杆302随之旋转框架30绕着轴承22缓慢下落;
患者随之旋转框架30缓慢下落而由直立状态进入侧躺状态,完成辅助患者体位变换。
其中,动力机构2提供的活动范围为0-90度,能进行正反双向的低匀速活动,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通过按压急停按钮5,随即急停。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脊柱术后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架(1);
动力机构(2),包括电机(21)、轴承(22)、上支撑柱(23)、静滑轮(24)和柔性传动件(25),所述电机(21)设置于所述支撑架(1)内,所述上支撑柱(23)的底端与所述支撑架(1)的顶端通过所述轴承(22)连接,所述静滑轮(24)设置于所述上支撑柱(23)的顶端;
转臂机构(3),包括旋转框架(30)、插腋仿生臂(31)和把手(32),所述旋转框架(30)是由旋转轴(300)、左纵向杆(301)、右纵向杆(302)和横向连接杆(303)围成的框架结构,所述旋转框架(30)与所述轴承(22)通过所述旋转轴(300)枢接,所述插腋仿生臂(31)和所述把手(32)均设置于所述左纵向杆(301)的外端;
所述电机(21)的输出轴与所述右纵向杆(302)的外端之间通过所述柔性传动件(25)连接,且所述柔性传动件(25)的中部穿过所述静滑轮(2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术后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架(1)包括底座(10)和下支撑柱(12),所述下支撑柱(12)下端垂直固定于所述底座(10)上;
所述电机(21)设置于所述底座(10)内;
所述上支撑柱(23)的底端与所述下支撑柱(12)的顶端分别与所述轴承(22)的外圈的两端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柱术后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架(1)包括三个支腿(11),三个所述支腿(11)倾斜设置且三个所述支腿(11)的顶端设置于所述底座(10)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术后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轴(300)的中部设于所述轴承(22)内且与所述轴承(22)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左纵向杆(301)和所述右纵向杆(302)平行设置,且所述左纵向杆(301)和所述右纵向杆(302)的后端分别与所述旋转轴(300)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左纵向杆(301)和所述右纵向杆(302)的前部通过所述横向连接杆(303)固定连接,且露出所述左纵向杆(301)和所述右纵向杆(302)的前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术后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腋仿生臂(31)包括插腋杆(311)和连接杆(312),所述插腋杆(311)的内端和所述连接杆(312)外端互成夹角可拆卸对接,所述连接杆(312)的内端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左纵向杆(301)的外端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脊柱术后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32)为圆筒状,所述把手(32)紧套于所述左纵向杆(301)的外端端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术后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传动件(25)为传动皮带、传动绳或传动链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术后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按钮(4),所述控制按钮(4)设置于所述左纵向杆(301)上,所述控制按钮(4)与所述电机(21)通过有线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术后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急停开关,所述急停开关设置于所述柔性传动件(25)附近,所述急停开关配置有急停按钮(5),所述急停按钮(5)设置于所述左纵向杆(301)上。
CN202120557113.7U 2021-03-18 2021-03-18 一种脊柱术后辅助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0211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57113.7U CN215021140U (zh) 2021-03-18 2021-03-18 一种脊柱术后辅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57113.7U CN215021140U (zh) 2021-03-18 2021-03-18 一种脊柱术后辅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21140U true CN215021140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153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57113.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021140U (zh) 2021-03-18 2021-03-18 一种脊柱术后辅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211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731001B2 (ja) 姿勢変換装置および姿勢変換方法
CN113164312B (zh) 患者提升器
JP2004506484A (ja) 身体障害者のためのベッドの構成、およびこの構成を有するベッド
JP6441149B2 (ja) 移乗支援のための体幹支持装置
CN211326356U (zh) 一种临床护理用可调旋转位置的辅助起身装置
JP2002153521A (ja) 移動介護機
CN210250345U (zh) 多功能康复病床
JP2008183203A (ja) 移乗等補助装置
CN107049659A (zh) 一种医疗使用机械床
CN215021140U (zh) 一种脊柱术后辅助装置
KR102054767B1 (ko) 운동 보조 기구를 구비하는 건강침대 시스템
CN118717431A (zh) 一种精神科护理用智能化护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JP2008029676A (ja) 歩行補助装置
CN212730244U (zh) 一种重症医学科护理用的背部支撑装置
CN113244092A (zh) 辅助行走移位机
CN204293409U (zh) 多功能吊架座便车
CN201453575U (zh) 家用人体脊椎保健牵引器
CN215504147U (zh) 辅助行走移位机
KR102804450B1 (ko) 휠체어를 사용하는 환자의 침대이동용 보조장치
CN215459049U (zh) 一种儿童髋关节术后姿势矫正装置
CN221617796U (zh) 一种助行机器人防摔倒支架
CN213047535U (zh) 一种颈椎腰椎牵引装置
CN219763859U (zh) 一种妇产科检查座椅
CN215083269U (zh) 一种用于医院护理的改进型输液架
CN213373160U (zh) 一种充气式调节辅助医疗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