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69698U - 一种激光打标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激光打标生产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769698U CN214769698U CN202120024967.9U CN202120024967U CN214769698U CN 214769698 U CN214769698 U CN 214769698U CN 202120024967 U CN202120024967 U CN 202120024967U CN 214769698 U CN214769698 U CN 21476969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t
- frame
- assembly
- power
- laser mark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330 laser mark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10000001503 Joints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700022029 GBLP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651 moo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44 surfac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95 synergetic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打标生产线,包括机架、前置辊筒输送机、上料单元、激光打标机、运载单元、卸料单元和后置辊筒输送机。前置辊筒输送机、后置辊筒输送机以分别用来实现对料框的喂入、输出。上料单元布置于前置辊筒输送机的正右方。当上料单元位移至下极限位置时,其与前置辊筒输送机相平齐对接。卸料单元布置于后置辊筒输送机的正右方。当卸料单元位移至下极限位置时,其与后置辊筒输送机相平齐对接。运载单元以拖动料框进行平移运动。当运载单元位移至前极限位置时,其可与上料单元相平齐对接。当运载单元位移至后极限位置时,其可与卸料单元相平齐对接。当料框在运载单元的作用下进行平移时,激光打标机启动以实现激光打标操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非标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激光打标生产线。
背景技术
激光打标技术是激光加工最大的应用领域之一。激光打标是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对工件进行局部照射,使表层材料汽化或发生颜色变化的化学反应,从而留下永久性标记的一种打标方法。激光打标可以打出各种文字、符号和图案等。
以中压电气断路器的外壳体为例,通常借助于激光打标机对其进行印记成型。激光打标机包括有机架、平置板、第一动力部、激光打标头以及第二动力部。平置板由机架进行支撑,且在第一动力部的驱动力作用下进行平面位移运动;激光打标头亦有机架进行支撑,且在第二动力部的驱动力作用下沿着高度方向进行运动。当断路器外壳体相对于平置板装夹完毕后,激光打标头在第一动力部、第二动力部的协同作用下以实现对印记的刻蚀成型。然而,在激光打标机的实际运行中发生存在有以下问题:1)所需的辅助时间较长,具体表现为每完成一次激光打标动作,即需要拆换装夹一次断路器外壳体,导致激光打标机的加工效率极为低下;2)激光打标机的待机时间较长,进而导致其整体利用率偏低; 3)每个工位至少需要配置一名工作人员,进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导致断路器外壳体的打标成本居高不小;4)断路器外壳体的装夹位置精准性对印记的成型重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工人人员的操作经验以及情绪、心理的波动等因素均会影响到装夹位置的精准性,从而导致断路器外壳体上成型印记不合格的现象时有发生。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故,本实用新型设计人员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以及缺陷,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的评估及考量,并经过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技术人员的不断实验以及修改,最终导致该激光打标生产线的出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激光打标生产线,包括机架、前置辊筒输送机、上料单元、激光打标机、运载单元、卸料单元以及后置辊筒输送机。前置辊筒输送机、后置辊筒输送机沿着前后方向相并排而置,且均布置于机架的正下方;前置辊筒输送机用来实现对料框的喂入操作,而后置辊筒输送机用来实现对料框的输出操作。上料单元布置于前置辊筒输送机的正右方,且其包括有上料支撑架、托料组件以及第一动力部。上料支撑架由机架进行支撑。托料组件布置于上料支撑架的正左侧,且在第一动力部的驱动力作用下沿着上下方向进行往复位移运动,以实现对料框的位置提升。当托料组件位移至下极限位置时,其与前置辊筒输送机相平齐对接。卸料单元布置于后置辊筒输送机的正右方,且其包括有卸料支撑架、卸料组件以及第二动力部。卸料支撑架由机架进行支撑。卸料组件布置于卸料支撑架的正左侧,且在第二动力部的驱动力作用下沿着上下方向进行往复位移运动,以实现对料框的位置调低。当卸料组件位移至下极限位置时,其与后置辊筒输送机相平齐对接。运载单元布置于机架的正上方,且其包括有运载组件、第三动力部以及第四动力部。第三动力部直接固定于机架的上平面上,以驱动第四动力部连同运载组件沿着前后方向进行往复平移运动。第四动力部以驱动运载组件沿着左右方向进行平移运动。当运载组件位移至前极限位置时,其可与托料组件相平齐对接,以将料框由托料组件转移至运载组件。当运载组件位移至后极限位置时,其可与卸料组件相平齐对接,第四动力部发生动作以将料框由运载组件转移至卸料组件。激光打标机布置于运载单元的上方。当料框在运载单元的驱动力作用下进行平移运动时,激光打标机启动以实现对激光待打标件的激光打标作业。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托料组件包括有托料架、过渡辊筒输送线、左置限位单元以及右置压靠单元。托料架由第一动力部直接驱动。过渡辊筒输送线固定于托料架上。左置限位单元、右置压靠单元分别固定于过渡辊筒输送线、托料架上,且沿着左右方向相对而置。当料框相对于过渡辊筒输送线停靠到位后,左置限位单元发生动作以实现对料框左侧壁的限位。右置压靠单元发生动作,且相向于左置限位单元进行位移运动,直至实现对料框右侧壁的压紧。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左置限位单元包括限位板、第五动力部。限位板在第五动力部的驱动力作用下沿着上下方向可自由地穿越过渡辊筒输送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右置压靠单元包括有压靠板以及第六动力部。压靠板布置于托料架的正左方,且在第六动力部的驱动力作用下沿着左右方向进行往复平移运动,以实现对料框右侧壁的压紧/放松。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运载组件包括有左置夹持臂、右置夹持臂以及手指气缸。手指气缸由第三动力部直接驱动。左置夹持臂、右置夹持臂分别一一对应地实现与手指气缸的左置手指、右置手指的固定连接。当手指气缸发生动作时,左置夹持臂相对于右置夹持臂进行相向/相背运动,以实现对料框的夹紧/放松。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运载组件还包括有对称地布置于手指气缸左、右侧的左置导向部、右置导向部。左置导向部包括有左置滑轨滑块组件、左置承力件。左置承力件与左置夹持臂固定为一体,且在左置滑轨滑块组件的作用下沿着前后方向进行定向滑移运动。右置导向部包括有右置滑轨滑块组件、右置承力件。右置承力件与右置夹持臂固定为一体,且在右置滑轨滑块组件的作用下沿着前后方向进行定向滑移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激光打标生产线还包括不良品分拣单元。不良品分拣单元与运载单元相配套使用,且布置于机架的正上方,且位于运载单元的后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不良品分拣单元包括有分拣支撑架、第七动力部、第八驱动部、第九驱动部、安装框架以及真空吸附部。真空吸附部用来吸附激光打标件中的不良品,其固定于安装框架上。当第七动力部、第八驱动部、第九驱动部发生动作时,以分别拖动安装框架连同真空吸附部沿着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进行位移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不良品分拣单元还包括有高速CCD相机。高速CCD相机固定于安装框架上,且其相对于真空吸附部沿着左右方向相并排而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激光打标生产线,其工作步骤大致如下:
1)将激光待打标件依序排列于料框内;
2)将料框整体置放于前置辊筒输送机上,当前置辊筒输送机启动时,以运载料框沿着由左至右方向进行平移运动;
3)在步骤2执行的同时,托料组件在第一动力部的驱动力作用下向下进行位移,直至其下极限位置,此时,托料组件与前置辊筒输送机相齐平;
4)前置辊筒输送机继续进行动作,以将料框由前置辊筒输送机转移至托料组件上;
5)第一动力部二次启动,驱动托料组件连同料框向上进行位移运动,直至其上极限位置,此时,托料组件与运载组件相齐平;
6)运载组件发生动作,以将料框由托料组件转移至运载组件;
7)在运载组件在第三动力部、第四动力部的协同驱动力作用下拖动料框进行平移运动的过程中,激光打标机启动以完成激光待打标件上印记的打印成型;
8)印记打印完毕后,运载组件在第三动力部驱动力的作用下继续向后进行平移运动,直至其后极限位置;
9)第四动力部启动,以驱动运载组件向右进行平移运动,直至右极限位置,与此同时,卸料组件在第二动力部的驱动力作用下进行上升运动,直至其临界托顶于料框的底壁上;
10)运载组件松开对料框的夹持,以实现料框由运载组件向卸料组件的转移;
11)第二动力部二次启动,以拖动卸料组件连同料框向下进行位移与运动,直至其下极限位置,此时,卸料组件与后置辊筒输送机相齐平相齐平;
12)后置辊筒输送机发生动作,以将料框整体由激光打标生产线上输出。
由上述工作步骤可以明显地看出激光打标生产线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a)多件激光待打标件依序排列至料框内,且整体进行运输以及打印标记,从而省去了传统激光打标作业中多次装夹激光待打标件的操作,如此一来,一方面,减少了辅助时长;另一方面,降低了激光打标机的待机时长;综合以上两方面因素,从而有效确保了激光打标生产线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
b)一批次激光待打标件仅需一次装夹即可,更有利于保证激光待打标件相对于激光打标机具有良好的位置精度,进而确保了打标印记的清晰度以及规整性;
c)大大地降低了所需配置工作人员的数目,进而降低了人力资料成本,节省了打标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激光打标生产线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激光打标生产线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隐去机架后)。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激光打标生产线中上料单元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4的I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激光打标生产线中上料单元另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图6的II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激光打标生产线中激光打标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激光打标生产线中运载单元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激光打标生产线中运载单元另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图9的III局部放大图。
图12是图9的IV局部放大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激光打标生产线中卸料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中激光打标生产线另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激光打标生产线中不良品分拣单元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激光打标生产线中不良品分拣单元另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1-机架2-前置辊筒输送机;3-上料单元31-上料支撑架;32-托料组件;321-托料架;322-过渡辊筒输送线;323-左置限位单元;3231- 限位板;3232-第五动力部324-右置压靠单元3241-压靠板;3242- 第六动力部;33-第一动力部4-激光打标机;5-运载单元;51-运载组件;511-左置夹持臂;512-右置夹持臂;513-手指气缸;514-左置导向部;5141-左置滑轨滑块组件;5142-左置承力件;515-右置导向部;5151- 右置滑轨滑块组件;5152-右置承力件;52-第三动力部;53-第四动力部;6-卸料单元;61-卸料支撑架;62-卸料组件;63-第二动力部;7-后置辊筒输送机;8-不良品分拣单元;81-分拣支撑架;82-第七动力部;83- 第八驱动部;84-第九驱动部;85-安装框架;86-真空吸附部;87-高速 CCD相机。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图2、图3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激光打标生产线同一视角下两种不同状态的立体示意图以及俯视图,可知,其主要由机架1、前置辊筒输送机2、上料单元3、激光打标机4、运载单元5、卸料单元6以及后置辊筒输送机7等几部分构成。其中,前置辊筒输送机2、后置辊筒输送机7沿着前后方向相并排而置,且均布置于机架1的正下方。前置辊筒输送机2用来实现对料框的喂入操作,而后置辊筒输送机7用来实现对料框的输出操作。上料单元3布置于前置辊筒输送机2的正右方,且其包括有上料支撑架31、托料组件32以及第一动力部33。上料支撑架31 由机架1进行支撑。托料组件32布置于上料支撑架31的正左侧,且在第一动力部33的驱动力作用下沿着上下方向进行往复位移运动,以实现对料框的位置提升。当托料组件32位移至下极限位置时,其与前置辊筒输送机2相平齐对接。卸料单元6布置于后置辊筒输送机7的正右方,且其包括有卸料支撑架61、卸料组件62以及第二动力部63。卸料支撑架61由机架1进行支撑。卸料组件62布置于卸料支撑架61的正左侧,且在第二动力部63的驱动力作用下沿着上下方向进行往复位移运动,以实现对料框的位置调低。当卸料组件62位移至下极限位置时,其与后置辊筒输送机7相平齐对接。运载单元5布置于机架1的正上方,且其包括有运载组件51、第三动力部52以及第四动力部53。第三动力部52直接固定于机架1的上平面上,以驱动第四动力部53连同运载组件51沿着前后方向进行往复平移运动。第四动力部53以驱动运载组件51沿着左右方向进行平移运动。当运载组件51位移至前极限位置时,其可与托料组件32相平齐对接,以将料框由托料组件32转移至运载组件51。当运载组件51位移至后极限位置时,其可与卸料组件62相平齐对接,第四动力部53发生动作以将料框由运载组件51转移至卸料组件62。激光打标机4(如图8中所示)布置于运载单元5的上方。当料框在运载单元5的驱动力作用下进行平移运动时,激光打标机4启动以实现对激光待打标件的激光打标作业。
上述激光打标生产线的工作流程大致如下:
将激光待打标件依序排列于料框内;
2)将料框整体置放于前置辊筒输送机2上,当前置辊筒输送机2启动时,以运载料框沿着由左至右方向进行平移运动;
3)在步骤2执行的同时,托料组件32在第一动力部33的驱动力作用下向下进行位移,直至其下极限位置,此时,托料组件32与前置辊筒输送机2相齐平;
4)前置辊筒输送机2继续进行动作,以将料框由前置辊筒输送机2 转移至托料组件32上;
5)第一动力部33二次启动,驱动托料组件32连同料框向上进行位移运动,直至其上极限位置,此时,托料组件32与运载组件51相齐平;
6)运载组件51发生动作,以将料框由托料组件32转移至运载组件 51;
7)在运载组件51在第三动力部52、第四动力部53的协同驱动力作用下拖动料框进行平移运动的过程中,激光打标机4启动以完成激光待打标件上印记的打印成型;
8)印记打印完毕后,运载组件51在第三动力部52驱动力的作用下继续向后进行平移运动,直至其后极限位置;
9)第四动力部53启动,以驱动运载组件51向右进行平移运动,直至其右极限位置,与此同时,卸料组件62在第二动力部63的驱动力作用下进行上升运动,直至其临界托顶于料框的底壁上;
10)运载组件51松开对料框的夹持,以实现料框由运载组件51向卸料组件62的转移;
11)第二动力部63二次启动,以拖动卸料组件62连同料框向下进行位移与运动,直至其下极限位置,此时,卸料组件62与后置辊筒输送机7相齐平相齐平;
12)后置辊筒输送机7发生动作,以将料框整体由激光打标生产线上输出。
由上述工作流程可以明显地看出激光打标生产线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a)多件激光待打标件依序排列至料框内,且整体进行运输以及打印标记,从而省去了传统激光打标作业中多次装夹激光待打标件的操作,如此一来,一方面,减少了辅助时长;另一方面,降低了激光打标机的待机时长;综合以上两方面因素,从而有效确保了激光打标生产线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
b)一批次激光待打标件仅需一次装夹即可,更有利于保证激光待打标件相对于激光打标机具有良好的位置精度,进而确保了打标印记的清晰度以及规整性;
c)大大地降低了所需配置工作人员的数目,进而降低了人力资料成本,节省了打标成本。
作为上述激光打标生产线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如图4中所示,托料组件32优选包括有托料架321、过渡辊筒输送线322、左置限位单元323 以及右置压靠单元324。托料架321由上述的第一动力部33直接进行驱动。过渡辊筒输送线322固定于托料架321上。左置限位单元323、右置压靠单元324分别固定于过渡辊筒输送线322、托料架321上,且沿着左右方向相对而置。在激光打标生产线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当料框相对于过渡辊筒输送线322停靠到位后,左置限位单元323发生动作以实现对料框左侧壁的限位。右置压靠单元324发生动作,且相向于左置限位单元322进行位移运动,直至实现对料框右侧壁的压紧。如此一来,一方面,有效地确保了累置料框自身的稳定性,确保其由上料单元3向着运载单元5转移过程的稳定执行,杜绝“倾倒”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设置,还可对料框的相对位置进行实时调整,以确保其相对于运载单元5的位置准确性,确保运载单元5取料操作的顺利进行。
如图6、7中所示,左置限位单元323优选包括有限位板3231、第五动力部3232。限位板3231在第五动力部3232的驱动力作用下沿着上下方向可自由地穿越过渡辊筒输送线322。如图5中所示,右置压靠单元324包括有压靠板3241以及第六动力部3242。压靠板3241布置于托料架321的正左方,且在第六动力部3242的驱动力作用下沿着左右方向进行往复平移运动,以实现对料框右侧壁的压紧/放松。当料框相对于过渡辊筒输送线322停止后,首先限位板3231在第五动力部3232的驱动力作用下进行上升运动,以对料框的左侧壁进行位置限定;而后,压靠板3241在第六动力部3242的驱动力作用下向左进行位移,直至顶紧料框的右侧壁。在压靠板3241顶紧料框的进程中,实现了对了料框相对位置的调整。
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激光打标生产线中卸料单元的立体示意图,可知,卸料单元6与上料单元3的设计结构相类似,且工作原理亦大致相同。
已知,运载组件51可以采取多种设计结构以实现对料框的夹持以及运载,不过,在此推荐一种利于实施,且后期易于维护的实施方案,具体如下:如图9中所示,运载组件51包括有左置夹持臂511、右置夹持臂512以及手指气缸513。手指气缸513由上述第三动力部52直接驱动。左置夹持臂511、右置夹持臂512分别一一对应地实现与手指气缸513 的左置手指、右置手指的固定连接。当手指气缸513发生动作时,左置夹持臂511相对于右置夹持臂512进行相向/相背运动,以实现对料框的夹紧/放松。在对料框进行夹持的进程中,借由左置夹持臂511、右置夹持臂512来分别实现对料框前置外延边、后置外延边的托顶,即很好地利用料框结构特征实现对其自身的夹持,大大地简化了运载组件51的设计结构,夹持更为稳定、可靠,且后续便于实现对料框的松开操作。
在运载组件51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现左置夹持臂511、右置夹持臂512自身运行的定向性对料框夹持的稳定性以及夹持位置的精准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鉴于此,如图10、11、12中所示,运载组件51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还额外增设有左置导向部514、右置导向部515,且对称地布置于手指气缸513左、右侧。左置导向部514包括有左置滑轨滑块组件5141、左置承力件5142。左置承力件5142与左置夹持臂511固定为一体,且在左置滑轨滑块组件5141的作用下沿着前后方向进行定向滑移运动。右置导向部515包括有右置滑轨滑块组件5151、右置承力件 5152。右置承力件5152与右置夹持臂512固定为一体,且在右置滑轨滑块组件5151的作用下沿着前后方向进行定向滑移运动。
已知,在对激光待打标件进行打标操作时,必不可免地会产生一些不良品,例如,打标印记显示不清楚或印记未有效成型。为了避免不良品流入下道工序,较为常用的操作方法为利用人工进行分拣。然而,工人在过程中长时间重复同一动作极易发生疲劳,进而导致错拣、漏拣现象时有发生,且用工成本亦为一笔不小的开支。鉴于此,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优选方案,如图1、2中所示,激光打标生产线额外增设有不良品分拣单元8。不良品分拣单元8与运载单元5相配套使用,且布置于机架1的正上方,且位于运载单元5的后方。如图14、15、16中所示,不良品分拣单元8包括有分拣支撑架81、第七动力部82、第八驱动部 83、第九驱动部84、安装框架85以及真空吸附部86。真空吸附部86用来吸附激光打标件中的不良品,其固定于安装框架85上。当第七动力部82、第八驱动部83、第九驱动部84发生动作时,以分别拖动安装框架 85连同真空吸附部86沿着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进行位移运动(如图16中所示)。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出于实现过不良品的自动化检测以及识别方面考虑,该良品分拣单元8还额外增设有高速CCD相机87。高速CCD相机 87固定于安装框架1上,且其相对于真空吸附部86沿着左右方向相并排而置(如图16中所示)。在激光打标件由运载单元5进行运载的进程中,借助于高速CCD相机87实时对激光打标件表面进行条形码外形图像进行抓取,并与标准字库进行比对,以判定激光打标件上喷码质量是否合格。当判定出某个激光打标件上的喷码质量不合格时,及时发生启动信号至不良品分拣单元8,以启动真空吸附部86以剔除激光打标件中不良品。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激光打标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前置辊筒输送机、上料单元、激光打标机、运载单元、卸料单元以及后置辊筒输送机;所述前置辊筒输送机、所述后置辊筒输送机沿着前后方向相并排而置,且均布置于所述机架的正下方;所述前置辊筒输送机用来实现对料框的喂入操作;而所述后置辊筒输送机用来实现对料框的输出操作;所述上料单元布置于所述前置辊筒输送机的正右方,且其包括有上料支撑架、托料组件以及第一动力部;所述上料支撑架由所述机架进行支撑;所述托料组件布置于所述上料支撑架的正左侧,且在所述第一动力部的驱动力作用下沿着上下方向进行往复位移运动,以实现对料框的位置提升;当所述托料组件位移至下极限位置时,其与所述前置辊筒输送机相平齐对接;所述卸料单元布置于所述后置辊筒输送机的正右方,且其包括有卸料支撑架、卸料组件以及第二动力部;所述卸料支撑架由所述机架进行支撑;所述卸料组件布置于所述卸料支撑架的正左侧,且在所述第二动力部的驱动力作用下沿着上下方向进行往复位移运动,以实现对料框的位置调低;当所述卸料组件位移至下极限位置时,其与所述后置辊筒输送机相平齐对接;所述运载单元布置于所述机架的正上方,且其包括有运载组件、第三动力部以及第四动力部;所述第三动力部直接固定于所述机架的上平面上,以驱动所述第四动力部连同所述运载组件沿着前后方向进行往复平移运动;所述第四动力部以驱动所述运载组件沿着左右方向进行平移运动;当所述运载组件位移至前极限位置时,其可与所述托料组件相平齐对接,以将料框由所述托料组件转移至所述运载组件;当所述运载组件位移至后极限位置时,其可与所述卸料组件相平齐对接,所述第四动力部发生动作以将料框由所述运载组件转移至所述卸料组件;所述激光打标机布置于所述运载单元的上方;当料框在所述运载单元的驱动力作用下进行平移运动时,所述激光打标机启动以实现对激光待打标件的激光打标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打标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料组件包括有托料架、过渡辊筒输送线、左置限位单元以及右置压靠单元;所述托料架由所述第一动力部直接驱动;所述过渡辊筒输送线固定于所述托料架上;所述左置限位单元、所述右置压靠单元分别固定于所述过渡辊筒输送线、所述托料架上,且沿着左右方向相对而置;当料框相对于所述过渡辊筒输送线停靠到位后,所述左置限位单元发生动作以实现对料框左侧壁的限位;所述右置压靠单元发生动作,且相向于所述左置限位单元进行位移运动,直至实现对料框右侧壁的压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打标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置限位单元包括限位板、第五动力部;所述限位板在所述第五动力部的驱动力作用下沿着上下方向可自由地穿越所述过渡辊筒输送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打标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右置压靠单元包括有压靠板以及第六动力部;所述压靠板布置于托料架的正左方,且在所述第六动力部的驱动力作用下沿着左右方向进行往复平移运动,以实现对料框右侧壁的压紧/放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打标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载组件包括有左置夹持臂、右置夹持臂以及手指气缸;所述手指气缸由所述第四动力部直接驱动;所述左置夹持臂、所述右置夹持臂分别一一对应地实现与所述手指气缸的左置手指、右置手指的固定连接;当所述手指气缸发生动作时,所述左置夹持臂相对于所述右置夹持臂进行相向/相背运动,以实现对料框的夹紧/放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激光打标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载组件还包括有对称地布置于所述手指气缸左、右侧的左置导向部、右置导向部;所述左置导向部包括有左置滑轨滑块组件、左置承力件;所述左置承力件与所述左置夹持臂固定为一体,且在所述左置滑轨滑块组件的作用下沿着前后方向进行定向滑移运动;所述右置导向部包括有右置滑轨滑块组件、右置承力件;所述右置承力件与所述右置夹持臂固定为一体,且在所述右置滑轨滑块组件的作用下沿着前后方向进行定向滑移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激光打标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不良品分拣单元;所述不良品分拣单元与所述运载单元相配套使用,且布置于所述机架的正上方,且位于所述运载单元的后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激光打标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不良品分拣单元包括有分拣支撑架、第七动力部、第八驱动部、第九驱动部、安装框架以及真空吸附部;所述真空吸附部用来吸附激光打标件中的不良品,其固定于所述安装框架上;当所述第七动力部、所述第八驱动部、所述第九驱动部发生动作时,以分别拖动所述安装框架连同所述真空吸附部沿着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进行位移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激光打标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不良品分拣单元还包括有高速CCD相机;所述高速CCD相机固定于所述安装框架上,且其相对于所述真空吸附部沿着左右方向相并排而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024967.9U CN214769698U (zh) | 2021-01-06 | 2021-01-06 | 一种激光打标生产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024967.9U CN214769698U (zh) | 2021-01-06 | 2021-01-06 | 一种激光打标生产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769698U true CN214769698U (zh) | 2021-11-19 |
Family
ID=78742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024967.9U Active CN214769698U (zh) | 2021-01-06 | 2021-01-06 | 一种激光打标生产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769698U (zh) |
-
2021
- 2021-01-06 CN CN202120024967.9U patent/CN21476969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719620A (zh) | 一种激光打标生产线及其工作方法 | |
CN210257273U (zh) | 一种反向贴膜机 | |
CN214769698U (zh) | 一种激光打标生产线 | |
CN110788535A (zh) | 手机马达自动组装设备 | |
CN106044211B (zh) | 一种用于盖板物料的自动上料下料设备 | |
CN213163717U (zh) | 一种基于双机器人自动上下料的双头激光打标机 | |
KR101455250B1 (ko) | 진단키트의 자동 인쇄장치 | |
CN211591725U (zh) | 一种高速气动转盘丝印机 | |
CN209668248U (zh) | 多工位上料玻璃雕刻机 | |
CN211165793U (zh) | 自动走台印刷系统 | |
CN111137006A (zh) | 一种移印自动化生产设备 | |
CN212150563U (zh) | 一种牙刷颜色配比机 | |
CN212951512U (zh) | 一种板材翻转贴标装置 | |
CN212169345U (zh) | 镭雕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 | |
CN211968829U (zh) | 一种移印自动化生产设备 | |
CN213056455U (zh) | 打标机 | |
CN209987521U (zh) | 一种丝印设备 | |
CN212606378U (zh) | 一种软管双面贴标机 | |
CN213976025U (zh) | 一种新型移料装置 | |
CN211768875U (zh) | 一种玻璃盖板丝印防错装置 | |
CN215238592U (zh) | 一种pcb板激光打码设备 | |
CN210174386U (zh) | 一种全自动化印刷的生产线 | |
CN215421490U (zh) | 一种贴装机构 | |
CN212218013U (zh) | 一种手机中框去毛刺设备 | |
CN215704854U (zh) | 一种触摸板玻璃和pcba板自动组装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