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54351U - 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54351U
CN214654351U CN202121064301.2U CN202121064301U CN214654351U CN 214654351 U CN214654351 U CN 214654351U CN 202121064301 U CN202121064301 U CN 202121064301U CN 214654351 U CN214654351 U CN 2146543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treatment device
sewage
aeration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6430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凯军
张晓波
丁炎炎
黄津津
贺亮
姬腾飞
孙静霞
贾惠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Wanch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Wanch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Wanch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Wanch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6430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543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543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543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属于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第一处理装置和第二处理装置,将污水内大的垃圾以及杂质通过传送板进行过滤,再使电机带动螺旋杆转动,促使絮凝剂与污水充分反应,从而可将污水内的杂质成团沉淀在絮凝腔的底部,接着使曝气机将氧气排向曝气腔内对污水进行曝气充氧,进而可通过氧气将污水内的杂质进行分解,使加热线圈通电对生物薄膜进行加热,促使生物薄膜的活性提高,进而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彻底的分解和净化,净化后的水通过左侧连接管进入杀菌腔内,紫外线灯工作,从而可在水流动的同时对其进行照射杀菌,从而实现了对污水的净化处理,保证了水资源循环使用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同时对水资源也造成破坏,近年来,各种严重的水污染事件的发生,使得人们发现水资源匮乏已经越来越明显,而节约用水则是力所能及的,在家庭生活中,人们普遍意识到通过对。
但是现有的洗菜水、洗衣水等用来冲马桶或者浇花等,但是由于使用后的水中含有一些杂物如菜叶,这就导致无法直接进行利用,且水中的杂物会腐烂,气味较大,影响环境,污水的排放也会增加污水处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增加工作难度,大大降低了污水处理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旨在解决不能对生活污水有效的利用以及处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处理装置和第二处理装置,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位于第二处理装置的上方,所述第一处理装置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包括过滤腔和絮凝腔以及曝气腔,所述第二处理装置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包括集水腔和杀菌腔以及净化腔,所述曝气腔的下端面与净化腔的上端面之间连通有出水管,所述过滤腔的内部安装有传送格栅,所述传送格栅的上端面延伸至第一处理装置的上方,所述第一处理装置的上端面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依次贯穿第一处理装置和絮凝腔的上端面并延伸至絮凝腔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螺旋杆,所述第一处理装置的上端面安装有曝气机,所述曝气机的左侧连通有曝气主管,所述曝气主管的下端面分别连通有两个侧管和两个曝气分管,两个所述侧管和两个曝气分管的下端面均依次贯穿第一处理装置和曝气腔的上端面并延伸至曝气腔的内部,两个所述曝气分管均位于两个侧管之间,所述净化腔的内部安装有生物薄膜,所述生物薄膜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加热线圈,所述杀菌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吸附折板,所述杀菌腔的上端面安装有紫外线灯。
为了对污水内的有机物进行分解,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优选的,所述传送格栅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等距分布的传送板,两个所述侧管相对的一端均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出气孔。
为了将絮凝腔内絮凝后的沉淀物排出絮凝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优选的,所述杀菌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透光板,所述透光板位于紫外线灯的下方,所述絮凝腔的下端面连通有排污管。
为了将污水排向曝气腔内进行曝气处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处理装置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隔板,两个所述隔板分别位于絮凝腔的左右两侧,所述絮凝腔的左右两侧均连通有输送管,两个所述输送管的另一端分别与过滤腔和曝气腔连通。
为了便于将净化腔内处理后的水输送至杀菌腔内进行杀菌,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优选的,所述杀菌腔的左右两侧均连通有连接管,两个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净化腔和集水腔连通。
为了实现对污水的净化,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处理装置的上端面放置有集污槽,所述集污槽位于传送格栅的右下方,所述絮凝腔的上端面右侧连通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上端面延伸至第一处理装置的外部。
为了控制电机和加热线圈以及紫外线灯正常工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处理装置的右侧安装有控制器,所述电机和加热线圈以及紫外线灯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为了将处理完成的水排出第二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处理装置和第二处理装置的左侧分别连通有进水口和排水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种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将需要处理的污水排向过滤腔内,同时使传送格栅转动,当传送格栅在转动的同时可带动传送板上升,同时可将污水内大的垃圾以及杂质通过传送板进行过滤,使垃圾停留在传送板的上端面,直至传送板转动至集污槽的上方,可将传送板上端面的垃圾倒在集污槽的内部,经过首次过滤后的污水通过右侧输送管进入絮凝腔内,同时通过进料口向絮凝腔内投入絮凝剂,再使控制器控制电机启动,使电机带动螺旋杆转动,进而可对其内部的污水以及絮凝剂进行搅拌,促使絮凝剂与污水充分反应,从而可将污水内的杂质成团沉淀在絮凝腔的底部,接着可通过排污管将絮凝腔底部的污物排出絮凝腔,同时可通过右侧的输送管将污水输送至曝气腔内,启动曝气机,使曝气机依次通过曝气主管和曝气分管以及侧管可将氧气排向曝气腔内对污水进行曝气充氧,进而可通过氧气将污水内的有机物、无机物以及杂质进行分解,从而达到对污水的净化效果,曝气后的污水通过出水管进入净化腔内,使控制器控制加热线圈通电对生物薄膜进行加热,促使生物薄膜的活性提高,进而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彻底的分解和净化,净化后的水通过左侧连接管进入杀菌腔内,使进入其内部的水可随着吸附折板流动,在流动的同时可对水再次进行吸附,同时控制器控制紫外线灯工作,使透光板增大紫外线灯的照射面积,从而可在水流动的同时对其进行照射杀菌,杀菌后的水可进行集水腔内进行收集,从而实现了对污水的净化处理,保证了水资源循环使用的效果;
综上所述,该种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通过过滤腔、絮凝腔、曝气腔和净化腔以及杀菌腔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对污水的过滤、絮凝、曝气和净化以及杀菌的效果,从而实现了对污水的净化以及收集和循环使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净化腔的剖视图。
图中,1、第一处理装置;101、进水口;102、隔板;2、第二处理装置;201、净化腔;202、加热线圈;203、生物薄膜;204、连接管;205、排水口;3、过滤腔;301、传送格栅;302、传送板;303、集污槽;4、控制器;5、集水腔;6、絮凝腔;601、电机;602、螺旋杆;603、进料口;604、输送管;605、排污管;7、曝气腔;701、曝气主管;702、侧管;703、出气孔;704、曝气分管;705、出水管;8、杀菌腔;801、透光板;802、紫外线灯;803、吸附折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处理装置1和第二处理装置2,第一处理装置1位于第二处理装置2的上方,第一处理装置1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包括过滤腔3和絮凝腔6以及曝气腔7,第二处理装置2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包括集水腔5和杀菌腔8以及净化腔201,曝气腔7的下端面与净化腔201的上端面之间连通有出水管705,过滤腔3的内部安装有传送格栅301,传送格栅301的上端面延伸至第一处理装置1的上方,第一处理装置1的上端面安装有电机601,电机601的输出端依次贯穿第一处理装置1和絮凝腔6的上端面并延伸至絮凝腔6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螺旋杆602,第一处理装置1的上端面安装有曝气机,曝气机的左侧连通有曝气主管701,曝气主管701的下端面分别连通有两个侧管702和两个曝气分管704,两个侧管702和两个曝气分管704的下端面均依次贯穿第一处理装置1和曝气腔7的上端面并延伸至曝气腔7的内部,两个曝气分管704均位于两个侧管702之间,净化腔201的内部安装有生物薄膜203,生物薄膜203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加热线圈202,杀菌腔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吸附折板803,杀菌腔8的上端面安装有紫外线灯802。
在本实施例中:将需要处理的污水排向过滤腔3内,同时使传送格栅301转动,当传送格栅301在转动的同时可带动传送板302上升,同时可将污水内大的垃圾以及杂质通过传送板302进行过滤,使垃圾停留在传送板302的上端面,直至传送板302转动至集污槽303的上方,可将传送板302上端面的垃圾倒在集污槽303的内部,经过首次过滤后的污水通过右侧输送管604进入絮凝腔6内,同时通过进料口603向絮凝腔6内投入絮凝剂,再使控制器4控制电机601启动,使电机601带动螺旋杆602转动,进而可对其内部的污水以及絮凝剂进行搅拌,促使絮凝剂与污水充分反应,从而可将污水内的杂质成团沉淀在絮凝腔6的底部,接着可通过排污管605将絮凝腔6底部的污物排出絮凝腔6,同时可通过右侧的输送管604将污水输送至曝气腔7内,启动曝气机,使曝气机依次通过曝气主管701和曝气分管704以及侧管702可将氧气排向曝气腔7内对污水进行曝气充氧,进而可通过氧气将污水内的有机物、无机物以及杂质进行分解,从而达到对污水的净化效果,曝气后的污水通过出水管705进入净化腔201内,使控制器4控制加热线圈202通电对生物薄膜203进行加热,促使生物薄膜203的活性提高,进而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彻底的分解和净化,净化后的水通过左侧连接管204进入杀菌腔8内,使进入其内部的水可随着吸附折板803流动,在流动的同时可对水再次进行吸附,同时控制器4控制紫外线灯802工作,使透光板801增大紫外线灯802的照射面积,从而可在水流动的同时对其进行照射杀菌,杀菌后的水可进行集水腔5内进行收集,从而实现了对污水的净化处理,保证了水资源循环使用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传送格栅30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等距分布的传送板302,两个侧管702相对的一端均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出气孔703。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多个传送板302可将进入过滤腔3内污水中的大的垃圾杂质进行截留输送至过滤腔3的外部,通过多个出气孔703以便于将侧管702内的气体排向曝气腔7内,从而可对污水内的有机物进行分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杀菌腔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透光板801,透光板801位于紫外线灯802的下方,絮凝腔6的下端面连通有排污管605。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透光板801可增大紫外线灯802的照射面积,从而保证污水可均匀的杀菌,通过排污管605以便于将絮凝腔6内絮凝后的沉淀物排出絮凝腔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一处理装置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隔板102,两个隔板102分别位于絮凝腔6的左右两侧,絮凝腔6的左右两侧均连通有输送管604,两个输送管604的另一端分别与过滤腔3和曝气腔7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隔板102可对絮凝腔6进行分隔,通过两个输送管604以便于将过滤腔3内过滤后的污水输送至絮凝腔6进行絮凝处理,处理之后可通过另一个输送管604将污水排向曝气腔7内进行曝气处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杀菌腔8的左右两侧均连通有连接管204,两个连接管204的另一端分别与净化腔201和集水腔5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两个连接管204以便于将净化腔201内处理后的水输送至杀菌腔8内进行杀菌,杀菌之后可通过另一个连接管204将水输送至集水腔5内收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一处理装置1的上端面放置有集污槽303,集污槽303位于传送格栅301的右下方,絮凝腔6的上端面右侧连通有进料口603,进料口603的上端面延伸至第一处理装置1的外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集污槽303以便于传送板302上端面的杂物可顺利倒入其内部进行收集,通过进料口603以便于向絮凝腔6内投入絮凝剂,从而实现对污水的净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一处理装置1的右侧安装有控制器4,电机601和加热线圈202以及紫外线灯802均与控制器4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器4可控制电机601和加热线圈202以及紫外线灯802的正常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一处理装置1和第二处理装置2的左侧分别连通有进水口101和排水口205。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进水口101和排水口205以便于使需要净化处理的水进入第一处理装置的内部进行净化处理,以及可将处理完成的水排出第二处理装置2。
工作原理:将需要处理的污水通过进水口101排向过滤腔3内,同时使传送格栅301转动,当传送格栅301在转动的同时可带动传送板302上升,同时可将污水内大的垃圾以及杂质通过传送板302进行过滤,使垃圾停留在传送板302的上端面,直至传送板302转动至集污槽303的上方,可将传送板302上端面的垃圾倒在集污槽303的内部,经过首次过滤后的污水通过右侧输送管604进入絮凝腔6内,同时通过进料口603向絮凝腔6内投入絮凝剂,再使控制器4控制电机601启动,使电机601带动螺旋杆602转动,进而可对其内部的污水以及絮凝剂进行搅拌,促使絮凝剂与污水充分反应,从而可将污水内的杂质成团沉淀在絮凝腔6的底部,接着可通过排污管605将絮凝腔6底部的污物排出絮凝腔6,同时可通过右侧的输送管604将污水输送至曝气腔7内,启动曝气机,使曝气机依次通过曝气主管701和曝气分管704以及侧管702可将氧气排向曝气腔7内对污水进行曝气充氧,进而可通过氧气将污水内的有机物、无机物以及杂质进行分解,从而达到对污水的净化效果,曝气后的污水通过出水管705进入净化腔201内,使控制器4控制加热线圈202通电对生物薄膜203进行加热,促使生物薄膜203的活性提高,进而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彻底的分解和净化,净化后的水通过左侧连接管204进入杀菌腔8内,使进入其内部的水可随着吸附折板803流动,在流动的同时可对水再次进行吸附,同时控制器4控制紫外线灯802工作,使透光板801增大紫外线灯802的照射面积,从而可在水流动的同时对其进行照射杀菌,杀菌后的水可进行集水腔5内进行收集,从而实现了对污水的净化处理,保证了水资源循环使用的效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处理装置(1)和第二处理装置(2),所述第一处理装置(1)位于第二处理装置(2)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装置(1)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包括过滤腔(3)和絮凝腔(6)以及曝气腔(7),所述第二处理装置(2)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包括集水腔(5)和杀菌腔(8)以及净化腔(201),所述曝气腔(7)的下端面与净化腔(201)的上端面之间连通有出水管(705),所述过滤腔(3)的内部安装有传送格栅(301),所述传送格栅(301)的上端面延伸至第一处理装置(1)的上方,所述第一处理装置(1)的上端面安装有电机(601),所述电机(601)的输出端依次贯穿第一处理装置(1)和絮凝腔(6)的上端面并延伸至絮凝腔(6)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螺旋杆(602),所述第一处理装置(1)的上端面安装有曝气机,所述曝气机的左侧连通有曝气主管(701),所述曝气主管(701)的下端面分别连通有两个侧管(702)和两个曝气分管(704),两个所述侧管(702)和两个曝气分管(704)的下端面均依次贯穿第一处理装置(1)和曝气腔(7)的上端面并延伸至曝气腔(7)的内部,两个所述曝气分管(704)均位于两个侧管(702)之间,所述净化腔(201)的内部安装有生物薄膜(203),所述生物薄膜(203)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加热线圈(202),所述杀菌腔(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吸附折板(803),所述杀菌腔(8)的上端面安装有紫外线灯(8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格栅(30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等距分布的传送板(302),两个所述侧管(702)相对的一端均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出气孔(7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腔(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透光板(801),所述透光板(801)位于紫外线灯(802)的下方,所述絮凝腔(6)的下端面连通有排污管(6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装置(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隔板(102),两个所述隔板(102)分别位于絮凝腔(6)的左右两侧,所述絮凝腔(6)的左右两侧均连通有输送管(604),两个所述输送管(604)的另一端分别与过滤腔(3)和曝气腔(7)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腔(8)的左右两侧均连通有连接管(204),两个所述连接管(204)的另一端分别与净化腔(201)和集水腔(5)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装置(1)的上端面放置有集污槽(303),所述集污槽(303)位于传送格栅(301)的右下方,所述絮凝腔(6)的上端面右侧连通有进料口(603),所述进料口(603)的上端面延伸至第一处理装置(1)的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装置(1)的右侧安装有控制器(4),所述电机(601)和加热线圈(202)以及紫外线灯(802)均与控制器(4)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装置(1)和第二处理装置(2)的左侧分别连通有进水口(101)和排水口(205)。
CN202121064301.2U 2021-05-18 2021-05-18 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Active CN2146543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64301.2U CN214654351U (zh) 2021-05-18 2021-05-18 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64301.2U CN214654351U (zh) 2021-05-18 2021-05-18 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54351U true CN214654351U (zh) 2021-11-09

Family

ID=78495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64301.2U Active CN214654351U (zh) 2021-05-18 2021-05-18 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5435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59748A (zh) * 2022-05-19 2022-10-11 赤峰恒冠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市政景观水循环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59748A (zh) * 2022-05-19 2022-10-11 赤峰恒冠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市政景观水循环系统
CN115159748B (zh) * 2022-05-19 2024-08-02 恒冠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景观水循环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847503U (zh) 一种城市污水处理装置
CN213924289U (zh) 一种污水设备自动循环清洗装置
CN214654351U (zh) 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CN109851164A (zh) 一种用于水体生态养护的有机物净化装置
CN213738995U (zh) 一种节能式家庭污水处理装置
CN206395867U (zh) 一种光催化净水装置
CN110467330B (zh) 一种循环水养鱼鱼粪污水浓缩装置及循环水养鱼粪污水浓缩回用系统
CN218202426U (zh) 一种多级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17757154U (zh) 一种环保型中央空调废水处理装置
CN218454094U (zh) 一种智能化污水处理设备
CN110590080A (zh) 一种生物膜污水处理设备
CN206635169U (zh) 一种市政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CN214571304U (zh) 一种环保型城市污水处理装置
CN211896363U (zh) 一种市政污水管网的污水处理净化一体装置
CN210505958U (zh) 一种智能式模块化新型污水一体化设备
CN208684717U (zh) 一种高效节能净化槽
CN208577592U (zh) 一种废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CN216426975U (zh) 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CN217921767U (zh) 一种带有污水净化功能的水产品养殖装置
CN214654330U (zh) 一种高效短程微生物污水处理装置
CN214654345U (zh) 规模化养殖污水处理装置
CN217377640U (zh) 一种低碳刚玉加工产生工业污水处理用净化装置
CN215756861U (zh) 一种生活污水快速处理装置
CN221397557U (zh) 涡流式生化装置
CN216764583U (zh) 一种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快速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