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50536U - 一种电池包及供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包及供电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850536U CN214850536U CN202120413082.8U CN202120413082U CN214850536U CN 214850536 U CN214850536 U CN 214850536U CN 202120413082 U CN202120413082 U CN 202120413082U CN 214850536 U CN214850536 U CN 21485053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ally connected
- battery
- transistor
- conversion module
- resis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及供电系统。电池包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池单体、至少一个第二电池单体和电压转换模块;第一电池单体的第一端与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电池单体的第二端与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三端与电池包的第一端电连接,电压转换模块的第四端与电池包的第二端电连接,电压转换模块用于在第一电池单体与第二电池单体的电压不一致时,将第一电池单体的电压转换为与第二电池单体的电压一致;第二电池单体的第一端与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三端电连接,第二电池单体的第二端与电压转换模块的第四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将不同体系的电池混用,利用已淘汰电池的剩余价值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及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采用的电池大多为磷酸铁锂电池,但是国内通信基站和数据机房等站点仍遗留有大量铅酸电池,将淘汰下来的铅酸电池闲置造成极大的浪费。
但是,目前还没有继续利用铅酸电池的剩余价值的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包及供电系统,以实现不同体系的电池混用,利用已淘汰电池的剩余价值。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池单体、至少一个第二电池单体和电压转换模块;
所述第一电池单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池单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三端与电池包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四端与所述电池包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池单体与所述第二电池单体的电压不一致时,将所述第一电池单体的电压转换为与所述第二电池单体的电压一致;
所述第二电池单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三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池单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四端电连接。
可选地,该电池包还包括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电池单体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二电池单体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采集所述第一电池单体和所述第二电池单体的电压;
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池单体的电压值与所述第二电池单体的电压值不一致时,控制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对所述第一电池单体的电压进行转换。
可选地,该电池包还包括第一开关;
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三端通过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电池包的第一端电连接;
和/或,所述电池包还包括第二开关;
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四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电池包的第二端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电感、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为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为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三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为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四端;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电感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电连接;
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池单体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为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端为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二端。
可选地,所述电压转换模块还包括: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
所述第一驱动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驱动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
所述第二驱动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器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驱动所述第三晶体管和所述第四晶体管。
可选地,所述电压转换模块还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电压检测端和第二电压检测端;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三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四端电连接;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电压检测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电压检测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压转换模块还包括:第五电阻、第一运放器、第六电阻和第二运放器;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三电压检测端和第四电压检测端;
所述第二电阻通过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四端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一运放器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运放器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运放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电压检测端电连接;
所述第四电阻通过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二运放器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运放器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运放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四电压检测端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池单体为锂电池,所述第二电池单体为铅酸电池。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供电系统,该供电系统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包,还包括负载;
所述负载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包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负载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池包的第二端电连接。
可选地,供电系统还包括第三开关;
所述负载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三开关与所述电池包的第一端电连接;
和/或,所述供电系统还包括第四开关;
所述负载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四开关与所述电池包的第二端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当第一电池单体与第二电池单体的电压不一致时,电压转换模块对第一电池单体的电压进行转换,使得第一电池单体与第二电池单体的电压一致,从而使得充电装置可以同时为第一电池单体和第二电池单体进行充电,使得第一电池单体和第二电池单体可以同时为负载供电。从而第二电池单体与第一电池单体就可以在一个电压平台下运行,实现了将第一电池单体与第二电池单体混用。而且将第一电池单体与第二电池单体同时使用,增加了电池包的容量,从而增大电池包的功率。第一电池单体例如可以是新电池,第二电池单体例如可以是已淘汰的旧电池,从而实现了将新旧电池混用,利用了旧电池的剩余价值,节约了资源,还节省了新电池的使用,节约了成本。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不同体系的电池无法混用的问题,达到了将不同体系的电池混用,利用已淘汰电池的剩余价值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包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系统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供电系统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的电路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不同体系的电池混用的情况,参见图1,电池包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池单体110、至少一个第二电池单体120和电压转换模块130;第一电池单体110的第一端与电压转换模块130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电池单体110的第二端与电压转换模块130的第二端电连接,电压转换模块130的第三端与电池包的第一端A1电连接,电压转换模块130的第四端与电池包的第二端A2电连接,电压转换模块130用于在第一电池单体110与第二电池单体120的电压不一致时,将第一电池单体110的电压转换为与第二电池单体120的电压一致;第二电池单体120的第一端与电压转换模块130的第三端电连接,第二电池单体120的第二端与电压转换模块130的第四端电连接。
具体的,为了继续利用已淘汰电池的剩余价值,可以将已淘汰电池与新电池进行混用,例如将已淘汰电池与新电池并联使用。但是已淘汰电池与新电池可能为不同体系的电池,示例性的,第一电池单体110与第二电池单体120为不同体系的电池,即第一电池单体110与第二电池单体120的类型不同,类型不同的电池电压不同,不能直接并联使用,所以要将第一电池单体110与第二电池单体120的电压调整为一致时,才能将第一电池单体110与第二电池单体120混用。
具体的,当第一电池单体110与第二电池单体120的电压不一致时,电压转换模块130对第一电池单体110的电压进行转换,例如可以是对第一电池单体110的电压进行放大,使得第一电池单体110与第二电池单体120的电压一致。电压转换模块130例如可以是双向DC/DC转换器,从而可以在对第一电池单体110进行充电时,对输入第一电池单体110的充电电压进行转换,也可以在第一电池单体110进行放电时,对第一电池单体110输出的放电电压进行转换,实现电压的双向转换。具体的,在对电池包进行充电时,充电装置可以同时为第一电池单体110和第二电池单体120进行充电。电池包进行放电时,如果第一电池单体110与第二电池单体120的放电电压不同,则电压转换模块130就会对第一电池单体110的输出电压进行转换,使得第一电池单体110经过电压转换后的输出电压与第二电池单体120的输出电压一致,从而使得第一电池单体110和第二电池单体120可以同时为负载供电。从而第二电池单体120与第一电池单体110就可以在一个电压平台下运行,实现了将第一电池单体110与第二电池单体120混用。而且将第一电池单体110与第二电池单体120同时使用,增加了电池包的容量,从而增大电池包的功率。
需要说明的是,电池包进行开始放电时,第一电池单体110与第二电池单体120并没有混用,只有当电压转换模块130对第一电池单体110的输出电压进行转换,使得第一电池单体110经过电压转换后的输出电压与第二电池单体120的输出电压一致时,才会将第二电池单体120与电压转换模块130连接。图1中只示出了第二电池单体120与电压转换模块130连接后的情况,但并不进行限定。
其中,第一电池单体110例如可以是新电池,第二电池单体120例如可以是已淘汰的旧电池,从而实现了将新旧电池混用,利用了旧电池的剩余价值,节约了资源,还节省了新电池的使用,节约了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池单体110的第一端例如可以是正极,则第二端为负极;则第二电池单体120的第一端例如可以是正极,则第二端为负极;则电池包的第一端A1例如可以是正极,则第二端为负极。也可以是第一电池单体110的第一端为负极,则第二端为正极;则第二电池单体120的第一端为负极,则第二端为正极;则电池包的第一端A1为负极,第二端为正极。这里并不做具体的限定。示例性的,电池包的第一端A1可以连接第一母线,电池包的第二端A2可以连接第二母线,充电装置可以通过第一母线和第二母线为电池包充电,电池包也可以通过第一母线和第二母线为负载供电。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第一电池单体与第二电池单体的电压不一致时,电压转换模块对第一电池单体的电压进行转换,使得第一电池单体与第二电池单体的电压一致,从而使得充电装置可以同时为第一电池单体和第二电池单体进行充电,使得第一电池单体和第二电池单体可以同时为负载供电。从而第二电池单体与第一电池单体就可以在一个电压平台下运行,实现了将第一电池单体与第二电池单体混用。而且将第一电池单体与第二电池单体同时使用,增加了电池包的容量,从而增大电池包的功率。第一电池单体例如可以是新电池,第二电池单体例如可以是已淘汰的旧电池,从而实现了将新旧电池混用,利用了旧电池的剩余价值,节约了资源,还节省了新电池的使用,节约了成本。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不同体系的电池无法混用的问题,达到了将不同体系的电池混用,利用已淘汰电池的剩余价值的效果。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包的电路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不同体系的电池混用的情况,可选地,参见图2,电池包还包括控制模块140;控制模块140与第一电池单体110电连接,控制模块140与第二电池单体120电连接,控制模块140用于采集第一电池单体110和第二电池单体120的电压;控制模块140与电压转换模块130的控制端电连接,控制模块140用于在第一电池单体110的电压值与第二电池单体120的电压值不一致时,控制电压转换模块130述第一电池单体110的电压进行转换。
其中,控制模块140可以由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实现。具体的,在对电池包进行充电时,充电装置可以同时为第一电池单体110和第二电池单体120进行充电。电池包进行放电时,控制模块140对第一电池单体110的放电电压和第二电池单体120的放电电压进行检测,即对电压转换模块130第三端与第四端的电压和第二电池单体120两端的放电电压进行检测,如果电压转换模块130第三端与第四端的电压与第二电池单体120两端的放电电压不同,则控制模块140就会发出控制信号,控制电压转换模块130对第一电池单体110的输出电压进行转换,使得电压转换模块130第三端与第四端的电压与第二电池单体120的输出电压一致,再将第二电池单体120与电压转换模块130连接,从而使得第一电池单体110和第二电池单体120可以同时为负载供电。从而第二电池单体120与第一电池单体110就可以在一个电压平台下运行,实现了将第一电池单体110与第二电池单体120混用。
可选地,参见图2,电池包还包括第一开关150;电压转换模块130的第三端通过第一开关150与电池包的第一端A1电连接;和/或,电池包还包括第二开关160;电压转换模块130的第四端通过第二开关160与电池包的第二端A2电连接。
具体的,当需要对电池包进行充电时,可以闭合第一开关150和/或第二开关160,使得充电装置可以为第一电池单体110和第二电池单体120进行充电,当充电完毕时,可以断开第一开关150和/或第二开关160。当电池包需要为负载供电时,可以闭合第一开关150和/或第二开关160,使得第一电池单体110和第二电池单体120可以为负载供电,当供电结束时,可以断开第一开关150和/或第二开关160,从而实现了对电池包的控制。其中,第一开关150和第二开关160例如可以是空气开关。图2中只示出了电池包包括第一开关150和第二开关160的情况,但并不进行限定。
可选地,参见图2,电压转换模块130包括第一晶体管131、第二晶体管132、电感133、第三晶体管134和第四晶体管135;第一晶体管131的第一端为电压转换模块130的第一端,第一晶体管131的第二端与第二晶体管132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晶体管131的第一端为电压转换模块130的第三端,第二晶体管132的第二端为电压转换模块130的第四端;第一晶体管131的第二端还与电感133的第一端电连接,电感133的第二端与第三晶体管134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三晶体管134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池单体110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三晶体管134的第二端与第四晶体管135的第一端电连接,第四晶体管135的第二端与第二晶体管132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三晶体管134的第一端为电压转换模块130的第一端,第四晶体管135的第二端为电压转换模块130的第二端。
具体的,在为电池包进行充电时,充电装置为第一电池单体110与第二电池单体120进行充电。当电池包进行放电时,如果第一电池单体110的放电电压小于第二电池单体120的放电电压,即电压转换模块130的第三端与第四端的电压小于第二电池单体120的电压,第三晶体管134和第四晶体管135导通,第一电池单体110通过第三晶体管134和第四晶体管135为电感133充电,使得电感133储能,从而当第一晶体管131和第二晶体管132导通时,第一电池单体110的电压与电感133储存的电压叠加输出到负载,使得第一电池单体110输出的电压增大,使得电压转换模块130的第三端与第四端的电压与第二电池单体120的电压一致,即使得第一电池单体110的放电电压与第二电池单体120的放电电压一致。因此,可以通过控制第一晶体管131、第二晶体管132、第三晶体管134和第四晶体管135的导通和截止就可以对第一电池单体110的电压进行转换,使得第一电池单体110与第二电池单体120的电压一致,使得不同体系的电池可以混用。
其中,第一晶体管131、第二晶体管132、第三晶体管134和第四晶体管135例如可以是场效应晶体管。
可选地,参见图2,电压转换模块130还包括:第一驱动器136和第二驱动器137;第一驱动器136的输入端与控制模块140电连接,第一驱动器136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晶体管131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一驱动器136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二晶体管132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一驱动器136用于根据控制模块140的控制信号驱动第一晶体管131和第二晶体管132;第二驱动器137的输入端与控制模块140电连接,第二驱动器137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三晶体管134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二驱动器137的第二输出端与第四晶体管135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二驱动器137用于根据控制模块140的控制信号驱动第三晶体管134和第四晶体管135。
具体的,在为电池包进行充电时,充电装置为第一电池单体110与第二电池单体120进行充电。当电池包进行放电时,如果控制模块140检测到电压转换模块130的第三端与第四端的电压小于第二电池单体120的电压,控制模块140就会输出控制信号到第二驱动器137,控制信号例如可以是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信号,第二驱动器137根据控制信号驱动第三晶体管134和第四晶体管135导通,第一电池单体110通过第三晶体管134和第四晶体管135为电感133充电,使得电感133储能,从而当第一驱动器136驱动第一晶体管131和第二晶体管132导通时,第一电池单体110的电压与电感133储存的电压叠加输出到负载,使得电压转换模块130的第三端与第四端的电压增大,即使得第一电池单体110输出的放电电压增大,使得第一电池单体110的放电电压与第二电池单体120的放电电压一致。因此,可以通过调节控制模块140输出的PWM信号的占空比,控制第一驱动器136和第二驱动器137,从而控制第一晶体管131、第二晶体管132、第三晶体管134和第四晶体管135的导通和截止就可以对第一电池单体110的电压进行转换,使得第一电池单体110与第二电池单体120的电压一致,使得不同体系的电池可以混用。
其中,第一驱动器136和第二驱动器137具有抗干扰作用,因此,通过将控制信号发送至第一驱动器136和第二驱动器137,可以更好的驱动第一晶体管131、第二晶体管132、第三晶体管134和第四晶体管135。还可以避免控制信号电流过大,避免对第一晶体管131、第二晶体管132、第三晶体管134和第四晶体管135造成损坏,达到了保护电路的效果。
可选地,参见图2,电压转换模块130还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控制模块140包括第一电压检测端B1和第二电压检测端B2;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第一晶体管131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第二晶体管132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电压转换模块130的第三端电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电压转换模块130的第四端电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与第三晶体管134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电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与第四晶体管135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与电压转换模块130的第一端电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与电压转换模块130的第二端电连接;控制模块140的第一电压检测端B1与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电连接,控制模块140的第二电压检测端B2与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电连接。
具体的,通过将控制模块140的第一电压检测端B1与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电连接,控制模块140的第一电压检测端B1可以检测电压转换模块130第三端的电压值。通过将控制模块140的第二电压检测端B2与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电连接,控制模块140的第二电压检测端B2可以检测电压转换模块130第一端的电压值,即可以检测第一电池单体110第一端的电压值。控制模块140通过检测第一电池单体110与第二电池单体120第一端的电压值,从而可以判断第一电池单体110与第二电池单体120的电压值是否一致。
其中,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可以对电池包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流进行限流,在控制模块140在采集电压值时,就可以防止电流过大而对控制模块140造成损坏。
可选地,参见图2,电压转换模块130还包括:第五电阻R5、第一运放器138、第六电阻R6和第二运放器139;控制模块140包括第三电压检测端B3和第四电压检测端B4;第二电阻R2通过第五电阻R5与电压转换模块130的第四端电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还与第一运放器138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第一运放器138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第一运放器138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140的第三电压检测端B3电连接;第四电阻R4通过第六电阻R6与电压转换模块130的第二端电连接,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还与第二运放器139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与第二运放器139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第二运放器139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140的第四电压检测端B4电连接。
具体的,通过将第一运放器138的输入端与第五电阻R5连接,再将第一运放器138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140的第三电压检测端B3连接,控制模块140即可通过第三电压检测端B3检测电压转换模块130第四端的电压值,第一运放器138可以对电压转换模块130第四端的电压值进行放大,使得控制模块140检测到的电压转换模块130第四端的电压值更准确。通过将第二运放器139的输入端与第六电阻R6连接,再将第二运放器139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140的第四电压检测端B4连接,使得控制模块140可以通过第四电压检测端B4检测到第一电池单体110第二端的电压值。控制模块140通过检测第一电池单体110与第二电池单体120第二端的电压值,从而可以进一步判断第一电池单体110与第二电池单体120的电压值是否一致。
可选地,参见图2,第一电池单体110为锂电池,第二电池单体120为铅酸电池。
示例性的,第一电池单体110可以为新的锂电池,第二电池单体120为淘汰的铅酸电池,通过将锂电池与铅酸电池连接后同时使用,实现了将不同体系的电池进行混用,而且可以利用已经淘汰的铅酸电池的剩余价值,节约了资源,并且节约了锂电池的使用,达到了节约成本的效果。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系统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供电系统包括上述任意实施方案所述的电池包100,还包括负载200;负载200的第一端与电池包100的第一端A1电连接,负载200的第二端与电池包100的第二端A2电连接。
具体的,电池包100与负载200连接,可以为负载200进行供电,通过采用第一电池单体110和第二电池单体120组合成的电池包100,实现了利用不同体系的电池对同一负载200进行供电,可以增大电池包100的容量,延长对负载200的供电时间,增大对负载200的供电功率,使得负载200可以更好的运行。
可选地,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供电系统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参见图4,供电系统还包括第三开关310;负载200的第一端通过第三开关310与电池包100的第一端A1电连接;和/或,供电系统还包括第四开关320;负载200的第二端通过第四开关320与电池包100的第二端A2电连接。
具体的,第三开关310和第四开关320例如可以是空气开关,通过闭合第三开关310和/或第四开关320,电池包100即可为负载200进行供电,当负载200停止工作时,可以断开第三开关310和/或第四开关320,从而实现对电池包100的控制。供电系统可以只包括第三开关310,也可以只包括第四开关320,也可以既包括第三开关310,又包括第四开关320,图4中只示出了包括第三开关310和第四开关320的情况,但并不进行限定。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池单体、至少一个第二电池单体和电压转换模块;
所述第一电池单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池单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三端与电池包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四端与所述电池包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池单体与所述第二电池单体的电压不一致时,将所述第一电池单体的电压转换为与所述第二电池单体的电压一致;
所述第二电池单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三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池单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四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电池单体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二电池单体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采集所述第一电池单体和所述第二电池单体的电压;
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池单体的电压值与所述第二电池单体的电压值不一致时,控制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对所述第一电池单体的电压进行转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开关;
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三端通过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电池包的第一端电连接;
和/或,所述电池包还包括第二开关;
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四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电池包的第二端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电感、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为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为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三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为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四端;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电感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电连接;
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池单体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为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端为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二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还包括: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
所述第一驱动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驱动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
所述第二驱动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器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驱动所述第三晶体管和所述第四晶体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还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电压检测端和第二电压检测端;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三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四端电连接;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电压检测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电压检测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还包括:第五电阻、第一运放器、第六电阻和第二运放器;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三电压检测端和第四电压检测端;
所述第二电阻通过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四端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一运放器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运放器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运放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电压检测端电连接;
所述第四电阻通过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二运放器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运放器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运放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四电压检测端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单体为锂电池,所述第二电池单体为铅酸电池。
9.一种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电池包,还包括负载;
所述负载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包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负载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池包的第二端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开关;
所述负载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三开关与所述电池包的第一端电连接;
和/或,所述供电系统还包括第四开关;
所述负载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四开关与所述电池包的第二端电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413082.8U CN214850536U (zh) | 2021-02-24 | 2021-02-24 | 一种电池包及供电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413082.8U CN214850536U (zh) | 2021-02-24 | 2021-02-24 | 一种电池包及供电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850536U true CN214850536U (zh) | 2021-11-23 |
Family
ID=78952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413082.8U Active CN214850536U (zh) | 2021-02-24 | 2021-02-24 | 一种电池包及供电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850536U (zh) |
-
2021
- 2021-02-24 CN CN202120413082.8U patent/CN21485053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028291B1 (ko) | 배터리 팩과 부하 간의 스위치부 제어장치 및 방법, 그리고 상기 장치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및 배터리 관리 장치 | |
US8415905B2 (en) | Battery power system | |
US20100148728A1 (en) | Power Control Unit | |
US20050017676A1 (en) | Portable device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 |
CN202424265U (zh) | 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智能充电器 | |
KR101916970B1 (ko) | 배터리 관리 시스템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 |
CN101821920A (zh) | 用于串联电池组的两级式充电均衡方法和装置 | |
CN101359837A (zh) | 蓄电池组或超级电容器组充放电快速均衡装置 | |
CN103928719A (zh) | 包括不同种类单电池的电池组及包括该电池组的电力装置 | |
CN101976876A (zh) | 实现在充电过程中对电池均衡的装置及方法 | |
CN105406526A (zh) | 新型Buck-Boost变换器及充放电电路与均衡电路的一体化设计电路 | |
CN109038754B (zh) | 一种电池组均衡的系统、一种应用电池组均衡系统的方法 | |
CN112086698A (zh) | 一种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主动均衡电路及方法 | |
CN202749870U (zh) | 离网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蓄电池智能均充电控制器 | |
CN105759124A (zh) | 一种在线检测动力电池内阻的方法 | |
CN214850536U (zh) | 一种电池包及供电系统 | |
CN103501036A (zh) | 一种锂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 | |
JPH06284601A (ja) | 直流電源装置 | |
CN214647707U (zh) | 一种电动车用双电池控制模块 | |
CN201690248U (zh) | 一种蓄电池充放电的连接装置 | |
JP4108339B2 (ja) |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の充電方法及び装置 | |
CN210941434U (zh) | 一种能量管理系统及车辆 | |
CN208001168U (zh) | 一种蓄电池与超级电容混合供电系统 | |
TW201126856A (en) | Battery protecting method and system | |
CN109066852B (zh) | 高倍率放电动力蓄电池放电能力提升系统及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