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41851U - 一种圆弧槽加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圆弧槽加工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641851U CN214641851U CN202023068607.3U CN202023068607U CN214641851U CN 214641851 U CN214641851 U CN 214641851U CN 202023068607 U CN202023068607 U CN 202023068607U CN 214641851 U CN214641851 U CN 2146418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sitioning
- plate
- frame
- pressing
- arc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1847 J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01 m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圆弧槽加工装置,包括定位架体,所述定位架体顶部的前后两侧平行对齐安装有前定位板与后定位板,所述前定位板两端与后定位板两端均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架体的左右两端分别对称设置有顶部压紧装置,所述定位架体的前端定位面上设置有前端面压紧装置;通过前定位板、后定位板、顶部压紧装置、前端面压紧装置之间的配合,进而实现对零件在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上进行定位,有效避免零件在后续加工圆弧槽的过程中发生窜动,进而保证圆弧槽的加工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零件夹具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圆弧槽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在零件上加工圆弧槽时,零件受到的铣削力较大,需要对零件进行前后、上下、左右六个方向自由度的限制,以确保零件在进行加工的过程中不会发生窜动,进而保证圆弧槽的加工精度。但是由于某些异形零件的形状较为复杂,零件的定位面较小,通过传统的顶紧销、夹头等装置难以实现对上述异形零件进行稳固定位固定,进而造成在后续加工过程中零件发生窜动,严重影响零件加工精度,甚至造成零件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弧槽加工装置,实现对零件进行前后、上下、左右六个方向的压紧夹持,对零件进行有效定位固定,避免加工过程中零件窜动。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圆弧槽加工装置,包括定位架体,所述定位架体顶部的前后两侧平行对齐安装有前定位板与后定位板,所述前定位板两端与后定位板两端均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架体的左右两端分别对称设置有顶部压紧装置,所述定位架体的前端定位面上设置有前端面压紧装置。
零件底部的前后两侧的两端均设置有定位凸台,在定位架体的顶部前侧设置有前定位板,前定位板两端对应零件底部前侧两端的定位凸台设置有定位凹槽,在定位架体的顶部后侧设置有后定位板,后定位板两端对应零件底部后侧两端的定位凸台设置有定位凹槽,通过定位凹槽对定位凸台进行限位,进而实现零件在左右方向上的定位固定。
零件顶部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顶部定位面,通过定位架体的左右两端分别对应零件顶部左右两端的顶部定位面设置有顶部压紧装置,通过顶部压紧装置将零件顶部左右两端的顶部定位面压紧固定,进而实现对零件在上下方向上的定位固定。
零件的前端面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前端定位面,在定位架体的前端定位面的左右两端分别对应零件前端面左右两端的前端定位面设置有前端面压紧装置,通过前端面压紧装置将零件的前端面压紧,进而实现对零件在前后方向上的定位固定。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还包括后端面定位件,所述后端面定位件靠近后定位板上的定位端面对称设置在定位架体顶面后侧的左右两端。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架体的左端及右端分别对应前定位板的两端与后定位板的两端设置有两组顶部压紧装置。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顶部压紧装置包括顶部伸缩装置、顶部杠杆压爪,所述顶部伸缩装置沿竖直方向设置,且顶部伸缩装置的伸缩端与顶部杠杆压爪的一端铰接,所述顶部杠杆压爪的另一端设置有对应零件的顶部端面设置有压头。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架体的前端定位面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前端面压紧装置。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前端面压紧装置包括前端面伸缩装置、前端面压爪、前端面顶杆,所述前端面伸缩装置沿垂直于定位架体的前端定位面的方向安装在定位架体的内部,且前端面伸缩装置的伸缩端与前端面压爪的一端连接,所述前端面压爪的另一端对应零件的前端面设置有前端面顶杆。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架体顶部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定位卡槽,所述定位卡槽的左右两侧线性设置有若干连接螺纹孔;所述前定位板与后定位板的底部对应定位卡槽设置有凸起的定位卡块,所述前定位板与后定位板的底部位于定位卡块的左右两侧对应连接螺纹孔设置有连接孔。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架体的底部设置有定位底板,所述定位底板的顶部设置有底板定位槽,所述定位架体的底部对应底板定位槽设置有架体定位槽,所述底板定位槽与架体定位槽之间通过连接卡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定位架体的顶部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板与后定位板,且在前定位板与后定位板的左右两端均对应零件底部左右两侧的定位凸台配合,进而实现对零件进行左右方向的便捷定位,避免零件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定位架体的前端定位面上对应零件的前端定位面设置有前端面压紧装置,通过前端面压紧装置将零件的前端定位面压紧;同时在固定架体的顶部的后侧对应零件后端定位面上的定位孔设置有后端面定位件,通过后端面定位件与零件后端面上的定位孔进行配合,进而实现对零件在前后方向上的定位固定,避免零件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定位架体的两侧设置有延伸至零件顶部定位面之上的顶部压紧装置,通过顶部压紧装置对零件的顶部定位面进行压紧,进而实现对零件在上下方向上的定位固定,避免零件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4)本实用新型通过前定位板、后定位板、顶部压紧装置、前端面压紧装置之间的配合,进而实现对零件在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上进行定位,有效避免零件在后续加工圆弧槽的过程中发生窜动,进而保证圆弧槽的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顶部压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前端面压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前定位板与后定位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定位架体与定位底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6为定位架体与连接卡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夹持零件的状态示意图。
其中:21-定位架体;22-前定位板;23-后定位板;24-顶部压紧装置;25-前端面压紧装置;26-后端面定位件;27-定位底板;241-顶部伸缩装置;242-顶部杠杆压爪;251-前端面伸缩装置;252-前端面压爪;253-前端面顶杆;01-底板定位槽;02-架体定位槽;03-连接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圆弧槽加工装置,如图1、图4、图7所示,包括定位架体21,所述定位架体21顶部的前后两侧平行对齐安装有前定位板22与后定位板23,所述前定位板22两端与后定位板23两端均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架体21的左右两端分别对称设置有顶部压紧装置24,所述定位架体21的前端定位面上设置有前端面压紧装置25。
通过前定位板22与后定位板23对零件进行前后方向上的定位固定,定位方式如下:
零件的底部前侧的左右两端设置有朝向定位架体21延伸的定位凸台,前定位板22的左右两端对应零件的底部前侧的左右两端的定位凸台设置有定位凹槽;零件的底部后侧的左右两端设置有朝向定位架体21延伸的定位凸台,后定位板23的左右两端对应零件的底部后侧的左右两端的定位凸台设置有定位凹槽。将零件底部左右两端的定位凸台放置在对应的定位凹槽中,通过定位凹槽对定位凸台进行左右方向上的限位与定位,进而实现对真个零件在左右方向上的定位。
零件前端面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前端定位面,则在定位架体21的前端面的左右两端分别对应零件前端面左右两端的前端定位面设置前端面压紧装置25,前端面压紧装置25可沿垂直于零件前端面的前后方向进行伸缩,进而实现对零件前端面的压紧,实现对零件在前后方向上的定位固定。
零件顶部的左右两端设置有顶部定位面,则在定位架体21的左右两端分别对应零件顶部左右两端的顶部定位面设置有沿竖直方向伸缩的顶部压紧装置24,通过顶部压紧装置24将零件顶部左右两端的顶部定位面压紧,进而实现对零件在上下方向上的定位固定,最终实现对零件在前后、上下、左右六个方向上的定位固定,避免零件进行后续加工过程中发生窜动,有效保证加工精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1所示,还包括后端面定位件26,所述后端面定位件26靠近后定位板23上的定位端面对称设置在定位架体21顶面后侧的左右两端。
零件的后端面顶部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定位孔,则在定位架体21顶部后侧的左右两端对应零件后端面上的定位孔设置有后端面定位件26,后端面定位件26插装至定位孔中,进而对零件进行前后方向的便捷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后端面定位件26为定位顶头。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1所示,所述定位架体21的左端及右端分别对应前定位板22的两端与后定位板23的两端设置有两组顶部压紧装置24。
在定位架体21的左端的前后两侧设置有两组顶部压紧装置24,在定位架体21的右端的前后两侧设置有两组顶部压紧装置24,左端的两组顶部压紧装置24对应压紧零件顶部左端的前后两侧的顶部定位面,右端的两组顶部压紧装置24对应压紧零件顶部右端的前后两侧的顶部定位面,进而实现对零件在上下方向上的定位固定。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或2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3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2所示,所述顶部压紧装置24包括顶部伸缩装置241、顶部杠杆压爪242,所述顶部伸缩装置241沿竖直方向设置,且顶部伸缩装置241的伸缩端与顶部杠杆压爪242的一端铰接,所述顶部杠杆压爪242的另一端设置有对应零件的顶部端面设置有压头。
顶部伸缩装置241为伸缩气缸、伸缩油缸、伸缩电推杆中的任意一种,顶部伸缩装置241的顶部设置有支耳,顶部杠杆压爪242的中部通过铰接销与顶部伸缩装置241顶部的支耳铰接,且顶部杠杆压爪242的一端与顶部伸缩装置241的伸缩端通过铰接轴铰接,顶部杠杆压爪242的另一端的底部对应零件顶部的顶部定位面设置有压头。
顶部伸缩装置241的伸缩端向上伸出时,顶部杠杆压爪242的一端上升,顶部杠杆压爪242的另一端带动压头下降进而压紧零件的顶部定位面,实现对零件在上下方向上的定位固定;顶部伸缩装置241的伸缩端向下回缩时,顶部杠杆压爪242的一端下降,顶部杠杆压爪242的另一端带动压头上升进而松开零件的顶部定位面。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3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4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1所示,所述定位架体21的前端定位面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前端面压紧装置25。
零件的前端面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前端定位面,则在定位架体21的前端定位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对应零件前端面左右两端的前端定位面设置有前端面压紧装置25,前端面压紧装置25沿垂直于零件前端定位面的方向移动,进而实现对零件前端定位面的压紧定位。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4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5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3所示,所述前端面压紧装置25包括前端面伸缩装置251、前端面压爪252、前端面顶杆253,所述前端面伸缩装置251沿垂直于定位架体21的前端定位面的方向安装在定位架体21的内部,且前端面伸缩装置251的伸缩端与前端面压爪252的一端连接,所述前端面压爪252的另一端对应零件的前端面设置有前端面顶杆253。
所述前端面伸缩装置251为伸缩气缸、伸缩油缸、伸缩电推杆中的任意一种,前端面伸缩装置251的伸缩端伸出时,进而带动前端面压爪252朝向远离零件前端定位面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前端面顶杆253松开零件的前端定位面;前端面伸缩装置251的伸缩端回缩时,进而带动前端面压爪252朝向靠近零件前端定位面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前端面顶杆253压紧零件的前端定位面,实现对零件在前后方向上的定位固定。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5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7: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6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4所示,所述定位架体21顶部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定位卡槽,所述定位卡槽的左右两侧线性设置有若干连接螺纹孔;所述前定位板22与后定位板23的底部对应定位卡槽设置有凸起的定位卡块,所述前定位板22与后定位板23的底部位于定位卡块的左右两侧对应连接螺纹孔设置有连接孔。
将前定位板22与后定位板23的底部的定位卡块与定位架体21顶部的定位卡槽卡接,进而实现前定位板22与后定位板23在定位架体21顶部的便捷定位卡装与拆卸,根据实际需要定位的零件高度可便捷更换不同高度的定位板22或后定位板23,并将定位板22与后定位板23便捷卡装在定位架体21的顶部。
然后在对齐的连接螺纹孔与连接孔中拧入螺栓,即可实现前定位板22与后定位板23在定位架体21顶部的便捷固定。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6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8: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7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定位架体21的底部设置有定位底板27,所述定位底板27的顶部设置有底板定位槽01,所述定位架体21的底部对应底板定位槽01设置有架体定位槽02,所述底板定位槽01与架体定位槽02之间通过连接卡块03连接。
所述底板定位槽01与架体定位槽02为形状对应的T形槽,连接卡块03为对应的T形卡块。将连接卡块03放置在定位底板27上的底板定位槽01中,且将连接卡块03的顶部延伸至底板定位槽01的外侧用于卡接定位架体21底部的架体定位槽02,进而实现定位架体21在定位底板27的便捷定位卡装。
同时,在定位底板27上设置有固定螺纹孔,在定位架体21上对应定位底板27上的固定螺纹孔设置有连接孔,通过在对齐的固定螺纹孔与连接孔中拧入螺栓,即可实现定位架体21在定位底板27上的便捷固定。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7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圆弧槽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架体(21),所述定位架体(21)顶部的前后两侧平行对齐安装有前定位板(22)与后定位板(23),所述前定位板(22)两端与后定位板(23)两端均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架体(21)的左右两端分别对称设置有顶部压紧装置(24),所述定位架体(21)的前端定位面上设置有前端面压紧装置(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弧槽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端面定位件(26),所述后端面定位件(26)靠近后定位板(23)上的定位端面对称设置在定位架体(21)顶面后侧的左右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圆弧槽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架体(21)的左端及右端分别对应前定位板(22)的两端与后定位板(23)的两端设置有两组顶部压紧装置(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圆弧槽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压紧装置(24)包括顶部伸缩装置(241)、顶部杠杆压爪(242),所述顶部伸缩装置(241)沿竖直方向设置,且顶部伸缩装置(241)的伸缩端与顶部杠杆压爪(242)的一端铰接,所述顶部杠杆压爪(242)的另一端设置有对应零件的顶部端面设置有压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圆弧槽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架体(21)的前端定位面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前端面压紧装置(2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圆弧槽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面压紧装置(25)包括前端面伸缩装置(251)、前端面压爪(252)、前端面顶杆(253),所述前端面伸缩装置(251)沿垂直于定位架体(21)的前端定位面的方向安装在定位架体(21)的内部,且前端面伸缩装置(251)的伸缩端与前端面压爪(252)的一端连接,所述前端面压爪(252)的另一端对应零件的前端面设置有前端面顶杆(253)。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圆弧槽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架体(21)顶部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定位卡槽,所述定位卡槽的左右两侧线性设置有若干连接螺纹孔;所述前定位板(22)与后定位板(23)的底部对应定位卡槽设置有凸起的定位卡块,所述前定位板(22)与后定位板(23)的底部位于定位卡块的左右两侧对应连接螺纹孔设置有连接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圆弧槽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架体(21)的底部设置有定位底板(27),所述定位底板(27)的顶部设置有底板定位槽(01),所述定位架体(21)的底部对应底板定位槽(01)设置有架体定位槽(02),所述底板定位槽(01)与架体定位槽(02)之间通过连接卡块(03)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068607.3U CN214641851U (zh) | 2020-12-18 | 2020-12-18 | 一种圆弧槽加工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068607.3U CN214641851U (zh) | 2020-12-18 | 2020-12-18 | 一种圆弧槽加工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641851U true CN214641851U (zh) | 2021-11-09 |
Family
ID=78501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068607.3U Active CN214641851U (zh) | 2020-12-18 | 2020-12-18 | 一种圆弧槽加工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641851U (zh) |
-
2020
- 2020-12-18 CN CN202023068607.3U patent/CN21464185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765054U (zh) | 一种用于板类工件的定位夹紧夹具 | |
CN214641851U (zh) | 一种圆弧槽加工装置 | |
CN210388407U (zh) | 一种气动装夹夹具 | |
CN2803612Y (zh) | 一种定位夹紧钳口座组件 | |
CN212601865U (zh) | 一种工业机器人用夹具 | |
CN213319785U (zh) | 一种模块化燕尾夹具组 | |
CN213730197U (zh) | 门框焊接工装用夹具 | |
CN209850228U (zh) | 一种用于汽车焊接领域的标准化气动单元机构 | |
CN103862408B (zh) | 手持式夹具 | |
CN215200084U (zh) | 一种压缩机壳体上螺栓焊接工装 | |
CN213889160U (zh) | 一种电瓶车配件加工装置 | |
CN214722536U (zh) | 轻轨列车定位转臂加工定位夹具 | |
CN212947569U (zh) | 一种笔记本键盘键帽组装设备上的键帽倾斜装置 | |
CN215510927U (zh) | 一种四向伺服夹紧固定装置 | |
CN211916214U (zh) | 加工中心专用棘轮扳手夹具 | |
CN211639105U (zh) | 一种连接臂外壳加工治具 | |
CN210789471U (zh) | 一种汽车零部件支架用通用治具 | |
CN213412021U (zh) | 一种机器人快换夹具 | |
CN216138496U (zh) | 油泵零点定位快换工装 | |
CN216180607U (zh) | 一种工业机器人用复合夹具 | |
CN214685303U (zh) | 一种支耳孔加工装置 | |
CN215280627U (zh) | 一种焊接夹具用定位机构 | |
CN215902527U (zh) | 一种可适应多尺寸具有快速定位功能的压力机 | |
CN210451747U (zh) | 一种活塞连杆组件入缸装置 | |
CN213591457U (zh) | 一种钣金件加工用折弯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610000 floor 8, block B, building 3, No. 200, Tianfu Fifth Street, Chengdu hi tech Zone, Chengdu pilot Free Trade Zone,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engdu zhongkezhuoe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610000 floor 8, block B, building 3, No. 200, Tianfu Fifth Street, Chengdu hi tech Zone, Chengdu pilot Free Trade Zone,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zhongkezhuoer Precision Instrument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