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75987U - 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梁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575987U CN214575987U CN202120093459.6U CN202120093459U CN214575987U CN 214575987 U CN214575987 U CN 214575987U CN 202120093459 U CN202120093459 U CN 202120093459U CN 214575987 U CN214575987 U CN 2145759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aring plate
- groove
- building
- bevel gear
- support be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29910000746 Structural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10000000614 Rib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023 w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250 Clear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5 building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512 clear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80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梁,其包括:包括立柱以及水平设置于立柱顶部的承载板,承载板两侧均设置有辅助板,辅助板底部与承载板侧壁之间通过滑移组件竖直设置有支撑杆,承载板上侧壁水平贯穿开设有容纳槽,容纳槽内设置有驱动两辅助板沿承载板两侧水平移动的驱动组件。本申请具有提高建筑物稳定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梁。
背景技术
支撑梁即对梁起到支撑的结构部件,支撑架普遍采用钢或木梁拼装成模板托架,利用钢或木杆搭建成脚手架构成托架支撑,并配合模板进行混凝土施工。钢材强度高,使得钢结构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现有的用于建筑物上的支撑梁大多采用钢结构造成。
目前,一般的支撑梁大多采用“工”字形结构,即由上下相平行的一对支撑板和对两个支撑板进行连接竖直设置的支撑柱组成。在使用过程中将支撑梁放置于平整的地面上,然后将需要支撑的建筑物放置于上方的支撑板上即可。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这种支撑梁结构抗弯强度较低,而且支撑板的面积大小固定,当需要对体积较大的建筑物进行支撑时,支撑梁与建筑物的接触面积较小,支撑效果不够稳定,对此有待进一步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梁。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梁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梁,包括:包括立柱以及水平设置于所述立柱顶部的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两侧均设置有辅助板,所述辅助板底部与所述承载板侧壁之间通过滑移组件竖直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承载板上侧壁水平贯穿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驱动两所述辅助板沿承载板两侧水平移动的驱动组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承载板、辅助板和驱动组件,根据被支撑建筑物的底面积的大小,开启驱动组件,使辅助板移动,以调节辅助板与承载板的间距,从而能够加大支撑梁与被支撑建筑物的接触面积,进而可以提升对建筑物的支撑稳定性。与相关技术相比,可以增强支撑梁对建筑物的支撑力,从而可以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纳槽中部位置的第一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且转动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底壁的驱动齿轮;设置于所述辅助板靠近所述承载板一侧且与所述驱动齿轮相啮合的齿条;以及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用于限制所述齿条位移方向的限位件,其中,所述驱动齿轮的轮面与所述容纳槽的底面相平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电机、驱动齿轮、齿条和限位件,当需要调节承载板的承托面积时,开启第一电机,可以使驱动齿轮转动,在限位件的限位导向作用下,可以使齿条沿承载板的长度方向位移,带动两辅助板相互远离或者相互靠近,以调节承载板两侧对建筑物的支撑面积。
优选的,所述限位件包括:开设于所述容纳槽底壁且长度方向与所述承载板长度方向相一致的限位槽;以及滑移连接于所述限位槽内且与所述齿条底壁相连接的限位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位槽和限位块,齿条移动时,由于限位块仅能在限位槽内移动,可以使齿条仅能沿限位槽的长度方向进行位移,可以提高辅助板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滑移组件包括:水平设置于所述承载板侧壁的固定管;以及滑移连接于所述固定管内的活动杆,其中,所述支撑杆底端与所述活动杆远离所述承载板的一端相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固定管和活动杆,辅助板位移时,可以使活动杆在固定管内移动,使支撑杆始终对辅助板起支撑作用,提高辅助板在承载板上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立柱顶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驱动所述承载板沿竖直方向升降的升降组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安装槽和升降组件,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承载板的安装高度,提高承载板对建筑物的支撑强度。
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竖直设置于所述承载板底部且位于所述安装槽内的升降杆;设置于所述安装槽侧壁的第二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的第一锥齿轮;以及螺纹套设于所述升降杆外壁且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的第二锥齿轮,其中,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相啮合,所述安装槽底壁开设有长度方向与所述升降杆长度方向相一致的升降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升降杆、第二电机、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需要调节承载板的高度时,开启第二电机,可以使第一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从而可以使升降杆沿竖直方向升降,进而可以改变承载板的安装高度,使承载板与建筑物底部紧密贴合,提高立柱和承载板对建筑物的支撑强度。
优选的,所述立柱侧壁底部设置有支撑座,支撑板与所述立柱侧壁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支撑座和加强筋,可以提高立柱与承载面的接触面积,提高立柱的稳定性,以提高对建筑物的支撑效果。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底部设置有滚珠。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滚珠,可以使限位块在限位槽内更流畅地滑动,从而可以提高齿条和辅助板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设置承载板、辅助板和驱动组件,根据被支撑建筑物的底面积的大小,开启驱动组件,使辅助板移动,以调节辅助板与承载板的间距,从而能够加大支撑梁与被支撑建筑物的接触面积,进而可以提升对建筑物的支撑稳定性;
通过设置升降杆、第二电机、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需要调节承载板的高度时,开启第二电机,可以使第一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从而可以使升降杆沿竖直方向升降,进而可以改变承载板的安装高度,使承载板与建筑物底部紧密贴合,提高立柱和承载板对建筑物的支撑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中立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中承载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本申请中限位槽与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立柱;10、安装槽;11、升降杆;110、升降槽;12、第二电机;13、第一锥齿轮;14、第二锥齿轮;15、转动环;2、承载板;20、容纳槽;21、辅助板;22、第一电机;23、驱动齿轮;24、齿条;25、限位件;251、限位槽;252、限位块;253、滚珠;26、支撑杆;261、固定管;262、活动杆;3、支撑座;31、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梁。参照图1,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梁包括立柱1、承载板2和支撑座3,本实施例中的立柱1为圆柱,可以使立柱1各处均匀稳定受力,使立柱1具有良好的支撑能力。
本实施例中的承载板2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承载板2水平设置在立柱1顶部,可以增大立柱1与被承载建筑物的接触面积,以增强立柱1的支撑效果。
支撑座3设置在立柱1底部,可以增大立柱1与承载面的接触面积,以增强立柱1的稳定性。在支撑座3顶部与立柱1侧壁之间固定有加强筋31,本实施例中的加强筋31为直角三角板,使立柱1与支撑座3同步受力,从而可以增强立柱1的稳定性。
参照图2和图3,在承载板2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辅助板21,在承载板2宽度方向的侧壁水平贯穿开设有容纳槽20,容纳槽20的长度方向与承载板2的长度方向相一致。在容纳槽20内设置有驱动组件,辅助板21与驱动组件相连接,通过开启驱动组件,可以使两辅助板21沿承载板2两侧水平移动,从而可以根据建筑物底面积的大小,调节承载板2的承载面,增强承载板2对不同建筑物的承载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22、驱动齿轮23、齿条24以及限位件25,第一电机22安装在容纳槽20内,驱动齿轮23通过联轴器连接在第一电机22的输出轴上,在本实施例中,驱动齿轮23转动安装在容纳槽20底壁,且驱动齿轮23的轮面与承载板2的顶面相平行。齿条24设置为两条,且两齿条24均与驱动齿轮23相啮合,两齿条24的长度方向与承载板2的长度方向相一致。齿条24远离第一电机22的一端均与辅助板21侧壁相连接。限位件25设置在容纳槽20内,可以限制齿条24的位移方向,从而可以提高辅助板21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通过开启第一电机22,可以使驱动齿轮23转动,在限位件25的限位导向作用下,两条齿条24均可沿承载板2的长度方向位移,且,两齿条24的前进方向相反,带动两块辅助板21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使承载板2两侧的承载点保持平衡,以提高立柱1、承载板2对建筑物的支撑强度。
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的限位件25包括:限位槽251和限位块252,其中,限位槽251开设在容纳槽20底壁,且限位槽251的长度方向与承载板2的长度方向相一致,限位块252滑移连接在限位槽251内,且限位块252顶部与齿条24底壁且远离第一电机22的一端相固定。在限位槽251与限位块252的相互配合下,限位条仅能沿承载板2的长度方向位移,且辅助板21位移的距离与限位槽251的长度相等,可以减小齿条24与承载板2脱离的可能,提高辅助板21在承载板2上的稳定性。
另外,在限位块252底壁转动安装有多个滚珠253,当限位块252移动时,滚珠253可以提高减小限位块252与限位槽251之间的摩擦力,以限位块252移动的流畅度,使辅助板21的稳定的移动。
参照图2,另外,在辅助板21底部竖直设置有支撑杆26,可以提高辅助板21在承载板2上的稳定性,以提高辅助板21的承压能力,支撑杆26通过滑移组件与承载板2相连接,可以使支撑杆26随辅助板21的位移而移动,始终保持对辅助板21的支撑作用。
本实施例中的滑移组件包括:固定管261和活动杆262,其中,固定管261水平固定在承载板2宽度方向的侧壁,活动杆262水平滑移连接在固定管261内,且活动杆262不会与固定管261发生脱离,且支撑杆26底端固定在活动杆262远离承载板2的一端。辅助板21移动时,可以带动活动杆262沿固定管261的长度方向位移,固定管261、活动杆262和支撑杆26始终对辅助板21起支撑作用。
立柱1顶部开设有安装槽10,安装槽10由立柱1顶部向底部开设,在安装槽10内设置有升降组件,开启升降组件可以使承载板2沿竖直方向位移,从而可以根据立柱1顶面和建筑物底面之间的安装间隙,调节承载板2的高度,稳固的支撑建筑物。
本实施例中的升降组件包括:升降杆11、第二电机12、第一锥齿轮13以及第二锥齿轮14。本实施例中的升降杆11为螺纹杆,升降杆11的一端固定在承载板2底部中心位置处,升降杆11竖直设置,在安装槽10底部还开设有升降槽110,在本实施例中,升降槽110的长度方向与升降杆11的长度方向相一致,可以使升降杆11沿升降槽110进行竖直位移,具有一定的限位导向作用。
第二电机12安装在安装槽10侧壁,第一锥齿轮13通过联轴器安装在第二电机12的输出轴上,第二锥齿轮14螺纹套设在升降杆11上,在第一锥齿轮13底部连接有转动连接在安装槽10底壁转动环15,可以使第二锥齿轮14稳定的在安装槽10内转动,另外,第二锥齿轮14与第一锥齿轮13相啮合。第二锥齿轮14内壁设置有预升降杆11外壁相适配的内螺纹(图中未示出)。
当需要调节承载板2的安装高度时,开启第二电机12,可以使第一锥齿轮13转动,由于第二锥齿轮14与第一锥齿轮13相啮合,第二锥齿轮14可以以自身为转动发生转动,从而可以使升降杆11沿竖直方向升降,以带动承载板2进行竖直方向上的位移。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梁,包括立柱(1)以及水平设置于所述立柱(1)顶部的承载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2)两侧均设置有辅助板(21),所述辅助板(21)底部与所述承载板(2)侧壁之间通过滑移组件竖直设置有支撑杆(26),所述承载板(2)上侧壁水平贯穿开设有容纳槽(20),所述容纳槽(20)内设置有驱动两所述辅助板(21)沿承载板(2)两侧水平移动的驱动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纳槽(20)中部位置的第一电机(22);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机(22)输出轴且转动设置于所述容纳槽(20)底壁的驱动齿轮(23);设置于所述辅助板(21)靠近所述承载板(2)一侧且与所述驱动齿轮(23)相啮合的齿条(24);以及设置于所述容纳槽(20)内用于限制所述齿条(24)位移方向的限位件(25),其中,所述驱动齿轮(23)的轮面与所述容纳槽(20)的底面相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25)包括:开设于所述容纳槽(20)底壁且长度方向与所述承载板(2)长度方向相一致的限位槽(251);以及滑移连接于所述限位槽(251)内且与所述齿条(24)底壁相连接的限位块(25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组件包括:水平设置于所述承载板(2)侧壁的固定管(261);以及滑移连接于所述固定管(261)内的活动杆(262),其中,所述支撑杆(26)底端与所述活动杆(262)远离所述承载板(2)的一端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顶部开设有安装槽(10),所述安装槽(10)内设置有驱动所述承载板(2)沿竖直方向升降的升降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竖直设置于所述承载板(2)底部且位于所述安装槽(10)内的升降杆(11);设置于所述安装槽(10)侧壁的第二电机(12);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机(12)输出轴的第一锥齿轮(13);以及螺纹套设于所述升降杆(11)外壁且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槽(10)内的第二锥齿轮(14),其中,所述第二锥齿轮(14)与所述第二锥齿轮(14)相啮合,所述安装槽(10)底壁开设有长度方向与所述升降杆(11)长度方向相一致的升降槽(1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侧壁底部设置有支撑座(3),支撑板与所述立柱(1)侧壁之间设置有加强筋(31)。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252)底部设置有滚珠(25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093459.6U CN214575987U (zh) | 2021-01-13 | 2021-01-13 | 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梁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093459.6U CN214575987U (zh) | 2021-01-13 | 2021-01-13 | 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梁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575987U true CN214575987U (zh) | 2021-11-02 |
Family
ID=78368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093459.6U Active CN214575987U (zh) | 2021-01-13 | 2021-01-13 | 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梁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575987U (zh) |
-
2021
- 2021-01-13 CN CN202120093459.6U patent/CN21457598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306776B (zh) | 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电梯井施工的升降平台 | |
CN211812921U (zh) | 一种固定式液压导轨升降货梯 | |
CN214575987U (zh) | 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梁 | |
CN110306777B (zh) | 一种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电梯井升降平台的施工方法 | |
CN213171283U (zh) | 一种数控机床维修实验台 | |
CN206321522U (zh) | 一种管片试验装置 | |
CN112982489B (zh) | 一种水下钢构柱施工定位装置 | |
CN211499205U (zh) | 高度可调且稳定性高的钢结构 | |
CN102854069A (zh) | 大型直剪仪 | |
CN112096037A (zh) | 一种可安全定位施工的脚手架 | |
CN210008962U (zh) | 一种顶升式擦窗机 | |
CN219315739U (zh) | 一种基坑支护加固装置 | |
CN217732600U (zh) | 一种可悬挑操作台 | |
CN209323515U (zh) | 一种建筑施工用打桩机 | |
CN215854907U (zh) | 一种用于施工电梯的可拆卸的基础回顶装置 | |
CN213088002U (zh) | 一种快速掘进循环支撑支护装置 | |
CN218205569U (zh) | 一种施工脚手架 | |
CN203053799U (zh) | 大型直剪仪 | |
CN211406878U (zh) | 一种果园用水果采摘机械升降台 | |
CN217707919U (zh) | 一种板台调节结构 | |
CN211446579U (zh) | 一种多向活动桥梁盆式橡胶支座 | |
CN217975564U (zh) | 一种建筑工程用装配式建筑支撑设备 | |
CN212450448U (zh) | 一种平衡度较高的安装升降机 | |
CN216380716U (zh) | 一种展开式支撑面积可调的钢结构梁临时辅助支撑结构 | |
CN216838998U (zh) | 一种工字钢支撑钢筋网的连接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