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02977U - 飓风筒 - Google Patents

飓风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02977U
CN214802977U CN202120203662.4U CN202120203662U CN214802977U CN 214802977 U CN214802977 U CN 214802977U CN 202120203662 U CN202120203662 U CN 202120203662U CN 214802977 U CN214802977 U CN 2148029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rricane
airflow
filter
bracket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0366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喻金明
叶志文
荣守开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show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show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show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show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0366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029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029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029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飓风筒,包括气流进口、气流出口和气流通路,设置在气流通路中的风扇单元,风扇单元工作使外部气流从气流进口进入气流通路中并从气流出口排出,飓风筒还包括内壳、外壳及过滤件,外壳围设内壳,过滤件包括抵持部、支架部及滤网部,支架部至少围设部分抵持部,滤网部设置于支架部上;其中,支架部能够伸入内壳与外壳之间以使得外部气流进行过滤,抵持部能够抵持内壳的一端以限位过滤件的伸入。本实用新型的飓风筒,过滤件清洁方便,利于使用。

Description

飓风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个人护理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飓风筒。
背景技术
飓风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较为重要的护理产品,主要用于干发和头发定型等。产品的进风口处在使用过程中易于聚集灰尘等杂物,且存在无法清洁或难于清洁的问题,进而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构成安全隐患,有待改进。
为了前述问题,在吹风机的进风口处设置过滤件,通过过滤件拆卸实现对过滤网的清理。但是现有的过滤件一般为筒状且中部具有贯通孔的结构,在拆装过程中没有限位结构,因此,用户在自行拆装过滤件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过滤件的不好装配、或者装配后移位的问题,进而产生风阻,导致风量损失。
而且,筒状且中部具有贯通孔结构的过滤件,容易变形,用户在拆卸后进行清理时,受力后容易变形,结构稳定性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至少针对上述部分问题,提供一种飓风筒,该飓风筒中的过滤件清洁方便,利于使用,过滤件的结构不容易产生变形,且拆装过程不容易移位。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飓风筒,包括气流进口、气流出口和气流通路,设置在气流通路中的风扇单元,风扇单元工作使外部气流从气流进口进入气流通路中并从气流出口排出,飓风筒还包括:
内壳;
外壳,围设内壳;
过滤件,包括抵持部、支架部及滤网部,支架部至少围设部分抵持部,滤网部设置于支架部上;
其中,支架部能够伸入内壳与外壳之间以使得外部气流进行过滤,抵持部能够抵持内壳的一端以限位过滤件的伸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飓风筒,风扇单元能够使得外部气流进入气流通路,并从气流出口排除,从而实现吹风;支架部能够伸入内壳与外壳之间,从而使得支架部上的滤网部能够对气流进行过滤,避免灰尘等杂物进入飓风筒,进而起到保护作用,且在伸入过程中,抵持部能够抵持内壳以限位过滤件的进一步伸入,避免过滤件伸入过深而无法伸出,提高过滤件的可靠性;同时支架部能够带动滤网部伸出内壳与外壳,进而使得滤网部伸出部分得到清洁,操作方便,利于使用。而且,抵持部的设置,使过滤件不容易产生变形,结构可靠性好。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内壳靠近过滤件的一端沿周向上间隔开设至少两个通流口,支架部的数量与通流口的数量相同,至少两个支架部沿抵持部的周向间隔设置,并与通流口一一对应,且每个滤网部至少罩设对应通流口的部分。
如此设置,至少两个通流口能够保证进入飓风筒内的气流顺畅流过,防止气流阻塞,保证飓风筒顺畅出风,同时至少两个支架部能够防止灰尘等杂物由通流口进入内壳,利于飓风筒的正常使用。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通流口沿内壳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支架部沿抵持部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且相邻两个通流口的间隔距离与相邻两个支架部的间隔距离相等。
如此设置,使气流均匀的进入内壳内,减小噪音,从而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度。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气流进口开设于外壳的一端,伸入内壳与外壳之间的滤网部的位置与气流进口的位置相对应。
如此设置,由气流进口进入的气流的流向对应滤网部,进而气流能够直接经滤网部过滤,防止灰尘等杂物在内壳与外壳之间分散,利于提升过滤件的过滤效果。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滤网部沿外壳延伸方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气流进口沿外壳延伸方向的长度。
如此设置,过滤网覆盖气流进口,进而由气流进口进入的气流能够完全被过滤,进一步提升过滤件的过滤效果。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滤网部沿竖直方向与气流进口之间的距离小于滤网部沿竖直方向与通流口之间的距离。
如此设置,滤网部相对靠近气流进口,从而经滤网部过滤的灰尘等杂物位于相对较小的空间内,进而灰尘等杂物不易飞散,且大部分灰尘等杂物能够附着于滤网部上,提升过滤件的过滤效果,利于使用。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内壳靠近过滤件的端壁设有台阶部,支架部的周侧设有搭载台,搭载台卡抵台阶部并能够沿台阶部滑动。
如此设置,搭载台能够搭载于台阶部,台阶部能够稳定支架部,进而支架部通过搭载台沿台阶部滑动,支架部的伸入或伸出运动得到导向,提升过滤件的运动可靠性。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搭载台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台阶部承载搭载台的台阶面宽度。
如此设置,搭载台能够完全搭载于台阶部上,进一步提升运动的可靠性。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抵持部还开设有允许电源线通过的避让孔。
如此设置,避让孔能够允许电源线通过,保证飓风筒中各部件能够正常连接,确保飓风筒正常使用,而且还可以通过电源线将过滤件保持,防止过滤件的丢失。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架部上还设有加强筋,加强筋连接滤网部。
如此设置,加强筋能够加强滤网部的强度,进而提升滤网部的可靠性,防止过滤件变形,利于过滤件长期使用。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抵持部与支架部一体成型、或支架部与滤网部一体成型、或抵持部、支架部及滤网部一体成型。
如此设置,采用一体成型能够使得抵持部与支架部,或支架部与滤网部,或抵持部、支架部及滤网部具有较好的连接稳定性,进而增强过滤件整体的可靠性,利于使用;同时,一体成型能够减少部件之间的连接操作,方便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飓风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飓风筒中第一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飓风筒中第二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飓风筒省略过滤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飓风筒中内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飓风筒中过滤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过滤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所示第一壳体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2所示第一壳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3所示第二壳体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图3所示第二壳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5所示内壳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图1所示飓风筒中内壳与过滤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飓风筒中过滤件处于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飓风筒中过滤件由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转变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飓风筒中过滤件处于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飓风筒;10、外壳;11、内部空间;12、第一外壳;13、第二外壳;14、气流进口;15、第一滑动部;16、第二限位部;20、内壳;21、通流口;22、气流出口;23、控制电路板;24、台阶部;30、过滤件;31、抵持部;32、支架部;321、加强筋;322、第二滑动部;323、搭载台;33、滤网部;331、第一限位部;34、第二磁吸件;35、避让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为解决飓风筒无法清洁或难于清洁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飓风筒,包括气流进口、气流出口和气流通路,设置在气流通路中的风扇单元,风扇单元工作使外部气流从气流进口进入气流通路中并从气流出口排出,包括:内壳、外壳及过滤件;外壳围设内壳;过滤件包括抵持部、支架部及滤网部,支架部至少围设部分抵持部,滤网部设置于支架部上;其中,支架部能够伸入内壳与外壳之间以使得外部气流进行过滤,抵持部能够抵持内壳的一端以限位过滤件的伸入。以下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飓风筒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飓风筒100,飓风筒100能够吹出热风、常温风或冷风,以满足用户多种护发、吹发需求;用户可使用该飓风筒100快速地对头发进行烘干或造型处理,方便生活。
在本实施方式中,飓风筒100应用于日常居家生活中,可以是手持式、支座式或挂壁式等;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飓风筒100也可应用于实验室、理疗室、美工或其他工业生产需求中,当然,除护发、造型外,飓风筒100也可用于局部干燥、加热或理疗中,并不做具体的限定。
飓风筒100包括外壳10、内壳20及过滤件30,内壳20与过滤件30均与外壳10连接;外壳10用于保护飓风筒100的内部结构,内壳20用于安置其他部件,过滤件30用于过滤。
具体地,外壳10围设形成有内部空间11,内壳20及过滤件30均至少部分设置于内部空间11,从而外壳10能够起到相应的保护作用;当飓风筒100为手持式时,用户可通过抓握外壳10进行吹发等操作,方便使用。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10形成的内部空间11大致为柱状空间;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根据外壳10形状的不同,内部空间11也可为“T”字状内部空间11、“7”字状内部空间11等规则空间,当然,也可为其他不规则的内部空间11。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4,图2为图1所示飓风筒中第一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飓风筒中第二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飓风筒省略过滤件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10包括第一外壳12及第二外壳13,第一外壳12与第二外壳13分别围设内壳20的两侧,从而第一外壳12、内壳20及第二外壳13共同形成内部空间11;其中,第一外壳12及第二外壳13与内壳20之间可通过螺接或卡接等方式进行固定。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根据不同工况,外壳10也可为一体成型结构,即外壳10单独形成内部空间11,内壳20嵌入外壳10中,同样能够达到上述目的。
第一外壳12与第二外壳13中的至少一者形成有气流进口14,飓风筒100能够通过气流进口14抽取外部气流并吹出,从而进行干发或造型。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外壳12与第二外壳13的壳体上均开设有气流进口14,飓风筒100能够从多处气流进口14同时抽取气流,使得飓风筒100具有较大的出风量,满足用户的大风量使用需求;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根据不同工况,也可仅在第一外壳12与第二外壳13中的一者开设气流进口14,或第一外壳12与第二外壳13围设成气流进口14,并不做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气流进口14为进风孔阵列形成的进风孔组,进风孔组在允许气流通过的同时,能够对外部的气流进行初步过滤,防止较大颗粒的杂物进入飓风筒100,利于保护飓风筒100;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气流进口14也可为单独的开口。
第一外壳12上的气流进口14与第二外壳13上的气流进口14对齐设置,进而由不同气流进口14进入飓风筒100的气流能够柔性聚合,防止两股气流交错吹出,从而使得飓风筒100出风更加均匀,利于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度。
请一并参阅图5,图5为图1所示飓风筒中内壳的结构示意图。内壳20靠近气流进口14的一端开设有通流口21,另一端开设有气流出口22,且气流进口14、通流口21及气流出口22共同形成气流通路,气流通路允许进入飓风筒100的气流顺畅流过,进而实现飓风筒100顺畅抽取气流及吹风。
内壳20还开设有与通流口21相连通的容置空间(图未示),容置空间中设有风扇单元(图未示)、控制电路板23及其他部件,风扇单元连接控制电路板23;风扇单元通过转动能够从外部抽取气流,进而使得飓风筒100朝向外部吹风;控制电路板23能够控制风扇单元抽取气流的大小,进而控制飓风筒100的吹风量,且控制电路板23还能够控制其他部件协同风扇单元共同工作,从而调节吹风的温度及湿度等参数。
过滤件30滑动设置于内部空间11,且过滤件30能够相对未发生移动的外壳10滑动,进而使得自身藏匿于内部空间11或至少部分裸露于内部空间11之外。当过滤件30藏匿于内部空间11时,过滤件30能够对进入飓风筒100的气流进行过滤,进一步防止灰尘等杂物深入至内壳20的内部,避免因灰尘等杂物堵塞引发安全事故,利于正常使用;当过滤件30至少部分裸露于内部空间11之外时,其裸露的部分能够方便用户清洁,进而简化清洁操作,便于使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10相对除过滤件30外的其他部件始终固定,进而过滤件30仅相对外壳10滑动即可实现过滤件30的藏匿或裸露;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外壳10未发生移动也可为其他情况,例如,外壳10能够相对其他部件位移但并不能够移动,具体可为外壳10开设气流进口14的部分与外壳10其他部分铰接,在清洁飓风筒100时,也可转动外壳10开设气流进口14的部分,以先对过滤件30上较大颗粒的杂物进行清理,再将过滤件30滑动于内部空间11之外,方便精细清理过滤件30上相对细小的杂尘。
请一并参阅图6至图7,图6为图1所示飓风筒中过滤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过滤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地,过滤件30包括抵持部31、支架部32及滤网部33,支架部32连接抵持部31,滤网部33连接支架部32;抵持部31用于限制过滤件30的滑动,支架部32用于支撑滤网部33,滤网部33用于过滤气流。
支架部32、滤网部33及抵持部31中的至少两者为一体成型结构,从而使得采用一体成型结构的两部件具有较好的连接稳定性,进而增强过滤件30整体的可靠性,利于使用;同时,一体成型能够减少各部件之间的连接操作,方便生产。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持部31与支架部32之间、滤网部33与支架部32均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抵持部31与支架部32之间也可为分体结构,并可采用超声焊接、卡接或螺接等其他方式固定,滤网部33与支架部32之间也可采用胶粘连接等其他连接方式固定。
支架部32还设有加强筋321,加强筋321连接滤网部33,加强筋321能够加强滤网部33的强度,进而防止过滤件30变形,进而加强过滤件30的使用寿命。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筋321由滤网部33的一端连续延伸至另一端,并与滤网部33的对称轴线重合,进而加强筋321能够均匀增加滤网部33的强度,利于使用;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加强筋321也可在滤网部33上呈多段间隔设置,当然也可连接滤网部33的其他部位。
气流进口14开设在第一外壳12及第二外壳13的侧壁上,通流口2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沿内壳20的周向间隔开设,从而至少两个通流口21能够保证由多个气流进口14进入的气流顺畅通过,避免因通流口21数量过少而导致气流流动受阻,利于飓风筒100顺畅出风;过滤件30伸入外壳10与内壳20之间,进而伸入至内部空间11,其中支架部32的数量同样为至少两个且与通流口21数量相同,至少两个支架部32沿抵持部31的周向间隔设置,并与通流口21一一对应,且每个支架部32上的滤网部33至少罩设对应通流口21的部分,进而避免灰尘等杂物通过通气口进入内壳20内部,利于保护内壳20中的部件,进一步利于飓风筒100的长期正常使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流口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通流口21能够满足大多工况下的使用需求,具有较好的性价比;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通流口21的数量及支架部32的数量也可三个或四个等其他数值。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外壳12与第二外壳13在端部围设形成气流进口14,支架部32也可设置为一个,支架部32可通过插入第一外壳12或第二外壳13的侧壁进入内部空间11,支架部32上的滤网部33同样能够对进入飓风筒100气流进行过滤,进而达到上述效果。
至少两个通流口21沿内壳20的周向均匀间隔开设,至少两个支架部32沿抵持部31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且相邻两个通流口21的间隔距离与相邻两个支架部32的间隔距离相等,进而使得气流均匀的进入内壳内,减小飓风筒100的噪音,从而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度,且均匀的通流口21能够实现均匀出风,利于内壳20中各部件均匀散热,进而利于飓风筒100长期使用。
进一步利于内壳20中各部件的均匀散热,利于延长飓风筒100的使用寿命,同时均匀的通流口21能够实现均匀进风,利于飓风筒100均匀吹风。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流口21正对气流进口14,伸入内壳20与外壳10之间的滤网部33的位置与气流进口14的位置相对应,进而由气流进口14进入的气流能够直接经过滤件30过滤,防止灰尘等杂物在内部空间11分散,利于提升过滤效果;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根据不同工况,通流口21也可与气流进口14间隔设置,例如,气流进口14设置在第一外壳12和/或第二外壳13的侧壁,通流口21设置内壳20的端部,伸入内部空间11的滤网部33对应通流口21,进而由气流进口14进入的气流也可经转向后由过滤件30过滤,从而满足相应的工况需求。
当过滤件30藏匿于内部空间11时,滤网部33能够罩设控制电路板23对应所述气流进口14的相应部分,进而避免灰尘等杂物落入控制电路板23,有利于保护飓风筒100的内部结构,防止控制电路板23因灰尘等杂物聚集引发局部过热,进而延长飓风筒10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方式中,滤网部33沿外壳10延伸方向的长度大于气流进口14沿第一外壳12或第二外壳13延伸方向的长度,进而使得滤网部33能够全面过滤由气流进口14进入的气流,从而提升滤网部33过滤的可靠性;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滤网部33沿外壳10延伸方向的长度也可等于气流进口14沿第一外壳12或第二外壳13延伸方向的长度,只要能够达到上述目的即可。
滤网部33沿竖直方向与气流进口14之间的距离小于滤网部33沿竖直方向与通流口21之间的距离,进而滤网部33相对靠近气流进口14,经滤网部33过滤的灰尘等杂物位于相对较小的空间内,从而灰尘等杂物不易飞散,且大部分灰尘等杂物能够附着于滤网部33上,提升过滤件30的过滤效果,利于使用。
过滤件30伸入内部空间11至预定距离时,过滤件30能够被抵持以限制进一步深入,从而避免过滤件30滑入过深而难以滑出,提升飓风筒100的可靠性。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件30由外壳10的一端伸入至内部空间11,当过滤件30朝向内部空间11滑动预定距离时,抵持部31能够抵持内壳20的端壁,从而达到上述目的;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通过在支架部32或滤网部33上设置其他部件以限制过滤件30滑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件30在藏匿内部空间11的运动,以及裸露于内部空间11之外的运动均能够被导向,从而实现过滤件30顺畅滑动,方便清洁操作,提升操作舒适度,便于用户对过滤件的拆装,尤其是便于提高用户安装过滤件的操作便利性和准确性;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根据不同工况需求,过滤件30也可仅在藏匿内部空间11的运动,或裸露于内部空间11之外的运动被导向,只要满足相应的工况需求即可。
请参阅图8至图11,图8为图2所示第一壳体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图2所示第一壳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3所示第二壳体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1为图3所示第二壳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内部空间11中至少设有第一滑动部15,过滤件30中设有第二滑动部322,第一滑动部15与第二滑动部322滑动配合,从而过滤件30的运动得到导向。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滑动部15与第二滑动部322中的一者为滑槽,另一者为滑动筋,滑动筋设置在滑槽内,进而在滑动过程中,滑槽能够相对导向滑动筋移动,从而起到导向作用,避免过滤件30滑动发生卡顿,提升运动的可靠性;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另一者也可为滚轮等能够配合滑槽的部件,只要能够达到上述目的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滑动部15为滑槽并开设于外壳10的内部,第二滑动部322为滑动筋并设置于支架部32;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滑动部15与第二滑动部322均可为其他滑动元件,并设置于其他部件。
请再次参阅图5,并参阅图12及图13,图12为图5所示内壳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3为图1所示飓风筒中内壳与过滤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内壳20靠近过滤件30的端壁上设有台阶部24,支架部32的周侧设有搭载台323,搭载台323卡抵台阶部24并能够沿台阶部24滑动,从而台阶部24起到辅助导向作用,进一步利于过滤件30相对外壳10稳定滑动。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滑动部15的滑槽与台阶部24相平齐,搭载台323与作为第二滑动部322的滑动筋为同一部件,进而搭载台323在沿台阶部24滑动时能够直接在滑槽中滑动,提升运动可靠性的同时,简化结构,减小内部空间11的占有量,利于气流顺畅流动;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搭载台323与第二滑动部322也可分开设置,只要能够达到各自的目的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搭载台323的宽度等于台阶部24承载搭载台323的台阶面宽度,进而利于搭载台323稳定滑动;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搭载台323的宽度也可小于台阶部24承载搭载台323的台阶面宽度,同样能够达到上述效果。
过滤件30被施加预紧力,且预紧力能够使得过滤件30在内部空间11滑动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在本实施方式中,沿抵持部31周向排布的支架部32朝向过滤件30的轴线靠拢,进而支架部32中的搭载台323具有朝向台阶部24运动的趋势,即支架部32夹持台阶部24,相对地,台阶部24能够施加支架部32预紧力,进而加强过滤件30滑动的稳定性;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通过其他部件对过滤件30施加预紧力。
请一并参阅图14至图16,图14为飓风筒中过滤件处于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飓风筒中过滤件由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转变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飓风筒中过滤件处于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过滤件30具有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当过滤件30处于第一状态时,过滤件30最大程度藏匿于内部空间11中,进而进行过滤;当过滤件30处于第二状态时,过滤件30最大程度裸露于内部空间11外,并与外壳10保持连接状态,进而方便清洁的同时,避免过滤件30再次安装,便于伸回内部空间11。
请再次参阅图6、图8及图10,过滤件30伸入内部空间11中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部331,内部空间11设有第二限位部16,过滤件30由第一状态转换为第二状态时,第一限位部331能够卡抵第二限位部16,从而使得过滤件30与外壳10保持连接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部33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第一限位部331并排且间隔设置,第二限位部16设置于外壳10并沿背离外壳10方向延伸,第二限位部16至少围设部分外壳10,从而在过滤件30由第一状态转变至第二状态时,至少两个第一限位部331能够共同卡接第二限位部16,确保过滤件30在处于第二状态时能够可靠地与外壳10连接;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部331的数量也可为其他数值,第二限位部16也可呈其他形态,只要能够达到上述目的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部331的数量为两个,并设置于支架部32,两个第一限位部331能够满足大多工况的使用需求,且减小生产成本;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部331的数量也可为其他多个数值,当然也可设置于过滤件30的其他部位。
请再次参阅图7,内部空间11中设有第一磁吸件,过滤件30设有第二磁吸件34,进而过滤件30在由第二状态转变第一状态的过程中,第二磁吸件34能够吸合第一磁吸件,从而实现过滤件30藏匿于内部空间11并能够快速固定;当过滤件30由第一状态转变为第二状态的过程中,用户可通过拉动抵持部31克服第二磁吸件34与第一磁吸件之间的吸合力,从而实现过滤件30的顺利滑出,清洁操作方便,利于使用。
在过滤件30滑动过程中,第二磁吸件34的位置始终与第一磁吸件的位置相对,进而第二磁吸件34与第一磁吸件相互靠近时,两者吸合更加顺畅。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磁吸件设置于内壳20靠近过滤件30一端的端壁上,第二磁吸件34设置于抵持部31靠近内壳20的一侧;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根据不同工况,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34也可设置于其他部位,例如,第一磁吸件设置于内壳20的侧壁,第二磁吸件34设置于滤网部33或支架部32上。
过滤件30还开设有避让孔35,避让孔35用于避让电源线,保证飓风筒100正常使用。在本实施方式中,避让孔35开设于抵持部31,电源线能够通过避让孔35伸入至内壳20中,从而实现相应的电路连接,且通过电源线还可以将过滤件30保持,防止过滤件30的丢失;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随着过滤件30位置的改变,避让孔35也可设置于过滤件30的其他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避让孔35的径向尺寸与电源线的径向尺寸相同,进而避免灰尘等杂物由避让孔35进入内部空间11,提升飓风筒100的可靠性;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根据不同工况,如需预留空隙,避让孔35的径向尺寸也可大于电源线的径向尺寸,只要能够满足相应需求即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飓风筒,风扇单元能够使得外部气流进入气流通路,并从气流出口排除,从而实现吹风;支架部能够伸入内壳与外壳之间,从而使得支架部上的滤网部能够对气流进行过滤,避免灰尘等杂物进入飓风筒,进而起到保护作用,且在伸入过程中,抵持部能够抵持内壳以限位过滤件的进一步伸入,避免过滤件伸入过深而无法伸出,提高过滤件的可靠性;同时支架部能够带动滤网部伸出内壳与外壳,进而使得滤网部伸出部分得到清洁,操作方便,利于使用。而且,抵持部的设置,使过滤件不容易产生变形,结构可靠性好。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飓风筒,包括气流进口、气流出口和气流通路,设置在气流通路中的风扇单元,所述风扇单元工作使外部气流从所述气流进口进入所述气流通路中并从所述气流出口排出,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壳;
外壳,围设所述内壳;
过滤件,包括抵持部、支架部及滤网部,所述支架部至少围设部分所述抵持部,所述滤网部设置于所述支架部上;
其中,所述支架部能够伸入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以使得所述外部气流进行过滤,所述抵持部能够抵持所述内壳的一端以限位所述过滤件的伸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飓风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靠近所述过滤件的一端沿周向上间隔开设至少两个通流口,所述支架部的数量与所述通流口的数量相同,所述至少两个支架部沿所述抵持部的周向间隔设置,并与所述通流口一一对应,且每个所述滤网部至少罩设对应所述通流口的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飓风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流口沿所述内壳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支架部沿所述抵持部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通流口的间隔距离与相邻两个所述支架部的间隔距离相等。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飓风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进口开设于所述外壳的一端,伸入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的所述滤网部的位置与所述气流进口的位置相对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飓风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部沿所述外壳延伸方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气流进口沿所述外壳延伸方向的长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飓风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部沿竖直方向与所述气流进口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滤网部沿竖直方向与所述通流口之间的距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飓风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靠近所述过滤件的端壁设有台阶部,所述支架部的周侧设有搭载台,所述搭载台卡抵所述台阶部并能够沿所述台阶部滑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飓风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搭载台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台阶部承载所述搭载台的台阶面宽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飓风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部还开设有允许电源线通过的避让孔。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飓风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部上还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连接所述滤网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飓风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部与所述支架部一体成型、或所述支架部与所述滤网部一体成型、或所述抵持部、所述支架部及所述滤网部一体成型。
CN202120203662.4U 2021-01-25 2021-01-25 飓风筒 Active CN2148029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03662.4U CN214802977U (zh) 2021-01-25 2021-01-25 飓风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03662.4U CN214802977U (zh) 2021-01-25 2021-01-25 飓风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02977U true CN214802977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953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03662.4U Active CN214802977U (zh) 2021-01-25 2021-01-25 飓风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029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02550B1 (ko) 송풍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청정기
CN105455738A (zh) 吸尘器
CN213550237U (zh) 拆装方便的毛发干燥装置
CA2544168A1 (en) Hair dryer attachment with axial and radial flow
KR100732550B1 (ko) 의류건조기
CN214802977U (zh) 飓风筒
CN110464103A (zh) 手持式吹风机及其手持部
JP2022518531A (ja) 空気清浄機
WO2022057926A1 (zh) 烘干机
CN214047873U (zh) 一种电吹风
CN109780595A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5873744U (zh) 使用安全的飓风筒
CN215583362U (zh) 便于清洁的飓风筒
CN109595654B (zh) 一种近吸式吸油烟机
CN114009919B (zh) 一种风嘴组件及包括其的电吹风
CN115429029A (zh) 便于清洁的飓风筒
CN111990280A (zh) 一种烘干机的循环风结构及烘干机
CN208578780U (zh) 风机
CN220916789U (zh) 一种可拆卸滤网的吹风机
KR100366023B1 (ko) 벽걸이형 전자렌지
KR101538292B1 (ko) 저소음 헤어드라이어
CN114190682B (zh) 使用安全的飓风筒
CN219845426U (zh) 机体组件及吹风机
CN212414308U (zh) 一种烘干机的循环风结构及烘干机
CN214198926U (zh) 通风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